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2024-04-23

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通用9篇)

篇1: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教 学 质 量 管 理 制 度

一、切实加强课程管理

在全面推行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每天安排值班教师从早读、第一节课开始到放学结束,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私自调课、让课、占课或未按规定时间放学等现象,都作为教学事故记录在案,并根据学校奖惩条例进行处理。对在值班检查中发现的好的事例及时表扬,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通报批评。把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有无违规现象,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并与奖惩挂钩。

学校在开足、开全课程的同时,还加强对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管理。各个年级的体育、音乐、美术、科技等活动课程,全部开设到位。

二、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要求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使“向课堂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改口号,推动各年级、各学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举办各种教育教研以及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等,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必须切实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第一,功夫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备课组要集体讨论,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各备课组都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第二,着力在课内。调整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者有机地结合,进而产生强力作用。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学、爱学、会学。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不规定必须按某一种教学模式,可以怎么有效怎么上。但有几点原则必须遵守:(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1)随堂听课,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2)尽量多安排公开课,全体教师参加听课,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补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我们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我们的具体措施是:(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尽量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尽量避免未经筛选的现成习题布置给学生,造成学生重复劳动,加重负担。把减轻学生负担落实到实处。

第五,加强过程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检查,随堂听课外,每学期对各年级及部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调查。包括: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座谈问卷(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总结(在上述调查基础上,总结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发扬光大;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这一调查活动,有利于全面了解“教”和“学”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有秩序、高质量地正常开展,有利于培养教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同时也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三、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管理

我校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以上,如何使他们尽快成长为适应我校教学工作要求的骨干教师,是我校能否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管理,要求青年教师虚心向中老年教师学习,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迅速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争取逐步适应和胜任我校教学工作;要求青年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一节。

为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们准备做如下工作:(1)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帮教;(2)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指导和考核;(3)鼓励青年教师业务进修,为青年教师进修提供方便;(4)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改实践与研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5)加强横向联系,创造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和参加教研活动的机会;(6)开展有关如青年教师三项基本功竞赛、评优课、论文比赛活动等。

四、切实抓好质量检测工作。

质量检测是考核学业成绩的重要场所,需要精心安排,严格管理,要有切实可行的考核规则和监考守则。考场的设置、秩序表、监考与巡考人员安排,要有利于维护严明的纪律,建立良好的考试秩序和防止作弊行为的发生,对于发生的违纪行为要按章严肃处理。

阅卷应做到客观、准确、公正,一般应采取集中、流水阅卷。试卷样本、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应归档保存。学生成绩表在考后一周内上报,上报后的成绩任何人不得私自改动。考试结束后,相关教者要写好试卷分析,教务处组织好质量检测评价工作。

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为了使学生“人人达标”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形成为少数学生个别辅导的教学氛围,稳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教育品牌,特制定三级教学质量监控网络。

一、一级监控:学校监控(主要由教学部门负责)

(一)严格执行市教委颁发的课程计划。

(二)健全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规定。

1、备课

教师在假期中,熟悉整册教材,并由备课组长负责,将整册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排

队整理,有的放矢地完成暑假三项作业,即备课修改、课后练习、出单元练习卷和单项小练习。每学期备课检查不少于两次。

2、上课

施行课堂教学磨课制,以备课组为单位,期初定出一至二节课,进行反复研究,使先进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形成“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再上课„„”的新的教学常规,在反复研磨中提高整个备课组的教学水平。

3、听课

分管领导每学期听课30节,其中3节为拓展课,每周三为随堂听课日,与检查教案相结合,每周行政会议交流听课反馈;骨干、组长听课15节,在组内活动中带头评课,并能给其中的5节以上的课提出合理的建议;教师听课8节,有详细的听课记录。提倡在徽三校园网上撰文进行课堂教学的讨论。

4、作业

由教研组和备课组根据学科和年级特点规范作业本类型、格式以及批改的要求;作业布置必须要有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讨论,提倡分层作业;教师批改必须及时,原则上当天交上来的作业当天批改完毕并订正,特殊作业一周内完成批改,跟踪学生的作业必须面批。每学期作业批改检查不少于两次。

5、检测

(1)练习

分管领导做好练习卷的把关工作,原则上每个单元一张综合卷,每个单元一张基础小练习卷;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根据教学情况做好练习卷的修改和调整工作;任课教师做好练习卷的反馈和补习工作。

(2)监控

校长室每月一抽,抽查作业或教学效果;教导处期中、期末两次测试,对部分学生进行跟踪反馈,力图及时通报抽查情况(各班成绩汇总表);随时做好准备,接受市、区一级的质量调研,对在市区调研中超平均分的教师予以(一个工作量)1500元的奖励,名列前茅者另行嘉奖。

(3)质量分析

教师在每次质量调研后做好质量分析工作,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逐类分析得失分的缘由,提出有效性措施。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分管人员做好汇总和协助辅导

工作,对相对薄弱的班级作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商讨下阶段教学整改措施。

6、教研

分管学科领导每周有计划参加各年级备课组教研活动(不少于一次),每月组织一次大组活动,指导和开展教法研究,会同备课组长组织好教学研究公开课备课、试教、评课。做好每月教研组工作情况书面鉴定,进行优秀教研组评优活动,评优结果在校园外网公布。

