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视唱教学

2024-05-20

音乐教学中的视唱教学(精选十篇)

音乐教学中的视唱教学 篇1

人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是通过五种感觉来完成的, 有关外部世界的信息经过这五种感官传递到大脑, 而在视唱教学中视觉、听觉、触觉中三者的结合尤为重要, 这三种感官效率占学习方法记忆效率的95.5%, 因此, 利用信息传递教学媒体的变化理论,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 而且实践证明, 新的教学方法可增进师生交流, 将强学生学习效果, 反馈信息提高教学质量。

一、变换角色的视听相结合为主要方法

在课堂上, 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 存在着相互作用, 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与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 教师与全体学生交流, 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交流等。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变换师生双边活动的形式, 才能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以提高教学效果。

1) 学生唱, 教师记。请学生唱已学过的歌曲中的某一句或由学生自编的乐句, 由教师在黑板上记谱, 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记谱的全过程, 记完了再由学生视唱, 检查视谱是否准确, 以此可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 这种方法起到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条件的作用。2) 教师唱, 学生记。教师可唱、奏学生熟悉的歌曲, 由学生记谱然后将听记得谱由学生之间交换视唱, 并互相补充改正, 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准确的识谱, 又可巩固学生的记忆, 这种变化在不同的知识水平上, 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3) 自己唱、自己记。学生可随意或即兴唱出一句两句旋律在课上或课下。请同学或教师唱唱听听。是否表达了自己的乐意和所记得旋律是否准确, 以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它起到了吸引学生兴趣, 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作用。教师在听或反馈时, 情感要真挚, 因为只有期之以望的课, 感情才能打动学生, 才能使得教师的情感传递, 对学生积极有效影响。4) 课上唱, 课下记。课上唱一首歌, 下课后将曲谱记下来, 进行这种方法时, 首先要求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课上认真唱, 课后认真具体记谱。可以唤起学生的热情, 丰富学习环境, 使教学得以在课堂之外继续进行而不间断。

二、变换信息传递媒体的以词带曲法

此种方法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又称四步法。

一首好的歌曲大都具有词曲吻合的特点, 因此听歌词记谱也是一种较好的常用的方法, 学习时, 可以先记歌词, 再记旋律, 它是教师运用变换信息和传递媒介使学生增强这种变化反复数次就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第一步:记歌词, 教师唱歌词、学生记词后按歌词的强弱变化划出小节线, 如听记歌词《长江之歌》 (选自中学音乐教材) 你从雪山走来……这样的练习, 开始句子要短, 次数要多, 待能力提高后, 渐增加难度。这种方法要注意应用的灵活性, 并适合班组、年龄和学生能力不求一律。第二步:记长短,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 在小节内的歌词下面标出时值的长短, 为了帮助学生记准, 教师标出几种常用的节奏记法, 供学生对照选用|看丝丝小雨---|《丝丝小雨》选自中学课本, 教师选用的方法要准确, 恰当、可靠以使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第三步:记高低, 继以上两个步骤之后, 记高低已不单纯是个别音的高低, 学生会按照词意的发展, 在一定的音乐形象感染下来写出音的高低, 如《丝丝小雨》|3 33 215|。第四步:记节奏即节奏训练法记节奏是本方法的终极目标, 上述三个步骤是通过记歌词来训练学生的视唱能力, 即划分音节, 记音的高低等, 最后由学生对歌曲整体节奏进行把握, 在此基础上教师开始对学生进行记节奏的强化训练, 其方法概括为以下三种:

1) 记听记法, 教师唱学生记或同桌学生之间的唱记。2) 唱读, 反复训练学生唱节奏。3) 击发音, 教师打出节奏, 学生仿打。运用这种方法, 可使视唱教学循序渐进, 层层深入地展开,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变换信息传递途径, 视、听、书、记相结合, 以书记为主法

视唱教学有线谱和简谱两种, 此种方法适用于略识简谱则学线谱的学生或同时学习两种记谱法的学生, 以往单一的信息传递途径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 通过线谱与简谱互译, 将两种途径有效结合起来。

