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实效化建设

2024-05-05

学校德育实效化建设(共6篇)

篇1:学校德育实效化建设

学生德育实效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德育,即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个性心理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坝州是川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地区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习性、心理素质不同于沿海发到城市的学生,在实施德育教育时,突显出的问题也更加棘手。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的制约,民族地区中小学在德育教育领域,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德育目标和德育方法。我州中小学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着德育目标与学生心理发展适应性不强、德育手段与学生自我成长平衡性不足、学校德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协调性不高等现象。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德育教育时效性,促进民族地区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全面性和平衡性,是摆在每一位从事民族教育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马师校州民中作为从事民族教育40年的中职名校和双语高中学校,长期以来,肩负着培养农牧民子女成才的重任,学校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在长期的德育教育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得失、更新内容、优化理念,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针对以上困窘,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升华和尝试。

一、主张与时俱进,强化德育教育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性

我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期,可塑性极强,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抓住德育教育的时代特征,做好了德育工作的劝导和引领,大力开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德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给予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客观判断是非的能力。密切联系实际,结合国内外形势,贴合中央对新时期人才的实际要求,以“伟大中国梦教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法治校德育教育”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主题活动为平台,让党的政策和精神在我校深入人心,使学生明确时代和社会的要求,确立自身定位和目标方向,形成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定势和人格定势。此外,在德育实施的手段上面,除了固定的班会课、国旗下的演讲、万人签名活动、师生宣誓活动、知识竞赛、黑板报校园橱窗宣传以外,还应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给予学生发言和思考的权利,让学生贴身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存在,从自我肯定中得到收获和启发,把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践行,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性。

二、坚持潜移默化,强化德育教育的课堂效果和标杆作用

从广义的德育教育来讲,只要是对学生施加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规范的活动,都可以定义为德育教育。因此,在德育教育中,仅仅局限于德育部门的引导还远远不够,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每一项活动都应该包含德育教育,全校教职员工都应该是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根据学校要求,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具备德育教育的能力,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每一堂课都应该有相应的隐性德育目标,并具备明确的实施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正确认识民族的发展历史,民族的迁移、民族的融合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切身感受科技进步的优越感、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显性德育目标相比,隐性德育目标既可以为全校教职员工树立标杆作用,又可以把德育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情操,塑造了学生人格,消除了学生意识中长期存在为了德育教育而进行德育教育的抵触情绪。

三、明确聚沙成塔,强化德育工作的养成教育和习惯培养

从学校德育教育的经验来看,抓好养成教育,对德育教育的层次拔高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学校针对大部分农牧区学生“性子野、习惯差”的特点,通过制度管、领导引、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规范,先明礼、再明志。促使学生把衣穿好、把饭吃好、把路走好、把觉睡好、把地扫好、把眼护好、把步跑好、把操做好、把歌唱好、把书读好、把课上好。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安排政教处、班主任、值周教师对学生仪容仪表、藏装穿戴、内务整理、就餐秩序、两操规范等常规德育活动进行定期、严格的检查,通过长期的培养和引导,形成行为定势,形成以一带

十、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尊重百花齐放,强化德育教育的文化融合和道德统一

如何让学生从价值取向的艰难选择走出来,是民族地区德育教育的核心。为此,学校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作用,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重要内容。通过每学年开展一次汉语、藏语经典优秀篇目诵读比赛,让传统文化走上艺术舞台,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引导学生过好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以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家校互动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了解、认识、享受传统节日带来的文化底蕴,树立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意识。通过开展唐卡绘画研习班、藏族民间锅庄表演队、民族体育项目兴趣小组、原生态牧歌兴趣小组、藏戏兴趣小组等形式,盛情邀请专职教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民间手工艺人到学校举办讲座、现场指导,让唐卡、祥巴、锅庄、藏戏、雅加等传统艺术再一次走进学校,生发活力,从而为学生的人生选择提供更大的空间。

五、强调耳濡目染,推进德育教育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宣传

德育教育的手段离不开校园文化,浓烈的文化氛围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无声的宣传。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重新定位和规划,利用学校围墙、橱窗、过道、走廊等有限空间对学校施以美化和整治,立足育人特色,以藏汉双语为基础,辅助图画、照片、浮雕等手段,通过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板块,全方位、多角度地覆盖校园,为学生确定正确的坐标,树立新的偶像,催生学习动力,发挥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此外,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完善校园局域网、LED电子显示器、学校手机短信平台,施加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从时间和空间上践行“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德育目标。

六、推行学以致用,推进德育教育第二课堂的开辟和运用 民族地区德育教育低效的原因之一就是教育环节的前后分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孤立。要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教育必须借助社会、家庭中各种因素,拓宽教育渠道,提高社会、家庭、学校德育行为的协调性,形成德育合力,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社会化。在这一方面,学校可从以下两点提供借鉴。

