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视唱教学

2024-05-22

试论视唱教学(共6篇)

篇1:试论视唱教学

题目:

主标题:试论视唱教学在钢琴学习中的作用

关键词:视唱练耳 识谱 乐感

摘要:视唱练耳是一门音乐专业基础课,是学习音乐的必修课程, 它对于钢琴教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走进音乐世界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习者的音准、节奏感、识谱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全面训练。对于一切从事音乐工作的人,无论是学还是教,无论是声乐学习、表达,还是器乐练习、演奏,它都是必须掌握的,是基础中之基础。声乐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素质,发掘他们的音乐潜能,使她们熟练掌握音乐各类音响元素特征、音乐表现要素和表现规律的任务,同时,有效率的声乐教学也肩负增强学生的乐感和表现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审美能力和驾驭音乐、表现音乐的综合能力的任务。视唱和练耳是相辅相成的,在内容安排上要尽可能包涵各个时期的、不同风格的、不同民族的、不同音乐思潮的音乐语言,随着程度的提高、视觉的拓宽,学生会在内心、思维当中对音乐表现方面得到逐步的提高。本文着重表达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视唱练耳的有效训练方法,来探究视唱练耳在钢琴学习中是否起到重要作用。

绪论:

1、如何学习五线谱:

在五线谱中,高音谱表的五条线是自下而上排列的,最下面的是第一条线,以此类推,我们要背的就是这些线上的音,一线mi、二线sol、三线si、四线re、五线fa;低音谱表中的五条线顺序是自上而下排列的,一线la、二线fa、三线re、四线si、五线sol。在五线谱上,音越来越往高走,在琴键上就会越来越往右走,反之则往左走。相邻的两个线上音之间的关系是隔一个音的关系;相邻的两个间(就是线与线之间的空格)上的音之间的关系是隔一个音的关系;相邻的线与间之间音的关系是挨着的关系。五线谱上音与音之间的基本关系就是这么三种,那么其它的距离关系都可以通过音与音之间所隔的线和间来推算出来。比如,高音谱表上三线si,那么有一个音在五线上方的间里,高音谱表五线fa,这个音比fa又高一个,则这个音就是sol。速读五线谱还要掌握三个方法:一是眼不离谱,眼睛是要先看铺子的,而且在手指弹奏这个音的同时,眼睛又要看下一个音,因此,眼睛是不可以看手弹奏的,当手指要弹奏的音超过了8度,或是超过了手指可以用指距量到的位置时,就要用余光看一下键盘,然后迅速回到谱子上;二要眼快于手,在视奏时先看再思考,然后才弹奏,因此一般比手快一个音的速度才可以做到思维的连贯性;三是手指对琴键上音与音之间的距离要熟悉,在视奏时,眼睛尽量不要离开谱子的,所以为了不弹错音,手指就要对琴键上音之间的距离非常熟悉,这样我们看到五线谱上音的走向和距离时,同时就可以在手指上做出相应的反应。

2.视唱练耳培养乐感: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素养的范畴 对琴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得学会识谱 紧接着就得发声才会得到一个标准的音高音准的衡量我们又得靠耳朵来辨别。所以,视唱练耳无形之中就提高了我们对旋律的认识、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对学习音乐的孩子来说,眼睛、耳朵、嘴巴、手脚、思维、心理都应该同时运转。那么,它的学习就是必经之路。另外,视唱练耳不仅是琴童的基础教育 同时也是各大音乐高校的必修课程和必考项目。对学习音乐着实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视唱练耳课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发展音乐视听方面,训练音乐思维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到今后在歌唱、演奏、创作、研究等方而的发展。我认为,通过视唱练耳训练,会对学生在音乐表现上以及在今后的音乐学习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作为一门具有较强技术训练特点的基础课程,视唱练耳还必须同时联系到艺术情趣,进行理解的分析,这是对乐谱的另一种深层次的理解,掌握音乐知识是基础,深层次的理解是目的,没有表层的掌握也就谈不上深层次的理解。随着程度的提高,还要引导学生在更多深层方面的理解,包括乐感的引发,风格的把握,调式、调性的感知,对乐曲的情感、形象的表现等等方面因素.如果能同钢琴入门并驾齐驱的进行,相信相辅相成的作用,会使钢琴学习者,在钢琴和视唱练耳方面都得到非常出色的提高。综上所述,视唱练耳课是音乐门类里的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基础课程,虽不能成为音乐表演课,但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在音乐美感的追求,艺术修养的提高,为其它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途径,不仅使学生能掌握技术、技能,也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发展积极的审美情感,从而达到一种对音乐深层次的认识。

本论:

1、视唱练耳的有效训练方法(1)“视”为基础:

我们知道,一种以声音在时空中延展为形式的艺术乐谱即是音乐存在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在传递音乐的过程中记录音乐的一系列符号。学习音乐,首先要具有识别这些音乐符号的能力。我们所指的识别符号的能力,也就是指识谱或读谱的能力。所以在开始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非常严格的训练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乐谱、使用乐谱,准确地表达音乐。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的人,或根本就不识乐谱的人,可以想象,当他演唱或演奏乐曲时只能靠直觉的模仿,不可能了解和体会乐曲中的音乐组织和结构。如儿童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会了一两首歌曲一样,因为不识乐谱,从而不会用正确的音乐记忆对音乐加以理解,所以很快地就忘掉了——培养学生这种理解和记忆,正是视唱练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视唱练耳课中,专业教师们一般把它划分为两部分:视唱、练耳(包括听觉分析)。把听觉分析单独列为一个独立部分,即把视唱练耳课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1、视唱;

2、练耳;

3、听觉分析。视唱是看谱即唱,做到音高、节奏的准确性,并可获得丰富的音乐语言和重要的感性认识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通过训练,可使学生在乐谱的识别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效提高。快速,准确的辨别音的位置,音高的走向,乐感的实际范畴,是对作品的初步理解,视奏的速度是外,调性,乐感的掌握理解是内,里应外合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的进行钢琴演奏。

由于存在着不同的途径,也有人用其它的办法来达到表现某一些音乐的目的,如通过传唱,通过模仿音带等。但我认为,只有用正确的音乐语言来进行思维,才会有对音乐的真正体验。所谓“音乐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审美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套音乐表现感情的体验,首先应是内心音乐语言的体验,没有内心的音乐,就不会对音乐有完整的体验;没有接受过视唱练耳的训练并具备了一定水平的人,当然就不会对音乐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而且会对音乐的其它科目学习产生局限性。因为音乐不是音符的简单堆砌,它还需要演唱,演奏者对它用正确的理解来表现。创作,才能使音乐富有生命.1.提倡多进行视奏联系;2.视奏过程中,演奏者可以跟着自己的右手简单的试着唱出旋律声部的具体音高;3.通过多年的学习跟联系,我认为长时间阅读和频繁接触高、中、低音谱表,会有效率的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视”的能力。(2)“唱”为手段:

最直观,最明显的检验,是我们对视的掌握程度跟理解程度。唱是音乐体验的原型,所以在视唱、背唱练习曲时,唱准音高和节奏是最起码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体验和理解,将作者提供的表情符号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通过视唱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听记又是一种想象力的体验,让学生懂得,乐潜不是一个静态的对象,它的再现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系统。如速度的选定、乐曲的流畅起伏、休止及高潮的处理,都需要有深刻的体验。有了这种教学指导思想,就可能使学生在音乐的体验、理解及表现意识方面得到飞跃,进而达到内心阅读乐谱的能力。一些学琴的孩子,弹起来虽然流程完整,但若让他们模唱一段旋律时,却往往五音不全,音不搭调,出现音准极差的情况。人们往往通过让学生学习视唱、练耳课程,对他们的音准、节奏等进行专门的训练,那么为什么不能在平时的练琴过程中就有意识的注意一下这方面的训练呢?

大部分孩子在学习钢琴之前已经会唱许多歌曲了,如果在弹奏时进行模唱对学习者的音准将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只要让孩子在弹奏旋律的过程中轻声地跟着唱,使他们能够辨别唱出来的音和弹出来的音在音准上是否有差距,若不准,要鼓励他们大胆的唱,唱准为止。由于人声的音域有限,当弹奏的音符超出人声音域的范围时,不可能唱出其实际音高,只能降低或提高音区,讲音高唱准即可。坚持这样既练琴又练唱的方法,事半功倍,一举数得。

唱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习琴者掌握音准的能力,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要以唱为手段,逐渐培养习琴者的内心乐感、美感和歌唱的感觉,以便在弹奏时能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歌唱般的弹奏”,从而准确、贴切地将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唱好是弹好的内部条件,是演奏者的心理准备,而手指的动作是演奏所必须的外部条件,是表达内心感受的工具和媒体。内心歌唱的气息与弹奏的气息也是一脉相通的歌唱的气息会帮助演奏者讲分句处理得更合理,语气表达得更恰当,更符合人们得听觉习惯。一个内心不会唱歌的人,弹出的旋律犹如和尚念经一般:千篇一律、索然乏味,就更谈不上怎样“抒”其“情”,怎样赋予音乐作品以正确的情感了。由此可见,弹琴时的模唱,不仅能培养弹奏者良好的学习概念,而且不失为一种正确学习、理解和表达音乐的好办法。(3)“听”为目的: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无论是唱出的或奏出的音乐,都是通过听觉来感受和评判的。一个钢琴学习者练习效果如何,演奏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认真、仔细地倾听自己奏出的声音。因为每个演奏者是自己演奏的所有作品的最忠实听众和评判者。

通过听觉反馈来调整演奏动作的操作方式,是演奏技巧进步和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这也正是有些孩子弹琴正确率高、进步快、而有些孩子错误满篇、进度缓慢的本质区别之所在。因此,钢琴学习者在平时的练习中,要不断加强听的意识和习惯。注意听,就会发现怎样弹好听,怎样弹不好听,从而引导自己去发现和追求优美的音色、音质;有了对音色、音质的追求,自然而然就会对触键的方法不断加以改进,就会发现怎样触键才能弹奏出好听的曲子。

