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教学设计

2024-04-08

《锄禾》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篇1:《锄禾》教学设计

《锄禾》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谁来读一读黑板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 师:什么时间?谁?在干什么呢? 师:提示:在给禾苗除草。

师: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人李绅也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写下了诗歌《锄禾》,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第79页。(老师同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学字语。

1.会背的同学背一背。课前贾老师发现,有的同学都会背了,有哪些同学会背这首诗,会背的同学,请你们大声背诵一遍。(请所有的人)。采访会背的同学:你好!同学,您是怎么学会背这首诗的。S:我妈妈教我的S:提前预习。T:看样子,一个优秀的小朋友一定有一个特别爱学习的妈妈。2.标出句子序号。

3.听录音范读,听完以后,请给同桌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注意停顿(ppt换片)。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4.圈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10个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5.字卡,小老师范读,抢读。(读到当读到“禾、午”时进行扩词。)6.词语。(ppt依次出示,小老师领读,齐读。)

7.猜词游戏:一个同学背对黑板,另一个同学任意指一个词请他猜,其他同学不能出声音,可以用动作提示他。目的是让学生认字,理解词意。(说话练习:用辛苦说话)

8.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三、理解课文。

1.质疑。再读课文,想想,你还有什么问题,请教小组同学,小组同学也不知道的问题,请派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提出来,全班同学帮助你。例如:生:锄禾是什么意思?

师:那位同学能帮他?(请学生回答。)

2.师:谁能完整地说说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谁?什么时候?在那里?干什么?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觉得?你想对农民伯伯说?

3.过渡:可是诗人觉得这样还不够,他要对所有的人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第二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补充? 4.学习完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生:随机回答。

师:是的,我们要珍惜粮食,你知道吗?(链接科学小知识。)

师:学习了这小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师:可是,在我们的班级里却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ppt出示:浪费粮食的现象)

师:那我们该怎么办了,(ppt出示,光盘行动。)5.齐读课文。

四、写字

1.(1)怎么记住这个字,加一加,减一减

范写,写一笔说一笔,写一写,评一评,再写(字帖),上下结构 禾

一撇写在木字头,变成禾苗栽地头。禾苗长得肥又壮,田野一片绿油油。

撇出尖,捺出角

一撇穿过竖中线,一横写在撇下面,一竖平分横,撇捺左右连。

(2)头正,身直,脚平

五、乐学手册,写“知”和“当”

篇2:《锄禾》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爱惜粮食的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出来?(指名背)

根据情况表扬孩子的声音大,或是有感情,很投入等。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就是古体诗。诗歌以首为单位。

3、我们先学《锄禾》,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还有谁了解李绅这个人。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

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小黑板。

a领读锄禾。纠正读音:锄:翘舌音。

B解释题意。锄头,农具,可以松土锄草。禾:指禾苗。锄禾就是用锄头给禾苗锄草。

2、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一遍。想想这首诗有几句。

3、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画出生字词。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词板:锄禾 当午 粒粒 辛苦 盘 皆

小老师带读。

指名认读,提醒学生辛、盘是前鼻音。

怎么记住这些生字?

禾:木字上面加一撇;

午:牛字不出头;

粒:米加立;

辛:立、十,老农夫锄草在田里站立十个小时是多么辛苦呀!

苦:艹、古成苦。

过渡:记住了这些字形,读准了字音看谁能把这首诗读通顺,读准确。

(指名读,齐读)根据情况表扬(同学读得很准确,真响亮等)

5、看图

(1)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是什么?自由说图意。

看图理解:日当午是太阳当头的意思。

汗:汗水。

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烈日炎炎,太阳当空照,农夫在农田里锄草,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农民伯伯种田很(辛苦)