一是深入开展寒假大家访活动。积极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大配合和支持,进一步增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家校协同推进对学生的培养。我校从2013年开始,全面启动“构建家校互动平台、共育新人健康成才”活动。两年来,由学校领导带队,学校中层干部和部分教师参与的家访活动,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现状为本,理性家访、分类家访”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打师生牌、打友情牌、打亲情牌、打实践牌”的工作思路,提出“三不”和“三要”工作策略。即:家访不告状,不指责家长和学生,不在学生家里就餐;要有针对性,要及时与家长联系,进行主动家访,要与家长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团队家访、登门走访、电话家访和送“教育”上门,送“服务”上门,送“关爱”上门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讲国家政策和法纪法规,传达国家的惠民政策、政府的教育规划和教育条例;客观反映学生在校表现,规范学生假期社会活动,向学生家长讲解学校管理制度和要求。在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桥梁,解除了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存在的疑惑和困惑,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诚信力。

二是开辟第二课堂,展示德育成果。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和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内在需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校外生活的重要渠道。我校从2014年开始,立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每年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奔赴阿、若、红、壤、马尔康、甘孜各县,到学生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乡镇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巴西会议遗址、瓦切红军长征纪念碑、卓克基官寨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教育;组织学生到各县乡社区开展景区义务导游、植树造林、环境保护、敬老院公益劳动等志愿者服务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到阿坝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基地、壤塘县觉囊文化传习基地,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和方向;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走进大自然,感受家乡的美丽。让学生扮一次演员,体验一次生活,当一次老师,收获一份技能,走一次红军路,重温一次历史,搞一次服务,感受一份恩情,当一次导游,推广一次双语,赚一份收入,体验一份艰辛,进一步丰富学习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减轻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我校德育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已经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符合学生特点、顺应时代要求、贴近社会生活的德育教育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的开展,真正把德育教育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外化为学生的行为举止,切实提高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还有很多不能尽善尽美的地方,但相信只要找准方向,努力前行,我校的德育教育终能达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目标。

篇2:学校德育实效化建设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自我校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校认真贯彻教育局有关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要求,多次召开领导班子和职工大会进行宣传和工作布置,分五个阶段进行了工作。在创建过程中,梳理了思路,使各方面工作更有条理;狠抓学校管理,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进行基础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现将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改善办学条件

我校成立于xxxx年x月,位于距xx县城xx公里的xx,由x个中心校和x各教学点组成的,现中心校有xx个教学班,在校学生xx人,教职员工总数xx人,专任教师xx人。学校现有计算机教室、实验室两个专用教室;运动区占地约x万平方米,有一个标准化的足球场,一个篮球场和两个排球场。各级领导对我校的发展非常重视,不断加大对我校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xxxx年以来,我校对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和投入逐年加大,学校先后新建了一座教室(x个教学班);在各教学点和中心校新建了x所幼儿园;更换了xx校和xx学点的电路;新建xx多平方米的教师办公室;改良全校的水路设施,在学生宿舍和用餐地点新增两处洗手池;更新计算机教室的xx台电脑;为亚斯顿教学点新建围墙;改建学校食堂,使学生就餐场地大大改善;为每个班教室配备了“班班通”设备;为每个教职工新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等办公用具;对全校所有的建筑物重新刷了外墙和屋顶重新做了防水处理;更换了一批学生桌椅;正在建设面积为xxxx多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和锅炉房、洗浴室、食堂;对学校的操场进行后移和新操场周边绿化工作;并对图书室和实验室的教学设备进行补充;等使得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善了校容校貌。

二、加强队伍建设

1、领导班子建设我校现有校级领导x人,中层干部 x人。学校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始终把学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强学习。努力做到“四个着眼于”,即“着眼于学习基本理论问题、着眼于解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着眼于解决学校发展与管理工作中的难题、着眼于解决教职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科学谋划学校的发展,确立了“建设有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提出了“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特色鲜明”的发展方针,制定了“特色强校、人才强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战略。学校领导班子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四种风气”:

一是团结之风,始终坚持和谐团结,保持较强的内聚力;二是进取之风,始终发扬不服输的精神,艰苦奋斗,不断进取;三是求是之风,严格要求,求真务实;四是廉政之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召开教代会、教师座谈会等,及时通报学校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大额经费使用情况等。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抓教学,每年人均听课xx多节。在工作中,领导干部都做到身先士卒,学校管理人员都担任着一个班的教学任务;

2、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现有专任教师xx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x人,小学高级教师xx人,小学一级教师xx人,小学二级教师x人,学历达标率100%。是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团结上进的高素质队伍。我校一直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努力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开展了以“敬业爱生”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一是将师德培训内容列入校本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上级有关师德师风的要求,向全体教职工推荐印发相关的学习材料,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学习,进行知识检测。二是开展以弘扬师德师风为主旋律的专题活动。开展了教师家访活动,访问贫困学生家庭,密切家校联系。广大教师通过学习、活动、实践,逐步树立继承传统优秀师德,发展新型师德的信念。支部积极发挥学校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开展了青年示范岗、党员示范岗活动。通过学习和教育,“讲师德守师德”蔚然成风。全校没有出现乱收费、体罚、乱办班等问题。很多老师像妈妈一样关爱学生,有为贫困学生拿衣服的、为学生洗脏衣服的,涌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教师们依法施教,为人师表,尊重学生人格,没有了歧视、体罚学生的行为。我校把培养学习型、研究型教师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学校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师德考核、教学常规工作考评、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评选和考核办法,全方位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组织了以“备好课”和“上好课”为主题的校本培训,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学技术应用;开展校本教研,组织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研究课,提高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我们鼓励教师进修学历,为教师提供学习条件。三年来,我校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包括继续教育的共xxx人次学习,开阔了眼界。每年都要举行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综合素养大赛,并派出教师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讲课比赛、课件大赛、优质课比赛等活动,为教师成长创造了条件。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学校骨干教师与新上岗的年轻教师实行“一对一”帮扶,把青年教师的成长作为骨干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

