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起

2024-04-28

兴起(共11篇)

篇1:兴起

农庄年会悄然兴起,高家庄运动休闲农庄成企业年会首选

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的日益忙碌,很多企业员工都已是远离自然和生态太久,然而近来兴起的“农庄年会”不仅带给各大企业员工亲近自然、回归生态的全新感受,更是打破了往常在酒店办年会的固有模式,以全新的年会模式给企业注入了活力与动力。

据杭州高家庄运动休闲农庄负责人介绍,随着年底的临近,近日来预定和咨询企业年会或企业活动的客户在不断增加。阿里巴巴、芙蓉王等知名企业团队已在该农庄成功举办企业活动。

农庄年会一改传统年会在酒店聚餐的单一模式,不仅提供有趣味拓展历险、真人CS等六大前沿运动项目,更设有林间烧烤、篝火晚会等九大全新娱乐体验项目,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企业活动的一切需求,此外,农庄还特别设施了三大聚贤圣地,给企业整合资源、举行庆典提供了最为优质的硬件与软件服务。

高家庄运动休闲农庄位于杭州千年水乡古镇兰里三墩,且毗邻西溪湿地。不仅是一个绿色生态、环境优美、品位高雅的综合化农庄,更是以其前沿、潮流的运动项目、完善全面的配套设施以及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很多企业的青睐于信赖。农庄目前正在以各类企业年会及企业活动的承办悄然走红。

篇2:兴起

集邮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法文Philatelie,是1863年法国人海尔宾创造出来的。它是由希腊文Philos(爱好)和atelein(免费或者免费凭证)组合而成。后一个意思在这里指的是邮票。这个词出现后逐渐代替了以前使用的timbromania(法语,意为邮票狂)。后来拉丁语系各国也都纷纷采用。日本人将集邮写作邮趣,就是根据这个意思直译来的。

1、谁是第一个集邮者

世界上最早集邮的人是大英博物馆的约翰·格雷博士。黑便士邮票发行当天,他就到邮局买了邮票保存起来。此后,每次发行新邮票,他都必定去买,并收藏起来。他当时的目的是为了纪念邮政史上的这次重要改革。格雷后来编过英国邮票目录,指出集邮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格雷收集邮票并不是单纯的集邮,但应当说他是有名可考的第一个集邮者。

2、群众性的集邮

在黑便士邮票出现的第二年,一位年轻妇女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刊登一则广告。这个妇女说,自己已从亲戚朋友中征集到16000枚邮票,但还嫌不够,请求慷慨的人们能把用过的邮票赠送给她,以满足她那富于幻想的愿望。当时英国只发行3种邮票,且图案基本相同,只是颜色有区别。原来这位年轻妇女收集这些重复的邮票是想把她的梳妆室墙壁裱糊起来,成为一种装饰。虽然这种收集邮票的目的与现在的集邮目的完全不同,但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效仿和注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英国就出现了一股收集邮票热,有的人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到了19世纪50年代,发行邮票的国家增至20多个,邮票的种类也开始增多,集邮更加普遍地盛行起来。

3、国际集邮活动

为了相互交换邮票,切磋邮识,集邮者开始组建自己的组织。1856年,在纽约成立了翁尼布斯俱乐部,这是一个以收集邮票、钱币、徽章、印章和签名等藏品的组织。1869年4月10日,英国伦敦集邮学会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官方集邮组织,1906年改称伦敦皇家集邮协会。

篇3:新农人兴起

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终于耐不住寂寞,拜会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韩马会”将眼下沸沸扬扬的农业热推向了高潮,而马云化身“新农人”则在坊间留下无穷回味,农产品电子商务骤然升温。当然,真正意义上的新农人,是那些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参与和关注农业的人们。

新农人兴起,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是信息化催发城乡融合的历史趋势。我们看,最先走来的是石嫣博士带领的“小毛驴农场”,代表的是CSA (社区支持农业);接下来的是上海“菜管家”、北京“优菜网”、辽宁“笨之道”“菜易家”,代表的是生鲜电商;正在向我们走来的是“家庭农场”之菜园、果园等,他们将是新农人最大的群体。

新农人甫一露面,便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不仅仅在于媒体给予了许多闪烁的光环,关键在于传统产业中的“非传统”颠覆,新农人因此被寄予了厚望。事实上,新农人及其从事的新农业刚刚开始,正是爬坡阶段,风景虽好,步步艰辛。从调查看,每个新农人都是因为热爱而投身农业,都怀揣一个创业的梦想。但不可回避的是,目前刚起步的新农人们,几乎都存在着经营困难的问题。8月9日,第二届辽宁新农人沙龙在沈召开,新农人们高喊抱团取暖、众志成城,共同发起成立了“辽宁新农人联盟”,旨在资源整合,共同探索,稳步发展。

农业迷局,农村围城,老农民在向外走,新农人正往里来,成就中国改革开放又一道风景。也许正是这道风景,将为农业和农村带来更为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直接的成果在于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消失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靠。