谁能读出农民劳动的辛苦。指名读,分组读。

这一句诗描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

(2)那第二句诗告诉我们什么?根据字面意思给大家说说。

(每一粒粮食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

每一粒粮食都来得不容易,我们要读出珍惜的语气。

谁是最珍惜粮食的孩子,你来读一读第二句。

6、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标出重音,划出停顿符。

再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7、指导背。

大家已经明白了,我们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珍惜粮食。

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书写的四个生字:禾、午、辛、苦。

2、认读,口头扩词。

3、学生分析字形。

4、重点指导辛、苦:这两个字的第二笔横,都要写得长而稳。

篇3:《锄禾》教学设计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回忆古人的吟诗赋词,大人小孩子都能来上一两句。如果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吟诵的方式,让学生从小就在吟诵中感受农民的劳作,体会诗句的意境,也明白我们吃的粮食呀、菜呀都是农民劳动的成果要珍惜,效果会不会更好?事实证明学生在声音的感染下吟得津津有味,少了生讲硬灌,多了学生的自我探知,那是一种乐趣,那是一种需要。

一、按部就班学方法

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先来介绍一下吟诵的基本规则“平长仄短”:

(1)出古诗的声调符号;

(2)介绍一二声调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3)师生共同画出平声和仄声;

(4)一二声长,三四声短而重;

(5)师生吟出长短字;

(6)指出诗中的入声字“日”“滴”“粒粒”,入声字为仄声。

这时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通过反复诵读,读出长短、轻重、快慢,感受诗歌节奏的美感,个个是摇头摆尾煞有介事。

二、进入画面情境吟诵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学生有了学诗的兴趣,随着知识的积累与生命的成长,再加教者持之以恒、形式多样的引导,吟诵定能内化为内动力,为孩子整个生命历程奠下坚实的基础。我以多媒体课件为突破口,使学生积极动口、动脑,进入古诗情境。我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边看边想三个问题:谁在锄禾?他锄禾是什么样?辛不辛苦?学生看完后马上举手回答。我不着急寻求答案,继续追问:你从哪儿发现的?你又是如何知晓的?这样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把语言文字变成画面,学生既感兴趣,又开动脑筋进入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吟诵,孩子的头脑中充满了动态的画面,吟诵的趣味浓。

三、抓住重点进行吟诵

古诗的教学最烦枯燥的字词解释,你解释的再多,也毫无生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有了上面情境的感知,那就要进入文字的感悟中去。师生按照平长仄短来诵古诗特别是抓住入声字“日”“滴”“粒粒”,让孩子感受太阳的毒辣,农民汗滴的多、大。比如:“日”为什么吟的短而重?“太阳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从哪看出”这就是“日当午”指名学生吟一吟,用手势打出韵律的节奏。再比如:教师吟诵“汗滴禾下土”,是谁在滴汗?他为什么会滴汗?(他在农田里锄草、松土)这就是“锄禾”的意思。“滴”短而重,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这汗珠怎样?是呀,真的很热呀!那为什么在中午的时候锄草呢?(联系生活设实际谈谈,教师也可以告知)……

就这样在抑扬顿挫中孩子们感受到古诗中字词韵律所到来的不同感,就更好地进入故事的意境中,感知字的含义。

四、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吟诵

低年级孩子的生活体验很单调,但将古诗所要表达的教育含义和孩子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那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多感官去接触古诗,进入古诗及作者的内心。如在教学中设计:火辣辣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像要将万物烤熟,此时的我们最想干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现在咱们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诗句连起来,看看诗,想想农民伯伯满头大汗锄草的图,吟一吟。自由吟,指名吟,教师适时评价(我感受到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真让人受不了!我仿佛看到老爷爷额头上的汗珠正一颗一颗地往下落呢!不好———听了你的吟诵,我感到这太阳光还不怎么热,你能吟得再热一点吗?我好像没看到老爷爷在流汗,想一想该怎么吟?等)。通过启发谈话,吟诵达意,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晒下在地里锄禾的古代穷苦农民的艰辛。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篇4:锄禾日当午

王林看着村长问:“为啥?”

