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2024-04-21

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精选8篇)

篇1: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人文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2009年3月1日通过并实施)

第一条为确保人文学院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教学质量监控,是指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教学工作质量、教学成果质量和办学条件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教学行为及时调控,以稳定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教学质量监控关系着教学规章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对保证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条教学质量监控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构建人文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必须坚持系统化的观点和方法,全面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其关系,将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各个教学环节和素质教育的各个载体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目标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必须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选择具体监控的要素,组织协调各种保障力量以有效地达到培养目标。

3、开放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系统,但并不是一个闭塞的系统,必须保证其与学校监控体系及其他外部因素(如毕业生质量反馈信息、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等能及时进行信息交换,以保证实现办学目标和正确的办学方向。

4、常态化原则。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要与日常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随着日常教学活动的进行而运行。

5、规范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应以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为依据,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克服主观随意性,使各项监控能够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第四条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通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人才培养目

标的科学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科学制订并严格执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必须保证培养方案的前瞻性和稳定性;要加强对培养方案制订过程的监控,深入调研、周密论证,保证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执行;确需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的,应按规范程序审批。

(二)大力推进专业建设,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实际,科学制订各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教学改革方案。

(三)强化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做好教材管理工作,规范教材选用程序,提高教材的使用质量与效益;通过自编教材等方式,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工作。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选聘。严格按照教学工作的要求,加大任课教师资格审核、监督力度,规范教师聘任,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为学生授课,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五)严格课堂教学要求,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教师应根据大纲和授课计划在课前认真备课并精心设计教案;上课应做到衣冠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语言规范;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育和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刻苦学习;课堂讲授应努力做到阐述准确,概念清楚,条理分明,论证严密,反映学科的新成果、新进展,突出重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六)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课程是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课程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单元,教学质量的好坏、专业人才素质的高低都直接依赖于每门课程的建设水平。

(七)深入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目的上,要以人为本,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自学式、探讨式、研究式、合作式学习。同时,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革传统教学手段。

(八)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要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在现有的案例教学、专业实习、论文写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形成完整的实践教

学体系。

(九)进一步加强考试管理和考试质量分析工作。各教研室负责本教研室课程考试的命题、试卷审查、阅卷和质量分析工作;院长负责试卷审核工作,办公室负责印刷、考试安排工作。

(十)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严把选题关、指导关、答辩关及成绩评定关,完善毕业论文工作的奖惩机制,进一步强化毕业论文的组织和质量分析工作。

(十一)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加强对学生就业率及就业层次、用人单位评价、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调查与统计分析,为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工作改进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第五条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

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通过“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同监控”的原则实现教学质量各环节的逐级监控。

(一)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在院长领导下,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负责对学院的整体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体监控。

(二)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监控以教学环节的日常监控为主,由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本教研室的听评课、试卷命题、阅卷、试卷质量分析、毕业论文选题、质量分析等工作,并通过对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进度计划、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研活动的开展等进行检查评估,严把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

要求保存相关资料、文件和记录等。

第六条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

以评估检查为重点,以教学信息监控为辅助,针对教学全过程实施监控。

(一)常规教学检查。教研室要组织经常性的教学检查,尤其是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期初教学检查以教学秩序和教学准备及教师、学生到位情况为主;期中教学检查主要对教学进度、教案、作业批改、上课质量进行检查;期末教学检查以监测考风、考纪为重点。

(二)课程评估。深入开展课程评估,促进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及时总结课程建设的经验,推动课程建设的整合。

(三)教材评估。积极开展教材评估,坚决淘汰过时、劣质的教材,确保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

(四)试卷评查。积极开展试卷评查,强化教师和相关负责人,尤其是教研室主任的责任意识,确保试卷质量,使各级各类考试能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五)毕业论文评估。严格按照《人文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坚持执行选题、开题、指导、答辩、成绩评定、评优、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切实加强毕业论文工作,规范毕业论文管理,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六)学生学习质量评估。制订“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统一,形成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相协调”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质量评价机制,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监控。

(七)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每学期组织一次由学生评教、领导评教相结合的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对评价结论不合格的教师,组织专家进行诊断性听课,对仍不合格者,暂停其教学工作,督促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信息监控。通过师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校园网络等渠道,广泛收集各方面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条教学质量监控的相关制度。

(一)教学常规制度。涉及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等环节。科学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遵循教学工作的规律,融入现代教育管理思想,建立科学系统、简便易行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二)听评课制度。应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开展教学调研,了解教学情况,指导教学工作。每学期要统计并公布听课情况,大力营造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支持教学的氛围。

