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景教学模式

2024-05-07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景教学模式(通用8篇)

篇1:浅谈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景教学模式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景教学模式

“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对地理学科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情景教学模式”是指先列举几个具体的事例作为情景,围绕所设情景提出问题并讲授新课,最后对所列情景加以讨论、分析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激趣入境导学,让学生“想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 富多彩时空广布,文理兼备的地理学,对喜欢言古问今,谈天说地的高中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和刺激性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地理知识中蕴含的情感和美感,以地理知识的博与巧去点燃学生纯真好奇的火花,使之产生新感觉引起新兴趣产生新欲望。如讲“季风”前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必为之一震接着就讨论开来,学习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又如在讲地震、火山时,播放印度洋海啸的相关资料,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板块运动时通过多媒体对板块运动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看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大陆漂移的过程和各个板块相互运动而形成的各种地形。如东非裂谷带、喜马拉雅山。更有意识的是,根据板块运动的趋势甚至可以预见到好多年之后非洲的北部将和欧洲的南部相接壤印度洋将不复存在。如此引导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讲生活化的地理,让学生“愿动”

讲生活化的地理,尽量使学习生活化。因为生活化的东西实用性很强,学生认为学了有用就定会感兴趣。例如在《气候类型的判读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从实际生活中引入——“分析最近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并用我们学过的理论加以解释”因为人人都有体验,人人都有话可说,让学生知道知识从哪里来:课后思考题的设计,则让学生知道知识到哪里去。

三、提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真动”

用活动巧设问题,不仅可用于复习巩固课堂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及学习方法,如在农作物水稻的分布地区上直接让学生看图讨论找结论就不如涉及一系列的问题。

四、时刻捕捉非预设生成,让学生“爱动”

非预设生成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的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或过程。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非预设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极性——尴尬或精彩。如何使“非预设生成”的学习成果成为激励师生提高学习互动质量的催化剂呢?“大气热力状况”这一课的归纳使学生对地球上昼夜温差小的原因恍然大悟。随后学生探究月球上昼夜温差知识迁移成功,学生忽问:“月球上没有大气就没有风,课本上有一幅阿波罗16号飞船登陆后,宇航员身旁的美国国旗怎么会随风飘扬呢?”同学们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老师把这个问题交给疑问的同学们去讨论,结果同学们的兴趣更高了。“月球上的美国国旗怎么会随风飘扬呢?”这一问题的提出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教师施以“动态生成”能动地建构好动态的开放课堂。假如教师简单的否定学生的意外问题,重新把学生拉回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那么,课堂教学就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也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篇2:浅谈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景教学模式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课程标准》把创设“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善于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总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积极状态,始终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提纲:

一、“问题情景”的概念

二、问题情景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意义

三、创设问题情景的原则

四、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的方法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已有相似概念,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景(二)利用已有相关概念的比较,创设归纳发现的问题情景(三)利用相关数学概念,创设引发猜想的问题情景(四)利用所知的感性材料,创设抽象与概括的问题情景(五)通过学生实验,创设观察、发现的问题情景

关键词:问题情景;意义;创设;原则;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景及其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与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很贴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教学“物体分类”一课时,可创设情景: 课前在学生课桌上杂乱无章地堆放着许多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用途不同的纸张。上课伊始,问:“同学们,课桌上这些纸片影响了我们上课,请你们想想办法该怎么办?”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把它们扔到垃圾桶里。”“不行,如果以后还要用怎么办。”“我们可以一类一类的把它们分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同意这种做法。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如果要你们整理课桌上的纸片,你们打算怎样整理?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一试。”这样,“分类”就不再是教师的主观要求,而是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兴致高涨,纷纷调动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结果,学生有的按颜色来分类,有的按形状来分类,还有的按不同的用途来分类„„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不仅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心理,而且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为学生调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可能,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只有遇到问题,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在提供了材料后,提出问题,置学生于问题情景之中,使其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有所知但并非完全明白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认识冲突,使思维活动由潜在状态进入积极活跃状态。如概念教学中,在概念的抽象、概括时创设问题情景;计算教学中,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转化处设问促思;应用题教学中,在揭示数量关系时营造问题氛围等等。总之,创设问题情景,目的是让学生产生惊、奇、疑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一、“问题情景”的概念

首先对“问题”界说一下:这里的“问题”不同于“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前者包括后者;除此之外,还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甚至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各种疑问等等,“问题情景”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它是这样一种“气氛”——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诸如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受,等等.不难想象,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干巴巴的讲解、严谨却枯燥无味的教材、太难或太简单而又毫无趣味性的习题是不可能产生什么“问题情景”的;那种令人透不过气来的题海就更不必说了,题海战术之所以摧残人就在于它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权利,压抑着人的情感。为什么要特别 2 强调“情感”呢?现在有学者认为,我们应该把学校教育目标由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模式转变为“情感——能力——知识”模式,即把“情感”作为首要的教育目标.这看似偏激,但确是有感而发:当一名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他所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第一,正确的人生观;第二,终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第三,自学的能力.前两条的培养都要涉及到情感问题;培养情感要靠各种“情景”的设置.这也正是近年来人们关注“情景教学”的原因.2、它是数学概念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这个“背景”可以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总之是产生某一数学概念的源头.陈重穆先生在《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一文中提出,不要把概念放在最前面,这不符合认识规律;要把问题背景放在前面,即在呈现概念之前,首先应呈现与之相关的足够的材料,使数学概念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从其中自然地产生出来,而不是教师和课本强加给学生的.笔者赞同这一观点并有以下看法:这样做到一种思想的熏陶.近年来,我们总是批评中国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太差,并把这归因于“数学理论应用得太少”,于是从1993年起在高考试题中增加应用题,以便起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但结果并不如意,在历年的高考中应用题的得分率就没高过.原因何在?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并不仅仅在于理论应用得少,而在于我们讲授理论时违背了上述的原则,即砍掉了其源头(现实背景)和形成过程,直接将高度浓缩的概念、定理、方法等呈现给学生.这样一来,虽然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却模糊了理论产生的来龙去脉,使所授的数学思想即使练了很多应用题,恐也是舍本逐末.只要我们翻一翻教材便可有此体会.旧教材不必说,在新教材(试验本)中,虽实际问题有所增加,但主要放在例题和习题上,而在引入概念时却例行公事地举几个例子就进入正题,显得很突然.比如三角函数,实质上是用来描述自然界的周期现象的,如简谐振动、电磁波、交流电等,但教材并未安排多少背景材料,而是在推广角的范围之后直接给出了四个三角函数的定义,然后推出一系列性质和公式;理论讲完了再去练习应用.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岂能不脱离实际?学生怎么会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教材如此,教师的做法更是可想而知.笔者认为,我们创设问题情景,都应从上述两方面予以考虑.二、问题情景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意义

