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2024-04-10

谈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精选6篇)

篇1:谈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也谈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的进一步推进,地理教学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变化,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越来越引起广大地理教师的重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讨论稿)》中也积极倡导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并要求教师积极实行案例教学,组织学生搜集、获取案例进行研讨与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地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但是,对于许多地理教师来说,案例教学还是“新生事物”,许多人对案例的理解还是停留在“举例”阶段,“举例是一种倾向于精炼和直接了当的信息提取和组织方式。简单的举例,如在学生比较熟悉的水果中各举一例,指出它主要分布的温度带,就可以说明所讲的光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这里,教师假设学生已经学过并仍然或应该记得有关温度带的知识,并且没有必要对农作物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有较多的理解。因此,为此提供的信息量比较少。”(引自 《地理教学》2001年第1 期《论地理教学信息的形式与数量》作者:林培英)“但苹果生长于暖温带这样的例子没有显示学生可能有的认知层次,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结论性的焦点上。”(同上)案例是指教学中提供的事物发展变化相对完整、信息量比较充足的综合性实例,“案例的呈现更接近为学生营造一种环境而不是对某一问题的说明。通过学习或研究这个例子,可以对某一理论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学习研究的方法。如果把举例看作是教学信息基础单元或某些基础单元简单组合的呈现,那么案例应该是教学信息基础单元的高级组合后的信息群。”(同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许多杂志上所说的“案例教学”实际上还是“举例”。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什么是案例教学、它有何作用、有什么特征、应如何实施、案例应如何编写等等作一系统的阐述。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和特征

案例一词,具有事实、实例等含义。案例是指通过实地调查并进行加工,具有典型性,能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紧密结合的事例。案例教学就是对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如在学习大气环境问题时,要求学生通过对关于全球变暖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全球变暖的背景、导致全球变暖的物质有哪些、全球变暖的情况如何、全球变暖有何影响、如何防止全球变暖等。教师编写的案例就要明确这些目标,案例的内容、操作过程,具体要求等均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2、启发性。教学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又不是简单的事例,而是包含一定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案例中的典型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问题而设立的,有的反映经验,可供学习,而更多的则是反映弊端,需要对症下药地进行分析。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去体验,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寻求真谛,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解决的方法,由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越能诱人深思,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就越好。因此,下列三种案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第一,与常理和公认的逻辑相悖的事件,特别是与权威的预言和论断相悖的事件。这样的案例故事有一定的奇特性,有引人入胜之处,人们不仅要看个究竟,而且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一个全国著名拥有亿万资财巨人集团为什么一夜间便轰然倒塌,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是怎么发生的,其结局如何等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第二,现行政策明令禁止而又不断发生和广泛存在的事件,如一次性塑料快餐盒的使用,明明政府明令禁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使用,这样的故事就具有戏剧性,能吸引人。第三,充满内部矛盾、存在相互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如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这样的事件复杂曲折、迭宕起伏,选择这种事件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就会使所描述的故事生动具体,活灵活现,引人兴趣。

3、实践性。教学案例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精心加工编写出来的,案例的某些情节虽然可以虚构,但其本质性的内容必须依据客观实际,因此,学生通过案例的钻研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会越来越高。比如:通过学习关于企业的发展战略方面的案例后,能够运用企业发展战略的理论对本地知名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性建议。因此,这种来自实践的典型性案例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它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教学案例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有真切的身体力行之感受。

1、案例教学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案例教学是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它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应该用于何处,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从而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增长实际操作的才干。如在学习了关于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案例后,学生不仅要知道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而且要清楚这些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工业的,工业的区位因素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并能够对家乡或著名企业的工业区位进行分析。

2、案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学中学生要独立地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自己着手实际演练,因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案例教学多采用生活中的事例,经过编写形成的案例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紧密相连,或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认真参与案例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采用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实际,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经济实际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5、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案例以案例讨论为主,即以学生为主角,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事前编写的案例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发挥群体功能。其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介绍背景情况,拟订讨论题目。进行案例分析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介绍案例背景及情况,确定讨论题目。如在教学《肆虐的沙尘暴》这一案例时,教师可介绍下列背景资料:沙尘暴的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布地区和发生时间、主要的危害及防治的一些主要措施等。在组织案例教学时,最初可选些简单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题目亦要求具体些。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逐渐加大信息量、案例综合性及题目难度。第二、进行必要的引导。在讨论中,案例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必须由学生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教师则应围绕题目中心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免偏离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例如:当学生讨论冷场时,应及时启发,活跃学生思维,使每个人都能进入角色;当学生离题太远时,要及时调整、控制节奏,以获得最佳效果。第三、做好总结。案例讨论完毕,一般应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简单做结论,而只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入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案例教学法的初衷是改变成人教学中的灌输法,注重能力培养。所以案例讨论后,各种见解跃然出现时,教师要把好“讲评关”。一个案例可以允许存在多种正确的解决办法,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一刀切”,否则案例教学法又会在本质上回归于传统教学法之中,检验真理的标准在于实践,只有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讨论的质量上、思路上,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能力。

