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2024-04-20

机械加工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精选9篇)

篇1:机械加工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管理监控制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中切实加强教学流程的管理,严格教学环节、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认真落实过程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突出常规管理的实效,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结合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实际,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特制订此制度。

一、总则、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检测评价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系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监控是围绕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四条主线即: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管理工作来构建系的教学工作自我监控体系与管理机制。、教学质量监控的作用在于通过对教学工作质量的监督、检查、调控,可以得出达到质量目标程度的评价,据此:

(1)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为系制定各项教学改革政策,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3)使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状态始终处于监控之中,形成教学工作自我监控、自我完善的良性运行机制。、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方法:

本系的教学质量监控实行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研组为基础,系为主体,系为督导。

(1)建立督导制度,组织教学督导人深入教学第一线(课堂教学及实践性教学环节),了解教学情况,实地检测教学质量。

(2)开展各种教学评估,分层面进行检测。

(3)属于常规性的教学质量检测工作:主要有各级领导的听课、教务处检查教学秩序、教师备课批改作业、进行计划内教学活动情况。

(4)对教学工作组织的学期三检: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工作检查。

(5)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及德育评测。、教学质量监控原则

(1)目的性原则:按系部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实行教学质量监控。其目的是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实现。

(2)科学性原则:以现代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为指导,努力实现教学质量检测、评价工作内容的科学化,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管理系统的程序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3)整体性原则:教学质量检测评价做为教学质量管理的一个环节,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必须和其它三个环节,即提高教学质量的计划、实施、总结联系在一起,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

(4)激励性原则:强化竞争机制,要把检测评价结果和教师个人工作考核结合起来。

(5)民主性原则:实行全员性管理,发扬教学民主,教学质量检测评价要集中全体师生的意见,增加评价结果的透明度。

二、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机构:

组长:程家强

副组长:袁辉、杨仓军

组员:沈国军、李威、教研组教师、组长职责:

负责全面工作

3、副组长职责:

(1)建立系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修)订各项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标准、质量检测办法,制(修)订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估方案。

(2)深入各个教学环节,了解教学质量的状态,对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

(3)对系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4)参加系内教学评估和教学工作检查工作。

(5)监督学生成绩考核和成绩分析的质量。、组员的工作职责和权力:

(1)要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标准和检测评价方

法,熟悉教学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2)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经常深入实训室和课堂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教学工作。

(3)深入课堂随机听课。

(4)做好检查工作原始记录,将了解的教学质量及教学秩序等情况及时准确的整理上报,并向被听课教师反馈意见。

(5)经常根据教学状态向系提出建议。

(6)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有一票决定权。

(7)有权请求有关教师提供检测评价时需要的实证和参考材料。

(8)组织学评教和教评学活动。

三、教学质量管理监控方式

一级监控:系总监控(主要由系教务处负责)

(一)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课程计划。

(二)健全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规定、检查。

1、备课

教师在学期初熟悉整册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心中有数。并由教研组长负责指导,将整册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排队疏理。

2、上课

实行课堂教学研课制,以教研组为单位,期初定出一至二节课,进行反复研究,使先进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形成“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再上课„„”的新的教学常规,在反复研磨中提高整个教研组的整体教学水平。

3、听课

分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课并带头评课,并能给其中的5节以上的课提出合理的建议;教师听课12节以上,有详细的听课记录。

4、作业

教师批改必须及时,原则上当天交上来的作业当天批改完毕并订正,特殊作业一周内完成批改,跟踪学生的作业必须面批。

5、检测

(1)监控

系教务处安排教研组抽查作业或教学效果检查,对部分学生进行跟踪反馈,力图及时通报抽查情况。

(2)质量分析

教师在每次质量调研后做好质量分析工作,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逐类分析得失分的缘由,提出有效性措施。

6、教研

分管学科领导会同教研组长组织好教学研究公开课备课、试教、评课。做好教研组工作情况书面鉴定。

(三)定期召开教学例会,研究、讨论、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每学期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量、批改情况。二级监控:教研组监控

(一)负责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计划、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

(二)教研组长牵头制定好任教年级学科知识点的重点训练项目,作为教研组第一次活动内容。

(三)教研组长负责检查学科任教教师备课、作业检查,有记录并及时反馈。三级监控:教师自控

(一)教学人员严格执行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二)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认真作好记录,学期结束前上交学科小结。

(三)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出勤率力争100%。

篇2:机械加工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一、切实加强课程管理

在全面推行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每天安排值班教师从早读、第一节课开始到放学结束,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私自调课、让课、占课或未按规定时间放学等现象,都作为教学事故记录在案,并根据学校奖惩条例进行处理。对在值班检查中发现的好的事例及时表扬,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通报批评。把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有无违规现象,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并与奖惩挂钩。

学校在开足、开全课程的同时,还加强对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管理。各个年级的体育、音乐、美术、科技等活动课程,全部开设到位。

二、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要求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使“向课堂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改口号,推动各年级、各学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举办各种教育教研以及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等,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必须切实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第一,功夫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备课组要集体讨论,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各备课组都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第二,着力在课内。调整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者有机地结合,进而产生强力作用。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学、爱学、会学。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不规定必须按某一种教学模式,可以怎么有效怎么上。但有几点原则必须遵守:(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1)随堂听课,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2)尽量多安排公开课,全体教师参加听课,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补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我们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我们的具体措施是:(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尽量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尽量避免未经筛选的现成习题布置给学生,造成学生重复劳动,加重负担。把减轻学生负担落实到实处。

第五,加强过程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检查,随堂听课外,每学期对各年级及部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调查。包括: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座谈问卷(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总结(在上述调查基础上,总结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发扬光大;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这一调查活动,有利于全面了解“教”和“学”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有秩序、高质量地正常开展,有利于培养教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同时也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三、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管理