村长唉叹一声说:“乡长这两天要亲自铲两条垅作示范,我想来想去,还是公路边上你的那片地合适,过路人都看得见乡长铲地的。”

王林轻哼一声说:“乡长弄这景干啥!他不铲垅谁能说啥,乡长毕竟不是庄稼人。”

村长说:“乡长这是响应县里号召,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我看这事就这么定了吧!”

王林说:“行,我留两根垅给乡长。”

村长忙扯住就要往出走的王林说:“不行。不是留两根垅给乡长的,整片地都得留着的。”

王林立马瞪圆了眼睛说:“整片地都留下?这不是瞎闹吗!地里的草现在都快赶苗高了,我不赶紧着铲出来,过两天还铲得出来吗?乡长要铲地,我给他留两垅不就行了吗?”

村长扯住王林不放,说:“乡长能一个人来吗?各部门的人不得跟着来,来了总不能就瞪眼看乡长一个人铲地吧?”

王林一听脸都白了,紧张地说道:“都来铲,我的地还要不要了,那些人哪个像铲地的啊?”

村长把住王林的肩膀说:“你不用担心的,他们能铲多少?铲不了多少就该腰酸背痛的了,等他们一走,我找几个像你一样的好庄稼把式,有半天的功夫你那片地也就铲完了。这样可以了吧!”

王林望望村长,村长把话说到这份上,不能不给他面子的。王林放下了肩上的锄头。

过了两天,乡长还没有来,看地里都已草苗齐顶了,王林焦急地来找村长。村长也着急地说:“我这天天往乡里打电话,乡长这两天实在忙得脱不开身,再等个一两天,一两天乡长就来了。”

王林急得火上房,但也只好耐心地等着,两眼望穿地盼着乡长快点来。

又心急火燎地等了两天,乡长还没有来,地里的草已经封垅都看不见苗了。王林跑来找村长,跺脚冲村长喊:“乡长到底来不来了?草都快把苗欺死了,再不铲地就不用要了。”

村长急得也跺脚,抄起电话一天三次往乡里打,乡长秘书接的电话,一听是村长电话,乡长秘书极不高兴地训村长说:“你一天想打多少遍电话?不是告诉你了吗?乡长现在没时间。”村长刚要说话,乡长秘书已啪地挂了电话。

王林突然怒吼一声:“我不能等了!”

村长把手里的电话啪的摔在了桌子上,冲王林喊道:“我想等啊?可不等能行吗?乡长管着咱呢!”

王林血红着眼睛喊道:“可那是我的地,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不能看着它毁了啊!”

村长口气缓了下来,说道:“要怨你就怨你的地在公路边上。你也别大喊大叫的了,来年我把村里的机动地包给你几亩,补补你今年的损失。”

王林眼里蓄满了泪水望着村长说道:“村长,我心疼啊!”

铲地时节过了,乡长也没有来。确认乡长不来铲地后,村长急忙忙地来找王林。王林媳妇抹着泪说:“王林打工去了,他一见这片地,就心疼得不行。”

村长望着王林家已是杂草纵横荒芜了的田地,也感觉到心里丝丝拉拉的疼。

秋日的一天,乡长下来检查秋收,看到公路边上有一片荒芜的田地,地里一人来高的杂草摇摆出一片枯黄一片悲凉。乡长不高兴地说:“这么好的一片地,怎么说扔就扔了呢?”

跟在乡长身后的村长犹豫了一下,说道:“主人出外打工去了。”

篇5:《锄禾》教学设计

撰写: 学校: 本课共 2 课时 使用人:_________

使用时间: ___________

总______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要爱惜粮食的道理。

重 点: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难 点:1.“农”、“当”的写法

2.让学生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稻穗图、小黑板、磁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向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师给他讲讲道理。

(二)出示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预设:

1、借助工具书自学完成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并组词。

2、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并学会带感情朗读。

二、自主解疑(15分)

(一)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谁 粒 辛 苦 当 午 汗 知

2、师生共同交流容易写错的生字。谁 粒 辛 苦 当 午 汗 知

3、出示词语。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锄禾 辛苦 汗滴

4、边读边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6、引导学生交流。通过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7、理解词语。锄禾 辛苦 汗滴

三、熟读课文(15分)

1、自由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范写,明确注意。

2、重点指导难写的字和容易错的字。谁 辛 当 知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用生词说话。

展示交流取长补短。

五、作业设计:

把生字正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反思:

锄禾

午 汗 知

当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或复习,导入新课

1、让我们开上智慧小火车复习生字词。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 谁在禾苗地里锄草?

