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教学方案

2024-04-16

机械加工技术教学方案(精选6篇)

篇1:机械加工技术教学方案

宝地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研组

宝地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一、本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通过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变换的自适应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出符合21世纪发展新需要的、具备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会用、能用、管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即会用:从人才自身的角度出发,应具有必备的知识和和教育部制订的有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遵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规律和人才市场规律,以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在专业教学改革中重点体现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较强的能力;能用: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出发,能为企业所用;管用:从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出发,能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价值)。

二、本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1、改革教育观念。改革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建立21世纪需要的、符合中职教育规律的、科学的、先进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计划体制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模式转变,由重学科体系教育向突出能力培养的观念转变。

2、改革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途径。改革现行脱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主动适应机加工行业需要,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体现高职教育基本特征,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要深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摒弃以学科为中心的思想,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利用我专业的技术优势,走学产研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之路,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同步或交替训练,真正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三、改革任务和内容

1、改革教学内容。改革现行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和陈旧的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重组和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重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2、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过去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自学为主、老师辅导、多媒体课件教学、实践教学以及“主题式”、“任务式”教学等灵活多样适合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现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探索建立有利于培养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

3、改革教材建设模式。改革过去那种建设周期长,品种单一,不能很好适应形势发展及地区特点的教材模式,建立既有全国规划教材,又有适合本地区特色教材和自行开发的各种培训教材、讲义,具有规范、灵活、多样,符合中职教育要求的教材建设模式。

4、改革考核、评估体系。改革以知识继承为主的、只注重书本理论内容、单一的课堂考核体系,建立新的、开放式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既考理论,又考实践,探索多种方法、多种途径的考核模式,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特别要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实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引入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

四、具体实施措施

(一)、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教学模式与考核体系。

1、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实施

1)、改革课程设置,实现课程内容重组。为了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需打破传统理论教学体系的“三段模式”,调整课程设置,对课程内容实现整合与重组。

2)、改革教学方法,实施“互动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自主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课前应围绕课程教学大纲与要求,精选教材,编写教案,收集有针对性的案例,选择课程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建立反映知识点、能力点的问题群。

3)、积极开展现场教学。机加工专业课大多数直接联系各种机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安装调试、故障诊断及维修,这些课按传统的教学形式,用传统教学手段,达不真实直观的效果,教师讲不清,学生犯迷糊。在本次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把课程的部分内容教学移到机器现场,实施现场教学。

4)、实施多媒体教学,扩大课堂信息量。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较复杂的图形特别多,教师若按传统方式,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则既不能

仿真,又无法扩大信息量。由于图形板书浪费不少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效率较低。本次教改实施要求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原理等),先后都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压缩理论教学时间,用于实践教学,或者学生自我发展,使培养的学生更具有本专业特色。

2、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施

1)、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和质量。重视实践教学,构建和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建立与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不完全依赖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和质量,并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制度引入实践教学环节。

2)、改毕业设计为“专业实践”和“毕业顶岗实习”。

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要强调教学的内容和素材尽可能来自生产一线,创造工程实践环境,让学生直接参与工程实践项目;二要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针对当前人才市场需求,就业方向,企业对毕业生具体能力要求,进行“专业工程实践”和“毕业顶岗实训”,同时将部分学习内容分解提前到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中去,从而取代了传统的“毕业设计”。

3、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与实施

1)、理论教学的考核:建立以综合测试、答辩、口试与笔试等方式相结合的新型考试模式,减少传统闭卷考试的比重,使考试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更加符合改革后的教学新要求。逐步建立“免修”制度,编制主干课程“考试大纲”,学生可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选择适合自己条件的学习方式,通过考试即可获得免修,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以考助学”的目的。同时又能满足不同层次生源学生的学习要求,使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选修相关的课程或参与学院和系里的学产研工程实践。

2)、实践教学的考核:

分为操作技能考核与项目设计、项目制作评判式考核两种。操作技能考核:要求学生通过本院自行设定的各种技能考核项目。或者通过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考核。

(二)、坚持学、产、研相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紧密联系生产企业,建好校外实训基地。

走校企合作、学产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形成学产研结合的有效培养机制。让学生参与教师承接的对外合作项目或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工作,如:课题开发、外协加工、数控化改造、技术培训等。建立校内校外互补的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跟班进行加工生产实习,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完备、稳定的实训场所和生产一线的实践课题。

2012年4月

篇2:机械加工技术教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精神,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校特色;特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办法。

二、总体目标

1、进一步实践和验证校本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适应性,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强化办学特色。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发挥教师在教科研及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增强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培养一批具有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的科研型教师。

3、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划的能力。

4、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三、本专业校本课程总体框架 依据我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资源状况、教师特长和学生需要,机械加工技术课程设臵具体如下:

机械加工技术系列:现正着手编写两本校本教材,《线切割应用技术》、《埋弧自动焊焊接技术》。计划到2014年,本专业至少编写四本使用校本教材。在五年内,开发四门专业核心课程《车工技能训练》、《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焊工技术》、《钳工技术》 “理实一体”校本教材。

四、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强调对具有共同性和一致性的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与拓展,开发符合本校学生和学校发展需要的课程方案。

2、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宗旨与培养目标,针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需求,在学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校企合作资源有较强支撑的条件下,合理、科学、有效地进行。

3、必要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建立在本校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在本校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的基础上,更应当考虑学校发展需要、学校特色形成的需要。

4、多样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需要;教学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相结合,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从学校整个校本整个领域来说,多样性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等方面。

5、可行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考虑和预估课程本身的价值和可操作性,包括课程开发的难度、学校支撑的力度、教学内容的价值、学生的接受度、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合理性和易控性、教学评价的真实性等。

五、开发与实施程序

1、编制方案: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在学年结束时,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对下一学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调查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家长的期望、社区的要求;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行业专家意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及时编制校本课程方案或开发指南,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培训师资:学校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教师专业知识培训等。培训方式可以采取“讲座”模式、“研修班”模式、“课题研究模式”等。

3、组织开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行政指引和政策导向,教学科和教务科负责规划和组织,教研组负责专业指导。教师在教务科和教研组的统一组织下,依据学校的校本课程方案或开发指南组建课程开发小组,选择课题,撰写课程纲要;在取得学校的资源、资金、时间等方面的支持,组织本小组教师分工合作,完成本课程的内容设计与媒质(教材、教案、活动设计、学案)开发;然后填写课程实施申报表,交教研组或教务科评估。

