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作文教学

2022-07-13

第一篇:如何改进作文教学

如何改进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意见

——与古代私塾教育对比

贵州省务川自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蒋雄

邮编:564300电话:13639265767

摘要学生面对作文无从下手的情况是教学实践中不时会出现的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依赖于教师课程的改进,在作文教学的题目设定和所要求的作文的体裁设定上作出一些改进从而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而且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学生自身通过阅读来丰富写作用语甚至形成基本的写作风格。初中阶段的阅读行为的形成和作文能力的改进和提升能大大发展学生这个时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以后的升学及自身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改进

作文经常是个难题,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而言;有些学生面对作文无从下手,而老师面对学生的作文无可奈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先撇开这个问题不谈,我们先来看看古人教育的情况。古代教育有学、塾之分:学是公立的,有县学、府学、国学之分;塾是私人的,有私塾、家塾、义塾、村塾之分。这里以私塾为例,与我们现代的教育相比较,能够在作文教学发现不少问题。 “私塾没有大中小学的严格区别。如果区分,那只是启蒙、读经、举业三个阶段。” 启蒙教育阶段从五六岁、七八岁开始,首先就是练字和识字,老师手把手教学生描红;“上书”(老师教新课)的话基本教材就是“四书”,能够继续读下去的就开始读“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读经的同时也要开始学写试帖诗,学做八股文,为举业考功名做准备了。 “《四书》中据前人考证统计,共四千四百六十六个不同的字。„„一般智慧,平均每天读三百字,不到一年,一部四书就读得滚瓜烂熟了。” 识得了这四五千字,虽然这些字有些很生僻,文章意思有些也很深奥,但“读书百遍”,总会在摇头晃脑中有一点“其义自见”,“能理解这些深奥的文句,便也具备了阅读其他书籍的能力,便也具备了表达的能力。”

明清的八股虽然很受人诟病,不过但凡能做一点的人,都基本是知晓平上去入四声的变化、平仄的变化和对应、押韵、典故等一些基本常识的,如果要考取功名,除了立意之外,甚至是很需要一些文采的。仅仅就基本知识而言,其实我们现在大多数学生是远远不及古代的同龄人的。

中国自隋唐建立科举考试制度以来,虽然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各个朝代可能有些不同,但是这些基本教材和这个模式却培养了一代代的人才,并让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开来。

所以虽然古人的教育在我们当代人看来,有些严厉、有些呆板、有些枯燥;但十年寒窗下来,还是能写得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熟识四书五经中的典故和文句,所以再刁钻的八股试题下来还是不至于像我们现在有时会感到无从动笔。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模式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缺点。在与我们当代的教育比较和对照的同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与经验。

一 作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阅读

1、阅读的重要性

一般人会认为阅读这是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作文教学是老师的工作,两者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学生肚子里没半点墨水,老师再怎么分析作文题意再怎么引导,学生即使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古代的学子看什么书呢?如果是富裕之家或书香门第,那么藏书就可能多一些;至于某些贫寒学子,所拥有的书可能就是最基本的四书五经吧。但即使是最基本的四书五经,也很令人感叹。这些古代的基本教科书,在形而下的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形而上的问题的追问、探讨以及应用上,都让人很受用;而不光光是识字识典故识平仄押韵而已。不是有句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吗?所以能熟读这九本书的人是很了不起了。

那初中生应该读什么书呢?“初中阶段的少年在文艺方面„„可以读国内外的经典著作,比如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一时期不仅仅要读科普著作,也可以结合学习的内容,读相应的数理化辅导读物,条件好的,甚至还可以读英文的科普著作。”4

就我们的作文写作而言,根据林崇德先生的建议,则是要多读读中外的名著了。这些名著,包括多种题材,小说、诗歌(诗词)、散文、戏剧等等;有些要细看,有些可以粗略带过,甚或有些书学生觉得没兴趣就翻开直接阖上也可以。不过,我们要知道,凡名著者,在行文运笔、表达阐述、情感的抒发、问题的思考等方面都有它的卓越之处,而这些卓越之处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亲身感受和体会,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所能学习到的地方;不能因为一时的叛逆心理就对这些并未看过、并不了解的书籍产生排斥。阅读后,学生可以怀疑或者反驳,但前提是要翻开书籍去读。