(一)问题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景教学一开始就提出了起关 3 键作用的、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二)问题情景教学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情景教学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探索研究上来,使学生容易想进去,学进去,从中尝到思考的乐趣。真正做到把兴趣还给学生,把魅力还给数学。

(三)问题情景教学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习,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取。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研讨问题,大胆向教师提问题或提出创见性的观点,根据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辨析,并在关键处予以点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实现教学相长。

(四)问题情景教学重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问题情景教学重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在学习中最活跃的成份是兴趣,而情景教学恰好提供了培养兴趣的基地。当学生解决了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会使其产生一种愉悦的心境,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创设问题情景的原则

创设情景的关键是选准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去构造悬念。创设问题情景应遵循的原则:①语言明确具体:设计的问题要具体,避免空洞,语言要准确,不能含糊不清。②针对性强: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③启发性:应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应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④新颖有趣:奇特而有趣的问题易引起学生注意。⑤富有挑战性: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中,在“最近发展区”内。例如在学习习近平面解析几何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时我这样询问:“四个鱼塘被纵横交错的小道分开,分别在东北、西南两个鱼塘内有两个标志物,试问,在不涉入鱼塘的情况下,你怎样测量两个标志物的距离?”问题 4 既针对课本知识又结合实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时,我设置这样的问题:现在假如你是一名高级技工,需要在教室安装电棒,请问,你怎样安装才能使悬在半空中的电棒与天花板平行?学生凭观察、猜测回答:“只要悬挂电棒的两根线一样长,电棒与天花板就会平行”。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学生确实感到问题的存在,此时老师引入正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学习如何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这个问题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又结合实际,集启发性、挑战性、明确性、趣味性为一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的方法

数学概念有些是源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有些是由数学自身的发展而产生,更有许多数学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但又依赖已有的数学概念而产生。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根据数学概念产生的方式及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用下列几种方法来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已有相似概念,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景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研究已学过的概念属性,然后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这样新的概念容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这类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创设一定要抓住新旧概念的相似点,为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通过与已知的概念类比(类比的形式可有多样,如平面与空间的类比、有限与无限的类比,以及方法类比、结构类比、形式类比等等),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概念。当然,也要注意通过类比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修正错误的类比设想,直至得出正确结论。

5(二)利用已有相关概念的比较,创设归纳发现的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是旧有概念的扩充,若能在教学过程中,揭示概念的扩充规律,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概念。这类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创设,其关键是揭示出相关概念的扩充发展的背景及其规律,从而引出新的数学概念。

(三)利用相关数学概念,创设引发猜想的问题情景

许多数学概念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点设计成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建立起新旧概念间的联系,从而引发猜想并验证,可以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新的概念。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可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这类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创设一定要抓住新、旧数学概念间的本质属性,为新概念的产生创设适当的固着点,使其孕育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

(四)利用所知的感性材料,创设抽象与概括的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现实生活,是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要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抽象与概括的情景,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经过比较、分类、抽象等思维活动,从中找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最后通过概括得出新的数学概念。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通过学生实验,创设观察、发现的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自实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去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反思中掌握数学概念。这类数学概念的形成一定要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仔细观察,并能根据需要适当变换角度来抓住问题的特征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除了真实的实验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一些仿真实验,实验的设计不能仅是作为教师演示的一种工具,而是要能由学生可以根 6 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动手操作的学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观察、学会发现。

总之,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的生动、有趣并富有现实意义的特点,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这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2] 夏小刚等.数学情景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2003,(1).[3] 戴黎军.关于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3,(4).后记: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论文,一开始感觉无从插手,题目也不知道该怎么定,后来通过实习时上课的感受加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定题。在查阅资料过程中使我学到了大量的知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相信通过这次写论文使我得到的收获,定能为我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提供很大的帮助。

篇3:浅谈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景教学模式

1 问题情景设问时的几个误区

(1)设问的简单性。上课时,老师习惯性地对某个问题,问学生“对不对?”“是否正确?”这样就会使老师的设问毫无价值,过分地低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呆板,没有创造性。

(2)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所设计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对生活经验的了解,是否符合学生对问题的认知程度。而是凭自己的想象或根据教学参考书等教辅资料,设计问题,使情景过于虚拟化,或过于生硬,造成情景无法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服务。

如在讲“物质的溶解能力与那些因素有关”探究时,不管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总是习惯于提出“用煤油洗涤油污时,为什么要容易一些?”“为什么热水的去污效果比冷水好?”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并不了解煤油,现在的家庭很少用到煤油。因此这样的设问就不能给学生提供很熟悉的生活素材,学生就不能准确地把问题的设问和生活联系起来,老师的设问就起不到好的效果。

