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面平行及性质教案

2024-04-24

线面平行及性质教案(共12篇)

篇1:线面平行及性质教案

2.2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

例题解析:

例1.如图,ABCD是平行四边形,S是平面ABCD外一点,M为SC的中点.求证:SA∥平面MDB.例2.正方形ABCD交正方形ABEF于AB,M、N

求证:MN//平面BCE

例3.已知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P是平面ABCD外一点,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AP∥GH、例4.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P、Q分别是△ABC和△BCD的重心.求证:PQ∥平面ACD.例5.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P是DD1的中点,设Q是CC1上的点,问:当点Q在什么位置时,平面D1BQ∥平面PAO?

巩固练习:

1.若l//,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A在平面内可作无数条直线与l平行B.过A在平面内仅可作一条直线与l平行 C.过A在平面内可作两条直线与l平行D.与A的位置有关

2.若直线a∥直线b,且a∥平面,则b与a的位置关系是()

A、一定平行B、不平行C、平行或相交D、平行或在平面内 3.如图在四面体中,若直线EF

和GH

相交,则它们的交点一定().A.在直线DB上B.在直线AB上

C.在直线CB上D.都不对

4.一条直线若同时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异面B.相交C.平行D.不确定

5.已知平面、β和直线m,给出条件:①m∥;②m⊥;③m⊂;④⊥β;⑤∥β.为使m∥β,应选择下面四个选项中的()

A.①④B.①⑤C.②⑤D.③⑤ 6.若直线l与平面α的一条平行线平行,则l和的位置关系是()

A.lB.l//C.l或l//D.l和相交

7若直线a在平面内,直线a,b是异面直线,则直线b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相交或平行D.相交且垂直

8.若直线l上有两点P、Q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直线l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平行或相交D.平行、相交或在平面内 9.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1)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α内,则l∥

(2)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l与平面内的任意一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4)若一直线a和平面内一直线b平行,则a∥ A.0个B.1个C.2个D.3个

10.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是平行四边形,M,N

是AB,PC的中点.求证:MN//平面PAD.

11.如图,S是平行四边形ABCD平面外一点,M,N分别是SA,BD上的点,且求证:MN//平面SBC

12.如图A、B、C分别是△PBC、△PCA、△PAB的重心.求证:面ABC∥面ABC.AMSM=

BNND,13.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的对棱AD、BC成60o的角,且ADBC2,平行于AD与BC的截面分别交AB、AC、CD、BD于E、F、G、H.(1)求证:四边形EGFH为平行四边形;

(2)E在AB的何处时截面EGFH

篇2:线面平行及性质教案

2.2.3-2.2.4直线与平面平行及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学习目标】

1、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2、体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3、通过图形探究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图形表示:

三、例题演示

4、熟练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学习重点】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概括并证明平面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学习难点】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应用.2、平面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一、旧知重现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外(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在平面内。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_____一条直线与此平面______的一条直线______,则该直线与

此平面平行。可以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_____条_________直线分别________于另一个平面,则

这两个平面平行。可以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新知探究

1、思考题: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平面内的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形表示:

3、思考题:当一个平面与另一个平面平行时,那么在什么条件下,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

面内的直线平行?

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

1、已知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这个平面。求证: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例

2、求证: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ADB

必修22.2.3—2.2.4直线与平面平行及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多听、多思、多做,成功就在那里等你。

四、巩固训练

1、如图,E、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AD的中点,平面α过EH分别交BC、CD于

2、已知AB、CD为异面线段,E、F分别为AC、BD中点,过E、F作平面α∥AB.(1)求证:CD∥α;F、G.求证:EH∥FG.2、求证:一条直线与两个相交平面都平行,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平行.已知:如图,a∥α,a∥β,α∩β=b,求证:a∥b.3、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成立:

① 过平面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② 若∥,∥,则∥;()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④ 两个平面都与一条直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⑤ 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则必与另一个相交。()

五、课后作业

1、如图,平行四边形EFGH的四个顶点分别在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求证:BD∥面EFGH,AC∥面EFGH.(2)若AB=4,EF=,CD=2,求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六、课后思考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

2、上述两条性质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3、你能将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三者之间的关系图示表示出来吗?