(三)每月召开教学例会,研究、讨论、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每学期分年级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量、批改情况。

二、二级监控:教研组监控

(五)负责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计划、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

(六)教研组长牵头制定好任教年级学科知识点的重点训练项目,作为教研组第一次活动内容。

(七)教研组长负责检查学科任教教师备课、作业检查,有记录并及时反馈。

(八)班主任牵头组织任教本班学科的教师教研活动两次,探讨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和学困生的辅导。

三、三级监控:教师自控

(九)教学人员严格执行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十)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认真作好记录,学期结束前一周交分管学科领导检查。

(十一)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出勤率力争100%。

篇2: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一、教学质量监控

1.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等情况,适时的进行评估指导。学期末,要对教师备课、上课、案例研究、专题研究、论文总结等业务质量开展自评、互评,进行表彰奖励。每学期至少要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分析研讨,研究、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2.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安排,监控教学计划(进度)、教案(讲稿)、课表落实、学生学习状态与水平等日常教学工作。利用检查、评比、展示等形式监控学生的作业、学困生的辅导、教学质量分析、试卷的。做好教学全面工作的监控与指导。

3.对教师的听课主要采用课前临时通知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对教学的重点工作监控与指导。

4.每学期由年级组推荐一节课参加校级优秀课的评选,学校组织行政、人员教师进行评选,对成绩显著、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总结推广其教学经验。对存在问题的教师,及时直到他改进教学的方法。

二、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制度

1.班级、学科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定向评比活动,一次加强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监控。

2.每学期组这开展单项竞赛活动,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了解教学情况,督察指导教师的教学。

3.进行教师、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他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态度、专业水平和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等方面个认可程度,进行评估,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篇3: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关键词: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估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继续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 逐步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体系, 促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教学质量是指教学过程中, 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 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作保证。要结合自身特点, 区别于传统的大学教育, 体现人才培养特色, 更好地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服务。

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逐步完善教学质量自我约束机制, 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 通过对教学全过程与教学各环节进行系统地监控、检查与评估, 实现对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升。结合我院实际, 其做法:

一、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责

华中科技大学成立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 分管校长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学院分管教学院长任副主任兼教学督导组组长, 各有关院系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主要职责:

1.负责学院教学过程实施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评估、审议、指导;

2.负责学院教学管理, 质量监控等各环节的制度建设;

3.审定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4.建立教学奖励机制, 表彰和表扬教学质量优秀教师;

5.组织开展院级教改基金的课题申报与研究;

6.负责教学课件开发和各类教材、教学指导书的组织编写以及配套的规划建设工作。

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的常务办事机构及教学质量监控执行中心为教务部, 下设教学质量监督办公室和教学顾问组, 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一名, 全面负责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2.定期召集教学顾问组会议, 收集有关信息, 处理教学突发事件;

3.指导学生信息员有效开展工作, 收集教学工作意见, 提出整改措施;

4.组织期初、期中教学检查;

5.撰写教学质量管理调查报告、检查情况通报;

6.做好教学质量评估和评奖组织工作。

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应按时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 履行其工作职责, 并负责各自院系教学组织过程的管理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其主要职责:

1.负责课堂教学情况和各项教学实践环节检查与监督;

2.不断改进教学组织管理工作;3.充实和完善配套的教学管理与教学组织的规章制度;

4.根据教学工作需要,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5.采取积极的教学管理措施, 推进教风建设;

6.做好各类教材、教学指导书的编写和网络教学课件的开发制作工作;

7.做好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教改基金课题申报工作。

学院教学顾问组是成人教育、网络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的监控机构:主要负责课堂教学情况和各项教学实践环节检查;提出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以及改进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学院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教学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教学质量监控主要环节与基本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 对构成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 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监控, 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计划质量的监控、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的质量监控、教学管理质量的监控、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监控、教学效果的监控等方面。

人才培养计划质量的监控。人才培养计划是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培养规格、培养内容以及实施方案的整体计划, 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要提高培养计划质量, 就要区别于传统大学教育, 面对大众化的培养对象, 必须对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组合, 整体优化, 强调因材施教和针对性。在课程设置方面, 既要考虑学生的现实基础, 又要达到本专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还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 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增加选修课, 扩宽学生知识面。

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质量监控包括对教育资源与教学基础设施基本要求的质量监控:

1.网络教育资源应具有多种教学形式教学课程资源以及网上教学辅助资源, 如:虚拟课堂、辅导答疑、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互动、学习指导书、题库、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等;

2.网络教育技术的支撑是提高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 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设施, 并使网络教育的学习系统环境、教学平台、软件工具得到充分应用;要针对特定的教育目标, 特定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对象选择应用最适用的教学方式, 并加以适当的组合, 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学习中心、教学站点具有多媒体、网络教室或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室, 要求函授教育学生面授教室面积不得低于1.5平方米/生;

4.学习中心、教学站点具有相关专业的图书资料或图书馆并向学生开放;

5.学习中心、教学站点具有开办专业的实验、实训设施或能依托单位和在社会上租用的实验室和设备。

教学管理质量的监控:

1.强化教学管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和敬业精神, 要求管理人员做到严格管理、热情服务, 讲求科学、规范、效益。教学管理人员所属各部门要建立目标管理机制, 对每个人的任务、工作进度、工作质量、年度工作计划等进行阶段性的检查与年终总结、考核;