四、案例教学中的学生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此作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辩论。在这里,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可以承受的错误中学习,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具体来说,学生应该做到:

第一、认真准备。学生应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况中寻找问题,发现线索;要能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预料并作好记录,拟订发言提纲。

第二、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积极参与,争取发言。案例分析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提供了机会与场所。学生应以案例中的“身份”或“扮演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假设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运用职业判断,针对案例提供的情况,拟订方案,制订方案实施程序,确立实施重点直至撰写总结报告。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除能提高决策能力、提高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外,还能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第三、总结收获。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不断进步。案例讨论后,学生应总结自己在案例阅读、倾听、发言准备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适用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报告。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新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决策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案例教学中案例的编写

案例编写应具备一定的基本内容:

1、标题,即案例名称。如《从巨人集团到脑白金------企业发展战略的得与失》。

2、基本情况:即正文,是案例的主要内容。

首先描述案例梗概,如:史玉柱创办巨人集团的时间,地点、发展过程、巨人集团的失败、史玉柱在上海重新创业等,点出主题,使 学生了解案例梗概。然后,表述案例的核心内容。如:交待巨人集团因企业发展战略的失误导致巨人集团的倒闭,巨人集团倒闭后史玉柱在上海选择生物制药进行重新创业的过程,说明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分析案例提供必要条件。在编写案例时还要明确理论背景和理论框架。在讲故事以前,必须首先弄清楚自己所论问题的理论背景和理论逻辑,明确自己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理论传统里研究和讨论问题。只有这样,你讲的故事才有意义,也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作进一步的分析提炼和理论概括,进而将案例一般化。否则,就会把案例研究变成单纯的讲故事。即使故事讲得再生动有趣,案例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六、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反过来讲,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至少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其一,它的连贯性强。这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例如自然地理部分。其二,在一些人类智慧的结晶--重要的基本概念的灌输中,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与整体教学环境相配合。要使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教学案例本身质量要高,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知识、经验和技巧,并需要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这就需要课时安排上兼顾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并能在教学设施上创造条件。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模拟仿真的环境,案例教学的效果更佳。第三、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教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而当教师到学生之中参加讨论时,学生仍感到有一种无形的界限,从而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一方面,理论讲课要深透;另一方面,走到学生中间,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其责任有三,一是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二是课堂上教师要领导案例讨论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做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在这里,正象一些有经验的案例教师讲的那样,教师既不能无所事事,任课堂讨论自流,也不能严格控制讨论过程,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因而,这种讨论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三是教师要负责案例更新。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实际,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如果案例不作更新,多年不变,那么,学生也只能处理几年前的事情和得到几年前的知识。因此,案例更新是保持课堂活力的血液。

附:教学案例:

1、《肆虐的沙尘暴》

据中央气象台提供的资料,截止5月20日,2001年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共出现18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暴遍及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与往年相比,沙尘暴的出现不但时间提前、次数增加,而且程度明显加重。

据统计: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沙尘暴的发生次数急速上升,50年代5次,60年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2000年一年就发生12次。

沙尘暴缘何而来,天灾还是人祸?