锄草辛苦吗?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6分钟)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两边,边读边思考问题:

谁在禾苗地里锄草?

锄草辛苦吗?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1.让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2.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3.教师点拨或讲解。(三讲三不讲)

1.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5.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三、质疑再探:(3分钟)

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四、运用拓展:(7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具有代表性)

(二)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五、作业设计:

把《锄禾》背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汗滴禾下土。

篇6:《锄禾》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锄禾》教学设计3。

2、理解每行诗句的意思和全诗的内容,懂得农民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理解诗句。

教学思路:

指导看图,理解诗题;读讲结合,理解诗意;品味词语,朗读成诵;总结课文,深化理解;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我们每天都吃饭,吃些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刚才你们说的有的是水果,有的是蔬菜,可米饭、面条、馒头等就是由粮食加工而成的!

2、你们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又是怎么样种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锄禾》。

二、指导看图,理解诗题。

1、齐读课题,“锄禾”什么意思?先看图:

(1)图上画着谁?(拿着什么?)在什么地方?农田里长着什么?

(2)农民伯伯干什么?

小结:刚才说的就是“锄禾”的意思,“锄”指锄草,“禾”指禾苗,也就是幼小的庄稼苗。

2、指名练说“锄禾”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掌握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教师指名读,检查字音,注意纠正“锄、餐、辛、皆”的读音。

四、读讲结合,理解诗意。

过渡:同学们,有的同学已经会背这首诗,但你们却不知诗的意思,现在就一行一行地学习。

(一)读讲第一句:锄禾日当午。

1、“锄禾”已明白,看图,这是什么时候?(中午)从哪看出是中午?

2、出示“日当午”,讲“当”(指的是“正是”的意思)。

3、看看图,读读句,说说“日当午”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句的意思。(告诉学生:为了使句子说得清楚、明白,可以颠倒古诗中词语的顺序,并且引导学生按什么时候,谁在哪干什么的顺序将第一句说完整)

1、仔细观察图上农民老爷爷中午在地里锄禾会感到怎样?从哪看出他非常热呢?(太阳当空照,他抬头看空中太阳用手巾擦汗,汗水还一滴一滴往下掉)

2、他的汗水一滴一滴落到哪里?诗中怎么写农民热得汗水一滴一滴落到禾苗下面的土里的呢?

3、齐读第二句,指名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4、谁来

把以上两句意思连起来讲一讲?

小结:诗中前两句写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使我们明白了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

(三)读讲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农民伯伯这样辛苦,当我们端起饭碗吃饭时,会想到什么呢?

2、齐读三、四句,说说大概意思。(教师提示:“盘”不单指盘子,主要指饭碗;“餐”就是饭;“皆”是“都”的意思)

3、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讲出诗意。(根据老师的提示讲解三、四句之意)

小结:这两句是作者看到农民伯伯的辛苦所想到的。

五、总结课文,深化理解。

1、引导学生练习完整地讲清楚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种地的辛苦,说明粮食来之不易,那么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呢?

六、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哪些地方停顿,哪个词重音(用规定的符号)。

2、指名读,齐读。

3、自由练习背诵,指个别学生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1、有感情地齐读。指名读。

2、集体背诵。指名背诵。

二、复习检查字义理解程度。

1、诗中哪句讲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怎样辛苦?哪句写粮食来之不易?

2、用自己的话讲讲诗的意思,并加上合理的想象。

三、分析记忆字形。

1、分析结构进行归类。

(1)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几个?在诗句中画出来。

(2)左右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各有哪些?

