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小学体育教学

2024-04-16

如何改进小学体育教学(共8篇)

篇1:如何改进小学体育教学

如何改进小学体育教学

摘 要:体育教师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 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在体育教学方法手 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在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

关键词:体育教学;情境教学法;“小集团”教学法;游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61-02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

2、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

3、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

4、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

5、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小集团”教学法

“小集团”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在“小集团”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 角色发生了变化。担当小老师的学生,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为别人指导动作的同时,动作的要点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被指导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胆小、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学面前精神放松了,思想顾虑在融洽的气氛中消失了。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纠正与辅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创造,引导他们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体会。通过“小集团”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唱游教学法

唱游教学法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形象的模仿活动和具有简单情节的表现活动,培养学生节奏感、协调性以及审美能力。运用唱游教学法的时机分别为:

1、一年级新生入学前两周的学前教育期间。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前,通常要经过两周的常规教育,体育也不例外。如果一上来就教学生稍息、立正、队列等课堂常规,学生会感到枯燥且不适应。通过唱游教学法,可以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觉得“上学、上课”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打消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促使师生情感和谐融洽。

2、经常作为准备活动的手段。准备活动总是做一种徒手操,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很厌烦。如果结合教材经常变换一些新操,如“小动物模仿操”、“劳动模仿操”、“垫上操”、“圈操”、“球操”、“绳操”等,学 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即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

3、作为整理活动的手段。整理活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运用唱游教学法,可以克服整理活动中教学呆板、单调的现象,增加娱乐性、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疲劳。唱游教学法,切实可行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身心负荷较宽松的欢乐气氛中,接受体育的启蒙教育。

四、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规的体育,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对、作好。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队。

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 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 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 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过渡性游戏的设计。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 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儿歌教学法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体育教育艺术的体现之一。体育运动生活气息很浓,从客观上给体育教学的讲解提供了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以简练的语言讲清动作的概念和要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儿歌教学法 正是如此。它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记忆,深受学生喜爱。如齐步走的儿歌:挺胸抬头,摆臂有力,横排对齐,竖行对正,自视前方,先迈左脚。前滚翻儿歌:下蹲低头手撑垫,蹬地提臀向前翻,肩背着垫抱小腿,蹬地团身是关键。

以上五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其效果:构建了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 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要我练”为“我要练”“我想练”;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积极刻苦学习,使学生不感到体育学习是一种痛苦和负担。使教学从单纯教书到既教书又育人,从单纯传授体育知识到既传授体育知识又开发智能。创造了良好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能从思想、情感、行为上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够做到“求”、“趣”、“行”、“创”、“活”。所谓“求”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趣”是运用语言艺术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的实践兴趣。“行”即是提供机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表现机会,让他们相信自己能行。“创”即创造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认知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活”即活跃课堂气氛。多次实验课表明,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情绪和意志等心理指标普遍处于良好状态,心理负荷适当(基本不存在压抑感)、课堂活跃,教学任务完成率基本上在85%至95%这一区间。

篇2:如何改进小学体育教学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中,阅读教学一直处于主要地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 质教育转轨,对小学语文阅读的研究无论是教学理论、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 果,然而其不适应性也日渐明显。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等。”但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一篇课 文一篇课文地按照“讲词、分段、概括段议、归纳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方法”的程序教,学生沿着上述程序 学习并背诵现成标准答案,语文教学中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使阅读能力和技巧的培养经常不能落实,学生一 学期学习十几节课文,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上百篇课文,还是不一定能有效的独立阅读。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阅读能力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培养它们并对之进行测量和评价,教 学实践中学生表现在阅读上的某些障碍是由哪一方面阅读能力的`缺陷造成,教学中应该采取什么样对策等并不 了解,在教学中也就很难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我们在三十所小学调查了 300名语文教师,请他们写出至少五十条描述阅读能力的项目以及学生相应能力欠缺在学习中表现的障碍,大部 分被调查教师的问卷表明他们对阅读能力及其在学习中的表现并不十分了解。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培养得不到实现,将影响写作能力 的培养,以至于造成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花费两千多学时学习本国语言而不能学好的局面。

我们把阅读定义为从词、句、段、篇中提取意义的过程,从而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按照词、句、段、篇的 序列与阅读过程中理解、概括、推论、评价等认知因素结合分解为(1)理解词语的能力:正确认读词语的能力、 正确理解词语的能力、辨析词语的能力、鉴赏词语的能力;(2)理解句子的能力:建立句子概念的能力、理解句 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复句成份间关系的能力、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结构的能力、鉴赏句子的能 力;(3)概括段义的能力:概括自然段义和概括逻辑段义的能力;(4)理解篇的能力: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概 括中心思想的能力、理解逻辑关系的能力、鉴赏文章思想感情和文艺形象的能力;(5)推论能力:依据课文内容 进行推理,得出某种论断的能力;(6)评价能力:对文章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个人看法的能力。

