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高中地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文章以会泽县为空间视角,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概况的基础上,利用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意义,按照乡土地理教学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以会泽县传统产业转型和垂直地带性为案例,浅析乡土地理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对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了对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学案例高中地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案例高中地理论文 篇1:

乡土地理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乡土地理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本土的地理情况,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高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探析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结合的意义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乡土地理;高中地理教学;应用;意义;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75

由于各地教材与实际地理情况的差别,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考试制度的限制、地域条件的影响、教学应用流于形式等,这些因素的影响都导致了乡土地理案例在地理教学的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应提升自己的地理专业素养,并深入了解本土的地理情况与人文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可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乡土地理与地理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本土的熱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一、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结合的意义

地理教材中所讲述的知识往往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学生不能够直观地理解。学生理解有困难,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造成现在地理教学中出现很多问题。学生在本土长大,对周围的地理情况起码有着最基本的感官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乡土的地理知识问题,学生便能很快地直接地理解教师所讲内容,这样教材上抽象的术语便能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易懂、明白。学生接受新知识快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也就高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实践的作用。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仅停留在课本上,而应多走出去,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实践探究的精神。学生不断地对乡土地理进行深入了解之后,便很自然地对家乡更加热爱。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乡土地理不仅让学生对自己的祖国、家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怀。

二、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结合的策略

(一)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直观理解地理知识

由于高中生生活所处的范围比较小,对许多地理知识或现象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由于学生对地理知识不了解,便不能很好地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学习知识僵硬,不懂变通。因此,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可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地理素材作为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对本土的地理地貌、气候变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与探究,这样才能在向学生讲解的时候更加清晰、更易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这一节中有关大气环境问题时,可以举例当下人们最关注的雾霾问题,对于有些地区的学生来说,雾霾这个词并不陌生,并在冬天能时时感受到雾霾的存在。因此教师可以雾霾天气为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探讨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法,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探索、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这种案例教学的方法,能更好地加入学生的体会与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善用研究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地理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科学的研究与考量,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生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即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尝试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应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并及时与教师交流沟通,保证研究过程的顺利进行。一般的研究过程包括考察、实验、思辨、观测、论证等步骤,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能力与缜密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在用研究性方法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帮助学生选取合适的题目进行调研。例如在讲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关于农业经济中的生态农业问题,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去调查当地的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等。小组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生态农业情况,这远比在课本上学到的更加清晰、更加透彻。这种科学的研究方式也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三)尝试实地考察方法,应用学习生活地理

学习不应仅局限于课本,更应让学生走出去,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实地考察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能够摆脱课本,回归自然,去感受实践的魅力,体会生活中地理的奥妙。很多学生虽然地理概念背诵得很熟,但是却不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本土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也让其学会了应用生活中的地理,让地理知识不再仅限于书本,而能够真正地“活”起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地理走进生活、走到学生身边。

教师在进行实地考察前,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进行任务分配。教师应提前设计好实地调研的路线和地点,并准备好放大镜、指南针等考察工具和创可贴、纱布、消毒水等应急医疗用品。教师可选择地理地貌、土壤植被进行考察,也可以选择交通、人口等生活方面进行调研。教师在考察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联系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能看到地理在生活中的用处与价值。学生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积累地理实践技能,感受到地理学习的有趣之处。

综上所述,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的结合符合新时代地理学习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地理,在快乐中学习地理。同时教师引用乡土地理知识应当适度,而且也不能出错,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这既是对教育的负责,也是对学生的负责,有利于学生提高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 章立中.庶谈乡土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6):33.

[2] 李四方,白文新.用乡土资源构建高效高中地理课堂[J/OL].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2):146-147.

[3] 李春红,张学国.基于价值取向的高中乡土地理课程与教学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1):40-45.

[4] 屈国权.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结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39.

作者:王国龙

教学案例高中地理论文 篇2:

乡土地理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文章以会泽县为空间视角,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概况的基础上,利用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意义,按照乡土地理教学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以会泽县传统产业转型和垂直地带性为案例,浅析乡土地理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对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了对策。

【关键词】乡土地理;高中地理教学;会泽县

乡土地理教学日益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國外最早可追溯至17世纪,并且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以英国、日本、美国等为主的发达国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与乡土地理结合得较好。我国的乡土地理教学最早是由地理学家竺可桢倡导的,但是真正从国家层面开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文化不断传播到其他国家,使得中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并逐渐完善。所以近年来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位不断突显。文章以会泽县为空间视角,挖掘会泽县的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资源,并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的相关课程中。

一、乡土及乡土地理概念

乡土,又被称为故乡或家乡,指家乡的土地。在我国的各个朝代中均有“乡土”这一说法。早在先秦时期的《列子·天瑞》中,就有“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一说,意思是人一旦离开了生养自己的故乡,就会背叛亲族,荒废了事业。在汉末的三国时期,曹操也曾经写诗《步出夏门行》说过“乡土不同,河朔隆寒”,表达了远离故乡征战,心情也似冰冷的河水一样。学者朱宏秋在《乡土教育与博物馆》中说,乡土由三个要素构成,分别为人、区域、人与人及与自然的关系。

