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2024-04-25

特殊学生教育个案分析(通用9篇)

篇1:特殊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特殊学生个案例分析

2014春机电

苏奉火

我做班主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做这件事最简捷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班干部会的了解,二是通过晚自习逐个同学了解学生的情况。我首先通过班干部会来研究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争取最大限度地了解他们。其中有一名同学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他是班里为数不多的“特殊”学生之一,好吃懒惰、爱慕虚荣、集体荣誉感特差,迷恋网络,从不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经过家长、班主任和政教处等多次教育,仍没有悔改的意思。作为专门做思想工作的班主任,我虽然没有学生工作的经验,但直觉告诉我对于这个特殊的学生,必须用特殊的方法,不宜早下结论,就算他真的有问题,也应该先观察,多了解,全面掌握他的情况,教育方法也一定要想得周到、细致、科学,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才能给予他实实在在的帮助。在细致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找准契机,以适当的谈话方式,以平等的态度与一位被认为是“问题学生”的某某进行心灵的沟通,实现其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转化。【案例分析】

通过多次和他家长的谈话,才知道一直和我联系的人是他的爷爷,从他爷爷那里才知道这个孩子从小父母就不在他身边,爷爷奶奶在照顾他的时候特别的溺爱他,可以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帮他做,盛饭,叠被子如此的小事情,都是爷爷奶奶包办,所以养成了花钱流水,好吃懒惰的坏习惯。再加上初中在恒兴中学就读,和其他孩子比吃比穿比花钱,进一步加剧了坏的习惯的形成。

来到陈利后,在校生活,由于习惯不好,有懒,不打扫寝室卫生,个人卫生有糟糕,所以,班级的寝室的其他同学都很讨厌他,再加上他本来就不擅长沟通交流,同学冷落他,于是他就经长玩手机,形成“独立王国”,沉溺网络。

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一定要耐心的找他谈话,用平易近人的语气分析该生所存在的问题,并分阶段的各个击破该生的不好习惯,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不要有有色的眼光去对待他,要给予该生帮助。通过多次的平等对话,该生也开始勤快了,上网少了,寝室是有反映最近该生的表现良好。【解决方案】

在他一次玩手机被科任老师收了手机之后。当我让班长找他来谈话时,他按时来到了办公室,进门时怯怯的。为了消除他的恐惧,我开玩笑:“听说今天上课又加料啦,过头了”。他不好意思说:“上课很无聊,所以就,”。我又说:“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哦,能做到吗?”他不再说话。我心想:没必要吧,又没批评你。我就说“老师只是指出你的错误,以后改过来就好了,并没有批评你,怎么了”,他说:“反正我犯错误太多,给大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就破罐子破摔了。”我知道他对游戏挺兴趣的,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我从他所爱好的网络游戏谈起,激励他可以学好计算机,将来开发自己的游戏。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谈话,走时他又从门外探出头说要替他保守秘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经常交流,他认为我是仅有的能理解他的人,在真正关心他。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不懈努力,他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开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与同学的交往也多了。【经验与启示】

通过对他的教育,我感触颇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爱心是一切的前提,还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是一名理论型的、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这也使我感觉到谈话法对做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就是谈话法,这是一种老师和学生之间面对面地进行坦诚、平等、以心交心的方法,其核心是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情况、沟通感情、化解矛盾、排忧解难,融洽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进步。我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总结就几点谈话法的操作要领:

1.了解学生,做好充分准备

任何成功的谈话总是以对情况的了如指掌为基础,以心理接触为前提的。辅导员找学生谈话不能随心所欲,要在谈话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做到胸中有数,抓住学生的心理症结,有的放矢地接触学生的思想,打动学生的心。2.保护心灵,尊重人格

思想政治工作是对人的工作,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维护自己的尊严,是人的天性。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谈话时,一定要以平常的心态与学生说话,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情动人,以理服人。3.把握个性,因材施救

因材施教是反映学校教育规律的一条普遍适用的教育原则,不仅适用于智育,而且适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区别对待,强调差别教育,注意个别引导,因材施教。

篇2:特殊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八种个案类别(气喘及健康问题;动作笨拙;学习障碍;轻度智能障碍;重度智能障碍;脑瘫;脊柱损伤;聋)各有不同,各有其不同的缺憾。所以对其的体育教育也该运用不同的适应方案,建立平等对待关系,尊重个别差异,融入他们,听取他们的想法,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八种类别,因材施教。

对于这常见的八种身心障碍类别的终身观点,我觉得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以制定各不相同的教学处方,使这个处方适应这种身心障碍,进而改进他,以最大程度弥补产生的缺憾,达到自我实现;自尊、身体形象的改善,增加面对挫折的勇气,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黑夜如果不黑暗 美梦又何必向往,破晓会是坚持的人最后获得的奖赏。这是我们特殊教育老师与需要特殊教育儿童共同的目标。个案分析:智能障碍

主要特点: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治疗方法:

儿童有明显的智力低下大多数在婴儿期就容易识别,然而轻度弱智往往进入小学之后学习困难才发现。若发现有运动发育落后,对外界反应迟钝,语言发育差,表情呆板或有特殊面容者,应尽早到医院检查,以便及早诊断,作出相应的治疗。

有些先天性代谢异常病,例如苯丙酮尿症、同型胱氨酸尿症、枫糖尿症、组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克汀病)等,若能在新生儿期作出诊断及时治疗,多数病儿智力可免受损害或病情得到控制。以苯丙酮尿症、克汀病为例,如能在生后3个月作出诊断及时治疗,多数智力可以恢复正常,超过6个月治疗,几乎不可避免地智力受到损害,如果3~4岁以后再治疗,病孩的身体发育亦有困难。克汀并苯丙酮尿症,在早期症状不典型,很难发现,往往出生后数月之后才能发现,但这时却已到了难于治疗的程度,智力障碍很严重了。因此,有不少国家对上述的遗传新生儿期就进行筛查。

案例分析:

泉州市鲤城区的开智学校里有位名叫大雄的的智障儿童大概十二、三岁,文化水平约8岁儿童,不爱卫生经常吐口水、爱骗人不讲

实话、乐观开朗,容易与人亲近,有礼貌,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较差。一直在开智学校受教育,未进过普通班就读。

具体表现:攻击性较强,会攻击同伴,但害怕老师

个案的身高在班里不算最高大,但力气很足,遇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往往对方不给便吐口水,靠武力解决,老师过来一个眼神便乖乖听话。

不恰当的情绪发泄方式:个案在未满足需要时,就会又哭又闹,誓不罢休。而且养成了这个坏习惯。

行为分析:

智障儿童的情绪问题,由于自身智力的缺陷,理解能力、语言能力等各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比正常人要弱,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遇到事情常常受到自己的情绪支配,难以按照道德标准及行为要求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个案与正常幼儿园的幼儿接触较少,所面对的基本上都是存在障碍的孩子,并且这些孩子的程度都要比个案的程度重。因此,教师在教育方面会过多的偏向个案,久之会加深个案自身的优越感。

对于特殊人群,由于他们与主流社会存在差异,因此,他们会受到更多的不公正的待遇,例如,会受到歧视,不能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正常教育等。并且,在与智力正常儿童进行交往时,往往也会受到排

斥,不能获得正常交往的机会,不能获得主流社会的行为规则。

治疗方式:

对个案的家庭教育进行适当干预,优化处理个案的成长环境 马卡连柯说过:“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用人格、品德、学识、情感及家庭习惯给儿童以熏陶,是学会做人的教育。对于智障儿童来说,长期的家庭生活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打下牢固的心理基础。端正家庭教育方向,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对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3:特殊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小南, 是我花费心血最多的一个小男孩。从两年以前到我班读一年级, 现在已经是三年级学生了。

第一天来到小学, 参加开学典礼时其他小朋友都是手拉手进入操场, 唯独他不肯, 一定要牵着我的手。站在操场上, 不肯站在他该站的位置上。还不时地撩起他的衣服往嘴里塞, 露出他的大半个肚子。回到教室开始上课, 在座位上没坐到5分钟, 就开始在教室里前后乱跑。还不时地跟老师说:我想妈妈了。当我跟他说妈妈要到10点30分才能来接他时, 他变得歇斯底里, 大喊大叫:我受不了了!!……并开始用力摔他的水杯, 摔得盖子与瓶身脱离, 水全部倒了出来, 我连忙拿来抹布擦拭地面。一会儿又开始玩教鞭, 说这是他的拐杖。

这一天小南做了我的小尾巴, 我在哪他就在哪儿。早上一堂语文课我在教室里, 他也在教室里呆着, 我进办公室他也跟着进了办公室, 在办公室相对“空旷”一点的地方打滚, 还到办公室的垃圾纸篓里捡了一只死蟑螂玩。我告诉他这太脏让他放手, 他却说这是知了, 根本不舍得将其放下。趁人不注意, 还把办公室一位老师吃了一半的点心给吃了。和他进行交流时, 他总是答非所问, 脑子里想到什么说什么, 双向正常的交流难以进行。

接下来的几天, 在小南身上发生的“怪”事很多:我在上课, 他睡觉, 睡醒了在黑板上一边画画一边唱歌, 全然不顾这是课堂。怎么改变他呢?我绞尽了脑汁, 觉得还是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要根据他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加以引导。

一、“规矩”要慢慢做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小南在自控能力方面有了一些进步。记得有一次语文课, 我教学d t n l, 当我教到:t—è—tè, 请小朋友为tè组词时, 他竟然举起了手。全班的小朋友都像发现“奇迹”似的告诉我:卢老师, 小南举手了!我也很兴奋, 连忙请了他, 他站起来说:特产。多好的一个词啊!我又让全班学生击掌五次, 大大地表扬了他, 他高兴得在座位上直蹦。在第二天的家校联系册上, 我将这一情况记录下来告诉小南的父母, 相信他的父母看到这一消息会比我更高兴, 因为这是他入小学以来第一次在没有旁人督促的情况下参与课堂。