在实验班的语文教学中有目的的系统培养学生的上述阅读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小学生阅读能力诊断测 量量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测量评价,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障碍进行诊断,提出教学对策,针对 不同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发展状况和障碍,实施不同步的教学和补救措施。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作文能力与对照班学生有着极为显著的差异。

篇3:如何改进小学体育教学

一、《学业标准》帮助修正教学目标

《学业标准》帮助我们修正了原本模糊的教学目标, 使其更加清晰、明确, 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目标的重新确定, 使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发生了改变, 教学设计的改变又最终促使教学过程发生了变化。下面以一、二年级的词汇教学设计为例, 来说明这种变化。

案例1 人教版《英语》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词汇教学设计

教师原本的教学目标是关注单词中个别字母的发音, 将单词进行分解;修改后的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单词的整体认读 (见表1) 。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变呢?首先,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学生达不到“关注元音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这个标准, 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其次, 一年级《学业标准》这部分的目标是“能够整体认读配图单词”, 强调的是整体认读。

在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修改之后, 我们取消了“元音字母及字母组合的认读”的目标, 改为“整体认读”, 课堂教学顺畅了很多。学生可以轻松达标, 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增强了, 师生的焦虑感都降低了。这说明, 一年级《学业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强调整体认读, 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生在这个时期还不能对单词进行分解, 因此, 教师不能随意提高教学要求。

案例2 人教版《英语》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词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修正情况如表2所示。

修改前的教学目标没有关注到学生从一年级到二年级的进阶, 修改后的教学目标关注到了学生发展的进阶, 从“整体认读”提升到了“首字母的认读”。《学业标准》在这部分的目标要求是“能够借助单词的首字母和图片整体认读单词”。因此, 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做了相应的改变, 原来的目标设计没有关注到首字母的发音, 修改后的设计增加了一个“在首字母的辅助下整体认读单词”的活动, 如教师说“b, b, b/b/, /b/, /b/”, 学生说“boat , boat, boat”。

通过上面的对比, 我们可以看出:改变前, 是带图整体认读单词, 教学要求依然停留在一年级时让学生整体认读单词的水平, 学生的单词学习要求和一年级相比没有进阶, 这样的教学没有梯度, 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能构成适度挑战。我们参考《学业标准》中二年级的目标要求, 将单词的首字母标红, 让学生关注到首字母的发音问题, 并能够借助首字母和图片整体认读单词。因为从一年级到二年级, 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增强, 可以开始进行单词的分解了。修改后的课堂教学中, 适度的认知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注意力也更集中, 为下一步完全分解单词、识别单词中所有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比来看, 二年级《学业标准》中的词汇教学目标较一年级有了明显的进阶, 而我们原本的教学设计中, 将一、二年级的教学目标颠倒了, 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改变之后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 教学过程变得更加顺畅, 学生在课堂上也积极活跃起来。

二、《学业标准》帮助理顺教学活动

在教研员的引领下, 我们仔细研读《学业标准》中低段两个年级的标准要求, 发现它不仅能帮助教师修正教学目标, 还对理顺教学活动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下面以一、二年级两节课的教学活动修改来说明这一点。

案例1 人教版《英语》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教学流程修改

在原始设计中 (图1) , 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其中前三个部分 (热身活动、感知语言、学习新单词) 为输入, 最后一部分 (练习) 为输出。

《学业标准》中, 一年级在“听”的方面的要求是“听做”, 即“听英语, 做非语言的反应 (动作或其他身体反应) ”。“说”的部分的要求是“能模仿发音, 能说简单词句应答”。也就是说, 在一年级, 学生以“听做”为主, 口头的简单应答为辅。

“听”“说”标准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呢?人教版《英语》一年级上下册12个单元的Lesson 1中, 其中有9个单元的Part A是语言输入, Part B是listen and do/act (听和做) , 对于“说”未做要求。语言的学习要经历一段“语言沉默期”, 不管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 都要经历大约一年的“听”的过程, 有了足够的输入之后, 才能够有输出。语言产出是以语言的输入为基础的, 语言的输入要先于语言的产出, 这是二语学习的规律。通过学习《学业标准》, 遵循学习语言要先输入再输出的规律, 我们将练习部分三个环节的顺序进行了如下调整, 如图2。

我们将“听音涂色”放在了前面, 同时补充了一个“说唱歌谣做动作”的环节。这两个环节都属于输入, 要放在输出之前。给学生足够的输入, 以“听读”“听做”为主的沉默期要给够, 听得越多, 输出就越容易, 学生说起来就越轻松。

案例2 人教版《英语》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教学流程修改

图3 是我们的初始设计, 前四个部分 (热身、导入、感知语言、学习新单词) 为输入, 最后一部分 (练习) 为输出。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发现, 虽然已经有了前四个环节的输入, 但学生在输出时还是存在困难。

