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2022-07-30

第一篇: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案例说明 :

这是新教材《多变的天气》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看符号,识天气”的学习技能,认识天气变化与人类生活、生产之间的关系。本课是让学生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来认识天气符号,增强学习兴趣;并且借此让全体学生百分之百的活动起来,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及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按照班级内现有的小组为比赛单位(一般为6个小组,每组有5-6个学生)。在讲台上另有6个盒子,分别装有:1号——天气名称的纸条;2号——显示天气名称的天气符号;3号——风向标符号;4号——对生产生活现象描述的纸条;5号——表示行为指向的纸条;6号——表示若干生活用品的符号。要求每组从第1个同学开始依次从1到6个盒子里拿出相对应的纸条贴在黑板上,看哪一组最快最准确。每小组只有一个同学可以上前操作,第二个同学必须在前一个同学返回座位后,方可开始;如果两个同学同时上来,则取消比赛资格。六大组同时进行比赛。教师与打单的学生共同做裁判,并给每组记时。比赛结束,各小组陈述选择的理由。大家共同评价:看看哪组同学配合最默契,完成速度最快,选择内容最准确,陈述的理由最有道理。

教学反思:

本课以往的教学方式一般是用看录象的形式,通常也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对某些学生来说,学习方式过于呆板,由此而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改用游戏方式教学之后,学生的学习参与率是百分之百的;学习热情是相当高涨的;学习效果也是相当显著的。并且游戏设计的过程是与学生实际生活是相联系的,对他们将来的生活是有实际帮助意义的。合作学习最终的目的应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更主动地得到发展,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包含知识、方法、能力及情感、态度等)。这也正是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具体体现。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教师招聘教学目标分析及案例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初中英语教师招聘教学目标分析及案例”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 案例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Knowledge objectives a. To enable all the students to read, to spell , to understand the vocabulary correctly. b. To help most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2.Ability objectives. a.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b.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using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 . 3.Emotion objectives a. To train the Ss to cooperate well in groups and in pairs. b. To be interested in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案例二 人教版《Don’t eat in class》

1、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这一单元主要话题是“Talk about rules谈论规则”,其中主要涉及内容如下:

A、Functions功能:大部分学生能谈论规则,并制定规则。 B、Structures语法结构:大部分学生了解祈使句和情态动词Can和have to的用法。

C、Target Language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日常交际用语与词汇: Don’t eat in class! Can we wear hats?No,we can’t. We don’t have to wear a school uniform等。 D、Vocabulary 词汇:rule、classroom、hallway、fight、have to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句型谈论规则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 惯。 (3)情感目标

A、谈论规则有利于学生守秩序,遵纪守法,使学生感受到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好处。

B、有些规则是必要的,但规则太多却使人感厌烦!学生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不同的情感。 案例三《How was your weekend?》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本单元的整体语言目标,即Language Goal, 是“谈论最近的过去所发生的事情(Talk about recent past events)”。教材的安排也是通过听说读写各种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过去(教材中体现为“上个周末)发生的事情。本课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过去时的概念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即使在表达现在的概念时,对已经学过的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也常常搞混。因此,本节课需要对常用动词的一般现在时作一定的复习,在此基础上引出一般过去时,通过听、说和写的训练逐步领会其用法。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A.大部分学生初步领会一般过去时的概念及构成; B.全体学生基本掌握play, clean, watch等规则动词和do, go, be等不规则动词的过去时的用法; C.大部分学生学会运用How was your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两个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 (2)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所设置的听、说、写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逐渐领会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3)情感目标

通过谈论学生所喜爱的周末活动,以及对自己和同伴的周末活动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学习的活动。

归纳总结模板(听说课):确立依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遵循四个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新课标突出关注学生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优先考虑学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而不是教师要教什么。

[案例一]:一位教师在确定“It’s a nice day, isn’t it?”(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10)课堂教学目标时,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讲解语法上,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特点,致使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暗示教师重视“教”字,使得学生感到很枯燥,造成“老师讲评书,学生看天花板”的课堂局面。而同样是这一堂课,另一位教师是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与陌生人闲聊”这个话题展开 教学,首先提醒学生聊天应注意的事项,该聊些什么,如何将话题展开。然后让学生打开书本,看图说话,用句型描述,小组对话表演。最后对比中西方文化。此堂课教学目标,虽然教师语法讲解很少,但对学生的导学非常成功。这样既体现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性很高,整堂课学生都在尽情地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愉悦和快乐,又能通过与“陌生人”的闲聊,达到了解、关心别人,从而增进友谊,培养学生语法的应用能力。