(3)机械地重复教材现成的问题。如在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教师不管学生是否了解、是否学过“酸的性质”,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九年级的知识问题“为什么不能用浓盐酸?酸有那些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学生在八年级时学的,当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无法来思考老师直接提出九年级水平的这个设问,这样的设问会使学生的思维受阻,无法理解。

(4)以教师的逻辑起点代替学生的现实起点。在设计问题时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问题,以老师的“高起点、严密的逻辑思维”来代替学生“低起点”,设计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时还以学生回答不出作为问题的有效性。

2 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策略

2.1 悬念设问激发思维

悬念式设问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态,使学生对你提出的问题充满好奇,对解决问题的欲望充满渴望。所以悬念式问题的设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增强记忆,有利于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发展智力。

如在探究“可然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那些因素有关”时,先按照课本上的实验做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有出示“没有绕成螺旋状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和绕成螺旋状的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装置”,并提出如下问题:(1)你认为在这两个实验中铁丝要燃烧吗?(2)如果要燃烧,它们的实验现象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设问,给学生造成了悬念,这时学生的兴趣马上激发了,增强了求知欲。再通过实验探究,层层解决问题。

2.2 矛盾设问开拓思维

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能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见解,或者科学知识中的某个现象与经验规律是相矛盾的。教学中利用可能用到的矛盾,抓住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认识理解的差异,引发争议,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并且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过程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辨证思维的观点。

如在讲“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先出示了硫酸铜溶液,再拿出一小块金属钠,问:(1)什么样的金属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的铜呢?(2)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是什么呢?接着把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现并没有金属铜被置换出来啊?只是冒气泡,并且生成蓝色沉淀。问:(1)难道规律错了吗?(2)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检验呢?(3)生成的沉淀是什么?怎么知道的!通过这样的矛盾式设问,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2.3 质疑设问促进思维

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发现问题就有了探究问题的欲望,是形成新思维的起点,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疑问,学生就敢于用一种新颖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与同学的合作探究来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说到实验药品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时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能用浓盐酸吗?用浓盐酸能得到实验现象吗?”提出这样的质疑,学生议论纷纷。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制取出来的气体有一种淡淡的刺激性,于是提出问题“把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沉淀生成吗?”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弄清了实验药品,通过问一问“为什么”,求一求“所以然”,从平常处生疑,打破学生思维的疲软,激起思维的浪花。还可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题和对科学探究的精神,掌握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递进设问严谨思维

学生认识科学事物的过程是从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对有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往往一时难以理解、领悟,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层层递进,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降低问题的难度。

在讲“酸和碱的反应规律”时,设置了如下问题:(1)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呢?现象明显吗?(2)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呢?实验现象明显吗?(3)既然不明显,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手段、什么途径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呢?用指示剂可以吗?(4)如果可以,可以用无色酚酞试液吗?说明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怎样呢?(5)用无色酚酞试液能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吗?如果不能,那用什么呢?紫色石蕊试液?什么实验现象?通过这样递进式的设问,可以使学生一步步地将知识理清楚,使知识脉络清晰,使学生思维有连续性;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能层层递进地掌握知识,不知不觉地把科学问题理解清楚。

2.5 开放设问发散思维

开放式设问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开拓学生知识视野的设问,学生并不是完全依靠所学的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模仿教师传授某一种技能或方法来解答,要求学生善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甚至打破常规去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思维活动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和独特性。

如讲“蒸发溶剂使晶体析出”时,在实验台上摆放两瓶无色液体,分别是蒸馏水和饱和食盐溶液,设置了如下问题:(1)蒸馏水和饱和食盐水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呢?(2)如果给这两种液体蒸发,待蒸干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3)如果向这两种液体中分别加入食盐固体,两种液体在溶解上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呢?(4)往两种液体中分别放入一个鸡蛋,鸡蛋在浮沉上有什么不同呢?(5)如果往这两种液体中放入一棵新鲜的小白菜,过一段时间后,小白菜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呢等等?通过这样多角度、多方面地提出设问,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形成不同的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开拓学生知识视野。

总之,教师要因人因地因时地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多分析学情,应多反问自己,学生是否具备与问题相关的经验,是否围绕问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等等。通过这样的设问,来进行有效地课堂教学,是科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减负高效”,并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4:浅谈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景教学模式

问题情境 初中化学 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课堂教学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创设问题情景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展精神,课堂教学的效益就会很大的提高。

一、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联系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利用化学史和化学家的故事创设情境,使情景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授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让学生去追踪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情感纽带和驱动作用,起到拓宽教育空间,提高教育整体效益的作用。例如,学习侯氏制碱法,可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唤起民族自豪感;介绍世界上一些环境污染的重大事件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化学现象,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感到化学离生活很近,使学生感到学化学很有用。

二、注重实验操作,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用实验创设情境,对化学课来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在教学中可以从实验入手,多角度创设教学情境。

三、运用想象构造情景,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设置条件情景,激发学生去想象、去构思,培养学生科幻意识。 例如,在讲到水分子的构成时,由于水分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作用,使它的沸点高,这是学生会想象到:假设水分子间没有共用电子对的作用,水沸点会低,江河湖海将全部干枯,植物枯萎,世界见不到绿色,一派萧条景象。