我校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以上,如何使他们尽快成长为适应我校教学工作要求的骨干教师,是我校能否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管理,要求青年教师虚心向中老年教师学习,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迅速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争取逐步适应和胜任我校教学工作;要求青年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一节。

为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们准备做如下工作:(1)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帮教;(2)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指导和考核;(3)鼓励青年教师业务进修,为青年教师进修提供方便;(4)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改实践与研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5)加强横向联系,创造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和参加教研活动的机会;(6)开展有关如青年教师三项基本功竞赛、评优课、论文比赛活动等。

四、切实抓好质量检测工作。

质量检测是考核学业成绩的重要场所,需要精心安排,严格管理,要有切实可行的考核规则和监考守则。考场的设置、秩序表、监考与巡考人员安排,要有利于维护严明的纪律,建立良好的考试秩序和防止作弊行为的发生,对于发生的违纪行为要按章严肃处理。

阅卷应做到客观、准确、公正,一般应采取集中、流水阅卷。试卷样本、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应归档保存。学生成绩表在考后一周内上报,上报后的成绩任何人不得私自改动。考试结束后,相关教者要写好试卷分析,教务处组织好质量检测评价工作。

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为了使学生“人人达标”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形成为少数学生个别辅导的教学氛围,稳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教育品牌,特制定三级教学质量监控网络。

一、一级监控:学校监控(主要由教学部门负责)

(一)严格执行市教委颁发的课程计划。

(二)健全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规定。

1、备课

教师在假期中,熟悉整册教材,并由备课组长负责,将整册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排

队整理,有的放矢地完成暑假三项作业,即备课修改、课后练习、出单元练习卷和单项小练习。每学期备课检查不少于两次。

2、上课

施行课堂教学磨课制,以备课组为单位,期初定出一至二节课,进行反复研究,使先进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形成“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再上课„„”的新的教学常规,在反复研磨中提高整个备课组的教学水平。

3、听课

分管领导每学期听课30节,其中3节为拓展课,每周三为随堂听课日,与检查教案相结合,每周行政会议交流听课反馈;骨干、组长听课15节,在组内活动中带头评课,并能给其中的5节以上的课提出合理的建议;教师听课8节,有详细的听课记录。提倡在徽三校园网上撰文进行课堂教学的讨论。

4、作业

由教研组和备课组根据学科和年级特点规范作业本类型、格式以及批改的要求;作业布置必须要有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讨论,提倡分层作业;教师批改必须及时,原则上当天交上来的作业当天批改完毕并订正,特殊作业一周内完成批改,跟踪学生的作业必须面批。每学期作业批改检查不少于两次。

5、检测

(1)练习

分管领导做好练习卷的把关工作,原则上每个单元一张综合卷,每个单元一张基础小练习卷;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根据教学情况做好练习卷的修改和调整工作;任课教师做好练习卷的反馈和补习工作。

(2)监控

校长室每月一抽,抽查作业或教学效果;教导处期中、期末两次测试,对部分学生进行跟踪反馈,力图及时通报抽查情况(各班成绩汇总表);随时做好准备,接受市、区一级的质量调研,对在市区调研中超平均分的教师予以(一个工作量)1500元的奖励,名列前茅者另行嘉奖。

(3)质量分析

教师在每次质量调研后做好质量分析工作,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逐类分析得失分的缘由,提出有效性措施。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分管人员做好汇总和协助辅导

工作,对相对薄弱的班级作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商讨下阶段教学整改措施。

6、教研

分管学科领导每周有计划参加各年级备课组教研活动(不少于一次),每月组织一次大组活动,指导和开展教法研究,会同备课组长组织好教学研究公开课备课、试教、评课。做好每月教研组工作情况书面鉴定,进行优秀教研组评优活动,评优结果在校园外网公布。

(三)每月召开教学例会,研究、讨论、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每学期分年级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量、批改情况。

二、二级监控:教研组监控

(五)负责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计划、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

(六)教研组长牵头制定好任教年级学科知识点的重点训练项目,作为教研组第一次活动内容。

(七)教研组长负责检查学科任教教师备课、作业检查,有记录并及时反馈。

(八)班主任牵头组织任教本班学科的教师教研活动两次,探讨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和学困生的辅导。

三、三级监控:教师自控

(九)教学人员严格执行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十)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认真作好记录,学期结束前一周交分管学科领导检查。

篇3:肉牛全混合日粮的加工与质量监控

1 配制原则

1.1 注意适口性和饱腹感

肉牛日粮配制时必须考虑饲料原料的适口性, 确保肉牛的采食量。同时, 要兼顾肉牛是否能够有饱腹感, 满足肉牛最大干物质采食量的需要。

1.2 满足营养需求

肉牛全混合日粮的配制要符合肉牛饲养标准, 并充分考虑实际生产水平。要按一定体重及阶段预计日增重的营养需要, 喂量可高出饲养标准的1%~2%, 但不应过剩。

1.3 精粗比例适当

肉牛日粮中的精粗饲料比例根据粗饲料的品质和肉牛生理阶段以及育肥期不同而有所区别。应确保中性洗涤纤维 (NDF) 占日粮干物质的28%, 其中粗饲料的ND占日粮干物质的21%以上, 酸性洗涤纤维 (ADF) 占日粮的18%以上。

1.4 原料品种多样化

肉牛日粮原料品种要多样化, 不能过于单调, 多种饲料搭配, 便于营养平衡、全价。应充分利用当地饲草资源, 以降低饲养成本。

1.5 饲料组成保持稳定

避免日粮组成骤变, 造成瘤胃微生物不适应, 从而影响消化功能, 甚至导致消化道疾病。所用饲料要干净卫生, 各类饲料应规定用量范围, 以防止含有有害因子的饲料用量超标。