二、综合性原则

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指向多种教学目标。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尽量顾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还要考虑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无论是从学生的现实兴趣,还是发展需要,以及教育的功能上看,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都应体现综合性的原则。 [案例二]:教师在确定“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To learn to use How much questions, to learn to ask about price and talk about clothing, to learn to thank someone等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通过学习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些特别的情景,促使学生达成口语能力提升的学习目标和与人交际的能力。

三、系统性原则

新课标规定了初中英语课程总目标,但是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不同的课时,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必须要把握好各个学段、各个单元以及各个课时的目标,并使之系统化,做到前后照应,密切相连,从而有效推进课堂教学。

[案例三]:一位优秀教师上示范课“What should I do?”(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2)时,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既核心突出,又尊崇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学习法则,做到了前后照应,使知识得到了延伸与深化。整堂课围绕“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展开教学,并结合已经学过的“What’s the matter?”(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进行复习,从身体方面的问题扩展到生活、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提出建议,并想尽办法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演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可操作性原则

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生活阅历、兴趣习惯等,应准确地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最大限度地克服模棱两可的陈述现象,使之教学目标具体化、简明化,并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课堂目标表述内容里,像“Master”、“Understand”、“Improve”、“Revise”等抽象动词,由于它不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以及它的涵义宽泛,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课后的教学评价增加了

难度,因此这些词语应尽量避免使用。

[案例四]:在市上举行的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上“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人教版七年级上Unit 9)的Section B时,之所以被评价为不成功,原因在于他把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为了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s, spoken English, reading skills and writing skills。其中“Improve skills”表现程度定位过高, 涵义过宽,不具备实际操作性,诱使他没有把How to learn to describe movies with adjectives and write a movie review作为重点, 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浮在“水面”上,而没有很好掌握scary, funny, interesting, sad and exciting等形容词,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描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电影。

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崇尚“有效教之、高效学之”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方面去思量,并遵循一定的确定原则,才能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潜能,才能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能全面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要根据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对语音、词汇、日常交际用语、语法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要求) ,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objectives) 则应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语言知识或某项技能上, 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 知识和能力) , 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为了贯彻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教学原则, 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从而确定德育 (情感情意) 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具体、简洁、全面。

3.依据理论选择如下:

1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此外,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尽可能结合学科特点,把培养学生的情感融化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3根据以上我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应遵循()的原则,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词汇与句型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所设置的听、说、写的)训练,培养学

生听,说,读,写(选择)能力,使学生掌握()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引导学生()。 谈论(),培养学生()

案例:人教版“新目标”8年级上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 ,1a-2c 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 语言目标

A.复习已学过的简单的日常活动短语,例如,watch TV, go shopping, read books, exercise。要求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以上短语并灵活运用在表达频率的句子中。

B.要求大部分学生学习并掌握书中所提的活动短语,要求学生对于老师拓展的其他活动短语能看懂,能听懂,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能运用到表达频率的句子中。

C.大部分学生能恰当使用 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once a week等频率副词来表达日常活动的频率。

D.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并运用以下句型进行顺畅的对话: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I usually go to the movies. What does he do on weekends?

He sometimes goes to the movies. How often do you shop?

I shop once a month.

How often does Cheng watch TV?

He watches TV twice a week. (2) 能力目标

学习描述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 德育目标

让学生懂得如何合理分配课余时间,来安排课余活动,做一个拥有好习惯的学习者和生活者。 归纳总结模板(阅读课):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大纲中规定,阅读课教学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阅读技巧获取大量信息,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扩大词汇量,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所以,我把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词汇运用,如()等;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同时注意开发学生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比较和分析等多种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英语语言的美,体验成就感和合作精神。

案例:八年级下册Unit9 Read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基于我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阅读技巧,情感价值,文化意识。 1语言知识:Southeast, quarter, population, simply, excellent, dark, natur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equator, Night

safari, Wake up,all year round„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Yes,I have been there before. No, I have never been there.

2能力目标:

A学生可以用现在完成时谈论“过去的经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词汇与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Guessing-game中)

B阅读技巧: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体现在对文章的处理:scan, skim, careful-reading, post-reading.)