而初中阶段,相对于小学阶段,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水平,能够阅读更深层一点的书籍;但是到了高中阶段,由于升学的压力更大,可能相较于初中阶段,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阅读。所以要好好把握初中阶段,通过阅读充实自己,锻炼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以后的高中学习打下一个更好的基础。

2、当代学生阅读的现状

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上只能看到星星点点它们的影子。(四书五经这一体系虽然单调,但很成系统;相对而言,我们现在的教科书有点驳杂。)大部分学生也很少会找来看这几本“课外读物”,因为是古文的,又有些深奥难以理解。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即使是很通俗易懂的、简单的经典的课外读物也很少能在学生中得到普及。网络时代的到来,在连小学生也能熟练使用MP

3、MP

4、电脑的当代,纸质的书籍、经典的读物似乎离学生们越来越远。

3、学生疏远阅读的原因

首先是兴趣的缺乏。网络的冲击力量显而易见,把学生的视线和精力拉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同时对于课本内容的兴趣缺缺和不理解也会影响学生对其他书籍的印象和看法。

其次是硬件设施的缺乏。相对丰富的图书资源和合理完善的图书借阅制度,能提供硬件上的有力支持,同时无形中产生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虽然可能有些学生会自己买书来看,但对于全体学生而言,一个学校或班级整体的设施和氛围是很有必要的。)

再次是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不够。如果教师和家长只以升学为目的,那么势必就会造成只重课本其他一概免谈的局面。但是这样的话,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写篇作文,要举实例,可是想来想去用来用去就只是那几个;其他的典故、其他的人物、其他的名著名段却一概不知:文章也是瘦瘦巴巴得毫无新意得拖得老长。

4、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

其实在初中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占优势,他们有一定的反叛性,但同时也对事物充满了更多的好奇。如果引导得好,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和发展。

教师在学生读书的书目上要进行引导;同时可以征集班上同学的书籍建立班级小图书馆甚至与其他班级进行互换阅读,这些模式都很值得借鉴和尝试;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适当地针对他所阅读的书籍提供一些建议或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感知、认识、思考。

二、作文教学的必要条件是作文题目和体裁的多样变化

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小学开始就会有定期的作文写作课程来练习和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到初中,作文写作课程也更加系统和体系化。在课时上,教师会保证一定时量的教学;在字数上的要求也增加了;在作文题目上也增添了一些难度;而且会针对某种作文体裁进行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的集中训练。

定时的教学、字数增加的要求、难度的加大这些都是作为更高年级学生的能力的培养的必然要求。我也并不反对一些系统的训练。但是这种系统地训练某一文体的过程不应该持续太长。像古代的学子们学做八股一样,做得多了,八股的形式——如何起承转合——自然了熟于胸,但是经常的同模式的训练会让学生们的思维模式走向一个定式。同时现在作文课程上的作文题目也很值得商榷和研究。有些题目是用了多年一直没有改变和新意,比如:“最难忘的一件事”、“我的„„”、“我最喜欢的„„”、“论„„”之类等等。这就像明清科举考试里

在《四书》中翻来覆去、用来用去的考试命题。“这样把思维局限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缺点是束缚思想,不自由。”

“整个青少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这种思维具有五方 面的特征:一是通过假设进行思维。思维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要靠假设。从青少年开始,通过假设进行思维,使思维者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以实现课题的目的。二是思维具有预计性。„„三是思维形式化。„„四是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的明显化。„„五是思维能跳出旧框框。任何思维方式都可以导致新的假设、理解和结论,其中都可以包含新的因素。从青少年开始,由于上述五个变化,思维必然更有新意,即跳出旧框框。于是从这个阶段起,创造性思维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青少年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初中的这个阶段,这是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起步、发展、定型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作文题目的设定以及文体的训练当中,我们要注意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更加合理和妥善地安排作文课程。

由于升学的需要对某种文体进行专门训练是可以的,但不能太长,中间可以进行其他文体的转换。作文的文体更加多元化,可以进行诗歌(诗词)、戏剧、小说(恐怖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悬疑小说都可)甚至是小小说等多种题材的提倡。这样学生也不会对作文课产生更大的排斥甚至产生一些兴趣,同时也让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训练、开发,能够让他们跳出旧框框,变得活跃、跳跃而不是单线、单边、呆板。