可是惊喜转瞬即逝, 以后的课堂上他又恢复了原样。直至又一次语文课堂上, 我们在开火车复习已学音节, 轮到他时, 我试探性地让他站起来读。他告诉我不会。我请全班小朋友一起帮助他, 他于是学着全班小朋友准确地读了一遍。我又让小南做小老师, 带领全班小朋友再把这个音节读一遍, 他按我的意思做了, 听到全班小朋友琅琅的跟读声, 他又情不自禁地挥起双手上下摆动……

这是这一个月内小南最好的两次表现。

看来, 对于课堂的概念, 小南已慢慢建立, 他也知道, 想发表意见的时候要举手。这对我来说是一份惊喜。承认孩子之间存在差异, 努力发现孩子的进步, 开发孩子的潜能, 我们就能因人而异地塑造自己班级中的学生。对于小南这样的孩子, 我的要求要放低再放低, 慢慢地做“规矩”。告诉他每天早上到教室看见老师要向老师说早上好, 然后回自己的座位;告诉他上课时间不能随意走动, 不能在地上爬走打滚, 更不能随便唱歌;还告诉他要上厕所, 必须走到厕所里才能拉下裤子, 否则很难为情……心平气和地对待, 让我在满眼的不是、满堆的不行、满心的不悦中开辟出了一条让自己喘息的通道, 并尝试去发现小南身上的点滴进步。

当然这些进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远远不够。作为教师, 对待这样的孩子, 还需花费更多的精力:

1.对小南更多地进行个体的纵向的比较, 平时抓住一些细节对其因势利导, 多给予鼓励, 增强其自信。

2.与小南父母加强沟通, 大家一起想办法, 形成家校合力。

3.在班级中为其制造相对宽松的氛围, 让更多的同伴帮助他、肯定他。

期待着小南能渐渐跟上二年级学生的步伐, 更轻松更愉悦地在求学道路上前行。

二、让更多的人来帮助他

一年级时, 班级中37位同学, 为了不影响其他小朋友正常上课, 我安排小南一个人坐。但是到了二年级, 我在安排座位的时候郑重地问全班小朋友:谁愿意帮助小南并做他的同桌?没想到全班很多小朋友都高高举起了手, 都表示愿意帮助他。于是我选择了班级中一位能干而又热心的小姑娘, 她很高兴自己被老师选中了。当天晚上, 我给小女孩的妈妈打了电话, 将安排座位的过程告诉了她。小女孩的妈妈表示很支持女儿的决定, 也很高兴自己的女儿有这份爱心。孩子的热心加上家长的支持让我的工作变得轻松, 小姑娘开始教小南如何抄《家校联系册》, 教小南如何翻书页。在同桌的帮助下, 小南竟然真的会自己抄写作业了。那天看见了小南的“成果”, 我欣喜若狂, 要知道在过去的整整一年时间内, 小南的作业都是我帮着代劳的。于是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大大表扬了他, 更热情地表扬了小南的同桌。

在全班小朋友的眼中, 小南无疑是特殊的。孩子们还不知道小南与他们的区别, 也不知道什么叫友善地帮助。于是在每次小南做出怪动作的时候, 我总是引导孩子们去思考:此时此刻, 我们该如何做?该如何去看待、帮助他?在几个小榜样的带领下, 全班小朋友渐渐明白了:在小南面前, 自己不是一位嘲笑者、旁观者, 而是一位帮助者。在许多时候, 大家都会宽容地对待小南, 不计较他的无礼无序, 不计较他的无纪无律, 有时看到小南的一点进步甚至比自己取得进步还兴奋。这也让我看到了班级中孩子的力量, 作为班主任, 我要管理的是几十位学生, 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未必细微。而学生与学生就不一样, 可以深入到方方面面。这不仅为我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班级学生爱心的培养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三、家长的示范很重要

那一天的体育课结束后, 班级有小朋友告诉我小南在体育课上指着体育老师说:你是个聋子!这让我感到很惊讶, 为什么小南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呢?带着这份疑惑, 我又和家长作了交流, 也马上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他在家里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对父母的叫唤不理不睬。他爸爸对此又气又急, 冲着他喊:你是个聋子。于是他把这句话给记住了, 还将它转“送”给了体育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 我将小南叫到我的面前, 郑重地告诉小南:这句话没有礼貌, 不能随便说, 更不能对着自己的老师说。“解铃还须系铃人”, 我又和他妈妈商量, 回家后请小南的爸爸向小南道歉, 并告诉他这样的话不能随便模仿。第二天再请小南向体育老师道歉, 让他知晓问题的严重性。妈妈表示一定配合。这次之后, 小南的嘴里再没有出现过这句话。

其实这件事也说明了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很重要。孩子天生就是一个模仿者, 父母是他模仿的首选。对于孩子, 正面的教育、引导尤为重要。这件事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 做孩子的榜样。