3情感目标

A通过评选最佳旅行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然体会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体现在moral-education中)。

B(文化意识)学生对新加坡的各个方面有所了解(体现在post-reading中)。

C通过讨论过去经历,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城市,甚至是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体现在guessing game中)。

案例: SEFC B1 L37的教学目标可表述如下。 ( 1) 语言知识目标: A大部分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本课中规定的四会、三会词语及日

常交际用语 (略) 。º

B复习和学习体育运动项目( 略),通过谈论体育爱好, 帮助学生

联想起奥运会, 为阅读课教学做铺垫。 ( 2) 能力目标:

A围绕运动及运动项目话题, 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prefer A to B表达个人喜好。智力发展目标: 在连贯的听、说活动中,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快速反应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体育, 争做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说课稿要写出该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分别是什么, 并写出确立该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理论依据, 即在列举该课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同时, 说明为什么该重点是本课教学的最主要部分或最重要内容, 为什么该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最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 ( 有时重点和难点相同), 为什么该关键点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案例: JEFC B3L21 说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其依据可表述如下: JEFC B3 L21 的重点和难点均是 “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结构和用法”。现在完成时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时态之一, 本课是该项语法教学的第一课,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语言输入, 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 “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结构和用法”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现在完成时的动作发生在过去, 强调现在的状态或对现在造成的影响, 它与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 正确理解现在完成时的概念是掌握其用法的关键, 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第三篇:初中地理《西亚》教学案例

李会敏

一、学习目标

知识: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读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4.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方法: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

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情感: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1

四、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设计思想:(1)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地区和国家出发,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2)围绕西亚之所以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3)以上述知识为线索,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重点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总结规律、原因分析、信息判断等项能力的培养;(4)通过对本地区资源问题的探讨,如石油资源的多、水资源的少,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经济特征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等内容,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以及人地协调的观念。

1、内容点析

这是一片连结欧亚非三洲的土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在这片土地上起源。几千年历史纷争留下来的恩怨至今还没化解,新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又使这片土地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总之,西亚地区由于其在世界地理中的独特性、重要性和与时事紧密的联系性而入选本教材。

这一地区的地理问题与时事关系密切,是世界性热点地区。从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以及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出发,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时事十分必要。

2.西亚的范围

3.“二洋三洲五海之地”

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导致西亚地区长期成为东西方经济、政治及军事利益冲突焦点的原因之一。教材以组图的方式,将从不同角度反映其地理位置的

地图集中呈现给学生,由远及近地展现西亚在世界中的位置、西亚地区图及西亚的咽喉要地──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地图。

关于西亚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教材没有过多的文字介绍,是希望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读图得到相关信息及结论:西亚地区联系亚欧非三大洲,藉由“五海”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

值得注意的是,“五海”之中,里海其实是世界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而“五海”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海湾──波斯湾,更是热点中的热点地区。至于波斯湾的重要之处,在这里可不必展开讲解,后面讲到石油资源时再加以强调。

教材关于本区主要的国家、重要的海峡和运河都没有文字介绍,只突出了地图信息。其目的也是希望学生从读图入手,初步培养地理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图找到本区主要由哪些国家组成;明确主要海峡和运河的位置及名称,特别是对大洲交界处的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应重点进行分析。

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使西亚地区成为东西方交通要冲,也成为殖民主义国家向东方扩张,并掠夺西亚石油的战略要地。

4、丰富的石油资源

教材关于西亚经济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简明地切入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一主题,由此引出石油资源对本区的意义和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隐蔽地说明石油问题是西亚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亚石油的分布、产量、储量、出口量及输出路线、输出国家,是这一段重要的知识点。但以上知识点大多并没有由课文直接给出,而是力求引导

学生从地图和“活动”入手,自己探求结论。在这里,石油分布图,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的扇形图,石油输出路线图是细化的“课文”。“活动”中还要求学生观察各航线中的重要海洋、海峡和运河,并通过填写表格加以归纳。从而使学生再次对本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加深理解。丰富的石油资源使西亚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使西亚成为国际上的矛盾焦点地区。

五、教学过程:

1、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2、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播放录像,并要求学生记录并思考:

(1)西亚的地理概念是什么?

(2)西亚地区的千年争端因何而起?