科学家们说:2001年中国强沙尘天气陡增是因为处于反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的高峰期所致。反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异常降温现象,它会扰乱下沉的环流状况,并进一步影响其他地区。在70年代,反厄尔尼诺事件占优势,中国北方由寒潮大风所引起强沙尘天气出现很频繁;80至90年代,厄尔尼诺事件占优势,强沙尘天气出现较少,2000年是处在二十世纪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以后反厄尔尼诺事件的高峰期,这一大范围的海洋大气过程,其变化速度和强度都超过以往,造成中国北方2000年冬2001年春强寒潮大风的频繁出现。另外,2000年夏季以来,中国北方大部持续干旱是近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使土质疏松为沙尘暴提供了地面条件;加之春天华北和西北东部气温偏高,为近四十年以来所少见,降水又稀少,植被尚未形成,且在每次大风到来之前均没有可以抑制扬沙的明显降水过程,致使解冻后大面积表层土壤干燥、疏松,因此引起多次强沙尘天气。此外,中国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沙漠化土地的不断扩展以及沙漠化程度的不断加重,也是沙尘暴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经过有关部门实地调查,造成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冷空气移动路径,主要有3条。对北京影响最大的是额济纳-巴彦淖尔盟-包头-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这路冷空气。它途经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浑善达克沙地等大的沙地沙漠。气象部门的一位专家说,卫星云图上灰蒙蒙一片随冷空气移动的主要是尘,因为沙重,升不了空;尘则风一吹就上了高空,能随风飘上几千公里。所以“不远万里”从内蒙古来到北京的,主要都是尘。只有离北京不到200公里的浑善达克沙地的少量细沙能吹到北京。像腾格里、巴丹吉林这样的大沙漠,存在已几百上千年了,狂风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肆虐,能吹走的细沙和尘土,基本上都吹走了。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尘土并非来自大沙漠腹地,而是主要来自沙漠边缘正在沙化的草地、耕地、抛荒地。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东西居延海近年因为黑河断流而干涸,湖底淤泥干化后变成沙尘暴的主要沙尘源。而西北路冷空气经过的阴山北麓是巴彦淖尔盟、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的农牧交错地带,正是过度开垦、放牧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植被退化、草场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正在沙化的土地提供了足够多的沙尘源,使得沙尘暴一路加强。由于我国西北许多地区人口过快增长,“古已有之”的垦荒现象至今屡禁不止。冬春季节 干燥裸露的薄土层经不住西伯利亚强风的吹掠,两三年之后就沙石尽现,相当一部分沦为戈壁荒漠。六七十年代,数万知青开进锡林浩特大草原开荒种地,对草原植被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相当多的耕地后来成了亩产不足百斤的低产田,60多万亩耕地被迫弃耕。直到近年,这样的开垦仍在继续,1995、1996两年,因为粮食涨价,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又掀起了开荒热潮。如今,这片内蒙古最美丽的草原也面临着沙化的威胁。

沙尘暴给我们带来什么?

毫无疑问,沙尘暴带给人们的是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报载,2001年3月27日,沙尘暴袭击北方大部和南方部分地区,山西祁县十三人死亡,五十二人受伤;南京受沙尘暴影响,污染指数超过三百,形成重度污染,全市各大医院收治的呼吸道和眼科患者成倍增加。

沙尘暴严重威胁大中城市、交通运输和水库、河流的安全。北京北部的坝上地区,在近九年时间里,流沙面积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九点九,直接威胁北京的生态安全。中国的三千多公里铁路、三万公里公路和五万多公里渠道常年受到风沙危害。

沙尘暴使中国本来就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质量下降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因沙化而退化的耕地达到七百七十二点二万公顷,退化草地一亿多公顷。年均扩展速度为:50至60年代,1560平方公里,70至80年代,2100平方公里,90年代2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中国有五万多个村庄经常受到风沙危害,成千上万的农牧民成为“生态难民”。

专家测算,近年来,我国每年因风沙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固然是令人痛心疾首的,但这些数字所包含的内容还远远不止这些。沙尘暴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由于土地沙化引起的物种退化,由于不合理的生态建设对生物多样化的破坏,由于牛羊圈养而对生物圈的改变以及牛羊本身的品质、皮毛的退化,从而产生的生态失衡现象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已受到一些专家的关注。农牧民们为了生存将改变传统的经济结构,一些企业也将利用治沙的契机追逐沙产业的利润,国家将会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保护生态的项目中去,这对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和利润分配必然产生影响。土地沙化后的生态难民的转移、人口自然流动的加速,杀掉或者圈养了牛羊之后的牧区文化的重构,以及沙尘暴带来的种种社会心理问题的诊治,都将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治理沙尘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气象部门认为,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必须建立和完善沙尘天气的监测预警系统,探索一种新的沙尘暴天气中短期预报方法,开展气候变化对沙尘暴演进的影响研究,提出减缓沙尘暴形成的技术措施。专家们认为,由于强沙尘暴的频起与同期中国沙漠化的扩展步伐一致。要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就必须遏制沙漠化的进展。而目前中国的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高达一百六十五点三万平方公里。沙漠化土地从东北经华北到西北形成一条不连续的弧形分布带。治理沙漠化是一个远比技术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