四、降一个台阶让孩子参与

让小南参与课堂, 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的思维和老师、同学的思维难有平行行进的时候。每次我报听写, 小南也总是在教室里闲逛, 交上来的听写本空无一字。请他一起听写, 他只会拿出一本本子和铅笔, 写一两个, 如果老师还站在他边上, 他就会推推老师说:“你走开, 我自己会写。”可只要老师一旦离开了他的身旁, 他也就“罢工”了。如果老师执意不走, 那他就要哭闹了。怎样改善这种情况呢?一次批改听写时, 打开小南的听写本, 工工整整的一页听写作业让我又惊又喜。我向他的同桌了解情况, 原来这次小南听写时都在抄同桌的听写本。虽然是这样, 我还是打开了实物投影, 将小南的作业清清楚楚地呈现在了全班所有小朋友的面前。小朋友的惊叹、掌声又让小南一阵兴奋。

让小南在老师报听写的时候抄同桌的听写, 降一个台阶让他参与课堂, 这样的方法对小南来说是可行的。于是, 我和他的同桌商量, 以后老师报听写时就大方地让小南抄吧!这样的办法在大部分小朋友的眼中是虚假的作弊, 但对小南来说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帮助。能安静地坐在位置上, 能尽自己的努力写下这几个词, 对小南来说已是很大的进步。就像摘桃子一样, 当桃子太高, 对方无论怎样努力都摘不到的时候, 不如让桃子低一些吧。

小南在点滴进步着, 虽然相对于班级中的其他小朋友来说, 他似乎离一位二年级小学生的要求还太远太远。如何和别人双向交流, 如何手脚协同配合跳起绳子, 如何在队伍中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操、晨跑, 如何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课……许多东西等待着他去学习。

然而这两年下来, 小南却是在许多方面一点一滴地进步着:

通过每天的学习、积累, 小南已经会写相当多的汉字, 这应该是他求学两年来收获的一笔财富吧!每天他能自己抄写《家校联系册》, 在妈妈的辅导下能完成《课堂作业本》, 对他来说这些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

虽然他和别人交流时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 但相对于他一年级时的表现, 从个体纵向上来说他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的。

在困难面前, 一年级喜欢退却、逃避的他现在也开始学会了慢慢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年级时为了逃避读书, 他想成为一只躲进笼子的小鹦鹉;为了逃避写字, 他请老师不要将他的《家校联系本》放进书包;但是二年级以来, 这样的情况少了, 有时他东西忘带还会到办公室请老师为他打电话, 希望通过别人的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对他来说可是一个跨越性的进步啊!

篇4:特殊儿童行为矫正个案研究

关键词:特殊儿童;社会;不良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和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行为。心理健康是道德健康在心理层面的具体表现,是身心健康的基础。对特殊儿童进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心理教育训练,一般来讲,都会从“知、情、意、行”四方面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用灌输、管理、训练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有关行为举止进行专门训练,通过不断地模仿、重复、纠正错误行为,使学生形成一种规范化、自动化、习惯化的行为。

一、个案研究

1.学生基本情况

华x,男,1995年出生,2003年9月进入本校就读一年级,家住城区。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独子,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听力损失程度属中重度,沟通理解能力较好,主要依靠手语交流,周一至周五住校。智力水平较高,劳动能力较强,但比较懒。

2.不良道德行为的主要内容

华x在学校里,上语文、数学课时会随意说话,走动,做小动作,注意力很不集中。上体育、律动、美术课时更是不听老师的指挥,独自一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平时爱欺负小同学,与同学相处时常常会发生矛盾,会随手拿别人的东西。

3.不良道德行为形成的原因分析

由于听力残疾,华x的父母对他非常溺爱、袒护、一味迁就、放任和纵容。在班级里他经常会支配学生帮自己干事情,同学们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先给华x“享用”。华x主要用眼睛去观察他所生活的这个社会环境,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种种消极诱因的影响,也导致了其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不良行为矫正过程

1.认知训练

利用直观教育的方法,以形象生动的图片、幻灯、录像、行为演示等方式,把活生生的动态形象展示给华x,让他领会到其中的含义。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华x把自己的行为与其他学生的行为进行比较,有利于让他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用评议的方法,让华x针对某一件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且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这既能反映出评议者的道德认识水平,同时又能体现出一种教育的氛围。

2.实践训练

在这一阶段,教师尽可能地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体验活动,同时通过家校合作,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以及道德行为水平,让学生真正达到知行统一。如:“手拉手”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了帮助、关心他人。同时,老师还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活动内容。如:华x和班级同学的关系不好,老师就组织了“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每个同学找一个小岗位,每天为同学服务。刚开始,华x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于是老师利用他年龄、力气比较大的优势,让他每天负责为班级同学领牛奶,渐渐地,他开始变得有责任心、友善、会关心人了。

3.巩固训练

华x犯了错误,经教育后用心改正,却因为缺乏意志力而又出现不良行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为他创设新环境,锻炼、强化他的意志力,培养他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能力,使他在强化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训练结果

通过认知训练、实践训练、巩固训练,华x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矫正,上课时随意说话、做小动作、擅自离开座位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平时也不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课间休息时能和同学一起做游戏、活动,同伴关系变得融洽了。