四、有意设疑,创设矛盾情景

在教学中,我提出一些与学生有知识相抵触的问题,创设一种矛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新授知识的高涨兴趣。例如,学习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时,当学生归纳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时,我提出下列问题:把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来?有点同学则脱口而出:“能”。这时,我不表态,补做实验,把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让学生观察。结果,钠浮在液面上游动,并不斷变小,又有蓝色絮状物生成,同时又有大量气体产生,却无红色的铜析出,与定义发生了矛盾,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我略加点拨,指出用上述结论时,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活泼金属(钾、钙、钠)应除外,因为它先与水反应生成碱。由于创设矛盾情景,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

五、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

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利用直观的教具、像、声、动画综合呈现的现代电教媒体来创设情境,使抽象的微观结构模型化和动态化,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很好的掌握抽象的化学知识,但这些设备,农村学校还不齐全,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我们要很好的应用这些电教媒体。

参考文献:

\[1\]林承志.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篇5: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情景设计

根据地理新课标的精神:学习过程不应仅限于掌握课本内容,更应掌握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情境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也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因此要摆脱“课本为中心” 的制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必须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设置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地理“情境”课堂。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来诱导学生置身于形象生动的学习场景之中,生动、巧妙的导入新课,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地理新课程改革推行已经五年多了,在五年多的新教材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就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情境设计在导课中的应用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地理课教学中,导入得法,有助于让学生集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也能激发学习的情感,培育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在讲述高一上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节时,我引入有关二战时期德国潜水艇的经典案例,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曾使用密度流,给英国以沉重打击。当时,德国的潜水艇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依靠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很顺利地通过了由英军严密防守的直布罗陀海峡,由于德军关闭了发动机,没有声波等的传递,巧妙地躲避了英军的监视,在密度流的帮助下,绕到英军的背后,突发袭击,给英军很沉重的打击。通过这个故事,既能帮助学生了解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又能营造的课堂气氛,吸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洋流的兴趣。所以一节课的课前导入如果能设计精巧,可更快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二)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人的思维活动随着环境气氛的不同,表现出的反应也不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知识除教师精讲细述外,在适当的教学内容下,抓住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巧妙启发学生思路,打开其心灵之窗,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时,如果能够巧妙地设置情境,那么很多内容就会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在学习大陆漂移学说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拿一张带有图画和文字的纸,然后把它撕成参差不齐的两半,问学生: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它们曾经是一张纸?学生纷纷发表见解,从纸的印刷文字和图的行列分布,纸的边缘是否能拼合在一起等进行论证,然后我用电脑动画演示非洲和南美洲的拼合图,让学生讨论: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现在你们只是通过观察推测结论,能否就此判断它们原来是一个整体?”学生说“不能。”“任何一个科学结论都要讲证据,你准备用哪些方法证明你的推测?请大胆设想”。学生的思维和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各个小组经过热烈讨论后,纷纷推选代表走上讲台指图讲解,有的小组受到拼纸的启示,从地层地质年龄和化石相似性衔接角度论证;有的小组查阅世界山脉分布图,从山脉的分布加以论证;有的小组从物种角度,南美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发现了海牛和鸵鸟,而这两种动物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从而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课的最后,我布置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你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的回答更是精彩纷呈。这种教学既诱发学生思维,并可顺势启发了学生学习魏格纳大胆假设,勇于探索的精神,这可谓是“一箭双雕”。

3、情境设置在小结中的应用 一个好的开始很重要,同样的一个发人深省的小结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讲授完新课后,老师总结内容是,如果能适当设置情境,不但可以让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发学生课后思考与探索,让学生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课后自主地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在学习“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节时,在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应采用哪种畜牧业生产模式?”学生回答,“大牧场放牧业”,“那么我们有什么需要借鉴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生产模式的地方”我又问道。学生就开始回想我国草场和潘帕斯草原的相似因素和不同因素,最终得出结论,两者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草场质量好,都有广大的市场,而我国的科技应用和交通运输不如潘帕斯草原条件好,如能改善也可借鉴其模式。之后我还请同学们课后做一个小调查,以泉州的市场为例,调查泉州的乳畜业面临哪些问题并如何应对,写一篇小论文。这个作业学生做得非常出色,其中不少学生的确深入到当地农户家中了解情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当然就在我们越来越重视情境的创设时,也会有时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辛苦创设的情境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总结以往经验,我有以下这些体会:

1、情景教学要长期以来养成一个习惯,老师与学生要互相适应和配合,角度尽量宽一些,形式尽量多一些。比如可用问题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故事情景、活动情境。

2、情景的设置要紧密围绕本课的重点内容。最好能将教材重点、时政大事、学生视野范围和兴趣等几方面有机结合,课前老师与学生都要精心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学生可以补充老师的资料。并最好接近学生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只有选择符合学生情感、吻合学生经验、接近学生思维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才能唤起学生热情,激发学生潜能,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赢效应。

篇6:浅谈幼儿园双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

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陈蕾西

摘要: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事物去认识世界、发展双语语言的,伴随着相应的事、景、声、情,幼儿最容易接受和理解。为了让幼儿在无压力、无负担、愉快的气氛下习得英语。根据直观教学理论、遗忘曲线理论、识记实验理论等,我们试着采用故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和角色游戏教学法来创设英语仿真情景进行教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将与大家探讨一下,情景教学法的运用。