4、评估审核:课程开发小组在课程开发之后向教研组或教务科申请开设该课程,由教研组或教务科做出需求评估和价值评估,然后由教学处根据学校课程结构和教学资源状况做出开设该课程的可行性分析,然后报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审核是否实施,最后由校本课程领导小组通知教学处和年级组安排该课程的实施。

5、实施评价:由教务处公布同意开设的课程和学生选课说明、组织学生选课,及时统一安排课时、教学人员、场地、设备,并合理估算该课程的工作量,督导教学过程,做好课务评价、课程评价、成果评价,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和学分认定;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评价、课程价值评价、学校发展评价,参与听课、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任课教师应当保障该课程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并实事求是地根据学校综合评价的数据、学生反馈的意见、自我评价后的反思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6、改进重构: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依据各方面的评价数据和反馈信息,对所有开设的校本课程提出改进要求和建议;根据学校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和校本课程的准入退出制度调整下一轮次的校本课程的结构和门类,重新建构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

六、课程管理

1、校本课程的申报

教师在规定时间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提交《校本课程开设申报表》和《课程纲要(简式)》。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审核并确定准予开设的课程。

2、校本课程的开设

课程开发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一教研组至少上报两门课程。鼓励教师个人独立开发课程。力争每一教研组开设一年开发两门校本课程。

3、课程运作管理

校本课程的运作管理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落实。教务处制定校本课程选修指引供学生选课参考,将学校同意开设的校本课程列表公布供学生选择,统计公布各课程选修名单,安排授课时间、教学人员、场地设备等,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并根据相关规定计算授课教师工作量补助;课程结束时组织教师对选修学生进行学业成绩评定和学分认定。

4、课程教学管理

校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应视同国家课程的教学,并纳入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之中。任课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需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 中取得的成绩资料。教务处、科研处将组织有关人员随堂听课、评课,每学期将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5、课程资料的管理

校本课程的课程资料管理由学校科研处负责完成。课程资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物化成果,也是对教师开发课程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课程资料主要有:《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课程纲要》(简式)、《课程纲要》(详式)(经学校审核准予开设的课程,必须撰写的,它是课程实施的蓝本。)、《教材》(自编)、《讲义》、《教案》、授课登记表等。上述课程资料按时提交给教务处统一整理建档。

七、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对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课程方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方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或者说学校教育哲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整个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等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也是对教师专业的评价。教学处、教务科通过听课评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一看选择该科的学生出勤率,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授课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校本课程一般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课程保障

1、成立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校长:李卫东 副校长:张庆发

专业负责人:张玉新 教研组长:杨海波

成员:杨海波 陈浩 胡嘉轩 史玉强 张悦

外聘教师:高学良 李林

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审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价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负责对校本课程的需求评估、开发资源的调查、课程目的的确立、规划方案的编制、课程开发的组织;并对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的价值进行评估,对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审核,对同意开设的校本课程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完成的课程进行绩效评估并提出修正要求和建议;在所有校本课程完整实施一个轮次后,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重新调整学校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

2、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审核、准入、评价、退出制度。教师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依据学校的校本课程方案或开发指南组建课程开发小组,选择课题,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求比较详细地阐明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专题、要点、活动等)、课程实施安排(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等项目;同时在课程结束前必须完成本课程各课时的内容设计与媒质(教材、教案、活动设计、学案)开发,并交学校存档。学校根据教师提供的课程纲要和课程实施申报表做出需求评估和价值评估,根据学校课程结构和教学资源状况做出开设该课程的可行性分析,然后决定课程的实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将通过过程督导、听课评课、教案检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专业和课程价值进行评价。并依据各方面的评价数据和反馈信息,对所有开设的校本课程提出改进要求和建议;根据学校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和校本课程的准入退出制度调整下一轮次的校本课程的结构和门类,重新建构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

3、建立校本课程的学分和课时保障制度。

篇3:铸球模具球腔加工技术方案改进

铸球是指用于冶金矿山、水泥建材、碳酸钙、石英砂等行业球磨机中的粉碎介质, 用于粉碎磨机中的物料, 直径有40mm、60 mm、80 mm、100 mm、120 mm等规格。铸球的生产多采用金属型多腔模具浇注而成。4铸球模具上模见 (图1) , 下模见 (图2) 。模具半年消耗300套, 通过不断改进模具球腔加工技术, 彻底解决了模具互换性差、分型面错位问题, 模具表面质量提高。

二、改进前多铸球模具球腔加工技术方案

1. 铣床工装

采用立式铣床加工多铸球模具简图 (图3) 。将多铸球模具上模或下模用压板固定在胎具上, 松开压板后, 上胎具和下胎具可相对旋转, 其相互位置由定位销确定, 然后将胎具固定在分度头上, 并将分度头固定在铣床工作台上。将主轴倾斜α角, 再利用工作台的平移和升降实现找正 (找球心) 和对刀。刀具装夹后应与立铣头主轴垂直。

2. α角和对刀半径e/2的确定

α角和e/2可根据几何三角形关系进行计算 (图4) 。

3. 加工步骤

(1) 加工球模具上模或下模 (以下简称半球模具) 上下平面及内孔。

(2) 装夹半球模具, 保证其中一个半球球心位于分度头的回转中心线上。

(3) 将立铣头主轴倾斜α角, 并调整好对刀半径e/2。平移并升降铣床工作台, 保证待加工半球球心与铣刀中心线重合。锁紧铣床工作台。

(4) 主轴带动铣刀旋转, 同时匀速转动分度头手柄, 即可实现模具半球球腔的加工。

(5) 当一个半球球腔加工完成后, 松开压板, 上胎具和半球模具一起转动某个固定角度, 用销子定位, 实现分度, 加工下一个半球球腔。以此类推, 加工其余半球球腔。

三、改进后的多铸球模具球腔加工技术方案

1. 加工原理

使用蜗轮蜗杆传动, 在蜗轮上装上车刀, 车削时工件高速飞转, 刀具低速旋转, 车刀旋转1/4圆周, 用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带动刀具做合成运动来加工半球腔型。