四、讨论

1.在对华x不良行为矫正的过程中,家校合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向家长传递一定的教育方法,告知训练内容,并及时交流训练成果。另外,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动心、动情,使学生的心灵和行为沿着我们的德育指向顺畅发展。在看到训练成果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可能出现行为上的反复,应采取措施防止不良行为再次发生。

2.目前训练的不足之处

道德教育不等于道德灌输,道德素质不是教出来的,不应该把“灌输”“禁止”“防堵”作为工作的立足点,而应是学生在參与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中,道德教育通过自身经历和体验发展来的。

3.将来训练的改变及其思考

在开展各类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活动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真正把道德行为习惯教育内容分解渗透到每一个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对训练过程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整,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的训练及教育方法,使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有效矫正。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5.

[3]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5]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篇5:特殊儿童个案分析

个案案例:

一、个案基本情况

吴豪,4周岁,性格外向,好动,喜欢表达,行为态度极其随意。中班从其他幼儿园转到我园。父母工作较忙,繁忙的工作之余几乎没有时间和豪豪接触交谈,豪豪大部分时间由爷爷、奶奶照料,老人对他百依百顺,样样事情包办代替。因还有一个一岁多的小妹妹,所以妈妈大部分时间在照顾妹妹,不听话时妈妈就会打他,因此十分怕妈妈。

二、问题行为简述

豪豪比较任性,随心所欲,学习专注时间极短,没有一刻是安静下来的。进行活动时总是离开位置,经常自己独自一人走开去玩,或者经常嚷着要去厕所,只有在老师斥责下才稍微收敛一下,很快又故态复萌。在活动中表现霸道常常与其他幼儿抢玩具,或是打小朋友,几乎每天都给老师批评。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强,聪明智商高,经常不专心但也能回答出问题,而且知识面广。他不懂与人相处,易发脾气,经常被人告状。不乐意听取同伴与老师的要求与建议,有时会故意做一些令人讨厌的事情。他喜欢绘画,喜欢自由发挥,并有创意,但是没有耐心,通常画到一半就乱画一通,画面凌乱。是一个非常特别及有个性的孩子。

三、个案分析

该幼儿问题行为存在的原因:

1、由于生理方面的诸多原因,如:小便间隔时间短,视力远视等,造成了他学习上的不专注。

2、豪豪长期生活的家庭环境是一个无什么约束,极其随意的环境,自然养成了他特有的生活态度及行为,如:他不喜欢做的事,浑身都不愿意不肯做,而他高兴做的事,全身心的投入。

3、父母疏忽与孩子的沟通,缺少父母的直接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消极作用,老人对豪豪的过份溺爱,造成豪豪任性、爱发脾气,使孩子心灵变得敏感和脆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为引起别人更多的关注,而常常做一些反社会行为。

因此,针对该豪豪的特点与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从生理上关心,照顾他,并逐步适当地对其进行引导、教育,进一步了解豪豪、宽容豪豪,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该幼儿的教育和培养必须从引导他愿意与同伴交往,克服任性等方面着手,并且要培养他做事专心,耐心的品质、行为习惯。

四、辅导过程

对幼儿:

1、教师可多观察,亲近、帮助他,并尽量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从而适当帮助他逐步提高自控能力。

2、生活上加以关心,给他时间,在经医生确诊他并未患病的基础上,让他逐步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

3、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多作正面引导,稳定其情绪,纠正其任性、发脾气的不良习惯。

4、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发现豪豪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发扬,使豪豪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提高豪豪的自信心。鉴于他特别渴望别人重视的特点,老师与他建立朋友的关系,与他聊天讲小秘密,了解他的内心,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爱。

5、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豪豪在家情况,不断调整教育方案。

对家长:

1、及时与家长联系,带豪豪去医院对小便频急、近视现象作诊断。

2、与家长交流,建议家长有空多与豪豪H聊天,了解豪豪的内心世界与想法需要。

3、让家长及时把豪豪在家的表现情况反馈给老师。

4、让家长逐步理解并欣赏豪豪在绘画作品上的创意,发现他的优点。

5、在家中父母、老人教育要一致,不要溺爱。经常与豪豪交谈,让豪豪明白道理,多让豪豪外出与同龄伙伴玩,为豪豪提供交往的机会。

五、辅导效果

1、豪豪在学习态度上的转变:

通过半学期的培养,他小便的次数逐渐减少,趋于正常,这与老师为其提供的宽松的心理环境直接有关。

2、从不会与人相处,到主动与同伴交往

与同伴交往对他来说有些困难,因为他已习惯了一个人独自玩。老师利用情景游戏“大家一起玩真快乐”让他在游戏中担任角色,身临其境,使他从中感受到和同伴一起玩,比独自一个人玩快乐。

现在豪豪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认识过渡到行为,并且逐渐内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不断调整目标,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