线线平行

篇3:线面平行及性质教案

临高中学数学组王碧芳2013/12/10

1.线线平行学生理解不透彻,应明确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来得到线线平行.2.线线平行和线面平行的转化理解不太清楚,线线平行推出线面平行是判定定理(3个条件4个字:平行,内,外);线面平行推出线线平行是性质(3个条件4个字:平行,内,交).虽然都是三个条件,但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者是相反的.问题:如何把他们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解理透彻

篇4:线面垂直性质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C是⊙O上的任一点,求证:PC⊥BC.

1.直线平面,直线m内。则有()

Al和m异面Bl和m相交Cl∥mDl不平行m 2 直线a∥平面,直线ba, 则b与的关系是()A.b∥B、b 与相交C、b D、不能确定

3.直线b直线a,直线b平面,则直线a与平面的关系是()A.a∥BaD a 或a∥Da

A

4.已知PH⊥Rt△HEF所在的平面,且HE⊥EF,连结PE、PF,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F

A1B 2H

C3D

45.在下列四个正方形中,能得到AB⊥CD的是()

(A)

(B)(C)(D)

6.已知直线a、b和平面M、N,且aM,那么()(A)b∥Mb⊥a(B)b⊥ab∥M(C)N⊥Ma∥N(D)aNMN

二.填空题。

7.在RtABC中,D是斜边AB的中点,AC=6cm,BC=8cm,EC平面ABC,EC=12cm,则

EA=cm ;EB=cm ; ED=cm。

8.已知正△ABC的边长为2cm,PA⊥平面ABC,A 为垂足,且PA=2cm,那么P到BC的距离为。

9.设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B/C/D/中,M、N分别为AA/和BB/的中点,则直线CM和D/N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10.在菱形ABCD中,已知∠BAD=600,AB=10cm,PA⊥菱形ABCD所在平面,且PA=5cm,则P到BD的距离为,P到DC的距离为。11.如图3,已知PA⊥平面ABC,AB是⊙O的直径,12.设A在平面BCD内的射影是直角三角形BCD的斜边BD的中点O,ACBC1,CD

求(1)AC与平面BCD所成角的大小;(2)二面角ABCD的大小;(3)异面直线AB和CD的大小.

参考答案

1~6DDCBAAEA=;

EB= ;9.1

10.10cm , 10cm

11.证明:∵PA⊥平面ABC, ∴PA⊥BC

∵AB是⊙O的直径 ∴AC⊥BC

∴BC⊥平面ACP ∴PC⊥BC 12.解:(1)∵AO面BCD,∴AOCO,∴ACO为AC与面BCD所成角.

∵BC1,CD

∴BD,∴CO

12BD

∴cosACO,∴ACO6,即AC与平面BCD所成角的大小为

.(2)取BC中点E,连接OE,AE,∴OE//CD.∵CDBC,A

F

B

OD

E

C。

ED= 13 cm

∴OEBC.又∵AO面BCD,∴AEBC,∴AEO为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

11又∵OECDAO,∵AOOE,22

∴tanAEOAOAEOarctan 

OE22

. 2即二面角ABC

D的大小为arctan

篇5:线面平行证明

第一斧:从结论出发,假定线面平行成立,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在平面

内找到与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例1: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DD1的中点,试判断BD1与平面AE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练习:

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的底面ABCD是菱形,点F为PC中点,求证:PA//平面BFD

第二斧:以平面外的直线作平行四边形

D

例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E为A1B1上任意一点,求证:AE//平面DC

1练习:

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中,E为B1C1的中点,F为AA1的中点,求证:

A1E//平面B1CF

第三斧:选证明面面平行,再由线平行的定义过度到线面平行。

例3:如图,四棱锥PABCD,底面ABCD为正方形,E,F,G分别为PC,PD,BC的中点,求证:PA//平面EFG

练习:如图,在直三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三棱柱)D为BC的中点,求证:

AC1//平面AB1D

B

C

总结:线面平行证明的三种方法中,多数题目其实都可以用第一、二种方法得到解决,因此前二种方法是首先。第三种方法虽然证明过程长,但其思路是很固定的,实践过程中更容易为同学们所掌握。一个题目可能有几种证法,同学们练习时可以三种方法都去试一试,看看有几种办法可以解决。在熟悉以后,解题过程中可按照招式一、二、三的顺序依次去思考。

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是平行四边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

求证:MN//平面PAD.

