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4-29

《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篇1:《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厦门市松柏小学 陈秀琴

内容摘要: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安排,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获得体验,人人表达自己,人人获得赏识”,从中体会到作文的快乐,促使学生爱上作文课,乐动笔写作文。

关键词:体验 快乐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新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重要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最大的障碍就在于没有“米”可找,没有内容可写。传统的作文指导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对于写作之“米”,教者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学生难于把握。所以学生的习作要么是改头换面,张冠李戴,要么是流水帐式的叙述,空洞笼统。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上作文课时情感未被调动,“挤牙膏”式的写,文章自然无情而言,无理可道。针对作文教与学的现状,解决学生写作的“米”成了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

在新课程习作理念的引领下,我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尝试着在课堂习作指导课上实施“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获得体验,人人表达自己,人人获得赏识”的教学新方式。

一、参与活动,快乐体验。

活动型作文教学应以“活动”为特征。活动可以是课上的活动,也可以是课外的活动。在组织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活跃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完全进入角色,同时在组织活动中要力求全员参加,并且让每个学生都唱主角,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体验、有感受。

根据学生喜欢活动的天性,我利用课间、班会等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引入活动。如和学生一起赛跑,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水果拼盘……丰富的活动带给学生有趣的习作内容,带给学生强烈的兴趣、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八”节到了,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妈妈的艰辛,我组织了“保护鸡蛋宝宝”的体验性活动。每个学生保管一个生鸡蛋,要求除晚上睡觉外必须把鸡蛋带在身上,一刻不离。经过一个星期的携带、照顾,我根据这一次的活动安排了一次作文训练:回顾护蛋过程,谈感受。因为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带着新奇、紧张的心情去亲身经历照顾鸡蛋的过程,都有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谈感受时,学生们争先恐后,表现出了强烈的交流、倾诉欲望。

二、强化活动,获得快乐。

传统的活动作文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个模式,即“活动---指导---习作---讲评”。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得活动与作文,活动与指导互相脱离。这样的课,学生往往是开心尽兴地玩耍,勉强无奈地作文。

“活动体验”型作文指导课,不再是单一的先让学生尽情活动,然后教师提出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下活动情景,而是活动中伴随着习作指导--即随着活动的开展,进行“观察、想象、描述”等习作指导,教师用随机的“提问”“谈话”和“交流”引发学生的述说激情。这样的课,既不冲淡学生盎然的活动兴致,又能激活学生内在的表达需要。

我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型作文课:《有趣的实验》

伴随着实验活动的展开,我不断进行以“体验”为附着点的习作指导的生成。

指导环节一:出题设疑,激发好奇心理

课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50+50=?,略带神秘地问:“同学们,看了这个算式,你们想到什么?”

(针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这是一道简单到及至的算式题,但教师提问时的语调及神态,让学生顿生疑虑,不敢轻易说出答案,学生的“体验”油然而生。由此生成作文内容,让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在情境中萌动、发芽。)

指导环节二:实验演示,激发探究心理。

老师邀请两名学生做小助手,边进行实验,边指导观察,谈感受。

1、实验准备:先取出两只量筒,一只量筒里装有50毫升的酒精,另一只量筒里装有50毫升的水;再让小助手拿着两只量筒巡回让学生看刻度,闻气味,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看到老师准备的这两只量筒,你们又是怎样想的?

看同学们思绪飞扬:

“这两杯液体各不相同,老师想要说明什么?刚出现数学算式又来一道科学实验题,真让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两只量筒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脑中的疑团更大了,这、这……又要干什么呀?疑问塞满了我的整个脑袋瓜儿。”

“看到这两只量筒,我不由得产生了许多疑问,真弄不清老师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

2、实验过程:请一名助手将50毫升的水小心地到进酒精量筒里,师轻轻摇晃量筒。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什么了?

生纷纷聚拢到量筒前,睁大眼睛认真观察。

师:50毫升的酒精加50毫升的水不等于100毫升,同学们又有什么想法?

教室里更热闹了,同学们的脸上出现了惊讶的神色,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一生这样描写道:“我看得清清楚楚小助手倒时一滴也没有洒下,老师也没有偷做手脚,难道50+50真不等于100?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

(学生急待弄清其中的原因。小学生探究知识或遇事总想问个为什么的心理在此刻得到了良好的体现。根据活动课堂现场的情况,老师可及时指导学生捕捉富情趣的细节,加深学生在细节上的体验。)

指导环节三:知情明理,激发“欲吐”心理。

1、 师:想知道50毫升酒精加50毫升水怎么不是100毫升吗?

2、 出示答案:原来水的分子结构紧密,酒精的分子结构稀疏,它们混合以后,部分水分子钻到酒精的分子空隙里去了,所以50毫升的酒精加50毫升的水不等于100毫升。

3、 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4、 看到同学们神情各异,我下令进行表情定格,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表情,进行说话练习。

“子月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啊---’嘴巴张得老大,简直可以扔进一个鸡蛋了。”

“陈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

(这里引发的一个观察片断,让学生感受、注意到了活动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及时捕捉有趣的情节。)

指导环节四:指导评价,获得成功的喜悦。

1、 师:有趣的小实验做完了,你能按“出题-准备-实验-明理”的过程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连起来说一说吗?

2、4人小组合作说,师巡视。

3、指名说,评议,指导。

⑴指名生先说,小组内再补充。

⑵评一评,他说得好吗?好在哪?

(指导评价,让评价成为赏识,成为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评价可以伴随着活动过程,伴随着“体验”“交流”与“对话”进程展开。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在仔细观察时,在贴切表述时,教师或同伴的肯定和鼓励犹如催化剂,促使着学生观察、描述、想象、体验等习作素养的形成。学生的习作,因为有了具体的活动内容为基本素材,有了真切的体验为情感基调,所以或多或少有精彩之处,有可圈可点之处,或者是语言逗人,或是描写生动传神。)

这次活动体验获得了成功。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活动阶段,不断激发、强化学生个体的活动体验,使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学生的习作都有了鲜活的感受和语言。

活动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素材,但只有素材绝不能写出好文章,如不加以指导,学生只能记流水帐。因此,活动型作文教学要重视活动后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讨论,挖掘素材、内涵,找出写作的“点”,要指导学生去思考,整理素材内容,找准写作的路子。活动让学生有具体的习作内容和鲜活、个性的体验,让学生有“米”可“炊”;活动让教师有一颗敏感的心,有一种教学机智,有一种灵活的引导技巧。“活动体验”,让习作教学生动起来!快乐起来!