三、抓实教育教学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1.坚定办学方向突出办学特色,我校学生都为少数民族农民家庭的孩子,大多数学生学习能力弱,自制力较差,再加上家庭原因,大多数家长不管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缺乏注重

教学的意识,造成绝大多数学生缺乏面对未来的信心和对学业的自信心。在这样的校情和学情下,全体师生在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信念引导下,完成了学校应做的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学校领导班子从学校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确定,把“让孩子独撑一片天空”作为主题,开展“三自教育”(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强不息)活动,构建学校的文化特色。基于对开展“三自教育”的认识,我校确定的校训是“学习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校风是“自砺 自强 自信 进步”。学风是“敢于自主,善于自理,勇于自强”。教风是“精心准备,收放有度”。目标是从调动人的内在潜力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能够自强自立,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紧紧围绕“三自教育”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了全体师生的素质,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2.打造校园文化夯实办学内涵,我们开展了很多培养学生生活技能技巧的活动。“我是妈妈的好帮手”等主题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自理能力:我们在每一学年,都开展“文艺汇演”“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学校免费开设了舞蹈、绘画、足球、篮球等十多门特长课,为学生表现和锻炼搭建了舞台,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张扬。

3.追求德育实效铸就办学灵魂,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我们坚持“实、细、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实现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提出了“校内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校内无闲人,人人都育人”的工作原则。我们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和考核细则,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督促与检查。我们坚持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活动有方案、有成果;检查有记录、有反馈。抓住了课堂教学,才能抓住学校德育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立足教材,找准切入点,把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中,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外积极建设德育课程资源。坚持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升、唱、看、读、写”等基本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节日适时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加大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力度,请家长参与开放日、参与活动、参与评价。加强与社区共创,开展了清洁卫生、帮助孤寡老人等多种活动,建立起了社区、家长、学校德育网络。

4.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后劲,我校严格按照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组织教育教学。落实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从教案的改革入手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案的内容上,侧重以学定教,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如新教案中留空白环节,就是要求教师对有些知识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新教案的设计达到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目的,同时也产生新教学模式,如语文的“导读-感悟式”、数学的“合作-探索式”、汉语的“情景-交际式”等。在教学检查中,突出了备课、上课、作业等方面的检查和考核。学校领导集中精力抓教学,深入课堂解决问题。重视体育、卫生、艺术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从三方面入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一是严格执行上级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保证了学生每周三节体育课。二是坚持“两操一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以上的活动时间。三是积极开展有益活动,广泛培养学生体育活动兴趣。每年都召开运动会,开展学生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活动成为特色活动。学校通过学生打扫校园、综合实践等活动,培养了劳动技能,学会了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并能积极主动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使他们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好习惯。

四、强化学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1.坚持依法治校推行规范管理,一是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同时通过教代会制度,把重大决策、财务收支、评先评优等教职工关注点,都置于教职工监督之下。二是严格落实校务公开。学校规范了校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办法。三是规范财务管理,坚决杜绝乱收费行为。在学生家长中选举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监督学校乱收费的治理情况,并接受社会的监督,倾听学生心声,对教师及学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创建平安校园确保师生安全,努力开展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进行了严格地校园封闭和出入登记管理;认真进行值班值宿、卫生防疫、安全检查等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在学校的每个部位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对学生安全看护细致入微,无论是看护学生入厕,还是进行学生活动,都有细致的安排,保证了学生的安全。进一步完善了应急体系建设,开展了多次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开展了学生多种安全教育;和家长签订定了安全协议。每个班都设置了学生安全委员。我们发挥少先大队、学生安全委员、学生值周队的作用,在组织学生活动,学生安全自护等工作中发挥了作用。

五、解决重点问题明确前进目标

虽然经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硬件建设有不达标的地方,如学生宿舍条件差,管理不能规范。下一步我们加强如下工作强如下工作:

1.加强学习研究。认真学习学校建设理论,学习先进校的成功经验。学校领导班子要潜心学习、静心研究、逐步形成有个性的办学思想。

2.向深层次发展。要细致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制定好学校建设的工作制度,规范和引导学校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好学校各方面建设,争取支持,取得办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

3.加强宣传工作。要进一步进行学校办学思想的宣传,向家长和社会征求意见,争取理解和支持。

4.创新教师培训。培养一批有专长的特色教师队伍,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构建起个性化的师生关系纽带,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使教育成为人性化的教育。要形成教师队伍培训、评价与奖励机制,促进教师成长。

篇3:小议普通高中德育课程化建设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应该被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来对待。目前德育工作的切入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节日的活动;二是配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而进行的活动;三是班会晨会时间;四是文化课尤其是政治课堂的点滴渗透。由此可见很少有学校真正地把德育当成一门学问来对待, 课程表上没有专门的德育课。人们常常以为班会课就是德育课, 可是往往一周一节的班会课并不不真正地被当做一门课来对待, 没有成熟的教材, 也没有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和操作规程。