2. 车床工装

采用普通车床加工多铸球模具简图如图5所示。将多铸球模具上模或下模固定在胎具上, 胎具分度板和胎具分度板可相对旋转, 其相互位置由定位销确定, 然后将胎具固定在车床卡盘上, 使其中一个半球球心位于车床主轴中心线上, 并将重量合适的配重块固定在车床卡盘上。再将装上车刀的蜗轮、蜗杆装夹在刀架上。

3. 加工步骤

(1) 加工球模具上模或下模 (以下简称半球模具) 上下平面及内孔。

(2) 装夹半球模具及车刀。保证刀尖与待加工半球球心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且车刀刀尖与蜗轮回转中心距离为球模具球腔半径。

(3) 车床主轴带动半球模具旋转, 同时匀速转动蜗杆上的手柄, 即可实现模具半球球腔的加工。

(4) 当一个半球球腔加工完成后, 松开压板, 转动球模胎具, 分度板和半球模具一起转动某个固定角度, 上紧压板, 加工下一个半球球腔。以此类推, 加工其余半球球腔。

四、改进后效果

用普通车床加工多铸球模具, 加工效率比铣床提高2~3倍。模具的主要加工在车床上1次装卡即可完成, 减少划线、铣削、配钻等工序。钻床只用来加工侧面两个起模孔, 便于生产安排。充分利用车间闲置车床, 可以批量加工, 设备和人员都可满足生产需求。加工精度有所提高, 用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加工的半球型腔是正圆, 刀具切削不留死点, 表面粗糙度值较低, 如胎模再作改进还可提高互换精度。

各工艺参数的优化、精确控制, 是加工出高质量多铸球模具的重要手段。在普通车床上加工多铸球模具的新工艺方法, 很好地解决了装卡定位、分度互换问题。实验表明, 用此方法加工模具定位准确、表面粗糙度、圆度符合要求, 生产效率高。

摘要:对比改进前后多球模具球腔加工技术方案, 找到利用普通车床加工多铸球模具的技术方法, 解决了模具互换性差、分型面错位问题。普通车床加工多铸球模具, 加工效率比铣床提高23倍。

篇4:基于起重机械检验技术的方案探讨

【关键词】起重机械;机械无损检验;电气检验

【中图分类号】TH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196-01

一.起重机械检验技术要求

起重机械零部件和电气元件种类繁多,不同的起重机械应按照不同的技术检验标准进行检测。根据起重机械易出现的缺陷类型,需要选择不同的无损检测方法。起重机械检验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零部件方面:

起重机械的所有零部件均不允许存在裂纹等损伤,各零部件在测试后也不允许出现裂纹和永久变形等损伤;大部分摩擦部件的表面磨损量不可超出规定磨损量;某些部件及其焊缝等内部缺陷的当量尺寸有要求;某些专用零部件有专用的质量要求;部分零部件对表面防腐涂层厚度的要求。

2.电气检验方面:

起重机械的所有电气设备和电气元件的外观检验要求;电气线路对地的绝缘电阻要求;总电源开关要求;电气保护要求等。

二.起重机械零部件主要检验方法

1.目视检测

主要检测内容有:机械零部件结构的尺寸测量、表面质量检查、载荷试验、机械装置试验和安全保护装置试验等。例如用目视的方法检测锻造吊钩时,要检查吊钩和悬钓孔部位的表面裂纹,存在裂纹和侧向变形的的钩片要及时更换。

2.X射线检测

采用常规X 射线可对起重机械的焊接质量进行检查,如片式吊钩钩片及悬挂夹板的焊缝、桥式和门式起重机主梁翼缘板和腹板的对接焊缝等。

3.超声波检测

在起重机械的焊缝质量检查中,超声检测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在对批量生产的零部件和质量要求不太高的零部件可以采用超声检测。例如可检测锻造吊钩内部的裂纹、起重真空吸盘主要受力构件的裂纹等内部缺陷。

4.磁粉检测

磁粉检测是指将工件磁化后,工件表面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由于表面裂痕或者凹凸的存在,使工件表面产生漏磁场,工件表面的磁粉在一定的光线照射下形成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不连续性的位置、大小、形状和严重程度。由于起重机零部件表面及焊缝表面都不允许存在裂纹,所以磁粉检测是其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手段之一。

5.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的工作原理是:工件表面被涂覆含有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经过毛细作用,渗透剂可以渗入到工件表面的裂痕等缺陷中,一定时间后,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经过干燥后,再在工件表面涂覆显像剂,再次经过毛细作用,渗透剂和渗入的显像剂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在一定的光源照射下,可以看到缺陷处的渗透剂痕迹被显示,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分布状态和严重程度。[1]

由于起重机械主要检测的缺陷类型是零部件表面裂纹,因为表面开口裂纹的危险性很大。由于起重机零部件材料和结构形状存在特殊性,有些部件或部位不利于磁探仪的操作,此时,渗透检测便成为唯一可选的无损检测方法。

6.电磁检测

①涡流膜层测厚。

起重机械的表面漆层厚度测量主要采用涡流膜层测厚法,即涡流检测线圈与被检工件表面之间的漆层厚度值会形成一定的电阻值,对于电阻值一定的检测线圈,可以精确测量出其电阻值的变化,然后通过计算检测线圈电阻值的变化可以精确反映出膜层的厚度值。由于涡流采用空间电磁耦合原理,对于被检测的起重机零部件表面,一般不需要处理,如果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的膜层厚度,可以对测量表面进行清理,以去除掉表面杂质,减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②裂纹检测。

首先用交变磁场对起重机零部件进行局部电磁化,工件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会产生感应电流和感应磁场。如果工件表面有裂痕或者凹凸时,其表面会产生差异磁场,用磁敏元件可以测量此种差异磁场的大小,从而获得裂痕信息,进一步计算出裂痕的状态分布和大小。例如裂纹的位置和深度等。此种裂纹检测方法快速准确,并能对裂纹进行定性和半定量评估。

③钢丝绳检测。

钢丝绳主要的检测内容为钢丝绳的磨损、扭结、内部腐蚀等。钢丝绳一般采用漏磁方法进行检测。检测探头对待测钢丝绳进行局部磁化,根据裂痕引起的磁场大小和分布的变化情况对钢丝绳的缺陷情况进行判别,从而计算出这种裂痕的分布状态和大小,并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起重机械电气方面主要检验方法