作者邮箱: chenxiuqin63@163.com

[快乐体验快乐作文--活动体验型作文教学的感受(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7月13日,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吗?当萨马兰奇宣布,BEIJING时,北京沸腾了,中国沸腾了,多少年的梦幻在那一瞬间实现,多少中国人陶醉在这美妙的一刻,多少中国人为了这一刻苦苦等待,一个世纪的梦想,终于将在实现了。

二、活动经过:

㈠畅谈申奥成功时,自己及父母的心情。

㈡说一说关于北京申奥成功,你最想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归类:

⑴奥运历史知多少?

⑵中国为什么要申办奥运?

⑶申奥知识知多少?

⑷中国申办奥运成功,对中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⑸中国申办奥运成功,对老百姓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⑹北京申办奥运,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建设?

㈢学生自由组组,查询相关资料,获取相关信息:

⑴可利用以下网址进行查找:

北京20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网站 www.beijing -olympic.org.cn/.,了解奥林匹克公园、申奥的每一个活动项目以及时间进度。奥运2008年网站go6.163.com/~zv23/,查找奥运采珍,奥运百年,奥运心语,中国历届奥运金牌榜等。期待奥运网站www.cn2008.com/,了解有关信息。携手北京,相约奥运网站www.oib2008.com/,了解北京风貌,奥运知识,奥运百年,奥运论坛等。

⑵利用书籍报刊进行查找。

⑶利用已经收集的资料加工整理。

㈣交流汇报:分组交流,指名汇报,组内同学加以补充。

㈤自由设计: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也可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个赛场)

㈥交流设计情况,指名回答。

三、小结学习情况:

师:(出示2008年奥运会 申办会徽)同学们,这是申奥会徽,象征着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表达了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新奥运、新北京”的口号让我们欢迎世界各地的客人,让我们相约北京,相约2008年的奥运。

四、课外延伸:

以《2008,北京》为题,办一份电子小报。

篇3:《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情境创设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在写作教学中,它对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即围绕作文命题,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营造写作氛围,目的在于酝酿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在生活观察和学习积累中获取的先前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投入写作氛围中,达到“辞以情发”的效果。

以“春游”为题材的命题作文,虽然属于老生常谈,但仍然有很多学生笔下的“春游”如流水账或生搬硬套读之乏味,要改善这一现状则可借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在课堂上营造旅游氛围,调动学生对旅游过程的生活观察,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一、情境渲染,调用先前知识

从认知心理角度来看,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先前知识基础上的。先前知识是学生在不断的积累中形成的,包括日常生活与学习获取两大途径。其中日常生活知识的积累主要源于学生的观察和感官体验,而学习知识的获取主要源于阅读积累,两种方式所获取的先前知识都储存于学生的记忆之中。当外部环境条件适宜,能够对学生的大脑产生足够刺激时,这部分记忆就会被激活,比如声音、味道、影像、感觉等。这些外界信息如同唤醒记忆的信号。

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作文命题时,会不由自主地搜索记忆中储存的先前知识来解构命题。也就是说,教师可通过外部环境刺激,有目的地释放刺激“信号”,引导学生调用与命题相匹配的“先前知识”。因此,写作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课前导入,以帮助学生调用先前知识。

在以“春游”为题的作文中,生活观察的积累派上用场。教师在课前导入时,先播放一段关于风景的视频剪辑,最好以本地景点为主,并包含了解说的内容。以此作为开场,将学生的思绪带回旅游的记忆中。当然,为使学生进一步沉浸其中,也检验一下整个教学设计的效果,可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都去过的风景区,有哪些自然景观,尽量鼓励学生讲出最为喜欢的景物、景色。还可鼓励学生回忆旅游过程中记忆犹新的事件,通过事件来回忆沿途的风景,也不失为一种引导方式。

二、抒发感受,保持投入状态

对于小学生来讲,写作是一个展示个人才华、激发创造力的平台。而缺乏想象力是作文的致命伤,尤其在写景作文中,想象力直接影响学生对景物的情感迸发,会使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学生在写作中也会心生厌烦,很难保持投入写作的状态。

但想象力多来源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迁移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甚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以“春游”为题的习作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即通过外部教学手段和启发教学等方法,营造相似景观来渲染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在浏览经历中搜集感受并形成文字。比如学生在描写春天郊外的景色时,要描写“菜园”的勃勃生机,全凭记忆难免有遗漏之处。教师运用采访本市种菜大户的视频,剪辑其中菜园景色的一段播放给学生,借此来营造与学生记忆中相似的场景,以唤醒学生的记忆,引导学生移情换景,投入写作状态。

还有一些景物在描写时,可通过观察来激发学生的先前知识,并鼓励学生在观察之余记录内心感受,通过整理观察笔记勾起回忆与感受,并将这份内心感受运用于写作当中。如学生描写春天的风拂过脸颊的感受时写着“风吹过小树,小树变绿了”,尽管运用了拟人手法,但读来仍然感到有几分生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直接到户外感受春风拂面,并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写作中,学生将切身感受迁移到文中的“小树”身上,又写道:“风吹过小树的脸颊,无数叶子露出了嫩绿的微笑。”学生通过实践再来描写的景色,较之前缺乏真情实感时有了明显改观,不但景色生动而具体,学生内心的感受也在写作中迸发。

三、切换视角,写作文思奔涌

小学生作文是从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绘儿童眼中的世界,因而情感比文理通顺、逻辑严密等标准更为重要。尤其在接触“春游”题材的作文时,有些学生可能写出的作文较为死板,或生搬硬套,或缺乏生活和真情实感。这是由于一方面学生对生活观察不细致;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中没有考虑读者的感受。