1) 先译熟歌, 后视唱, 按照简谱歌曲的小节数, 在五线谱上划好小节线, 按“首调唱名法”先告诉学生do在线谱上的位置, 就可让学生动手写了。学生记完高低之后, 教师将音符休止符与简谱的相对照, 解决疑难之处。开始时可不要求符干方向, 在适当时候, 在按照正确位置记写符干方向。在从简谱译为线谱的过程中, 学生会发现两种记谱法在记音符的长短时是有相似之处的。因为译的是熟歌, 学生进一步熟悉了音乐, 得到新的感受, 这时再视唱, 会使学生感到格外亲切, 也便于改正译错的地方。2) 先译新歌后视唱, 学生视唱新歌往往感到困难, 在从简谱译成线谱的过程中, 即使没学过的调也不会感到困难。由于简谱在我国普及, 在学习五线谱时采用简谱对照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变化是兴趣之母”, 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方法, 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前提条件, 视唱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实的教学经验, 但是, 从更广泛的范畴, 从新的角度, 运用新的理论, 来归纳视唱教学方法的工作还很不够, 没有变化就没有更新, 没有科学的变化就谈不上教学艺术, 我们只有不断变化观念, 才能充分发挥音乐教学这一提高学生美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从而适应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

摘要:视唱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 培养他们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 为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声乐和器乐打好基础。读谱好比识字读书是从事文学工作的基础条件, 读谱也是一样, 如果不能好好地读谱, 就不能理解音乐作品, 也不能将自己心听乐意写成乐曲, 所以视唱是音乐教学中基础的基础, 视唱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而且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视唱教法的运用上也不尽相同。

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篇2

【摘要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 是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理论和音乐听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视唱练耳中的节奏

训练非常重要, 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听觉协调能力.文幸结合实践经验, 对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节奏训练;音乐救学;基础理论;音乐听觉能

由于视唱练耳教学能够更加直接地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所以.视唱练耳数学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视唱练耳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口斤、唱、弹等方法.来让学生体会音乐艺术的巨大魅力.而音乐艺术的魅力之一.就是节要的存在, 节美是音乐的灵魂, 如果没有了节要, 音乐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是其核心内容之一.一、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概念及意文

在音乐艺术中,节奏与节拍、速度一起共同组成了三大要素.而在这三大要素中, 速度是节要快慢的体现, 节拍是节要间隔停顿长短的体现.可.见节奏的重要性.在年见唱练耳课程中.节奏的强弱、快慢等都是节奏训练的重点内容.在对音乐的节奏进行学习时,需要进行反复的训练,方可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在目前的视唱练耳数学中.节奏训练主要包括一些单声部的节奏训练和多声部的节美训练.这些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由于视唱练耳教学是一项基础音乐数育课程,因此,我到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节要感非常重要.学生节奏感的建立, 可以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带来很多益处.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会随之提升.由此可.见.节奏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二、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一)在生活中寻投节奏灵感

音乐中的节奏来源于生活, 在生活过程中, 我们随处可以发现节美的存在.比如雨水的滴答声、小鸟的叫声、装修工人的敲打声等,都带有一定的节奏.因此,在音乐视唱练耳的数学过程中, 尤其是针对少年儿童的视唱数学, 只是单纯地在音乐中寻找节要是远远不够.儿童的天性好奇,很容易培养出一双挖掘灵感的耳朵.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我节奏、感受节奏.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但利于学生音乐节要感的培养.也利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养成.另外,视唱练耳数师在对学生进行节美训练时.还要尽量改变以往简单枯燥的基本技能训练, 应该将节奏训练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将机械性的节要训练,转化为体验式的节要感知训练, 这样不更可以愉悦孩子的心理,也可收到良好的视练效果.作为一名视唱练耳老师, 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可以利用生活和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节奏元素, 来是练学生的音乐口斤觉及音乐感受力, 这样非常有助于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二)将简单的节奏与复杂的节奏结合起来