(三)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四)学生信息员制度。树立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加强学生教学信息员的指导和管理,提高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效性,为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服务。

(五)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按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分配制度挂钩;考核内容包括师德师风、教学工作量、课堂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和改进、课程建设情况、教学研究情况、指导实习和毕业论文及其效果等方面。通过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着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六)主讲教师、新开课和开新课教师的资格审核制度。每学期由学院组织专家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对本院的主讲教师、新开课和开新课教师的任课资格和教学水平进行审核,切实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初次主讲新课程的青年教师,必须进行试讲,不合要求者暂时不能讲授该课程。教师开设新课,必须先提交教学大纲、教材等教学文件,经院教学委员会审定后方可开设。

(七)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要严格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政策宣传,严明教学纪律,增强教职员工的责任意识,维护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

(八)教师教学竞赛制度。积极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和各种形式的教学基本功大赛,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全院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师基本素质。

第八条信息的反馈与调控。

以日常教学检查与专项评估为契机,以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及用人单位为依托,加大反馈和调控力度,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常规教学检查反馈调控。将常规性教学检查和周期性教学检查相结合,及时查找和纠正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带有普遍性和全局性的问题要认真深入地开展总结研究,推动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

(二)专项评估反馈调控。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对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材评估、试卷评估、毕业论文评估、教研室评估等进行专项评估,进一步加大督促整改的力度,切实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反馈调控。科学设计评价方案,进一步加强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应用,充分发挥其正面导引作用,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四)教学督导反馈调控。将“监督”与“引导”相结合,不断丰富教学督

导委员会的指导职能,健全工作机制;要将督导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督促和指导其改进工作,提高教学和教学管理的质量。

(五)学生教学信息反馈调控。坚持执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以学生教学信息中心为载体,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反馈至个人,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人才培养质量反馈调控。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向校外延伸,积极开展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与分析工作,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看法以及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保持动态的适应性。

第九条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

(一)强化教学质量意识。教师要树立教学质量管理的意识,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二)加强教学质量的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管理。

1、全面性管理。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心理、人文知识、认知水平、特殊技能等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监控。

2、全员性管理。教学质量并不仅仅是教学管理人员的事,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中。

3、全程性管理: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的环节性管理,明确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

(三)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查。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自检与互查相结合。

(四)加强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求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二○○九年三月一日

篇2: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第一条教学质量监控是指对各班教学质量定期进行的测试与掌控,它是苗睿教

育中心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及其教学水平的有效办法。

第二条监控的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师的考核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来掌

握当前各班教师的授课与教学水平以及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及时发现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任务、教学重点及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第三条监控的原则。本着“赶、帮、超”的原则、提高性原则、竞争性原则及

优胜劣汰原则,真实地反映监控额真实性。

第四条监控的内容。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跟班率考核、抽检(含笔、口试)学

生单元测验成绩、学生反馈、家长反馈表等,根据不同的班不同的教学进度监控的内容可有所侧重。

第五条监控的形式。由教学监控考核小组根据监控的内容评估打分得出综合成绩,其中抽检和学生单元测试试题以学校出题为样本,由学校组织统一出题考核并按要求当班教师及时对检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第六条监控时间。每季度考核一次,考核成绩分别在下一个月的月初统计得出。

第七条监控的组织。由教学督导组织教学监控小组成员包括教学校长、培训官、教学主管、人事主任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要求提前一周安排好监控的对象、时间、地点、及抽检试题,必要时需要其他教师的参与、协助。

篇3: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一、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研究的现状

当前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而影响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因素有很多, 既有教学条件制约, 又有教学方法影响;既有管理体制问题, 又有教育教学主体因素, 其中, 独立学院教学缺乏学术性是教学质量低劣的关键问题, 而这一问题又直接导源于在制度设计上, 缺乏教师潜心教学的利益导向。[1]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 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 对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成为焦点。以博耶在1990年出版的《教学的反思——教授的工作重点》为代表, 开始了长达10年的大学教学学术大讨论。[2]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费尔德等人对教学学术性活动展开了实证性评价研究。[3]正是受教学学术性活动的影响, 以萧恩为代表的反思性实践者成为行动研究的继承者与开拓者, 展示了现代教师教学发展的基本路向。[4]

