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审美音乐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当前我国音乐教学活动中,视唱练耳作为音乐课程重要的内容,是一门技术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理论、音乐技巧之外,还需要使其能够对音乐史进行了解,开展音乐欣赏训练,使其能够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音乐审美层次递增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对于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有着积极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视唱练耳审美音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视唱练耳审美音乐论文 篇1:

美育视阀下视唱练耳与音乐审美心理的互渗思考

【摘要】在音乐系课程中,视唱练耳广泛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逻辑性。然而教师对视唱练耳这门学科的认识比较浅薄,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教学效率也非常低,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并不能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且想象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如何建立好美育视阀下的音樂审美心理与视唱练耳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美育视阀;视唱练耳;音乐审美心理

一、视唱练耳与音乐审美心理关系研究的意义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天生就有着审美性。音乐作品主要由节奏、旋律、音乐形式、结构、风格等音乐元素组合而成,它的产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的相关理论 对视唱练耳教学领域的涉及和综合研究, 为视唱练耳的教与学找到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更为新颖的研究视角和开阔的思考空间。[1]

音乐审美心理学是由多门学科交叉而成的,它拥有丰富的知识含量。而视唱练耳的课程实施所包含的多视角、多维度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由音乐审美心理学所具备丰厚的知识含量提供的。为了降低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以评估和分析视唱练耳课程内容的审美特征,并有针对性地对音乐要素的规律进行练习,比如音乐记忆、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等要素。最后,在学习完各个音乐作品之后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音乐所具有的极富美感和文化素养的艺术之美。

二、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与音乐审美的关系

音强、音高、音值、音色这几个音乐基本要素包含在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中,同时反映出了音乐的审美气质和特色。视唱练耳课程中的音乐审美内涵与音乐的旋律、和声的功能和色彩、内容节奏的韵律和曲子的风格等互为表里关系。

(一)旋律的审美

旋律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体现了音高的转换、节奏和力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为人们谱写出了美丽的旋律,给人们一种美的体验和享受。音乐旋律除了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之外,还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2]不同的音乐家和作曲家谱写出来的音乐旋律都是不一样的,而他们对音乐旋律的审美标准也各不同。学生在学习音乐旋律时,要想能够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就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音乐旋律当中,并与其产生共鸣。比如,在学习波兰民歌时,教师应该先向学生讲解波兰音乐的风格,让学生对波兰曲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再给学生播放乐曲,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对乐曲的联想,才能更好地欣赏和体验其优美的旋律。除了听以外,还可以通过读谱和视唱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二)音乐审美想象

人们在听音乐时,大脑中都会出现有关于音乐的场景,同一首音乐让不同的人听,所引发的联想也是不相同的,人们一般都会根据自身实际体验来改造音乐的审美对象,进而对音乐作品产生更深的认识。因此,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会根据自己的内心想象来改造音乐的音调或节奏,从而形成“新”的音乐,这种做法其实也是学生对音乐审美想象的具体表现。为了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并深刻理解音乐作品中具有深意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介入审美想象,让学生不断地学习和锻炼视唱练耳。

(三)音乐审美理解

“理解”是音乐审美的主要内容,它要求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和认识。学生可以利用参加音乐审美活动的机会充分体现自己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耐心地引导学生,让其接受音乐的熏陶,培养其艺术修养,并提高其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从而使其切身体会到音乐艺术的审美意义。比如,肖邦的曲子一向充满了浪漫气息,但有的学生并不了解肖邦的曲风。因此,在学习关于肖邦的曲子时,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慢慢给学生讲解作曲的风格和背景,并引导学生理解曲子的艺术性,让学生根据曲风和特点来欣赏曲子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结语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到视唱练耳与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才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俞文洁.浅析视唱练耳教学中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5(10):173-175.