但是为了体现素质教育,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就随便出个什么题目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去写也是不恰当的。“学生思路自是不会受到拘束,但也有缺点,就是学生没有受到过思维训练,越广泛,越自由,他越是不知如何去想,想些什么。思维状态是空的、乱的,找不到思维的轨迹,思维缺乏条理性、逻辑性,对初学者是不合宜的。”

三、其他形式的写作训练是适当辅助

其他形式的写作训练,如周记、札记、摘抄,或者让学生自导自演个戏剧也是不错的锻炼;周记的形式不能要求太死板,即使是一首小诗也是可取的;摘抄和札记可以视情况而设定在某一本书或某一些书,这样比较有针对性也比较成体系一些。但是这些形式的写作训练如果占用学生太多时间甚或给学生的学习造成额外的负担,那这些形式就不可取了。

所以这些形式只能当做适当的辅助,当学生有余力时是可以提倡做做的。

以上的三点建议是在培养学生的智能和自主能力的理论和前提下提出来的。一阅读为前提和基础、作文题目和体裁的设定多元化的可行性都首先需要教师以及学校教育方针的正确把握,以学生为中心,多方位地开发学生的能力。

但是升学的压力、教师评职称的压力以及学校的升学率的压力同时也都是很现实也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建议在初一时期尽量让学生多多阅读,作文的题目

和体裁也不要设定很严格,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一个更宽广的发展平台和更充裕的发展、学习时期。到初二,就可进行一定程度的集中训练。这当然是为升学做准备,但并不说就能就此放弃阅读。

由于有初一时期有了阅读的兴趣、习惯和思考,对作文写作也没了那么大的排斥甚至产生了一点兴趣,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得到了鼓励和更自由的发展,这种爱好、这种习惯、这种能力也会在初二得到一定的延续甚至是发展,为以后提供很好的基奠。

并不能说按照这种方式来调整作文课程,学生们都能下笔有如神助,但至少心中有了点墨水,有了点思考,能够学着大师们的手法(即使并不怎么高明)将心中所想写出来,那么不是比看着作文题发呆不知如何动笔写要好得多吗?

参考文献:

[1] 郑云乡.红楼风俗名物谭[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 林崇德.不同年龄阶段该读什么书 [J].中国校外教育(读书),2007,1:42

[3] 林崇德、李庆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8-56

[4] 林崇德.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58

[5] 徐玉琴.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初探 [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 徐玉琴.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 [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6

[7] 郭颖秋.阅读经典 走近大师——初中阶段鲁迅作品教学思考和探索 [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7

[8] 郭冉.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 孙学明.初中学生语文偏误的统计学调查与研究 [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0]缪汇颖.初中语文教学预习活动的实践研究 [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第二篇:你是如何改进你的作文课堂教学的?

答:纵观中国语文教育的经历,从“诗教课程—文教课程—国语国文课程”,再到现代语文课程,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有了明确的要求,对中学各学段的作文教学也有了具体的规定,而如何具体落实新课标要求,用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作文“难教”、“难学”的问题,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那么,我是如何改进我的作文课堂教学的呢?具体做法如下:

一、研究新课标作文教学创新设计是做好作文教学工作的前提。

旧版本语文教科书中的作文教材由于存在着不少问题而受到各种批评,主要是内容不完整,不系统,不开放。在过去人教版义务教育三年制语文教材中,每册书都是安排

六、七次“写作、口语交际”,一般是一篇指导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小短文后安排一次作文,比如,第五册语文教材中,第三单元后面紧跟着的“作文训练”是“论点的提出”,而语文实践活动是“论辩之中练口才—辩论活动设计”。六册书共安排写作训练41次,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写作三种文体训练,其他为小通讯、影评、计划、总结等,可见,这样的安排是以文体教学模式为基础的,它已经不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命题的方式也比较陈旧、呆板,作文题目老化,如《童年的伙伴》《我最尊敬的人》《一件历久难忘的事》等,并不吸引人,而且学生在小学里就已写过。

而在北师大版教材中,作文训练和阅读单元一样,是按照人文专题编排的,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切入作文教学也就显得势所必然。况且,以人文主题为线,将听、说、读、写过程中如一颗颗珍珠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串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便于教师集中教学,简化了教和学的头绪。所以,新教材中绝大多数单元的阅读课文与作文训练在内容上是互相勾连、密切照应的,这样,就使得作文训练成了该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