篇4:“周文”的兴起是中国的兴起

但从这即便较少的文献,我们也大致可以看到商朝和世界上其他的文明古国,尤其古国中的大国多有相似之处:比如集权甚至专制的君主;虔诚地相信一种超越的存在(上帝);朝野之风似都有些豪放但也有点欠缺文采;不是那么重视嫡亲的直系血统,君位也可兄终弟及;君主相当自信甚至太自信——相信天命始终在身,等等。

但周代的兴起比较彻底地改变了这一切。幸运的是,大致也是从周代开始,我们开始有了比较详尽和连贯的历史记录,尤其是周朝历经文王、武王、周公“三圣”的兴起,有了相当详细的记述。我们看到,周代君主不再那样相信天命而是更重视人事了,他们相信天命更多地系于自己的德行和治理,对超越的存在虽然敬畏但也不是那样虔信了,而且将政治权力相当程度地分散到各地,当然首先是分封自己的亲属,但也照顾到功臣、公认的德者、贤人,乃至被战胜的前朝君主的后人。君主比较小心谨慎甚至有点“战战兢兢”,朝野之风渐渐从奢靡、野性和尚武转向比较节制、文明和守礼。

我们或可用“周文”来概括周代兴起的这一政治和文化的传统,说“周文”并不只是指周代的狭义“文化”,而不如说是点明周代的政治文化传统所具有的一种“文质彬彬”的特征,说“周礼”也有接近的意思。这一“周文”大致可以用王国维所说的“尊尊、亲亲、贤贤”来概括。这一政治的大转型应当说还是相当成功的,仅举一例,在五六百年间,上百个诸侯小国在中华大地能基本相安无事地和平共处,不互相野蛮地征服吞并,这也是世界文明史上难得一睹的政治奇观。

而更重要的是,“周文”的传统并没有随着周代的结束而结束。在春秋时代,虽然开始“礼崩乐坏”,但像孔子和儒家等学派还是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周文”的命脉。而在秦朝建立了强大的统一国家但却“二世而亡”之后,代秦的汉朝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之后,在汉武时期终于吸纳了儒家所承续且有独创发展的“周文”,从而找到了一条传统社会的长治久安之道。此后两千多年,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类型可以说是将支配思想的“周文”与统一国家的“秦制”结合起来的“汉制”,而并不是单纯强力的“秦制”。

所以,我们大致可以说,正是从周代开始,中国开始走了自己的路;正是从周代开始,中国才成为世界文明体系中一个特殊的中国。没有周之更商,或许也会有其他强大和统一的王朝国家,但一定不会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中国”。

篇5:概率逻辑的兴起

现代概率归纳逻辑始于20世纪代,逻辑学家凯恩斯 、尼科(Nicod)及卡尔纳普和莱欣巴赫(Reichenbach)等人,采用不同的确定基本概率的原则及对概率的不同解释,形成不同的概率归纳逻辑学派。

凯恩斯将概率与逻辑相结合,认为归纳有效度和合理性的本质是一个逻辑问题,而不是经验的或形而上学的问题。他提出了“概率关系”的概念:假设任一命题集合组成前提h,任一命题集合组成结论a,若由知识 h证实a的合理逻辑信度为α,我们称a和h间的“概率关系”的量度为α,记作a/h=α。并着眼于构造两个命题间的逻辑关系的合理体系,但未取得成功。而且他认为,大多数概率关系不可测,许多概率关系不可比较。但他在推进归纳逻辑与概率理论的结合上,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现代归纳逻辑的一位“开路先锋”。

逻辑主义的概率归纳逻辑的代表卡尔纳普,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概率逻辑系统,这一体系宣告了归纳逻辑的演绎化、形式化和定量化,将概率归纳逻辑推向了“顶峰”。卡尔纳普认为休谟说的归纳困难并不存在,归纳也是逻辑,并且也有像演绎一样的严格规则。施坦格缪勒(Stegmuller)指出:“ 25前,亚里士多德开始把正确的演绎推理的规则昭示世人,同样,卡尔纳普现在以精确表述归纳推理的规则为己任。”[2]演绎的逻辑基础在于它的分析性,所以,从维特根斯坦和魏斯曼(Waismann)就开始致力于把它改造为逻辑的概率概念,以使概率归纳成为分析性的。卡尔纳普完成了这一发展。他说:“我的思想的信条之一是,逻辑的概率概念是一切归纳推理的基础……因此,我称逻辑概率理论为‘归纳逻辑’。”[3]他并把此概念直接发展为科学的推理工具:“我相信,逻辑概率概念应当为经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即一个假说为一给定证据所确证的概念提供一个精确的定量刻画。因此,我选用‘确证度’这个术语作为逻辑概率刻画的专门术语。”[3]与凯恩斯一样,卡尔纳普把概率1解释作句子e 和 h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式是c(h,e)=r,读作“证据e对假说h的逻辑确证度是r”。这样,归纳便是分析性的了,演绎推理是完全蕴涵,归纳推理是部分蕴涵,即归纳是演绎的一种特例。此外,卡尔纳普所想要的归纳逻辑还是定量的,他希望最终找到足够多的明确而可行的规则,使C(e,h)的计算成为只是一种机械的操作,以将他与凯恩斯严格区分开来。