在进行视唱练耳的节奏训练时.老师可以考虑将简单的节奏与复杂的节美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口斤觉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来说,简单的节奏能够让他们快速地融入到音乐意境当中.并能够更加高效地接收到音乐节奏所传进的思想情感而复杂的节奏,虽然听上去会比较难懂,但是这对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具有一 定的激发作用.由于孩子本身比较好奇, 在面对复杂的节要时, 更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样便会在不知不觉中 训练出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另外,在视唱练耳数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声部的节奏训练, 是培养学生纵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线性单一 , 容易导致学生多声思维方面的不足.因此.进行多声部的节奏训练非常重要.学生与其他人合作时.采用多声部的音乐思维模式, 其音准及节奏的要求会更高, 是单声部视唱练耳所无法达到的.而且将多声部节奏训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多声部音乐思维能力, 队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三)对学生在节奏方面的创造性进行鼓励

音乐是一门创造力极强的艺术形式, 音乐学习也一样离不开创造力.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时.教师也应该主动引导和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创造条件.不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 是以较强的节奏感作为根基的.尤其是即兴创造的能力是学生听觉能力和节奏感的共同体现.而且.学生只有拥有了即兴创造的能力, 才能将自身所拥有的节奏感转化为音乐,并应用于音乐的实践性活动中.因此,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对于学生的节要感训练、音乐学习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四)采用不同的乐器来强化学生对节奏的区分能力

节要的记忆能力和区分能力对于视唱练习来说非常重要.在年十对少年 儿童的视唱练耳课程中.学生的节奏记忆尤其重要, 对于老师来说.训练学生的节奏记忆也是一:非常買良巨的工作.在这一点上.数师可以充分利用不同乐器的不同音响效果来强化学生对节要的认识、区分与记忆.教师首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乐器, 在视唱练耳课堂上, 采用乐器与肢体动作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的肢体与乐器的节拍有效配合,成揺摆、或打拍、或轻口今.使学生对节奏有个初步的认识.当学生建立了一定的节奏意识后,教l师可以再利用一些比较经典的音乐来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悟音乐中的节要,让其加深对节奏的记忆.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和培养以后, 学生的节奏感就会慢慢形成.并掌握牢固.三.结论

社唱练耳中的节奏训练不仅重要.也非常必要.但是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 节要训练是一个相对复杂又难掌握的内容.要想学生尽快地付立起良好的节奏意识和节奏概念, 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和科学的数学对策.目前很多音乐教师在节奏训练方面.部有者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但是笔者认为.无论采用何种训练对策和教学方法, 都应该遵循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 遵循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学生在音乐道路上的健康成长.参考文献

浅析视唱教学中的钢琴伴奏 篇3

一、体会

所谓体会,即体验领会。在这里就是从乐曲的内容、风格、情绪上着手,即对乐曲旋律、节奏、调试调性和乐曲主题的体会。只有对作品进行了分析,才能把握乐曲的整体情绪,钢琴伴奏的表达才能确保正确。

1.体会旋律

乐曲的内容,情感都是通过旋律来表达的。旋律实际上是某种心理感受、内心感觉或思想情感,它是从生活实践中概括出来的。旋律是完整的音乐表情实体,它由所有表现手段组织起来。也就是说,音的长短及轻重的变化造就了旋律的前进。

2.体会节奏

节奏是通过时值长短和各种组合形式而体现的。在乐曲中,常常用一个或两个节奏型统一贯穿起来,节奏对旋律的特性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对旋律的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钢琴伴奏中,根据自己的体会准确应用恰当的节奏音型,丰富旋律,使旋律更加生动。