在实际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迁移,可突破思维定式,另辟蹊径,引导学生以推销旅游景点的角度展开写作。以教材中的范文为例,范文中规中矩地描写了“村南头大池塘”的春景,并按照空间顺序展开,有“油菜田”、“桃树”和“桃园”等主要景色;而范文二同样是描写这些景色,运用了推销旅游景点的视角,作者以第一口吻写出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通过朗读两篇范文,发觉范文二的文字更具吸引力,且写作思路更通顺。说明范文二的作者对春游的生活观察更全面。作者通过切换写作视角,使作文结构按照自己的情感抒发来编排,在写作中文思奔涌,读之情感满溢。

篇4:《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这次大赛活动,对广告有所认识,对广告语这种应用文体有所体会。

2、通过这次大赛活动,感受世间万物都值得大家来珍惜,从而学会珍惜,懂得感

恩。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培养学生做21世纪的社会人,促使学

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课程内容

一、活动准备

二、分组活动

三、活动内容及过程

四、活动实施

1.组织形式:此项活动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或了解,进行创编广告

动形式较多,宜以小组活动为主,可让学生自由结合成10~15人的小组,以小

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2.教师教师指导。

活动成果展示与汇报

1.展出的成果:心得、所获知识和照片等。

2.制作的广告宣传画。

五、活动评价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具体方式有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教师评价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的评价相结合。具体方式有评语、

推举与评说等。

教学后记:

篇5:《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艰难的创业历史,体会革命前辈的精神。

2、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活动形式:课前准备,讲故事、讨论、演讲相结合。

活动过程:

一、演讲活动:

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宣讲革命前辈的故事,宣讲长征精神。

1、讲一个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2、讲延安杨家岭的故事。

3、讲叙“秋收起义”的故事,宣讲“井冈山”精神。

4、讲叙铁人王进喜的故事,体会“大庆”精神。

5、讲叙邓小平南巡的故事,宣讲“改革开放”精神。

二、小组讨论:

让同学们找出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重点讨论自己如何运用革命前辈的精神来克服这些困难,并制定出具体的措施。

三、齐唱歌曲《南泥湾》

四、活动延伸:

1、以《我向革命前辈学精神》为主题,自己设计一份手抄报。

2、评比学得好、收获大的先进小组和个人。

篇6:《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江苏省海安县丁所中学 王纯

一千三百四十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杜甫感怀身世,奋笔疾书,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叙事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情可泣,其思可敬。

一千三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一群衣食无忧的青年人,同在屋檐下,一齐来颂读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会有什么奇思妙想?师生双方带着充分的准备,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一、师与生对话DD巧用特定的情境引人入胜

师: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生:冷,(生齐声)

师:对,今天特别冷!(顿了顿)冷好啊!冷可以让我们饮水思源,忆苦思甜!

生:(惊讶不语)

师:冷可以让人灵感顿生,产生奇思妙想!比如你现在想想,你坐在温暖的土坑上,那多温暖。(陶醉)

学生:(笑)。

师:那么,在寒冷的夜晚,床上湿漉漉的,那是什么滋味?

生:啊!(许多人叹,有人下意识哆嗦)

师:好,我想,今天大家一起来感受一千多年前一位“寒士”(板书说明)的处境,应该不难了。

二、师生与文本对话DD开启多元化思维全方位挖掘真情

学生分成四大组,分工合作,每组又分四人一小组,各大组各讨论一节文字的翻译,四人小组中一人当记录员,用文字组织语言。

学生讨论反馈:

1、“八月秋高风怒号”

A、八月里秋高气爽,风呼呼吹着

B、八月里的秋天狂风大作

C、八月里的秋天,秋意正浓,风呼呼地号叫着。

D、八月,秋已深了,大风怒吼。

其他同学发表见解--

生1:A的意境很美,但全文来看,感情不一致,这里作者着眼点不在写景美而在景乱,狂风之后是茅草被吹翻,怎么有闲情欣赏秋高气爽呢?B的意思对,但有些单薄,C可以,

生2:(质疑)秋高,该怎么解释?

师:高,可以解释为程度深。

生:(悄悄地)深

师:通俗地说,是秋意正浓的意思。八月嘛,已是深秋,古人通常以农历来记事,王安石《十五望月》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指农历

2、“唇焦口燥呼不得”

A、我呼喊得唇焦口干,他们也不回头。

B、我喊得口干舌燥也没有效果。

C、我喊得口干舌燥还是得不到我的茅草。

同学们中有人笑,显然对C说法颇感有趣。

师:同学们对“呼不得”怎么看?

生(齐):没有效果

生3:不得,有达不到预想效果的意思。不得,没有效果,可意译,通俗点比较好,

师:好,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呼而不得,何等伤心,失望。

3、“娇儿恶卧踏里裂。”

娇惯的儿子睡相不好,把被里子都给蹬裂了。(学生表示赞同)

师:难道“娇儿”就是娇惯的儿子吗?有没有不同见解?

学生开始查字典

生4:娇儿,心爱的儿子,也泛指心爱的幼小的儿女。

师:想想,为什么说心爱的儿子比较合理?

生5:喜欢儿子,有怜爱之意。

师:对,你们可以想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再苦再累也要呵护你们,小时候尿床,有哪个父母真让孩子顶在头上晒被子的?

学生(笑)

师:穷人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心头肉,过这样的日子,小孩哪能受得了?

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鬼!

师:你们知道杜甫的儿子被冻死的故事了!

生:小时候就知道了。

老师:我们的共鸣达成了。

4、“自经丧乱少睡眠。”

A:自从经历了安史之乱以来,我就很少睡眠。

B:自从经历了安史之乱以来,我就很睡眠不好。

教师引发学生讨论:

生6:我觉得是睡眠不好,人因为愁思过度而辗转反侧,这些都是睡眠不好。

生7:我觉得很少睡眠也说得通,睡不着,头脑里心思重重,一夜只睡两三个钟头,不就是睡眠少吗?