《学业标准》二年级“听”的部分的要求仍旧是“听英语做非语言的反应”, 但在“说”的部分有明显的进阶, 由“模仿发音、说简单的词句并能简单地应答”提升到了“能简单谈论熟悉的话题”。也就是说, 二年级的要求从一年级的“听做”变成了“听说”。此外, 在教研员的提示下, 我们仔细研究了教材, 发现在二年级的教材中, 二年级上下册12个单元的Lesson 1中, 有2个单元的Part B是listen and do/act (听和做) , 其他10个单元为act and say (做和说) , “说”的比例明显增加了。研究了教材之后, 我们更加明确了《学业标准》中对“听”“说”部分的目标要求, 也更加明白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结合教学实际, 我们对教学活动进行了调整 (图4) :增加了一个游戏环节 (整体复习输入环节) , 并在最后的输出环节让学生们设计并介绍自己的公园。

输入越多, 听得越多, 输出越容易。我们的课堂实践证明, 只有输入为输出进行了良好的铺垫后, 输出才可以顺利进行。调整后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更加具有吸引力, 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因为它更符合二语学习的规律, 学生更容易获得语言学习的成功。

三、《学业标准》研读和使用感悟

在这次基于《学业标准》对小学低段英语教学进行改进的活动中, 通过研读《学业标准》, 我们对《课程标准》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对教学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1.《学业标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 系统设计教学。《学业标准》对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进行了深度解析, 并且把学段的分级标准细化到年级中, 比《课程标准》更加详细、具体, 更加量化和系统化,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 系统地设计我们的教学。

2.《学业标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理解编写者的意图。为我们“使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学业标准》明确了各年级的核心学习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 解决了“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帮助我们理解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阶段性, 为教学明确了目标, 指明了方向。

4.《学业标准》为教学过程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学业标准》对1~6 年级的“听”“说”“读”“写”“玩演视听”提出了具体而又明确的要求, 帮助我们理解二语学习的规律, 使得教学有据可依。

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们将以《学业标准》为准绳, 不断修正我们的教学目标, 持续改进教学活动的设计, 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 更加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 从而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篇4:如何改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体育教育 兴趣爱好 场地器材

近几年国家为了教育的均衡发展,给农村小学配备了大量的体育器材。但是大部分农村小学还是只注重语数英的教学,而忽略了体育课教学,体育课教学多数是采取“放羊”式教学,特别是那些规模较小的学校。主要原因在于:1.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2.教师教育观念落后;3.学校管理不到位;4.教师没有良好的责任心。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谈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的体育课。

一、培养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小学的学生片面地认为体育课就是玩和娱乐。其实小学体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身体动作技能,如走、跑、跳、投等,而且还要让学生广泛接触其他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武术、体操、田径等,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为其终身健身提供良好的运动基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体育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通过游戏、比赛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兴趣,使学生爱上体育课,愿意上体育课。

二、在游戏中教学,在教学中游戏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是游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两人三足”“螃蟹背西瓜”“行走中的呼啦圈”“划大船”、“多足虫竞走”等趣味游戏,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有意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集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使他们通过游戏活动开阔自己的心胸、养成乐观豁达的心态,达到身体、心智协调发展的效果,为以后走进社会参加工作培养良好的心智。

三、“变废为宝”自制体育活动器材

充分发动学生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废弃物自制体育器材变废为宝,既节约资源又充实体育活动器材,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比如利用边角布料和沙子,自制投掷包,进行投掷练习;利用各种水果包装物,制成软式排球、篮球、垒球、简易握力器;利用公鸡的羽毛,做成毽子;利用一次性杯子,雨天室内开展创意套杯游戏比赛,端“茶”接力比赛;利用一次性筷子,玩跷跷棒;利用砖头或者木头自制“猴儿”,进行打“猴儿”比赛等。

四、转变观念,提高质量

首先,作为学校的一把手校长,要带头转变观念,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开展学校趣味性运动会、田径运动会、篮球比赛等多种竞赛方式,提高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也使教师们认识到体育活动在学校是不可缺少的,从而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体育教师要学做一个成功的体育教师,学会上好每一节课。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以及接触网络等不同的渠道,提供教师学习的机会,不断转变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五、成立体育兴趣小组

在学校,体育锻炼除了在体育课上进行之外,还可以通过成立体育兴趣小组在课间进行,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比如农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每天上学放学要走好长的路,所以,学生的耐力较好,可以成立学校田径队;现在每个村子都建立了健身广场,有篮球场地、乒乓球场地,羽毛球场地,学生放学以后可以在健身广场进行球类玩耍,所以可以成立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兴趣小组。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平时的训练,在课堂上进行田径、球类的教学,为了节省时间,可以通过比赛,不断总结、反思,发现问题,以问题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提高这些运动技能。