20世纪30年代,莱欣巴赫建立了他的概率逻辑体系,被称为经验主义的概率归纳逻辑。他用频率说把概率定义为,重复事件在长趋势中发生的相对频率的极限。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但却带来两方面的困难。首先,上述极限定义是对于无数次重复事件的概率而言的。那如何找出一种测定假说真假的相对频率的方法呢?其次,对单一事件或单一假说怎么处理呢?所以频率说只适用于经验事件的概率,其合理性的辩护非常困难。它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找不到由频率极限过渡到单个事件概率的适当途径。为此,莱欣巴赫建议把“概率”概念推广到虚拟的、平均化的“单个”事件,引进了单个事件的“权重(Weight)”概念,试图把理想化的单个事件的概率或“权重”事先约定与对应的同质事件的无限序列的极限频率视作同一。但这与他的初衷相背,频率论者不得不由原先主张的客观概率转向主观概率了。

对概率的前两种解释都着眼于概率的客观量度,然而对随机事件的概率预测离不开主观的信念与期望。主观主义概率归纳逻辑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创始人是拉姆齐(F.P.Ramsey)和菲尼蒂(De Finetti)。它将概率解释为“合理相信程度”或“主体x对事件A的发生,或假说被证实的相信程度。”表明,如果按贝叶斯公理不断修正验前概率,那么无论验前概率怎样,验后概率将趋于一致;这样,验前概率的主观性和任意性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们终将淹没在验后概率的客观性和确定性之中。一个人对被检验假设的验前概率是由他当时的背景知识决定的。

主观概率充分注意到推理的个人意见及心理对于概率评价的相关性,意义重大。但是,人们在做出置信函项时,除了“一贯性”的较弱限制外,很难在多种合理置信函项间作出比较和选择。

三、概率归纳逻辑兴起的原因

概率归纳逻辑是伴随现代科学、现代演绎逻辑、归纳逻辑本身的发展而兴起的。

概率归纳逻辑兴起的原因大致有:(1)现代科学的发展。对微观粒子的运动只能采用概率的方法,因此,西方科学界出现了否定因果决定论而接受概率论的观念。(2)较完备的概率理论。特别是20世纪以来,它具备了严格的数学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3)归纳逻辑本身要求进一步完善和精确化。人们要求对单称事件陈述对全称理论陈述的归纳支持作出量的精确刻画。逻辑的数学化,数学的逻辑化,穆勒已经注意到归纳与概率的关系,耶方斯等将归纳与概率结合。(4)以数理逻辑为主干的现代演绎逻辑逐渐成熟,从而使得一些逻辑学家热衷于将现代演绎的形式化、公理系统方法与概率论方法协调起来,以运用于归纳逻辑的研究。(5)对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的探索。休谟的归纳问题一直是个哲学难题。现代归纳逻辑的种.种体系,几乎都可以看成是对这个问题不断作出回答。上述三种概率归纳逻辑体系也无例外,都是为求得归纳推理的合理性,或对归纳论证进行改进,或把结论改成概率的陈述,使归纳逻辑被构造成演绎逻辑的一个分支,或用实用主义策略使归纳即使不是有效的,至少也有存在的理由。所以说概率逻辑是以现代演绎逻辑和概率论为工具,形式化、定量化的归纳逻辑。

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逻辑等相关学科取得新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使现代归纳逻辑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第一,面临归纳演绎化的困难,出现了非概率化、非数量化的趋势,有的用有序化、等级化来代替,有的将定性的研究重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有的又再度重视如模态、因果概念的结合使用等等。

第二,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将纯逻辑研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这就不能只限于语构层次,而要考虑语义、语用层次,就要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而且不能脱离所涉及的具体过程(实验)与学科。

第三,对归纳逻辑的研究与整个思维科学、信息科学的研究联系起来。归纳是一类复杂性问题,决不是单靠纯逻辑所能解决的。归纳远比演绎复杂,须与多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

第四,归纳逻辑的研究与当前的科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申农提出的信息论仅是相当于语形的统计信息模型。而信息的语义层次的研究都出自卡尔纳普之手,再经辛迪卡(Hintikka)等人的论作又已形成信息逻辑这一分支。这揭示了逻辑与信息科学的联系。再如,随着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展,对归纳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若能将人工智能与归纳结合起来,必将带来新的进展与突破[4]。

概率归纳逻辑是归纳逻辑的一个发展阶段,它大大发展了归纳逻辑,也昭示了归纳逻辑的发展机制,为我们出示了现代归纳逻辑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W.S.Jevous. The Principles of Science[M]. London:Dover Press,1877.197.

[2] Hintikka,J.(ed.). Rudolf Carnap,Logical Empiricist[M]. D.Reidel Pub.Co.,1995.LIX.