2、视唱对钢琴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具有较强技术训练特点的基础课程,视唱练耳必须同时联系到艺术情趣,进行理解的分析。这是对乐谱的另一种深层次理解。掌握音乐知识是基础,深层次理解是目的,没有表层的掌握也就谈不上深层次的理解。随着程度的提高,还要引导学生在更多深层次方面的理解,包括乐感的引发,风格的把握,调式、调性的感知,对乐曲的情感、形象的表现等等方面因素。

(1)视唱练耳的作用贯穿于声乐教学即发声练习与作品视唱的全过程: 一堂声乐教学课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发声练习与作品视唱两个部分,在这两个部分教学中,视唱练耳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声练习就是利用一定的元音、辅音表达出音高。它是声乐教学的基础部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声乐的技巧,比如音色、音域、发声的位置、换声点等。如果没有良好的视唱练耳基础,那表达音高就无从谈起,声乐技巧就更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国内外声乐教学中,每个教师的发声练习曲不尽相同,有的很简单,有的则很复杂。复杂的发声练习曲唱起来难度大,篇幅也很大,这就对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品视唱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歌词和旋律两部分的处理,其中,对一部全新完整作品的旋律处理实质就相当于视唱若干个乐句,而听老师示范或他人对作品的演绎,需要良好的练耳训练作为基础。在视唱练耳训练中,学生要学会处理众多的表现记号,这能够极大地有助于演绎完整的声乐作品。

(2)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知力:

视唱练耳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听觉,使学生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和调式调性,以增强他们的音乐记忆力,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使他们在接触丰富的音乐语汇时,培养其节奏感、音高感和音乐感知力。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骨架,是音乐的脉搏。节奏在音乐表现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节奏训练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音准与节奏一样,是声乐演唱的最基本要求,是学生学好音乐的首要条件,是音乐的基础。作为音乐教育中具有基础意义的视唱练耳课,以大量艺术音响为依据,并通过听、唱、记等教学形式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除了包括对音高、节奏、和声、调式等方面的感受外,还应包括对音色、音强、速度、曲式乃至更深入人心的内在情感的感受,也就是对音乐艺术的感受。音乐直接依赖于声音和听觉,声音的发生虽然是物理现象,但感知声音却是生理和心理的活动。音乐感知就是音乐的声音通过听觉器官在人脑海中的直接反映;感知音乐的能力是指对音的高度、强度、长度、音色的感觉及辨别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节拍、曲调、调性和结构的复合感觉和辨别能力。敏捷的音乐感知力,要以一个人的先天条件即对音乐天赋为前提和基础,并经过后天学习、训练、影响等多方面的培养,才能逐步获得,两者缺一不可。(3)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

声乐作品是以乐谱形式记录下来的,这种声音符号本身并不能获得审美体验,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中间环节,声乐作品才能传送给大众。而将谱面上的音符变为富有生命的实际音响,是一个必须有表现力与创造力参与的过程。声乐表演往往被称为二度创造,因此,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是声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视唱练耳训练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

音乐表现力就是善于精确地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它以超高地演唱技巧为前提,以出众地表演才能为基础,以敏锐地音乐听觉和优异地音准为保证。音乐表现地依据是对音乐的解释,也可以说是“识谱”的问题,主要涉及对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表现特色、创作方法以结构、力度、速度、演奏法等各方面的了解程度。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在视唱练耳训练中逐渐获得。视唱练耳的训练能够使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词汇,扩大音乐视野,同时在音乐形式和载体、风格与审美情趣等方面,也能够获得较多的感受和较深的理解,音乐的鉴赏力就自然随之提高。不同的音乐作品,或者某一个音乐主题都能激发起人们内心的音乐表现力,唤起人的一种内在的音乐感受能力,使人思维活跃起来,激发其创作的欲望。这种感受对于一个从事音乐的人来说很有意义。学生的这种音乐感觉欲望要充分表现出来,诚然要有一定的音乐天赋,而所有的天赋都必须通过后天系统的训练,才能挖掘出一个音乐人停留在隐蔽的潜意识中的音乐创作能力。

3.探究在钢琴学习中,是不是能用到视唱:

在视唱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每一堂课都离不开钢琴配弹。只要钢琴配弹能够正确地传达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内涵,就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好的视唱钢琴配弹音乐能为视唱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好的钢琴配弹对于视唱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了钢琴配弹,视唱教学就缺乏灵活性、生动性、创造性、进取性、以及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导致学生无法较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使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质量受到极大地影响。因此,钢琴配弹是视唱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声乐或器乐与钢琴配弹的合作是利用各自的音色、力度的有机组合,共同创造音乐形象。离开了钢琴配弹,声乐或器乐的演奏便是苍白无力的个体;离开了钢琴配弹,声乐或器乐的演奏便会支离破碎以致于前后脱节。总的来说,它们是一个整体,相互依存且谁也离不开谁。

钢琴配弹的织体类型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柱式和弦型,二是分解和弦型,三是半分解和弦音型。在钢琴配弹下的视唱练耳教学中,织体的类型又有所不同,大致分为主调织体、复调织体、单声织体和综合织体。音乐织体是表现音乐的一种至关重要且不容忽视的手段。它反映了作曲家的思想和时代气息,也是构成一个作曲家特殊风格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视唱教学中,应该对音乐织体的结构、层次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运用不同织体形式的弹奏方法,更好地表现作品的风格、情调和意境。