在实际操作中, 班会课常常被挪作他用, 或被临时安排上具体学科的文化课, 学校临时性会议也常常占用班会课时间, 因而不得不改作自习课, 使得本就有限的实施系统德育活动的机会被忽略掉。所以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现状开发德育课程, 促进德育课程化建设, 把德育课提升到与一般文化课同等的地位, 研究德育课的内容设置及德育课堂的具体操作规程。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实践、感受、体验、促进道德内化。目前, 德育课程化问题已经受到部分学校的重视, 也已有部分课题在对此进行研究并有一定的收获。

二、德育课程化建设的意义与努力方向

德育课程化, 不是搞形式主义作秀, 而是对当下德育工作的深层思考和调整, 是以符合科学发展观, 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本课题的核心组成员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中学一级以上, 均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或管理, 核心组成员主要是南通市骨干教师、省市县优秀班主任、市县优秀教育工作者,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课题组全体成员大部分承担或参与过市级以上“十·五”、“十一·五”课题的实验, 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素养, 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科研热情高, 教学基本功扎实, 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确保本课题能实实在在地开展。

德育课程化建设注重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拓展学校教育课程结构, 开发德育课程为校本课程或者地方性课程, 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 明确德育课的内容和课堂实施的具体要求, 使学生的态度、习惯和行为与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念相符合。二是在学科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和德行教育, 寓教化于教育。

三、德育课程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基本实施要求

高中学段开设了政治课, 但是高中的政治课的教学主要是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与哲学、国家和国际组织 (选修) 等内容, 传统的德育内容基本涵盖其中, 但是心理与健康教育、理财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等新兴内容需要通过德育课程来实施, 传统的德育内容并不能因为政治课本上有就不再提起, 它们依然要作为编写德育校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德育课程化的目标不仅仅是编几套教材, 也不能将所有内容一股脑儿塞给学生, 要根据学校和班级实际情况进行选用, 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德育课也要像文化课一样进行备课, 一定要有教学目标、有活动方案。教学设计坚持三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 德育课堂必须有教师在场但是要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还要将较为成熟的课例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进行备案, 把这些课例纳入相应模块, 逐渐完善和充实德育课程。

四、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及前景展望

课题组将聘请有经验的领导或专家对课题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成立课题核心组, 确定子课题负责人, 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为研究者争取培训参观学习机会。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 协同作战,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均为一线班主任, 正在从事德育的教学研究工作, 有时间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运行。另外, 每月一次课题沙龙研讨活动, 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学校一直坚持实施“科研兴校”策略, 研究气氛浓郁, 研究时间、研究资料等都有坚实的保障。

德育的重要性人人皆知, 德育时间德育空间被无限地挤占及德育活动的形式化又是当下教育现状的不争事实。重要而又被边缘化, 反映了德育工作的尴尬现状, 也预示了德育课程化建设的道路显然不会一帆风顺。值得高兴的是, 德育课程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 怀着对教育的热情我们将互相激励, 小心探索, 互相碰撞。在大家的努力之下, 我们将重构德育思想, 再释德育价值, 使得德育的方法更科学。德育课程化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更新, 也是一种教育手段的开发利用, 它将不断发展和完善动态生成, 路虽漫漫, 我们只顾风雨兼程……

摘要: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系统地施加的影响, 把特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成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及价值观等的教育, 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课程化, 就是要将德育做成课程。本课题研究将丰富和完善学校课程结构, 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为做好学校的其他各项工作正常优质开展保驾护航。

篇4:学校课程校本化建设的走向

基于对课程、校本课程的认识,我们在学校课程校本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从门类开发走向体系建构

“三级课程管理”是国家依据课程制定实施的主体作为划分逻辑,对学校课程建设仅仅提供结构保底的刚性要求和自主建构的指导意见,而不能替代学校的校本化课程体系。在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近半数的教师不太了解三级课程管理,但大多数教师知道校本课程开发。由此可见,学校常将“三级课程管理”理解成固定结构,盯住了“校本课程”这个局部做文章,常见的就是为凸显学校特色项目增加统一的“特色课”——比如书法特色学校增加全校性书法课等等,或者为了追求课程的多元丰富,在校本课程空间里设置艺体类等有显性体现的“小课程”。

“特色课”的单一性难以顾及学生作为个体的实际条件和需求,很可能会牺牲大多数学生的时间和爱好,以陪衬少数学生的优势。而“小课程”外显丰富,但是没有从“大课程”的高度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容易零散、无序,缺乏持续的生长力。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校本化的重构时,应凸显对教育的理解、传统优势或独特的条件,做到系统建设,有序推进,持续发展。我校以“实践阳光教育,谱写阳光人生”为核心理念,追求“让学生在和煦的阳光里放飞心灵、彰显童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进行了校本化的重构——由“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的全员化实施”两大板块组成。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课题“‘教学内容问题化资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为抓手,以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堂为阵地,以“阳光银行5+X评价”为保障,建设体现“问题化”校本特色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资源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化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全员化实施”在传承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完善,开设了五大类校本课程——德育体验课程、学科拓展课程、艺术特色课程、体育竞技课程、科学实践课程。学生自主选择,以“课程超市”的形式全员走班参与,同类校本课程在各学段的培养目标呈现内在关联,并阶梯式攀升,既注重了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性,又体现了同类校本课程的持续生长力。