六、有效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

体育教师一定要和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密切配合,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帮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最需要、最合适的项目来参加大课间活动。一般来说农村学校的场地比较大,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快,这样互不影响。如果在大课间中,学生一直就那么几种活动方式,肯定厌烦,所以还要适时地更换不同的项目。我们在平时还要做好监督与评比,激发参与的积极性

七、切实开展好“体育艺术2+1”活动

在学校,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体育艺术2+1”活动,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学校要安排好教师,规划好场地,定期定任务,通过竞赛的方式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量化考核。当然,学校也要有专门的经费,适时增添和更换器材,奖励教师和学生,从而增加信心。

“体育艺术2+1”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不能单一,要力求丰富多彩,学校可以开展运动会、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绘画比赛、文艺汇演、手工制作、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审美情趣。

在扩大校内教育的作用时,也不能小看校外教育的功能,应该密切联系家庭和社区,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内外教育环境,开展好“体育艺术2+1”活动。

八、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每一个学科中都要渗透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以德育为首,达到育人的最佳效果。体育教师首先要穿戴整齐,比如上体育课一定要求自己穿球鞋、运动服。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规章制度,比如上课师生互相问好,下课互相说再见。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上课内容,编织不同的游戏,将德育教育贯穿在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深刻的道理。通过竞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拼搏、竞争、进取的品质。在竞争中,还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九、做好示范动作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做示范动作时,可以先讲解后示范,也可以先示范后讲解,不管哪一种,一定要把动作拆解开来,仔细的给孩子们讲解每一步如何去做,注意什么,关键在哪儿,让学生把讲解和示范结合起来。教师还要调换自己的方向来做示范,让每一个学生清楚地领会每一个方向的要领。由于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在体育课堂中,我们更要重视孩子们的榜样作用,教师做完示范动作,可以找优秀的学生做示范。体育教师还可以拿孩子们不规范的动作以反例来做示范,让孩子们进行比较,寻找自己在哪些地方也是错误的,哪些地方是正确的,从而使自己的动作更加规范。

总之,在当前我们广大农村的体育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备课,立足于课堂,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身长发育情况等,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广大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5:如何改进小学体育教学

信息来源:莫艺贤

日期:2008-11-23 17:07:57

浏览次数:202次

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师,发现学生们一个突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好坏差距悬殊大,两极分化严重,差异性造成了传授知识的困难与学习效果差距。因此我试着去调查和思考这个问题,并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这种现象。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尝试会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持续,英语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教育观的改进都有很大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刚学英语时,兴趣高,学得也顺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难度的增大,部分学生开始走下坡路,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特别在出现了英语考试之后,他们从原来的乐于接受到被迫接受,甚至拒绝接受,成了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而另外部分学生由于程度好,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往往集中在他们身上,因此兴趣就保持了下去,从而使英语成绩更加优秀。这也就在两部分学生之间划清了明显的界限。

一 两极化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查及改进措施

两极化学生:顾名思义,也就是学习成绩优秀的部分学生和程度极其差的部分学生,这两部分学生是如何形成的,上面已经谈过,但这两部分的学生究竟有什么样的心理特征,我们又如何根本他们的特征进行改进。

1)琢玉成器,使后进生能够健康发展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面对后进生,教师固然会感到沉重的压力和无奈,但也决不能听之任之,让其自生自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对于后进生,教师更应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只有根据他们的心理来实施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后进生普遍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卑型。对学习任务感到紧张、厌倦和自暴自弃,失败使自己感到一无是处,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