2 制作技术

2.1 全混合日粮设计

2.1.1 确定营养需要。

根据肉牛分群 (按生理阶段和生产水平分) 、体重和膘情等情况, 以肉牛饲养标准为基础, 适当调整肉牛营养需要。根据营养需要确定TMR的营养水平, 预测其干物质采食量, 合理配制肉牛日粮。

2.1.2 饲料原料选择及其成分测定。

根据当地饲草饲料的资源情况, 选择质优价廉的原料。原料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水分、钙、总磷和粗灰分的测定应分别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2.1.3 配方设计。

根据确定的肉牛TMR营养水平和选择的饲料原料, 分析比较饲料原料的成分和饲用价值, 设计最经济的饲料配方。

2.1.4 日粮优化。

在满足营养需要的前提下, 追求日粮成本最小化。精料补充料干物质最大不能超过日粮干物质的60%。保证日粮降解蛋白质 (RDP) 和非降解蛋白质 (UDP) 相对平衡, 适当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添加保护性脂肪和油籽等高能量饲料时, 日粮脂肪含量 (干物质基础) 不宜超过6%。

2.2 饲料原料的准备

2.2.1 原料管理。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按照NY 5048规定执行。精料补充料应符合SB/T 10261规定要求。饲料原料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雨淋发酵、霉变、污染和鼠 (虫) 害。饲料原料按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配料, 并作出入库、用料和库存记录。

2.2.2 原料准备。

青贮饲料要严格控制青贮原料的水分 (65%~70%) , 原料含糖量要高于3%, 切碎长度以2~4 cm较为适宜, 应快速装窖和封顶, 窖内温度以30℃为宜;干草类粗饲料要粉碎, 长度以3~4 cm为宜;糟渣类水分控制在65%~80%;精料补充料可直接购入或自行加工。

清除原料中的金属, 塑料袋 (膜) 等异物。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GB 13078) 要求。

2.3 饲料原料的搅拌及添加

2.3.1 搅拌车装载量。

按照搅拌车说明, 掌握适宜的搅拌量, 避免装载过多, 影响搅拌效果。通常装载量占总容积的70%~80%为宜。

2.3.2 原料添加顺序。

遵循先干后湿、先精后粗、先轻后重的原则。一般添加顺序为精料、干草、全棉籽、青贮、湿糟类。如果是立式饲料搅拌车应将精料和干草添加顺序颠倒。添加过程中要防止铁器、石块、包装绳等杂质混入搅拌车, 造成车辆损伤。

2.3.3 搅拌时间。

掌握适宜的搅拌时间, 原则上应确保搅拌后TMR中至少有20%的粗饲料长度大于3.5 cm。一般情况下, 最后一种饲料加入后搅拌5~8 min即可, 整个工作总用时约在25~40 min。

2.3.4 水分控制。

根据青贮料的含水量, 掌握控制TMR水份。冬季水分要求在45%左右, 夏季可在45%~55%。

3 质量监控

质量控制采用感官鉴定法和化学分析法进行。青贮饲料质量按照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评定。精料补充料的质量根据SB/T 10261的标准评定。其他参照NY 5048执行。

3.1 感官鉴定

搅拌好的全混合日粮精粗饲料混合均匀, 松而不散, 色泽均匀, 新鲜不发热、无异味, 不结块。鉴定方法是随机取一些TMR, 用眼估测其总重量及不同粒度的比例。一般为3.5 cm以上的粗饲料超过日粮总重量的15%为宜。

3.2 宾州筛过滤法

宾州筛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发明, 用来估计日粮组分粒度大小。宾州筛由三个叠加式的筛子和底盘组成。筛用粗糙塑料做成, 饲料颗粒不会斜着滑出筛孔。可用来检查搅拌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搅拌时间、上料顺序等操作是否科学等问题, 从而制定正确的全混日粮调制程序。各层应保持比例, 与日粮组分、精饲料种类、加工方法、饲养管理条件等有关。目前国内正在进行研究, 以尽快确定适合我国饲料条件的不同牛群的TMR制作粒度推荐标准。

3.3 化学分析

篇4:机械加工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监控问题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2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大学人才培养的思路已逐步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的学生培养呈现出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不再是单一传到授业解惑的地方,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企业进步的人才库、社会全面进步的助推器。其承担着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始终是关系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及成因,强化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当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问题的表现

(一)学生作弊之风不断蔓延

绝大多数高校目前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还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要形式。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检测方式更多关注学生的应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正是因为如此,学生缺乏必要的约束,“翘课”、“早退”似乎成为大学生的代名词。很多学生抱着侥幸的心理,在考试的时候做小抄或抄袭其他同学,力求安全过关。与此同时,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的成绩“过得去”,避免“教学事故”,也在监考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加放纵了学生的抄袭风气。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学生变得日益浮躁,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教师教学评价失真现象严重

一般来说,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大多通过学生评价、督导听课、领导听课、同行评价、获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缺乏足够的客观性,二者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利益关系。不少学生不会按照教师的教学水平来打分,更多的是参照其期末考试成绩和个人情绪来进行评分。教师和教师间的评价,一般是通过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这一过程存在诸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的因素。领导的评分的随意性同样很强,它是结合教师间的互评分值、教师的个人陈述及对老师的印象进行打分的,缺乏足够的科学性。

(三)教学督导缺乏灵活性

教学督导工作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包括对教师授课进行指导、对教学过程实施调查分析和对教学管理提出建议。在当前,教学督导工作不断被忽视,集中表现为缺乏足够的创新。当前高校在执行教学督导的过程中,仅仅局限于检查相关教学档案资料、随堂听课检查等浅层上,对如何改进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流程缺乏足够的关注。作为落实教学督导活动的院系单位,教学督导早已名存实亡,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教学督导更多的是应付领导检查的一种形式。在督导队伍的建设方面,更多的是一些退休教职工来参与,来源较为单一,思维老化,缺乏和当代高校发展的紧密结合。有不少督导人员已经不在教学一线多年,其教学理念和思维还停留在过去的层面上,且缺乏新思想的吸收,和年轻教师很容易产生分歧。还有些兼职的教学督导员本身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其自然无暇分心进行督导工作,导致其职责无法有效的履行。