相比而言, 我国对教学的研究侧重于基础教育, 对独立学院的课程教学专业性研究较少;侧重于翻译与介绍国外的大学学术活动研究, 而内生性理论研究较少。在以科研为主的外部评价制度面前, 独立学院失去了自主性, 对教学的重视多停留在形式方面, 教师的科研与教学依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专业教学研究人员数量及成果严重不足。[5]已有的研究有的从教师专业化角度对影响教师教学的文化因素, 课程因素, 以及教师职业伦理因素进行探究, 有的从制度保障角度对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探讨, 有的从学生主体性角度对影响教师的课堂意识与行为进行分析, 但很少从制度体系角度对独立学院教学质量提高进行系统研究。

二、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策略

1.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调动学生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在教学管理制度上, 学校应使学生享有专业与课程选择权, 享有教师教学评价权, 享有对影响学生学业与未来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管理权, 允许学生自治组织存在, 发挥其影响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尽快完善, 并得到切实执行,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特别要规范课堂教学, 严格教学考核,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独立学院变成教学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课程考核不流于形式, 若某一门课以课程论文的方式结束, 那么,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所要做的工作都较国内要多, 教师会将已有的相关资料推荐给学生。一篇课程论文绝不是敷衍就能过关的, 而要经过好几道环节。首先, 字数要求有一定分量;其次, 每个人都要求作一个报告, 报告之后, 指定的评论人要客观地对此文进行挑剔而建设性的评论和提问。最后得分的情况取决于论文质量的评论, 所提问题的质量及参与讨论的情况。无论哪种情况, 学生通不过考试都是正常的。

2. 研究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的内在关联, 分析教师专业化知识构成, 在梳理总结传统两类知识即内容知识和实践知识基础上, 提出教师实践进程存在着三种类型的知识。

教师“实践性样式”的知识特征就是技法, 是以多元观点深入思考一件事物的技法, 以及在做出实际决策时综合多样理论与方法的技法。[6]内容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划分基本上都源于教师职业活动的观察与探讨, 是从教师职业现状中所进行的静态式剥离与提炼。然而, 如果深入到教师每一个细小问题的解决, 就会发现这两类知识概括仍然不是教师教学有效性知识的全部, 只是教师实际运用知识的基本类型。从教师教学的成效来看, 优秀教师除了通过学习掌握较宽广通识知识及专业知识之外, 还要运用到一种可称之为实践性的内容知识, 这种知识是介于内容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知识类型, 兼有两种知识的特征。既有实践知识的部分特征, 即它不是通过学科课程学习而获得的, 而是在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经验;又具有内容知识的部分特征, 即这些经验是可以经过梳理显性化, 进而转化成为通识知识。如教师对于社区经济状况的了解很难通过书本知识而获得, 主要是在社区的各种活动中, 利用各种媒体而生成的个体化知识;教师对于社区文化的了解也可在社区不同阶层的交往中慢慢积累, 最后形成较为清晰的社区文化知识。显然, 这些知识是在实践中生成了可以系统化的知识, 它明显不同于纯粹的学科为主的内容知识, 也不同于通过情景对话或都反思经历后形成的技法及价值取向。因而, 属于介于两者之间的独特性知识。

二、加快独立学院教学制度创新步伐的措施

1.改革教师评价标准, 促进教师教学发展。

独立学院应立足于教学, 从教学改进观点看待独立学院教学, 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 改革教师职称晋升中教学与科研分离的评价模式, 从知识综合、知识发展、教学反思、教学成果与教学交流等方面, 全面评价教师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在创新与发展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以探究为根基, 实施研究式教学, 提供师生交互发展的平台。研究式教学是以建立一种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要求选择部分有经验的教师作为任课教师, 结合教学内容, 围绕若干主题, 引导学生积极发问, 形成理性思维方式, 开阔学科知识视野, 掌握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对大三、大四学生, 将课内教学与研究, 实习和校内外社区服务结合起来, 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师和研究性的项目研究, 使知识和研究技能在实践中得以充分表现与运用, 着重培养研究与社会工作所必需的团队合作精神,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启发式教学, 鼓励学生提问, 甚至与教师辩论。