沙尘暴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检讨这些人为因素--人口增长、滥垦乱采、超载放牧、滥用水资源,有多少是纯技术问题呢?政策失误、管理混乱、地方利益协调失控、运转机制失效,是导致沙尘暴的社会原因。

有人称:如果把建国以来各地所上报植树成活的林木统计起来,每家人的炕头都挤满了树。谁会对这些树的去向负责任呢?如何建立新的造林监管机制,恐怕涉及到对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问题。

表面上看,保护生态环境和牧民发展经济是矛盾的,牧民要致富就会加大载畜量这就必须导致草场的沙化,要保护生态就必须减小草原的载畜量,但两个问题的解决无疑是相辅相成的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另一个问题就同样解决不了。拿山东跟内蒙古一比就容易明白了。山东工农业发达大家都知道,但山东的畜牧业实力比内蒙古还强就鲜为人知了。山东的牲畜存栏数超过8000万头,年产值突破600亿元;内蒙古的牲畜存栏数不足8000万头,年产值仅100多亿元。山东牛的存栏数为900万头,内蒙古400万头;山东每年牛的出栏数为900万头,内蒙古不足100万头。山东和内蒙的区别是,山东的牛是养在圈里喂饲料的,内蒙的牛是放在草原上吃草的。所以山东这样一个人烟稠密的省份成了一个畜牧业大省,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却因为牲畜超载过牧面临生态危机。

能不能把内蒙古的牛羊也养在圈里呢?

伊克昭盟杭锦旗图克利苏木的牧民孟柯巴依尔,1998年承包了3000亩草场,现在草已长得相当茂盛。靠着卖羊绒的钱,一家人在牧场边上盖起了贴着瓷砖的漂亮房子。问她治沙有什么秘诀,她哈哈笑着说:“围起来,不放羊,草就长起来了。”对已经属于她的土地(至少是土地使用权),她显得很有信心,也很有方法。对于水土条件不是太差的地方,围封是相当有效的治理手段。一般围封一至两年,植被就可以恢复到40%以上,也就是说可以基本不起沙尘。围封是近年才有的事。80年代初,内蒙古就把畜群分给了牧民,但草场却一直到1998年才承包给牧户。之前的10多年间,牲畜落实了产权,牧民大量增养,草场却仍停留在大锅饭状态,大家只管放羊,没有谁关心草场的建设。因此,这10多年,正是内蒙古牲畜增加最多的时期,也是草场退化、沙化最为严重的时期。1998年草场承包给牧户以后,牧户普遍建起了围栏,超载过牧和沙化退化的势头才得到遏止。圈养舍饲、人工种草已经被视为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和解决草畜矛盾的主要办法。但因为“圈养舍饲”需要不小的资金投入,而且需要一定的科学管理水平,各地推行的进度大不一样。经济实力强的旗县推行得好,经济实力差的旗县,则仍在靠天吃饭。所以,有关人士提出,对于生态保护和治理来说,落实草场、林地的产权,落实投资、建设的主体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大的投资很可能就是大的浪费。

有人认为:生态环境属于“公共产品”,主要发挥外部效益,要由政府来提供投资。但在具体的实施中,要充分引进市场机制,发挥利益的引导作用。一个人为什么要种树造林?一是出于义务或者觉悟,这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发生,但种下去谁来管又是个问题;二是种树造林和他的利益有关,这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生态治理和建设看似纯公益行为,但其中也蕴藏着不少商机。比如,沙漠里就有许多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资源:光热条件、大片廉价的土地。内蒙古著名的民营企业盘古集团在乌兰布和沙漠地磴口县境内开展100万亩沙漠种树、种草、封沙、育林、生态保护工程,几年间,原来的沙丘地已变成树木成行、牧草丛生的田园,对阻挡乌兰布和沙漠南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盘古集团治沙并不是慈善项目,他们希望把它建成一个沙漠高效农业园、速生丰产林基地、畜牧业基地,准备投资10亿元,也准备盈利10亿元。盘古集团副总裁潘照东说,现在防沙治沙,一般都是政府组织,农户牧户实施,效果不是很好。防沙治沙,必须走产业化道路,企业化运作。即使是一些纯粹公益性的项目,也可以单个剥离出来由企业招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只有做到这一点,沙尘暴的减少才真正可以预期。

讨论题 :

①引起沙尘暴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主要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请收集相关资料证明你的观点。

②沙尘暴有什么危害?你有没有切身的体验?如果有,请说给大家听听。你认为除了案例中列出的危害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危害?