2.放纵型。对学习毫无责任心,怠惰、懒散,学习习惯不良,积习成性。

3.焦躁型。在学习上缺乏信心和自信性。碰到困难容易急躁、动摇、退缩,学习情绪不稳定。4.抑郁孤独型。不求上进也不惹是生非,学习动机微弱,学习被动,又不喜欢与人交流。抓住后进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转化,我认为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用心灵的爱抚来医治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来涤疗精神的污染。作为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后进生,充分尊重、信任他们,与他们交朋友,谈心,了解他们,研究他们,尽量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极大的耐心和宽容心去积极地引导他们,并细心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平时,我常与后进生沟通,平等地与他们交换意见,鼓励并帮助他们解剖自己,分析成绩上不去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在课堂上,我精心地设置有利于后进生参与的情景与活动,让他们自由发挥,自由组合。如在分角色表演对话时,我尽量让后进生选择自己能胜任的角色。当他们表演得不错时,我会毫不吝啬地说:“Good!very good!Wonderful!„”。常言道“越夸越灵”。后进生一旦意识到自己被赏识,被重视,便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二)、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学生千差万别,同是后进生,也各有各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因材施教,使人人得到应有的发展。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应对处在不同学习水平层面上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分层辅导,满足不同需求。在保护后进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问题、作业等的难度及要求。如在让学生掌握“apple”时,对于中等生,可要求他们达到“四会”的同时,组成诸如“a red apple”、“an apple tree”的词组;对于优等生,可要求他们会说“I have a red apple.”“This is an apple tree.”之类的句子;而对于后进生,则只要求他们达到会听、会说、会读、会写四项基本能力。这样,既满足了优、中等生的求知欲,也让后进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合作互助精神。小学英语教材是按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一种口语课程,以对话形式体现语言功能,每个对话都设计了情景,并配以生动形象的插图。因此,活动式学习成了小学英语课堂的主体。无论是同桌操练、小组活动,还是情境表演,都需要学生间的精诚合作。在合作中,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思维活跃;同时也消除了羞涩感,变得善于说、敢于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出自己的才能。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能力,而且能促进后进生的学习。小学生非常看重集体荣誉,当老师把他们分成一个个小小组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取长补短,好的学生拼命地指导、帮助差的学生。当他们的合作取得了成功,得到了好评时,他们很可能觉得在学习上取得了成功,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更增进了合作精神。我任教的班级人数多,插班生也多,对于补差工作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为了更好地帮助后进生,我让学得好的学生与学得差的学生组成“黄金搭档”,进行对话,做问答练习等,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如此这般,不仅加大了学生语言的实践量,还能够培养学生在群体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是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素质。

篇6: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我们有时无法预测的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我通过学习,掌握以下几点:

一、互动性平等的互动,就是说老师对任何孩子都不偏爱,不轻视。有些孩子,他们的知识水平,经验,可能是都是不同的,但是老师能够允许他们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方法,用不同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来达到他们对学习知识的一个共同的认识。老师要民主,营造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多种思想观点共存。不能上课总是提问好学生,或是老是回答问题的那么几个人,不管差生或是学困生,更要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老师多关注他们,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力量。

二、提问题 .教学生提问题,教师要先会提问题。

教师提问的方向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学生的提问是深入思考问题中发现的要不太理解的问题。

如果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有一些不同的话,我想主要是不是在下面的说法,就是老师提问的时候,他的目的是什么,他的方向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这时候比如说一堂课,一开始通过教师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数学课堂里头,先让学生入课,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时候,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去思考这些问题,思考关键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然后再课后的时候,让学生有一个概括提升,有很多时候也是 通过 老师的提问而达到的。

从学生的提问来说,学生提问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孩子对他思考的问题,发现有一些东西不理解,或者是说这里头学生觉得有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问出来,我们希望学生有一个提问题的好习惯。.教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里头,教师在提问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1)提问过于频繁。有的老师会在一节课上提问过于的频繁,一堂课,一共才 40 分钟,有的老师提问非常多,也是做过一些统计,有的老师一堂课上能问 100 多个问题。这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那肯定学生他都是回答问题的时候,都是蜻蜓点水,过一下就过去了,学生没有很好的空间,没有很好的机会来思考问题。

(2)问题过于空泛,指向不清晰。提问的这个问题过于的空泛,指向不清晰,就是有时候问的这个问题太空了,孩子他就不明白,很多孩子不会回答,为什么呀?因为他不知道老师问的到底是什么,或者是说他不太容易一下就想起来怎么回答,比如说老师经常问,为什么?有的老师一堂课可能会问很多个为什么,这个地方为什么,那个地方为什么,咱们说关注为什么,关注问题背后的道理是很重要的,可是我们说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得用简简单单的为什么直接来提问。

(3)提问只针对少量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有的老师提问的时候只针对少量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有的老师有这种习惯,就是课堂上特别关注那几个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一堂课上总是那几个孩子,很主动的,把手举得很高很高,老师每堂课上基本都让这几个孩子回答问题,然而有的老师是怎么样,他那个结果会非常好,能回答得挺好的,挺完美的,接近完美,接近于标准答案,这时候多数学生冷场,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当然了,有的老师呢非常关注学困生,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

(4)提问只求标准答案,对学生的想法一时不好处理。有的老师提问的时候,只求标准答案,对学生的想法一时就不好处理了,咱们说他有时候,比如说关于圆的问题,老师到了这个结骨眼上,特别想让孩子说出来什么呀,一中同长,有的孩子他就不想说这个,他也不知道要说这个,他就说什么,他就说圆里头就是什么呀?圆心和半径,其实我们说圆心和半径不就是定点,定长吗?不就是一中同长吗,那么那么多的表述的方法,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所以呢,我们有的老师看到,在课堂里头,就是他的标准答案的孩子特别鼓励他,只要是答案不一样,就是不理了,让他坐下了,然后这时候很多孩子都坐下了,其实我们老师更好的做法可以怎么样?可以鼓励孩子,让孩子的问题更好的对接到标准答案。