2.建立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激励教师心系教学。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 学院要在规章制度上确立以教学为中心的规则体系, 使教师把重心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首先, 建立多种信息反馈渠道, 使学生信息员、教学督导专家、教学管理人员形成有机联系系统, 使常规教学评价与随机教学检查结合, 一般信息反馈与教学问题查处相结合, 把信息来源、信息调查与反馈、信息处理各环节连贯起来, 从而在教学信息自发布之时起, 有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链条, 推动教师自我反思, 自我提高, 实现自主发展。其次, 改善教学条件, 积极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学院各级领导都要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从行政管理人员自身做起, 打破教学与科研相分离的传统, 把广大教师的观念引到教学质量上。以观念转变为起点, 促使各职能部门做好服务工作, 配置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 及时对教学设备与场所进行维护与维修, 更新与丰富专业图书, 把经费与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最后,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维护教学质量管理有关文件的严肃性, 努力排除外界干扰。

总之, 从知识创新来看, 独立学院就是要通过专业学习, 不断提高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独立学院教育的追求。从独立学院的传统来看, 独立学院要具有独立的人文性格, 独立学院走进社会是指独立学院把自身的能力施展出来, 满足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需要, 反思知识对社会的功用, 把新的观点融入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中, 或者调整学科知识结构, 设置学科知识的实用性边界, 体现独立学院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与距离。

参考文献

[1]杨伟娜.高校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M].西安:西北独立学院出版社, 2008, 57-58.

[2]许敏妮.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高校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研究[M].福州:福建师范独立学院出版社, 2012, 179-180.

[3]王秀丽.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独立学院出版社, 2010, 66.

[4]万琼.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其优化[M].南京:南京航天航空独立学院出版社, 2008, 87.

[5]何桂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M].长沙:中南独立学院出版社, 2005, 157.

篇4: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监控问题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2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大学人才培养的思路已逐步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的学生培养呈现出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不再是单一传到授业解惑的地方,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企业进步的人才库、社会全面进步的助推器。其承担着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始终是关系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及成因,强化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当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问题的表现

(一)学生作弊之风不断蔓延

绝大多数高校目前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还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要形式。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检测方式更多关注学生的应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正是因为如此,学生缺乏必要的约束,“翘课”、“早退”似乎成为大学生的代名词。很多学生抱着侥幸的心理,在考试的时候做小抄或抄袭其他同学,力求安全过关。与此同时,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的成绩“过得去”,避免“教学事故”,也在监考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加放纵了学生的抄袭风气。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学生变得日益浮躁,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教师教学评价失真现象严重

一般来说,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大多通过学生评价、督导听课、领导听课、同行评价、获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缺乏足够的客观性,二者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利益关系。不少学生不会按照教师的教学水平来打分,更多的是参照其期末考试成绩和个人情绪来进行评分。教师和教师间的评价,一般是通过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这一过程存在诸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的因素。领导的评分的随意性同样很强,它是结合教师间的互评分值、教师的个人陈述及对老师的印象进行打分的,缺乏足够的科学性。

(三)教学督导缺乏灵活性

教学督导工作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包括对教师授课进行指导、对教学过程实施调查分析和对教学管理提出建议。在当前,教学督导工作不断被忽视,集中表现为缺乏足够的创新。当前高校在执行教学督导的过程中,仅仅局限于检查相关教学档案资料、随堂听课检查等浅层上,对如何改进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流程缺乏足够的关注。作为落实教学督导活动的院系单位,教学督导早已名存实亡,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教学督导更多的是应付领导检查的一种形式。在督导队伍的建设方面,更多的是一些退休教职工来参与,来源较为单一,思维老化,缺乏和当代高校发展的紧密结合。有不少督导人员已经不在教学一线多年,其教学理念和思维还停留在过去的层面上,且缺乏新思想的吸收,和年轻教师很容易产生分歧。还有些兼职的教学督导员本身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其自然无暇分心进行督导工作,导致其职责无法有效的履行。

二、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学生的因素

高校规模的扩大给了更多学生上大学的机会,一些学生来到大学后,不求上进,但求学历和文凭,这种求学动机下的学习效果自然无法保障。再加上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高校也缺乏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和关注,这就导致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还沿袭过去的学习方法,被动地获取知识。不少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忙于上网、做兼职,无法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在临考前普遍采用突击复习的方式,甚至一些学生根本不复习,将希望寄托于作弊、抄袭,并且最后也安全过关。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存在侥幸心理,从过去为了及格抄袭逐渐演变成为了奖学金和个人荣誉而抄袭。

(二)教学管理的因素

教学管理部门缺乏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了解和有效决策,无法及时、准确地解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教学管理单位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但是部门的配置却没有跟上高校扩招的要求。这样下来,教学管理工作更多的是疲于应付而非主动的调查,无法有效地掌握教学一线的最新情况和变化,对教学信息的掌握较为片面。同时,高校领导缺乏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和自己业绩息息相关的形象工程放在第一位,缺乏对教学工作的关注。高校教务管理部门负责教学工作运行,同时又实施教学质量监控,这种自作自查的教学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不利于高校教学监控水平的提高。