作者简介:邹潇欢(1981—),女,汉,自贡,本科,四川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类。

作者:邹潇欢

视唱练耳审美音乐论文 篇2:

音乐审美层次递增对视唱练耳教学的启示

[摘  要]在当前我国音乐教学活动中,视唱练耳作为音乐课程重要的内容,是一门技术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理论、音乐技巧之外,还需要使其能够对音乐史进行了解,开展音乐欣赏训练,使其能够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音乐审美层次递增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对于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内容探讨了音乐审美层次递增对视唱练耳教学带来的启示,希望能为我国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所参考。

[关键词]音乐;审美层次;教学活动;视唱练耳

对于音乐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听觉艺术,体现了人们感性的听觉审美。机体在运行过程中,听觉在接收到相关音乐信息之后,会激发人体内部不同层面的器官感知觉,进而使得人体内心感知觉体验得以提高。视唱练耳教学作为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学科,通过音乐审美层次递增的教学方式,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从感知、体验、表达三方面入手,使学生音乐素养得以不断提高。并且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不断探究,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一、视唱练耳教学的相关概述

所谓的视唱练耳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在视唱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乐理知识进行学习、练习,最终实现在看谱脱琴的情况下,准确演奏乐谱。练耳指代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训练,不断提高音乐听觉能力,进而对音色、音准等都能够有效把握,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一般情况下,视唱练耳教学主要内容为训练学生听觉能力,使其通过听音便可以对钢琴弹奏出来的节奏、单音以及旋律进行把握,进而将听到的曲调记录下来。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对音乐中的和弦性质等进行分析[1]。众所周知,不同乐器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学生需要通过视唱练耳教学掌握各种乐器的音色,并且在所有乐器共同演奏过程中,还需要对混合音色进行分辨。总而言之,在音乐课程教学活动中,视唱练耳教学可以说是一门技术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其能够将读取的音乐转化成演奏与演唱,将接收到的音乐转化为乐谱。

二、音乐审美层次递增对视唱练耳教学的启示

根据我国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教师在应用音乐审美层次递增对学生开展视唱练耳教学活动时,需要从感知、体验与表达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一个虚拟空间,使其能够对乐曲当中的音响、音高、音程、和弦进行感受,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笔者根据自己的多年从业经验,通过下述内容详细论述了有关音乐审美层次递增与视唱练耳教学的相关内容的关系。

(一)音乐审美层次递增中的感知对视唱练耳的启示

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视唱练耳教育活动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别为听、视、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音乐信息,对信息进行详细解读,进而准确地表达信息。在此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心理体验以及审美体验最终会表现在以下方面:

1.构建一个虚拟空间

在听音乐过程中,人体对其基础感知为音响与音高,在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音乐时教师要注意,使学生能够对音高差别进行感知,是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感受能力的基础。例如,在对学生讲授有关Do Mi Sol的相关音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对Do Mi Sol三个音的音高差别、音响差别进行探究,其次要引导学生对Do Mi Sol三者之间存在的运动规律进行掌握。在此过程中,可以引进楼梯模型,最高点为Sol,随后Mi与Do逐渐递减。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对Do Mi Sol三个音形成一个准确的印象。当形成一个印象之后,再对学生开展视唱练耳教学,通过听加强印象,通过唱对音高、音响进行掌握,最終完成模唱活动。在模唱过程中,发音的频率如果跟音高、音响频率一致,那么说明学生内心已经形成了一个音准概念,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2]。

2.音响结构的感知觉

对于音乐而言,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视唱练耳教学活动时,有序性不仅仅指代声音振动的有序性,还会在声音组合的结构样式方面体现。在声音组合当中,单音响与复合音响分别指代的是横向进行与纵向深入。

音响结构的排列:将不同的单音节相互串联起来,可以看到这些串联的单音节形成了单一的运动线型。

谱例1:串联起来的单音节示意图

如果将这些音响通过时间节点相组合,按照某种周期规律将其划分可以发现,音响会产生一种运动的形状,通过节奏、旋律等变化可以构成一种基本秩序。具体情况如谱例2所示。

谱例2:

为了使得音乐能够更加立体,需要开展复合线型的结构,这种结构也是音乐结构发展的必然阶段。音程作为复合音响的一种基础形式,和声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复合音响的终极体现。这里的复合音响本身性质与排列方式便与正常音乐结构有所不同,进而给听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3]。