2.如图,在正四棱锥PABCD中,PAABa,点E在棱PC上. 问点E在何处时,PA//平面EBD,并加以证明.P

E

C

A

B

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D为AC的中点,求证:AB1//平面BC1D;

AA

D

C

B1

C1

4.在四面体ABCD中,M,N分别是面△ACD,△BCD的重心,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与MN平行的是________.5.如下图所示,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到AB//面MNP的图形的序号的是

①②③④

6.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是2,3,D是AC的中点.求证:B1C//平面A1BD.A

7.a,b是两条异面直线,A是不在a,b上的点,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过A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平行于a,bB.过A至少有一个平面平行于a,b

C.过A有无数个平面平行于a,bD.过A且平行a,b的平面可能不存在8.设平面∥β,A,C∈,B,D∈β,直线AB与CD交于S,若AS=18,BS=9,CD=34,则CS=_____________.9.如下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AB,CC1的中点,在平面ADD1A1内且与平面D1EF平行的直线()

A.不存在B.有1条C.有2条D.有无数条

10.如图所示:设P

上的点,AMDN且MBNP

11.求证:MN//平面PBC如图所示,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P,Q分别是BC,C1D1,AD1,BD的中点.

(1)求证:PQ//平面DCC1D1(2)求PQ的长.

篇6:平行线性质教案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在这一节课里:大家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

二、实践探究

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如课本P21图5.3-1).2.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角 ∠1 ∠2 ∠3 ∠4 ∠5 ∠6 ∠7 ∠8

度数

3.学生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在详尽分析后,让学生写出猜想.4.学生验证猜测.学生活动: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5.师生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板书.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相等.性质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教师让学生结合右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这三条性质,教师同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

因为a∥b, 因为∠1=∠2,所以∠1=∠2 所以a∥b.因为a∥b, 因为∠2=∠3,所以∠2=∠3, 所以a∥b.因为a∥b, 因为∠2+∠4=180°,所以∠2+∠4=180°, 所以a∥b.6.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学生交流后,师生归纳:两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 由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论述是平行线的判定,这里角的关系是条件,两直线平行是结论.由已知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出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的论述是平行线的性质,这里两直线平行是条件,角的关系是结论.7.进一步研究平行线三条性质之间的关系.教师:大家能根据性质1,推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吗? 结合上图,教师启发分析:考察性质

1、性质2的结论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1换成∠3,教师再问∠1与∠3有什么关系?并完成说理过程,教师纠正学生错误,规范地给出说理过程.因为a∥b,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教师说明:这是有两步的说理,第一步推理根据平行线性质1,第二步推理的条件不仅有∠1=∠2,还有∠3=∠1.∠2=∠3是根据等式性质.根据等式性质得到的结论可以不写理由.学生仿照以下说理,说出如何根据性质1得到性质3的道理.8.平行线性质应用.例(课本P23)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线全部分,量得∠A=100°,∠B=115°,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教师把学生情况,可启发提问:①梯形这条件如何使用?②∠A与∠D、∠B 与∠C的位置关系如何,数量关系呢?为什么? 讲解按课本.三、巩固练习

2.补充:如图,BCD是一条直线,∠A=75°,∠1=53°,∠2=75°,求∠B的度数.本题综合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考察已知角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的思路.一、判断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旁内角互补.()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同位角相等.()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二、填空题.1.如图(1),若AD∥BC,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180°;若DC∥AB,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__=180°.(1)(2)(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2 2.如图(2),在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 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56°,甲、乙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 则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3.因为AB∥CD,EF∥CD,所以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4.如图(3),AB∥EF,∠ECD=∠E,则CD∥AB.说理如下: 因为∠ECD=∠E,所以CD∥EF()又AB∥EF,所以CD∥AB().三、选择题.1.∠1和∠2是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而成的内错角,那么∠1和∠2 的大小关系是()A.∠1=∠2 B.∠1>∠2;C.∠1<∠2 D.无法确定

2.一个人驱车前进时,两次拐弯后,按原来的相反方向前进, 这两次拐弯的角度是()A.向右拐85°,再向右拐95°;B.向右拐85°,再向左拐85°

C.向右拐85°,再向右拐85°;D.向右拐85°,再向左拐95°

四、解答题

1.如图,已知:∠1=110°,∠2=110°,∠3=70°,求∠4的度数.2.如图,已知:DE∥CB,∠1=∠2,求证:CD平分∠ECB.答案:

一、1.× 2.∨ 3.×

二、1.∠1,∠5,∠8,∠4,∠BAD;∠2,∠6,∠3,∠7,∠BCD 2.北偏东56°,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AB、EF,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1.D 2.A