在钢琴配弹中,柱式和弦还可以模仿各种音响效果,如火车声、锣鼓声以及其它自然界特有的声音或节奏,使歌曲更加形象和富有表现力。《乘着歌声地翅膀》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于1934年创作的一首独唱歌曲,歌词为海涅地一首抒情诗,全曲流畅、柔美,富有极强地浪漫主义色彩。全曲以流畅地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地柔美地配弹,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地图景——乘着歌声地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地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地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地潺潺流水声,在椰子林中饱享爱地欢悦、憧憬幸福地梦,生动地渲染了一幅美丽动人地情景。歌曲《阿里上地姑娘》,产生于1947年地大陆,曲作者张彻,词作者邓禹平。曲原名《高青山》,歌曲与台湾有关系的是他们在当地采风用了当地土著地歌调,但词曲均以创作为主,这一创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让听众领略了原汁原味地台湾风情。

通过对视唱曲旋律的准确分析,对钢琴配弹进行更合理的设计,就会使音乐作品产生更丰富的整体性效果。我们知道,钢琴配弹要具备好几方面的要素,那么旋律分析就像是一种纽带将几个要素连接起来,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如果没有旋律分析的帮助,将一首视唱曲以一个小节为单位甚至几个音符为单位弹奏,那么也只能是和弦之间的拼凑、织体之间的乱搭,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毫无美感可言。因此,要调整好配弹的音量,使其成为视唱曲的背景,烘托视唱曲的气氛,为歌唱者创造良好的歌唱氛围。特别是在前奏、间奏、后奏中要根据音乐的需要完全表现,以起到对歌唱者的引领、烘托以及补充作用。

结论:本文着重表达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视唱练耳的有效训练方法,来探究视唱练耳在钢琴学习中是否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介绍了如何学习五线谱,以视唱练耳的课程教学培养自身的乐感。详细陈述了视唱练耳的有效训练方法:(1)“视”为基础,(2)“唱”为手段,(3)“听”为目的;视唱练耳教学并不是孤立地训练学生对音乐元素的反应,而是通过对音乐语汇的分解、剖析,从细微处刺激学生的多方感官,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渐培养音乐联想习惯,再通过人脑的二次加工,使学生展开想象,学生既可以通过表象想象出具象性的任务、景物,还能够从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审美活动有声有色。为学生更加深刻、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逐渐成为“专业的音乐欣赏者”及日后的“专业音乐人”奠定基础。又阐述了视唱对钢琴学习的重要性:(1)视唱练耳的作用贯穿于声乐教学即发声练习与作品视唱的全过程,(2)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知力,(3)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最后通过举例(《乘着歌声地翅膀》、《阿里上地姑娘》)说明钢琴学习中确实应用到视唱练耳。

综合来讲,学习钢琴不单纯只是弹琴的基本功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的过程,视唱练耳课是“催化剂,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音乐美感的追求和艺术修养得到提高。视唱练耳不光是学好钢琴演奏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是否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重要标志。

篇2:试论视唱教学

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作为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中的必要课程,是提高学生音乐听觉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学生多声部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现阶段的多声部视唱练习教学的发展来看,简单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学习的需要。在教学中融入现代化、数字化、媒体化的教学手段,成为高校对视听练耳课程教学中多声部训练的重要途径。

一、多声部视唱练耳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视唱练耳教学最早起源于欧洲,随后传入到我国,通过不断的发展,视唱练耳在我国音乐教育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相继出版了众多相关课程教学的书籍。在音乐的学习中进行视唱练耳训练是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基础,同时也是训练音乐技能的重要途径。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力,还能加深学生对音程、节奏的认知。视唱练耳教学的“视唱”是指“看谱即唱”,通过一定的训练能够使学生看到谱子就能准、快、整地进行演唱。在我国高校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教学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多声部视唱练耳作为视唱练耳课程中的高级阶段,是建立在单声部基础上较为复杂的训练技能,其中包括纵向和声及横向旋律之间的交错关系。而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则能够让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音乐技能,并使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视唱练耳学习后掌握和声、音准及节奏的感知力。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多声部,通常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声部构成的音乐。在多声部的视唱练耳训练中,一般以第二、三、四声部的训练为主,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听觉基本技能上(如节奏感、控制力等),达到对整个音乐作品的控制能力,清晰地将音乐中各种素养表达出来。从而在训练中找寻适合自己音乐气质的技巧表现方式,并通过不同声部的训练,让自己的音乐素养得到更好的提高。

(二)塑造学生音乐情感

在进行视唱练耳课程之前要让学生了解相关音乐的背景资料,通过对作品的前期了解,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视唱作品中,感受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应当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感受声部与作品情感之间的联系。