(二)音乐审美层次递增中的体验对视唱练耳的启示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音程间距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音乐的音高张力,并且决定了音乐的音响宽度。而音乐本身的和弦,决定了音乐的厚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其能够对音程、音响等之间的联系明确,最终从结构层面提高认识,上升到认知层面。下述内容探讨了视唱练耳课堂中关于和弦、调式、紧张感对比的相关内容。

1.和弦与调式

在音乐教学中,传统的调式体系会使得音乐在进行过程中存在较强倾向性,或缓和、或平稳、或回归,是乐曲中调式调性的一种体现。对于人体听觉而言,想要加强其听觉感受,可以将听辨四部和声与和弦相连接。在连接和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相关音乐知识,使其明确和弦的性质本质上是由根音决定的,也影响了最终和声的音响效果,因此学生要对此进行明确,以便后续演奏顺利进行[4]。

2.紧张感的比较

在对学生开展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活动时,为了使其能够明确紧张感这一规律,开展了下述实验。

音响的纵向对比:在教学活动中,首先为学生设计三组和弦,每一组当中的冠音都为同一个音,但是不同组合的和弦性质不同,之后引导学生开展模唱冠音的活动。随后使用钢琴弹奏这三组和弦,对比不同听感造成的紧张度。具体情况如谱例3所示。

谱例3:

由上谱例我们可以看出,在三种组合方式当中,紧张度最高的为七和弦,其次为三和弦。从三种组合方式的排列结构来看,转位和弦的紧张度最高。

横向旋律的练习:一般情况下,复调都是通过旋律的方式体现的,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旋律进行技术性处理,有机结合在一起。通常情况下,复调常用于多声思维训练。在此过程中,因为旋律开展的时间序列不一致,会出现空间延伸叠加的现象。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训练活动时,重点是要将乐曲的调性平衡变化节点打破,以便能够将乐曲旋律走向支撑起来。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授有关巴赫三部创意视唱曲的某一个片段时,要始终主要保持乐曲的调性平衡,使学生能够对和声音响性质与听觉感受进行掌握。乐曲旋律的进行,本质上是离不开和声当做支柱的。同一个道理,和声性质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旋律的起伏走向。最终使学生能够对音乐进行过程中的变化掌握,达到深层次的体验[5]。

(三)音乐审美层次递增的表达对视唱练耳的启示

无论是什么音乐作品,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主要目的在于延长听众心理期待值,为观众制造不同层次上的紧张感,以便能够有效丰富音乐内容,最终将紧张的音响刺激情感体验逐渐转化为情绪体验。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唱奏视唱作品时,要使学生也抱有一定的期待心理。

1.有效运用联觉效应

针对于音乐而言,联觉代表的是音乐音响与音乐表现对象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的中介环节,如果没有联觉,那么关于音乐审美本身的理解就没有规律可循。教师在对学生讲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想要引导学生生动地表达音乐信息,形成良好的音乐情景,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感觉,将联觉与想象充分结合,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当中。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活动中,联觉主要体现在节奏、音长、音高以及和声等方面。乐曲的旋律本身是由节奏与音高构成的,无论是长短快慢、高低起伏等都会产生联觉。通常音越高,所引起的情绪越兴奋,音越低,情绪会越偏向抑制。

除此之外,音越高,整个乐曲的空间感也越高,音越低,空间感越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上述原理,在视唱活动当中,引导学生掌握乐句情态,在唱奏过程中,根据乐曲旋律线条的变化赋予相对应的情绪起伏。例如,针对旋律向上的乐曲,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构想空间高度,随着情绪的下降,需要慢慢抑制空间高度,最终保证一个完整的乐句内容。在音长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活动状态与音长时间开展类推工作,较为平静祥和的情绪为慢速,音乐本身的节奏类型十分单一。如果为激动活跃的情绪,那么为快速,音乐节奏类型也比较丰富。这一现象要求学生在视唱过程中,面对长时值的音响,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气息,并且要提高自身注意力。在短时值音响当中,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气息,以便能够将乐曲本身的对比与变化完美的表现[6]。

