《新课程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

2022-11-17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对这七个部分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五种能力: (1) 理解能力; (2) 推理能力; (3) 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4) 获取知识的能力; (5) 分析综合能力。在高中物理课程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就是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国外经长期的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 以科学哲学、认知心理学、主体教育理论为基础, 提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如杜威从实用主义立场建立探究式教学的“问题教学法”理论;萨其曼将科学家的创造性探索活动与教学法相结合, 建立由事实到理论的“探究训练”模式。

二、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 实用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

杜威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式教学理论, 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说开辟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引起人们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大关注以及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反思。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强调在教学活动中:⑴明确“以学生为中心”;⑵重视“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⑶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⑷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⑸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⑹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三) 探究式教学的信息加工理论。

20世纪中期, 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和科学史家库恩等人认为:科学知识是暂时的、相对的, 而不是绝对的。科学在本质上是探究, 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库恩还对当时的教育提出强烈批评, 认为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当作不变的真理, 把实验仅当作验证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方法去教学生, 容易使他们形成绝对化的科学知识观、错误的科学方法论和片面的科学发展观。在这种背景下, 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于是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探究式教学进行研究。他们从信息处理过程出发, 认为教学与其着眼于知识的掌握, 毋宁更注意教学信息处理过程本身, 并建立了与此种思想相对应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四) 人本主义的探究式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主要体现20世纪末期开始的美国科学教育改革运动中, 指导这场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总之, 人本主义把科学看作是人类的一种事业, 是人们观察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其所倡导的探究式教学, 在目的、方法、内容和环境要求等方面无不体现出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 对学生个性的充分尊重及其能力的高度信任, 以及对现实世界的高度重视。

三、本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建构主义等当代学习理论、探究教学论、物理课程标准为指导, 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模式进行行动研究, 逐步探索出高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多样化的设计模式, 探索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策略, 并以教学案例、教学叙事等形式给予阐述。

四、有关变量的界定

自变量:高中教学。因变量:教学效果, 指高中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相关变量:教师、学生、教育资源。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研究对象, 获取教改的材料。

2、对比法:选择对比班级或小组, 比较教学效果。

3、研究法:在不同 (或相同) 的班级就同一内容 (或同一课题) 使用不同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 寻找满意的教学流程。

4、教学实践法:在相同的研究对象中, 把创造性教学模式贯穿在教学实践中。

六、研究条件

本教研组师资力量雄厚, 很多老师教学水平高, 科研能力强, 不少教师先后参加了学校的多个市、区级课题的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唐展老师参加了重庆市中学科研骨干培训, 并被重庆市教委确定为重庆市级骨干教师, 邓德兰老师参加了重庆市中学骨干培训, 学校给课题组提供研究经费5000元, 为本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实验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万州三中高中一年级、二年级全体学生。

八、研究过程

(一) 准备阶段 (2009年5月—2009年7月) 。

(1) 阅读相关文献资料, 了解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2) 查阅相关信息, 了解国内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教学模式的经验与不足, 便于找到研究的切入点。 (3)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确定研究课例。

(二) 研究阶段 (2009年9月—2012年6月) 。

结合探究教学具有“探索性、自主性、批判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的特点。在遵循教育学原理和心理学原理的前提下, 全面开展各种课型的应用研究。具体分为下列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2009年9月—2010年1月) 为研究做理论准备。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与现行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同时做好课题的开题工作。第二阶段 (2010年2月—2011年12月) “概念课”、“实验课”、“研究性学习课”、“规律课”、“习题课”“复习课”“中学物理分层教学课”、“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课”等课堂模式应用研究;不同对象教学效果的检测, 动手能力的考查等比较研究。撰写课题中期评估报告。第三阶段: (2012年2月—2012年6月) 课题结题, 对研究进行最终的总结, 分析其得失, 探索出新课程物理课堂探究教学模式方法。最终形成研究报告。

(三) 注意事项:

(1) 按计划办事, 及时收集案例, 开展学生对比实验, 整理研究资料。 (2) 注意在每一个阶段结束时, 做好研究对象, 研究课型的转换, 注意研究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九、预计研究成果

撰写有一定质量的研究报告和论文, 对典型课的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总结, 摸索出有规律性的模式。

十、课题管理

在区教委、区教科所、学校的直接领导下, 以教研组为核心成立课题研究组。

上一篇:智能手机辅助教学下一篇:飞行器结构热防护模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