[3] Schilpp,P.A.(ed.). The Philosophy of Rudolf Carnap[M]. Open Court,1978:72.

篇6:也许,一念兴起

你就只是自己,纯粹完全的自己,不假思索的自己,不是谁的儿女,也不是谁的父母,也不是谁的同事与朋友。反正,不是“人”这种社会关系总和里的任何一种关系,也不是人际网中的任何一个节点。

只做自己,一念兴起,说走就走,悄悄地消失。

也许很远,也许就近。

也许几天,也许才一会儿。

也许是一场早就想去的旅行,也许是偷看惦记很久的一个人。

也许漫无目的,也许泪流满面。

也许沉默,也许喘息。

也许放浪了一下形骸,也许只是发一阵呆。

也许是山间终于一声怒吼长啸,也许只是一壶酒半包烟。

也许为了检视自己,也许只为重新孤单一下。

也许去到白云生处,也许只在黑暗的办公室里。

也许有深刻故事,也许没有也许。

……

和自己相处完毕,便回去做大家眼里的`你,工作、应酬、饮食、男女、开怀、使坏、花钱、奋斗,等等等等,林林总总。你又成为社会关系里的某一种关系,人际网中心的那个点。

像不像你自己,只有你自己知道。

只有一点是确定的,你没法逃离自己的生活。有牵绊,有必须,有无奈,有付出,你怎可以,自私到只做你自己?

哪怕你再陶醉于一念兴起时的自由自在,但你依然得继续走好昨天、今天、明天……

篇7:关羽信仰兴起的原因

关羽从一介武夫到成为关帝——中国民众普遍信仰的大神,影响之大,范围之广,神格之高,在中国古代人神中罕见。

作为一个绵延千年的宗教现象,关羽信仰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仍可粗略分为外在和内在因素两种。1.外在因素

从上文可看到使关羽成为神的外在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一)统治者的推崇

历代统治者对关羽的封赐,目的明显是利用关对民众的影响,以巩固他们的统治。为强化自己的管治威信,不少帝王甚至编造出关羽显灵庇护的故事,以确立自己为「天命所归」的统治者。[23]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的特点是重现实人生和人伦道德,政府向有「神道设教」的宗教思想和政策。[24]对於民众,关羽是忠贞的化身,是正义的代表。他对刘备的忠贞不

二、勇武惯战的形象,正好符合封建王朝所推崇的道德典范,尤其是强调君臣关系的「忠」的方面。故不断为关羽加封,以起教化百姓之用。由於帝王的不断推波助澜,使关羽的地位变得无比显赫,成为国家祭祀的神只和皇家的保护神,与「文圣」孔子齐肩而为「武圣」,而且奉祀的规格和顶礼膜拜的程度更甚於孔子。

(二)儒道佛的拉拢

关羽信仰的盛行在某程度上是得力於儒道佛三教的争夺,关羽甚至如郑土有所言:「成了三教合一中的网结点」。[25] 历史上关羽的人品和行为,虽然并非人人称许,[26]但儒教却因「神道设教」的思想,颇愿接纳民间不断神化的关羽形象,并视之为「忠孝仁义」的道德规范,又甘愿与道教合作,利用其劝善文书,以教化「下层民众」。[27] 道教除了尽力抬举关羽为大神外,为迎合历代统治者「神道设教」的宗教观念,道教以关羽的名义,藉扶乩方术杜撰了许多劝善书,大事宣讲忠孝节义、礼义廉开。[28]游子安认为,善书的出现有助关羽信仰的普及。[29]张志江也持相类看法,指出这些通俗道德教科书流行民间,起到了正统儒家经典所不能发挥的作用,故深得历代统治者赞赏,为关羽信仰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30] 至於佛教的拉拢,张志江指出,一定程度上也使关羽的地位提高了:「脱离了染祠淫祀的行列,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佛教的殿堂,在人们心目中不再是邪神厉鬼,其神格日益趋向於善」。[31]另外,藉著佛教势力,关羽信仰也便能迅速向全国扩散。

(三)民间文人的塑造

英雄崇拜是古今中外任何地方都存在的现象,从魏晋南北朝起,关羽在荆州等地老百姓心中,便已是勇武威猛的化身。至宋代,随著三国故事的流行和皇室的推崇,关羽的事 更为全国上下所熟悉。元朝时,由於受外族统治,汉人备受歧视压迫,渴望英雄的出现,以解救民间疾苦,这种思想便藉著杂剧戏曲表达出来。关羽这个早被传颂,又为元政府接纳的传奇人物,便更为杂剧作家所喜用。[32]至明代罗贯中笔下的关羽,除了作者妙笔生花的描述外,更是集千多年来民间创作之大成,成功使关成为中国史上独一无二的武神。[33] 2.内在因素 关羽信仰的形成,不能忽略的是关羽本身拥有的内在本质,使他成为中国人甘於膜拜的人物。