(三)师资结构的因素

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原有的教师资源更加紧张,教师力量非常薄弱。过低的师生比例让大多数的老师都在超负荷工作,无暇顾及新知识的吸收和更新,导致教学存在诸多的限制,进而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较大的工作压力下,教师疲于应付学校下发的教学任务,缺乏对自身提高的关注,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得不到很好的提升。一些教师尽管工作态度积极、认真,对学生也很负责,但是由于缺乏对新型教学理念和新知识的学习,导致教学和社会严重脱节。另外,高校过于重视教学的科研成果,将教师的学术能力作为评价教师好坏和水平高低的依据,忽视了对教学效果的关注。这种情况下,教师忙着搞研究,对教书育人反而日益轻视,大大偏离了教师的职责。没有良师,自然无法保障教学质量。

三、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构建与实施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

对于高校而言,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水平的首要工作。例如,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形成了校—院两级教学监控模式,分层管理、共同协调配合。就具体职责而言,校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由“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教学督导组”构成对学校整个人才培养工作的把握,在学院级是“院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院级督导组—教研室主任”的形式来具体落实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确立的教学监控总体目标下,明确各个院系和各个层面的职责,逐层监控,上下负责,按照高等教学的客观规律按部就班地开展各项教学监控工作。

(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校要加强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需要把握三个重点:第一,要构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第二,切实贯彻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第三,完善学生教学评价机制。继续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在巩固督导“督”的作用的同时,充分挖掘、发挥“导”的作用;构建校—院两级督导制度,使学校和学院的工作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更有重点和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例如,我校的公共基础课和部分全校的专业基础课由校级督导负责,而专业课由学院负责。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的落实,不仅可以带动全校上下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更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学管理和决策。在学生教学工作中,一方面我校增加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逐步达到全员参与和充分认可,另外通过不断完善网上评教系统的功能,增加各种形式的数据分析,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的同时也增加了有效反馈,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老师授课方式的建议和意见。这种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的方式,有利于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加强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三)建立教学质量反馈系统

对于高校来说,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离不开有效的反馈。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中,质量反馈机制的构建,有利于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及时获取有用信息,为之后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并且将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地传达给教学督导、教师和学生,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也增强大家的使命感,一起参与到教学各环节中,这对于改善教学质量监控的水平也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规模化下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高校要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教学监控工作,从组织上、制度上和反馈系统上去支撑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建设,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高校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燕.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以完全学分制改革为视角[J].教育探索,2013,6(3).

[2]王会.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三亚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4(1).

[责任编辑:雷艳]

篇5:小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落实全面素质教育管理的重要一环是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为此,要抓好两件事:一是教学常规的落实与评价;二是课堂教学的评价。通过落实常规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来提高教学质量,来衡量教师素质水平。

一、教学常规的落实与评价

1、布置:每学期一开学对各科学期教学计划,教研专题的制定进行布置。教学计划独立完成,教研专题在教研组集中讨论下由个人决定。

2、检查:

A、学期初教导处检查教学计划、教研专题。

B、常规性检查。对教案的检查,每月一次,最后一周进行。

C、不定期抽查。教导处对教案,作业不定期抽查,同时检查组长工作。

D、每期一次终结性检查。期末考试前两周,教导处组织分管教导,分组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检查。此项检查是对教师落实教学常规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

3、听课:课堂教学是教学常规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学水平、专业素质、业务能力的集中反映。学校领导和教导处必须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定期听课。

一般听课分以下几种类型:

A、研究型听课:目的在于对教研教改的探索,对优质课探讨。

B、随堂听课:事先不通知,目的在于了解教师上课真实情况,检查落实教学常规的实际情况,课后查看教案,考查学生本节学习效果。

C、跟踪听课:即连续听课,在于对教师教学或问题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4、评价:每期做好教师落实教学常规的评价,是促进常规落实的关键工作。只有认真做好评价工作,才能保持教师落实常规的积极性,才能使教学常规坚实稳定的生根,才能使常规落实,质量不断提高。