师:两位同学都很有见地,各执一辞,理直而气壮,在这里,我认为还是“睡眠不好”更贴近诗人当时情怀,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很少睡眠”,也许是杜甫忙于公务,无暇睡眠,或战事紧张,他要去警防来犯之敌,说到底,是他的忧国忧民使得他思绪重重,辗转反侧,睡不着。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学生翻译:A、普遍地遮蔽天下老百姓,让他们都展开笑颜。

B、普遍地遮蔽天下的穷苦人,让他们都展开笑颜。

师:寒士,就是一般的贫穷之士吗?这里可以解释为穷苦的读书人。

杜甫本身就是一个穷苦的读书人,他这里从自身的处境想到天下类似的一群人,因此可翻译成贫苦的读书人

6、“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学生译文:即使我一人独守这破旧的茅草屋受冻至死,我也心满意足,

师:即使我一人独守这破旧的茅草屋受冻至死也值得啊!到底谁更恰当?足,值得,“不足为外为道也”,值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有这样的解释。

生8:我觉得用“心满意足”更好,因为这体现了诗人一种胸怀,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而值得,意思固然合适,但情感上太平淡,我们阅读重点上已说得很明确,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生:对(七嘴八舌地)

三、师生和作者对话DD放眼历史,体悟诗人坦荡胸怀

多媒体显示三个题目让学生分工探究:

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一节,在诗人眼里,那些孩子是否真的可恶,想想当时穷人的生活状况和当时的`社会现象体会诗人的真情。

2、“长夜沾湿何由彻”单纯是那一夜如何挨到天亮吗?有无更深广的意思?

3、品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节,想想诗人纯正的心灵和宽广无私的胸怀,试用100字左右文字谈谈你对诗人的印象。

学生当场构思成稿

学生文字摘录:

1、答(生甲)当时人的思想普遍堕落,抱有“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心理,诗人对这些现象满怀愤慨。

(生乙)我想,当时的儿童并非因为贪婪而公然为贼。因为孩子是最纯真的,若不是因为当时情境所迫,也不会去当贼,诗人写这些孩子,正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老百姓衣食困难,生活难以维持的现状。

(生丙)我认为“群童对面为盗贼“是迫不得已的,当时社会战乱,人们被官兵地主搜刮干净,已经到了没吃没穿的地步,这些孩子知道家里的苦,才“对面为盗贼”,体现了当时社会连年战乱,国家快要灭亡,人们生活艰难的社会现实,诗人的心里充满凄苦。

(生丁)“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百孔千疮的社会,在战火连绵的岁月里,民不聊生,孩童也是不得已公然为贼,其实,作者在这里不是真正塑造一群调皮的孩子和一个无能为力的老人形象,而是借一群孩子为“盗贼”的形象反映当时一个政治腐败的国家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作者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好诗人。

2、答:(生甲)“长夜沾湿何由彻”表明人们在这种战乱不止,水深火热的世界里,已经生活了很长时间,诗人由衷感慨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痛苦的日子,美好光明的一天何日才能到来,表明诗人对国家,对人民前途的无限担忧之情。

(生乙)“长夜”不仅是指这一夜,而是指千千万万个像这样的长夜,安史之乱就像这漫漫长夜,什么时候才能等到安史之乱结束呢?体现出诗人急切的期盼之情。

丙,作者明指漫漫长夜,其实也反映了他内心对美好 未来的期待,“夜”也指社会的黑暗,作者是感叹社会黑暗,盼有尽头,写出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恶之情。

3、答:(生甲)作者拥有超乎寻常的胸襟,作者在“屋破偏遭连夜雨”的苦境下,不只是哀叹个人悲苦的命运,而是为天下寒士担忧,希望得到能为人们遮风挡雨的高楼,而宁愿自己屋独破受冻而死,我们不禁为作者的舍已为人的纯正心灵和高尚情操而肃然起敬。

(生乙)最后一节,诗人直接抒情,说自己愿以一人之苦换得天下人之乐,他舍已为人的品质是当时社会上少见的,诗人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而不是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的心灵是纯正的,高尚的,他超脱世俗,境界高远,值得我们学习,推崇。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一番见解令我瞠目结舌,我们大家都是有情有义之士,对作者的现实遭遇站在历史的至高点上加以评判,这是非常难得的,而且分析得比较到位,思考的都有梯度,不是雷同的,而有自己的角度和深度,如果我们能在这多种思维中吸取养分,为我所用则更好。在这里,我想仅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谈一点看法:也许现实中有人仍有这样的认识,但那只是极少数,是一种现象,而不是社会上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在本诗中见到的孩子,即使是自私的,是可恶的,但那也是社会环境所决定的,诗人批判的是那个腐朽的社会,而不是几个弱小的孩子。

四、师与生对话--心有灵犀一点通

师:想一想,我们还学习过哪些诗文表达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

学生讨论片刻

生9: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

生10:夏完淳的《别云间》

生11:陈毅的《梅岭三章》

师:同学们在学习中能注意积累,很好。在我们今天所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诗人极写个人“长夜沾湿”的苦痛,但是又不仅仅局限在写个人苦痛,而是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古人的情怀如此高尚,真让人敬佩,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学习古贤,塑造完善的人格,在今后的作文中要能体现个人的积极心态,乐观的情怀,要在人生的风雨中自我砥砥,奋发进取。

听课评说:

将对话教学进行到底 顾礼银

王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堂上甘心作绿叶,在课上认真听取同学们的发言,倾听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培育出同学们心田里的智慧。作为女教师,王老师的话语饱含激情,也很能煽情,比如在翻译“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一句时,为一个“足”的正确理解,老师故意节外生枝,引发大家的思考,也引起同学们情绪上的激动,课堂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另外,王老师在同学的发言中,能加以鼓励和点评,体现了赏识教育的人文内核,同时又不违背教学的客观规律,比如,有同学说“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王老师给予了及时的修正和解释,让同学们懂得阅读一定要尊重文本思想这个道理,多元化的个人理解不等于都是正确的,我们同学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思想的发展和健全也需要长者的关心、呵护和真诚的帮助,否则,我们就难免会“少年轻狂”。

在这节课上,同学们迸发出来的智慧火花是很多的,让听者也为之动容,大家在讨论中研究,在据理力争中走向融合,课上有大家的发问声音,有讨论的声音,有探究的声音,这也充分说明同学们在课前就作了充分的准备,已经开始了跟文本、作者的深入对话,课上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对话,是平等的。当然,在这里我也诚挚希望我们的老师,同学在课后仍然作一些对话,通过课后作业,师生之间再作一场细致的对话,在作业中查漏补缺,同学们,在作文中进一步张显个性,老师在欣赏作文时再作一次心与心的平等对话,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课后要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同事真心交流心得,在对话中反思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艺术,为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铺就新的道路。