在《地理学辞典》中介绍“乡土地理”为:“指小范围内的综合地理”,主要研究本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空间分布,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中学的地理课程标准中,也要求“乡土地理为必学内容”。

二、研究地概况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经纬位置为103°03′E-103°55′E,25°48′-27°04′。东邻宣威市、威宁县,南接沾益县、寻甸县,北靠鲁甸县,西接东川县和巧家县。会泽县地处乌蒙山脉,地势西高东低。主要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发育的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以及部分暖性或温性针叶林。截止2008年底,拥有人口95万人,属于中等城市。会泽县2014年的GDP为154亿元,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36亿元、82亿元和36亿元。自然资源丰富,历史上是中国著名的产铜、铸币重要基地,现已探明的磷矿和铅锌矿等矿物储量分别为20亿吨和152万吨,大理石和石膏矿分别为1亿立方米和80万吨。1995年被云南省列为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国务院将会泽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泽县历史人物众多,最著名的历史人物当属创建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省属重点大学的前身)。

三、地理教学案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

(一)地理教学案例设计遵循原则

在结合乡土地理设计地理教学案例时,为了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达到原设定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时候应注意的原则主要有:区域特色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1.区域特色性原则。由于每个地域都拥有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不同自然地理事物,和特有的社会人文地理景观。所以区域特色性原则是指将乡土地理设计到教学案例中时,每个地域都应该凸显出属于自己地域特有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

2.启发性原则。在教导学生过程中,总能提到“教书育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甚至是要教给学生们如何做人。同时笔者认为启发性原则还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的迁移与启发,例如在区域地理中,应该根据已知的研究区的位置概况得出研究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3.针对性原则。在结合乡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某一个特有的地理事物可以设计成为很多的教学案例。所以在设计教学案例过程中,一定要具有针对性的设计该章节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借助该知识向其他章节的知识拓展。例如在介绍到云南可开发的矿产资源位居全国第九时,该章节可以向学生们介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原料指向型企业,同时该知识还可以拓展为“为什么云南省会有这么丰富的矿产资源”,接着还可以拓展为“云南地处几大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发生什么灾害”等。针对性原则的重点是结合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的介绍乡土地理,而与该方面乡土地理教学有关的知识仅仅作为拓展知识来介绍。

(二)设计步骤

1.明确教学目标。在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结合知识点制定三维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理解该章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计划的收集材料制定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知识深度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何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并且最终学生应该获得的价值观等。

2.制定编写计划。在制定好教学目标之后,应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各个细节的教学分工。具体内容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学时间安排、具体教学过程。

3.资料收集。利用网络、图书、数据等多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材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分类归纳,结合教学目标,整理自己所需的教学材料。

4.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设定具体的教学案例情景的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对了解新鲜事物、身边事物的具体心理活动,结合整理好的教学资料假定教学情景;二是乡土地理教学案例问题的设计,这个方面的内容是整个案例设计的重点,在这方面应该将理论结合实际情况,紧扣教学目标,合理设定教学难度,设计教学案例。

四、案例分析

(一)传统工业区改造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就是介绍德国鲁尔区如何通过对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重新焕发生机,继续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矿产资源丰富的云南省,例如锡都个旧、铜矿产地东川和会泽、锌矿产地兰坪等。

1.资料展示。会泽的铜矿开采最早可追溯到3200多年前的商朝,两汉时期是会泽铜开采和冶炼的高潮时代;而使得会泽铜业发展到顶峰阶段是在明清时期,当时由于中国经济繁荣,需要开采更多的铜来制造更多的货币流通,“铜荒”使得当时的封建官府十分重视云南东川和会泽一带的铜矿。随着云南东川和会泽的铜矿开采,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使得类似于泥石流、滑坡的地质灾害频发,同时铜矿资源的逐渐匮乏,最终导致东川和会泽一带的经济逐渐衰落。

随着当地政府对自身条件的分析,根据自身目前的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探索区域发展的同时,逐渐找到了出路。例如东川区利用现有的地质条件,在泥石流坡地上开展了许多诸如摩托车越野、越野车拉力赛等赛事,吸引全球的目光;会泽县结合自身悠久的铜矿历史,以及在铜矿开采的高峰期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积极申报了云南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且大力打造以铜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同样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