已通过国家评审的新课标语文教科书,如: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鄂教版、北师大版等,都在作文教材的编写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北师大版将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内容与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机整合,成为“综合性学习专题”,并提供部分相关资料。每单元1次,每册共安排6次。苏教版、语文版、鄂教版每单元安排“写作”训练1次,每册共安排6-7次。

这些教科书在作文教学内容的编排方面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1、淡化写作知识的讲授。

以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活动为例,一共设计有三个活动,一是“看看我们的土地”,二是“讲讲土地故事”,三是“谈谈土地的含义”,最后设计了一个作文训练: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展开诗意的想象,以土地为话题,写一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

显然,在这里,作文只是综合性活动的一个板块,至于如何作文,没有文字性的指导短文,人教版新教科书除了在九年级课本后附录的“怎样读诗”、“怎样读小说”、“谈

1 谈散文”、“谈谈戏剧文学”四篇短文外,已经取消了作文指导短文的编排,把写作、口语交际置于学生自主实践之中,让写作、口语交际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关于写作的知识,要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悟出来,不靠别人灌输。这标志着写作知识的教学将得到淡化。

北师大版教科书的基本观点是:“只有在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的实践中进行适当知识点拨,才是有用的。过去从知识出发,现在从实践活动出发;过去从教师讲解出发,现在从学生自主活动出发,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北师大版的“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安排体例与人教版差不多,也是强调作文写作自主性、实践性,与之相对应,语文版、苏教版均提出:编排上不多讲写作知识,训练目的明确,要求具体可行。所以,教科书中虽编排了单元“写作短文”,但均结合了学生实践,内容也比较精要。

新课标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对这一句话的不同理解造成了不同教材版本的不同风貌。这里顺便指出一下,不同的版本,作文训练的编写虽然指导思想一致,但体例各成体系,风格各具特色,目的是兼容并包,百花齐放,这也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教学时一定要认真加以领会。

2、应用文写作淡出教材。

应用文作为一种实用的、模式化的文体,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一直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从通知、启事、电报等简单的应用文到科技报告、产品说明书等较复杂的应用文,都有指导和写作训练。而新教材中,苏教版和语文版都将应用文知识列成简表作为教科书的附件,其中苏教版放在

七、八年级的教科书后,语文版全部放到九年级的教科书后,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处理。而人教版、北师大版新教科书对应用文提得非常少。

3、重视听说读写之间的结合。

新课标语文教材作文教学特别重视听说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教学中体现语文的综合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阅读和写作能力互相转化,互相迁移,互相渗透。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部分选编的是有关家庭生活的文章,综合性学习就编排了“亲情”;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部分编选的是有关风景名胜的游记散文,综合性学习便相应安排了“背起行囊走四方”;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部分编选的是一组小说,与之对应,“综合性学习专题”安排了“走进小说天地”,这样的编排,就使得传统教学的四大教学任务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3、作文与生活紧密相联。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老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有了源头,才会不息的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表,操持由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新课标教材倡导作文即生活,学习作文也是学习生活。

4、话题作文成为时尚。

2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一点是近年来关于作文教学改革呼声最高的,也是这次教材改革中一个较为成功的方面。新教科书中的大部分作文命题都注意了这些方面:自主拟题多了,自由作文多了,字数等各种限制少了。如北师大版教材作文训练题目上只提出了一个写作话题,有较大选择余地,不加束缚,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度,为学生凸现个性,抒发真情实感、提出有创意的见解创造了有利条件。

宽松、开放、灵活的话题作文,与我们长期以来经常采用的在写作上有较为严格要求的作文命题形式——命题作文,是有较大的差别的。两者有以下几个主要区别:①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其实仅仅是提示一下内容指向。而命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中心意思(当然命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②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其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语;③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命题作文;④话题作文可以自拟文题,而命题作文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从近两年来的中考、高考的命题来看,80%以上的省市首选的作文形式是话题作文,即人们常说的“三自”—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拟,这无疑有利于尽情发挥学生的才情、张扬学生的个性,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将是新课标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认清读写关系是做好新课标作文教学工作的关键。

旧学塾里并不教“作文”,也不存在教作文“难”。他们采取“读—背—写”循环往复的方式,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地下笔成章。