一句话,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对话教学进行到底,直到师生心灵与作者、文本的真正融合。

篇7:《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写一则游戏(作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做游戏的浓厚兴趣。

2.要求学生用一两段话,按顺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

1.按顺序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

2.写一两段话要求语句要通顺连贯。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选择一个有趣的游戏,按顺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按顺序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

(二)写一两段话,要求语句要通顺连贯。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除了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知识外,还经常开展大量而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比如做游戏。

你们知道什么是游戏吗?游戏是组织者有目的,经过周密安排的集体参与的娱乐性活动。它具有一定的内容,有一定的规则,还有一定的情节。既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又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同学们,你们都做过哪些游戏?(同学们兴致很高,摆出许多常玩的游戏。)

(二)出示作文要求。(板书)

在家里,在幼儿园或学校,你一定做过许多游戏。请你选择一个有趣的游戏,按顺序把这个游戏的过程说一说(如游戏的名称、玩法,游戏的结果),然后用一两段话写下来,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语句要通顺连贯。

(三)指名读题目要求,理清要点:

本次作文训练要点是:

1.选择一个有趣的游戏。

2.按顺序把这个游戏的过程说一说。

(1)游戏的名称。

(2)游戏的玩法(人员的分工及规则)。

(3)游戏的结果。

3.用一两段话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语句要通顺连贯。

(四)选择一个有趣的游戏。

同学们,在做过的许多游戏中,你认为哪个游戏最有趣?为什么?(请同学们把玩得最开心,最有感受的游戏议论一下。)

(五)怎样写好一则游戏:

同学们参加了一项游戏之后,常常感到激动不已,但是一提起笔,就会感到十分困难,不知从哪写起。那么怎样才能安排好这些材料,抓住活动中人物动作变化,确定内容进行具体地描写呢?

(1)明确玩法:(游戏的分工及规则)

这是写好游戏的基本要求。

(2)抓住过程:

作文一般写自己熟悉,亲自做过的游戏。要抓住游戏的各个环节,按照先……接着……后来……最后……等顺序将游戏的全过程分成阶段,一步一步写具体。(教师随之板书)

(3)点面结合:

既然游戏是集体性活动,因此写一写游戏中大家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很重要。不仅如此,还要重点写游戏中某个人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既写个体,又写集体,点面结合,交替描写,游戏才写得生动、具体。

板书:集体做什么?怎么做的?

××同学做什么,怎么做的?

(4)写出感受:

要将自己在参加游戏过程中和活动后的感受写下来。

(六)教师读一篇范文:(强化方法)

丢手绢

下午放学后,老师带我们来到大操场做丢手绢的游戏。

游戏开始了,老师先让我们拉成一个圆圈蹲下,然后问:“谁来丢手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叫着:“我来,我来!”老师叫了王秀丽同学。她拿起手绢,一边围着圆圈走,一边盘算着放在哪个同学的身子后面。她看见同学们都在拍手唱歌,没有注意她,就把手绢轻轻地放在赵亚丽的身后边,又慢慢走到离赵亚丽有五、六步远的地方,猛然飞快地跑起来。赵亚丽发觉以后,站起来拼命地追,尽管她跑得比王秀丽快,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当了“俘虏”。我们罚赵亚丽唱歌,她大大方方地站到了圈儿里,边唱边跳,歌声嘹亮,舞姿优美。她表演完以后,我们都热烈地给她鼓掌。

接着,由赵亚丽丢手绢……游戏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着,同学们玩得可高兴啦!

(七)评点。

写丢手绢的游戏,特点有二:

1.条理清楚(即游戏过程清楚)。作者按“老师让王秀丽丢手绢--王秀丽轻轻把手绢放在赵亚丽身后--王秀丽抓住赵亚丽并罚她唱歌”的顺序写的,过程步骤一目了然。

2.详略得当。(即分工,谁做什么,怎么做的。游戏规则在玩中就自然交待清楚了。)日记详写了王秀丽丢手绢的经过,该赵亚丽丢了,日记用的是省略号。这样,就突出了丢手绢游戏的玩法与特点,而且也避免了内容的重复,语言啰嗦。

(八)教师小结谈话。

作文要求我们按顺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同学们介绍不同的游戏,可以按不同的顺序;介绍同一个游戏,也可以有不同的叙述顺序,要从我们观察游戏的实际出发,怎么做就怎么写。

(九)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在同学们自己说的基础上,指名说,其他同学评议,看其游戏的过程是否清楚有序。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在学生按顺序说游戏过程的基础上完成习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

写一两段语句通顺连贯的话,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三、教学过程

(一)当堂习作。

(二)在完成习作的基础上找出典型代表进行讲评,强化写游戏作文的方法。

【板书设计】

篇8:《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 设计理念:

针对六年纪教学作文,教师创设情镜(利用课件),让学生在想象中创造一种新形象,编造一个新的故事。从而让学生能在一种自发的状态下写作,突出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求新和强调自我表现。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创造性想象作文。

二.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动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2. 注重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 重视学生的主题性,强调自主性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三. 重难点:

1.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个性及创新意识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想象作文及怎样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四. 课时:二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镜,激情导入

利用课件进行导入,课件播放一只小熊来到大自然中玩耍,它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于是,它就叫上它的另外两位好朋友一起去寻找这奇怪的声音,这时候,从天边飘来一团黑烟,把整个大自然都包围住了,美丽的大自然从绿色全都变成了黑色(课件出示屏),小熊和它的朋友谁也听不到声音,(课件显示:屏幕出示人都在大喊:你们在哪里呀?我看不到了,听不到了”)最后它们变成三个白点在慢满的旋转分散――﹥逐渐变小――﹥又不停旋转、旋转……(课件利用三维空间,使视觉上有立体感,有想象空间)――﹥知道消失看不见。

<二>教师引导

看完课件后,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展开想象创造故事:

①小熊和它的朋友遇到什么事了吗?

②小熊和它的朋友消失后去了哪里呢?有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首先让学生根据引出的两个问题说出自己所想到些什么(目的在于检测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发散能力,如学生能说出很多的想法则好,如不能说,老师进一步引导)

再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想象和创造故事.