(3)谁愿意帮助同学记忆字形?并说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可按部件组成记忆“苦”等字,可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忆“粒”等,也可以用数笔画方法记忆“当”等。)

(4)指导笔顺,如“盘”字的笔顺是。

四、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各部分的位置,指导书写生字。

1、要求看好字形、结构,抓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在书中的生字格中描一描,记一记。

2、教师示范书写生字,要求学生边看边写,要求一气写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

五、掌握字形、巩固运用。

1、找朋友,组字。

米 氵 艹 立 舟

干 立 皿 十 古

( )( )( )( )

2、扩词练习。

3、听写生字。

汗水 米粒 日光 辛苦

板书:

篇7:《锄禾》最新教学设计

教学本课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从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诵读诗句和教师的讲述中来认识、感知,而应通过启发想象、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过程,达到“扣开心扉,感到不已”的程度。为此,课堂教学在“师生谈话,板书课题”之后,可要求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插图或挂图,想想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按“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顺序概述图意。在学生按这样的顺序叙述以后,可让学生变换顺序口述,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之后,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诗句。

教学开头的两行诗句,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①看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仔细看图(这位古代农民头发花白、衣着破烂、瘦骨如柴、频频擦汗),使学生从图象中认识到这是“一位古代穷苦老农”。

②学词——教师有意突出“日当午、滴、禾下土”等词,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③读句——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④联想——通过启发谈话,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晒下在地里锄禾的古代穷苦农民的艰辛。接着,要求学生表情朗读前二行诗句,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⑤说句——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而连贯地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以上的训练设计目的有二:

①落实大纲要求。大纲要求二年级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看图或观察事物以后,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②优化学习过程。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易于操作的训练程序,使学习过程呈有序状态。

二.读句悟法,引导学生从“学会”体验“会学”

教学前二行诗句之后,可运用“元认知”原理,引导学生就“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两行诗句的?”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教师再从中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然后,遵循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刚刚获得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后两行诗句上,使学生半独立地从“看图”中加深形象感染;从“学词”中(重点理解盘、餐、粒粒、皆等词语)理解词义、明晰概念,扫清理解诗句的障碍;从“读句”中锻炼表情朗读,在情感驱动下再次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思想感情;从“说句”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这样的训练设计,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从“学会”转向“会学”的乐趣。

这里应特别注意的,一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时,要注意删繁就简,突出关键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出易于操作的几个学习步骤;二是针对当今幼童不怎么懂得爱惜粮食(包括其他劳动成果)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不仅要明爱惜粮食之理,更要行爱惜粮食之实,真正做到明理导行。

三.读说写背,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措施之一,就是落实课后练习和保证课堂上学生“练”的时间。课后练习既规定了教与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为质量评估提供最化目标。课堂上保证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学生当堂巩固知识,并逐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课课后有三道练习题:

1.读课文,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读”和“说”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2.读一读,再抄下来(要求学生读、写四个字和由这四个字组成的四个词,本题体现了口头与书面并重、学字与学词结合,务必安排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

3.背诵课文(是口头训练和培养记忆能力的重点题)。当然,还应重视本课6个生字的读认写记。

下面就课后练习1和3两题,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读、说、背”的训练。先谈“读”的训练。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让学生读出重音、停顿和节拍。下面标出的供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篇8:锄禾 教案教学设计

1、学会5个生字,认识偏旁“皿”;读写“锄禾”“辛苦”等词。会用“辛苦”写句子。

2、会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会背诵、默写课文。

4、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并且能转换成儿童的语言。

教学难点:“餐”的字形,“日当午”的意思。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设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认识偏旁皿字底,理解“锄禾”“辛苦”“日当午”等词的意思。

2、培养学生正确看图,了解图意的能力;图文结合,理解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

(二)教学过程

1、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课件点击,出现一幅中午炎热的情景,特写一个火辣辣的太阳。)

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画着这样的情景?