2.应充分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 建立教学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制度,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组织教学管理人员积极申报课题, 参与教学管理研究, 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和能力。

3.通过制定教学事故认定办法、评定课堂教学优秀奖等等措施来规范教学和鼓励教学工作者,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质量, 还取决于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其他因素, 如:学生管理、第二课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校园文化等, 远程学院作为一个系统, 各个部门都应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总目标而工作;

5.教学质量管理不仅限于教学管理人员职能范畴, 要求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通过建立各种规范标准, 形成重视质量、重视过程、善于抓住关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

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监控:

1.学习支持。主要是针对教学, 为学习者提供技术指导、课程指导、答疑、讨论等双向沟通和对教学的反馈;

2.学习服务。为学生学习提供各种其它服务, 包括方便的贮存和课程登录系统、信息检索等以帮助学生寻找及选择其所需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主要是看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反馈及时、是否信息准确、是否满足个性化要求。

3.增强全面服务意识。要为学生和学习中心、教学站点提供各类服务, 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 鼓励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同学间的协作学习,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提供个性化辅导, 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学效果的监控: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远程学院或主办院系应通过制定《主讲教师资格》、《教师工作规范》等制度来科学规范教学行为, 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教学, 不断改进工作,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重视深入调查教与学两方面情况, 广泛、及时地收集教学信息, 正确把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作为加强教学宏观管理的依据;

3.对网络教育教学效果:一是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和新颖性, 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二是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是否具有引导和学习支持作用, 是否方便学生学习并具有交互作用, 是否符合认知规律并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图片和声音是否清晰, 文字是否易于阅读, 是否充分发挥了各种媒介的优势。四是学习者是否是容易获取并使用课件。

三、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 即: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监督系统、教学咨询与评估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由学院院长办公会、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务部、医学部和主办院系组成。主管教学副院长负责教学日常决策, 教务部、医学部代表学院全面负责教学管理, 主办院系是教学运行部门, 具体组织落实和执行教学任务, 负责教师管理和指导, 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教学监督系统主要由教学督导制度、干部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组成。

1.教学督导制度。学院教学督导组下设的教学顾问组是加强对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监控与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 是学院教学督导和评议咨询机构。教学顾问组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并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 对学院重大教学工作实行监督、检查、评估、审议、指导。

2.干部听课制度。建立干部定期听课制度, 使学院各级党政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 倾听师生意见, 及时了解教学情况, 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保证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在学生中挑选部分学生信息员, 给学生以更直接的途径向学院反映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使学院的管理和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4.教学检查制度。日常教学检查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最基本和常用手段。从期初到期末, 教学情况的检查工作应贯穿始终, 通过对教学状况、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运行情况的检查,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注意归纳分析和总结经验以指导工作, 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深化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

教学咨询与评估系统由学院教学督导组负责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评议、审核和咨询。包括:课堂教学效果评估、专业与课程评估、学生学习评估、课程考试评估、实践教学评估、教学管理工作评估、毕业生社会评价跟踪调查评估、成人教育函授站评估、网络教育学习中心评估等。通过这些评估收集相关教学质量的各类信息, 为学院的教学管理与决策服务。

1.课堂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听课、问卷调查、同行评议、专家评价、学生评估等形式, 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考评, 评估指标做到既有宏观层面又有微观层面, 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考评的结果与教师的岗位聘任挂钩, 力求使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估发挥实际的指导作用。

2.专业与课程评估。一是做好专业设置的评估工作, 对各个专业设置进行人才需求和办学条件的论证与评估;二是以课程评估为手段开展课程建设, 建成一批具有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的特色课程, 调动教师建设课程的积极性, 提高整体课程教学水平,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学生学习的评估。学生学习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表现。对学生学习质量采取监控和评估时, 以抓学风建设为根本和关键开展工作。严格考试管理、抓好考风建设, 以考风促学风;建立激励机制,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函授站教学管理工作评估。一是建立函授站教学与管理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包括:办学思想、办学行为、管理队伍、教师队伍、教学基础设施、管理基础设施、生活基础设施、教学文件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材管理、档案管理、教学秩序管理、考试管理等;二是完善函授站教学与管理工作检查和评估制度, 要求对函授站进行一年一次教学工作检查, 三年一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评估,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实行优胜劣汰、扶持重点、做大做强, 提高函授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5.网络教育学习中心教学管理工作评估。包括:办学思想、办学行为、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教学基础设施、管理基础设施、教学文件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档案管理、教学秩序管理、考试管理等。实行年度教学与管理工作检查和定期评估方式。

四、教学质量主要评估指标

课堂教学效果评估指标:

1.教书育人:备课充分, 为人师表, 能严格要求学生;

2.教学内容:授课及课件内容丰富、充实, 概念准确, 联系实际, 有一定创新内容, 文字、图像清楚;

3.教学方法与手段: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 吐词清楚, 板书规范, 详略适当, 讲解生动, 辅助教学手段适当;

4.教学效果:课堂讲授感染力强, 能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 课件清晰, 师生交流便利, 听众印象深, 易接受, 易懂;

5.网络教育课件:效果图像清晰, 画面美观, 声音清楚, 点播快捷, 动画、课程导航等辅助手段运用合理;