但到现代的作文教学里,这一切发生了极大改变。由于“白话文”明白如话,无须多讲,又篇幅较长,很难背诵,注重理解和分析,并不要熟读成诵。这样“读”和“写”就失去关联,变成“两张皮”了:阅读归阅读,写作归写作,读不能为写服务,写不能从读获益。于是,为了教作文而传授写作方法的指导短文就应运而生,但从教学的实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重视作文与阅读的联结,重视写读书笔记,有两个作用。第一,可以使学生学会“借助书本来观察、认识世界和自我”“攀登智育和美育的高峰”;使学生先借以进行爱国主义、道德和审美方面的自我教育,阐发个人的志趣和理想,并且发展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第二,学生正处于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读写我国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的理论,是这次新课程作文教学改革的重头戏,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写,并反过来以写促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顾振彪先生认为:“写作与阅读结合,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提高写作能力。以课文为写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苦,可以直接投入写作训练,尤其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理清综合性学习和作文教学的关系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3 现在有一种认识,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代替了原先的作文教学,所以,没有必要再进行单独的作文写作,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综合听说读写的课程目标,综合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实践活动。而作文教学只是综合性学习其中的一个板块,同时作文教学还不仅仅体现在综合性学习之中。就北师大版教材来说,写作、口语交际教材,是分作两个系统编排的。一个系统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另一个系统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在第一个系统中,在部分阅读课文后的练习后,安排了写作练习十几次,口语交际练习近平二十次。这些练习,大都是要求口述或笔写阅读课文后的心得体会、想象联想和质疑问题。口语交际形式有发言、讨论、辩论等;作文形式有仿写、读写、改写、编写、扩写、写提要、摘录、札记等,以写读书笔记为主。第二个系统则是将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综合性学习主要包括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研究活动。比如学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共同讨论、研究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并写出报告;就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并展示学习成果。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系统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创新,其实际效果还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与综合学习既有关联,又有区分,简单地以综合性学习代替作文教学或者纯粹将综合性学习上成作文课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只有将两者的关系理清、理顺才能教好新课标的作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应试则伪,应需则诚”,写作本来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就是人的生活形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在生活中,常常有写的需要。将作文建立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之上,把作文教学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等于把写作置于广阔的生活海洋之中,有利于写作的生活化、情景化。新课标教材正是体现了这一创新的作文教学理念,由于新课标本身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作文教学也是新课标语文教材改革力度最大的一个内容,它的成败关乎每一个受教育者,也关乎每一个从事作文教学的施教者,关乎语文教学能否在新世纪有一个质的飞跃。

以上就是我在改进我的作文课堂教学中的认识和具体做法,效果较佳。不到之处请专家、指导老师和同仁批评指导。

第三篇: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我们有时无法预测的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我通过学习,掌握以下几点:

一、互动性 平等的互动,就是说老师对任何孩子都不偏爱,不轻视。有些孩子,他们的知识水平,经验,可能是都是不同的,但是老师能够允许他们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方法,用不同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来达到他们对学习知识的一个共同的认识。老师要民主,营造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多种思想观点共存。不能上课总是提问好学生,或是老是回答问题的那么几个人,不管差生或是学困生,更要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老师多关注他们,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力量。

二、提问题

1 .教学生提问题,教师要先会提问题。

教师提问的方向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学生的提问是深入思考问题中发现的要不太理解的问题。

如果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有一些不同的话,我想主要是不是在下面的说法,就是老师提问的时候,他的目的是什么,他的方向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这时候比如说一堂课,一开始通过教师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数学课堂里头,先让学生入课,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时候,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去思考这些问题,思考关键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然后再课后的时候,让学生有一个概括提升,有很多时候也是 通过 老师的提问而达到的。

从学生的提问来说,学生提问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孩子对他思考的问题,发现有一些东西不理解,或者是说这里头学生觉得有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问出来,我们希望学生有一个提问题的好习惯。

2 .教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里头,教师在提问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 1 )提问过于频繁。 有的老师会在一节课上提问过于的频繁,一堂课,一共才 40 分钟,有的老师提问非常多,也是做过一些统计,有的老师一堂课上能问 100 多个问题。这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那肯定学生他都是回答问题的时候,都是蜻蜓点水,过一下就过去了,学生没有很好的空间,没有很好的机会来思考问题。