2.案例探究与解析。(1)试分析会泽县在不同时期发展铜文化所具有的优势条件。会泽县发展铜文化的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商朝至明清时期,该阶段发展铜文化的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以铜作为身份的象征和货币流通或储藏;第二个阶段为近些年来,由于铜矿的大量开采致使生态环境恶化、铜的储量降低,迫使政府寻找新途径发展经济,故借助历史文化名城打造铜文化。(2)试分析会泽县在清朝末年逐渐衰落的原因。清朝末期,由于东川、会泽一带铜矿大量开采,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致使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同时铜矿储量的降低,没有开采铜矿的必要。所以会泽县会在清朝末期迅速衰落。

(二)垂直地带性分布

地带性的垂直分布经常在高中各类考试中遇到,一般的同学都知道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然而却有很多同学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所以知识点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

1.资料展示。会泽县境内垂直地带性分布显著,海拔2300米以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稀树灌丛为主,海拔2300米至2500米以温带落阔混交林林为主,海拔2500至3000米以针叶林为主,3000以上主要为亚高山灌丛、草甸。

2.案例探究与解析。试论述造成会泽县在不同海拔高度出现不同植被类型的原因。会泽县最高海拔为4017米,最低海拔为695米,相对高度为3322米。由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所以在相对高度相差3300多米,同时又处于西南季风的控制下,会有多种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分布。

五、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应用的策略

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的重要分支,将乡土地理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过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充分的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主要表现在:乡土地理知识和系统地理知识的融合;乡土地理知识的趣味性;乡土地理的特有性和实用性。

(一)乡土地理知识和系统地理知识的融合

乡土地理知识的特点为复杂性和多样性,但是缺乏系统知识;然而系统地理知识缺乏与其他知识点的链接的特点。所以需要中学地理教师能够在课外拓展自己的各个学科知识,并且在本职的地理知识也需要更好的深刻理解。

(二)乡土地理知识的趣味性

由于乡土地理的许多内容都是学生身边或学生知道的知识点,所以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要求中学地理教师能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增加地理知识的趣味,使得知识点能够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三)乡土地理知识的特有性和实用性

由于复杂性和综合性就是地理学科所具有的属性,所以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特有的地理事物,尤其表现在自然地理知识方面。所以在教学過程中,尽量将所在地的乡土地理知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同时将乡土地理知识运用到地理教学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地理知识,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也要注意乡土地理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朱雪梅,陈茜.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乡土化特色的功能实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03):7-11.

[2] 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的界定及其开发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9(05):34.

[3] 施雅风.竺可桢教授与中国地理科学[J].地理教育, 2004(05):29.

[4] 卜庆环.城市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时间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5] 沈斌.乡土地理网络课程开发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6] 朱宏秋.乡土教育与博物馆[J].中国教师,2009:95,62.

[7](英)W.G.穆尔.地理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5.

[8] 澄樊,陈杰.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9] 张淑营.微山县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蒋正顺,男,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人口与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蒋正顺

教学案例高中地理论文 篇3:

乡土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用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南京本地秦淮河作为案例,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鼓励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

关键词:乡土案例;应用;高中地理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地理现象,将地球上四大圈层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人类无时无刻地影响水循环,水循环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课在地理课程中的地位极高。基于此,学习本课需重点掌握如下内容: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对待水循环的态度。

一、收集地理素材

根据本课需要,收集如表1的素材。其中图片资料如图1秦淮河流域地形、水系图,图2 秦淮河各段照片,图3赤山湖卫星照片。文字资料如秦淮河历史水位变化情况、秦淮水患资料、赤山湖面积变迁、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介绍等。

二、设置课堂问题

乡土案例课堂教学环节中问题是主线,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可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探究,以达到教学目的。问题的设置尤为重要,应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在科学考察调研过程中可能会对自然现象产生疑惑,发现并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不仅是探究学习的开端,也是教学活动的主线。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不仅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更要引导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师设置问题,更确切说应该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增减、优化、排序,其目的在于促使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以达到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笔者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需求,课堂进行了如表2的问题设置。

三、确保教学推进

乡土案例教学有众多教学优势,但实施过程中也面临很多困难,若能消除这些困难,必将推进乡土案例教学实施的广度和深度。

课时安排有限。乡土案例教学需要占用大量时间,不可能也没必要每节新课都进行,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易操作、用时少的章节实施。这样既不影响教学进度,也不会改变整体课程结构。

教师备课压力增加。利用教材提供案例教学可以大大减轻教师备课压力,乡土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动用教研组的力量分工合作,既可降低备课难度,也可实现资源共享和重复利用,此外对推进教研组教科研也大有益处。

学生外出调研具有风险。由于独生子女、社会环境等问题,家庭及社会对学生的人生安全尤为关注,学校也出于安全考虑,尽量减少学生外出活动时间,这给乡土案例教学实地调研带来巨大阻力。可以通过一些举措降低风险,如精心策划并模拟活动过程、获得家长支持并全程参与、获得学校支持、购买意外保险等。

乡土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不可替代,它可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使之社会化,呈现出开放性的学以致用的态势,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作者:李发志

上一篇:东亚货币合作研究论文下一篇:跨国企业人才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