(5)跳转问题很快,不能跟随或有效引领学生的思路。有的老师跳转问题很快,老师问的这一个问题,学生在思考呢,思考完了有一个学生回答了,回答之后那么多孩子还没明白呢,这个孩子答得太好了,没明白那些孩子还是不明白呢,这 时候 老师很快把问题转向了下一个步骤,然后很快的转走了,这时候我们说那么多孩子还没明白呢,老师有时候需要一些重复,在老师重复的时候,很多孩子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把孩子有一个很好的引领,问题不要跳转的太快,有的时候跳得太快了,学生站起来回答了,比如说明明是,老师说 1+1=2 的事了,下一个就 2+3=5 了,那孩子可能站起来就回答 2+3=2,为什么呀?就是因为他还停留在对上一个问题的思考。

(6)提问没有精心设计。有的教师的提问没有精心的设计,随便的,很随意的就把一个问题抛出来了,这时候有的孩子他就不太明白了,这个问题答出来之后,学生对关键的问题,他可能就失去的了一个机会,他就没有办法去回答那个关键问题了,能转化,很多学生都能知道它能转化,可是如果我们问题精心设计,不这么快的把这个问题抛出来,而是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去回答问题,我们说这时候孩子他的发展的机会是更大的。

3、教学过程中的提问

数学课堂基本上都是有数学活动的,课堂上首先就是活动之前的提问,然后就会和大家交流活动之中的提问,还会有活动快要结束时候的提问。1> .入课时的提问。(1)为了解学生而问。

(2)将学生的兴致引入课堂。>.数学活动之中的提问。

(1)问题具体些,结合学生的做法走向重要之处。(2)问题具有挑战性,引领学生由具体走向抽象概括(3)问题指向背后的道理 3 >.活动将结束时的提问

活动快要结束时候的提问,给学生概括提升的机会。

4、关注情感目标的提问

而且要注意,课堂上要聚焦问题,老师的提问要适合学生的思考范围,不要突然地跳转问题,说着这事呢,马上就跳到下一个问题了,如果跳的话,也是为了推出下一个问题。前一个问题是大家已经完全解决的问题,不跳转问题,让问题继续去发展,有时候需要做的是简单地重复学生的回答。

三、反思

课堂上要提问,有很多很多的策略,我们说包括提问这件事,也需要去进行反思,反思之后会有很多的,你的想法出现,你的提问会更加地有效。

(一)、具体材料很重要,反思要有基础

反思的时候,具体材料很重要。反思是要有基础的,也就是要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材料,学生才能反思,然后我们老师有一些具体的材料,老师才能反思。.在比较中反思。有了具体材料之后,我们可以在比较中反思,比如说一位老师反思了,三角形分类,干吗都按角来分类,不按边分啊。然后查了大量资料,做了很多的思考,最后自己认识到,为什么三角形分类,重要的是按角分类,还划了那个圈出来,那个图出来。.延伸性反思

然后在反思的时候还要注意,有一种方法是延伸性反思,也就是干吗呀?向这个课的前和后进行反思。我站在这个地方,我往前走一走,我往后走一走,就比如说加减法的计算,这时候这种延伸性的反思,会给老师带来一个什么效果,把问题看得更通透,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反思的时候,具体材料很重要,也就是说要有一些具体材料,你得做了事了,然后在这么多事里头进行反思,结合着你的事来反思,特别喜欢苹果公司的史帝夫.乔布斯曾经分享过的他的一个故事,就是要把很多东西串联起来。也就是说我们老师有很多很多的教学经验,我教过这个课、那个课,小学六年,六个年级,我恨不得把一到六年级都教过来了,这么多的教学经验,我怎么就不像专家似的,能说的条条是道呢,(二)、立足自身情况进行反思 .通过学生的调研进行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样一节课,可以通过学生的调研进行反思。就是这样一节课,通过前测可以了解到什么呀,一位老师了解到把五元三角改成以元为单位,用小数来表示的时候,学生的正确率是百分之百,把两分米改成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的时候,也就变成了 0.2,这时候正确率只有 69%,那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是因为原来就是学生生活经验里头 5 元 3 角这个事学生非常熟悉,然后两分米这事学生不太熟悉,对这个单位就不太熟悉,这时候进行反思了,通过课前调研的材料进行反思,然后设计自己的教学,通过课前调研反思,这是通过调研学生。.通过他人的启发进行反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以通过他人的启发进行反思。除了学生的启发,还可以有同事的启发,专家的启发,很多其他行业的人的到启发。比如说曾经有一位学教育的专家,和我们一起听了“鸡兔同笼”这么一节课,听课之后,专家说什么呀,这节课为什么上得好啊,它好在哪啊,用这么简单的方式来处理了过去教学里这么困难的问题。专家去看,尤其专家又不是搞数学的,去看的时候,更容易看到我们数学课的特点。.通过阅读受到的启发进行反思。