( 2 )问题过于空泛,指向不清晰。 提问的这个问题过于的空泛,指向不清晰,就是有时候问的这个问题太空了,孩子他就不明白,很多孩子不会回答,为什么呀?因为他不知道老师问的到底是什么,或者是说他不太容易一下就想起来怎么回答,比如说老师经常问,为什么?有的老师一堂课可能会问很多个为什么,这个地方为什么,那个地方为什么,咱们说关注为什么,关注问题背后的道理是很重要的,可是我们说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得用简简单单的为什么直接来提问。

( 3 )提问只针对少量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有的老师提问的时候只针对少量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有的老师有这种习惯,就是课堂上特别关注那几个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一堂课上总是那几个孩子,很主动的,把手举得很高很高,老师每堂课上基本都让这几个孩子回答问题,然而有的老师是怎么样,他那个结果会非常好,能回答得挺好的,挺完美的,接近完美,接近于标准答案,这时候多数学生冷场,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当然了,有的老师呢非常关注学困生,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

( 4 )提问只求标准答案,对学生的想法一时不好处理。 有的老师提问的时候,只求标准答案,对学生的想法一时就不好处理了,咱们说他有时候,比如说关于圆的问题,老师到了这个结骨眼上,特别想让孩子说出来什么呀,一中同长,有的孩子他就不想说这个,他也不知道要说这个,他就说什么,他就说圆里头就是什么呀?圆心和半径,其实我们说圆心和半径不就是定点,定长吗?不就是一中同长吗,那么那么多的表述的方法,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所以呢,我们有的老师看到,在课堂里头,就是他的标准答案的孩子特别鼓励他,只要是答案不一样,就是不理了,让他坐下了,然后这时候很多孩子都坐下了,其实我们老师更好的做法可以怎么样?可以鼓励孩子,让孩子的问题更好的对接到标准答案。

( 5 )跳转问题很快,不能跟随或有效引领学生的思路。 有的老师跳转问题很快,老师问的这一个问题,学生在思考呢,思考完了有一个学生回答了,回答之后那么多孩子还没明白呢,这个孩子答得太好了,没明白那些孩子还是不明白呢,这 时候 老师很快把问题转向了下一个步骤,然后很快的转走了,这时候我们说那么多孩子还没明白呢,老师有时候需要一些重复,在老师重复的时候,很多孩子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把孩子有一个很好的引领,问题不要跳转的太快,有的时候跳得太快了,学生站起来回答了,比如说明明是,老师说 1+1=2 的事了,下一个就 2+3=5 了,那孩子可能站起来就回答 2+3=2 ,为什么呀?就是因为他还停留在对上一个问题的思考。

( 6 )提问没有精心设计。 有的教师的提问没有精心的设计,随便的,很随意的就把一个问题抛出来了,这时候有的孩子他就不太明白了,这个问题答出来之后,学生对关键的问题,他可能就失去的了一个机会,他就没有办法去回答那个关键问题了,能转化,很多学生都能知道它能转化,可是如果我们问题精心设计,不这么快的把这个问题抛出来,而是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去回答问题,我们说这时候孩子他的发展的机会是更大的。

3、教学过程中的提问

数学课堂基本上都是有数学活动的,课堂上首先就是活动之前的提问,然后就会和大家交流活动之中的提问,还会有活动快要结束时候的提问。 1> .入课时的提问。 ( 1 )为了解学生而问。

( 2 )将学生的兴致引入课堂。

2 >.数学活动之中的提问。

( 1 )问题具体些,结合学生的做法走向重要之处。 ( 2 )问题具有挑战性,引领学生由具体走向抽象概括 ( 3 )问题指向背后的道理 3 >.活动将结束时的提问

活动快要结束时候的提问,给学生概括提升的机会。

4、关注情感目标的提问

而且要注意,课堂上要聚焦问题,老师的提问要适合学生的思考范围,不要突然地跳转问题,说着这事呢,马上就跳到下一个问题了,如果跳的话,也是为了推出下一个问题。前一个问题是大家已经完全解决的问题,不跳转问题,让问题继续去发展,有时候需要做的是简单地重复学生的回答。

三、反思

课堂上要提问,有很多很多的策略,我们说包括提问这件事,也需要去进行反思,反思之后会有很多的,你的想法出现,你的提问会更加地有效。

(一)、具体材料很重要,反思要有基础

反思的时候,具体材料很重要。反思是要有基础的,也就是要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材料,学生才能反思,然后我们老师有一些具体的材料,老师才能反思。