(一)关羽的勇猛

关羽的勇猛是众所皆知的,《三国志 关羽传》有这样的记载:「 袁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上文已说过,英雄崇拜的中外皆有的现象,每当乱世,民间总寄望英雄出现,保家卫国。勇猛如关羽,便成为动荡之中,民间的膜拜和供奉对象。

(二)关羽的忠贞不二

关羽对刘备的忠贞不二,使他成为「忠」的典范。刘备与关既有君主关系,又是朋友,《三国志 关羽传》记述关羽身在曹营时,仍心怀故主,得知备在袁绍那里,便「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这种既忠於君,又忠於友的行为,符合社会各阶层的道德要求,更是儒家思想所强调的「忠」的美德,故关羽能成为社会所共识的楷模,并最终被推上了神位。[34]

(三)关羽的义气

郑土有和黄华节都不约而同的认为,「义气」是他成神的最主要原因。关羽对刘备不单有君臣之忠,更有兄弟之情和朋友之义。这种「情义」正是社会各阶层都需要的一种团结力量,对无权无势的下层社会民众,尤为重要。经《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大肆渲染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便成为「义气」的典范,关羽更是集合了勇、忠和义,成为典范中的典范,故备受统治者、上层士大夫和下层百姓的崇拜。[35]

从上述研究,可清楚看到关羽信仰是中国古代上层和下层社会共同创造的一个造神运动。当时,除了一般敬鬼祭神的因素外,不难看到关羽的被升上神位,是充满人的实际需要,就如黄华节所说,关羽是「被后人拿完美的伦理质素,黏傅在不甚完美的本有人格上,成为一种崇高德性的象徵,才跻于帝位成圣的。」而这项成圣工程不是出於一人之手,而是「许许多多的所谓『下流社会』的人物,都来参与这一项巨大的雕塑工作。」[36] 在上层强调忠君,下层强调对朋友的义[37],双方各取所需的情况下,关羽便被摆放在神的行列,而且越捧越高,成为一位香火特盛的高级神只。

关羽信仰所强调的「忠」和「义」,对维护社会秩序和构建伦理体系,是有一定的安定团结作用。这种影响甚至远至海外华侨群体,关羽成为了他们身份认同的一种精神支柱。[38] 然而,这显而易见的、充满人为因素的造神运动,却大大减低关羽作为神的真实性。这种人造的民间神只所反映的,是中国人对信仰本身的轻视,对鬼神的膜拜是出於现实考量,多於对生命终极的追求。故此,纵使我们多不愿接受中国人宗教观淡薄的看法,关羽信仰的出现又却在某程度上支持了这观点。另一方面,关羽信仰也反映出中国人对完人的渴求。就如黄华节所言,千百年来,中国人不断把心里完美的伦理质素,加在关羽身上,并把他建立成自己膜拜的对象。[39]纵然知道这种完人难以在现实中出现,却又不愿在无望的现世中放弃希望。在这里,却又表达出中国人对宗教的坚持。关羽信仰让人看到中国人的宗教观是充满矛盾,徘徊於现实与理想间的追求。历代皇朝对关羽封赐简表: 朝代 爵 时间 封号

东汉 侯 景耀3年(206年)壮缪侯 北宋 公 崇宁元年(1102年)忠惠公 王 大观3年(1108年)武安王 宣和5年(1123年)义勇武安王

南宋 建炎2年(1128年)壮缪义勇武安王 淳熙14年(1187年)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 天历元年(1328年)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 帝 万历22年(1594年)神宗朱翊把关羽进爵为帝 万历42年(1614年)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大帝 清 顺治元年(1644年)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篇8:建筑中水正在兴起

中国水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中国的水资源数量严重短缺,北方地区尤其如此。北京、天津、太原、石家庄、西安,全都是严重缺水的城市。在尽力保障了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之后,农业用水和生态景观用水缺口极大。这样的后果是一旦发生旱灾,当地农业和生态受到的冲击非常严重,农业减产,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而且会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水资源的另一个大问题是水污染情况加剧。中国人在经历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和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后,忽然发现自己面对着一个水环境质量极度恶化的局面。

城市水体往往同时遭受这两方面的压力。一是水资源数量迅速减少。调研很多城市的发展历史,都是依河而建,城中小河沟密布,居民由河中取水,又向河中排走废水。工业化以后,城市发展加快,人口密度大增,各种污水大量流入使得河流的自净能力消失,河道纯粹变成了臭气熏天的污水道,成为孳生蚊虫和传播疾病的渠道。为了保证基本的生活卫生条件,人们把这些溪流河道由明沟变成暗渠,让污水从管道中流走。几十年的发展,城市的小河小溪都已绝迹。仅留下一些地名让人怀念。二是水质差,水环境惨不忍睹。很多流经城市的大河,污染都非常严重,不得不实施大规模的治理来改善水质状况。