二、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现阶段多声部视唱练耳训练的基本模式

视唱和练耳作为音乐教学基础训练的两种模式,二者相互交错、关系密切,通常在课程训练中合二为一。很多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以多声部训练来提高教学效果,在进行视唱练耳之前,教师会指挥学生练习发声,使得多声部之间相互交错进行。所选择练习的曲目则注重把握旋律的和谐,并有着相应的合生关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训练。通过概括我国现阶段视唱练耳教学的思维方式,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教学步骤:第一,在训练之前,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对练习曲目进行初步了解,并深入讲解本节课视唱练耳训练的要求以及技能特点。第二,要求学生对曲目进行逐句视唱练耳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视唱能力。学生在视唱练耳中应做到循序渐进,力求都做到音准、节奏、理解力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第三,在视唱练耳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带入自己的情感,以肢体和面部语言呈现给观众。训练不仅仅是对乐曲的准确把握,在领会乐曲的主旨和乐谱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情况下,应把自己的情感准确的融入进去,在练习中训练自我的表演能力。

(二)对现阶段多声部视唱练耳教学方式的分析

虽然我国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视唱练耳在教材的编写、使用上还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教材建设作为高校发展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视唱练耳训练教材的好坏也关系到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好坏。只有加强多声部视唱练耳教材的建设,才能确保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人才。__在我国现阶段的视唱练耳训练中,所选用的教材大多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中具有代表性的《单声部视唱教程》一书,该书在选材方面十分丰富,内容上更涉及了东西方等经典乐曲,加上编写合理,从而在高校的音乐教材中形成良好的口碑。进入80年代之后,视唱练耳教材也有着新的发展,通过国内音乐家、教育家对教材的不断创作和编写,摒弃了以往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弊端,加强了学术理论与教学实践两者之间的结合。同时,也将我国民族化音乐编入教材当中,这些创新的编写形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我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精髓,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西方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进而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

(三)我国现阶段多声部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中,由于多声部视唱练耳处于基础训练中较高的阶段,教育工作者更多重视对学生单声部的训练,对于单声部的训练则更多倾向于学生自我协调能力的培养。而多声部则更多注重于整体音乐的节奏把握和作品本身的情感表露,因此,在传统的视唱练耳训练中,学生所学习到的多声部技能表现相对薄弱。随着对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视唱练耳训练也给学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标准,将以往以单声部为主的训练,逐渐转向学生对音乐多声部间各种关系的处理技能的培养,这种变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建立起自我与音乐作品本身之间的情感精神交流。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当中,多声部视唱练耳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做出更好的诠释。随着近几年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音乐素养,随着地区经济文化的差异性也逐渐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和设计,引导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训练方式,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视唱练耳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训练途径

(一)采用多媒体完善视唱练耳训练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专业教学中的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必经之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音乐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媒介,能够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教学内容。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来改善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视唱练耳的教学中,从而使教学更加充满趣味性。而在视唱练耳训练中,常用的多媒体技术是MIDI键盘技术和音频处理技术,其中包括MIDI与计算机之间的集成技术,取代了传统的调音电子合成装置。

(二)开展趣味性课堂教学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单一性教学,将引导性作为自己教学的主要方式,为学生打造出具有互动性、平等性、灵活性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术讨论活动,使不同角色的观点、情感、认知得到碰撞,激发学生对视唱练耳的积极性、探索性,通过不同观点的表达来完善自我的认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余时间还可开展丰富的知识抢答环节,巩固音程、旋律、音阶等技巧和音乐知识,让学生在竞赛中激发自我求知欲。

(三)开展视唱练耳多元化教学

每个学生对音乐的律制要求都不尽相同,西方乐器和东方乐器在律制上也有着各自的标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的功能设定,使教学范围更加广泛,从而提高视唱练耳训练的效果。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应充分给学生展现每个练习曲目的背景历史,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的乐曲。在多媒体的作用下向学生进行原音重现,并将多声部完美训练运用于课堂之中,充分引导学生对各种乐器音域及技巧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够在多声部的视唱练耳训练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篇3:试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唱名法

关键词:视唱练耳,唱名法,固定唱名法,首调唱名法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这门课程通过听、写、读、看、唱等方式来训练音乐听觉能力和唱谱能力, 它包含对音乐中的音高、音值、音量、音色等基本要素, 以及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形式要素的认识和理解。其中, 对音高的准确把握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点, 也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难点。那么如何掌握准确的音高概念, 对于唱名法的选择是首要问题。

对于视唱练耳教学中唱名法的选择问题, 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的比较, 从听觉教学和视唱教学这两个方面, 来谈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唱名法应该以固定唱名法为主。

一、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

唱名法是我们用特定的音节对音阶中的各级音的唱名进行命名的方法, 在当今世界各国, 被广泛采用的唱名为:do、re、mi、fa、sol、la、si, 唱名法主要有两种形式:固定唱名法、首调唱名法。

固定唱名法, 顾名思义, 就是每一个音名的唱名都是固定不变的, 它不依调式调性的变化而改变唱名, 它是一种建立在绝对音高概念上的唱名法。do、re、mi、fa、sol、la、si这七个唱名对应的就是乐音体系中C、D、E、F、G、A、B这七个基本音级。

而首调唱名法则是以调式音级为基础, 它是一种建立在相对音高概念上的唱名法。do、re、mi、fa、sol、la、si这七个唱名对应的则是大调式或民族宫调式中的Ⅰ、Ⅱ、Ⅲ、Ⅳ、Ⅴ、Ⅵ、Ⅶ这七个基本音级。