1. 外观检查

①电气元件应齐全完整,固定应牢固;

②绝缘材料应良好,无破损或者变质;

③电气连接螺栓触头电刷等应连接可靠,无不良接触

④起重机上选用的电气设备及电器元件应与供电电源和工作环境以及工况条件相适应;

⑤带电元件或者接线线头裸露的电气设备应设在电气保护箱内

2.绝缘电阻

起重机额定电压不大于500V时,电气线路对地的绝缘电阻应满足以下环境条件:

①一般环境中不低于0.8MΩ

②潮湿环境中不低于0.4MΩ

3.总电源开关

起重机供电电源应设置总电源开关,该开关应设置在靠近起重机且地面人员易于操作的地方,开关出线端不得连接与起重机无关的电气设备。

4.电气保护

①起重机上低压的总电源回路应设置能够切断所有动力电源的主隔离开关或者其他电气隔离装置;

②起重机总电源回路至少应有一级短路保护,若一组滑线为多台起重机供电时,每台起重机上必须设置总电源短路保护装置;

③起重机上总电源应有失压保护。当供电电源中断时,必须能够自动断开总电源回路;恢复供电时,不经手动操作,总电源回路不能自行接通。

④起重机必须设有零位保护,在突发状况下,若出现运转和失压后恢复供电时,必须先将控制器手柄归零后,起重机的电动机才能启动,以防止起重机的电动机误启动。[2]

⑤起重机上的每个机构均应单独设置过流保护。例如起重机若使用交流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则建议采用过电流继电器来进行过流保护,如果起重机采用笼式交流电动机,则应该选用热继电器或者自动断路器做过载保护。

⑥铸造、淬火起重机的主起升机构以及其他由于调速可能造成超速的起升机构,应有超速保护措施。

四.总结

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检验技术,随着起重机械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其检验技术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对于机械零部件可以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对于电气元件的检测应该重点检测电气保护方面。只有保证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同时的完整性,才能保证起重机械的正常运行,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世军.起重机械的使用和安全管理[J].大众标准化,2003年9月.

篇5:机械加工技术教学方案

一、钢筋加工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框剪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主体八层,基础为独立柱基加防水板,外围挡土剪力墙,地上框架结构为主,梯间局部剪力墙。主体结构总高度34.80m。结构配筋:直径<12为HPB135()和HRB335();12≤直径<16的为HRB335(),直径≧16的为HRB400(),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2、施工前的准备

(1)人员准备,作业班组配备专业熟练的绑扎加工技术工种及相应加人员,人员数量必须保证工程结构主体总进度和各分段、分层及周计划进度的要求,不得因人员数量为借口影响工期。钢筋滚压直螺纹套丝、电渣压力焊、电焊等特殊加工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上岗证;

(2)机械工具准备,钢筋机械在加工前应调试到位,项目部配备专职机械师,保证机械的正常使用及故障排除。现场的配备,切断机2台、弯曲机1台、弯箍机1台、大型调直机、砂轮机1台、直螺纹套丝机1台、电焊机1台,并配备相应数量的柱墙立筋电渣压力焊的所需焊接依据。

(3)材料准备,作业班组按施工图、图纸会审、变更计算出各种规格型号用材料数量,经项目部审核后由项目部组织进货,及时做好现场取样试验工作。对合格的钢筋及时通知班组加工制作。绑扎采用20至22号火烧丝,梁板等水平构件底筋采用大理石保护层垫块,柱梁板墙构件侧面采用塑料保护层垫块。现场材料按总平面布置图集巾,合理、分类堆放,并设置规格标示牌,防止混淆;

(4)技术准备:钢筋放样及技术人员必须详细阅读结构总说明、设计变更、图纸会审记录,详细了解图纸中的各个环节,如有不清楚的环节,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及时解决,以免影响工期及施工质量。所有料单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对说明或详图中有特殊要求的应严格按设计施工,钢筋放样单必须经过项目部技术员审核后,才能进行加工;

3、钢筋后台加工

合理布置加工区内的各种机械位置,保证加工工作连续,相互不交叉影响制作加工,有足够的成品堆放,半成品过渡区及原材料堆放场地。制作加工成型的钢筋分类、整齐、平稳地堆放,并挂上规格、使用部位小样标签。

(1)钢筋调直、切断,经调直的钢筋若发现有不直时,应及时调整机械,使钢筋平直无局部曲折,因施工不填使钢筋表面污染的应及时清除干净。锈蚀严重的不得直接使用。根据具体钢筋放样单,核对下料长度后才能切断下料,放样人员根据配筋的形状、规格、延伸率调整值准确计算好实际下料长度,不得由加工人员在现场调整尺寸。统筹排料,遵循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充分合理利用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切断的钢筋要求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弯起现象,以免影响下道工序的质量。(2)钢筋弯曲,一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须控制在钢筋直径的2.5倍,135。弯折时平直部分长度为钢筋直径10d。在弯曲机上成型时,轴心直径应是钢筋直径的2.5倍。根据不同部位构件要求调整弯心直径。成型的钢筋形状正确,平整无翘曲现象,角度正确,弯钩长度满足要求。箍筋要求方正,各种箍筋要求大小一致,弯钩长度一致,角度一致。同种规格、尺寸的钢筋成型后要求钢筋长短一致、弯钩长度等一致,各种钢筋加工尺寸允许偏差详见有关规定;

(3)直螺纹加工,钢筋下料要求端部平直,不得有马蹄形。套丝工人均应相对固定并经过培训。套丝工应逐个目测套丝质量,用螺纹规抽查10%的丝头。切削液应经常更换。加工丝头的直径和长度应用螺量规检查,保证在规定的波动范围内。现场连接钢筋时,应使套筒两端钢筋相反顶紧,并保证套筒的居中位置,两端外漏扣不超过一个完整丝扣。加工好的丝头应检查套筒与钢筋型号是否一致,丝扣是否完好无损,清洁,不能及时连接的丝头应用上保护帽。检查套筒表面有无裂纹和其他缺陷,如筒内螺纹直径与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注意对成品丝头的保护,运输过程中要妥善保护。