在和声方面,所谓的联觉性指代的是音乐紧张度与音响协和性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通常情况下音高不协和、高密度的音响效果会使人变得局促、紧张,但是低密度、协和的音响,会使人感到开阔与舒畅,这种特征在视唱弹唱过程中有十分明显的体现。

2.表达方法

在视唱练耳课程当中,视唱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表演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唱的过程,将自身捕捉到的音乐信息不断强化,将想象与联觉相结合,最终在音乐实践、欣赏过程当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样一来,即使我们面对一段没有表情术语、十分简单的旋律,也能够将其丰富地表达出来。学生在参与视唱练耳的课程时,首先对于乐谱存在形式的作品,要全面、深入的地进行研读,在自己的脑海里建立具体的时空感[7]。其次,想象自己处于虚拟空间运动,对音乐中的记忆点进行感知,例如音乐本身的上行、下行、停顿、前进等。如果一段乐曲当中存在明确的音乐表情术语,那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术语进行大胆想象。最后,要不断积累音乐素材。并且使用联觉原理将乐曲当中的鲜明符号联系起来。例如,对于艺术歌曲而言,此类型歌曲本身旋律线条较为舒展,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演唱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气息均匀。在舞曲、进行曲方面,都需要体现节拍脉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乐曲中的时间节点有效把握[8]。对于演唱过程中的情绪扩张、抑制而言,需要根据音乐本身的题材特点、表情术语以及音乐动机等进行展现。当学生能够在视唱中,完整地表达音乐内容,并且具有明确的内心体验,那么相关音乐审美也上升到了最高层面。

三、音乐审美层次递增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发展

根据当前我国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本质上在于使学生掌握音响运动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和谐听感,使其能够投入到音乐当中,理解音乐的内涵[9]。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只停留在基础技能训练层面,还需要适当地加入下述内容: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适当引进音乐片段欣赏,通过作品示范,使学生能够对音乐进行深入理解。此外,还可以适当引进音乐美学分析、曲式分析、和声分析等相关内容作为辅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引进即兴表演内容,活跃气氛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对课堂内容進行思考与强化,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最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10]。

結  语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我国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音乐审美层次递增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新型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视唱练耳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把握学生个体需求,将音乐审美层次递增逐渐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使其能够深入了解音响结构、和弦调式、联觉效应等相关内容,进而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深入感受音乐作品内容。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现代化音乐教育的发展情况,在教育活动中引进和声分析、美学分析等辅助教学内容,不能将视唱练耳教学认为是单一的基础技能训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其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注释:

[1]谢  轶.视唱练耳教学中音色塑造能力的培养——以钢琴专业为例[J].北方音乐,2018(04):115—117.

[2]王婷婷.音乐教育与“审美素质”培养的相关问题探讨——以“视唱练耳”教学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3):131—135.

[3]吴闻敬娱.构建多层面视唱练耳审美教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J].北方音乐,2018(10):192.

[4]聂嘉慧.浅谈音乐教学中视谱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学生视唱练耳课堂教学[J].北方音乐,2019(09):164—165.

[5]陈海容.视唱练耳课程对提升医科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及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2018(12):131—133.

[6]姚宏颖,谢明霞.觉知·表达——谈音乐审美与视唱练耳的关系[J].北方音乐,2019(03):56.

[7]张静宜.音乐教育中“唯技术”问题对视唱练耳教学的影响及由此引发的思考[J].明日风尚,2018(01):206.

[8]张  帆.美育视阈下视唱练耳与音乐审美心理的互渗研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8(07):230.

[9]同[2].

[10]李  瑶.美育视阈下的视唱练耳与音乐审美心理的互渗分析[J].教育,2016(02):188.