四、1.70° 2.因为DE∥CB,所以∠1=DC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1=∠2 所以∠2=∠DCB 即CD平分∠ECB.5.3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二)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3.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的距离,命题等概念.难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三种,另外还有平行公理的推论)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3.完成下面填空.已知:如图,BE是AB的延长线,AD∥BC,AB∥CD,若∠D=100°,则∠C=_____, ∠A=______,∠CBE=________.4.a⊥b,c⊥b,那么a与c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二、进行新课

1.例1 已知:如上图,a∥c,a⊥b,直线b与c垂直吗?为什么? 学生容易判断出直线b与c垂直.鉴于这一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1)要说明b⊥c,根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意义, 需要从它们所成的角中说明某个角是90°,是哪一个角?通过什么途径得来?(2)已知a⊥b,这个“形”通过哪个“数”来说理,即哪个角是90°.(3)上述两角应该有某种直接关系,如同位角关系、内错角关系、同旁内角关系,你能确定它们吗? 让学生写出说理过程,师生共同评价三种不同的说理.2.实践与探究

(1)下列各图中,已知AB∥EF,点C任意选取(在AB、EF之间,又在BF的左侧).请测量各图中∠B、∠C、∠F的度数并填入表格.∠B ∠F ∠C ∠B与∠F度数之和

图(1)图(2)通过上述实践,试猜想∠B、∠F、∠C之间的关系,写出这种关系,试加以说明.(1)(2)教师投影题目: 学生依据题意,画出类似图(1)、图(2)的图形,测量并填表,并猜想:∠B+∠F=∠C.在进行说理前,教师让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对解题有什么帮助? 教师视学生情况进一步引导: ①虽然AB∥EF,但是∠B与∠F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或同旁内角.不能确定它们之间关系.②∠B与∠C是直线AB、CF被直线BC所截而成的内错角,但是AB与CF不平行.能不能创造条件,应用平行线性质,学生自然想到过点C作CD∥AB,这样就能用上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BCD.③如果要说明∠F=∠FCD,只要说明CD与EF平行,你能做到这一点吗? 以上分析后,学生先推理说明, 师生交流,教师给出说理过程.作CD∥AB,因为AB∥EF,CD∥AB,所以CD∥EF(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所以∠F=∠F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CD∥AB.所以∠B=∠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F=∠BCF.(2)教师投影课本P23探究的图(图5.3-4)及文字.①学生读题思考:线段B1C1,B2C2……B5C5都与两条平行线的横线A1B5和A2C5垂直吗?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②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线段B1C1,B2C2……,B5C5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直线A1B5和A2C5,并且它们的长度相等.③师生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下定义.学生分清线段B1C1的特征:第一点线段B1C1两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即它是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第二点线段B1C1同时垂直这两条平行线.教师板书定义:(像线段B1C1)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 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④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定义两条平行线的距离.教师画AB∥CD,在CD上任取一点E,作EF⊥AB,垂足为F.学生思考:EF是否垂直直线CD?垂线段EF的长度d是平行线AB、CD的距离吗? 这两个

问题学生不难回答,教师归纳: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教师强调: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改变而改变.3.了解命题和它的构成.(1)教师给出下列语句,学生分析语句的特点.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②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③对顶角相等;④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这些语句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2)给出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教师指出上述四个语句都是命题,而语句“画AB∥CD”没有判断成分,不是命题.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是命题和不是命题的语句.(3)命题的组成.①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②命题的形成.命题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有的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与结论不明显,这时要分清命题判断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已知事项,再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师生共同分析上述四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重点分析第②、③语句.第②命题中,“存在一个等式”而且“这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是题设, “结果仍是等式”是结论。

第③命题中,“两个角是对顶角”是题设,“这两角相等”是结论。

三、巩固练习

1.“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是命题吗?它们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命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第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是正确的?命题“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是正确吗?再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判断它们是否正确.解答:1.是命题,题设是“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论是“结果仍是等式”.2.第一个命题正确,第二个命题错误。可举出例子说明,如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但这两个同旁内角不是邻补角。对于学生所举的错误命题,教师应给归纳一下,有两类:第一类是命题题设不足于确定命题结正确,如“同位角相等”,这里条件不够;第二类命题是在命题的题设下,结论不正确。