关键词:情景、教具、教法、双语教学

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双语教育成为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热点。全国各地许多幼儿园也随之开展了双语教学。与此同时,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探讨着环境和双语教学之间的问题。环境对语言习得所产生的促进作用现在是众所周知,而情景又是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情景是指交际活动的社会情景,语言常常是伴着一定的情景被理解的。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英语教学应为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我园开展双语教学研究已经有五年了,在这五年中我园像大多数双语实验园一样,很重视环境的创设,尤其是教学情景的设置。语言的最终价值体现在其交际功能上,幼儿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会运用英语,而不是记住几个单词或几首儿歌。幼儿从学习对话,到自然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都脱离不了情景。而脱离了情景的对话也是没有意义的。法国古根汉和古布里纳的“情景法”认为,“在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具体真实的情景决定着说话时所要选择的方式、节奏和语调,强调语言与真实情景或设计的情景相结合,以情景为中心,充分利用视听手段,让幼儿做出模仿反应,形成自动化习惯,创造出类似语言习得的学习过程,主要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认为日常生活情景对话是教学的中心,让幼儿置身于现实、自然的情景中用外语进行交际”。: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较丰富和自然的供幼儿进行语言实践的情景,使新学的语言结构能被融合到幼儿已有的英语知识结构中去,化为自然的交际能力。由于受国情的影响我们不可能让幼儿生活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中,因此只能创设英语情景,让幼儿在情景中自然习得英语。经过专家学者证明,习得是幼儿掌握语言的最佳渠道。而学得仅限于监控和修整语言,不能直接发展语言交际能力。对此,我们这一代哑巴英语的受害者是深有体会的,为了能培养出能说会道的新一代英语人才,我们做了长期的摸索,最后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采用了情景教学的方法。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包括:生活活动、户外活动、集中(分组)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其中生活和户外活动可以进行真实的情景(幼儿在园可体验到的情景)教学。教师只需要在幼儿的真实生活情景中,尽量多的使用英语就可以了。需要教师创设情景的环节有集中(分组)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

一.如何在集中(分组)教育活动中创设情景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故事情景教学法。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故事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活优美的语言,吸引着幼儿,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故事又能提供丰富的语言“养料”,有的故事还可供幼儿复述和表演,发展他们的连贯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我们选了一些经典的幼儿故事,同时还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自己创编一些易于幼儿接受的英语故事。这样,教师就可以把一些幼儿从没体验过的情景创编到故事中,带领幼儿一起体验生活。这种方法无疑解决了“情景限制”的老大难问题。故事教学的内容大概有:教师讲故事或教师表演故事(真人表演或木偶、手偶表演)、教师引导幼儿练习主要对话、师幼共同复述故事、幼儿复述故事、表演故事、故事游戏、操作故事书、故事人物手工活动、绘画等。其实这是一个接受信息、记忆信息、反馈信息、巩固和创新信息的过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操作故事书,我们将故事内容自制成一本本画面生动、形象,同时还可操作、更新的图画书。它的操作性体现在页面是活动的,可操作的。如:我们把房子的门做成活动的,并在里面藏有各种小动物。或将动物的一半用小草或其他的什么东西遮上,或是将主要人物做成活动的,可以随意更换。可操作的图画书比普通图画书具有更为直观的教育作用。它能使幼儿具体形象地感知故事内容,加深印象。由于画面是活动、可操作的更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这是由心理学中注意的特征决定的。这种书最大的一个好处还在于,它可以直接与幼儿相互作用,不需要教师太多的指导,就可以帮助幼儿自觉地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并且还可以通过操作图书,与同伴进行交流。如:将已学过的故事书本放在区角中,让幼儿自由地翻看,随意更换图片内容,进行故事创编,既巩固了新授知识,又复习了旧的知识。另外,通过玩猜谜和讲故事,还可促进幼儿间的交流。由于书本内容可以替换,便具有操作的可重复性,避免了教具的浪费,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我们很多教师为了应付一次活动,可能会费很多工夫做出一大堆教具,但有的教具用一次就再也派不上用场了,主要是因为质地不牢,以及实用性、操作性不高,只是充当了一下教师的演示品,活动过后就被扔了,根本不能被幼儿利用起来。但我们制作的这种书是用卡纸做的,过了塑以后,非常的耐用,可以进行重复使用,而且其较高的操作性也体现了它作为“环境教师”的优越性。

故事情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表演和游戏。我们将故事编排成儿童英语剧,让幼儿大胆表现,既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又发展了幼儿的表演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但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复杂程度和对话的难易程度。要让幼儿努力后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另外我们在幼儿表演故事时,适当地加上一些新的情节,便可引入新的单词和句型。教师在根据故事内容创编游戏的时候,也可把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其中。如:我的一个故事中涉及到划船的内容,我便创编了一个划船的游戏,将序数词的学习融入到情景游戏中。这样既让幼儿体验了游戏的快乐、又在游戏中习得了英语。再如:当幼儿学习了《小猫钓鱼》的故事后,我便在区角游戏中引入了民间游戏“钓鱼”,还自编了一首钓鱼的英文歌曲。幼儿不但在唱歌的时候复习了go fishing这一词组 ,还在每次钓到鱼的时候复习了单词。经实验证明,在情景和游戏中学习英语比在非情景和游戏中学习英语要有效得多。这在我班的教学中也有体现。当我园刚开展双语教学时,我不太注重情景教学,只想着听得多,念得多自然就会了,于是我老让我们班幼儿看动画片、听磁带,却不进行讲解,也没有将其内容活化为易于理解的情景。一个学期后,我班大部分幼儿对动画片内容已相当熟悉,几乎可以毫无差错地回答电视上的提问,磁带上的儿歌也可以倒背如流。可是在一次无意的问话中,我发现他们并不了解动画片中讲的英文是什么意思,只是机械的记住了英语,不知道如何运用。因此,我们不但要创造故事情节,还要创造表演和运用的机会。情景的作用在于让幼儿身临其境的与环境和人发生相互作用。在不断的感知、纠正、再感知中体会到语言的意义和作用。而在这一感知过程中图书、表演和游戏起到了一个中介的作用,它让幼儿了解了故事,实现了自我学习和巩固,以及与他人的交流。