二、钢筋绑扎

1、具体各部位受力筋的接头形式

基础防水板为双层双向钢筋网12@200,接头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地下室剪力墙立筋为18@200,14@200,不设置中间接头,一次性下整料绑扎到位,水平筋为搭接绑扎,内墙主筋在-5.0米板上断开两次绑扎,地上剪力墙立筋及水平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剪力墙暗柱及边缘柱与KZ主筋连接接头形式为:当直径≧φ16为电渣压力焊接头,其它采用绑扎接头,KL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接头形式。2、基础伐板及柱基钢筋绑扎

(1)基础底板厚为300mm~700 mm,柱基厚度为400 mm~850 mm。基础伐板为上下两层钢筋网片12@200,在遇柱基、条形基础、电缆沟等加深处基础时,按设计详图配置底板上下层钢筋,锚固长度按基础详图

(二)基础底板或防水板阴角处钢筋搭接锚固构造施工。由于基础板底结构柱较多变,条形基础、柱基及集水坑等尺寸不一致,因此基础板配筋形状尺寸繁多,给施工增加了相应难度。底板施工流程:清理底板防水保护层——弹各标高板底处的结构尺寸线——画线布料——由低而高绑扎集水坑、电梯井坑、柱基等处底板筋——绑-5.0米板底下层筋——马镫绑-5.0米板顶上层筋——钢筋验收。

绑底板底部下层钢筋应注意结构板外边线与起步筋的尺寸关系,底板底筋及外侧筋保护层为40㎜,基础梁、底板上层筋保护层为30㎜.先放横向短筋,在放纵向长筋。纵横两个方向所有高点必须绑扎成八字型,不得漏扣,先绑同一根筋的两端,两端拉线中间调直,直绑中间钢筋保证网片的尺寸间距位置准确。有高低差时板筋相互锚固,其中HRB335()为30d,HRB400为36 d。底筋绑好后将大理石垫块保护层均匀安装与底筋交叉点处。300厚防水板,钢筋马镫采用12~16钢筋弯制成几字型,双向间距不大于1.0米。条基、柱基、基坑等加厚板采用16~25钢筋短料焊成人字型马镫安装。底板上层钢筋网片,先安装纵向长筋,用石笔在纵筋上画出每根横向筋的位置,要求起步筋位置正确固定后,在绑扎每一个交叉点。注意锚固弯钩、封头弯钩的朝向正确一致。防水板双层双向钢筋搭接接头位置:按整料搭接绑扎接头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接头钢筋接头百分率≤25%。

3、柱筋绑扎

(1)、根据基础底板上弹出的墙、柱线位置,将墙柱筋牢固绑扎在底板钢筋上。由于地下室外墙为整筋,层高为4.9米,在安装立筋前先在基础外围搭设单排钢管脚手架,在架子上内挑水平杆,水平哽下设三角斜撑,然后在水平杆上对应剪力墙双排墙筋的位置设纵向水平杆,使杆上皮标高与立筋弯折段下皮标高一致。钢管架子要保证整体刚度、稳定性,保证能起到定位墙筋的作用,到底板浇筑后在搭设另一排架管形成双排架。先插侧墙内立筋,后插外立筋,立筋上下拐折段必须与底板筋及上层架子绑牢,用线坠吊垂直,、间距正确均匀,弯拐朝向一致、内外排立筋顺直、平衡,顶部标高一致。顶部通常加强钢筋25必须与立筋转交处绑扎牢固。及时绑好底板上30处板墙根部水平施工缝以下的水平墙筋及拉钩,用以固定的墙筋间距、排距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墙筋应逐点绑扎,与地面对称进行,避免向一个方向倾斜,上下相邻两排水平筋交错搭接,转交外侧水平筋应连续通过,弯钩及弯折方向应水平一致。

(2)、地下室内墙及地面以上墙立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基础内墙插筋高度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接头位置错开50%,搭接长度为1.2TAE,搭接头上下近距离为500㎜。注意搭接长度尺寸一致、上下头水平。墙的拉钩要保证设计净空要求。拉钩要与剪力墙每排的竖向筋和水平筋绑在一起,区分墙立筋与水平筋的位置关系,本工程地下室外墙和水池外墙立筋在水平筋外侧,水平筋在内侧,其它部位墙相反。立筋的上下拐平直段长度按设计尺寸施工。

(3)、柱筋接头,本工程柱立筋≧16钢时全部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KZ的筋连接头位置距地面距离≧500㎜、hc≧b/ho取其中较大值,地下室柱筋第一个接头位置尺寸距伐板顶距离≧3/ho。两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35d,且≧500㎜。边缘构件采用搭接绑扎时,其搭接长度为1.2Lae,接头位置相互错开500㎜,当边缘构件采用对焊接头时,接头中心距地为≧500㎜,接头位置相互错开≧35d。这里接头位置相互错开,错开50%。钢筋接头应有专人检查,严禁在非连接区段内接头。对于不合格的予以返工,直至合格。注意接头弯钩的朝向,四角与柱面成45度角,中间筋与柱面垂直。箍筋接头位置在套箍时应相互错开、加密区间距按设计严格施工,注意本工程特殊之处:地上部分框架角柱全高加密,箍筋在梁、柱节点处应连续设置。加密箍的间距≦100㎜。剪力墙柱立筋采用绑扎时搭接范围内应加密箍筋。柱顶立筋封顶构造弯折平直段长度为12d,外柱角柱内侧立筋锚固LaE时可到柱顶间断;

4、梁、板钢筋绑扎

(1)、梁纵向受力钢筋直径≧20时采用螺纹套筒连接,其余使用。接头位置应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纵向受力筋机械连接头连接区段35d且不小于500㎜,受拉区连接头应设在支座4/1跨范围内,受压区连接头设置在跨中3/1跨范围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当采用绑扎搭接时接头连接区段长度为1.3L2,此时纵向受力筋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搭接接头百分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在受拉区梁、板类构件,不宜大于25%,受压区不宜大于50%,搭接头范围内应加密此处箍筋,间距≤100㎜。当梁的上部既有通常筋又有架力筋时,其中架力筋搭接筋长度为150㎜。框架梁受力筋最小锚固长度见“03J101-1”