一、填空题.1.用式子表示下列句子:用∠1与∠2互为余角,又∠2与∠3互为余角,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所以∠1和∠3相等_________________.2.把命题“直角都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___________.3.命题“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的题设是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度数的比为2:7, 则这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_____度.二、选择题.1.设a、b、c为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设a⊥c,b⊥c,则a⊥b B.若a∥c,b∥c,则a∥b

C.若a∥b,b⊥c,则a⊥c D.若a⊥b,b⊥c,则a⊥c

2.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互补的角但非邻补角的对数有()A.6对 B.8对 C.10对 D.12对

3.如图,已知AB∥DE,∠A=135°,∠C=105°,则∠D的度数为()A.60° B.80° C.100° D.120°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的位置关系是()A.互相平行 B.互相垂直;C.相交但不垂直 D.平行或相交

三、解答题.1.已知,如图1,∠AOB纸片沿CD折叠,若O′C∥BD,那么O′D与AC平行吗?请说明理由.2.如图,已知B、E分别是AC、DF上的点,∠1=∠2,∠C=∠D.(1)∠ABD与∠C相等吗?为什么.(2)∠A与∠F相等吗?请说明理由.3.如图,已知EAB是直线,AD∥BC,AD平分∠EAC,试判定∠B与∠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4),DE∥AB,DF∥AC,∠EDF=85°,∠BDF=63°.(1)∠A的度数;(2)∠A+∠B+∠C的度数.答案:

一、1.因为∠2+∠1=90° 又∠2+∠3=90°,所以∠1=∠3(同角的余角相等)

2.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3.两个角是邻补角,这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4.40°,140°

二、1.D 2.B 3.D 4.D

三、1.平行

因为O′C∥BD

所以∠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1=∠2,∠3=∠4

所以∠1=∠4

所以AC∥O′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相等.因为∠1=∠2,所以BD∥C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ABD=∠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相等 因为∠ABD= ∠C 又∠D=∠C

所以∠D=∠ABD

所以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B=∠C 因为AD∥BC

所以∠B=∠EAD(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C=∠C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篇7:线面平行证法探讨

惠来一中方文湃

今年我校高一级第一学期质检考试试题第17题第一小题的题目如下: 题目: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A⊥平面ABCD,MA∥PB。

求证:DM∥面PBC

这是一道证明线面平行的经典题目,大家知道,线线平行、线面平行、B面面平行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

互转化的。其关系如下图:

线∥面面∥面

一、转化为线线平行

证明线面平行的一种方法思路,是转化为线线平行,其关键是在已知平面内找到一条直线与之平行,而 “DM∥面PBC”(线面平行)是待证的正确结论,过已知直线DM的任一截面与平面PBC的交线l显然均与直线DM平行。这就给我们指出了找“线线平行”的平行线的一条康庄大道,所以“线线平行”与“线面平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辅助截面是实现这一转化的“桥梁”。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作出辅助截面。其理论依据有“两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两相交线确定一个平面”。于是有下面两种不同解法:

[法一]:运用“两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做出辅助截面。

惠来一中数学科组方文湃

1过M作MN∥AB,交PB于N,连结CN。∵MA∥PB,∴ABNM是平行四边形 即MN∥AB,MN=AB ∵DC∥AB,DC=AB ∴MN∥DC,MN=DC 即DCNM是平行四边形 ∴DM∥CN,N

B

∵CNÌ面PBC,DMË面PBC,∴DM∥面PBC

[法二] 运用“两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做出辅助截面。若PB=MA,易证DM∥CP,从而DM∥面PBC; 若PB¹MA,设PM∩BA=E,ED∩BC=F(如图所示)。∵MA∥PB,AD∥BC ∴EM:EP=EA:EB=ED:EF

B∴DM∥FP,∵FPÌ面PBC,DMË面PBC

∴DM∥面PBC

小结:线面平行找平行线,辅助截面来帮忙。

二、转化为面面平行

证明线面平行的的另一种方法思路,是转化为面面平行,其关键是在过已知直线的平面中找到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而证明“面面平行”的一种方法是,寻找“线线平行”证“线面平行”,得出“面面平行”,再由“面面平行”得出 “DM∥面PBC”(线面平行)。所以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是相互

惠来一中数学科组方文湃

密切、相互转化的关系。

[法三]:∵MA∥PB,AD∥BC PBÌ面PBC,MAË面PBC,BCÌ面PBC,ADË面PBC ∴MA∥面PBC,AD∥面PBC ∵MA∩AD=A ∴面MAD∥面PBC ∵DMÌ面MAD∴DM∥面PBC

[法四]:对于本题,转化为面面平行的一种比较方便的方法是证明两个平面MAD、PBC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AB(略)