要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水的问题,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同时下手。为了确保水资源数量的稳定,必须尽量少的从自然环境中取水,但同时又要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因此就考虑将从自然环境中取用的这部分水充分利用,循环利用。为了维护或者改善水环境质量,就要尽量减少向自然水体中的污染物排放。有没有办法把少取水和少排放结合起来呢?中水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而出现,目前在国内,尤其在缺水城市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就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样,建筑是城镇的微小单元。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是城市中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用水的基本单元,绝大部分的生活和商业用水都在建筑中发生,污废水也自建筑中产生。如果能够以建筑为单位进行中水回用,每栋(或每组)建筑取水减少,排放减少,集腋成裘,积土成山,那合并起来整个城市从自然环境中取用的水量,以及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也会大大减少。所以说,目前中国的水资源数量短缺和水环境持续恶化的现状,使中水事业的成长有了必要性。

国家政策的调整

17大报告把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提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报告中,胡锦涛列举了7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报告对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环境与资源保护,提出了针对性极强的明确要求。报告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要把上述任务“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具体到水环境的范畴中,就是要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

去年公布的按照国家“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好于5类水质的达75%;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5%。中央的一系列战略决策,表明了中国的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具体落实上,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也明显加大,我们已经接到几个项目,地方环保局要求新建在一些重点控制区域的住宅项目做到“零排放”。

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提高生活用水效率;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鼓励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在水法的带动下,各地纷纷出台相应的地方法规,促进中水利用,尤其明确的提到“搞好公共建筑和居住小区的中水设施建设”。省、直辖市一级的如《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通知》2007、《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2004、《吉林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2005、《陕西省节约用水管理办法》2005、《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2005,《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2005。市、地级市一级的例如《日照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2006,《金昌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2007,《绍兴市区节约用水管理办法》2007,《杭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2007,《西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2006,《鞍山市关于开展城市节约用水专项整治工作方案》2006,《乌鲁木齐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6,《东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暂行办法》2005,《乌海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2005,《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2005,《哈尔滨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2004,《太原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等等。在这些地方政策中,都非常明确的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配套建设中水设施。比如“建筑面积2万m2以上的宾馆、饭店、公寓等建筑;建筑面积3万m2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文化、体育场所等建筑;建筑面积5万m2以上,或者可回收水量大于750m3/d日的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等”,属于硬性要求,不建不行。这些政策和措施将有力的推动建筑中水的推广实施。

思维方式的转变

人们的亲水意识兴起。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优劣已成为人们选择居住地的首要条件了。水乃生命之源、天地之灵, 人类对水有天然的情感归依。居住地有水或能亲水,与自然水景和谐共处,或模仿、浓缩江、河、湖、海的秀色,早就成为与会中外人居环境设计者们永恒的追求目标。据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显示,高达75.6%的受访者认为“水景能提高居住品质”,87%受访者还认为“水景是高尚住宅的必备条件之一”。现代人对于自然环境的向往到了一种执着的态度,绿树成荫,溪流潺潺的环境能带来地价的成倍增长。现在的高档小区,都不惜重金的打造出一片人工水景,没有水,就与高档无缘。

要恢复或者创造美丽的溪流,水从哪里来?目前国内许多大城市水资源短缺,一个小区或者一个城区想要利用已有的清洁水源创造溪流的极不现实。综合考虑下来,建筑中水是非常理想的水源,将在建筑和小区的水景观和水环境建设上大有作为。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愿意为保护水环境出钱出力也是促进建筑中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工程界的思维方式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以前单一的提倡污水集中处理变为现在的鼓励分散处理。陈吉宁在2004年就提出“分散式的污水系统要作为水环境管理的长期策略选择”,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规模小于1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占绝大多数。国内的经验也能看到,不少污水厂存在建成后无法收集到足够的污水正常运行的尴尬局面。而且分散处理有利于污水再生利用。建设部2006年印发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政策》中也提到,对于“距离污水处理厂较远或者污水管网未能覆盖到的区域,适宜选择就地的小型再生水系统或者建筑中水系统”。并且因为中水实际上提倡的是“分质用水”的概念,大范围内的不同用水类型太多,反而存在很多不便。建筑中水一般规模小,服务面积小,针对性强,管理机构明确,在这方面很有优势。

水价调整带来的经济性

2004年以来,国家加大了水价改革的力度,结果是我国各地的水价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根据中国水网的统计,自2001年以来,至2005年,4年间综合水价、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和污水价格都在增长,居民自来水价格的平均增长率6.53%,污水处理费的平均增长率是19.77%,综合水价的平均增长率11.51%。2007年12月9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的报告中说明年我国城市供水价格将适当调整。水价调整的具体目标是:有控制、有步骤地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城市供水价格是终端水价,要综合考虑上游水价等众多因素,……适当提高城市供水价格。一言以蔽之,就是水价将会坚定不移的继续涨下去。与此相对应的是,随着处理技术的进步,建筑中水的处理成本变化不大,甚至有了一定的下降,从而使得建筑中水具有了很强的竞争优势。北京某个宾馆,每天利用中水170吨,一年回收5.5万吨,每吨中水比自来水便宜4块多,一年下来就节省20多万。