(夏天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

(课件点击,出现小朋友中午吃饭、午睡及农民锄禾的画面。)进行对比。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锄禾》。教师边板书边教学“锄”:注意读准翘舌音,想想为什么是金字旁?请一位小朋友做个锄地的动作。说说“锄禾”是什么意思?

2、图文结合理解古诗。

(背诵已不是难点,重点放在对古诗的理解上)

(1)看看图,读读诗,说说读懂了哪一句?

自由练习--指名说并评议--同桌说--四人小组讨论

(2)说说全诗的意思。提示:☆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说一句话。

如: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农民伯伯在地里给禾苗锄草。

可以让学生找找,诗中的哪一句与图的内容是对应的?板书:锄禾日当午

理解:“日当午”是什么意思?

☆从哪里可以看出农民伯伯劳动很辛苦?“汗滴禾下土”

☆看到农民伯伯那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碗中的饭)(全、都)

3、朗读指导。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4、指名背诵,比赛谁读得有感情。提出疑义。

5、齐背古诗。

6、学习生字:

盘:认识“皿”字底。

餐:(字形分析是重点)上下结构,上半要书空记形。

皆:口诀“上比下白皆都是”。

辛:立+十=辛,立下一横要长一些。

7、固生字、生词,卡片抽读。

8、练习。

(1)抄写生字,每个生字写3个并组词。

(2)抄写句子: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农民在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农民脸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地滴在泥土里。

(3)抄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预设目标

1、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农民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品德和习惯。

2、进一步用完整、通顺的语句说说古诗的意思。

3、背诵默写古诗。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扩词:

锄--锄头锄草锄禾

餐--早餐午餐晚餐

辛--辛苦辛劳辛勤

(3)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给禾苗锄草松土。( )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 )

(4)默写古诗比赛:四人小组开火车,每人一句,比谁写得又对又好。

2、进一步理解诗意。

(1)教师描述情景,学生说诗句。

(2)教师说诗句,学生说诗意。

(3)四人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诗意升华,行为指导。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2)辨析:

A、小明盛饭盛得满满的,吃不完就剩下。 ( )

B、阳阳吃饭时,掉了许多饭粒。 ( )

C、课间点心吃不完,趁老师不注意,扔进垃圾桶。 ( )

D、丁丁帮妈妈淘米时,把掉下来的米都一粒一粒捡起来。 ( )

4、巩固练习

(1)用“辛苦”造句。

(2)默写《锄禾》。

(3)比一比,组词。

锄( ) 滴( ) 粒( ) 盘( )

助( ) 摘( ) 位( ) 盆( )

(4)把古诗《锄禾》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篇9:《锄禾》教学反思

《锄禾》和《悯农》是李绅的作品,李绅,字公垂。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篇10:《锄禾》教学反思

1、重复说话;这个毛病确实太严重了,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总是小,我总担心全班听不见,于是意识里忍不住再说一遍全班就知道了。但这却带来了负面影响,学生不认真听同伴说话,而且浪费时间。

2、设计有问题:我什么都备了,就是忘记了《新语文课标》对古诗教学的理念。曾经都有看过,就是没把它付诸实践。在上课时突然担心学生不能理解每个字意思,就对重点字详细问了问。但课标要求知道诗句大意即可,多朗读。这点上我仍然没有摆脱老模式,没有跟着时代的步伐。

篇11:《锄禾》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学了这一课。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看到了烈日炎炎下,戴着草帽的农民伯伯在锄草,豆大豆大的汗珠滴落在地里。孩子们纷纷表示从今天起,他们要珍惜粮食,节约粮食,再也不会倒饭了,也不会挑食了。我也相信孩子们能做到。

午餐时,孩子们大口大口地吃饭,不讲话,生怕撒落了一粒饭,平时撒饭最多的张晋珲、徐晨露和郑浩的桌子上干干净净的。还有坐在第一排的张晨曦,这个在我眼里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为了把餐盘里的饭吃干净,竟然左手扶着凳子半蹲在凳子的旁边,右手仔细地把每一粒饭擀到嘴里。看着他的模样,我又高兴又好笑。吃过饭,大家自觉地把餐盘拿给周围的同学看,让同学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言而有信”。