二、课堂教学评价

每期一次课堂教学评价是全体教师一次大的教学研究活动,是一次比武,是一次学习,也是对全体教师课堂教学的一次检阅,要求讲课质量高,教学经验总结好。

(一)早布置,选好教学研究问题。

开学初,各教研组围绕本学科特点与现今本学科动向,结合本校本班情况选好预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组织全员参加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1、语文组、教学组、非工组分别进行,各教研组长、教导处与校领导参加。

2、教师每听完一次课要记好听课记录,填写一份课堂教学评价记分表,背靠背记分,组长汇总,交教导处。

(三)教学经验总结。

教师在本组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一周内完成好教学经验总结。交组长汇总记分,然后交教导处综合评价。

(四)评价方式。可制定《课堂教学评价表》和《教学工作综合量化评估细则》,对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评价。

唐北小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一、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导思想

1、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提高质量”,使评价工作成为推动我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措施。

2、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要坚持把严肃、认真、科学、合理地考核与对教师进行督促指导结合起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提高。

3、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要有利于引导和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专长,鼓励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努力进行探索和尝试。

二、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㈠实施“一周一抽查,二周一检查,一月一评价”检查制度

各教研组要高度重视教学检查工作,充分发挥教学检查工作对教学管理、教师教学与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教

学条件、实验室建设等各方面的监控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保证学校教学各环节良性循环状态,促进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㈡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人员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做好记录报教务处。

㈢多层次听课制度

1、公开课

组内公开课由教研组组织,每学年每人1次以上,课后就任课教师上课内容的取材、教学方法等组织进行讨论,并作好记录交教务处。

2、教学管理部门听课

每学期听课节数要求:校长(主要负责人)不少于30节;业务校长及教导主任不少于50节

⑴深入课堂听课,对教师教学效果做出评价。⑵了解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掌握教学动态。⑶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调教学工作,避免发生教学事故。

3、教师听课

每学期教师听课要求20节以上,课后填写听课表交教科室。

㈣学生评教

教师授课对象学生是教学效果的受益者,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较真实地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每学年组织学生进行满意率测评。

4、成绩分析

试卷成绩分析是反馈教学效果,了解试卷难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每次考试成绩作统计分析并公布。教研组、备课组、任课教师要认真分析成绩并写好试卷分析,对教师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及时解决。

三、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处理

监控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对存在问题的教师进行质量跟踪,帮助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存在问题的教师限期整改。

扬中市实验小学评教评学制度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团结、勤奋、文明、创新的品牌学校,依据中小学教师管理考核办法特制订扬中市实验小学评教评学制度。

一、评教评学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全校教职工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主要考核师德师风、教学态度、教学成绩等等。

二、评教评学由学校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评教评学活动。

三、评教评学活动按期进行,通过学生网上问卷调查、家长无记名信件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每学期不得少于一次。

四、评教评学活动要广泛收集学生或家长等各方面的意见。

五、评教评学所提出的成绩或问题有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反馈。

六、评教评学要采取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保障评判人和被评人的合法权利。

篇6:东湖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学校发展生存的关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质量观,增强教学质量意识,根据区教研室质量监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东湖学校质量监控制度。

一、建立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监控网络。

学校监控职责:校长负责制,组织学校监控领导小组,定期全面检查本校教育教学质量。学科教研组监控职责:组长负责制。对本教研组教学质量负责,制定相应计划、措施,监控学科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的监控职责:制定相应计划、措施,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科教学质量。

二、具体内容与措施。

一级监控:学校监控

(1)加强课程管理。细化教学常规,加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的过程管理。每学期中层领导听随堂课不少于30节,每学期表彰一次改革课堂教学的先进教师。

(2)学校领导每天巡视校园,检查各班的教学常规执行情况。

(3)每学期至少召开5次教研组、年级组长会议。了解教研组活动情况,研究、讨论、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每学年评比表彰优秀教研组。

(4)随机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要求超备量不超过两课,课后反思

记载因各学科要求达到标准,对后进生的辅导要做到经常性。

(5)定期开展学校大教研组活动,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

(6)每学期分年级召开1-2次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布置量、批改情况。

(7)建立教学管理档案。

二级监控:年级组、教研组监控

(1)教研组长负责校本教研,每学期活动不少于12次,做到计划、时间、内容、主要发言人四落实。活动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并做到有书面记录。

(2)年级组长牵头,汇总各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名单,制定辅导方案,对本年级后进生进行质量追踪分析。

(3)年级组长每月一次检查负责学科的任教教师批改作业和学生订正作业的情况,作好记录并及时反馈。

三级监控:教师自我监控

(1)全校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市、区、学校制订的教学常规要求。

(2)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除认真作好记录外,应对所听的课进行较为科学的评价,提出教学建议。