二、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学生的因素

高校规模的扩大给了更多学生上大学的机会,一些学生来到大学后,不求上进,但求学历和文凭,这种求学动机下的学习效果自然无法保障。再加上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高校也缺乏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和关注,这就导致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还沿袭过去的学习方法,被动地获取知识。不少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忙于上网、做兼职,无法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在临考前普遍采用突击复习的方式,甚至一些学生根本不复习,将希望寄托于作弊、抄袭,并且最后也安全过关。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存在侥幸心理,从过去为了及格抄袭逐渐演变成为了奖学金和个人荣誉而抄袭。

(二)教学管理的因素

教学管理部门缺乏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了解和有效决策,无法及时、准确地解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教学管理单位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但是部门的配置却没有跟上高校扩招的要求。这样下来,教学管理工作更多的是疲于应付而非主动的调查,无法有效地掌握教学一线的最新情况和变化,对教学信息的掌握较为片面。同时,高校领导缺乏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和自己业绩息息相关的形象工程放在第一位,缺乏对教学工作的关注。高校教务管理部门负责教学工作运行,同时又实施教学质量监控,这种自作自查的教学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不利于高校教学监控水平的提高。

(三)师资结构的因素

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原有的教师资源更加紧张,教师力量非常薄弱。过低的师生比例让大多数的老师都在超负荷工作,无暇顾及新知识的吸收和更新,导致教学存在诸多的限制,进而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较大的工作压力下,教师疲于应付学校下发的教学任务,缺乏对自身提高的关注,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得不到很好的提升。一些教师尽管工作态度积极、认真,对学生也很负责,但是由于缺乏对新型教学理念和新知识的学习,导致教学和社会严重脱节。另外,高校过于重视教学的科研成果,将教师的学术能力作为评价教师好坏和水平高低的依据,忽视了对教学效果的关注。这种情况下,教师忙着搞研究,对教书育人反而日益轻视,大大偏离了教师的职责。没有良师,自然无法保障教学质量。

三、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构建与实施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

对于高校而言,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水平的首要工作。例如,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形成了校—院两级教学监控模式,分层管理、共同协调配合。就具体职责而言,校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由“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教学督导组”构成对学校整个人才培养工作的把握,在学院级是“院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院级督导组—教研室主任”的形式来具体落实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确立的教学监控总体目标下,明确各个院系和各个层面的职责,逐层监控,上下负责,按照高等教学的客观规律按部就班地开展各项教学监控工作。

(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校要加强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需要把握三个重点:第一,要构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第二,切实贯彻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第三,完善学生教学评价机制。继续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在巩固督导“督”的作用的同时,充分挖掘、发挥“导”的作用;构建校—院两级督导制度,使学校和学院的工作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更有重点和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例如,我校的公共基础课和部分全校的专业基础课由校级督导负责,而专业课由学院负责。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的落实,不仅可以带动全校上下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更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学管理和决策。在学生教学工作中,一方面我校增加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逐步达到全员参与和充分认可,另外通过不断完善网上评教系统的功能,增加各种形式的数据分析,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的同时也增加了有效反馈,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老师授课方式的建议和意见。这种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的方式,有利于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加强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三)建立教学质量反馈系统

对于高校来说,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离不开有效的反馈。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中,质量反馈机制的构建,有利于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及时获取有用信息,为之后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并且将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地传达给教学督导、教师和学生,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也增强大家的使命感,一起参与到教学各环节中,这对于改善教学质量监控的水平也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规模化下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高校要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教学监控工作,从组织上、制度上和反馈系统上去支撑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建设,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高校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燕.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以完全学分制改革为视角[J].教育探索,2013,6(3).

[2]王会.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三亚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4(1).

[责任编辑:雷艳]

篇5:机械加工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一、教学质量监控

1.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等情况。每学期至少要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分析研讨,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2.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安排,监控教学计划(进度)、教案(讲稿)、课表落实、学生学习状态与水平等日常教学工作。利用检查、评比、展示等形式做好教学全面工作的监控与指导。

3. 对教师的听课主要采用课前临时通知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对教学的重点工作监控与指导。

4. 每学期参加校级优秀课的评选,对成绩显著、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总结推广其教学经验。对存在问题的教师,及时直到他改进教学的方法。

二、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制度

1.班级、学科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定向评比活动,一次加强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监控。

2.每学期组这开展单项竞赛活动,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了解教学情况,督察指导教师的教学。

篇6:机械加工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等学校的教学任务质量也是越来越重,其中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它是高等学校的根基。一直以来高等院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水平的基本标准是由人才培养质量决定,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因此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进行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对这一体系的建立将为高校未来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1.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义

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很多,其中质量健全教学监控与保障体系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如今的教学监控机制中,仍然存在质量标准不健全的问题,大众对教学的评价不高,主要原因来自高校对教学质量监管和把控力度不够,信息不透明,在评价质量的过程中,人为因素是最关键的,重视监督而忽略了控制质量;质量监控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平衡的状态。高校的机械制造类教学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与掌控,实践教学环节监控或监控不足的问题质导致当前机械制造类教学体制存在漏洞;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缺陷导致教学质量的监控存在功能性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方向也因此存在很多漏洞,其中包括不能充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等等这些问题。因此加强机械制造业教学质量监控体制成为专业建设的关键。几年来,教育部出台了许多关于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文件和政策质量,在“质量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质量工程比较重要的内容其中包括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质量建立体统质量、质量规范、质量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些制度体系的建设是未来高等学校提升自身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也是保证教学质量能否根据市场变化稳步提升的关键。