③你认为治理沙尘暴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应如何实施?有人认为沙尘暴的治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怎么看? ④你从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及治理中得到什么启示?

篇2:谈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论文 关键词:审计课程;案例教学;审计教师;案例选用;考核办法 论文摘要: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重视,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业务素质、案例选用、考核办法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论文 关键词:审计课程;案例教学;审计教师;案例选用;考核办法

论文摘要: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重视,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业务素质、案例选用、考核办法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审计基础课程是建立在许多专业知识之上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与其它学科的渗透性。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公式化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审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重视和接受。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事先精心设计好的一系列案例讨论中,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审计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从审计教师方面看:要参与案例收集与讲解

大多数中青年审计教师都是学校的专业教学骨干,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平时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去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更少去参与社会实践教学,专业知识较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他们在审计教学中虽然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都很少参与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照用了教材中的现存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抑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利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从案例选用方面看:审计基础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难以满足教学具体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

(一)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和教学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但教材中所选用的审计案例大多是来自国外的典型案例,很难与我国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也难把审计案例所反映的审计实务与相应的审计理论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审计基础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但一些教材并没有考虑这种情况,给出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不用说参与分析讨论了。

三、从考核评价学生方式看:形式单

一、简单片面

传统的审计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是“老师出题,学生背诵”,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老师改卷评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法后,有的教师仍然沿用这种传统考核办法,没有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力求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审计教学效果。

(一)进一步提高审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

1、教师要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专业培训、业务进修、学术研讨等,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主动参加审计师和 会计 师全国 考试,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2、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到 企业 进行社会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还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3、审计教师还应当亲自参与教学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精心设计一些生动的案情和场景供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这样才有利于组织和引导案例教学,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广泛收集和整理、科学 设计和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的案例。

篇3:浅谈会计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用

一、注意大型案例分析和小型案例分析相结合

大型案例是指某些具有深远影响的会计事件,其发生常常会对会计的发展,甚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比如安然事件暴露了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和财务报告系统存在的漏洞,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方式、职业纪律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不足,从而促使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进一步修订会计准则,敦促证监会改进信息披露和财务报告系统的监督方式。可以看出,这个案例涉及到会计中的许多核心问题,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包含了许多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诸如此类的经典案例,教师应该多设计些课时尽量使学生充分了解和讨论。在大型案例分析课中,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可事先告诉学生将要分析的案例,要求学生通过书籍或者网络查找相关的案例内容及背景知识,教师可以预先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相关资料,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并寻找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必要时,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把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作为期末成绩考核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会计经典案例可能已经被反复研究过,而研究结果也可能公布在网络上,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要直接运用别人的研究成果,要想办法激励学生独立自主思考。考虑到大型案例分析课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较高,特别是需要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所以应安排在学期的中后期进行。

在教学中,大型案例分析如能和最近发生的小型的、相似事件相结合,定会使学生深有感触,效果也会更好。教师怎样把大型案例分析和小型引导性案例分析结合起来使用,是案例研究教学的核心问题。小型案例分析类似于传统教育方式中采用的事例。具体的事例往往比大段大段的说教更具有教育的力量,符合事实的例子更能使复杂的道理简单易懂,应用生动案例,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会计实务的了解。

二、注意单案例分析与多案例分析相结合

单案例分析是指教师在讲授课程中只使用一个案例来说明问题,而多案例分析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个案例来说明或者讲解教学中的问题。显然,多案例分析比单案例分析有更强的说服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案例分析,当然,要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主线,在主要案例分析完成后,提出其他相似案例作为补充,也可以把其他相似案例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进行分析。这样做的优点是,通过多个案例分析,可以强化学生对案例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加深对知识的学习。

三、注意引言型案例和分析型案例的区别

教师在选择会计案例时应该注意引言型案例和分析型案例的区别。引言型的案例要有趣味性或者深刻性,或者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场景和事件,但应以创新、深刻的结论引起学生的重视或者兴趣,目的是为开展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即把学生快速引入到教学的场景中去,而分析型案例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的概念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引入的,在强调一定的趣味性或者深刻性外,更应该注重其实质意义。