从门类开发走向体系建构,学校对“三级课程”的选择性拓展和个性化重构,为学生“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二、从线性预设走向动态生成

在学校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按照学校教育的常规方式运行——目标制定、规划先行、结果可控,很可能会出现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现实状况的脱节。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告诉我们:要“立足于系统的开放性,从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和多种可能性倡导对课程文本的多重阐释和课程意义的创造与转化,表达对课程理解的不同声音,把课程建设从探究普适性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主张课程应具有适量的不确定性、异常性、无效性、模糊性、不平衡性和耗散性,并使之成为学生活生生的经历与体验。”学校在进行课程校本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力求使“预设”和“生成”成为相互交融的因子。

以我校“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板块为例。国家课程相对具有封闭性,但我们以“教学内容问题化资源库建设”的课题为抓手,进行了校本化的建构与实施——通过“教学内容问题化”在教师备课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两方面的探究,着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搭建“教学内容问题化”资源库平台,研究有集聚效应、可持续提升的资源平台,在分享中实现共进共创。前者从“学习内容问题化、问题解决互动化、互动时机适切化、目标达成检测化”四个着力点进行推进,追求学生生存状态的改变、教师行走方式的改变、课堂活动形式的转变;后者重在建设资源库平台,形成动态的、有集聚效应、可持续提升的校本化高效资源平台。

在校本资源库平台内容逐步丰富之后,教师从低层次的重复教学中走了出来,将学习内容问题化,以优化教学设计以及辅助教学的学习单、检测单、课件、拓展资源等等,走向有效课堂。教师还将生成的新资源充实到资源库,使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建设从线性预设走向丰富、灵动的动态生成,基本实现了从理想课程向实践课程的转化。

三、从行政规划走向民主参与

学校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必须适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并指向学校的育人目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但“课程建设必须依靠全体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的共同参与”更应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校的课程校本化建设经历了调研、分析、规划、实施四个阶段。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团队围绕课程要素实施领导行为,必须建立在科学、有效的先期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校的先期调研主要围绕学生在三级课程方面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课程实施工作中的实际感受与困惑,以及学生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整理、分析调研结果,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建设的研究起点,确定了研究方向和内容,制定了学校课程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目标,对三级课程的实施和研发进行了整体的设计和安排。

一个开放的课程系统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自由、包容的文化环境。在课程校本化实施阶段,不能完全以行政手段强势介入,而应该激发全体师生的内驱力,共同参与,让课程产生应有的活力。

我校对“阳光少年”的培养,强调热爱生活、智慧生活。担任中年级综合研究课的陆洋老师开设了“生活观察小课程”。在“视觉——认识视错觉”的小研究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比如妈妈穿横条纹裙子的照片、相同容量不同形状的饮料瓶子等等,一位物理教师的家长还提供了科学的视觉现象解答材料,同一备课组的教师就课堂的环节提出了修改建议。陆老师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课例,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现场展评中获得太仓市一等奖、苏州市二等奖。此后,陆老师对课程开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校有关部门的协助下,设计出“五觉之生活观察小课程”,根据人的嗅觉、听觉、味觉、视觉、皮肤感觉,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观察生活,提供有趣味的生活现象,从而梳理出课程内容,分五大块、十个小项目进行研究性学习,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课程建设从行政规划走向民主参与,激发了教师的工作内驱力,使课程建设充满了活力。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师观念,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将课程的校本化开发纳入到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中。

我校在课程建设中重建了学校组织架构,建立起与课程系统匹配的运行制度。成立“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群团委员会”,建成了组织生态平衡和资源合理分配的大板块管理架构。在此基础上,校务委员会的行政职能被明确定位为“引领”“保底”和“服务”,在执行保底工作、监管和评价教育运行常规、维持正常办学秩序之外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围绕学术委员会确立的有关项目,做好行政资源的合理有效调配和相关服务工作。“学术委员会”根据课程建设需要,组成“阳光课堂课程”“阅读阶梯课程”“德育体验课程”等项目小组,以民间运作的方式,集结教师团队智慧,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实施和完善。这样的“放权”,推动了学校管理的民主化进程,“自然、温暖、公平、向上”的学校阳光教育文化进一步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一个教师的心灵深处。

教育,不可能靠袖手旁观者的坐而论道,而要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我们应当以课程的校本化建设为突破口,坚定地寻求教育和办学的突围之路,成就学生发展,彰显学校文化,真正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彭怡,太仓市弇山小学,215400)

篇5:学校德育实效化建设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全体教职员工对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我校松北校区标准化建设情况。

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松北校区成立于9月,现有21个教学班、1056名学生;有教职员工48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