(3)西亚成为今日焦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看录像后,结合书上资料,分小组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再做出简要回答。

3、教师进行总结。

4、训练检测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上饶县六中:蔡祥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像对比,探究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通过计算和数据分析,寻找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南丰北缺

教学难点

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某种意义上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比调水更重要。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珠江图片和甘肃某地干涸土地图片,同时声情并茂地使用描述性的语言。 看,图片上蔚蓝的江水在阳光的映射下泛着点点波光,同学们知道这么美的地方在哪里吗? 但同在祖国大地上,有的地方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干涸的土地张开了干裂的嘴唇,期待着甘霖的滋润,人们每天要走好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去挑来日常的生活用水。猜猜,这般景象最可能出现在我国什么地方?东南?西北?东北?青藏?

由干涸的土地图片获得心灵的冲击,并猜测这么缺水的地方在哪里。

通过身边事物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将珠江充盈的江水和甘肃某地干涸土地进行对比,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产生感性认识。

展示中国水资源分布图

承转:刚才我们从两个具体的地点初步认识到我们国家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俗话说“窥一斑可见全豹”,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并不均匀。这种分布不均在整体上是如何体现的呢?请看水资源空间分布图。 提问:你能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吗?南北方水资源总量上有多大的差距?

提问:为什么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呢?能联系之前学过的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解释一下吗?(课件相应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提问:同学们觉得我国什么地方缺水最为严重?为什么? 展示全国、南方、北方、华北、东北等地的人均水资源数据。

提问:华北年降水量并没有像西北那么少,为什么人均水资源量这么低呢? 展示中国人口密度图,让学生解释原因。

通过读图,归纳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结合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解释其原因。

通过数据和人口密度图,探究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而且原因并不相同。

对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同时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真实感受一下,北方由于缺水,生活是多么艰难。 观看视频

加强学生对北方缺水地区境况的认识,激发学生情感。

提问:原来我们国家竟有这么缺水的地方。作为祖国温暖大家庭的一员,我们要如何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呢?

学生提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的方法。

将学生之前积聚的对北方缺水忧虑的情感体验释放出来,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献计献策。

展示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

提问:

1、从哪条江调的水?

2、调水线路主要有哪三条?分别把水调到哪里去?

读图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展示南水北调各地开工图片,表明南水北调这项跨世纪大工程已经开工了。完工后将很大程度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欣赏图片。

加强时代感,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地理课能触摸时代跳动的脉搏。

承转:除了跨流域调水,还有哪些方式能缓解北方的水危机呢?

自由讨论,回答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除了调水,解决水资源短缺还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小结:我们南方地区是否就没有缺水的烦恼了呢?你知道吗?由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我们南方的某些农村在少雨季节也出现了严重的干旱,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在某些地方由于水污染严重,甚至“守着大江没水喝”,还好我们闽江水质目前还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至于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有哪些具体的方法,我们留待下节课学习。

酝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方法。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海陆的变迁》教学案例分析

城守三小王琼英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海陆的变迁"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举出实例说明海陆变迁,让学生树立起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念。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地理现象的成因。

(3)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说明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阅读、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动手、想象、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科学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说出主要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四、教法选用、学法指导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启发探究为主,辅以读书指导法、讲解法和直观演示法等。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为:自主读图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出示图瓦卢举国迁移的新闻资料。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导入新课。2出示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学习。

(二)探究新知

A、沧海桑田

展示图片资料

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现象推断变化并简要解释。

2、交流汇报,体会海陆是不断变迁的。教师附以课件简图,师生总结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层层递进的分析解决重点。

B、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特点,大胆进行猜想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

引出:大陆漂移。

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

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证据说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同时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说明观点、看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体验、反思交流。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C、板块运动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人们经过不懈的探索,在大陆漂移说基础上创立了板块构造学说。质疑大陆漂移学说,引出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1、引导学生读图,自主发现地理信息,合作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分析归纳的能力,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突出重点。

2、直观演示理解板块运动学说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箭头,通过动动手活动,辅以动画演示,理解板块运动的模式,产生的现象。

通过联系实际的小实验,形象的计算机动画演示挤压运动、张裂运动过程,使学生更好理解板块运动的内容,突破难点。

3、学以致用

由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讨论解释地理现象,加深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了解两大火山地震带。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之间有何联系。

教师并联系生活实际,煮裂鸡蛋,蛋清冒出来的例子。通过读图归纳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从表层信息获取地理知识内在联系的深层信息,并联系生活突破难点。

(三)课堂总结

1、学生自主小结质疑。

2、教师总结,激励探索。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探究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力求从学生感兴趣地理现象入手,注意生活中地理教学资料的积累和运用,采用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技能、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精神,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上一篇:发展党员思想汇报下一篇:编导编讲故事优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