根据问题①引出:

① 绿色的大自然变成了黑色的世界,是不是小熊和它的朋友们遇到什么灾难了呢?

② 小熊和它的伙伴们都变成了白点――﹥慢慢离开――﹥逐渐变小――﹥消失,它们之间发生什么事了吗?

根据问题②引出:③小熊和它的朋友随着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它们又会去到哪里呢?会发生什么事呢?

<三>学生课堂练习作文

学生通过老师的问题引导、提示展开想象,开始课堂构造故事。

<四>作文写好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合作、探究学习

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写的好的段落读出来,全班交流,其他同学从字、词的运用、句子语法结构、想象是否合理、思维空间等角度进行评价

<五>学生课后写成作文并上交

<六>课外延伸:

学生分小组合作,从学生习作中选择写得最好表演的文章进行分角色表演故事

篇9:《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按照,内容+表达+发展的模式来评分

八、学生自改文章

1、开头结尾要精彩

2、要过度自然

3、素材要丰富,典型

4、主题要明确,集中

5、结构要完整,层次要清晰

6、要使用修辞和成语

7、要有整句

九、优秀范文:

走过去,前路更美

一星光耀,请不要驻足不前,走过去,前面还是满天闪烁的星空。

一花绽开,请不要逗留赞赏,走过去,前路还是姹紫嫣红的花海。

一花一世界。绚丽的鲜花以其难以拒绝的吸引力诱惑我们。然而生命的列车是不会为个人而延迟的。当你陶醉于某朵花的时候,说不定它已经开动了。你错过了,便不能观赏到剩下旅途中卓约动人的繁花。

不要停滞不前,前面的水会更清,风会更柔和,花会更绚烂。爱因斯坦走在科学海滩上,拾获了一片片漂亮的贝壳。他没有在拾到一片光彩夺目的贝壳就欣喜若狂,就此停留下来沉湎于这份欢愉。而是继续沿着科学的海滩前进,因此他拾到了更完美、更漂亮的贝壳,成就了科学的伟大事业。

“诺贝尔”奖是对科学家最大的肯定和奖励。居里夫人因发现“镭”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巨大的荣耀和丰厚的奖金并没有让她沾沾自喜,陶醉不满足之中。她从这一朵华丽的花朵旁边继续向前走过去,专心走她的科研之路。多年之后,她又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更大的成绩。从而成为了唯一一个两次获得该奖的女性。前路更美好!只有走过去,你才能领略到这种花香鸟鸣之美。逗留下来,只会让你错失一次欣赏更美好事物的机会。

唐太宗李世民登帝之后,并不是整天回想自己金戈铁马、征战天下的丰功伟业。对他来说,这些功绩,并不是他人生道路的尽头,他不能沉溺于自矜攻伐的泥淖中。于是他继续勉励自己走下去。于是“贞观之治”的盛花开放了,开创了盛唐的根基。

唐后主历尽艰辛打得天下后,便不愿再走过去了,他逗留下来卧在龙椅上聆听伶人宦官的吹捧阿谀,把那盛开的胜利之花采了下来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最终国破家亡,为天下笑。

乌江边江水长流,回荡着一代霸王“时不利兮”的悲慨。逗留于一花之美的人,只想把这花采下来保存,殊不知花总有凋谢之时。只有走过去,才能长久欣赏这世界的绝妙之美。

生命的鲜艳之花正在前方开放着,它呼唤着你走过去。

让追求的心不老

逗留在大山的巍峨壮美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海,走过去,将是另一番浩瀚壮阔的景致。

逗留在大海的波澜壮阔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漠,走过去,广袤无垠的沙海更震慑心灵。

逗留在大漠的黄沙热浪中,我们就会错失森林,走过去,我们将领略森林的深邃之美。

汪国真说,太深的流连是一种羁绊,绊住的不止有双脚,还有未来。选择逗留,拥有了一时的风景,而走过去,人生中最大的美丽才会赫然显现。选择走过去,人生中最大的美丽才回会赫然显现。选择走过去,就是选择了奋斗不息。选择走过去就是把祭品献给追求的祭坛。

约旦河长年不息地奔流,盐海对它说,逗留一下吧,这里有柔美的阳光。约旦河拒绝了,唱着欢歌向前奔去。多少年后,约旦河依然壮美,而盐海因逗留过久再也不能进入大海,人们给它取名“死海”。生命在于运动不息,如果连生命呀逗留与舒适的环境,大地将一片死寂。是对每一处风景的走过去创造了生机盎然的世界,自然中的生命才繁衍不息。

物尚如此,人何以堪?我们 自诩为天地精华、万物灵长,也应当在奋斗不息中完成做人的骄傲。有人说,人字就好象迈出的双腿,显示的是人类的追求信仰和永不逗留的心灵取向。

这让我想起了施瓦辛格,这个拼搏在人生路上永不止息的伟大形象。他早年是举世瞩目的健美先生,一身壮实的肌肉让他拿遍了大大小小的健美的赛事的奖项,但他没有逗留在健美带给他的荣誉中,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好莱坞。在影视上再次创造辉煌后,雄心勃勃的他“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政客,在政坛上叱咤风云,这个强壮的美国人向我们展示了追求的美,也创造了一个个“走过去”的神话。

人生能走多远?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意志;人能攀多高,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志向。永不逗留的意志和志向可以让我们不老的心看尽世上不绝的风景。

我们要始终记住:孔雀是因为在人们的赞誉中逗留才退化了翅膀,没有走过去让它充其量只是一只长着美丽尾巴的鸟;仲永是因为逗留于天才的光环中才最终成为庸才:牛顿是因为逗留在前半生的成就中才出现后半生花二十年时间研究上帝的遗憾,他没有在巨人的肩膀上站稳。

一个富有战斗力的人生需要永无止息的追求,不要在逗留中被磨掉锐意进取的棱角,走过去,即使风雨再多,也因着追求的心不老而笑对苍天。

篇10:《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内容提要】  本文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所阐述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的作文训练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主要体现在九个“注重”上的作文训练思路。以下对这个思路进行具体地论述。