(二)多媒体情景教学法

1.多媒体教学可突破时空限制。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往往 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可运用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幼儿好奇、求趣的年龄特点。教师将幼儿要学的对话融于其中,会加深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幼儿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幼儿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下雨的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让幼儿听预先录下的下雨声,先体会下雨时的情景,再学习有关下雨的对话内容,幼儿会很感兴趣。幼儿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由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幼儿了解一些外国文化,以便将来更好地学习英语。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幼儿有序、直观、形象地了解外国多元文化。

(1)我们制作了很多多媒体课件向幼儿介绍外国文化,同时也发现通过课件展示,幼儿更能直观地看到外国的人是什么样的?与中国人有什么不同?西方国家有些什么标志性建筑?西方人的饮食等。例如:我们在介绍纽约的自由女神像,通过课件,幼儿直观地看到了照片,对这座著名的神像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并通过声像介绍,了解到许多相关知识,进一步了解了美国。除此之外,我们还制作了伦敦大桥、比萨斜塔、迪斯尼乐园等著名建筑的课件,幼儿通过观看这些课件,轻松地了解到了许多外国文化的知识。(2)、通过欣赏一些经典的英语童谣、歌曲、童话故事、动画片、演出,让幼儿感受外国文化的氛围。这些英语材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兴趣,提高语感,也能让幼儿感受外国文化的氛围,例如一些歌曲正是国外儿童在节日时唱的,也有的是国外非常流行的歌曲;有的故事、动画片正是反映他们日常生活的。

2.多媒体教学还能创设视听合一的教学情境,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使之快速进入学习的意境,进入较佳学习状态。心理学表明,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有人做过识记和分析器的实验:让三组幼儿分别利用三种方式识记单词,结果视觉识记保持50%,听觉识记保持60%,视听识记保持86.3%,可见,多种分析器协同可提高识记效果,而计算机多媒体正好为视听合一提供了一个情境,它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这更增加了英语教学的魅力,使幼儿能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教学所创造的美妙的教学情境,可集中显现出时空变幻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景色物态的色彩美,语言表达的音韵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这种情境能把学习者的内容在大和小、动和静、虚和实、远和近、快和慢、局部和整体、外表和内显之间相互转化,打破了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给幼儿在视、听、思等方面带来的局限,幼儿的视野可在瞬间内完成时空的大跳跃。这就加大了教学的密度,极大的节省了教学时间,尤其是教学信息传递的增值率扩大,多次反复重现和化抽象为具体的特点,使教学内容鲜明生动,富于感染力,减轻了幼儿负担,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往往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富有童趣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亲切柔和的赞扬等,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这更增加了教学的魅力,使幼儿能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从而带来了对学习内容的更大的关注,于是学习的良性循环形成了。

幼儿掌握适应往往从形象思维开始。多媒体教学或摄录各种实物图象,或对实物进行动态模写,或模仿实物的声音;在向幼儿说明抽象的要领和道理时,多媒体还能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把整体构成的事物分解,使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具体化,这一切都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把幼儿吸引到学习中去。

我们就同样内容的英语教学活动,用随机抽样将一个大班幼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幼儿用多媒体教学,对照组幼儿学常规教学。两位教师不带偏向,认真备课,认真教学。测试内容:(1)测试被试幼儿听(看)的幼儿对学习的投入状态、专注程度和语言表达的积极性;(2)从被试幼儿答题和表演的情况印证听(看)时的专注程度。结果表明:实验组幼儿听(看)时的专注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在教学中应注意,不能只是死板地让幼儿观看一些英语学习的碟片,就算看,教师也应进行讲解,让幼儿理解,并把片中的情景生活化,不然就会出现我前面提到的只会机械记忆,不会运用英语的情况。我比较提倡教师根据幼儿水平,及教学内容自己制作课件,为幼儿再现一些真实的生活情景。

3.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在于,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习者(当然这里是学前教育,主要是体现在幼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上);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控制学习的进度和方式,控制语音、文字和画面的出现,控制播放的次数、音质、语调和速度。以单词教学为例:它以一部英文动画片为学习的原材料,幼儿有许多选择,生词是有声音、有上下文情景,配置的练习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练习的答案对错立刻能得到反馈。最有趣的是幼儿还可以将自己的声音录进去,再配合图像播出来。如同参与到两人对话的情景中,幼儿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仿佛自己就是剧中人。这种身入其境,高度参与,必然会强化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传统的教材不会说话,没有会动的图像。多媒体的教材将提供全面的、立体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幼儿乐于学习、易于学习。以为儿童编写的读物Living Books 为例:书中有图画、有文字,读者用光标扫到书中不同的部位,图画会动,蜜蜂会发出叫声,烟囱会冒烟,文字会变出声音。而教材中的练习都配有相应的图画和声音。二.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创设情景。

我们所使用的方法是角色游戏情景法。这是由角色游戏的特点决定的。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活动和语言,利用真实的或替代的材料,以及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学习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并给幼儿创设了使用交往工具——语言的最佳时间。角色游戏是幼儿(3——7岁)年龄阶段特有的游戏,它能帮助幼儿学做社会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要创设的情景也是社会情景,需要幼儿掌握的也是语言。因此,角色游戏和英语情景创设不谋而合了。吸引幼儿来参加一个智力游戏或音乐游戏,需要成人设计有趣的内容,加上示范和生动语言的引导。而想扮演角色,玩角色游戏的愿望,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潜伏在孩子心中,一旦认知水平进入该水平阶段,幼儿就会把愿望转化为积极的行动,而不需要成人的激发。因此我们选择了角色游戏情景法。