6.网络教育学习效果:有习题、测试安排, 师生沟通方便, 适时组织课程讨论, 回答问题及时, 便于自学。

课程考试评估指标:

1.命题:是否符合大纲要求、题分分部是否合理、难易程度;

2.考试的组织:试卷管理、考场管理、考场纪律、监考守则、考场规则、舞弊处理;

3.试卷评分:评分标准、评分综合成绩、成绩分布 (正态分布) 、综合成绩单 (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 。

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评估指标:

1.毕业设计 (论文) 完成情况:任务书按规定填写情况, 内容要求;

2.毕业设计 (论文) 规范要求:目录、论文摘要、毕业设计 (论文) 基本格式、毕业设计 (论文) 字数、版面质量、参考文献、文字、图表;

3.毕业设计 (论文) 评定情况:导师评分情况 (评语质量、评分情况) ;答辩小组情况 (评语质量、评分情况) ;

4.主办院系 (学习中心、函授站) 的组织工作与管理工作、准备工作和管理细则;

5.课题安排表、按班报成绩单、毕业设计 (论文) 成绩分布、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总结。

站点评估指标:

1.站点基础条件

(1) 机构健全, 人员稳定, 职责分工明确;

(2) 通讯条件, 如:专用邮箱、传真电话、长途电话;

(3) 教学场地与设施, 如:多媒体教室、局域网、语音室、机房;

(4) 提供面授教师必需的食宿、备课、批改作业等生活和工作环境;

(5) 管理制度配套, 包括:教学、学籍、考务、学生管理等规章制度。

2.招生录取

(1) 配备相对固定的招生工作人员, 协助学院招生办公室做好报名、招生及录取工作;

(2) 做好生源调查, 切合实际呈报招生专业和计划;

(3) 按学院下达的招生计划做好招生宣传和生源组织工作, 开办考前辅导班, 提高考生上线率, 完成招生任务;

(4) 做好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

(5) 无违规招生现象。

3.教学组织

(1) 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

(2) 按要求和规定做好兼职教师的选聘工作;

(3) 检查自聘教师“自学指导书”的编写, 并能按时发给学员;

(4) 教学安排、教学有关资料按规定报送。

4.考务管理

(1) 考风考纪;

(2) 考试的组织管理。按规定布置考场;监考人员履行职责;严格管理, 及时防范和处理各类违纪事件;

(3) 协助统考、抽考的有关工作;

(4) 按规定安排重修、再修考试;

5.成绩管理

(1) 建立学生成绩记载卡、信息卡;

(2) 按时登录成绩, 报送原始成绩单;

(3) 按时移交符合要求的各类表、卡。

6.学籍管理

(1) 按规定报送当年录取的新生信息;

(2) 及时履行转学、转专业的审批程序;

(3) 及时呈报学生休学、转学、转专业、退学等学籍异动处理情况。

7.毕业证与学位证办理

(1) 学位英语报名与考试的组织;

(2) 按有关规定做好学位申报;

(3) 做好毕业生资格的审核工作,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毕业生数据 (电子文档) 及有关信息材料;

(4) 按时做好学历证书的电子图像采集工作;

(5) 协助做好毕业证书的办理与发放工作;

(6) 毕业生档案资料归档 (成绩表、考生信息表、毕业生登记表) 。

8.经费管理

(1) 按规定时间和比例足额缴纳办学费。

(2) 无乱收费现象。

五、奖励

学院建立教学激励机制, 积极推进教风建设, 每学年 (或定期) 组织开展各类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评估, 对评估情况进行通报, 成绩突出院系、学习中心、教学站点和个人, 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予以表彰和奖励。主要有:

1.每年按任课教师总数5%的比例评定教学质量优秀奖;获奖者颁发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证书 (二等奖) 及奖金;

2.在每年教师节表扬一批教学质量优良的教师 (1 0%以内) ;

设立教学改革基金, 组织开展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3.资助部分专业教师以课题小组的形式指导和参与学生的二课活动;

4.根据一定比例和有关的评估指标, 评选优质课堂, 实行“优质优酬”;

篇4: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监控问题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2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大学人才培养的思路已逐步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的学生培养呈现出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不再是单一传到授业解惑的地方,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企业进步的人才库、社会全面进步的助推器。其承担着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始终是关系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及成因,强化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当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问题的表现

(一)学生作弊之风不断蔓延

绝大多数高校目前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还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要形式。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检测方式更多关注学生的应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正是因为如此,学生缺乏必要的约束,“翘课”、“早退”似乎成为大学生的代名词。很多学生抱着侥幸的心理,在考试的时候做小抄或抄袭其他同学,力求安全过关。与此同时,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的成绩“过得去”,避免“教学事故”,也在监考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加放纵了学生的抄袭风气。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学生变得日益浮躁,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教师教学评价失真现象严重

一般来说,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大多通过学生评价、督导听课、领导听课、同行评价、获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缺乏足够的客观性,二者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利益关系。不少学生不会按照教师的教学水平来打分,更多的是参照其期末考试成绩和个人情绪来进行评分。教师和教师间的评价,一般是通过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这一过程存在诸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的因素。领导的评分的随意性同样很强,它是结合教师间的互评分值、教师的个人陈述及对老师的印象进行打分的,缺乏足够的科学性。