四、注意案例选取要与我国的经济环境相结合

会计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近几年来,我国会计学术界与实务界合作开展了会计案例研究,出版了一系列会计实证研究方面的学术著作,但其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要系统地用于教学之中尚有一定的距离和难度。所以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选取了哈佛商学院会计案例教材。这些案例虽然在内容上较全面,与理论方法契合严密,形式规范,但毕竟与我国国情有差异,不能满足我国会计案例教学的需要,不利于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无疑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采用以国内的案例为主、以国外的案例为辅的方法。案例选取要紧扣实际,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要反映新的会计法规体系下会计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注意案例选取要紧密联系专业知识

篇4:例谈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案例教学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相比,在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及生态治理等方面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界面。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案例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好以辅助教学,使学生的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和区域综合分析能力提高都有现实意义。

一、案例选择

案例材料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选案例。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三中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是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以洞庭湖为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以美国农业为例等,这些案例都是编写人员精心策划编辑经过教材编审审查通过的,其案例内容与学生的特点相适应,与教材内容相关联,对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特别重要的。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优先选取这些案例。我们在备课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从多种媒体的网络教学资源中选取实用的有价值的案例。因此,我们平时就要注意搜集,留心收集,以便用时信手拈来。无论通过以上什么途径获得的案例都应该具备下列特点:

1.典型性和导向性

案例的典型性主要体现在表述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导向性主要指选取那些代表乡土地理内容、学生熟悉的地理信息、符合学生年龄段特点的案例。例如,笔者所在的区域传统工业区、产业开发区、科技示范园区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案例素材加工整理成学生比较顺利接受的内容,从目前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中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并从中归纳出形成及发展的一般规律,以便解决现存的问题。

2.启发性和实践性

案例本身就具有启发性。所以,选取案例的时候,对于答案简单过于直白的案例不会引发学生深度思维的案例,不利于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更不利于学生的探究实践,也就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趣味性和多样性

案例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内动力。因此,案例是不是有趣味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投入分析、讨论案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悟”出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并逐步养成乐于研究、勤于学习的习惯和态度。案例的多样性是指案例不能千篇一律,应该突出新颖、别致、新奇的特点。相反,多样化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案例选取渠道要多,表达方式要新奇,案例内容要广泛。

二、地理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读懂案例

地理案例仅靠语言有的时候不能说清楚,可以凭借多媒体技术呈现,只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展示案例,学生才能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学《流域开发和治理》一节时,我们以长江流域为例,在这个案例中笔者选取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再说长江》影像和文字资料,将长江流域的概况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充分感知案例。当然案例的形成和展现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确定展现方式,教师应尽可能渲染、烘托出案例描述的氛围,以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

2.分析案例

假如教师设计的问题都非常难,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信心。教师设疑后,要担任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情况,指导学法,为后一阶段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教学《传统工业区》章节内容时,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①鲁尔区的位置?鲁尔区形成传统工业的区位条件?(这是浅层性的设问,学生只要读德国地图,可以在图上直接读出答案,因此属于知识性探究。)②试分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这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从前一层次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原因的分析,要求学生结合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和案例提供的鲁尔区发展历史和发展特点分析出鲁尔区衰落的原因。)③请为鲁尔区的治理想出对策和措施?(这一层次的设问,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以前所学地理学基本规律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解决问题

在学生读懂案例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和治理的方法和措施。在这样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这样既能综合大家的观点和提高大家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展现自我的能力。小组合作的主要方式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后每位学生依次汇报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在汇报过程中本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说明,其他学习小组学生可以质疑,本小组每个成员都可以回答质疑,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班级交流一是尊重和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集体自主探究的成果,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二是促进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展示过程中各种思想进行激烈碰撞,经常会擦出智慧的火花,交流中掌握鲁尔区治理措施,掌握工业区区位的分析方法,而且把学到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课上有些学生提到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并对工业区存在问题和治理的主要措施进行分析和论述,有理有据,非常精彩。

4.教师总结

教师的总结是对学生分析、讨论的概括和补充,当然也有对学生交流中存在问题的矫正,也可以是对学生分析案例过程和方法的评价,由于教师做总结的时间较短,因此,每一节课教师的总结都应有侧重点,而非面面俱到。

三、案例教学的反思

案例教学打破了长期“填鸭式”教育模式,走出依赖教师、死记硬背的学习误区,实现了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新模式。虽然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是巨大的,收集各种资料,研究每节课的课程标准,根据每节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精心编写案例,按照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设计讨论题,但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柳共和.浅谈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2]栾春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湖南教育,2010.11.