除了通过那么多具体材料,通过学生的启发,同事的启发,专家的启发,还有的时候,我们是通过阅读受到的启发来进行反思。

篇7:如何改进英语课堂教学

摘 要:初中英语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作为学生学习外语的基础,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非同寻常的深远影响,而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提升,让英语学习变得更加顺畅、有效,是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所需要思考和探讨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探讨

长久以来,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目标单

一、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法的也有失灵活,这就使很多学生对初中的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新课改推进和《英语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之下,我们的初中英语教学已经步入了新的改革发展阶段,而强化提升初中英语学习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就成为了我们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一、影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在主导着初中英语教学

当下时期,仍然有一些英语教师仍然习惯于应用传统教材,进行“填鸭式”的英语教学。在这样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仍然实行教学的“一言堂”,强化着应试教育的色彩,缺乏创新和发展意识,固守着一成不变的授课法则。虽然采用这样教学的教师教学中费时费力,但是却收效甚微,因为传统保守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们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培养。而且,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还在于“升学率”的影响,使得很多教师不能真正的去适应素质教育,从而这种状况既阻碍了英语教学的开展,又滞缓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2.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过多注重笔试和理论现象

英语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所以需要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和促进。而这几项对于英语学习来说也都很重要,所以,在英语教学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均衡发展,不可过于偏重,从而导致一条腿走路不能均衡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只侧重于教材中的知识点讲解,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于学生的灵活运用和实践应用能力却不加以重视。从而使学生们形成高分低能,高理论而低应用的学习情况,这也就是因为太过看重有助于升学的读写能力,而忽略了学生们听说能力的练习和培养,使学生们形成片面的英语学习和能力掌握。

3.一些教学内容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脱离太远

在当下的新英语教材当中,由于较多的吸收了一些英美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还有一些内容是照搬过来,为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虽然,这样的改变可以使教材内容显得更新颖有趣,但是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外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些东西和学生们现实生活脱离的太远,学生了解和学习起来感到吃力和陌生,从而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致。深入在教学当中,教师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也不了解,不能对这些东西做出很好的讲解和说明,那么怎么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呢?

4.缺乏英语思维的培养,教学形式过于单调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当中,许多的英语教师还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没有从思想意识上去与时代相融合,在进行教学时也仍然是以中文为主进行英语授课,没有建立起英语学习的良好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这也间接导致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处于中文式的英语思维,在进行遣词造句时还是以汉语语法的习惯来进行。

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措施

1.以生学本,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

在教学当中,我们首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当中,要与学生们用英语多加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们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习惯,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自己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达到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教师要变讲解说教为帮助辅导。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先让他们自己多加讨论和思考,然后再由教师抓住重点和要点进行分析讲解,以使英语学习更加积极、有效。

2.提高英?Z学习应用,均衡全面的促进学习成效

教师应在英语教学当中,坚持听、说、读、写的齐头并进,在讲解英语教材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用英语来进行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从自身做起,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锻炼提高学生们的听力、提高学生们的语感并为学生做出正确的语音、语法示范,使学生们在耳濡目染当中强化学习兴趣。与此同时,生活中也要鼓励学生多用英语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课堂与课下英语环境,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以英文写作比赛、英文演讲、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等等,来使学生们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成效。

3.在教材适基础上加以拓展、多方关联,促进教学

教师应当重点对新教材当中一些与学生生活相脱离的内容进行备课,在上课时着重进行讲解和说明。使学生们充分理解英美文化的不同。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阅读,多加交流,教师同时结合讲一些相关联的英语知识,在增进学生理解的同时,促进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使学生们在开拓视野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4.促进教学形式多样化,着力培养良好的英语思维

在进行教学时,充分借助丰富的辅助教学工具和信息传播方式来进行讲解,比如有效利用多媒体等,把实际应用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选择学生喜欢的方法,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课中课外坚持以英语作为主要交流方式,鼓励学生们多听、多讲、多看、多写,养成大声朗读和英语书写的习惯,培养、锻炼良好的英语思维。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有法。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们可以将英语知识充分理解、融会贯通、多加实践,从而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更加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篇8:新社会形势下如何改进小学教育