1 .在比较中反思。 有了具体材料之后,我们可以在比较中反思,比如说一位老师反思了,三角形分类,干吗都按角来分类,不按边分啊。然后查了大量资料,做了很多的思考,最后自己认识到,为什么三角形分类,重要的是按角分类,还划了那个圈出来,那个图出来。

2 .延伸性反思

然后在反思的时候还要注意,有一种方法是延伸性反思,也就是干吗呀?向这个课的前和后进行反思。我站在这个地方,我往前走一走,我往后走一走,就比如说加减法的计算,这时候这种延伸性的反思,会给老师带来一个什么效果,把问题看得更通透,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反思的时候,具体材料很重要,也就是说要有一些具体材料,你得做了事了,然后在这么多事里头进行反思,结合着你的事来反思,特别喜欢苹果公司的史帝夫 . 乔布斯曾经分享过的他的一个故事,就是要把很多东西串联起来。也就是说我们老师有很多很多的教学经验,我教过这个课、那个课,小学六年,六个年级,我恨不得把一到六年级都教过来了,这么多的教学经验,我怎么就不像专家似的,能说的条条是道呢,

(二)、立足自身情况进行反思

1 .通过学生的调研进行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样一节课,可以通过学生的调研进行反思。就是这样一节课,通过前测可以了解到什么呀,一位老师了解到把五元三角改成以元为单位,用小数来表示的时候,学生的正确率是百分之百,把两分米改成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的时候,也就变成了 0.2 ,这时候正确率只有 69% ,那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是因为原来就是学生生活经验里头 5 元 3 角这个事学生非常熟悉,然后两分米这事学生不太熟悉,对这个单位就不太熟悉,这时候进行反思了,通过课前调研的材料进行反思,然后设计自己的教学,通过课前调研反思,这是通过调研学生。

2 .通过他人的启发进行反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以通过他人的启发进行反思。除了学生的启发,还可以有同事的启发,专家的启发,很多其他行业的人的到启发。比如说曾经有一位学教育的专家,和我们一起听了“鸡兔同笼”这么一节课,听课之后,专家说什么呀,这节课为什么上得好啊,它好在哪啊,用这么简单的方式来处理了过去教学里这么困难的问题。 专家去看,尤其专家又不是搞数学的,去看的时候,更容易看到我们数学课的特点。

3 .通过阅读受到的启发进行反思。

除了通过那么多具体材料,通过学生的启发,同事的启发,专家的启发,还有的时候,我们是通过阅读受到的启发来进行反思。

反思时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积累碎片,提供反思之目的地,目的物,咱们说不得是有地方使吗,你得有东西,有材料,你有你的课堂教学,然后你要把这个课堂教学努力做好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每一堂课的教学就是一个碎片,然后把碎片积累好,就是多做实事,把碎片积累得很丰富,然后要多读书,多和同事,学生,专家,以及其他行业的人交流,提供反思之导火索,反思之线路,也就是从那么多地方可以受到启发,然后反过来思考自己的碎片,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咱们说重要的是要经常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而且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经常反思,让学生也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通过学习总结以上三点在教学中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还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去慢慢掌握教学的技巧,改进自己的不足,学习自己的不知。

第四篇: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听说课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所使用新标准英语目标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后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比如“听,说,读,”写几个方面。而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老师转变英语教育理念。教学活动不再是单纯的“灌输式”教学,而应当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为了适应新英语标准的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行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注重课堂教学设计,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新英语标准注重听说读写能力,在初一英语中,通过“听说课”教学是常用到的教学方式。学习语言,首先要听得懂,才能说出来,我上过新教材已有一年多,现在就我在教学中所用到的听说课教学所取得的一些经验或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情感教学。教师带给学生的感觉是一视同仁,是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会感觉到心理有落差,这对于提高学习兴趣打下基础。而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身认识的判断。教师只有了情感教学,学生才能大胆地发挥他们店小二学习潜力,才能在用英语说话时不再拘束。因此,学地就会很主动,很轻松。

其次,语言的练习方法。语言是通过不断的练习,不断听到,不断地说才能掌握得好。因此有目的的开展活动,让学生练习语言是有必要的。在活动时,我们采取(1)全班活动,可以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增强班集体意识,不至于一开始就在其他学生面前表现出不足。(2)个人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听到老师所讲的内容,以便重复说出。(3)小组活动,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寻找新的伙伴来开展活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4)通过做游戏、唱歌、讲故事以及分角色来扮演的方式。可以是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有成就感和荣誉感。

