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教学观念的转变

2022-09-11

我国从2001学年度起, 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计划, 启动高中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这是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此,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新的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改革的诸多要素中,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构建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导, 没有观念上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不构建起新型的教育观念, 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因此, 我们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 并以此为先导, 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1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塑造科学教学观和学生观

现代的教学观是能用发展变化的、全面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 对具体教材、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 严格按照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办事。采用启发式的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现代学生观认为, 在教师的心目中, 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 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 是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人, 同时也是有潜力的、稚嫩的、不成熟的人。

在过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我们往往将思想政治课当作为一门知识课,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重视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和现成结论的灌输, 忽视实践性和实际运用。因此, 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前瞻性的眼光对待政治课教学。当前应转变的教育观主要是: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转变;由封闭式教学观向开放式教学观转变;由专才教育观向通才教育观转变。教师不能再以“讲得详不详, 对不对”为教学导向, 也不能单纯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否为唯一的考核标准, 而应该认真严肃的追问自己:政治课使学生受益的是什么?学习政治课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一些概念、原理,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独立见解和批判能力等等。

2 从生活走向教学, 从教学走向世界——树立科学与人文交融的课程观

人文素质在中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 表现为学习、理解、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道德理论体系, 从而对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实践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一个人如果对社会所倡导和推行的价值观和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缺乏了解, 对自身的行为和道德没有充分的认识, 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行为和习惯。因此, 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课应加强以知识技能性为基础, 以思想道德性为主导的人文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修养。

而传统课程存在着“学科与生活的隔离, 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弊端。新课程改革则及时地提出了:“教科书不等于课程, 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的新理念。《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就是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也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让师生共同走出教材、走出课堂, 走向生活、走向世界。让教师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 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 而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所以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 不仅能够出色地教授规定的内容, 而且能够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 将课程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师生共进, 主动创新——提升课堂效率观

首先,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领路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师怎样教, 教得怎么样, 而新课程的实施则强调学生怎样学, 学得怎样, 教师不再纯粹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水桶, 更重要的是一个帮助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因此, 有人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越少越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并不否定教师讲授的熏要作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 对于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理论知识, 不可能全部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或者搜集资料, 否则将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恰当的讲授, 生动的举例, 就会在启发学生的同时, 带来事半功倍的好效果。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思考不能割裂开来, 二者必须有机结合。

其次, 学生活动也不可一发不可收拾。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 就是突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但是, 很多教师将其片面化, 认为一节课当中活动越多越好, 导致课堂活动泛滥。可以肯定的是, 新课程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注重学生参与, 开展必要的学生活动, 但更强调活动教学只是对学科教学的辅助。高中生的思想逐渐趋于成熟, 思维逐渐趋于深刻。因此, 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 就不应该是为了让学生开心而设计几个小品或笑话。更应该做的是:让学生轻松的同时, 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 体会过程与方法, 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立足现实, 放眼未来——探求和谐创新观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新课程改革下的显著标志, 那么应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去创新呢?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认识新课程改革, 要辩证地认识旧课程与新课程的关系, 不能把旧课程看得一无是处。新课程改革总是在旧课程基础上的调整和改进, 决不是在全盘否定旧课程以后重新建立一套同以往的课程没有任何联系的所谓新体系。所以说, 没有继承或不去继承, 创新是无法实现的。

走进新课程后所面临的第一现实问题是教学评估创新问题。由于目前各校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对教育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依据, 便使得教改可能会穿新鞋走老路。其次, 根据新课程要求, 政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促进者。教师要真正上好一堂课, 在课堂上一方面教师要对每位学生进行提问, 另一方面教师要对每位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讨论和交流。如何发挥每位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能追求实效?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理念创新下进行探索式创新, 使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走出一条理念加实际的创新之路。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前提, 而将新型的教育观念内化为自觉教育行为, 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如何直面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勇于变革旧理念和旧模式, 接受并实践新课程, 这需要勇气和决心, 需要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高中新课改已全面推行。在诸多改革因素中,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构建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没有观念上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不构建起新型的教育观念, 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面对教学实际, 我们应重塑教学观和学生观, 走科学与人文交融的课程, 定位课堂效率, 走新型的创新教育之路。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观科学与人文,课堂效率,创新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国家基础教育改革通识培训电视教学系列片.

[2] 思想政治课教学.北京师范大学.

[3] 基础教育研究.广西教育学会.

上一篇:小儿支气管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120例临床研究下一篇: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与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