2.机械制造系列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2.1质量建立系列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内容有许多,包括组织保障体统、质量目标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评价分析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等等。制定规范、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质量,因为它关系着未来实施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质量,未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以及培养满足未来需要的卓越工程师的根本保证。对于一系列的.课程教学的环节和特点,要求建立关于不同的教学评价指标和学生能力的考核指标和对督学、教师、学生这些评价人员制定各自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国家要求对一系列课程的理论教学要定制一些教学质量的管理标准,例如教学工作规范、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编写标准、主讲教师资格审批表、教学质量评估卡(学生用)、听课评价表(教师用)、期末考试试卷复查处理的有关要求、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期末考试试卷自评报告、期末考试试卷复查表等等;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大纲、实验项目卡片、设备器材清单、实验教学评估卡的质量问题是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的关键。对于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环节,制定的教学质量管理标准内容应该有以下几点:生产实习大纲、生产实习指导书、课程设计题目审批表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材以及课程建设的相加形成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内容。要想明确质量监控点就必须把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与总结出来,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能力的考核指标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随着系列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因素的规范而进行制定与规范。课程的考核应该打破传统的方式,创新出另一种考核方式,例如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不能只看重期末的一次考试,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能力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平时课堂的表现,进行多种多样灵活的考核。创新的考核方式的具体操作有:把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能力为考核核心,进行双语教学课程的理论课程考核的时候结合人工教育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网络考试的运用,最后给出最符合学生标准的成绩。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可以通过生产实习网络考试系统进行;当学生受到鼓励和表扬时,会涌起自信的源泉,在进行CAD/CAM质量进行评价中,把学生比较有代表性,比较创意的作品挑出来表彰,可以采用在教学论坛上“加星”的公开勉励,并且在最后的成绩中加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这样不仅把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潜力给逼出来,还有效的提高了系列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2质量注重系列课程的教学信息反馈

影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环节相对比较多,教学信息反馈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是教学信息反馈的基础,只有教学管理人员、督学、任课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信息的采集工作。实现教学信息的传输需要调差问卷、书面评估卡、电子邮件以及网络论坛等工作的结合,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使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的环环相扣和层层相连。所谓教学信息的处理,它的含义是学院和系级的教学管理人员对采集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分类、汇总以及分析。每时每刻都关注教学状态,这样可以在教学出现问题是能够及时反馈给网络得到处理和调整。教学信息的反馈工作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工作的改进和调整有重要意义;同时,优化后续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接受课程组的信息反馈,这样无限的良性循环可以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某一个学期的反馈信息,我们可以依据系列课程教学的薄弱过程,对实习环节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机械制造系列课程的反馈系统是实现教学信息的及时传递和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能够完美实施。

2.3质量建立教学过程中的奖励制度

为了使教师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知,国家可以建立教学过程中的奖励制度,以此来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修养在进一步提高,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工作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此要积极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目标放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认真配合教学质量监控活动的工作,当反馈信息和评价结果不如自己意时不要气馁,坚持相信下一次的教学活动会很好的完成,要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的提高系列课程的教学质量,为自己以后的教师生涯做铺垫。国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方面的奖励力度,以此来让更多的教师自觉主动投身到教学当中去,比如奖励制度可以添加比较有吸引力的项目,包括增加教学奖励酬金、定期组织学院和系级优秀教案评比、优秀课程组评比、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双语教学大赛等活动。在每一年结束教学内容时,根据教师的表现,对表现比较突出进行表彰,表彰的内容可以是关于院系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本科生创新项目指导教师、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优秀实验指导教师、本科教学先进个人等。当对教师的职称评聘时,要倾向于骨干教师、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对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与改革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加强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当然,有奖便有惩,对于比较不负责,有重大教学事故的出现时要进行惩罚大会,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大家会少于犯错的几率。对学生的培养也不可忽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地激励他们的潜力,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结语

文章针对机械制造系列课程,论述了机械制造系的质量监控体系特点,制定了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对构建便捷畅通的教学信息系统,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实践探索,对如何建立监、拉并重的教学质量激励机制,知何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力求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实现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教风与学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范淑清;呼咏;邹青;张富;魏福玉.机械制造系列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06

篇7:小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落实全面素质教育管理的重要一环是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为此,要抓好两件事:一是教学常规的落实与评价;二是课堂教学的评价。通过落实常规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来提高教学质量,来衡量教师素质水平。

一、教学常规的落实与评价

1、布置:每学期一开学对各科学期教学计划,教研专题的制定进行布置。教学计划独立完成,教研专题在教研组集中讨论下由个人决定。

2、检查:

A、学期初教导处检查教学计划、教研专题。

B、常规性检查。对教案的检查,每月一次,最后一周进行。

C、不定期抽查。教导处对教案,作业不定期抽查,同时检查组长工作。

D、每期一次终结性检查。期末考试前两周,教导处组织分管教导,分组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检查。此项检查是对教师落实教学常规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

3、听课:课堂教学是教学常规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学水平、专业素质、业务能力的集中反映。学校领导和教导处必须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定期听课。

一般听课分以下几种类型:

A、研究型听课:目的在于对教研教改的探索,对优质课探讨。

B、随堂听课:事先不通知,目的在于了解教师上课真实情况,检查落实教学常规的实际情况,课后查看教案,考查学生本节学习效果。

C、跟踪听课:即连续听课,在于对教师教学或问题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4、评价:每期做好教师落实教学常规的评价,是促进常规落实的关键工作。只有认真做好评价工作,才能保持教师落实常规的积极性,才能使教学常规坚实稳定的生根,才能使常规落实,质量不断提高。