技术发展使小规模水处理变为可能

篇9:租赁消费 悄然兴起

租赁消费悄然兴起

身为新娘,谁不想着一袭洁白的婚纱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面对价格不菲却又只能派上一天用场的婚纱,新人们实在左右为难。于是,许多影楼办起了婚纱租赁的业务,花不多的钱,就能穿上满意的婚纱、婚礼服。新人称心,商家得利,双方皆大欢喜。

不需交保险费,不需年检,不需交养路费,就可以开着车去办公、旅游、购物,开展各种社交活动。自1989年8月1日京城首家汽车租赁公司开办以来,那些手持驾照而苦于无车的人,终于可以过把驾车瘾了。不要押金,不需当地户口,不必办理繁琐的手续,你可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5个城市租车。其中大部分城市都在机场设有租赁站。部分城市之间还可做到异地还车。

电脑租赁简便灵活,用户可把电脑租回家,还可以到电脑租赁店去上机。此外,有一部分要买电脑的人对电脑的性能并不熟悉,对选择哪种机型犹豫不决,这个时候,租一台电脑熟悉情况,对选购电脑有帮助。

银行保管箱出租可谓都市租赁中颇为独特的一种。自1994年建设银行总行在北京开办第一家保管箱出租业务以来,目前已有近10家银行先后开展了这项业务。这使那些拥有较大量余款、国库卷和重要契约,放在家里又不放心的人,花钱“雇”了“保安员”。

在上海、广州等地,不少通讯器材公司都推出了手机租赁服务项目,这对于一些出差在外,需要及时与公司和家人联系,或因搬迁新居,电话一时无法接通的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租赁消费如何定位

不求一生所有,但求一朝拥有,这是许多租赁消费者的想法。究竟哪些商品适合租赁呢?

不需长期使用的商品。如一些没有保存价值的图书、影碟等,虽然价格不贵,但一旦看过就没用了。另外像推车、幼儿床等儿童用品,价格不菲,但孩子长大后,就变成了多余物品。对这些商品,租比买更实际。

使用频率不高的商品。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是许多人的梦想,但如果你用车的频率并不高,买车就未必划算。租车既可以让你过足“车瘾”,又可以避免自己备车的诸多麻烦。

尝试使用的贵重商品。如今的家长都挺注重孩子特长的培养。一些家长省吃俭用为孩子买回了钢琴,可孩子却并不买帐,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令家长后悔不已。租赁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更新换代过快的商品。如今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更是发展迅猛,往往使一些喜欢紧跟潮流的消费者有难以跟上潮流的失落感。就拿电脑来说,1995年流行“486”,1996年流行“586”,1997年流行“686”,一年一种潮流,让电脑爱好者无所适从。如果买的话,虽说买时挺先进,可到来年就落伍了;不仅如此,而且因其性能的相对落伍,其价格一跌再跌。如果租赁的话,不仅能让你永立潮头,还没有那种物无所值的烦恼。

租赁经营亟待规范

租赁让大城市里的百姓得到了许多方便和实惠,但同时租赁经营中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也时有发生。

价格:宰你没商量

许多出租公司没有固定的价目表,一些业主信口开河,漫天要价,特别是对那些急需租用某物的顾客,更是乘机抬高租价,某乡农民王某种有16亩小麦,去年听人说租用收割机花钱不多而且省力省时,就租了一台,当时双方口头达成每小时租金40元及过期归还租金酌情增加的协议。后来王某因操作不熟练超过预定时间10多分钟,店主不仅加倍收了80元租金,而且还另外以违约为由对王某罚款100元。

纠纷:烦恼总难免

由于目前对租赁业务尚缺乏科学管理方法,致使租赁活动双方常发生纠纷。某厂女工小朱与男友结婚时,租了一套礼服。租时没好好检查,待归还时,店主告之婚纱被烧了几个小洞,要她全额赔偿。小朱夫妻为此与店主发生争执,最后无奈只得给了店方600元才算了事。

店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店铺在租赁物品时,常常要让客户预交远远高于租赁商品价值的押金。一些私人出租业主往往采取变换店铺地点的手段占有客户抵押金。某影碟录像带出租点开业时要求各客户预交100元抵押金方可办理租借证,在接受了300多名群众预交的3万多元后,便逃之夭夭。

篇10:会计兴起与发展论文

一、管理会计的尴尬境地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20世纪初伴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产生的,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管理会计公告中将管理会计定义为:“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其主要职能是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而建立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编制和提供内部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