(三)教学督导缺乏灵活性

教学督导工作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包括对教师授课进行指导、对教学过程实施调查分析和对教学管理提出建议。在当前,教学督导工作不断被忽视,集中表现为缺乏足够的创新。当前高校在执行教学督导的过程中,仅仅局限于检查相关教学档案资料、随堂听课检查等浅层上,对如何改进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流程缺乏足够的关注。作为落实教学督导活动的院系单位,教学督导早已名存实亡,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教学督导更多的是应付领导检查的一种形式。在督导队伍的建设方面,更多的是一些退休教职工来参与,来源较为单一,思维老化,缺乏和当代高校发展的紧密结合。有不少督导人员已经不在教学一线多年,其教学理念和思维还停留在过去的层面上,且缺乏新思想的吸收,和年轻教师很容易产生分歧。还有些兼职的教学督导员本身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其自然无暇分心进行督导工作,导致其职责无法有效的履行。

二、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学生的因素

高校规模的扩大给了更多学生上大学的机会,一些学生来到大学后,不求上进,但求学历和文凭,这种求学动机下的学习效果自然无法保障。再加上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高校也缺乏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和关注,这就导致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还沿袭过去的学习方法,被动地获取知识。不少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忙于上网、做兼职,无法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在临考前普遍采用突击复习的方式,甚至一些学生根本不复习,将希望寄托于作弊、抄袭,并且最后也安全过关。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存在侥幸心理,从过去为了及格抄袭逐渐演变成为了奖学金和个人荣誉而抄袭。

(二)教学管理的因素

教学管理部门缺乏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了解和有效决策,无法及时、准确地解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教学管理单位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但是部门的配置却没有跟上高校扩招的要求。这样下来,教学管理工作更多的是疲于应付而非主动的调查,无法有效地掌握教学一线的最新情况和变化,对教学信息的掌握较为片面。同时,高校领导缺乏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和自己业绩息息相关的形象工程放在第一位,缺乏对教学工作的关注。高校教务管理部门负责教学工作运行,同时又实施教学质量监控,这种自作自查的教学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不利于高校教学监控水平的提高。

(三)师资结构的因素

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原有的教师资源更加紧张,教师力量非常薄弱。过低的师生比例让大多数的老师都在超负荷工作,无暇顾及新知识的吸收和更新,导致教学存在诸多的限制,进而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较大的工作压力下,教师疲于应付学校下发的教学任务,缺乏对自身提高的关注,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得不到很好的提升。一些教师尽管工作态度积极、认真,对学生也很负责,但是由于缺乏对新型教学理念和新知识的学习,导致教学和社会严重脱节。另外,高校过于重视教学的科研成果,将教师的学术能力作为评价教师好坏和水平高低的依据,忽视了对教学效果的关注。这种情况下,教师忙着搞研究,对教书育人反而日益轻视,大大偏离了教师的职责。没有良师,自然无法保障教学质量。

三、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构建与实施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

对于高校而言,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水平的首要工作。例如,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形成了校—院两级教学监控模式,分层管理、共同协调配合。就具体职责而言,校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由“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教学督导组”构成对学校整个人才培养工作的把握,在学院级是“院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院级督导组—教研室主任”的形式来具体落实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确立的教学监控总体目标下,明确各个院系和各个层面的职责,逐层监控,上下负责,按照高等教学的客观规律按部就班地开展各项教学监控工作。

(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校要加强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需要把握三个重点:第一,要构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第二,切实贯彻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第三,完善学生教学评价机制。继续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在巩固督导“督”的作用的同时,充分挖掘、发挥“导”的作用;构建校—院两级督导制度,使学校和学院的工作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更有重点和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例如,我校的公共基础课和部分全校的专业基础课由校级督导负责,而专业课由学院负责。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的落实,不仅可以带动全校上下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更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学管理和决策。在学生教学工作中,一方面我校增加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逐步达到全员参与和充分认可,另外通过不断完善网上评教系统的功能,增加各种形式的数据分析,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的同时也增加了有效反馈,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老师授课方式的建议和意见。这种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的方式,有利于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加强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三)建立教学质量反馈系统

对于高校来说,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离不开有效的反馈。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中,质量反馈机制的构建,有利于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及时获取有用信息,为之后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并且将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地传达给教学督导、教师和学生,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也增强大家的使命感,一起参与到教学各环节中,这对于改善教学质量监控的水平也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规模化下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高校要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教学监控工作,从组织上、制度上和反馈系统上去支撑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建设,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高校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燕.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以完全学分制改革为视角[J].教育探索,2013,6(3).

[2]王会.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三亚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4(1).