松北校区总占地面积17750平方米,学校硬件设施齐全,拥有设备先进的篮球馆和装备齐全的语音室、微机室、综合实验室、多功能阶梯教室、电子琴室、电教演播室等。

建校五年来,我们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学校管理制度化、教育教学规范化、教师培训经常化、设备配置标准化、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四个方面狠下功夫,强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依靠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秀的教师队伍、科学化的管理,以质量立校,以科研强校,以特色兴校,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设备不断完善。学校先后被评为 “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集体标兵”、“省级绿色学校”、“哈尔滨市百姓最佳口碑单位”、“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安全和谐校园”。校区成为省中小学系统对外交流窗口,多次接待英、美、日、新加坡等国家的教育交流活动,并与他们建立联谊关系,成为省市对外交流的基地校。建校五年来,接待全国各地教育交流考察团百余次,是省市校长学习班培训基地。校区承办了中央四部委倡导的“做有道德的人”现场会、省英语年会、市新课程改革现场会等十几次不同级别的教学、德育、管理方面的现场会。1月,国家教育部基教司李天顺司长,来到松北校区进行了视察及调研,对学校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一、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是传承和发展老校区的优良传统。哈尔滨市师范附小具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积淀和培育了比较科学、先进、系统配套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办学经验做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风校训。如 “为学生的成长铺好人生的第一块基石”的办学理念、“今天我以附小为荣,明天附小以我为荣。”的校训、“博学严谨、开拓创新。”的教风、“勤奋乐学、求真进取”的学风。确立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办高质量的省级标准化小学”的办学方向和“教学有特色,课程有特点,教师有特长,校园文化有特色。”的办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创设“给学生一片蓝天,让他们自由地飞翔;给学生一片沃土,让他们茁壮地成长”的育人环境。

二是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松北校区刚组建,校领导班子就非常重视松北校区班子配备,本着配齐配强、注重开拓创新、年富力强的三条原则,选派了校领导班子中最年轻的副校长韩吉青到松北校区负责全面工作,继续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

三是我们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学校管理的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制度,在总结历年来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状况和工作实际,对《教师师德师风奖惩制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教师评职评优考核制度》、《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预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学校固定安全部位责任制度》等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目标,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

四是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职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坚持校务公开,向全体教职员工公开学校党建、财务、评职、选先、考核、培训等情况。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利用校园网、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吸引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当中。对学校决策制定、项目规划、财务管理、评优选先、中层管理干部竞聘等重大事项,都必须征求全体教职工的意见。增强了教职员工参与管理学校的意识,加强了学校的民主建设和廉政建设。

五是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松北校区一直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化景观营造环境美、名句书法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既重视硬件建设,也重视软件建设;既体现主旋律,又体现多样化;既加强规范指导,又重注个性发展,从而实现了松北校区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以校魂为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墙也是我校校园文化的特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感受人文教育,理念教育。走廊内充满古典韵味的诗词长廊和充满儿童特色校园文化的以及校园里令人沉醉的绿意,构成了校园一道亮丽风景线。

学校的阳光书吧让学生们徜徉书海,学生作品展室、校园电视台、附小家校报等,为学生成长搭建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校史馆让我们的孩子时刻牢记校训:“今天我以附小为荣,明天附小以我为荣”。

二、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以“质量求生存,科研求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达到教学基本要求,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是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在开展实践过程中,我们以感恩教育、爱心教育和礼仪教育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做孝敬父母、知恩图报的“小孝星”;做知书达理、知礼循仪的“文明人”;做行善助人、奉献爱心的“小天使”,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爱祖国、知荣辱、讲文明的阳光少年。

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为此,我们开展了以“学会感恩,让生活充满爱”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孝敬之风”专题板报和手抄报,收集、熟读、背诵有关感恩方面的名言、警句、诗篇,课间播放《感恩的心》、《爱的奉献》等歌曲,设置了二十四孝图长廊,组织学生观看宣传片《二十四孝》,让学生整理父母的人生经历,制作父母的人生档案等形式,教育学生孝敬父母,报效祖国。

爱心教育。根据少年的身心特点,把“爱心”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严守纪律,爱护集体;讲究卫生,保护环境;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奉献爱心。围绕着这四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爱心”教育活动、“关心他人献爱心”活动和“手拉手阳光下我们共成长”活动。与四川地震灾区的同学共度六一儿童节,学生体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爱心。与友好学校进行校际联谊活动,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全校师生还为我校孤儿捐款捐物,从中感受到了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快乐和自豪。

礼仪教育。学校大力提倡“日常行为讲规范,同学关系讲礼仪,处处事事讲文明”的新风尚,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我们知道礼仪故事”演讲活动、“寻找校园不文明行为”揭丑活动和“礼仪之星”评比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二是营造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实践的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兴趣是参与的动力。我们紧紧围绕小学生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和宣传板等平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积极自觉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

校园广播方便快捷。利用早自习、课间、午休时间播放小故事、劳模事迹和好人好事,用同学的事例教育身边的同学,摸得着,看得见,学生易于接受和效仿。

校园网信息量大、阅览方便。在内容上,力求具有可看性、可读性、可听性,重点刊载校区开展活动经验做法、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等情况。在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喜闻乐见,图文视频并举。

三是狠抓常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坚持集体备课、提前备课;课程改革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探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学到知识,健康成长。在备课中把握六个字展开:跳出来—即要求教师跳出教材用教材,把握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处理和重构;钻进去—即要求教师沉下心来,走进学生,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