二、课堂教学评价

每期一次课堂教学评价是全体教师一次大的教学研究活动,是一次比武,是一次学习,也是对全体教师课堂教学的一次检阅,要求讲课质量高,教学经验总结好。

(一)早布置,选好教学研究问题。

开学初,各教研组围绕本学科特点与现今本学科动向,结合本校本班情况选好预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组织全员参加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1、语文组、教学组、非工组分别进行,各教研组长、教导处与校领导参加。

2、教师每听完一次课要记好听课记录,填写一份课堂教学评价记分表,背靠背记分,组长汇总,交教导处。

(三)教学经验总结。

教师在本组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一周内完成好教学经验总结。交组长汇总记分,然后交教导处综合评价。

(四)评价方式。可制定《课堂教学评价表》和《教学工作综合量化评估细则》,对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评价。

唐北小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一、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导思想

1、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提高质量”,使评价工作成为推动我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措施。

2、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要坚持把严肃、认真、科学、合理地考核与对教师进行督促指导结合起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提高。

3、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要有利于引导和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专长,鼓励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努力进行探索和尝试。

二、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㈠实施“一周一抽查,二周一检查,一月一评价”检查制度

各教研组要高度重视教学检查工作,充分发挥教学检查工作对教学管理、教师教学与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教

学条件、实验室建设等各方面的监控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保证学校教学各环节良性循环状态,促进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㈡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人员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做好记录报教务处。

㈢多层次听课制度

1、公开课

组内公开课由教研组组织,每学年每人1次以上,课后就任课教师上课内容的取材、教学方法等组织进行讨论,并作好记录交教务处。

2、教学管理部门听课

每学期听课节数要求:校长(主要负责人)不少于30节;业务校长及教导主任不少于50节

⑴深入课堂听课,对教师教学效果做出评价。⑵了解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掌握教学动态。⑶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调教学工作,避免发生教学事故。

3、教师听课

每学期教师听课要求20节以上,课后填写听课表交教科室。

㈣学生评教

教师授课对象学生是教学效果的受益者,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较真实地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每学年组织学生进行满意率测评。

4、成绩分析

试卷成绩分析是反馈教学效果,了解试卷难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每次考试成绩作统计分析并公布。教研组、备课组、任课教师要认真分析成绩并写好试卷分析,对教师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及时解决。

三、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处理

监控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对存在问题的教师进行质量跟踪,帮助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存在问题的教师限期整改。

扬中市实验小学评教评学制度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团结、勤奋、文明、创新的品牌学校,依据中小学教师管理考核办法特制订扬中市实验小学评教评学制度。

一、评教评学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全校教职工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主要考核师德师风、教学态度、教学成绩等等。

二、评教评学由学校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评教评学活动。

三、评教评学活动按期进行,通过学生网上问卷调查、家长无记名信件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每学期不得少于一次。

四、评教评学活动要广泛收集学生或家长等各方面的意见。

五、评教评学所提出的成绩或问题有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反馈。

六、评教评学要采取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保障评判人和被评人的合法权利。

篇8:机械加工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经过三年来的教学摸索, 以及多次企业岗位调研, 笔者意识到非常有必要将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和工作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中, 把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引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中, 同时, 将考核融入教学中, 将教学融入工作中。

本课程改革的思路是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理念, 将教学内容工作项目化, 把考核内容、标准、方法整合到每个工作项目中, 按照完成工作项目的能力、结果、水平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实现对学生整体完成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在项目设计中将学习内容按工作岗位分成若干个工作项目进行教学, 并将考核的内容动态地分散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 提炼出教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改革方法与流程

(一) 整合工作项目

教考一体化始终伴随着完成工作项目过程的考核, 因此, 工作项目的提炼和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依据《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课程的教学大纲与粮油生产加工相关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整合, 确定工作项目内容;将教学大纲要求的考核点与技能点融合到工作项目中, 增加工作岗位的绩效考核, 形成项目考核, 实现对学生完成工作项目的全面的、立体的及动态的考核。

(二) 制定工作项目的实施流程

每个工作项目包括任务领取、工作准备、生产实施、评价反馈、总结等环节。每个生产环节都制定相应的学习材料和任务, 如工作准备, 需要完成预习单、材料单及设备单等。每项内容都有考核单, 由自评栏、互评栏及教师评价栏三部分组成, 评价内容包括完成情况、责任态度、合作沟通以及创新性等。将学习内容、岗位要求与考核内容紧紧融合在一起, 在工作中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工作中考核, 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促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考核中完成学习、工作任务, 减轻学生考试的压力, 避免了考试前的“快餐式”学习, 形成了学习、工作、考核一起起步, 一起落实的教考一体化模式。

(三) 应用、验证、完善

2007年, 在“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检验专业”的2006级的两个教学班的《粮油贮藏加工技术》课程的集中实训教学中进行改革尝试与探索, 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8年, 根据相关行业岗位的调研, 将课程更名为《粮油贮藏加工与质量监控》, 在“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2007级的两个教学班《粮油贮藏加工与质量监控》的教学中扩大了应用范围, 除了集中实训采用教考一体化的工作项目教学方法外, 又选取了实践教学条件成熟的烘焙食品加工和豆制品加工两个教学单元做了进一步的应用和研究, 效果突出。2009年, 根据行业的岗位需求, 该课程定名为《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 教考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方法在“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2008级两个教学班的《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教学中进行了全面推广、应用和完善。将课程由原来的十章28节、27个实验实训, 整合为18个工作项目、12个学习项目、5个专项实验、2个专题讲座。

18个工作项目都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 由专职教师、实验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以及企业一线员工 (师傅) 配合并指导学生深入一线完成。将员工的岗前培训、岗位考核、月度考评等内容整合到工作项目中, 学生分为几个工作小组, 每个工作小组成为一个生产班组, 承担一项工作任务。项目完成后, 学生达到会干、能干, 知道怎样可以干得更好。生产班组采用随机抽号的形式产生, 尽量避免学生自己组合, 充分培养学生适应能力与合作精神, 便于以后和同事的合作相处。