我们以G自然大调为例, 来看看在五线谱中, 不同的唱名法中各音级的唱名。

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 在五线谱中, 固定唱名法有利于识谱, 唱名与乐谱上的每一个音的位置是一一对应的, 有利于建立每一个音的绝对音高感。而首调唱名法对于识谱来说是比较复杂的, 不同的调, 每一个音的位置不固定, 唱名就会跟着变化, 不易于快速识谱, 但是这种唱名法有利于较快掌握G大调的调性, 它所建立的音高概念是相对的。

二、听觉教学中对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的运用比较

在听觉教学中, 我们对音高的训练主要是围绕单音、音组、音程、和弦、旋律这些内容来进行的。涉及到的音级除了白键上的七个自然音级外, 还有黑键上的五个变化音级, 对于这十二个音, 我们在命名时, 选择的是固定唱名的do、升do (或将re) 、re、升re (或将mi) 、mi、fa、升fa (或将sol) 、sol、升sol (或将la) 、la、降si (或升la) 、si、do。由此可见, 在听觉训练中, 固定唱名法有利于对每个音的唱名的固定。

在具体的听辨教学过程中, 我们进行判断的依据是标准音, 也就是小字一组的a这个音。当听辨带有变化音的内容时, 固定唱名占有绝对的优势, 尤其是对于变化音而言, 每一个音都有固定的唱名, 每两个音之间的音高关系也都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带上首调概念来听, 只会造成很多的麻烦, 导致作为判断依据的前一个音的唱名不能固定, 从而一连串的音都出现移调的错误判断。

特别是在和弦听辨中, 首调概念一旦处于主导地位, 那么对和弦的听辨就只能停留在性质的判断上, 而无法作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用固定唱名就不一样了, 首先在听唱和构唱中, 可以对每一个音给予固定的名称来固定音高记忆, 在听辨的环节, 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对每一个和弦音的音高和唱名作出直接的判断。

即使在旋律听辨时, 对于调性的判断也有赖于对主和弦的位置的确定, 而确定主和弦所依赖的只能是固定唱名。当然, 对于旋律音唱名的判断, 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的优势就因人而异了。一般而言, 旋律中一些大跳, 首调较为容易判断, 而固定调相对而言要求听辨者要具有较好的固定音高概念, 才能完整地进行听辨。

在听辨的教学中, 无论是听唱、模唱、构唱, 还是听辨, 我们对唱名的运用一直都是固定唱名法, 而首调唱名法只能在和弦性质的判断和旋律听辨时才能起到有限的教学作用。

三、视唱教学中对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的运用比较

在视唱教学中, 一般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是无升无降调、一个升号调、一个降号调、两个升号调、两个降号调、三个升号调、三个降号调等七个调式体系。每一个调式体系中又包括自然大调、和声大调、旋律大调、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民族五声调式、民族七声调式等视唱内容, 最后再加入无调性视唱和转调视唱的内容。

从内容的编排上来说, 其难易的顺序是调号由少到多, 变化音从调内变化音级到调式特征音, 再到调外变化音, 完全符合固定唱名法教学的需要, 遵循了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 学生在识谱上没有太多的难点, 重点集中在不同的调中调内变化音的音高上。同时, 学生在学习调性视唱的过程中对变化音级、以及调式特征音有了丰富的体验, 这样在进入无调性视唱和转调视唱时能很快地唱好其中的调外变化音。当然, 固定唱名法也有其弊端。不同的调, 用固定唱名时, 其每一级的唱名都不一样, 在刚接触时会有一个适应期, 不容易把握其调性。但是只要坚持练习, 越往后学就会越适应, 并感受到固定唱名所带来的便利。

对于首调唱名法而言, 首先存在的就是识谱的问题, 七个调式体系, 其唱名的位置分别分布在五线谱的不同线与间上, 这样无疑给识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对带有临时升降号的音符唱名的确定和转调视唱中前后调转换部分唱名的确定, 更是不容易解决。在演唱视唱曲目时, 唱名的不确定直接会影响视唱的质量和教学进度。同时由于首调唱名法中较少涉及变化音的训练, 因此对于调式特征音和调外变化音没有达到一定量的音高体验和积累, 这对于掌握和声大、小调, 旋律大、小调, 以及民族雅乐、燕乐七声调式中的变化音级有着很大的障碍, 这种障碍对于无调性视唱和转调视唱的学习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当然, 首调唱名法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各个调的同一音级唱名的一致, 使调内各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固定, 比较容易获得调式感, 它对于把握视唱的旋律调性有直接的优势。

由此可见, 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可取之处, 但是, 作为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 它还要为其他相关音乐学科提供基础性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因此, 从多方面来综合考虑,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 应选择固定唱名法来作为教学的唱名法, 辅以首调唱名法来作相应的补充。

参考文献

[1]张炜.“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的比较与训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8 (3) .

