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2022-10-21

校企合作是以社会需要和市场地位为教育导向,由学校和企业方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当前在全国职业教育中,“小企合作、工学结合”已得到较好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长久机制方面还未形成体系,提升教学质量、服务一定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主要发展任务。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现状

(一)政府评估是外部保障主要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要由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教育机构、知识界和用人单位定期进行评估。这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估拉开序幕,2003年高职院校开始全面质量评估工作,旨在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强化内部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机构引导、社会单位参与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加强对高职学校的宏观管理,评估工作每五年开展一次,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各级部门对高职院校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1]。

(二)学校内部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高职院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是变革时期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采用的形式分为两类,一种是以教学督导为主体,由院系二级督导组成,与教学管理者配合,对教学管理工作、教风、学风和教学活动等进行督导、指导、考察、反馈。一种是以质量管理部门为主,长设机构如质量监控部或质量管理办公室等,主要是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将学校质量目标逐层分解,细化、量化,使质量验证标准明确,进而规范学校各种管理活动[2]。

(三)当前监控方式存在部分缺失

兼职教师评价不到位。高职教育侧重于对人才在实践方面的人才培养,学校大批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艺技术为学生带来较好技术支持,但兼职教师在备课、辅导方面无法达到专职老师标准,同时,还会存在较多请假、调课、流动性大的现象,很难稳定、长期的从事教学,使得对其教学质量监控很难落到实处,教学实践环节监控不到位。

二、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义

(一)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及管理服务的一线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需要了解行业及企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企业为吸纳合格毕业生,创造更好经济价值,需要学校依照企业方要求培养新员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保障了校企双方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共同需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重要部分[3]。

(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必然趋势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模式改革重点是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学校要按照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规格要求进行培养,企业在人才质量评价方面就有话语权,依照企业考核标准来进行教学质量评价,行业企业作为终端需求方,必须是监控体系主体之一,只有进行毕业生整体质量、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的评估,才能有真正的可信度。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内容

(一)重构保障组织体系

(1)校企共同管理。实施提升管理队伍计划,全面统筹工作安排,保证教学人员有企业实践、国内进修及国外深造的机会,拓展先进教育理念和视野。继续落实校企合作制度,企业人员积极参与到老师和学生专业技能评比活动中,使企业理念多向教学过程渗透,加强兼职老师的归属感。(2)校企共同监督。建立学院和企业、专职和兼职教师、教师和学生结合的教学督导团队,在学期开始拟定工作督导计划和标准,学期中由督导成员和企业一起对工作情况进行落实,确保教学工作切实有效、各项工作能落到实处。(3)校企共同研究。学校引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制定教学质量标准、质量考评指标、质量实施措施、教育反馈办法等制度,实现各项评价达到单项与综合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标准。

(二)创新管理制度体系

(1)制定指导文件。制定《学分制实施细则》、《学分制学籍管理措施》等相关制度类文件,将教学管理和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实现教学管理机制弹性化,让学生有可自主选择的余地,允许学生在课程模块、课程学习方向,可以发挥个人主动性。加强导师管理,引导学生合理、科学选择课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逐步拓展学生职业发展空间。(2)建立管理机制。建立校企合作下的全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保障教育过程实现良性循环,保证人才质量。学校和企业明确共同管理和组织的操作流程,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企业指定专人负责,强化安全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和企业的管理制度,建立学校、企业、家庭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实施全程监控跟踪,达到三方共赢的局面。(3)完善内部制度。为实施工学结合的培养机制,学校要建立相关制度,明确学院人才的培养目的、课程框架、课程开发流程;制订校内外关于实训基地的管理办法,实现教学和生产经营同步功能,继续强化学校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教学改革意识,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发挥才能的教学环境。

(三)完善管理标准体系

(1)建立教学标准。教学标准建立要依据专业、课程和教学工作。以教学标准修订为契机,对专业名称、类型、学历层次、招生条件、学制、发展目标及方向、工作任务和教学过程课程考核要点、教师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修订课程标准,完善教师工作标准、特别是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的工作质量标准要求。(2)建立资源评价体系。完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建设等资源评价标准,主动适应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新要求,提高人才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完善校内外生产实训基地评价标准,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骨干教师和教师的聘用、培养、考核机制。(3)深化内部管理改革。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源动力,完善教学标准体系,明确各部门、各类岗位的任职资格、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规范,形成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标准,依据实践教学质量,制定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工作质量管理标准。

(四)健全监控体系

(1)健全督导机制。加大选择企业专家作为专、兼职督导人员,使专兼职队伍达到6:4的标准,吸纳学生参与质量监控,督导工作严谨、中肯、专业,充分发挥督导职能,提高学校实训基地整体建设水平。(2)完善反馈系统。建立教育质量信息的反馈系统,成员以学院为核心,包括社会人士、企业专业人士、兼职教师及全员教职人员共同组成。利用软件开发建立起教学信息反馈数字化平台,增加信息管理、采集、评价和反馈的可信度和实效度。(3)加强质量监控。强化重点环节质量监控,重点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环节的质量监控,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践监控体系,针对项目导向要求,调整监控方式和环节,完善质量监控实施方案。(4)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有效监测措施,及时发现各环节中有可能出现的质量下滑现象或重大教学事故,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会诊,发现问题、评估分析原因,制定可实施的整改措施,将教学质量问题提早发现,为教学质量体系提供预警保障。

四、总结

虽然目前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已开始建立并初见成效,但真正切实发挥实际作用和存在差距,需要教师切实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合理科学组织好教学内容,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化,建立与校企合作背景相符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局势下,我国高等职业化教育取得较大发展,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近年来,高职院校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一系列改革,促使构建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为高职院校需要面对难点。本文结合目前高职教学质量体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校企合作背景下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 雷翠玲,李鲜玲,刘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5,(8):210-211.

[2] 秦晓.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基于PDCA循环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4,(31):231-232.

[3] 童勋.高职模具专业校企合作共同督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企业导报,2014,(24):128-129.

上一篇:浅析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案下一篇:我国行政不作为诉讼制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