由于部分产品的加工工艺复杂, 在生产线上只体现出几个生产环节, 仅仅依靠完成工作项目学生的学习是不全面的, 也是不深入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就业以后的业务提升能力, 对部分重点内容的理论学习做了整合, 开设12个学习项目。在专职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下, 由学生主动完成, 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完成每个学习项目, 借助相关图片、影像信息、多媒体教学设备, 运用“头脑风暴”、案例分析以及观点辩论等教学方式进行, 在轻松而有序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针对个别岗位对某些单项技能熟练程度的要求与部分岗位的特殊性, 开设了5个专项实验, 在专项实验室完成, 由专职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进行指导, 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逐项单独考核。

为了引导学生提早进行职业规划和岗位认知, 开设了“粮油加工企业从业基础培训”教学专题, 在第一次课完成, 由校外课程指导专家及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讲授。课程结束时, 开设了“食品加工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行业前沿信息的了解, 树立食品加工的环保、低碳、高附加值以及长产业链的经营理念。

结果与分析

在《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课程的教学中, 通过2007~2009年应用教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摸索, 得到了第一手资料, 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包括学生学习成绩、课堂出勤率、业余时间的学习、课程对就业的影响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分析, 得到如下的结果。

(一) 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

教师走出校门带领学生去企业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工作项目, 或将企业的文化、管理、课程、设备、技师以及员工请进学校, 在校内实训室模拟一个生产环境。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交替授课, 学校环境与企业环境结合, 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结合, 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特点, 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环境和崭新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出勤率高以前学生上课请假人数较多, 教改后由于将每项工作或学习项目安排为一次教学活动, 而每个项目完成后就伴随着考核一起完成, 如一个项目缺勤, 则缺少该项目的分数。如不得已必须请假, 还需在其他业余时间补上, 大多数项目都是以学习小组共同完成, 补课显得非常困难, 因此, 从客观上解决了学生缺课问题。同时, 随着对教改模式的适应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学生主观上也不愿意缺课。

课堂利用率高采用教考一体化模式后, 由于完成工作项目的连续性, 课程都是4节连排或6节连排, 学生每节课实际学习或工作时间都超过45分钟接近55分钟。学生一直在有序紧张地完成每个工作环节或坚守一个工作岗位,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原来是熬课堂, 现在是抢时间”。

注:1.出勤率源于上课的考勤统计, 以班级为单位, 整个学期每节课的实到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百分数的平均数。2.课堂利用率=课堂实际学习时间/课堂安排时间×%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教改后的每个工作或学习项目都设计了资料单 (包括文字资料、相关网站及相关标准) 和预习单两个内容, 要求在上课前必须完成, 促使学生去查阅资料, 提前预习。生产性的工作项目还设计了材料单和设备单, 要求在进入车间前都有所了解。而且, 由于自己亲自参加一线生产, 学生也唯恐临场难堪, 业余时间都主动去实训车间熟悉设备和生产资料, 业余时间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二) 学生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职业素质全面提高

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训练学生的技能更实用, 不仅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还提高了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具体表现在起点高、工作稳定性强、发展空间和升职机会大、薪酬水平和企业满意度较高。学生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职业素质全面提高, 实现了为企业提供合格人才的目的。

2009年毕业的绿检0611班33人, 在食品加工及相关企业就业16人, 占总人数52%。在粮油加工企业就业6人, 占食品加工行业就业人数的37.5%, 大都在产品控制部门工作, 从事的岗位有原料管控员、质量巡检员、条码管理员、QS专员、包装标签审核员、质量信息专员、产品化验检验管理员等。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在工作项目教学中都有体现, 使学生能够很快胜任工作, 有的学生已经分别担任就职公司产品控制部门的原料管控组、产品监控组的组长。有些学生不仅工作非常出色, 还受到部门主管的好评。

(三)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将教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对工作项目的每个环节进行考核, 形成了动态考核、全程考核。将考核融入教学的全程, 既消除了学生对集中考核的恐惧感和疲劳感, 又增强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紧迫感, 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考核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三个方面组成, 突出了考核中学生自评、互评的地位, 不仅提高了学习的动手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主动思考、总结及表达的能力。是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学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诚信态度等与工作岗位接轨的整体素质的全面考核。考核成绩也很理想, 采用教考一体化模式后, 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不及格率降低, 而且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 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课程是由原来的《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改革演变过来的, 过去的《粮油加工技术》课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及集中实训完成, 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 都在期末教学完成后进行。学生普遍反映理论教学枯燥, 实训课程与实际工作脱节, 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 成绩也不理想, 理论成绩普遍偏低, 教师也是费力费心却不受欢迎。通过工作项目的教考一体化模式的改革和试验, 不仅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学生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讨论与展望

教考一体化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相比, 主要突出了以下的优点:

注:列举了部分评价项目, 来源:学院教学督导评价

1.将考核融入教学的全程, 对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考核, 是全程、全面的考核。

2.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为主线, 全面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学习能力、合作精神、诚信态度等综合职业素质, 符合职业院校教育的宗旨。

3.由于该体系是针对职业技能的培养建立的, 因而对于其他职业院校的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上具有借鉴价值。

摘要:根据“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结合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国家级示范校建设三级子项目“《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优质核心课建设”与“标准化加工与质量监控教学方法的改革”的方案和要求, 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理念, 引入企业岗位绩效考核办法, 对《粮油加工与质量控制》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讨。同时, 通过对2007~2009年3年的教学探索, 初步提出了《粮油加工与质量控制》课程教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教考一体化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有益的教学模式,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教考一体化,模式

参考文献

[1]庞文渌.高职生职业素质现状及培养模式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 (8) .