[3]郭芙德.多媒体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7.

篇5:谈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作为一门实践科学,法学有其独特的性质,特别是其中的刑法学。讲授教学在我国的刑法教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并且应用的时问最长,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是这种教学方法非常大的一个弊端,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教学当中的运用就显得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再加上其是我国改革法制教育的重要措施,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将案例作为教学平台,利用案例在课堂当中引入所描述的法律事件情景,然后使学生阅读与分析法律实践,甚至能够以某个角色的身份在群体讨论中深入到特定的法律情景,最终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建立起来,并且能够将实际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寻找出来。教师通过对受教育者思维的启迪,最终将其对问题进行推理和解决的能力培养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够利用演绎以及归纳的方式将各种刑法理论掌握,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所谓的案例教学法。

二、在刑法教学当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1、案例教学法是我国改革法学教育的有效方法

在历史上对于法学教育的目标曾经出现过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法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检察官、法官以及律师进行培养的有效途径。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法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法学家和学者进行培养,针对国民的法律素质进行培养。我国传统的法学教学对于通识教育予以了过分的偏重,而将对法律职业人才进行培养目的忽视了,导致法律职业与学校当中的法学教育相脱节,最终也成为了我国法学教育当中案例教学法萎缩的一大诱因。由于法学学生未来参与法律工作之后成为职业的实践法律群体就是案例教学法服务的主要目标。因此要想实现对我国法学教育的改革,就必须要重视在刑法教学当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2、案例教学法是人们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

人们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过程决定了在刑法教学当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首先演绎一般到个别,然后归纳个别到一般,这就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过程。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重要方法包括两种,也就是归纳和演绎。作为一个成文法国家,我国的刑法教学首先需要将最为基本的刑法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在针对刑法理论知识进行讲授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将特定的概念具体的阐明开来,使学生能够更深的去理解刑法知识,并且对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刑法理论的运用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就可以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使学生的知识由微观向宏观延伸,从个别逐渐向一般扩展、从具象向抽象跨越,最终能够保证学生很好的认识并且理解知识,这正好与人们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规律相符合。

3、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作为我国实施教育的基本目标,在法学教育当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素质教育要求,在素质教育当中除了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非常注重对学生品质、能力以及素质的培养。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是传统刑法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只是针对教材当中的条条框框进行讲授,而将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性忽视了,这样就使得法学学生在实践与理论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而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老师对学生的提问、学生对老师的质疑、老师与学生之问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问的辩论等形式进行了充分的运用,从而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出来。

4、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司法考试考核目标的要求

现在司法考试受到了学生以及教师的普遍重视,所以法学教育必须要重视司法考试的考核目标、内容以及题型。由于是立足于法律职业素质,因此司法考试的考核目标就是法律职业综合素质,对考生的对法律事务中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法律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法律知识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而这些内容在以往的法学教育当中是无法培养出来的。利用对案例的辩论、讨论、提问以及分析,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法律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法律知识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这与现在司法考试的要求是相符合的,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司法考试的考核目标的要求。

三、在刑法教学过程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要想使刑法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要针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科学的设计与运用,从而使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能够达到最好。

1、刑事教学案例的选择

刑事案例在刑事案例教学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很好的实施案例教学,就必须要针对刑事案例进行精心的选择,其同时还是将案例教学成功组织起来的关键性内容。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有机的整合过典型的人物和事件,这就是所谓的案例,其除了可以选择法院的判例之外,同时还可以选择现在社会颇受关注的案件。总之,在对刑事教学案例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要注意以卜几个问题:①要具有针对性。必须要以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刑事案例,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该事例必须要能够使学生在讨论之后能够更好的理解课程中某些重点难点,同时在针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时候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就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②具有一定的疑难性和启发性,好的刑事案例除了要包含一定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还要能够对人们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③具有真实性与代表性。通过分析和理解典型的刑事案例,能够使学生将法律适用的方法和原则以及基本的理论原理掌握住,而且如果选择真实的案例还可以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激发出来。