(3)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出勤率、贡献率应达到100%。

(4)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重点实行跟踪调查,建立学习跟踪记录。

篇7:XX小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为了使学生“人人达标”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形成为少数学生个别辅导的教学氛围,稳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教育品牌,特制定三级教学质量监控网络。一、一级监控:学校监控(主要由教导主任负责)

(一)严格执行市教委颁发的课程计划。

(二)健全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规定。

1、备课

教师在假期中,熟悉整册教材,并由备课组长负责,将整册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排队整理,有的放矢地完成暑假三项作业,即备课修改、课后练习、出单元练习卷和单项小练习。每学期备课检查不少于两次。

2、上课

施行课堂教学磨课制,以备课组为单位,期初定出一至二节课,进行反复研究,使先进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形成“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再上课„„”的新的教学常规,在反复研磨中提高整个备课组的教学水平。

3、听课

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导主任不少于20节,中层干部不少于15节,教师不少于10节,每周三为随堂听课日,与检查教案相结合,每周行政会议交流听课反馈;骨干、教研组长在组内活动中带头评课,并能给其中的5节以上的课提出合理的建议;教师听课后,有详细的听课记录。

4、作业

由教研组和备课组根据学科和年级特点规范作业本类型、格式以及批改的要求;作业布置必须要有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讨论,提倡分层作业;教师批改必须及时,原则上当天交上来的作业当天批改完毕并订正,特殊作业(如中高年级作文等)一周内完成批改,跟踪学生的作业必须面批。每学期作业批改检查不少于两次。

5、检测(1)练习

分管领导做好练习卷的把关工作,原则上每个单元一张综合卷,每个单元一张基础小练习卷;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根据教学情况做好练习卷的修改和调整工作;任课教师做好练习卷的反馈和补习工作。(2)监控

校长室每月一抽,抽查作业或教学效果;教导处期中、期末两次测试,对部分学生进行跟踪反馈,力图及时通报抽查情况(各班成绩汇总表);随时做好准备,接受县、市一级的质量调研,对在县调研中超平均分的教师予以奖励。(3)质量分析

教师在每次质量调研后做好质量分析工作,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逐类分析得失分的缘由,提出有效性措施。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分管人员做好汇总和协助辅导工作,对相对薄弱的班级作

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商讨下阶段教学整改措施。

6、教研

分管学科领导每周有计划参加各年级备课组教研活动(不少于一次),每月组织一次大组活动,指导和开展教法研究,会同备课组长组织好教学研究公开课备课、试教、评课。做好每月教研组工作情况书面鉴定,进行优秀教研组评优活动。

(三)每月召开教学例会,研究、讨论、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每学期分年级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量、批改情况。二、二级监控:教研组监控

(五)负责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计划、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

(六)教研组长牵头制定好任教年级学科知识点的重点训练项目,作为教研组第一次活动内容。

(七)教研组长负责检查学科任教教师备课、作业检查,有记录并及时反馈。

(八)班主任牵头组织任教本班学科的教师教研活动两次,探讨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和学困生的辅导。三、三级监控:教师自控

(九)教学人员严格执行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十)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认真作好记录,学期结束前一

周交分管学科领导检查。

篇8:改革考试制度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1 高校考试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在中国自古就有“一考定终身”的说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由于对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严格规定,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限制了人才的创造性和多方面发展,导致了近代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的全面落后。目前我国高校的考试制度也普遍存在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一次期末考试就基本决定了学生这门课程的成绩,于是就催生出中国学生的被动学习模式,课堂上抄笔记,考试前背笔记,考试时默笔记,考试后全忘记。这种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的方法,虽然可以短时间记住大量的知识应付考试,却无法做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更无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不深,就体现出教学质量不高。考试就像学生学习的指挥棒,“考什么、怎么考、为什么考” 对学生学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3]。利用考试的指挥棒作用,通过考试改革建立科学的考试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认清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质量[4]。