3.体会速度

在钢琴伴奏中准确的表达速度,是体现音乐思想情感的重要内容。乐曲在进行中速度一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时常又有些变化,如一些常见的力度记号及表情符号。乐曲的速度变化就意味着强度的变化,表示着情感的激动高涨或平静缓和,也即随着音响大小的变化和旋律线的升高或降低的变化而变化。但不论怎样变化,音乐的速度总是以生活现实为基础。如描写愉悦、欢快、奔跑、跳跃、行进等情绪的作品都用较快、欢快的速度或用急剧的速度来表达;而描写田园、抒情、徐缓、沉痛、哀悼情绪的乐曲,则用慢速来体现。速度的快慢对于乐曲的表现力有极大的作用,钢琴伴奏能准确地传达学生对乐曲的情感体验。

4.体会调式

旋律一般都是基于一定的调式。调式与调性是旋律的框架,在很大程度上,时代、地域、民族都与旋律的调式有关,音乐的体裁性格和气质也与调式有关。因此我们在体会乐曲时要对其调式的特点,所表现的表情能力及其特有的音调进行与其他表现手段结合时所产生的表现手段手法等进行分析。

从纯调式的角度上看,自然大调表达明朗抒情、执着且响亮有力的音乐内容。而和声小调表达黯淡忧郁、柔美且悲壮沉着、伤感而含蓄的内容。准确地分析调式调性,能使我们合理安排好钢琴伴奏的总布局。

5.体会主题

主题是一首乐曲的精髓,而当中的高潮则是情感内容表达最为深刻和紧张的时刻,是情感升华的所在,是旋律发展的最终表现。高潮在旋律中一般有累积和爆发两个阶段。旋律中都有高潮的出现,高潮是旋律完整统一的重要因素。

6.体会意境与情绪

音乐是因情而动,由感而发。音乐作品总是强烈、细腻地表达出作曲家的内心情感。只有体验乐曲内含的情感,才能对乐曲的情感、情绪有所体现。曲调意境与情境的体验,一般是从曲调的局部分析理解入手,到曲调的整体概括掌握,做到既能有感性的形象认识,又有理性的逻辑综合。分析曲调的情绪与意境,是提高我们丰富的感受力和理解力的重要保证。

二、展现

展现,即展示显现。通过体现曲调的各个方面,经过审美的构思,意象渐趋明晰,眼中画已升华为胸中竹,这时内在的体验驱使着进入又一环节——由心里到表现的转化——展现。展现是内心体验的必然结果。

在视唱教学中,除了教师的讲解外,最主要的展现手段,就是用钢琴伴奏。在钢琴伴奏的展现中,不论是什么风格、什么体裁、什么调式的曲调,通常是根据曲调的风格安排和声、选用音型、处理高潮的过程,以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作品。

1.和声走向

对和声进行总布局。无非就是开头、中间、高潮、结尾。高潮处要安排功能性或色彩性较强的和弦,这样才会显现出高潮的别样性。

和弦的选择应根据乐曲的内容、体裁和风格选择和弦,根据和弦连接的规律和节奏的关系选择副和弦或色彩和弦。和弦选用力求简单、准确,形象鲜明,便于弹奏。可以在用原位和弦的同时,也用一些转位和弦,使音响获得新鲜感,增强行进的气氛和动感。而抒情性的乐曲旋律优美、深情、起伏较大,感情表达自然、深刻。节奏及曲式结构自由,速度也多为中板或慢板。一般在选用I、IV、V级和弦明确调性的前提下,可较多地选用副和弦和色彩和弦,而在民族调式中则常用非三度叠置的和弦,以加强民族风格等。

利用不同的伴奏织体、细致的和声变化来刻画艺术形象,完善艺术形象,加深艺术形象的刻画。要弹出歌词及旋律里标注不出的东西,以此来完美地表达歌曲完整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内容。

2.织体选择

确定了和弦走向,便可选用伴奏织体,根据乐曲所体现的内在的节奏形态,恰当地选用音型。音型必须与歌曲的内容和情绪相一致,同时要在一首乐曲中用两种以上的音型,达到情绪变化和对比。在节奏相同而音高不同的乐句中,可用相同的音型。