[责任编辑:雷艳]

篇5: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一、教学质量监控

1.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等情况。每学期至少要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分析研讨,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2.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安排,监控教学计划(进度)、教案(讲稿)、课表落实、学生学习状态与水平等日常教学工作。利用检查、评比、展示等形式做好教学全面工作的监控与指导。

3. 对教师的听课主要采用课前临时通知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对教学的重点工作监控与指导。

4. 每学期参加校级优秀课的评选,对成绩显著、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总结推广其教学经验。对存在问题的教师,及时直到他改进教学的方法。

二、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制度

1.班级、学科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定向评比活动,一次加强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监控。

2.每学期组这开展单项竞赛活动,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了解教学情况,督察指导教师的教学。

篇6: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为了使学生“人人达标”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形成备课、上课、作业批阅、学生辅导、教学监控的良好教学氛围,稳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教育品牌,制定三级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

一、一级监控:学校监控(主要由教务处负责)

(一)严格执行市教委颁发的课程计划。

(二)健全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规定、检查。

1、备课

教师在学期初熟悉整册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心中有数。并由教研组长负责指导,将整册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排队疏理,有的放矢地完成三项作业,即备课修改、课后练习、出单元练习卷和单项小练习。每学期备课检查不少于两次。

2、上课

实行课堂教学研课制,以教研课组为单位,期初定出一至二节课,进行反复研究,使先进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形成“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再上课……”的新的教学常规,在反复研磨中提高整个教研组的整体教学水平。

3、听课

分管领导每学期听课30节,其中3节为拓展课,每周二、三、四为随堂听课日,与检查教案相结合,学校行政会议经常交流听课反馈;骨干、组长听课15节,在组内活动中带头评课,并能给其中的5节以上的课提出合理的建议;教师听课10节以上,有详细的听课记录。提倡在校园网上撰文进行课堂教学的讨论。

4、作业

由教研组根据学科和年级特点规范作业本类型、格式以及批改的要求;作业布置要尽量做到相同年级学科一致,提倡分层作业;教师批改必须及时,原则上当天交上来的作业当天批改完毕并订正,特殊作业(如中高年级作文等)一周内完成批改,跟踪学生的作业必须面批。每学期作业批改检查不少于两次。

5、检测

(1)练习

分管领导做好练习卷的把关工作,原则上每个单元一张综合卷,每个单元一张基础小练习卷;教研组长根据教学情况做好练习卷的修改和调整工作;任课教师做好练习卷的反馈和补习工作。

(2)监控

教务处安排教研组每月一查,抽查作业或教学效果检查;教导处期中、期末两次测试,对部分学生进行跟踪反馈,力图及时通报抽查情况(各班成绩汇总表);随时做好准备,接受市、区一级的质量调研,对在市区调研中超平均分的教师予以一定量的奖励,名列前茅者另行嘉奖。

(3)质量分析

教师在每次质量调研后做好质量分析工作,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逐类分析得失分的缘由,提出有效性措施。教研组长、分管人员做好汇总和协助辅导工作,对相对薄弱的班级作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商讨下阶段教学整改措施。

6、教研

分管学科领导每周有计划参加各年级备课组教研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大组活动,指导和开展教法研究,会同教研组长组织好教学研究公开课备课、试教、评课。做好每月教研组工作情况书面鉴定,进行优秀教研组评优活动,评优结果在校园内公布。

(三)每月召开教学例会,研究、讨论、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每学期分年级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量、批改情况。

二、二级监控:教研组监控

(一)负责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计划、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

(二)教研组长牵头制定好任教年级学科知识点的重点训练项目,作为教研组第一次活动内容。

(三)教研组长负责检查学科任教教师备课、作业检查,有记录并及时反馈。

(四)年级组长牵头组织任教本年级学科的教师教学交流活动两次,探讨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和学困生的辅导。

三、三级监控:教师自控

(一)教学人员严格执行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二)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认真作好记录,学期结束前一周交分管学科领导检查。

(三)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出勤率力争100%。

学校教务处

END

篇7: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革课程、教材及课堂教学,进一步改革完善学生的考试制度,教师的考核制度,学校的评价制度,加强学校管理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监控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依据各科教学大纲和教材,开齐开足上好各门功课,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各学区和县直小学根据学校的实际对各完小和各年段提出每学期监控的目标,并定期组织考核验收。

三、监控办法

1.课堂教学的监控。

(1)课程:要严格按照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学校的课程表应按分级管理的要求,报送上级部门备查。

(2)备课:教师要写好所教学科的教学计划,认真钻研教材,上课之前应有教案。学校每学期定期检查,并把检查情况分等级记入业务档案。

(3)上课: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学区或学校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评价,并记入业务档案。

(4)听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听课,并要做好听课记录,写好评课意见。

(5)作业:作业的份量和难度要适中。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并及时讲评和辅导;每学期各校抽查两次,并将抽查情况记入业务档案。

(6)单元检测:教师要深入钻研大纲教材,每个单元教学完成后,要进行单元检测,做好单元质量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补缺补漏并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以利全面实现教学质量的监控目标。

(7)经验总结:每学期结束,教师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进行认真教学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归入业务档案。同时,每位教师每学期写好一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学校组织评选,并汇编其中的优秀论文。

2.教学质量的监控。

(1)考试科目(语、数):抽查测试。由市组织命题、监考、评卷和质量分析。单元检测,由学校或教研组组织命题。期末考试;由学区组织命题和组织考试。要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增加单项考试,如语文的朗读、说话,数学的口算,操作题、实践题等。学生考试成绩报告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2)考查科目: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由学校组织科任教师进行考查;品德与生活、科学、品德与社会由上级教育部门组织命题指导,学校自行考查。

(3)抽查: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组织人员不定期抽查各学科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学校也有计划地组织抽查,随时掌握各学科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情况。

3.开展教学竞赛活动。

(1)教师竞赛:内容包括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的评选,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优质课评选等内容和项目,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参加一项竞赛活动。