学校有计划的培养树立各科名师,做好名优教师培养计划。同时要求每个名优教师要产生带动一个年级,振兴这个学科,带好一个徒弟的效应。加强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学校成立了语文、数学学科教师精英备课组。借用计算机开展网络集中培训和网上自修自研:通过论坛、交流研讨,变封闭的校本范围为面向全国的开放式培训。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新教师汇报课——在起步课的基础上抓住新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创造性地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研讨课——让教师在展示多样或教学方式的同时,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一人教,大家评”——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体现各科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反思各环节中队一上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新课程的价值观。常规教学的推门课、星级教师的示范课、特级教师引领课、名师讲坛,为老师做出优秀的范例,课堂氛围的活跃、教学涉猎的面拓宽、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师生间平等的关系促进广大教师们快速成长、成熟。

四是加强科研课题研究,注重科研强校战略实施。教师的教研教

改关系到学校长远的发展。我们提出实施“科研强校”战略,教师们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推出专题研究,成立“新课程下的学困生的研究”、“如何转化后进生”学会,以备课组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学生情况,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用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感染、熏陶教师。其中,松北校区参与的重点课题为《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采取“等级+评语”的综合评定。评语要求实事求是,体现出个性,要综合评价出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而非以前的之重学科知识尤其是课本知识的掌握上。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把新颖、活泼的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呈现给每一位家长,报告中设置了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老师的寄予,我对老师说和爸爸妈妈的希望这五个栏目。分别从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创新、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作为国家统一教材的校本课程,弥补了统一教材的不足,校区因地制宜,任课教师科研能力,研发了实用的电子琴教程、形体训练教程、鼓号队训练教程、低年级《趣味数学》,高年级《教师范文集锦》教辅材料。通过归纳整理,因地制宜编辑教辅材料,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水平。

五是注重音体美劳素质的培养。配备专职教师,组织课外小组,培养学生特长,开放电子琴、形体课、美术课等。行胜于言—-教师承载着全面育人的责任,学校努力提升教师艺术修养,校区教师在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进行葫芦丝、古筝的学习,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影响教育校区那些淳朴憨实来自农民家庭的孩子,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具有讲演家的口才,艺术家的气质”。 几年来,我校的“快乐星期三”课外兴趣小组已成为学生紧张学习生活之余享受艺术熏陶,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开办的舞蹈、形体、京剧、机器人、萨克斯等小组,使校园焕发了勃勃的生机,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增强

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坚持不懈的加强师德师能建设,才能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形成“名师效应”,铸造“名师品牌”,从而提高学校发展的整体水平。

一是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培养团队意识,树立敬业精神。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相结合、教师个人成就与集体荣誉相结合,敬重自己的事业,将学校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专心效力于教书育人,千方百计将工作做好。从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二是狠抓教师师德教育。学校以培养人才为根本,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必须首先要求教育者具备高尚的道德风范。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师德教育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敬业奉献精神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树立教师高尚的师德风范。我们大力抓教师教育行为的规范与养成,把师德作为考核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标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我们对老师提出:一热爱,从心底爱学生;二尊重,尊重学生,尊重家长;三提倡,提倡与学生做朋友,提倡与学生面对面谈话,提倡及时到家家访与电话家访;四不准,不准讽刺挖苦学生,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让家长为自己办私事,不准对家长态度蛮横或训斥。

我们开展了“正行风,明荣辱,树形象”活动。学校向社会开放,向家长开放,家长进校园、进课堂。学校开展了“学生评师,家长议教”等师德问卷调查活动。开展了教师家访,校长进社区等活动。

我们还实行了教师签署职业道德责任状,建立了校长信箱,主动接受家长对学校管理、教师教育的监督。学校做到了 “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被评为黑龙江省文明单位,黑龙江省百姓口碑最佳单位。

三是狠抓教师业务素质的培训。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内容包括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科整合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技能实际操作能力等。不合格者要重新培训,直到合格为止。

我们开展了大练教学基本功“十个一”活动。即写一手好字,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制作一个网页和课件,写一本切合本班实际的教案,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做一集体备课中的中心发言,上好一堂研究课或示范课,写好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或听课一得,培养一种良好的性格,塑造一个多才多艺的教师形象。同时,学校开展各项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每学期,我们提出特级教师做示范课,名优教师上打样课,青年教师上一节汇报课。通过对青年教师基本功过“五关”(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操作)验收等活动,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从中使一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四是大力开展“科研兴校”,培养科研型教师。学校以学年学科为单位建立科研集体,通过教师通力合作,让每个教师都成为课改的参与者、实施者、总结者。我校把课改的反思与交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分阶段的开展自我反思、交流体验;专题分析、讨论总结;人人参与、献计献策;研究探索、实践创新等教育交流活动。校区教师积极参加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学困生的诊断与心理辅导的研究》和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两个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现都已经顺利结题。校区成立了教学研究会,开辟了校园网备课专栏,教师们积极参与,个个争当研究型教师,在全校开发《礼仪教程》、《经典诗文》、《学困生经典案例集》三本校本教材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松北校区的任课教师已研发了实用的教辅材料。

五是建立考核评比制度。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注重制度建设、建立了教师业务技能水平和常规工作考核评比体系。对教师出勤情况进行专门记录考核,对学生满意度低、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调离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在校内实行考核评比结果公示制,实行奖惩分离,奖惩分开。考核评比制度激发了教师争先创优意识,在学校形成了“校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人人“创新争优”的良好局面。