篇6:特殊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当前,在小学生当中存在许多有着特殊需要的教育对象,被教育界称作特殊学生。可将这些学生分为超常儿童、听觉障碍儿童、言语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肢体障碍儿童、多重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

据统计,我国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含特教班)的就有55、4万人,占特殊学生总数的84、7%。

在我国, 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的时代即将到来,他将与国际上倡导的“全纳教育”相呼应。全纳教育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教育,是要加强学生参与的一种教育,主张要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学校的文化、课程、社会活动,减少学生被排斥的教育理念。

我校现有学生985名,21个教学班,在如此庞大的小学生群体当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特殊学生,他们身上的特殊性与普通教育所采用的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正日益深化。所以,我们对特殊小学生的关注正是弥补了普通教育中的不足。

中国几千年以来所谓因材施教式的教育方法几乎都停留在教授知识的层面上,很少注意心理

层面上的因材施教。而我们对特殊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无疑拓展了因材施教理论的内涵。我国小学心理教育刚刚起步,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只重视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对在学校当中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却重视不够,我们对特殊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研究正是要在普通教育当中寻找和探索一条针对特殊学生心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当前社会极为重视超常儿童或正常儿童群体的发展和教育,从我国的教育现状看“全纳教育”是“一个不能少”的概念,是用普通教育方法将特殊群体纳入普通教育当中。我们所以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个案研究,是要用一种特殊方法对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心理教育。

二、课题界定和支撑性理论课题界定

“特殊学生”是指有学习障碍、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的学生。所谓“特殊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就是指教师如何运用心理学及相关理论,对有学习、行为、情绪障碍的特殊学生进行辅导的个案分析研究,从中总结出方法与途径,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支撑性理论因材施教理论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论。心理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理论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障碍,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咨询、辅导和预防矫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三、研究的内容特殊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学习障碍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行为障碍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情绪障碍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

四、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根据研究的目标、过程所进行的具体研究方法设计

1、问卷法:教师运用心理学问卷对受测学生进行筛选,寻找出符合个案研究目的的特殊学生。

2、观察法:教师在一定时间之内对个案特定行为表现或活动进行考察,收集较全面的资料,为分析个案提供材料。

3、访谈法:通过教师与特殊学生的交谈,了解掌握特殊学生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和行为特征。

4、心理测验法:教师借助量表对特殊学生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系统的心理测量,教师可用此法来评估个体的某些心理特征。

5、经验总结法:教师对于研究的进展情况、结果,通过经验交流、研究报告、论文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六、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包括阶段时间的划分、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2006、9——2007、1)

(1)选定参与研究教师和所研究的特殊学生。

(2)召开研究教师会议,了解国内外教育科研动态,参考文献,收集资料,商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3)根据研究目标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

2、个案研究阶段(2007.2——2007.8)

通过观察论证确定研究对象。

观察、搜集、分析研究对象的资料。

研究论证辅导方案。

3、实施辅导策略阶段。(2007.9——2008.1)

每学期举行4次研讨会,交流计划、经验及所遇问题,期末进行论文交流,成果展示。2003年9月进行中期实验汇报,请专家指教。根据个案研究情况不断修订方案,对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索、探讨并列出具体研究计划进行专题研究。由于本课题为个案研究,需要有长时间跟踪研究过程,才有可能得出较客观的结论,所以课题有可能会申请延期。

4、总结阶段(2008.2——2008.8)

整理资料,撰写专题论文,研究报告和工作总结等,为终期结题报告做准备。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课题组主要成员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近期参与的课题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经费投入、资料设备、实验条件)本课题由我校校长、硕士研究生杨林国亲任组长,组员为近年以来参加市级心理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的青年教师,研究教师的总体专业水平较高,精力旺盛。学校对课题组给予了充足的时间保证、经费保证,心理辅导室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整修,以上条件均能够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八、成果形式:

篇7: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孙志虎,男,九年级(4)班学生。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虚荣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经受不起老师的批评。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上课故意讲话,做小动作,不交作业。是个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学生。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在长期的观察中,我发现他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他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认为读书是为了老师或者是家长,当他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也导致了他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针对他的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他单独交谈,了解他的情况,让他充分地发泄内心里与学校与老师的不愉快记忆。刚开始他闭口不语,我就避开主题,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并多次强调会为他所说的话保密,后来他终于开口了。在交谈中,我还了解到他爱好打篮球。

第二,要坚持疏导教育。我们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其他人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这样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第三,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他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及意识到自己还是有学习的潜力。

第四,要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尤其是减轻他的心理压力,然后逐步培养他学习的兴趣。

篇8:“留守学生”个案分析

由于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在外经商, 我校又是寄宿制学校, 因此出现了大量由别人代管的“留守学生”。根据调查, 有55.5%的“留守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 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渐渐变成“差生”。“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 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个案情况

姓名:小李 (化名)

年龄:17岁

性别:男

基本情况:该生家庭经济富裕, 父母常年在外经商, 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 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上学期, 由外校转入我班。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 产生厌学心理