[2]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 .

篇9:机械加工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关键词:课程设计;质量保障;过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229-0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质量目标是:通过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解决机械系统方案设计、零件结构和工作能力设计的基本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宽机械系统及零部件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相关的方法,获得相关的技能,提升独立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本文介绍作者在课程设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方面的经验,包括细化课程质量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师资和教材质量保障,建立过程监控和反馈平台,采用创新的学生评价方法等方面。[1]

一、研究课程性质并细化质量目标

针对具体的教学过程,建立详细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目标子集是实行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的重要举措。经过全体教师的研究讨论,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我们把本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具体细化为:①针对具体的项目实例,经历从方案设计到零件设计的全过程,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扩充教材上没有的、解决机械设计问题必须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②通过设计计算、绘图以及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有关资料,进行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训练,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获得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③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和参加答辩,提高学生对工程设计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④通过设计实践,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工程实践中存在的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从而认识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培养初步的现代工程意识。⑤通过组成设计小组等方式,创造工程设计项目中的人文环境,模拟设计团队分工协作的运作方式,使学生的人际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发展。

二、相关课程采用以项目为线索的教学方式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属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度决定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由于本课程设计与几乎所有的前期课程相关,质量保障必然要求上溯到这些课程。我们选取其中相关度最大的三门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进行研究,发现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方面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上述相关课程以前沿用多年的的教学方法,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虽然在能力培养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教学实践表明这样培养的能力往往是局部的孤立的。当学生学完了这些相关课程,进入课程设计阶段,面对一个具体的设计项目时仍然感觉无从下手。这暴露出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训练不足。近年我們开始试行了以项目案例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的改革,并落实到《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这三门课程中,选择典型机器设计为课程项目,理论课以项目任务下达的方式引入,从客户的原始诉求出发,全部知识点按照项目展开的过程顺序来呈现,用项目事例取代常规例题,用设计实践取代常规作业。这种做法使得机械设计的全局更加清晰,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第一、理论教学的内容有了明确的目标,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有利于得到完整和深刻的认识;第二、有利于从工程视角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第三、为以后课程设计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效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第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表明,这些相关课程及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因此得到明显提高。

三、师资质量保障

鉴于本课程设计的工程性质,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特点,有必要对教师的指导资格设立门槛。为此,我们建立了“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制度”,具体做法是:无论学历、职称高低,第一次承担本课程设计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提前按照本课程最高要求的教学内容完整地完成规定学生必须完成的所有工作,再经课程负责教师组织答辩小组,召开答辩会,学校教学督导员参与监督,对该教师完成的图纸和计算说明书进行审查和答辩,有经验的教师还对指导学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详加解释。要求取得优良成绩的教师才可以承担本课程设计的教学任务,并且规定第一次不能独立承担,而是与有经验教师一起,积累一定教学经验后才能独立承担课程设计的教学任务。“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制度”严格执行多年,目前教学团队中包含多名具有企业机械设计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多名长期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多名主持或参加过各级科研项目并积累了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由于有良好的师资作保障,课程教学质量获得了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四、教材质量保障

大部分现有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提供相关知识为主要目标,很少综合考虑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表现在:对机械设计一般规律的描述只停留在空泛的条文上,并没有作为指导思想落实在各章节的分析中;主要提供设计相关知识,较少论及设计方法,或者仅介绍与设计相关的规则,很少对思维方法展开讨论;所提供的对象知识之间缺少有机联系。有鉴于此,我们专门组织了本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编写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该教材在使用中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也得到其他院校选用,因使用效果好在初版半年之后即重印[2]。本教材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以设计逻辑组织知识素材,把机械设计主要规律以及相关方法的运用贯穿其中,明确揭示机械设计主要要素之间的关联,体现了机械设计能力培养的需求。

五、建立课程设计过程监控和反馈环境

为保证课程设计能够正常进行,我们建立了课程设计过程监控的一整套方法,对学生和教师都规定了严格的教学纪律。为了及时研究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共享先进的教学经验,除了执行学校要求的常规静态教学质量控制制度外(如听课制度,举行不定期教学研讨会等),我们还在互联网上设立了内部教学论坛,教学中的问题当天就可以反映到论坛中,大家共同讨论及时解决,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

六、创新评价方法

由于师生比例悬殊,一个教师往往需要指导一百名左右的学生,如何监控教学过程,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成为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问题。我们采用“过程定量评价表”的方法。按照不同专业的要求设计了细分为4到7个部分的评价表,对每个学生的出勤、进度、学习态度、学习成果(如设计草图、装配图、零件图、说明书)规定了细化的评分标准。这种方法自2006年使用至今,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师为填写每个学生的情况,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而每个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的表现被如实记录,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两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公正的评价。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规范了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以定量方式保障了教学质量。

七、实施效果

以上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从2006年开始,已经在约120个班的教学中实施,本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学校各类教学检查中获得好评。很多学生撰写的设计说明书正文结束之后,在总结里留下了对本课程设计的感受。大致归纳为五类:本课程使他们第一次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得到如何获取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有效训练;本课程使他们认识了工程的社会、经济、人文的要求,明确了成为一名合格工程师的努力方向;本课程将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本课程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流和协作能力,同学之间加深了感情,提高了班级凝聚力;本课程指导教师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深深感动,教师的言传身教令他们终身难忘。

参考文献:

[1]林怡青,谢宋良.以项目为线索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增):174-176,182.

[2]林怡青,谢宋良,王文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50.

基金项目:201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BKZZ2011022);2010年广东省实验教学研究(改革)基金项目(2010003);广东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基金项目(20102076)

上一篇:拼博题目的九年级作文500字下一篇:爸爸趣事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