【关 键 词】  作文     训练      注重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

2。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可见,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作学教学的要求,当然也更会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针对上述弊端,笔者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训练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这个作文训练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九个“注重”上。

一.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这一部分,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其写作训练形式有:

1。情节扩展式。例如在学习《泊船瓜洲》后,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插图与有关背景资料,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进行对该诗的扩写。这不仅训练了学生创新写作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2。情节收缩式。对篇幅长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缩写。如缩写《小英雄雨来》、《牛郎织女》等文。

3。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二十年后的桑娜一家》;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局,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根据《凡卡》一文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凡卡写完信后》。这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

5。图文转换式。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图画,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比如上《桂林山水》、《鸟的天堂》、《世纪宝鼎》后,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图文,写出导游词(附案例)。

6。读后感想式。对学生有现实的思想教育意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如上完《向命运挑战》、《海伦凯勒》、〈〈匆匆〉〉后,可以指导学生写写读后感想。

7。相关迁移式。这种形式或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精彩极了”和“  糕透了”》一课后,可让学生写《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学了《凡卡》让学写《我和凡卡比童年》。

二.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这里所说的“创设情境”实质上指的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写作的一切外部条件。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去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这是保证学生写一篇较高水平作文的前提。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三.注重写好“两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终南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采下一采的“劳动所得”,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读书札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通过不间断的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练习,才能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四.注重写作命师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学生没有话可说,写作文成了“挤牙膏”。在新课标下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就作文题而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要灵活结合在一起;就命题者而言,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有机结合。具体说就是,1。教材的命题,教师的命题和学生的自由命题“优化组合”,即教师出宽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出题。如写“我与暑假生活”,让学生根据各自生活体验拟题。这样,学生不再为找不到合适材料而皱眉、而困窘了,不再起胡编乱造之心。学生笔下的暑假生活,既有写一二件事的,也有倾诉自己对暑假的感受的。

2。把部分命题权放给学生。笔者曾做过尝试,让高年级学生自由出题特别受到欢迎,学生完全能拟出新颖的、合适的题目,用学生喜欢的,有话可说的题目写作,不言而喻,学生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潮。

五.注重鼓励学生放胆表达,让学生思想自由驰骋。

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脉题材,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 上想象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应用太多的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鼓励学生放胆表达,教师可以采用写想象作文的形式进行训练,想象作文工文最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自由驰骋的了。相信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一定会为学生的奇特而又丰富的想象所折服。

六.注重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非常重视综合性学习,笔者在写作训练教学中也尝试中用综合性学习,这综合性学习体现在“沟通”上。

1。沟通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如自然课中的小论文写作,音乐课中的歌曲欣赏。劳技课中的手工制作等都可以让学生诉诸笔端。

2。沟通课堂作文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热点话题”论坛,如“话说环保”、“我看上网”、“二十年后的畅想”、“我自立我自强”写作话题等,促使学生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感而发。

3。沟通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师要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办文学小报,诵读比赛、读书会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触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与情感,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

4。沟通师生心弦,教师要造和谐的写作心理场,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学生的评判者自居,写什么。该怎样写,尽可能启发学生自由讨论,促进自我感悟和发散思维。

实践证明,通过综合性学习可以切实地让学生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七.注重合作,提高学生的作文的质量。

合作是新课标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合作也不妨用在作文教学上。合作有生与生间的合作、师与生间的合作、生与媒体的合作,并在写作合作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合作包括写作前的合作和写作后的合作。

每个人独立完成一篇作文,这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是天经地义的,而且不容学生越雷池半步,在新课标下的作文训练中应大胆突破这一框框。写作时,特别是写学生不太熟悉的题材时,教师可增加学生同伴交流的时间、空间,允许窃窃私语,允许寻求教师、同学的帮助。有些文题或故事, 需要占有搜集较大量的材料,教师可组织小组完成。比如写环保、信息方面题材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写作后的合作体现在学生间互评作文,学生间可以互调对方的习作,根据习作要求进行评改,大到谋篇布局,小到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都可以直接在习作上修改或写出修改意见。事实证明,学生评改他人的习作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能竭尽全力,反复推敲 ,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同时,学生互评互改,扩大交流范围,同学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合作不仅可以解决学生不熟悉的题材,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作文文质量。

八.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以“下水”作文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不要忘了教师也应“下水”写作。

学生的表达欲望,是决定他们的作文成败的重要因素。 教师光说不练,把学生一次次“赶下水”,自己却从不“湿鞋”。学生难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老师不一定能写好,老师都写不好,我们又怎么能写好?久而久之,不怕作文才怪呢,学生哪还会有写作的主动性呢?反之,教师以作文为乐,认真写好“下水”文,以“下水”文作为激励学生的写作的一种兴奋剂,让学生找到作文的乐趣和自信,每到作文时,学生自然会有跃跃欲试,不吐不快之感,学生有发强烈的表达欲望,无疑为写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曾写了几篇“下水”作文。笔者曾指导学生写写景作文时,普遍感到非常难写,于是笔者特地写了一篇写景文章《江南春雨不了情》。并抓住小学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及时加以鼓励:“大家如果要写的话,一定会比老师写得更好,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都齐呼要与老师比一比高低。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九.注重评优激励,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的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评语中惯用的“纠谬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

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用权人的情绪低落。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 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

“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是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等激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写好”的自信心。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教师也应心平气和的帮助学生分析,朦胧和平等到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虽然文章缺点很多,但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挖掘其“闪光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这样来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喜乐和写作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阐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学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要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步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学生容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文工团笔者就是从这些新理念出发,在写作训练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自己的写作训练思路,但还不成熟,只能是教学点滴,有待于在今后的写作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检验和丰富。

参考书目:

1. 邢改萍主编《新世纪中国教育论(上卷二)》 人民交通出版社  4月第1版

2. 陆志平主编《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东北大学出版社  7月第1版

作者邮箱: fudanhui_@mail.china.com

篇11:《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训练内容: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盎然。请你走出家门,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美丽景物,对春天新的体验、新的感受记下来,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

训练目标:1、能抓住“春”的景物特点和人们的活动进行观察。

2、抓住自然景色的特点,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把文章写具体。

课前准备:1、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到公园或郊外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并试着画下来。