33、34页。梁侧面构造筋搭接与锚固长度为15d,当为梁侧面受纽纵向钢筋时,其搭接长度为LLE,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相同。楼层梁配筋,梁纵筋在端支座上钢筋伸至对边后再弯锚15d。下筋直锚12d,如不足12d时可弯锚。中间支座纵筋锚固长度为12d。当框架柱俩侧梁高宽不等时按《03J101-1》b1页做法,当非框架支座两侧梁高不等时按《03J101-1》b6页做法。悬挑梁做法设计另外有特殊规定:支座钢筋锚入墙支或柱中≥50d。当次梁高度≥主梁时必须按设计详图做法,梁交接处在主梁两侧设置的附加密箍筋为4根间距为50㎜,吊筋设置及板内、墙内有洞口时按洞口形状尺寸设置附加强筋等构造详见设计说明及详图;

(2)、现浇板配筋,当为双向板时,应认真查阅设计说明,底筋可在支座处锚固伸入梁中心线且≥5d。上筋可在跨中3/1范围内搭接,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板内双层筋之间设置钢筋马镫,马镫用12筋焊接,两端成人字型,间距不大于1.2m。在剪力墙顶无梁时靠墙板根处应满设马镫。板内有洞口处Ⅰ级钢在洞边应有180.弯钩。

(3)、梁的侧模做完一半后即可绑扎梁筋,的截面梁筋要搭架绑扎,先放置梁的箍筋后放置梁的纵筋,上纵筋应先安装,箍筋开口应锚开布置,箍筋转角应与纵向钢筋交叉点绑扎牢固,纵向钢筋出现多排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不小于25同梁宽的短边,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梁顶面主筋之间净间距应留有30㎜,以利用灌注混凝土之用。梁绑就位固定后底部应用大理石垫块,垫于主筋与箍筋交叉点处,间距不大于1.5米处,梁侧模与纵筋之间用塑料保护层垫块。

绑扎板筋之前应清理干净板面的锯屑,碎木材等垃圾。第一根梁边板底筋从梁边50㎜开始,用粉笔画出主筋、分布筋的位置间距线,先铺主筋,后铺板底分布筋,绑扎时四周两行交叉点应先每点绑牢,绑扎中间各交叉点之前应先将周边筋调好,纵横顺直,间距均匀一致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在绑中间点,相邻检查点绑丝成八字形,下层180读弯钩朝上,上层90度弯钩朝下布置,及时垫好保护层及马镫,其间距应保证钢筋不变形,无紧贴模板现象,板底筋两端伸入支座长度应一致,所有板筋上下层应保持纵横成直线,间距均匀一致符合设计要求;

5、楼梯钢筋绑扎

楼梯钢筋应按设计及所采用土集要求进行绑扎,由于楼梯上下行人及木工交叉作业等因素,相对应增设保护层及马镫的数量,平台及楼板钢筋在浇筑之前要专人调整到位,注意施工缝接头处上三跑甩出的主筋保护层。各种后浇筑的部位的钢筋按设计一次绑扎到位,不能裁断或后绑;

6、成品保护及安全 绑好的钢筋,应严禁在上面直间行走踩踏。应铺以跳板马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专人护筋,发现位移、变形的钢筋及时调整,特别是悬挑结构板筋及板顶负弯距筋应保证在混凝土内按设计成型,以确保结构的安全使用功能。

篇6:机械加工技术教学方案

(2018-2020年)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极大促进了农机工业的产业升级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高速采棉头等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得以突破,大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等产品产业化取得成效,重大装备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合作有所创新。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4516.39亿元,农业装备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力提升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任务和目标的实现,亟待解决农机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供给不足、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制造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农机产品可靠性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诸多“短板”农机装备的有效供给。由于中国农业生产之农艺、模式、环境的多样化和特殊性,自主化发展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任务。

围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线,以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为手段,创新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政府投资体制。以增强农业装备有效供给能力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和任务,制定三年(2018-2020年)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

(一)推进重大农业装备产业化

围绕以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代表的大宗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用先进成套装备,加快实现高效智能、资源节约农机装备的产业化,形成支撑我国不同区域、多种农业生产模式、高端和适用型产品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重点包括:

1.新型高性能拖拉机及复式作业耕整地机械。2.果园型拖拉机及高端果园机械。

3.高效低损谷物收获机械,谷子收获机械、向日葵收获机械,圆盘式青贮机。

4.高端智能精量播种机械、移栽机械。5.智能变量多功能植保机械。

6.智能化粮食和果蔬烘干、深加工机械。7.马铃薯、甘薯等块茎联合收获机。

8.优质畜牧和饲草机械、畜禽和水产健康规模养殖设施。9.土壤污染防治重大技术装备(地膜残膜回收装备、秸秆回收利用装置)。

(二)提高关键核心零部件的有效自给

针对高端零部件依赖进口的问题,加快发动机、传动系、电液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引导零部件企业创新升级,推动产品系列化、模块化、通用化、标准化建设,鼓励零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全产业链协同集成能力。重点包

括:

1.高效、智能、低排放国四阶段柴油机。2.动力换挡和CVT无级变速传动系。

3.大马力拖拉机悬浮桥、动力换向及Hi-Lo装置、液压机械式无级变速器(HMT)、农机专用轴承和密封件、湿式离合器、电动精密排种器、高端液压翻转犁犁体、尾气后处理装置、捡拾方捆机打结器、高强度车轮、高地隙车轮、高性能橡胶履带等零部件。

4.农业装备智能化控制操作系统。包括农机自主导航、智能控制、作业监控技术、智能化精准作业装置、农机大数据和网联网平台技术。

(三)提升农机产品质量

针对国产农业装备可靠性不高的突出问题,支持农机专用制造装备和新工艺的创新,从而提升制造质量过程控制和一致性保障能力。

1.推进智能制造。推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采用数字化制造技术和装备,建设智能化化与柔性化生产线,建设智能检验检测系统及智能物流系统,提高产品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重点包括:

(1)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自动化与柔性化生产线建设,包括智能无重力吊装系统、高精度智能切割、折弯、成型成套装备、机器人作业系统等。

3(2)制造执行系统(MES)、整机及零部件在线测试系统、过程质量数据分析系统等。

(3)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智能物料分拣系统、智能物料搬运系统等。

2.先进工艺和专项制造装备升级。通过新工艺和先进装备提高产品制造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重点包括:

(1)拖拉机动力换挡和CVT无级变速传动系、收割机无级变速器(HMT)等核心部件中相关的齿轮、轴、湿式离合器毂、复式双联行星及合件等部件的加工工艺和设备。

(2)大型谷物收获机割台、玉米籽粒收获摘穗台等部件的加工工艺和设备;逐稿器键箱和曲轴等部件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升运器搅龙、脱粒滚筒等加工工艺和设备。

(3)青贮机圆盘式割台、籽粒破碎装置、采棉头、甘蔗机割刀等部件的加工工艺和设备。

(四)提升产品试验、检测和监测能力

扶持骨干农机企业的产品虚拟验证、试验、检测和监测平台建设;扶持核心零部件企业、外资企业面向行业服务的检测中心建设;推动第三方和认证机构产品检验检测平台建设。重点包括:

1.农业装备产品虚拟工程技术。

2.发动机试验和检测平台。拖拉机变速箱试验验证和在线监测装置。大型收获机械脱粒分离系统、清选系统等核心模块试验和检测中心。大型谷物收获机下线检测装置等。

3.智能化农业装备电液控制技术的匹配和验证平台等。

(五)推进重大装备和急需产品示范应用

加大高端农业装备及薄弱环节装备产品的示范应用及推广力度。支持引导骨干农机企业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机产品研发、生产、推广新模式,提升定制化装备技术供给和服务能力。重点包括:

1.高端动力换挡和CVT拖拉机及相应复式作业耕整地机械、精量播种和植保机械的示范应用;

2.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应用; 3.果园全程机械化示范应用; 4.精准农业技术装备和体系示范应用。

(六)扶持农机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1.推动农机企业建立海外研发平台,支持全球高端人才和技术资源的整合利用,提升研发能力。

2.推动农机企业收购兼并国外企业和品牌,建设海外工厂,增强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3.建设“一带一路”农机产品走出去示范项目,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全程机械化产品示范应用,提升中国农机装备的国际影响力。

二、组织形式

整合骨干农机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研发和制造优势资源,整合国际智力资本和制造资源,联合攻关、突破瓶颈。

(一)重大农业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产业化

以优秀主机企业、零部件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为主体,支持企业产品技术进步、制造装备和工艺升级,在突破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产业化的同时,显著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培育和扶持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加大对智力资本的投入,支持企业的软件平台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国际化高端人力资源引进,联合组织重大核心项目的技术攻关。

鼓励主机骨干企业与零部件龙头企业在产品研发、质量提升等层面的深度合作,支持动力换挡拖拉机等重大装备开展产业链合作,实现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二)研发检测平台建立

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外资企业整合相关资源,拓展公共服务功能,建立面向行业的重大产品研发和检测服务平台。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检测平台,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发挥示范效应。支持零部件龙头企业试验检测平台建设,为主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依托现有认证和检测机构,提升重点产品认证和检测能力。

(三)重大装备和急需农机具示范应用

推动大型农场、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社、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与骨干农机企业合作,共建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开展重大装备和新产品示范应用,开展农机装备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示范应用。农机工业协会要配合农机化管理部门发布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迫切需要的农机具的技术指标,以引领瓶颈突破发展

方向。

(四)农机“走出去”

鼓励和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建立海外研发平台,鼓励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建设海外工厂和渠道。

鼓励农机企业联合农业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建立农业技术集成示范中心、海外现代示范农场。

三、支持方式

采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按比例补助的支持方式,“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按市场化模式参股支持。基金与中央预算内资金独立运作,鼓励两者同步跟进和叠加支持。

(一)重大农业装备产品产业化。原则上给予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一定比例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二)关键核心零部件有效供给。原则上给予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一定比例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三)质量升级。原则上给予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一定比例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四)产品试验、检测和监测能力提升。原则上给予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一定比例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五)重点产品示范应用。对购买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支持的重大装备,给予采购合同金额一定比例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六)农机“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

对农机企业海外研发平台,通过适当方式给予一定的中央预

算内投资补助。

对农机企业自主投资建立海外工厂或收购兼并国外企业后实施的工厂改造和制造技术升级项目,通过适当方式给予一定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针对海外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中心、海外现代示范农场,通过适当方式给予一定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四、保障措施

(一)扶优扶强、支持先进。设立项目申报门槛。只有拥有自主化技术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项目才能够得到支持。通过发布“指标要求”明确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和方向,避免出现过剩产能。要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和项目落地成功率。对零部件企业降低门槛,总投资额不小于2000万元。

(二)对项目实施滚动管理和扶持。发改委实施预备项目、建设项目、调整项目的动态化管理,对预备项目进行调研,对在建项目重点监管,调整项目中好的项目可以追加资金扶持,执行差的项目追责整改或者追回补助资金。委托农机工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对预备项目提前进行论证,将符合的项目入库储备。只有入库的项目才能申报和审批。

(三)加强集成项目的协调。产业链合作升级项目和产业链聚集区项目由农机工业协会协调组织并进行监督,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必要时调整支持方式、支持重点和指标要求。

(四)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研究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更好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研究农机

购机补贴资金对农机企业研发的补助方式。研究农机增值税留抵返还的解决办法。

(五)支持协会团体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抓好中国农机工业团体标准工作,抓紧建立起具有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准的团体标准体系,引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为农机产品鉴定、认证、推广提供标准支撑。

(六)支持产业链企业间的技术合作。鼓励农机整机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农机制造企业与农机作业服务企业进行创新合作,共同实施重大装备的产业化。

(七)充分发挥专业投资机构的作用。专业投资机构在协助企业引进投资基金的过程中,帮助企业进行财务、经营、法人治理结构等内涵能力的提升。国家发改委、农机工业协会、投资基金公司在项目的论证、遴选、资金扶持强度等方面协调推进,实现对项目的精准引导和高效支持。

(八)加强项目监管。各地方发改委是项目协调和监管的主体,要确保中央预算内资金的高效率使用。农机工业协会作为行业组织,负责项目建设的中间检查和动态抽查,对未实施的项目提出调整意见。对于海外固定资产投资和软件平台、人力资本投资项目,农机工业协会协助国家发改委组织对项目进行评估和实时监管。