要利用钢琴伴奏的呼应对答、重复加强等手段,补充及完善作品。钢琴伴奏补充、揭示作品中只能感觉到但没有道出的那些话。要把伴奏弹得富于托势,不离不盖,犹如水之于船。

3.高潮的处理

根据乐曲的情绪情境及对和声的总布局安排功能性或色彩性较强的和弦,采用较强的技术手段将乐曲高潮充分表现出来。在高潮处理中常采用反向进行的八度反向进行的音阶、半音阶或琶音。力度强的色彩和弦、变化和弦增强紧张度,烘托气氛掀起高潮,用震音掀起高潮和民族调式中加用和弦外音,也是十分有效的弹奏办法。例如在抒情性乐曲中的高潮处理中,常用长琶音的上行、下行、半音阶的上行或反向进行来烘托气氛。还常用震音或和弦转位。在欢快的乐曲中常采用反向的音阶,半音阶或琶音渲染情绪,也可用震音、和弦重复弹奏掀起高潮。

还有,要把前奏弹得富于起势,使人一听跃然心动,自然而然地非进入不可。间奏弹得顺理成章,浑然一体,或理别开一境,柳境花明。尾奏则要弹出收束感。

总之,我们应在视唱教学中,做到准确体会乐曲,正确把握乐曲的总情绪,掌握好乐曲内在的节奏形态,配以最能表达乐曲情绪的和弦和音型,应用钢琴的伴奏达到内容与艺术的完美体现,让钢琴伴奏真正地成为钢琴艺术指导。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视唱教学 篇4

一、识谱

有的学生在视唱过程中常出现识谱速度太慢、读错音等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良好的识谱方法。笔者认为初学视唱应以五线谱为好。

五线谱是以音符符头在线与间的位置来记录音的高低,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形象性。具体地说, 学生可以直接从表面看出音的高低。在识谱中可以根据线间位置的上下变化来识别旋律的基本走向 (上行、下行、平行) , 这种方法使识谱比较直观、形象, 准确性也能大大提高。

二、音准

“音准”, 即音高的准确性。在教学中, 常常听到学生唱歌或唱视唱音不准、跑调, 把握不住音高等。针对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音阶的练习。

让学生了解音阶的结构和形成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 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清楚的概念, 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级进、跳进的变化练习, 使学生能从多变的音阶练习中更好地把握每个音的音准。

2. 旋律音程的练习。

在视唱练习当中, 旋律音程的练习是最有难度和技巧的练习。它涉猎范围最广, 所包含的内容最多, 难度最大, 技巧性最强。这段内容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视唱的准确程度和水平。对于较难的视唱曲, 主要是由于它的音程跨度较大。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万变不离其宗, 采用补充法, 将两音之间的音按音阶走向补上, 在唱准的基础上再去掉补充音即可。

3. 乐曲的反复练习。

通过乐曲的反复练习, 使学生逐步建立固定的音高概念。

三、节奏

视唱是音乐的血液,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 节拍是音乐的心脏。它们是在人的大脑指挥下, 通过脑、口、手、耳等同时的反射活动来完成。节奏的稳定、准确是视唱练习的关键。

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唱的与手打的总是合不到一起, 面对多种节奏组成的视唱曲, 常常产生各种节奏间切换不准和混乱的错误。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视唱水平的提高, 成为提高视唱教学质量的绊脚石。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通过基本节奏型的归纳, 特殊节奏型的分析、化简以及类似节奏型的比较等方面, 对学生进行多种节奏的切换组合练习,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节奏概念。

1. 基本节奏型的归纳。掌握这些基本节奏型的时值及打法, 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 将其任意组合成练习曲进行练习。

2. 特殊节奏型的分析。

民歌在视唱教学中的重要性(精选) 篇5

摘要: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产生时间最早、分布最广、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类。作为视唱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民歌在传承、宣传、发展本土音乐文化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视唱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努力使民歌视唱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民歌汉族民歌视唱少数民族民歌视唱重要性