角色游戏所反映的内容,必定是幼儿所处的社会生活内容。但幼儿在游戏中,却可以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虚拟这些社会环境。这也使得我们的教学情景得以多样化。由于角色游戏的变换和不确定性使得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更灵活,对教师英语水平的要求也更高。如:当幼儿玩娃娃家时,把一枕头塞到衣服里,装成孕妇的样子,并问老师:我要生孩子了,英语怎么说。我们除了应对突发的事件,还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提供材料,引导幼儿学习常用的句型和对话上。

选择句型和对话的时候,要选择与幼儿生活相贴近的,幼儿感兴趣的,而且要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幼儿。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真正地去运用所学的英语。

进行角色游戏之前,我们要先丰富幼儿的经验,如:组织幼儿参观超市,到麦当劳品尝各种美味,观看有关邮局的碟片等。然后,发动幼儿搜集各种废旧物品,师生共创超市、麦当劳、邮局的环境。最后开展角色游戏,在游戏中教师用英语与幼儿交流,用英语指导幼儿游戏。这一环节最好由外教和本班教师共同来完成。

我们相信,我们的孩子在生动、形象、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配有游戏指导,通过唱歌、游戏、扮演角色等活动,加之处于多媒体时代,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的辅助教学,更能使儿童在轻松、活泼、有趣的环境中投入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效果。参考文献:

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教具制作与使用>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君琦

<幼儿语言教学法>

1987人民教育出版社

叶弈乾

<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许乃英

黄惠

主编

《课堂电化教学研究》

篇7: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

瑞昌实验小学

李进秀

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壮大,教学设备日益地完善,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模式也逐渐重视起来。如今的课堂教学,再也不是一味的“师生问答”的模式化教学。新型的教学法逐步走进了课堂,尤其是英语这门学科,结合学生的自身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如果是老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学生听着乏味,老师也上得很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情景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显得尤其重要。

摘要:本文论述情景教学法的定义和作用、活动设计原则以及如何进行适合情景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等方面,探讨当前英语课堂情景教学模式应用和活动设计方式,力求探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实施好情景教学的途径,深刻理解我国现阶段的英语新课程改革。关键词:情景教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情景教学 1.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汉语是中国的母语,但是英语在世界范围使用得更加广泛,所以英语由此流行开来。加之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与外商合作,要想在国际中取得发展,必须学好英语。如今,小学英语教育已在我国广泛开展。可见,英语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可是小学阶段,在家长们眼中,英语的地位比语文、数学要逊色得多,因此,他们也不会让其孩子在课外花很长时间专攻英语,那么,如何在这种环境下让学生学好英语呢?答案就是抓好课堂中的英语教学。那么,哪种教学方法更适合英语教学呢?

2.诠释情景教学法

个人所见,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何为情景教学法呢?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景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情景教学法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知识,并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3.影响情景教学法的因素有哪些?

情景教学法的有利之处在上面也有提及,真正操作起来,并不是很轻易就达到理想的效果,毕竟它是属于理论性的东西,情景教学法还会受一些因素牵制着,比如来看下面的两条: 3.1教师个人的因素

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师技能之外,情景教学法还会受教师以下的因素影响:

3.11 教师的课堂领导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同等的情况下,教师就某一项活动对学生的说明活动内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安排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能影响到情景教学法的实施效果。要想运用好情景教学法,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在展开活动任务时,要选择民主的方式,尊重学生的原则,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营造

学生之间的和谐氛围。

3.12教师本身的性格也会影响情景教学法。有些老师的性子比较急,看到学生表达语言不流利时,心情焦虑急躁,迫使学生尽快完成。这样的话,会给学生带来一个负面的影响。

3.13 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会影响着情景教学法的使用和效果。教学风格是指不同的教师在课堂里的活动具有始终如一的特定差距。如有的教师热情,有的教师冷淡;有的教师条理性强,有的教师流程紊乱;有的教师采用鼓励式语言,有的教师则表现呆板。这样的截然不同的教学风格无疑会影响着情景教学法的运用。

3.14教师的教育机制也会影响着情景教学法。如果教师不能因学生而异,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教师衡量的标准做事,那样的话是不可能的。教师在创设情景中应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能对症下药,并要掌握好教育分寸,这是保证情景教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3.2创设情景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

现在电教平台的设备已经慢慢出现在多个学校,要想开展好情景教学,除了电教平台的帮助外,还需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如教师人员,活动所需要的卡片,道具等等。4.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情景教学法?

下面我就通过两个课堂教学实例加以说明吧:

4.1这个课时是教授以下的水果单词的:papaya, watermelon, pear, peach, banana.纪律是保证课堂质量的好坏。所以在这节课堂中,教师会用黑猫警长捉老鼠的环节结合奖励卡纸累计积分的游戏整顿

全班的课堂纪律。教授单词前,教师会让学生玩猜谜语游戏,如:papaya,教师会先出示一张看不清内容,只能看到轮廓的PPT图片,然后说:“这种水果是长在树上的,它表皮变黄色时可以做水果,青色时可以做菜。当做水果吃的时候,里面的果肉是橙黄色的,很软,里面还有很多很多黑籽,猜猜是什么水果呢?”学生很享受这样的猜谜游戏,猜对了很有荣誉感,这节课学起来也很有劲,教授单词认读时,教师会利用学生做小老师的任务环节激励他们用心拼读单词。再者,教师喜欢把情境教学运用于课堂中去。以小组为单位,让拿着单词卡片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组员进行教学单词的认读,并且让学生观察手中真实的木瓜,用所学过的句子进行讨论,如:What’s it? It’s a papaya.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记忆以及用单词引出句型。每个学生可以提不同的问题。讨论完之后,可以对papaya 这个单词编制成一小段对话。