B

三、向量工具

自从新教材引入向量,向量作为解决几何问题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由于避开了几何繁琐的推理过程,而受到同学们的青睐。向量来解决几何问题首先必须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的运算,最后还要将运算结果翻译几何的结论。



[法五]:容易证明AB⊥PB,AB⊥BC,所以AB是平面PBC的法向量;证明AB

⊥平面MAD可得AB⊥MA,于是MA^AB,故DM∥面PBC

[法六] ∵MA∥PB,∴存在lÎR,使AM=lPB,

∵DA∥CB,DA=CB,∴DM=DA+AM=CB+lBP

CB、BP 是共面向量,∴DM∥面PBC 即 DM、

练习题:如图,已知矩形ABCD和矩形 AD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点M,N分别

1在对角线BD,AE上,且BMBD,ANAE

3惠来一中数学科组方文湃

B

C

求证:MN//平面CDE

具体解法,仿照上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上各种方法,看似难以想到,毫不相干,其实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根源、有它的理论根据。所谓有“果”,必有“因”,找到它的“因”,自然能够修成“正果”。我们在教学中提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解一大类题,融会贯通,达到“举一仿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更要让他们理解各种方法的由来,以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

篇8:证明线面平行

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1)利用定义:证明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利用判定定理:从直线与直线平行得到直线与平面平行;

(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两个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平面与直线平行的性质】

定理: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此定理揭示了直线与平面平行中蕴含着直线与直线平行。通过直线与平面平行可得到直线与直线平行。这给出了一种作平行线的重要方法。

注意:直线与平面平行,不代表与这个平面所有的直线都平行,但直线与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

3

本题就用到一个关键概念:重心三分中线

设E为BD的中点,连接AE,CE

则M在AE上,且有AM=2ME

N在CE上,且有CN=2NE

在三角形ACE中,

因为,EM:EA=1:3

EN:EC=1:3

所以,MN//AC

AC属于平面ACD,MN不在平面ACD内,即无公共点

所以,MN//平面ACD

本题就用到一个关键概念:重心三分中线

设E为BD的中点,连接AE,CE

则M在AE上,且有AM=2ME

N在CE上,且有CN=2NE

在三角形ACE中,

因为,EM:EA=1:3

EN:EC=1:3

所以,MN//AC

AC属于平面ACD,MN不在平面ACD内,即无公共点

篇9:《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案

1、掌握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

2、在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索与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

2、在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过程中,体会将平行四边形问题为三角形问题的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在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2、通过对性质的证明,进一步提升逻辑推理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材

分析

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与性质

篇10:线面平行及性质教案

课题: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教学目标:掌握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并能熟练解决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问题.(一)主要知识及主要方法:

1.线面平行的证明1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

a,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ba∥,2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ABnABn0∥b.3向量法.方法1;AB∥ ABàABàA AB∥CD方法2;AB∥ABà C CDÔ

方法3;C

即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进行证明.如图,CDxACyABCD∥(其中x,yCDà

BCA

2.面面平行的证明:1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3设n1、n2分别是平面、的法向量,若n1∥n2,则∥

(二)典例分析:

问题1.(06北京)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ABAC,PA平面ABCD,且 PAAB,点E是PD的中点.1略; 2求证:PB∥平面AEC;3略.EA B D 437

问题

2008届高三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讲义第60课时

S2.如图,在正三棱锥SABC中,E

D、E、F分别是棱AC、BC、SC上的点,且CD2DA,CE2ES,CF2FB,G是AB的中点.1求证:平面SAB∥平面DEF;

2求证:SG∥平面DEF

(三)走向高考:

AD

C

GS

E

AD

G

1.(07全国Ⅱ)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侧棱SD⊥底面ABCD, E、F分别为AB,SC的中点. 1证明EF∥平面SAD;2略.S

F

C

A

E

B

篇11: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

线面平行关系的判断和证明是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研究重点之一,它包括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直线与平面的平行以及平面与平面的平行.本节复习包括首先要系统梳理有关判断、证明线面平行关系的各种依据,其中既包括有关定义、公理,还包括相应的判定定理或性质定理.梳理中不仅要明确有关判断、证明各有哪些依据,还要体会不同的依据在思维策略上给我们的指导.例如判断线面平行可有三种思维策略:

(1)从概念考虑,即依据线面平行的定义作思考,这就需要证明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证明方法通常选择反证法.(2)从降级角度考虑,即通过证明线线平行来证明线面平行.其依据为: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证明方法通常是把平面外的这条直线经过平移,移到这个平面中去.(3)从升级角度考虑,即通过证明面面平行来证明线面平行.其依据为: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证明方法是找出一个与这个平面平行的平面,并且使这条直线正好在所找的平面内.其中思维策略的选择不仅要注意建立这种意识,还要根据不同问题的不同条件,才能作出恰当的选择.在复习中应注意积累这种思考、选择的经验.2题目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ABEF为两个正方形,MN分别在其对角线BF和AC上,且FM=AN,求证:MN∥平面EBC.一、找“线线平行”思考1如图2,过M作MH∥EF交BE于H,则MHEF=BBMF.过N作NG∥AB交BC于G,则NGAB=CANC.由于四边形ABCD,ABEF为两个全等正方形,则BF=AC,EF=AB,又因为FM=AN,所以MH∥NG且MH=NG,故四边形MHGN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N∥平面EBC.思考2如图3,连结AM并延长交BE于K,则CK在平面EBC内.由题意,知△AFM∽△BKM,则AMMK=BFMM,因为FM=AN,BF=AC,则FMBM=ANNC,所以在△ACK中,有AMMK=ANNC,则MN∥CK,所以MN∥平面EBC.注在平面内找一条直线与平面外直线平行,通常有两种方法可找:①构造平行四边形;②构造三角形,利用对应边成比例.二、找“面面平行”思考3如图4,过M作MH∥BE,交AB于H,连结NH,则BMBF=BBHA.由于四边形ABCD,ABEF为全等的的正方形,又因为FM=AN,则有BMBF=CCNA,所以在3

线面的我已经给你了

我来补充线线的1.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2.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一个平面与另外两个平行平面相交,那么2条交线也平行

篇12:线面平行判定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能应用定理证明简单的线面平行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借助已有知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了解空间与平面互相转换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归纳及其应用。

难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及其应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借助实例,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理解判定定理。

2、教学用具:投影仪(片)

四、教学过程:

【回顾知识,提出问题】

1、(1)空间中直线与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分别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示)

(2)你能从生活中举几个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实例吗?

(3)当门扇绕着一边转动时,门扇转动的一边所在直线与门轴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4)观察“书本模型”:将课本放在桌面上,翻动书的封面,封面边缘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发现问题】

1、门扇两边所在的直线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2、书的硬皮封面的对边所在的直线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探究问题】

3、如右图,平面外的直线a平行平面内的直线b,则:(1)直线a和直线b共面吗?(2)直线a与平面相交吗?

【解决问题】

4、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知识挖掘】(1)定理的____个条件缺一不可,用六个字刻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判定定理简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数学思想方法:空间问题________平面问题 【学生练习】

1、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1)与AB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________;(2)与AA1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________;(3)与AD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①如果直线a平行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a∥。()

③如果一直线与平面平行,则它与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例题讲解】

例1 求证:空间四边形的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经过另外两边所在的平

面.【合作探究】

1、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是棱A1B1的中点,过点P画一条直线使之与截面A1BCD1平行.C

1A1

D

P

B1

C

B2、如图:已知有公共边AB的两个全等矩形ABCD和ABEF不在同一个平面内,P、Q是对角线AE、BD的中点,求证PQ∥平面CBE?

A

D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BC与C1D1的中点.求证:EF //平面BDD1B

1D1 A1

C1

A

小结: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2)

2、应用判定定理判定线面平行时应注意六个字:(1)(2)(3)

3、应用判定定理判定线面平行的关键是找方法一:方法二:

4、数学思想方法:

C F B

当堂检测

1、已知直线a,b和平面,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若a//,b,则a//b

B、若a//,b//,则a//b

若a//b,C、若a//b,b,则a//D、则b//a或b a//,2、能保证直线a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是:()A、a,b,a//bB、b, a//b

C、b,c//a , a//b,a//cD、b,Aa,Ba,Cb,Db,且ACBD

3、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MAB,NAD,若

AMAN

,则MN与MBND

B

平面BDC的位置关系是

上一篇:最贵的鱼是什么鱼下一篇:对军训的感想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