四、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

师范附小松北校区近年建设的新区开发的配套工程,校园选址、占地面积及规划设计都达到比较高的标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建设在小区之内,远离商铺、工厂、公共娱乐场所。周边环境安静、温馨,出入安全、方便。教学楼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20 9月至今,学校根据发展需要投入了大量资金,对教学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更新了校园网、多功能阶梯教室、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加大阳光书吧的图书投入,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脑,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储物柜。办学条件有了大幅提高,使新校区教学设施达到标准化、现代化。

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学校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及红外报警系统。

通过几年来的建设发展,松北校区教室设施布局合理,周边环境优化,校园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符合规定,教学生活用房、专用教室建设、教学设备设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音体美器材和图书资料等项目达到标准要求,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五、未来发展方向

经过几年的风雨历练,松北学校己经取得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也形成较鲜明的办学特色,各项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我市最新的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北跃发展”,北跃发展战略中松北教育的发展也必将首当其冲。松北校区将尽全力发挥名校的引领作用,将积极参加松北区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为教师们提供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使他们尽快在教育教学中成长并成熟起来。继续做好松北校区年轻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好松北区共建学校班子交流学习的工作,共享优秀教育资源,为蓬勃发展的松北新区的孩子们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松北校区是一所有蓬勃气势、有着远大梦想的学校。有和谐创新、拼搏奋斗的精神。我们要以这一次标准化学校评估为契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有计划更新陈旧的教学设备,继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更加严格规范的管理,探索更科学的育人途径,多向各区兄弟学校学习,多多听取督导评估组各位专家、领导们的指导和意见。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实现学校建设的高站位、高品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人民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努力完成教育责任。谢谢!

篇6:学校德育实效化建设

申报报告

近年来,我校关工委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工作目标,进一步发挥学校工作的教育优势、人文优势,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育人网络,扎实有效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现根据省市区《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合格学校》的要求,对关工委工作常态化进行了自我考核,全面考核达98分。符合申报条件。

一、组织领导

1、健全组织。学校成立关工委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孙红叶同志任主任,退休校长束启元同志任常务主任,退休教师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为成员,同时,根据人事变动,学校及时调整关工委组成人员,及时宣传、动员、引导老同志,特别是新退休的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确保关工委工作常态化。

2、完善机制。将关工委工作列入学校重点工作,与教育教学、一日常规和后勤及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表彰,将关工委组成人员的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根据考核核算工作量。每学期初,组织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完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学校工作会议重要内容及时通报,学校重大会议通知关工委成员参加。

二、保障工作

1、校长对关工委工作非常重视,向关工委提出明确要求,能主动召开工作会议,组织关工委同志学习文件,要求职能部门全力配合,为关工委的工作常态化保驾护航。

2、关工委办公条件优越。关工委有专门的办公室,办公室设备齐全。有电脑、网络、打印机、资料柜等必要设备。

3、保障经费。学校每学期工作台计划中,对关工委的活动经费均作出了明确要求。每学期不低于公共经费的3%。

三、活动开展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要求,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以公民道德规范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素质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

1、主题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开展“庆十一”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党的精神,了解“中国梦”,学习习总书记向全国青少年提出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的号召,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懂得筑梦要从小事做起,为圆梦共努力。推动“文港小学少年活动中心”活动。我校继承发展了盐城市“书香校园”的特色,面向学生开设了经典诵读、舞蹈、古筝、空竹、武术、足球等特色校本课程,拓宽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资源。这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关工委同志们的大力支持,老同志千方百计,为活动开展出谋划策,有效推动活动开展。开展节能教育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机对学生进行了节能知识教育,帮助学校设计节能宣传专栏,指导学生办手抄报;帮助学校制作节能教育流动版面,同学们的节约意识显著增强。组织开展法制讲座、安全教育,帮助小学生了解法律常识,初步培养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质,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深入开展“一帮四关爱”活动,成立万年青志愿者工作站,在深入走访、排查的基础上,与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家庭子女结对帮扶,了解留守儿童思想动态,积极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疏导,对学困生、后进生做好转化、助学工作,受到了师生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2、家庭教育和社区工作。成立家长学校,完善家长学校管理制度和办法,借助家长学校的平台,加强学校、家庭的联系,充分了解家长们的心声,积极采纳科学合理的建议,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的平稳、有效。积极开展校外辅导站建设,每年的敬老节,关工委都积极配合少先队,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为他们读报、表演文艺节目,弘扬爱老尊老优良传统;每年的清明节、国庆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明白了先烈们为了自由民主,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更懂得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心。

3、关工委自身建设。围绕创建“四型”关工委,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撰写调查报告,开展帮扶结对活动。完善关工委工作制度,每学期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认真对照计划开展活动,学期末有工作总结。注重学习,制定学习计划,每学年末对照计划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形成报告,向上级关工委组织汇报。加强宣传报道。关工委驻会人员积极协助学校各职能部门,开展活动,并及时小结,向上级报送工作信息。关工委档案资料管理规范。关工委的有关文件、活动开展相关图片影像资料都及时归档。

上一篇:社区三化建设下一篇:国际武术节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