附件: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指标要求

附件

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指标要求

一、重大农业装备和核心零部件产业化

(一)300马力以上智能拖拉机

动力300马力及以上,国四排放,CVT无级变速器,综合工况效率>90%,速比范围>4;导航定位精度达±2.5cm,典型障碍及边界识别和避让,力及位移综合控制电控提升器;智能整机管理,与云服务系统实时交互;协同进行作业及故障监测、诊断、处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二)果园机械

1、量施肥装备:切根作业深度15-40cm,深位施肥深度20-40cm;

2、避障仿形割草装备

作业效率0.5-1公顷/h,漏割率≤5%,割草刀使用寿命作业面积≥65公顷,树体损伤率≤2%;

3、自走式无人风送果园智能喷雾机:配套动力:25-40kW;作业速度:2-5km/h;抗侧翻角度:25°;最小通过间距:1-1.5m;喷雾半径≥3m;自主导航技术,定位控制精度≤0.5m;自动变量对靶施药技术,探测靶标准确率85%以上,相对位置精度0.2m,具备自动混药功能。

(三)大型智能精量电驱播种装备产业化

实现播种粒数、重播、漏播自动检测、报警与远程控制;播种深度调节范围2-8cm、株距调节范围84-255mm、重播指数<

1%、漏播指数<2%、粒距合格指数≥95%、工作速度≥8km/h。

(四)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配套动力100马力及以上,行数2行及以上,作业效率6亩/小时及以上,能一次完成土薯分离、茎蔓和地膜分离、集装等作业,收净率不低于97%,含杂率不高于2%,伤薯率不高于3%,具备主要作业参数自动监控功能。

(五)玉米精密播种机

行数12行及以上,气力式排钟,最高作业速度10千米/小时及以上,重播指数不高于15%,漏播指数不高于8%,粒距合格指数不低于80%,具备漏播及堵塞报警、电子监控、自动测量亩播量等功能。

(六)水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配套动力18马力及以上,最高作业速度6千米/小时及以上,喷幅8米及以上,离地间隙110厘米及以上,四轮驱动、四轮转向、配置静液压驱动行走底盘、密封驾驶室,具备自动变量喷雾控制、自动混药及施肥等功能。

(七)甘蔗收获机

整杆式:配套动力80马力及以上,切割高度合格率不低于90%,宿根破头率不高于15%,总损失率不高于5%,蔗茎合格率不低于90%,纯工作小时生产率8吨/小时及以上。切断式:配套动力120马力及以上,切割高度合格率不低于90%,宿根破头率不高于15%,含杂率不高于7%,总损失率不高于7%,纯工作小时生产率16吨/小时及以上。

(八)大型自走式饲料收获机

作业幅宽不小于4.5米,最高作业速度4千米/小时及以上,玉米籽粒破碎率不低于90%,具备切碎长度无极可调、堵塞反转、自磨刃、集中润滑、主要作业参数自动监控、导航等功能。

(九)国四排放柴油机

满足非道路国四排放标准,NOx≤3.3 g/kWh,PM≤0.025g/kWh,升功率不低于30kW/L,加权燃油消耗率220≤g/kWh,最低燃油消耗率≤198 g/kWh,无故障时间8000h。动力输出口3个及以上,噪声声功率级达到国家拟新标准II级,电控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十)国四排放单缸柴油机

功率小于37kW,加权油耗限值为281g/kWh,供油压力达到135MPa。电控系统、后处理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十一)液压无级变速器(HMT)

HMT变速箱配套整机重量小于10000KG,整机行驶速度-7-32KM/H,整机满载茬地作业最大爬坡度大于17度,匹配HST采用一体式变量泵、定量马达实现各档位区间内无级变速,空载磨合噪声小于88分贝,变速箱有效度不小于96%。

(十二)捡拾方捆机打结器

捡拾方捆机打结器,成结率≥99%;平均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MTTFF)≥12000(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50000(捆)。

(十三)密封驾驶室

适用于400马力以下拖拉机,保证防滚翻安全性,新风功能冷暖空调系统,实现室内压力高于外部70Pa以上,驾驶员耳旁噪声不高于78dB(A)。

(十四)大功率无缝焊变截面高强度农机用车轮

轮辐直径大于20英寸,适用于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和大型收获机。轮辋圆角减薄量≤15%实际料厚,车轮径端跳动≤0.5%轮辋标定直径,轮辐安装面平面度≤0.8。

(十五)自动导航驾驶系统

采用基于北斗的定位定向技术,能够实现多种复杂土壤条件下前向、停止、后向连续自动驾驶,支持AB直线、圆圈作业、对角线作业等多种作业模式,控制精度:±2.5cm(3-AB直线模式),±5cm(3-圆圈作业模式);作业速度:3-10km/h;接合垅:±2.5cm。

(十六)联合收获机械用高性能传动带

疲劳寿命均超过200小时以上,拉伸强度20千牛以上、线绳粘合强度45千牛/米以上、参考力伸长率不超过2%。

(十七)国四农机排气后处理装置

生产 SCR集成系统、颗粒捕捉器等农机排气后处理装置,排放指标符合国四要求。

(十八)湿式离合器(待完善)

二、产品质量提升(待完善)

通过工厂工艺和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25%以上,产品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提高20%以上,采用的机器人或智能

制造等工艺设备国产化率(按价值量计)在70%以上。

三、重点农机装备示范应用

示范应用单位为国内农场、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机作业服务企业。示范应用项目合同金额不低于2500万人民币,或农机数量不少50台(套)。示范应用的产品为列入上款的自主品牌农机装备,主要技术参数满足所列要求。

四、研发检测能力提升

要求承担单位或牵头单位为国内骨干农机制造企业、骨干科研院所,或省级以上农机试验鉴定单位。其中骨干农机制造企业要求拥有相关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骨干科研院所要求拥有相关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或为国家级标准化委员会挂靠单位,或为国家级检测、认证中心的依托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试验、检测以及技术扩散和服务能力。省级以上农机试验鉴定单位要求具有国家授权的相关产品鉴定资质。

五、农机企业“走出去”

承担单位或牵头单位为国内骨干农机制造企业,海外收购或投资实质性完成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申请。

上一篇:如何改进小学体育教学下一篇:水利行业现行有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