篇4:试论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校音乐 视唱练耳 教学改革

视唱练耳,从字面上看,它可以分为视唱和练耳两大部分,总的来说视唱即看谱即唱,练耳包含音组、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的视唱,听写。详细点说,何为视唱呢?视唱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技能训练,视唱教学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听力能力和提高读谱的能力之外,也是学生积累音乐语言和音乐知觉最重要最有效的形式之一。视唱不仅仅只是看谱即唱,这种唱还要结合学生内在的乐感、节奏感和调式感,要由内而外认真地融入到歌曲中,这种融入即是表情上的,也是内心情感上的。视听练耳必须是一体的,要想提高视唱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听音的训练,所以,视唱也是听觉训练的一部分,视唱源于听觉训练。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的重要部分,即练耳部分,它分听记和听写两种形式

一、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现状

(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视唱练耳教学是对所有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的基本音乐能力训练。教具以黑板,钢琴。钢琴作为视唱练耳教学的主要乐器为教学设备,大有些时候都没有对它进行调律,这样在学生学习时就比力容易跑调,以至于学生不可以够得到标准的音感。

(二)授课形式

相比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来说,视唱练耳教学采取集体课的授课形式。按行政班级进行授课。由于学生没有经过视唱练耳考核,按程度分班上课这一过程,从而导致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教师很难找到一个适合的“度”来进行教学。

(三)扩招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新变化,对于音乐专业的招生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变——精英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由于音乐教育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在扩招之前教学采取的都是一周3课时教学,可是在扩招以后,相比老师来说,他的教学任务就变得比例增加了,一周3课时教学就无法实行,这样一来,教学课时递减。

(四)师资力量薄弱

视唱练耳课程是一门具有其内在知识系统的独一无二的专业课程,是一门需要因人制宜采用个性化教育的专业课程,因此要想真正达到视唱练耳所希望实现的水平,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充足的师资力量。但是,目前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我国音乐教学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师资力量薄弱表现在: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不匹配,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要求不匹配。有关资料显示,除知名的音乐院校有专门从事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师外,其他大部分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师无论从专业对口,学历层次,学术能力,师资结构等方面离高标准的专业要求相距甚远。

二、高校视唱练耳的教改方法

(一)教学工具改革

“视唱”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视谱即唱的能力。它要求借助视觉以及内心听觉将乐谱用人声加以准确的再现。在传统的教学中,基本上是由教师用钢琴伴奏带领学生完成视唱;教材中所选的视唱曲风格较为单一,且多为单声部旋律。如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状况将会大为不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利用一些音乐创作软件为视唱曲制作各种风格形式的伴奏、用各种乐器音色演奏视唱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视唱曲目的选择余地也增加了:既可以选择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各个时期风格的音乐作品,也可以选择现代风格的音乐作品(如摇滚乐、乡村音乐、爵士乐等等),让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去感知音乐。“练耳”的目的在于培养、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辨与记忆能力,从而丰富和提高其内在听觉,加深对乐谱的实际理解能力和对音响效果的想象能力。练耳教学包括模唱、听辨、构唱、听记各种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传统的练耳教学,多由教师通过口述或弹奏钢琴来帮助学生完成以上内容。教学形式单调枯燥、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在这种模式中训练出来的学生,其听觉实践能力与当下丰富多彩的音乐环境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学生在各种纷繁的音乐实践中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如果运用数字化软件进行练耳教学,则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片新的天地。

(二)教学教材改革

在视唱教材方面,应多安排二声部,四声部的视唱曲目,这样可以从练耳的角度多听一下和声色彩,也有助于练耳的提高。还要多安排一些看谱唱词,从不同音乐的风格上学习唱词中的表现力和理解力。在练耳教材方面,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按级别编写。

(三) 教学手段改革

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一直存在两个教学手段的争论:固定调教学和首调教学。笔者认为,这两个教学手段只是从不同侧重点对视唱练耳课程入手,根本不存在某种教学手段比较好而另一种不好的差别,所以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两种教学手段综合起来运用,充分发挥着这两者教学手段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共同为音乐教学的视唱练耳课程服务。

(四)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视唱练耳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将书面的理论技巧运用到实际中来,因此,激发和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是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课堂上学生如果能兴趣盎然,教师的教学也会轻松愉快。这时候,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多声部视唱练习中,可以采用教师弹奏某一声部让同学们唱另一个声部或分成两组高低声部共同演唱,可使学生在自己唱的同时聆听到其他各声部的标准形式,再交换声部时能有效的矫正自己的演唱。还可以时常举办视唱练耳教学观摩。将视唱练耳与表演实践相结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舞台上,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提高视唱练耳水平的提高。

结语

音乐做为一门听觉艺术,听是音乐学习的直接途径、听的能力直接关系到音乐学习的提高,练耳和视唱则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视唱练耳学科是音乐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作为音乐院校教学的重要课程,它在该专业的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相信这个重要的领域的研究与教学改革一定会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参考文献:

[1]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2011.