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教育问题提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由此可见,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青少年是祖国发展的未来, 因此, 小学教育更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 人们常说“革命可以救国, 教育可以兴国。”足以体现教育的重要性, 纵观我国整体教育事业, 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尽管教育事业在不断改革创新, 但, 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式还是不容乐观, 这都给当前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近几年来, 我国逐渐重视教育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 同时导致一部分中层教育领导者, 忙于工作岗位的竞争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忽略主要的教育教学工作, 当前许多的教师都需要自己寻求工作岗位, 不能完全把精力用于教学。由于, 城镇化差异, 农村与城市教育水平差距大, 大部分农村教育环境差, 没有良好的教育设备, 师资力量薄弱, 拉大了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加之, 近年来, 老师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低, 待遇也相对较差, 尽管有关部门不断的呼吁社会对老师的关注, 但日益薄弱的收入促使老师往县城方向发展, 导致许多学校在教学中, 一位教师分饰多角, 一人包揽所有功课, 有些老师在一些科目上理论知识薄弱, 学生不能学到想学的东西, 导致学生思维方式狭隘。阻碍我国教育发展道路。

就教育方式而言, 当前我国教育主要采用集体式授课模式, 课堂上, 主要有老师进行引导性教学, 老师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强制性的理论灌输, 忽略学生的思维模式, 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二、对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增加, 新的社会时期需要新型的人才, 传统的教育虽然不断的在进行着改革, 有一定的优势, 但就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来说, 新事物、新发明、新知识的不断应用,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在适应当前的发展, 其弊端也不断的凸显出来, 为了培养新型人才, 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对小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2、改革小学教育, 顺应事物发展需要

任何事物都有其固定的发展过程, 新事物的出现与旧事物的消亡, 都是自然发展的规律, 传统小学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历程中已发挥了其自身特有的优势, 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 新事物的不断出现, 传统教育已不能再担当我国小学教育的重任, 为顺应事物自然发展规律, 对小学教育进行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3、小学教育发展道路上的现状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 小学教育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但随着发展中出现的不足, 阻碍了小学教育的发展道路, 也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 因此, 必须对小学教育进行改革, 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是当前教育发展现状的必要要求。

三、如何改革新社会形式下小学教育的措施探讨

1、更新改革现代教学观念

现代社会中, 为了为我国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学校必须注重培养“四有”新人, 因此当前教育学校必须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要改变传统教育中存在的误差, 只有从传统教育中的误差走出来, 才能为小学教育塑造新的教学形象。其次要对传统“重教书, 轻育人”的观点, 予以改变。最后注重创新能力的实践, 现代的小学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现状, 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能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优秀的生力军。老师作为知识的传送者, 必须明白创新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的创新思维, 从而彻底改变我国当前小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由于个人认识程度和学习态度的不一致, 使现代的小学教育存在差异。那么, 在学习程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 老师就不能在使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对待每一位学生。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详细的摸底, 这样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后, 制定出系统的管理方式, 并长期执行。另外, 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可以建立监督机制, 也就是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为了彻底改变现代小学教育中的不足之处, 可以实施“育优, 转差”政策, 育优的意思是说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 让他们成为优秀的带头人, 树立榜样。转差的意思是说对学习情况较差的学生, 实施不同的学习方法, 让他们能够逐步改变学习状况。

2、注重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现代的小学教育中, 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这足以证明备课的重要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整体的业务素质, 学校必须对备课制定相关政策, 对老师的备课状况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 对于优秀的备课要予以表扬, 并粘贴在表扬栏目上, 成为其他教师学习的模本。对于长期出现问题的备案老师, 要做到以下几点, 分别是:“四定”、“五有”、“五优化”。“四定”包含的具体内容为:1定内容;2定时间;3定时反馈;4定中心发言人, “五有”包含的具体内容是:1有记录;2有准备;3有专题;4有差生转化措施;5有学法指导。“五优化”包含的具体内容分别是:1优化教学内容;2优化教学方法;3优化师生关系;4优化教学方法;5优化教学目标。只有从教师根本上进行管理, 才能更好的优化当前小学教学质量。

3、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就当前我国传统教育来说, 大多学校都采用集体授课模式, 课堂是教学的基础, 因此, 学校必须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老是在课堂上应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把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想结合, 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结合,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 达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4、加强领导对听课、评课、兼课的管理制度

领导管理者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核心, 因此, 各个学校应加强培养学校领导管理者对学校听课、评课、兼课的了解, 只有让学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 切身体会教学内容, 参与教学, 才能更好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同时, 领导参与教学, 能更好的对学校教学进行监督, 从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为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优质保障。

四、结束语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 对以后的学习工作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 必须提高教学者对小学教育的重视, 老师在上课中, 应充分做好准备, 丰富课堂内容, 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活动, 了解学生学习状态,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 老师应积极自省, 多参加培训活动, 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为小学教育的发展尽一己之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 促进了我国行业的多样性, 各个领域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很大程度的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在当前新的社会形势下, 只有不断的对教育进行改革创新, 才能有益于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 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青少年的教育更是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新的社会形势下如何改进小学教育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教育,改进

参考文献

[1]岳奎.革命与执政之间: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李栗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对话平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3]郭沅鑫.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 2012.

上一篇:转变因循守旧观念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下一篇:机械加工技术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