我国民间音乐浩如烟海、内容丰富。根据其不同特点,从不同角度,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情况下,民间音乐被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五大类别。其中,民间歌曲起源最早、内容最多、最丰富。在以西方音乐为主线的视唱练耳课中,民歌无疑是最能体现本土音乐文化的一种形式。大量的民歌被编入视唱教材中,很多成为视唱必唱以及背唱的经典曲目,成为视唱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民歌视唱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训练?各民族的民歌又是如何与视唱密切结合的?本文就以上诸多问题展开论述。

一、民歌视唱包含的内容

民歌的分类有多种角度和方法,可以依据题材、产生年代、民族、地区等来划分。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民歌视唱主要是按不同的调式调性,将汉族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混合在一起进行训练。

在音乐中,一个孤立的音或和弦是无法塑造音乐形象的。音乐中使用的音总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在进行民族音乐作品视唱之前必须先对民族调式进行训练。它的训练内容包括调式音阶练习、音程练习、和音组练习。

音阶练习分为五声音阶、六声音阶、七声音阶三种。其中,五声音阶是六声、七声音阶构成的基础。它由五个音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这五个音被称为正音,音阶名分别为宫、商、角、徵、羽。当以它们中任意一个音为主音构成调式时就称为某调式。比如C宫五声调式、D羽五声调式等等。下面以D羽五声调式为例来看如何对民族调式进行训练。D羽五声调式的音阶序列为D F G A C D。从中可以看出:第一,D为羽,F为宫,调性属于F宫系统,调号为一个降号。第二,缺少小二度和三全音这两个不协和音程。需要重点练习的音程有:①大二度:F G、G A、C D ②大三度:F A ③纯五度:F C、G D、C G、D A ④小三度:D F、A C。以及以上音程的转位音程小七度、小六度、纯四度、大六度。第三,音组练习要以大二度和小三度所构成的“三音组”为基础音调,然后将音阶中的其他音任意组合进去,音与音之间可以级进、跳进、重复,旋律线条可以上行、下行或者上下行结合。

在五声调式基础上加上清角或变宫就形成了六声调式。六声调式和五声调式相比,其特点是在清角与角、变宫与宫之间增加了半音音程关系,即小二度音程。同样,在五声调式基础上加上清角、变宫、变徵和闰四个偏音中的任意两个音就可以形成七声调式。七声调式与五声调式相比,其特点是增加了半音和三全音的音程关系,即小二度、增四度和减五度。七声调式主要有三种:1.清乐音阶:加上清角和变宫。2.雅乐音阶:加上变宫和变徵。3.燕乐音阶:加上清角和闰。在视唱六声、七声调式曲目之前,要将五声调式中的音程进行训练,还要针对偏音加入后形成的不协和音程进行单独练习。总之,在对民族调式进行训练时,要运用多种多样丰富的手段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调式调性感,为进行民族音乐作品视唱做好充分地准备。

二、汉族民歌视唱

汉族民歌按照体裁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在视唱教学时可以将它们的产生背景和特点作为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实际音乐作品,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然后再接触具体作品进行视唱,这样既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拓展又能让教师的教学生动活泼。以民间小调《月牙五更》的视唱为例,它是东北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曲调中表现出东北人民勇敢的精神、勤劳的作风及火热的情怀,凝聚了东北人民的智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视唱时除了要熟练掌握构唱的各技术环节,即调式音阶、音程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民间小调音乐的表现手法和音乐性,这对于更好的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间小调音乐具有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因此,民间小调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是细腻、婉转的。视唱时有很多富于地方色彩的润腔部分,它一般是以装饰音的形式出现,或是前倚音或是上波音或是下滑音,要予以充分重视。此外,舌尖颤音和方言的运用都是东北民歌在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它使地域特征更为明显,听起来更容易让人产生亲切感。在保证音高、音准的同时,将以上这些元素与视唱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得到视唱训练又能从中了解历史,了解地域风格,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同时也能从中获取知识、积累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三、少数民族民歌视唱