[收稿日期]2020-12-18

[作者简介]闫琇虹(1975—  ),女,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讲师。(南京  225309)

(责任编辑:庄  唯)

作者:闫琇虹

视唱练耳审美音乐论文 篇3:

视唱练耳中的民族音乐文化

【摘要】视唱练耳是音乐课程教学中比较重要的训练方式,主要是以西洋乐曲的大调和小调音乐体系为核心,学生通常把视唱练耳称作“西洋音乐之耳”来对音乐进行欣赏、感知、体验、理解,并以此欣赏我国传统的本土音乐。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在音乐课程视唱练耳教学训练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个不懂得本民族音乐的人怎么能够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呢?对我国音乐学校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实践的本质以及文化特性,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视唱练耳教学训练的教学方式、训练途径以及训练方法的练习是有效改进视唱练耳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与传承。

【关键词】视唱练耳;审美取向;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实践研究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需要通过文化来进行定位的,任何一种音乐都是某种特定文化的智慧结晶,音乐如果离开了文化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正在向着民族特性、艺术审美特性、文化特性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音乐课程教学中独有的音乐文化因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导致在课堂训练中学生无法深层次地理解、领悟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这也是目前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文化教育缺失现象。我们必须要将音乐文化教学作为基本表象,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要充分理解本民族文化、了解本地区音乐文化,将其逐步过渡到多元化的音乐教学中,正确对待民族音乐文化的健康传承与发展,有效构筑多元化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

一、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是以音乐为内容,通过音感的训练来完成的音乐理论,以音乐这一独特的形式为对象,决定了视唱练耳的纯技术之外的美感体验,从美感中进一步感受学习过程本身。物体具有旋律的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叫做乐音,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的生活。本身具有独特的美感特质,就有旋律美、音乐美,音准与音色美、风格与结构美等特点,通过声音来抒发表达,从内心深处引起共鸣。好的天籁之声可以通过声音穿透人的灵魂,震撼每一个神经末梢,让人在音乐的舒适中寻求宁静的天地,达到润物細无声的独特效果。所以,音乐是以美为核心的,以追求美为特质的,离开了美,音乐就不能称之为音乐了。音乐活动也是人们的审美活动,是人类艺术生命的表现形式。以此看来,视唱练耳在纯技术的练习之外,要格外关注它的美学特质,摆脱枯燥乏味的单一技术练习,扩展教学的审美视域。

二、视唱练耳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研究

在音乐学院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视唱练耳与民族音乐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音乐蕴含的文化内涵对视唱练耳的教学训练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是源自于生活且根植于生活,民族音乐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民族音乐的审美情趣与民族音乐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源源动力。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育中的基本元素之一,决定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特定的文化性质,如果视唱练耳的课程教学中没有了民族音乐,那么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就只剩下了西方音乐的教学模式和对西方音乐的训练技巧与技术的应用,就完全化失去了视唱练耳课程训练的艺术表现力。视唱练耳的课程训练在某种程度上对音乐课程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发展作用,又能够有效地促进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根植性发展,视唱练耳课程的发展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促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有效地促进作用。

(一)民族音乐文化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确立音乐文化的审美视角

视唱练耳课程是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之一,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是构建学习者音乐素养、音乐语言与音乐审美的基础性学科,视唱练耳课程是音乐审美训练的核心学科。每一个人对音乐的审美观念和个人的喜好都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音乐审美情趣、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和不同的音乐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听觉效果和听觉习惯。学生的个性化审美情趣与审美标准都会受到音乐文化以及音乐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影响到学生日常生活中,会影响到具体的音乐活动中;不同的音乐审美视觉与审美角度的确定建立都会影响到对音乐文化审美情趣的培养与审美角度的建立,更决定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观与审美取向。

(二)民族音乐文化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综合素养

在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中国本土化、民族化音乐文化教学、对学生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理解能力是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目的。每一部音乐作品都代表着特定的文化,尤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每一部作品都在讲述着音乐创作背后的深远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事实。民族音乐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蕴含着真挚的民族情感,蕴含着独特的人文观念和民族风情,对于民族音乐蕴含的民族文化更能够帮助学生接近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个人的思想观念,在视唱练耳的课程教学中渗透、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对于学生深入体会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中所蕴含的历史事实以及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都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对文化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后巧妙地过渡到更为深层次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理解作品,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体验、感知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逐渐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的鉴赏、表演以及创作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有助于推动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