2 实现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几点想法

2.1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首先要建立先进的考试理念

由于考试的目的差异,不同的考试有不同的方式和意义。现代高等学校普通课程的考试目的不仅要衡量老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还要能对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起积极作用,指导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可以掌握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的不足与问题,给教师提供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信息,从而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现代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必须改变以一次考试决定学习结果的模式,建立多元化考试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多次考试的方式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2.2 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要让考试渗透到学习过程中去,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督促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在高校,老师给学生的成绩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由出勤率和平时作业综合评定,通常学生之间的差距不大,而期末成绩完全由学期末的一次考试决定,因此学生的最终成绩基本取决于期末考试的成绩。学习成绩只能反应学生期末考试的结果,不能反应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部分学生利用这种考试制度的缺陷,平时不听课,到临近考试突击复习,强记知识点的方式通过考试或取得高分。我们知道,知识是需要长期积累,反复记忆、理解、应用才能牢固掌握的。这种短时间大量记忆的知识是最不牢固的,可能考试结束后,记忆的知识便忘记了。更糟糕的是如果学习发现这种应对考试的方式有效,便会养成这种不好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质量下降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素质。现代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必须改变以一次考试决定学习成果的模式,通过多元化的考试制度让考试渗透的学习过程中去。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课程的每一章,或重点章节结束后进行一次小型测试,以监测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并将测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期末的最终成绩中去,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测试的重点应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可以开卷考试以减少学生的压力。通过考试模式的转变可以引导学生从“突击式”学习方式转变为“渐进式”学习方式。

2.3 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要让考试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手段

高校期末考试属于学业性考试,它虽然可以反应学生学习情况,衡量老师教学质量。但是高校课程往往在一个学期学习完后就结束了,没有后续课程,也就是说,对于一门课程如果考完试,并且及格后,就不会再学习这门课程,这样即使通过考试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不能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过了及格线但分数不太高的同学。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加入测验环节,就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于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可单独辅导,布置新的学习任务。例如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晶体结构一章考试结束后,让考试成绩较差的每个学生制作PPT课件,各介绍2-3个晶体的结构,然后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他们做一次讲演。学生为了将晶体的结构讲清楚,必须学习晶体学的基础知识,从而就能够比较全面的掌握本章的知识点。考试制度改革将一次期末考试分解为多次考试,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但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期情况,更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2.4 考试制度改革要改变单一的考试模式,突出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成绩要比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全面体现学生的理解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老师要确定考核的知识点,设计合适的试题类型,积极关注和辨证认识考试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采用多种题型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5]。

大部分高校课程的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教师划定的范围和指定的重点,偏重于知识记忆,考试题型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是非判断和简答等客观性试题比重大,而综合思考题和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比重太少,这样的考试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考核普遍不足。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适当增加综合性、实践性和运用性试题,以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目前高校考试形式一般以闭卷考试为主,开卷考试为辅;以笔试形式为主,口试、答辩方式为辅;理论考试为主,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试为辅;一次性闭卷期末考试仍是大部分课程考试所采用的主要方式。仅凭闭卷考试难以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是不科学和不公正的。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在考试中加入答辩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地学习积极性。例如,笔者曾在《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5名同学,让每个组的同学各自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一种材料,再随即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用答辩的形式,考察学生对他所学习的材料的掌握情况。所选择的材料都是日常使用或先进材料,同学们在学习材料相关知识的时候发现这些材料的性能,都可以在《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程中找到基本原理。他们觉得这门基础理论课很实用,显著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考试的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易形成学习无用论和考试无用论的观念,学习的意义和考试的作用就会降低。

2.5 组织考试分析工作,建立考试信息反馈系统

考试分析是考试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分析,可以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教学反思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为教学计划的调整提供依据。教师将考试结果和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可以找出教学中成功的部分和薄弱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考试分析要求科学、客观地反映老师在教学环节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考试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考试结果提供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实现考试对教与学的反馈调控功能。

学校考试能够检测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与问题所在,给学生提供改进学习的信息,给教师提供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信息。考试是学习效果的阅兵式,是衡量教与学的有效性的一个质量指标。任何考试手段都希望能准确反映教学质量。要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全面实现考试的目的、合理反映教学质量,就必须有科学的考试评价方法。

3 结 语

在高校里考试的目的不是要难倒学生,也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反映教学质量,而是要通过考试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使他们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出国家建设需要和受社会欢迎的人才。本文试图从考试制度改革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以新的考试理念,通过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学生从“突击式”学习方式转变为“渐进式”学习方式,使他们更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关键词:考试,改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瑶,李梦虺.论高校创新教育下的考试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4):630-631.

[2]李俊.考试制度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86-89.

[3]朱泓,张国梁,武春友.教学评价高等学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1):4-6.

[4]邹卓鹏.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考试改革[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2.

上一篇:抢修表扬信下一篇:[音乐大观]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声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