他经常以身体不适为借口不来上学。尤其是临近周末时, 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厌学心理的成因很多, 在小李身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读书无用论”。小李的父母小学未毕业, 但在外面经商赚了很多钱, 并且在小李面前多次提及读书没意思, 混个高中毕业也就算了, 小李平时花钱大手大脚, 他们也不管。

(2) 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 只想随心所欲地玩。反正不愁吃穿, 要什么有什么, 再说读书也没意思。

(3) 从小父母不在身边, 缺乏家庭的教育, 喜欢单干, 在班级活动中常常充当一名“看客”。

2. 缺乏良好的竞争意识

同学关系紧张, 很容易由小矛盾发展到相互争吵。喜欢表扬, 难以忍受批评, 思想脆弱, 对批评反应强烈。有时候思想又单纯得可爱。在班上显现出卓尔不群的特殊性。

突出表现为在各种活动和机会中, 小到一次发言, 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 都显得没有热情, 参与意识淡漠。

3. 合群困难

个性突出张扬、好斗逞强, 性格急躁又敏感, 对周围报着敌对的态度, 同隔壁班的学生撞了一下, 结果俩人发生激烈冲突惊动双方的父母, 甚至于在派出所都留下笔录。

4. 缺乏最起码的文明礼貌

与老师说话时, 目不斜视, 看见老师从不请教, 经常出口成脏, 给老师同学起侮辱性的绰号, 上课经常迟到, 进教室不喊报告等。

三、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小李和他的家人, 发现小李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 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

爷爷奶奶对小李过于溺爱、事事迁就, 缺少严格的监督。连整理书包、抄作业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也包办。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 不严加管教, 但事事迁就。

2. 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当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经商, 小李自小缺少父爱和母爱, 父母心里觉得内疚, 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依顺, 生怕亏待了孩子。在物质上, 他们对孩子有求必应, 但很少和儿子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从来不提“学习”二字。经常大把地给零花钱, 物质上的富有使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错位。当我把情况告诉他们时, 又对孩子拳打脚踢。

3. 内心深处的自卑

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 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 使得小李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不愿和同伴交往, 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 宁可逃避一切竞争。因此他通过好勇斗狠表现自己比别人强。

4.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小李的表哥在外地打工, 春节回来后, 常在他面前炫耀自己, 并经常带小李抽烟、喝酒、打牌, 怂恿小李和他一起出去闯天下, 小李因而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 抽烟、喝酒、出入网吧是常有的事, 经常和社会不良青年来往, 欺负甚至敲诈低年级同学。

通过以上分析, 我发现小李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的过分溺爱、迁就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以及逆反心理。于是我决定从小李的家长和他本人两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

四、主要措施

1. 对小李本人的对策

(1) 针对小李的情况, 我在平日里做了很多工作, 既有多次的单独谈话, 又有多次的笔谈交心。不管是专门等无人时在办公室的私下交谈, 还是在校园内相遇时的问题交流, 我希望能给他以受到关心和重视的印象。

(2) 与班委们共同努力, 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让他佩服的同学关注他, 常和他玩耍、交谈, 我怕他孤独导致自闭, 但每每发现他总爱得罪人, 然后用满不在乎来掩盖内心的担忧和后悔。依然收效甚微, 这学生似乎天生有种逆反的精神, 总喜欢和大家对着干, 在集体的成长里表现得不和谐。

(3) 对其进行特殊处理, 充分尊重他的自尊心, 绝不在同学面前对他进行批评, 即便需要单独批评也用委婉的方式表达更多的希望, 尽量维护他的面子;对其优点常号召大家学习。

2. 对小李家长的对策

(1) 帮助家长走出教育子女的误区

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小李的爷爷奶奶多次交谈, 并通过电话与小李的父母进行沟通, 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 使他们明白:钱不能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 无节制地给孩子物质满足是在害孩子, 会让孩子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甚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我对小李的家长提出建议:

(1)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 应当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 让他认识到错误, 鼓励他改正, 而不是教训一顿了事, 教育子女方式简单粗暴容易让子女产生逆反心理。

(2) 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 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 而不是替他做。

(3) 父母要经常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 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2) 多和自己的孩子沟通

我们都该更多地理解孩子的行为, 欣赏他, 给他提供表现的机会, 让他说话, 而不是采用命令式的教育。只有先尊重他, 才能换来他对别人的尊重。而且我能看出来, 他对家的感受, 有家无家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现在孩子大了, 都有自己的思想, 真的不管是不可能的,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 都要首先把学生当做朋友, 才有可能被当做朋友。

在小李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后, 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 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中学生必须做到的。

五、辅导效果

经过我与小李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 半年来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1. 每天早上特别是星期一, 我踏进教室时不再提心吊胆, 因为小李的座位不再空着。

2. 虽然偶尔还是有忘带东西的情况发生, 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在整理学习用品。

3.小李已清楚地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还有待提高, 但按量完成作业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4.改掉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 如抽烟、出入网吧等。