再次,教学评价。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价,如,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以充分肯定,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鼓励。

总之,教师的努力教学,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使知识的道路越走越宽。

第五篇:如何改进英语课堂教学

摘 要:初中英语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作为学生学习外语的基础,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非同寻常的深远影响,而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提升,让英语学习变得更加顺畅、有效,是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所需要思考和探讨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探讨

长久以来,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目标单

一、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法的也有失灵活,这就使很多学生对初中的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新课改推进和《英语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之下,我们的初中英语教学已经步入了新的改革发展阶段,而强化提升初中英语学习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就成为了我们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一、影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在主导着初中英语教学

当下时期,仍然有一些英语教师仍然习惯于应用传统教材,进行“填鸭式”的英语教学。在这样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仍然实行教学的“一言堂”,强化着应试教育的色彩,缺乏创新和发展意识,固守着一成不变的授课法则。虽然采用这样教学的教师教学中费时费力,但是却收效甚微,因为传统保守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们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培养。而且,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还在于“升学率”的影响,使得很多教师不能真正的去适应素质教育,从而这种状况既阻碍了英语教学的开展,又滞缓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2.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过多注重笔试和理论现象

英语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所以需要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和促进。而这几项对于英语学习来说也都很重要,所以,在英语教学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均衡发展,不可过于偏重,从而导致一条腿走路不能均衡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只侧重于教材中的知识点讲解,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于学生的灵活运用和实践应用能力却不加以重视。从而使学生们形成高分低能,高理论而低应用的学习情况,这也就是因为太过看重有助于升学的读写能力,而忽略了学生们听说能力的练习和培养,使学生们形成片面的英语学习和能力掌握。

3.一些教学内容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脱离太远

在当下的新英语教材当中,由于较多的吸收了一些英美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还有一些内容是照搬过来,为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虽然,这样的改变可以使教材内容显得更新颖有趣,但是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外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些东西和学生们现实生活脱离的太远,学生了解和学习起来感到吃力和陌生,从而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致。深入在教学当中,教师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也不了解,不能对这些东西做出很好的讲解和说明,那么怎么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呢?

4.缺乏英语思维的培养,教学形式过于单调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当中,许多的英语教师还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没有从思想意识上去与时代相融合,在进行教学时也仍然是以中文为主进行英语授课,没有建立起英语学习的良好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这也间接导致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处于中文式的英语思维,在进行遣词造句时还是以汉语语法的习惯来进行。

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措施

1.以生学本,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

在教学当中,我们首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当中,要与学生们用英语多加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们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习惯,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自己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达到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教师要变讲解说教为帮助辅导。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先让他们自己多加讨论和思考,然后再由教师抓住重点和要点进行分析讲解,以使英语学习更加积极、有效。

2.提高英?Z学习应用,均衡全面的促进学习成效

教师应在英语教学当中,坚持听、说、读、写的齐头并进,在讲解英语教材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用英语来进行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从自身做起,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锻炼提高学生们的听力、提高学生们的语感并为学生做出正确的语音、语法示范,使学生们在耳濡目染当中强化学习兴趣。与此同时,生活中也要鼓励学生多用英语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课堂与课下英语环境,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以英文写作比赛、英文演讲、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等等,来使学生们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成效。

3.在教材适基础上加以拓展、多方关联,促进教学

教师应当重点对新教材当中一些与学生生活相脱离的内容进行备课,在上课时着重进行讲解和说明。使学生们充分理解英美文化的不同。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阅读,多加交流,教师同时结合讲一些相关联的英语知识,在增进学生理解的同时,促进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使学生们在开拓视野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4.促进教学形式多样化,着力培养良好的英语思维

在进行教学时,充分借助丰富的辅助教学工具和信息传播方式来进行讲解,比如有效利用多媒体等,把实际应用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选择学生喜欢的方法,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课中课外坚持以英语作为主要交流方式,鼓励学生们多听、多讲、多看、多写,养成大声朗读和英语书写的习惯,培养、锻炼良好的英语思维。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有法。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们可以将英语知识充分理解、融会贯通、多加实践,从而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更加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杨金鹤.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4,(01).

[2]周彤.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科学咨询:中旬.

上一篇:如何写好工作信息下一篇:如何写创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