2、从所学课文、课外读物中搜集有关春天的优美词句积累下来。

3、“春天美景”幻灯片若干。

训练过程:

一、 交流“春”的信息,积累写作素材。(约20分钟)

导入:每一个季节的到来,都会给大自然带来许多变化,例如桃红柳绿的春,葱笼青翠的夏,金风送爽的秋,还有银装素裹的冬。每一个季节都用大自然特有的语言来表现着自己的特点。那么提起春天,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自由畅谈)

的确,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今天让我们一起与春季相约,去感受她与众不同的美吧!要写出春天与众不同的美,就要找出春天里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大自然的哪些变化找到呢?(请同学说)

下面我们来个小竞赛,(幻灯出示三组类别)

气象变化:气候、阳光、雨、云、雾、雷、风、露等。

景物的变化:如花草树木、山水湖泊、鸟兽虫鱼、公园、田野等。

人的变化:如人的衣着打扮、精神面貌、行为活动等。

根据老师给同学们的提示,看哪个同学发现得最多。

(以下环节以师生聊天为主,边引导学生列举春天各方面的变化,边相机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二、明确写作要求,进行片段练笔。(约10分钟)

1、刚才我们一起找到了许多春天里有特色的景物,我相信还有许多同学想说,不如我们就把自己的新发现、新的体验写下来好吗?

2、出示写作要求,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要求的,哪些是关键词。

(板书:看---仔细观察 想---体验、感受 写---通顺、具体)

3、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要求,结合我们刚才的讨论,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去写写春天的新变化,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记下来。

4、学生练笔,老师巡视指导。(播放柔和的音乐)

三、集体评议。(约10分钟)

1、请同桌互评。

2、随机请三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3、小结。

设计思路:

阳春三月,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是新课标关于中年段习作的基本要求。基于这点认识,我设计了一个赏春、颂春、写春的习作指导课。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春的特点,先用自由畅谈的形式打开思路,然后借助美丽的图片(能找到影片就更好了)直观地唤起学生对春的感性认识。接着,我设计了一个找春天各方面变化的小竞赛活动,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和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表述。既让学生互相交流了对春天的认识,同时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

在学生练笔时,老师不断地巡回指导,特别关注中下生。在集体评议时,有意选取上、中、下三个级别的作品与学生一起交流评议,尽量让学生多说,找找别人的长处与不足,并能学会取长补短。

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也是教师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设计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作者邮箱: changqing-168.tom.com

篇12:《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体会并学习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和遇到问题有自己主见的品质。

3、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体会并学习乌塔生活上和思想上的独立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交流:你们喜欢旅游吗?为什么?你到过哪些地方?

2、通过课前交流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喜欢旅游。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也很喜欢旅游的小女孩乌塔。来,让我们一起亲切地跟她打个招呼。

3、板书课题:乌塔(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

1、课文写了乌塔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汇报: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在暑假里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三、体会乌塔生活上的自立

1、过渡语:如果让你一个人去外国旅游,你敢去吗?(不敢)大家都不敢,怎么乌塔就有这么大的胆子呢?我真想问问她。

你们读了课文,肯定对乌塔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吧,我们来进行一次采访,我当一名记者,你们当乌塔,来回答我的一些问题。比一比,看谁这个乌塔当得最好!

2、采访过程:

(1)记者:你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旅游,你不怕遇到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一定会非常担心吧?

乌塔:我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记者:你游历了欧洲的哪些地方呢?

乌塔:我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还有希腊等一些国家。

(3)记者:你怎么知道这些国家的哪些地方好玩呢?

乌塔: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4)记者:旅游要花很多钱的,你的钱是向父母要的吗?

乌塔:不是,是我自己打工挣的。

(5)记者:你怎么挣的呢?

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6) 记者:一个小孩子独自在外,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乌塔:我带了闹钟控制自己的起居,还知道外出前把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3、总结:啊!你真了不起!知道自己安排生活,知道自己挣钱,知道怎么去游玩,知道自己照顾自己的安全,既能玩得开心,又不让父母为你担心。

4、提问:聊到这里,你觉得乌塔身上有什么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体会乌塔思想上的独立

1、过渡语:我们都感觉到了乌塔在生活上的独立精神,其实在她的身上还有另一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另一种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还从课文中找一找。

文中有两处写到了作者与乌塔的争论,看看我们能否从他们的争论中体会点什么?

2、第一次争论

(1)找出写他们第一次争论的内容。齐读一遍。

(2)说说他们各持什么观点?

(作者认为:中国的家长爱孩子,所以不放心让孩子一个人出远门。乌塔认为: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出远门?)

(3)你认为谁说得有道理?

(4)你也像乌塔学习,发表发表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家长爱孩子,应该怎么爱?我们这样说:爱孩子,就给(让)他们

(5)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回答让我们知道了你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3、第二次争论

(1)找出写他们第二次争论的内容。齐读一遍。

(2)说说他们这次争论的话题是什么?两人各持什么观点?

(争论的话题是:孩子的乐趣问题。作者认为中国的孩子有电视,有图书,有游乐园,很快乐。乌塔认为:中国的孩子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肯定缺少乐趣,因为只有亲自感受,才能体会它的美丽。)

(3)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你也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 的童年更有乐趣。

4、总结:两次的争论乌塔都发表了跟作者不同的见解,但是乌塔都说得更有道理。从中你发现了乌塔什么特点?

(很有主见)

五、拓展延伸

1、是啊!乌塔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跟她一样独自一人去国外旅游呢?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学的是乌塔那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在生活中多多锻炼自己。并不一定要像她那样一个人去旅游,毕竟这还是有一定危险的,而且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2、结束语:最后,我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在生活中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要养成依赖的心.而且做事说话要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板书设计]

乌塔

生活上 独立自主

思想上 很有主见

作者邮箱: xiaoli0613@sina.com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记春游活动作文04-27

语文园地一:春游 教案教学设计04-08

春游亲子活动范文05-24

亲子春游活动方案07-12

学生春游活动方案07-21

学校春游活动方案07-21

学校春游活动总结07-22

幼儿春游活动方案07-24

公司春游活动总结10-01

春游活动申请报告06-15

上一篇:硕大无朋的意思是什么下一篇:就此走过永不悔_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