六、个人体会

篇9:班级“特殊”幼儿的个案研究

【关键词】 集体环境 原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5

《纲要》要求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问题。但审视我们的工作,似乎把一切的重点都放在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健康发展上,很少幼儿会关心幼儿的心理是否产生一些问题,身处幼儿园会发现有些幼儿不适应集体环境,不爱说话、不爱笑、不爱玩,这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于是我针对班级一名有次情况的幼儿,展开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一)家庭成员

LX,男孩,2010年出生,今年6岁,身体状况良好,据2015年体检可知,身高115,体重45KG,均属正常发展。

(二 )家庭基本情况

1.家庭成员

爸爸、妈妈、LX一家三口人单独生活,平时放假待在奶奶家。

2.家庭环境

物质条件较好。

二.不适应集体环境的诊断

对于幼儿来说,集体活动是他们亲社会行为 的一种重要体现,是幼儿学会处理各种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集体活动中会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树立自我成长意识,更是帮助幼儿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正常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模仿、学习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达到社会化的一个初始阶段1。

根据切斯提出的儿童气质类型的9项指标,LX属于“迟缓的孩子”,这一类孩子通常约占15%,他们通常是安静的退缩,对新事物适应迟缓。如果坚持和他积极的接触,他们会逐渐产生良好的反应。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对新刺激缓慢的发生兴趣,慢慢活跃起来。

LX是一名6岁的男孩 ,不说话,不玩,最喜好的事情就是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里。面对这样一种状况,采用观察记录的方式无疑是最好的。经过一个月的观察记录发现:

(1)晨间活动不玩,趴在桌子上,叫他去玩,他也不说话,一个人坐在那里。

(2)入厕喝水需要人反复去叫,如果没有人叫他。他就静静的坐着。

(3)集体活动从来不主动参加,即使叫他来参加,也是站着不动一下。

(4)排练节目的时候一动不动,其他小朋友练得兴致勃勃,玩的很开心,但是他無动于衷。

三.原因分析

LX这样不愿意和他人接触,不愿意和其他幼儿交流游戏主要来自于内心世界比较孤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和他人沟通,担心会受到嘲笑。

四.教育策略

性格不健全,必然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针对LX这种情况,我采用了一些比较适合他的方式对他的情况进行了疏通。下面会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关于怎样去正确引导这样的幼儿的方法:

(一).合理并适时的交流,并及时给与肯定

这样的幼儿本身在交流上是存在言语迟缓的状态,这里的言语包括接受和发出,接受又包含感知和理解。合理适时的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加快言语方面的发展,会帮助幼儿逐步向积极说话发展,语词、语句也会大幅度提高。经常做交流互动可以提升幼儿对交流的兴趣,喜欢上交流,其次还会帮助幼儿意识到自己发音上面的弱点,及时去调整,在交流的同时并给与适时的肯定,在这种有意识的交流互动中,幼儿会慢慢建立自信,找到发音说话的乐趣,也会逐渐敞开心扉,愿意和其他伙伴谈话。LX 本身是属于“迟缓型”的幼儿,不是不交流,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所以合理适时的引导他去说话,是帮助幼儿打开言语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游戏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没有孩子不喜欢游戏,不喜欢玩,游戏是适应幼儿内部需要而产生的。伴随幼儿年龄的增长,思维和想象也会有所提高,他们的独立活动就增强,对活动也会产生兴趣,他们有活动的需要,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操作物体的需要以及反复练习的需要,游戏由此就发生了。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操作物体,有动作、有活动,幼儿的大脑会得到锻炼,随之的言语能力也会增强。另一方面,幼儿的游戏是社会时代的代表,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认识世界,并不断创造、想象,逐步接近生活,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愉悦。观察发现,LX 在一个人的时候,如果有人愿意陪着他,他也会去玩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因此游戏是会打开一个幼儿的内心世界的。

(三).榜样示范

幼儿在集体中生活,身边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玩伴。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又能给自己正能量的玩伴是幼儿在集体中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每一个集体中都会有那样一些事事都做的很好,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很强的幼儿,选择这样的幼儿和LX作为伙伴会帮助像LX一样的孩子树立自信,增强自我认同感,培养自我向上的内心。

五.启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的LX简直和以前判若两人,语言表达能力大幅度提高,与人交往不再胆怯,愿意说,愿意笑,能够和其他幼儿良好的沟通并进行游戏,也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甚至有的时候还会作为榜样来给大家学习。“六一”活动时可以和大家一起表演节目,我感到狠欣慰。说明对他实施的策略是有效果的。总之,为了幼儿能够健康成长,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要对这些幼儿倍加关心,积极对待,正确引导。

幼儿的心理是存在很多奥妙的,可能是情绪上的,也可能是性格中的,他们是“特殊”的幼儿,但绝不是真的特殊的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看见每一个孩子的美,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靓丽。只要方法正确,每一名幼儿都是最美的太阳。

我想说:幼儿教师是幼儿未来路上的第一位带领人,都说肩上的重任很大,但只要用心做,只要好好做,都会做的很好,我希望我们国家未来的教育是走在世界的前端。

[参考文献]

上一篇:【热门】运动会作文下一篇:读穷人有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