在视唱练耳的课程教学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作用和价值,要高度重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和传承途径。在视唱练耳课程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要通过对音乐构成的因素、音乐的创作经验、音乐的创作技能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着力挖掘音乐的文化内涵、掌握音乐的文化审美以及音乐的文化表现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和挖掘民族音乐所蕴含的内在文化价值,掌握民族音乐的作曲风格、音乐创作的要素以及音乐创作的方法及技巧,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保留、延续、发展以及传承提供好的场地、方法和途径,为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化、长久的发展创造最佳的环境。

(四)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有助于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

高校音乐学院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能够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筛选、整理与重新架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能够从我国的传统音乐中提取具有代表性、能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且容易掌握的音乐作品,使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与民众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以及民众的生活方式之间建立有效且通常的网络化布局,进而掌握音乐文化的主体思想。

三、视唱练耳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研究

视唱练耳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发展学习者的音乐听觉、培养学习者的音乐节奏感、进而传承民族音乐的课程,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为音乐表演、音乐创作以及对学习者的音乐知识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行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时,既要重视对音乐基本曲调、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以及训练方法和训练技能方面进行训练,还要重视对音乐语言、音乐文化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构建以文化属性为导向的视唱练耳教学思维

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内容具有其独特性,在视唱练耳的课程教学进度安排方面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认知水平。在大部分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教师会选择那些结构形式严谨的曲调和调性发展为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服务。这样的教学思路会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淡化对音乐文化属性的学习,尤其是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本民族音乐文化,对于学生建立民族音乐文化的思维架构有一定的阻碍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相同文化属性的音乐作品搁浅,严重影响到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文化知识衔接出现问题,对音乐文化知识体系的架构产生问题,影响到以文化为基础的音乐作品学习的审美情趣。在日常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以音乐的文化属性为教学导向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同时还要遵循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的發展规律来指导课程教学的进度,这样才能够做到既尊重学生的主体认知规律,又能够强化对音乐文化属性的教学。

(二)民族音乐的节奏训练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有机结合

在常规情况下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两种不同的节奏形式来进行教学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常常忽视学生的个性审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个人主观的认知思想和认知结构中已经建立的对结构的审美感知无法进行深入的架构树立,使得课堂训练中对音乐的节奏感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对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设计,教师必须深刻地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的宝贵财富,要根据作品内容提炼其具有代表性、具有感染力的宝贵素材。

四、结语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能够反映出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属性,每一部作品都能够展现出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和独具特色的音乐创作风格,不同的音乐要素在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影响下汇聚有不同的情感表达作用和意义。在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学中,教师对音乐文化要素的学习与训练决不可通过单纯的技巧性机械化训练,这样的训练是不可能达到训练目的的,对于音乐文化要素的的训练培养必须将视唱练耳课程纳入到音乐基础课程的训练中,在音乐学院的日常教学中必须要在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民族音乐的地位,在我国多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下,通过视唱练耳的不断训练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文化内涵,尊重音乐要素以及文化属性,不断提升个人对音乐审美教学的修养。

参考文献

[1]宋扬.浅谈视唱练耳与中国民族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J].音乐创作,2016(11):177-178.

[2]关婷婷.浅析民族音乐思维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与改革[J].艺术评鉴,2017(18):92-93.

[3]高世佳.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应用与意义[J].武汉音乐学院,2017.

[4]张毓倩.民族音乐教育中的视唱练耳本土化[J].北方音乐,2017.37(20):171.

[5]毛杰.浅析民族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渗透融合[J].戏剧之家,2017(11):183.

作者简介:祁欣(1969—),女,吉林省长春市,副教授,硕士,视唱练耳教学。

作者:祁欣

上一篇:音乐听觉能力研究论文下一篇:中国人的哲学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