4.2第二个课堂主要教授句型:I’d like some + 水果的单词复数。在教授句型前,教师认为必须以已经教授了单词为前提条件,这样才能不加重二年级学生的任务负担。教师首先以书本上的一个故事为基础:“话说,有一天,Hello的实践课老师带着Hello和其他学生到班上一位叫陈洁家的后山果园摘苹果,班上的同学被分成了好几组,每一组私底下进行良性的摘苹果竞争比赛,哪组摘得又多又大就胜出,结果Hello 那组顺利地拿下了第一名。接着他们来到了另一个神奇的果树旁,这棵果树上长了好几种不同的水果,因为Hello会飞,所以老师叫他分批摘几种不同的水果,可是Hello 有选择困难综合

症,这次的任务他无法完成,你们能帮他吗?”说完这个故事后,我在黑板上画好了六种不同的水果,让学生上讲台“摘”水果,我念一句“I’d like some watermelons.”在讲台的同学就要走到西瓜的水果面前做摘取的动作。只要会听水果英文单词,这一关就很容易闯关成功,学生也很有兴趣上来做游戏,听了好几遍I’d like some...句型后,自然的就会理解句子的用法,而且还会认读了。这节课教师主要是以故事的形式引出本课时的句型,创设的情景主人公是二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动漫人物Hello,情节是用PPT的生动形象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实验证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高,情景教学的效果很好。

因此,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即: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感知的过程变得容易,触境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结语:情景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给中小学英语课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有助

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积累情景教学经验,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邱秀丽,2012年6月13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河源新闻网

鹤壁矿中 徐启全,2014年4月19日,《情景教学法》,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

篇8: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教学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 情景教学因其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而倍受广大数学教师的钟爱。

一、对情景教学法的理解

情景教学是在教学环境的制约下, 以模仿数学家思维活动过程, 挖掘数学认知动机、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情节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构造思维活动的情节时, 以探索启发为主, 不一定是遵守形式逻辑规则的严格思维, 而是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求真推理进行教学;

第二, 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必须联系学生的情感、意志、水平, 使学生在兴奋状态下经历潜伏——存疑——豁然开朗的过程, 也就是提出问题——试一试——不断尝试中增强信心——下决心解决——得到正确结果的过程;

第三, 构成活动情节的类型有: (1) 概念的形成过程; (2) 方法的思考过程; (3) 结果探究过程。教学上应按这样的过程去设计教案, 才能达到数学情景教学的目的。树立情感意识, 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情景教学的具体实施

数学情景教学的实施大致可以按如下框图进行:

下面就以《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一课为例加以说明。

1. 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情景就是指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自己能理解和解决的问题, 其中包括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数学趣味问题或已学过的旧知识等。正所谓“学习始于问题”。

如在讲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 我在黑板上写下:1+2+3+…+100=?并向学生讲述这是大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解决的问题, 将此故事简单的叙述一遍, 然后请同学们也来试一试, 此时学生情绪高涨, 很快进入角色并把结果5050计算出来。

2. 尝试学习

尝试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 探究问题的解决。尝试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 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若为等差数列, 你们会求吗?学生齐答:“不会”。教师指出:这个回答不全面 (此时学生很惊讶, 半信半疑, 处于求知状态) , 并反问学生:1+2+3+…+100=?你们不是会做吗?学生恍然大悟, 并开始积极思考这个问题。

3. 铺垫探究

铺垫探究是指学生处于尝试学习的时候, 可能会遇到一些疑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 教师给出的一些铺垫, 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搭桥铺路、扫除障碍、弥补缺漏, 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学习新知识的情景之中。

在学生思考求法时教师演示幻灯:

(1) 你们是如何求1+2+3+…+100=?

(2) 等差数列有何特征?

这样Sn就呼之欲出, 很快学生就自己得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进一步铺垫, 可使教学活动情节表现更加生动有效。继续提问:你们还能得出其他的公式吗?这时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调动起来, 头脑处于兴奋状态, 进入解决问题的高潮。

4. 解决问题

这是情景教学的最后阶段, 是整节课的高峰期。处于兴奋状态的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 因而思维特别活跃, 对问题急于弄个水落石出。因而教师此时应用鼓励的目光和语言帮助学生, 使他们顺利解决问题

在等差数列的求和教学中除了发现学生推出课本上已有的公式以外, 还发现部分学生推出了课本上没有的公式:

5. 课后展望

进一步留下悬念, 虎尾蛇鞭, 意犹未尽。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情境”而终, 使其完而未完, 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 根据知识的系统, 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是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 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 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发到顶点的时候, 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 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 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 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 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如在解不等式时, 一位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即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 接着, 又用如下的解法:

原不等式可化为: (x2-3x+2) (x2-2x-3) <0即,

(x-1) (x-2) (x-3) (x+1) <0,

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x|-1

学生会惊疑, 唉!这是怎么解的, 解法这么好!这位教师说道:“你想知道解法吗?我们下节课再深入具体探究”。这样就激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三、情景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根据多年的教学情况看, 使用情景教学法至少有如下好处:

1.

数学情景教学一开始就提出了对全堂课起关键作用的、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这就形成了迫切要求学习的情景, 为后面课堂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创设了问题情景。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 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 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从实施过程来看, 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了动手、动脑、动口, 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发挥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 教学中使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习, 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自主活动, 充分发挥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取, 其获得结果, 使教学系统中的教与学控制在最佳状态。

4. 数学情景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 能让学生越学越聪明。

情景教学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 常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探索研究上来, 就是差生也容易想进去, 学进去, 从中尝到思考的乐趣。逐步爱上数学, 真正做到把兴趣还给学生, 把魅力还给数学。

5. 数学情景教学重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上一篇:幼儿园期中总结下一篇:挑战杯答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