篇12:锄禾教学反思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的一首古诗。引导学生读懂诗句,知道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是教学难点;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是教学重点。

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画谁?在干什么?可要求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插图或挂图,想想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按“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顺序概述图意。在学生按这样的顺序叙述以后,可让学生变换顺序口述,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看明白图意后,指导学生读读诗,知道诗中的哪一句与图的内容很吻合,“日当午”就是中午的太阳,结合生活实际上学生谈在烈日下暴晒的感受,而这个时候,农民正在地里劳动,“汗滴禾下土”,引导学生细看图,把农民为了种好庄稼汗滴在田地的情景描写,知道农民不种地就没有粮食,但在当时,农民尽管没让田地闲着,但也难逃饿死的悲惨命运,激起小学生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养成珍惜的好习惯。

课堂教学在“师生谈话,板书课题”之后,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诗句。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感悟这个环节,我主要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我引导学生看图读,尽量在读中再现图,尽可能做到图中有诗,诗中有图,进行自我感悟。教学本课时我基本做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整节课,我鼓励学自读自悟,大力提倡“以读代讲”,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读书中思考、在小组中讨论、在班级中展示自我,从而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语感,潜移默化地接受语言熏陶。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篇13:《锄禾》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锄禾》

单位:霸州市幼儿园

姓名:梁丹丹

《锄禾》教学反思

因为最近观察到孩子们进餐时掉米粒和倒掉饭菜的现象很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准备了一一节生成课,学习古诗《锄禾》。让孩子们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让他们学会珍惜粮食,不要浪费粮食。本节活动课在准备方面,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因为这首诗家喻户晓,所以在帮助孩子们理解古诗含义时,就应该更加谨慎。所以我查阅了很多关于这首诗的资料,并且做了形象生动,符合幼儿年龄学习特点的PPT课件,来帮助幼儿学习古诗。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古诗,因为这首古诗脍炙人口,所以大部分孩子都接触过这首古诗,有很多孩子还会背诵,所以第一个教学目标前半部分“使幼儿能够大声的朗读古诗”很容易达到,不过一问到古诗的含义孩子们好像都不知道,所以这一目标的后半部分“初步理解故事的含义”需要老师进行比较直观并且详细的引导。我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的特点,充分利用图片讲故事和古诗的诗句相结合,让孩子们通过自己观察感受感知图片内容,并且表述自己所观察到的图片故事,这样一来,幼儿一方面对古诗的含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很快的就理解了古诗的含义,并且根据古诗的意思朗读的更加熟练。所以第一个教学目标的后半部分,“让幼儿初步了解古诗的含义”也达到了。通过幼儿初步理解古诗含义,看到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孩子们也知道了粮食来之不易,纷纷表示,他们要珍惜粮食,节约粮食,再也不会倒掉饭菜,也不会挑食。所以教学目标中第二个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使幼儿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珍惜粮食。”这一目标也达到了。这个活动课的两个教学目标均已达到。

这次活动的教学难点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初步理解古诗含义,体会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孩子们也懂得了这个道理,并保证会做到很好。

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很认真,很积极,也很感兴趣,并且很投入,他们学到了很多也表达了他们学到之后的想法。同时这次活动也延伸到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家庭,让孩子们知道,珍惜粮食不只自己要做到,还要带动家人和朋友一起做到,活动结束时,一个简单的小舞蹈即联系了本次活动的内容,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结束这次活动。

篇14:《锄禾》教学设计之三

1.导言,诱发动机。

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吃饭,你们知道做饭的米面都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答后总结)对啦,我们做饭用的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那么,农民劳动是怎样辛苦呢?下面咱们学习一首古诗――《锄禾》。(板书课题)

2.范读,激起情感。

上一篇:党课材料--提高思想认识,排除廉政风险下一篇:集体团结精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