(2)学生竞赛:包括音乐、体育、美术、劳动、计算机等技能和其它学科内容的竞赛。

(3)每次竞赛活动要有竞赛方案、竞赛结果等情况记载。

4.教育教学质量评价。

对每个教师所任的每一门学科(含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都必须进行单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量化评价,担任多学科的教师全面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取各学科评价结果的平均值。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业务考核、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聘和提拔使用的依据。

5.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1)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专业知识加速老化,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素质结构,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和时代,才能不断创新教育以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反思教育的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遽变革,教育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感情、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教”。因而教师必须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以及伦理背景,给教育以终极关怀。

(3)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教育和学习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可能。21世纪网络技术将有更大的发展,网络资源将更加丰富,人类创造的最新资源也将以最快捷最优先的方式上网储存传播。谁不学会基于资源的学习,谁就将成为文盲。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基于资源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4)激活创造性的能力。21世纪的教育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创造之人,使他们通过一个个会创造的头脑和一双双会创造的手,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时代和新的世界,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通过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新精神和激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

(5)心理辅导的能力。21世纪的社会竞争将日趋激烈,通过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也日益成为必然选择。面对激烈竞争人们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向合作又要求人们能相互理解和支持。无论是竞争与合作都要求人们和谐相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心理辅导的能力,通过助人自助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篇8:论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与实施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

一、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表现

根据我们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教育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两线分离的教学管理模式中, 掌握实际教育教学信息的一方成为信息的强势方, 即代理人;而教学监控机构——教务部门, 成为教育教学信息的弱势方, 即委托人。为了便于描述, 本文将直接冠以“教学管理委托人”和“教学管理代理人”的称谓。显然, 如果按照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 教学管理委托人和教学管理代理人都将以自身价值最大化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依据。因此, 在这一委托-代理关系中, 身为代理人的教育教学运行部门将会不完全按照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的要求行事, 他们二者的目标会存在分歧, 导致代理人的失控。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 教学管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表现在很多方面。

1、对教学任务的执行方面。

由于教学管理委托人只是将现有的教学任务分配到给代理人, 而代理人又可以将该任务安排给不同的教师承担, 那么该教师在教育任务完成、教学质量保证等当面的信息对于委托人来讲是不全面的, 相对于代理人也是不对称的, 这就造成了委托人监控的乏力。

2、教学成果评价信息。

同样, 对于任课教师而言, 其奖惩权利一般掌握在教学管理代理人手中, 而委托人只是会间接通过委托人的评价结果获知部分不完全信息, 对任课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形成直接的反馈, 必须经由代理人, 而代理人在反馈过程中也会进行“二次”信息过滤, 导致任课教师和委托人之间的信息流失, 从而造成监督不力。

3、对不利信息的屏蔽。

如前所述, 教学管理代理人是理性的, 会按照收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决策, 因此, 他们将会把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进行掩盖、歪曲, 我们称之为不利信息屏蔽。其结果必然会造成教学管理委托人对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不能尽早觉察, 从而产生教学质量监控的失效。

二、高校教育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对信息不对称的治理机制

1、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通道

(1) 建立教务服务的信息平台

随着质量监控体系的全面实施, 对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而且大量教学信息的统计分析手工也难以完成, 而学校规模扩大, 也使教学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成为必然。实现教务信息的网上传递。通过网络管理学生的学籍, 统计分析学生的成绩;教师通过网络查询课表、考试安排、工作量计算, 查询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等。教研室将教学计划传递到教务科, 学籍管理将班级和学生信息传到务科, 成为共享信息, 也成为院系、教师、学生网上信息的基础。教学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也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管理行为。网络化运行要求各系部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事, 职责分明, 流程顺畅。

(2) 加强信息的有效采集

教学信息采集是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收集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具体。信息采集的有效方法主要有:

(1) 定期检查。课堂是收集教学信息的主要场所, 根据事先制订的目的要求随堂听课, 按规范填写相关的听、看课记录表, 给予评价与意见或建议;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 其教学定期检查十分重要。

(2) 问卷调查。根据某些特定问题和事项的需要可进行问卷调查。如为了收集学生对课程设置或教师的教学情况, 可以在一部分学生生中进行命题测验。为了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评价和看法, 可以用测评和专项调查表进行调查, 从中采集所需的信息。

(3) 注重信息的处理与反馈

(1) 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加工处理是以人为基础的, 定期召开情况分析交流会, 对采集的原始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归纳、问题分类、分析综合, 对信息进行再认识和加工整理。

(2) 信息反馈: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反馈, 对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决定性的意义。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 教授团体激励作用

由于高校教学管理中, 信息不对称严重存在。找到一个具有信息优势的代理者, 同时其个人效用于学校或者师生对教育管理期望的效用保持一致。这个代理者就是教授团体。因为他们是大学传统的传承者, 其教育理念、学术精神都在一定的大学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 代表了公众认可的大学教育的基本观念。其价值的体现, 是通过教学和学术的贡献来完成的。

(2) 建立合适的决策体系

教学管理常常采用一言堂管理模式, 这抑制了系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内部产生矛盾与冲突, 与学校紧密联系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对教学管理的诉求缺乏有效的表达机制, 以致对学校产生不满, 并降低他们对学校的支持。