我国的管理会计是在80年代初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它在企业中的地位及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既有管理会计本身性质上的原因,也有我们认识应用水平的约束因素。在我国,管理会计有依附性的缩小化倾向:管理会计被看作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这就决定了它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附于财务信息这个主体,而其本身则成为了一种辅助行为。相对于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我国的管理会计将其从一个独立的过程缩小为依附性的后继活动,这种认识在本质上限制了管理会计的深层次发展。就管理会计的本身特点来说,它需要借助于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中的一些分析方法。譬如回归分析,这种方法要求具有大量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和一定的计量软件操作,这种特性决定了企业会计工作不仅有繁杂的计算过程,还要拥有具有这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方法得出的分析预测数据包含着一些假设条件,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和修正,不能直接与市场环境接轨。这就很容易造成“貌似天仙”的分析模型却不食“人间烟火”的效果,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便是目前阻碍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主要问题,因为任何一种应用方法没有理论依托就很容易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方向。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在管理会计的实务中造成了一系列的“并发症”,如由于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缺乏造成组织性不强、理论模糊造成工作目的性不强等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对企业运行的贡献已在西方经济的发展中得到印证。而在我国,上述因素使管理会计的发展障碍重重,在企业中处于一种地位重要、效果不显著的尴尬境地。在世界范围内,西方理论也发现了其自身的一些缺点,于是管理会计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

二、战略管理会计横空出世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日益激烈,于是战略对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战略”原为军事术语,指对战争进行分析之后做出的全局性筹划和指导。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竞争日趋白热化,使企业为了谋求长期发展,越来越需要一个能够预测和把握企业发展布局的整体性筹划来理清企业发展的步骤和方向,于是“战略”一词便广泛地与经济行为联系起来,一时间,“战略营销”、“战略管理”成了经济发展中的新宠。

最早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联系起来的是英国学者Simmonds,它在**年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对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由此来发展和控制企业战略的会计。”战略管理会计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弥补和开拓。与传统管理会计的应用方法不同,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产品生命周期法、价值链法等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研究方法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判断,这不仅避免了管理会计中大量的复杂计算,而且将着眼点放在企业的长远利益上。当企业的产品进入成熟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时,维持并扩大市场份额、追求长远的发展利益,便代替了追求当期利益最大化而成为企业发展的焦点问题。而战略管理会计正是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超越了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牺牲短期利益以实现企业的长期价值。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将企业置于整个产业的价值链中,研究企业与市场竞争者的关系位置。这就弥补了传统管理会计只致力于企业内部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内部化倾向,真正将企业置于市场信息之中。

在我国,战略管理会计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它已成为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所在。虽然我国企业还处于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轨时期,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使大多数企业都树立了面向市场的经营意识,这就为实行注重市场环境的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可能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要求企业不能只考虑自身的成本和效益,还必须重视竞争者的经济信息和发展情况,因此从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会计过渡成为一种必然。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对企业的作用也不甚明显,这使战略管理会计成为一种迫切需要。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如何定位

篇11:近代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

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在制度因素之中,财产关系的作用最为突出,无论是封建庄园制度的兴起和衰落,还是近代产业革命的发生,都与私人财产地位的变革有直接的关系。所有权不确定,私人经营的产业及其收入没有合法保障,或者说,如果密友制度的保证和提供个人经营的刺激,近代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西方世界的兴起》试图改变从某一偶人的技术革新中去寻找发生产业革命的原因的偏见,而引导人们从现代所有权体系和社会制度漫长的孕育过程中去寻找经济增长的原因。这样对经济增长的历史动因的解释变从生产技术上转移到了人上。历史上的财产关系的演变,似有财产关系的出现,便自然归结为是经纪人合理选择的结果,即与不同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相对价格变动相关条件下合理选择的结果。

创新、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等变革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它们乃是增长。而本书着眼于引起经济增长的那些原因。除非现行的经济组织是有效率的,否则经济增长不会简单地发生。个人必然受刺激的趋势去从事合乎社会需要的活动。应当设计某种机制是社会收益率和私人收益率近乎相等。……私人和社会的收益之间的不一致是指某个第三方不经他们同意会获得某些收益或付出某些成本。每当所有权未予确定限制或没有付诸实施时便会出现这种不一致。如果私人成本超过了私人收益,个人通常不会愿意去从事活动,虽然对社会来说可能有利。(例子:海洋运输和国际贸易)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变革是打破平衡、派生出其他的力量,流行的观点把周期性的经济增长归因于新发明和新制度的累积性作用。我们认为人口增长是基本上可以解释中世纪盛世西欧增长和发展的外生变量。在一个地区人口扩张最后会遇到劳动力规模继续增长带来的报酬递减。劳动力增加的部分便迁移到荒野上尚未开发的土地去定居,于是拓殖区便延伸开来。不过,老区的居民密度仍大于边区的居民密度,这一差异导致地区之间土地与劳动力比率的不同,如果再加上地区在天府自然资源上的差异,势必造成不同的生产类型。这些差异使地区之间的产品交换具有盈利。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正长而变成可行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城市的发展便利了本地交易和整个地区的交易,政协市场的扩张又使职能专业化、引进新技术和调整生产工艺适应条件改变可以增加盈利。总之,人口增长为贸易创造了基础;随之而来的市场经济的扩张使中世界经济发生了变化。

上一篇:面试应圆滑些下一篇:爱母亲演讲稿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