篇5:视唱教学反思

2 、视唱教学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如:可采取分解学习音乐要素的方法:

(1 )从学习歌曲的节奏谱开始:先将新歌的节奏谱以幻灯式板书的形式单独展示出来,让学生用手拍、脚踩、口读、再加上一些固定的节奏音型作体奏,构成“ 节奏合奏练习” 。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弹奏歌曲旋律,节奏练习作伴奏。

(2 )练习了歌曲节奏后,可以按顺序将歌曲曲调的唱名,排在黑板上(只要符头,不要唱名),先唱会一个乐句,再唱下一个乐句。唱名较熟悉了,再加上节奏视听。以上两种方法,视唱节奏时不唱唱名,视唱唱名时不唱节奏,避免学生顾此失彼。这样降低了视唱的难度,训练目的单一,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3 )还可以采用卡农式的节奏练习方法,将歌曲的节奏展示给学生集体练习。等熟练后,分成两组进行卡农练习,看哪一组节奏速度稳定,准确。

(4 )采用摆放歌曲曲调卡片的方法:将新歌曲谱写在卡片上,边唱边摆、按顺序摆,则旋律流畅、上口、符合乐句的逻辑。不按顺序摆则乐句混乱,没有章法。学生还能通过摆放卡片,发现有些乐句相同,有些乐句不同,从而增强学生对乐句、旋律、音乐结构等要素的认识,()增强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使演唱更加明智。

(5 )采用视唱教学法时,应自始至终要求学生审听自己的声音:听其情感、音色、音准、节奏诸方面是否具有音乐性,同时,演唱歌词是否准确,是否有表情地歌唱,或者说是否准确表达了歌曲的感情。值得提醒的是,要审听歌唱的声音,不宜多用钢琴伴奏。因为多用钢琴伴奏,一会使学生产生依赖,二会掩盖学生的声音,不利于学生审听自己的声音。

篇6:小学音乐视唱教学原则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视唱的教学学生常感到单调枯燥。所以,教师本身除了了解学生视唱的教学目的外,还要想办法改进视唱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灵活掌握并运用视唱教学的原则。

一、由简入繁、类比、归纳、巩固提高

由简入繁的原则是学习任何知识及技能技巧的原则,在视唱教学中尤其要强调这个原则。这个原则看来很容易做到,但稍不注意往往容易违背。如学习节奏,应先掌握x、xx、x―这三种,待巩固后再由此及彼学习新的节奏,如果一下子要学生掌握很多节奏,势必造成混乱。“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是每位音乐教师知晓的。

所谓类化就是把所学的知识按其特征及难易分别归类,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加强知识的系统性,便于儿童学习掌握。每一类中的节奏从易到难依次排列;各类之间又有互通的“桥梁”。这样一归纳,儿童在学习时就能不断巩固,不断提高。

二、由感性的接触到理性的知识

教儿童识谱切不可从理论到理论,一定要精讲多练,多练唱,多练听音,多练击(划)拍,在儿童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后再从理论上提高。如在小学低年级,只要使儿童知道“x”唱一拍、“x―”唱两拍、“xx”两个音合起来唱一拍就可以了,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这些名词可以暂且不讲,到小学高年级再讲也不迟。因为这时儿童已懂得了分数的概念,学起来易于理解。

对于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是能看懂乐谱并能正确地将它唱出来,如果只从理论上去了解乐谱,那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儿童能正确地指出乐谱中各个音符是什么名称,相邻音的音程是几度等,等却不能正确地将这乐谱唱出来,这是由于他们对乐谱的感性知识太少。

但是,我们重视对乐谱的感性认识,并不是不要儿童学习一点理论,更不能因此而丢开乐谱把视唱变成听唱、模唱。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学说,当儿童看谱唱歌时,视觉就与各个音及各种节奏线发生联系,同时把每个音符应有的高度、长度、强度唱出来,这样经过多次练习后,儿童看到乐谱即能引出内在的声音感觉来。如果名曰视唱却不严格要求儿童看谱而唱,那么,纸上的乐谱对于儿童来说只能成为“无关刺激”的东西。也就达不到视唱的目的了。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以激起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对于儿童来说,学习视唱比学习一首歌曲枯燥得多,他们宁可多唱些歌,而不太愿意练习识谱。因此,教师一定要改进视唱教学法,使它变得生动有趣。有时教师可以用一些直观教具,使乐谱形象化,有时还可以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如把低音点比作穿在脚上的鞋子,把高音点比作戴在头上的帽子,把附点比作跟在音符身后的影子等,这样讲儿童比较容易接受。

四、步步为营,及时巩固

视唱教学最忌不管儿童的接受能力如何,只是按着教材和计划一条一条往下教,教完算数,这样是不能收到良好效果的。我们的原则是宁可少些,但要好些。任何学习一定要巩固后才能再练新的。当然,有时在学习新教材后,再回过头来复习未巩固的旧教材,也是可以的。

但巩固决不是同一练习的机械反复,那样会使儿童乏味,产生厌烦情绪。我们所说的反复练习应力求巩固,是“变化重复”。如为了巩固x、xx、x―这三种节奏,就可以编很多不同旋律、不同调式、不同速度、不同曲趣的练习来唱,这样既能引起儿童的新鲜感,又能巩固已学的三种节奏,还可以扩大一些音乐的视野。

五、注意学习表情

上一篇:在新课程实践中下一篇:廉洁颂讲述纪检监察干部的故事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