2、刑事教学案例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重要步骤就是对刑事教学案例的运用。①首先是案例的呈现,教师需要在教学之前将案例呈现出来,这样在课前学生就能够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充分的阅读和收集,并且能够自行的.对之进行思考。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使学生充分准备好对案例的讨论内容。②要想检验刑事案例教学课堂效果,就必须要重视分析讨论阶段。分析讨论阶段的工作做得越好,就越能够锻炼与提升学生的法律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法律知识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将案例所包含的疑难理论问题充分的阐释明白,同时还可以对其他学者的观点进行评价,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颇有创意的观点和论据提出来。而其他学生和教师则可以立足于不同的观念、立场以及角度去支持、反驳、质疑以及评价其中任何人的发言。教师在整个分析讨论阶段只是一个引导者,而真正的讨论主体应该是学生。③在结束了分析讨论之后,老师需要针对该阶段进行评述以及总结。在对案例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只是将标准的答案提出来,必须要针对整个讨论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3、小论文的撰写

作为案例教学的后续环节,小论文撰写同时还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要使学生立足于整个的课堂讨论,做出属于自己的思考,从而将一篇小论文撰写出来。通过对小论文的撰写,教师可以有效的推动学生通过文字进一步深化在课堂辩论以及讨论中的思想,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利用文字更加成熟的论证一些看似不成熟的想法,而且学生还能够更深一步的思考课堂当中一些言犹未尽的内容,并且能够对自身的写作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面对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不管是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写作规范以及写作技巧方面,都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和指导。综上所述,利用对小论文的撰写工作,教师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当中传授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尽管案例教学法属于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如果教师没有科学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就很可能会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对案例教学法进行运用的时候需要防比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对刑事案例的猎奇性的片面追求;其次是要防比出现将一般教学中的例子看做是刑事案例教学的现象;最后是要防止其他教学方法完全被刑事案例教学法完全取代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张宗高.案例教学法在刑法学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安徽工业大学学报傲会科学版., (06).

[2]文姬.刑法案例教学评估体系实证研究.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02).

篇6:谈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VFP教学中的实施和应用,确实解决了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对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作了进一步探索。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只有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教学形式 情景引入 VFP教学

Visual FoxPro(以下简称VFP)不仅是一个易学易用的数据管理系统,也是一种大众化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因而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和电算会计专业必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它特别适合刚刚接触计算机编程的初学者,它的很多命令即可以用于结构化编程,也可在交互方式下,执行一条命令,马上可以得到该命令的执行结果。这种人脑指挥电脑,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初学者,往往可以起到提高其学习的兴趣的效果。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命令、函数使用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一些教材太注重繁琐的基础教学,没有体现课程应用开发的特色,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使学生有一种学习收获感,但若过分注重项目开发,如没有应有的基础知识,也很难发挥教学效果,学生只能照搬,不能灵活地运用。怎样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如何更全面正确地认识这门课程,为此,在VFP教学中要重视它的实践性,不拘泥于理论本身,在满足大纲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应不断补充新知识、新见解, 调整教学模式。如何提高VFP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在该科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使用的日益广泛,这种教学也被应用到了计算机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在国内推广开始较晚,不过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能够实现师生相互促进。

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

2.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

3.能够采用直观易学的形式。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4.能够集思广益。

课堂上,教师再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仅是听、看和写,而是共同探讨,开阔思路,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创设情境、确定案例。

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实例,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VFP应用系统开发的第一步是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即确定系统的功能,划分系统的功能模块,建立应用系统的设计模型,形成系统设计说明书。一般在VFP教学中应将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并进行基本功能和需求进行说明,用作该课程的后续学习内容的主线。比如“图书订单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并且“案例教学法”也符合VFP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2.分析案例、操作示范。

围绕选择案例涉及到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教学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示范。例如在学生学习“项目与项目管理器”时,则根据教材中介绍的项目概念:就是一个应用程序系统的开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需求分析、模块设计、代码编写、运行调试等一系列的开发过程。该问题可以比做一个楼盘开发过程,从而让学生理解VFP中项目的基本功能、相关操作方法。

3.引导研究,完成建构。

“案例”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在设计时要把“案例”分解成具体的、浅显易懂的、容易完成的小“问题”。引导完成后,自然地达到或完成相关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还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真正实现从学生实际出发。

4.独立探索、重在应用。

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研究讨论,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案例的解决要点,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5.协作学习、检查实施。

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上一篇:夜闯学校行动学生作文300字下一篇: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