3、完善组织制度的设计

篇9: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教学质量  管理  监控

0 引言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转变,促进了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及监控体系按照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和发展的规律,依托行业、企业的多方合作平台,紧密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人才培养目标、结构和内容进行不断调整,实行制度化、持续化的跟踪、诊断、评价、改进,把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不断适应和满足行业、企业和社会目前及未来对人才的需求。而传统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已不适应新的培养人才的要求。

1 传统升学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特点

传统升学导向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管理主体单一,基本由学校和政府分别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学校内部管理又分为教学管理、德育管理两大部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由教务处和督导处等机构,对教育教学进行管理。学生德育管理则是借助于教育活动和对学生日常纪律的考核,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德的养成。学校外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政府授权的专门监督部门及机构,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实施。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有三个特点:

第一,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参与上基本还是政府和学校自身,缺少人才需求的行业、企业、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

第二,在人才培养上,主要是依据教学大纲,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缺乏对企业人才的综合分析及进行培养的系统规划。

第三,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科体系,是学科体系内容的简化,其主要目的是测试学生的学业成就,没有直接针对行业、企业及社会的现实需求,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无法无缝对接。

第四,教育教学方法往往是理论与实践分离,关注知识的传授和验证,缺乏训练学生在具体的职场环境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情感态度等。

第五,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来源于校内和校外行政监督主管部门。校内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一般局限于考试,作业等评价;校外行政监督主管部门对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则主要是同行专家的评估,其主要形式是听汇报,查资料,听课,缺乏社会其它力量有效参与,缺乏对学校办学与企业、社会需求符合度的权威、客观、有效地评价。

2 传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存在问题的根源

2.1 观念尚需更新

传统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只关心学生成绩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符合度,这是一种片面的管理。这种管理只注重已有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行业、企业需求的变化发展,忽视学生对方法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训练,是一种片面、僵化的管理,不适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需要。

2.2 高职院校质量管理机构还需健全

管理机构中还缺少将行业、企业作为质量管理重要参与力量的有效组织形式;在校内,教学和实训分离,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机体,也不符合“教、学、做一体”的需要,无法使质量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

2.3 配套制度还需完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还需完善一系列配套的相关制度。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跟踪,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制度建设,促进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教育教学过程及评价,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4 在质量管理中,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还不足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院的信息及时采集、传递、处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各高职院校虽然完成了校园网络建设,但还没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信息采集,学习效果测评、多方评价信息的及时汇总和反馈,还没有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的格局。教育教学相关信息的滞后性,影响到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2.5 评价信息来源单一,可信度不高

目前,对于高职院校的评估,政府还是唯一主体,行业、企业、社会参与较少,就很难反映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同时评价以学校提供的自我信息为基础,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信息的信度和效度都不高。

3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提高的途径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就是让行业、企业等各相关力量有效地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实施及评价,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及时诊断效果,完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1 充分关注行业、企业等各方需求,并将行业、企业纳入到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参与质量管理

高职院校提供的是一种服务,服务的主体是高校的全体教职员工,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家长、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而行业、企业作为最终的使用者应该直接参与学院的质量管理与监控。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成立董事会、教育集团理事会将行业、企业纳入到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以互利共赢为纽带,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机构,及时调查、跟踪行业、企业的需求,提出建议,学院在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基础,拟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将教育教学质量直接与行业、企业的目前和长远需求挂钩,并作为考核目标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3.2 全员参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氛围

全员参与,全员管理首先应该在全员中普遍建立质量意识和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基础之上。这里的全员应该不仅包括在校教职工,而且包括行业、企业的代表和兼职教师,将用人单位的需求直接转化成为对人才培养过程投入和监控,参与对人才培养阶段性评价,形成学校围绕企业需求不断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3.3 建立、健全各种教育教学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制度化、科学化,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成立各专业委员会,构建专业调整的运行机制。针对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教学实施方案,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直接与企业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挂钩,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的需求。严格执行教育教学检查制度,进行过程监控。

3.4 大力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采用系统管理的方法,提高决策和改进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要建立在信息及时有效分析基础之上,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是实时的管理,决不是事后的弥补,更不是让问题遗留。教育教学实时的管理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汇总和分析之上的,这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采集统计、分析信息,为及时性决策奠定基础。扩大教育教学的信息来源,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采用教育教学计划与实际施教进程的对比,教育教学质量的及时测评,学生日常的网上评教,领导、督导专家听课抽查、系(部)教研室同行听课评比等多种形式,收集信息,不断发现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向开放型和实时化转变。

3.5 加强对行业、企业的服务,建立长期互利的关系

以提供良好的人才服务为基础,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期互利的关系。高职院校通过定向培养、委培等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地满足行业、企业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应主动了解、收集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意见与建议,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召回”制度,对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实施免费“回炉”教育,解决少数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的问题,为企业提供满意的服务。

4 结束语

以科研促进校企密切联系,促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科研是高职院校与企业联系的催化剂,以科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科研促成企业疑难问题的解决,积极成为行业、企业发展的参与者与促进者,从而迎得行业、企业的认可及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成方.创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http://blog.

163.com/qufuyy@126/blog/static/3126123520089204375536/.

[2]孟昭上.关于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思考.http://www.tech.net.cn/page/N008/14587.html.

上一篇:南京的秋天优秀作文下一篇:(机械)骨干教师评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