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他们的音乐大体采用三个音乐体系:①中国音乐体系;②欧洲音乐体系;③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在五十六个民族中,大部分民族采用的是第一种即中国音乐体系。而第二种和第三种音乐体系则主要运用于新疆一些民族的音乐中。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民族的音乐不仅仅只采用一种音乐体系,它可能兼采用两种或三种音乐体系。

蒙古族素有“诗歌民族”、“音乐民族”之称,他们的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属于中国音乐体系,主要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类。《牧歌》是一首著名的蒙古族长调,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度大,“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那雪白的羊群”,飘散着辽阔的草原气息。它的调式为宫调式,视唱时首先练习宫调式音阶,建立调式感;其次击打节奏,特别针对跨小节连线进行练习;第三将节奏与旋律结合进行视唱,保证音高、节奏的准确;第四阅读歌词,在脑海里勾勒画面,将蒙古族音乐抛物线的特点以及粗犷的音乐性格带入视唱中,在练习视唱的同时了解蒙古族既奔放又细腻的音乐性格。

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汉代以来,新疆就是我国古丝绸之路的要道,三大文明在此交汇,维吾尔族在形成自身音乐特点的同时吸收了多地域、多民族的音乐元素,因此维吾尔族民歌兼有三种音乐体系。东疆、北疆地区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较多,南疆地区的民歌以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为主。《黑眼睛的姑娘》流行在新疆伊犁地区,属于中国音乐体系。调式为七声清乐宫调式,它是在五个正音的基础上加入了清角和变宫两个偏音,虽然使用了七声音阶,但Fa和Si(在此用首调唱名来称呼清角和变宫)几乎都出现在短时值和弱拍的位置上,在整个旋律的构成中主要起装饰的作用,因此作品仍属于民族调式。在进行节奏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弱起节奏 0 X 或 0 X X,以及小切分节奏 X X X 的运用,这些都是视唱时要关注的细节。

南疆民歌《莱丽古力》是一首典型的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它的最大特点是中立音即活音的运用。活音是指将一个全音降低或升高1/4音,即3/4音。这类作品一般较少进行视唱练习,原因是活音不易掌握。如果碰到的话,只能按照半音来构唱,然后再结合音响,让学生知道实际音高应该比半音高一些。尽管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民歌不易视唱,但是它仍然应该出现在视唱教材中,它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语汇,使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风格。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他们的音乐文化色彩纷呈、各具特色。以上介绍的蒙古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仅仅是沧海一粟。此外,很多民族还拥有除单声部民歌以外的多声部民歌,比如:侗族、壮族、布依族、仡佬族等等。这些多声部民歌也是视唱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唱时可采用分声部或弹唱的方式进行练习。

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产生时间最早、分布最广、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类。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诗经》。其中的《国风》,记录了周初至春秋中期近500年间15国的民歌。接下来又有了战国的《楚辞》;汉代的“相和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吴歌”、“西曲”;唐宋的曲子;明清的俗曲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由此可见,将优秀的民歌放入视唱教学中,不仅是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更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一种传承。学生在练习这些视唱的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音高、节奏,还能学到古代历史、先民的生产生活以及传统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民歌在视唱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每一位具有历史责任感的教师都应在视唱教学中充分重视它们,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上民歌视唱,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俞人豪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2.《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

3.《中华民族音乐概述》,肖常纬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乐教学中的视唱教学 篇6

[关键词]视唱 氛围 识谱 节奏 效果

视唱教学简而言之就是指导学生能够看谱随即就能唱出来,培养学生独立地把乐谱转化成有声的歌唱的能力。视唱能力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学习音乐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技能。人们无论是欣赏音乐或者学习声乐、器乐,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视唱基础,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重视视唱教学,提高视唱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视唱教学的效果呢?

1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宽松、愉快的氛围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学生是视唱教学活动的主人,而教师是学生视唱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平等的对话者,因此师生之间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出宽松、愉快的情境氛围。

在小学音乐视唱教学中,教师要学习、领会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视唱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识谱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数拍子、打拍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地发表自己在视唱教学中的看法和认识,敢于说出自己在视唱学习中的疑惑。鼓励学生多与其他同学、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视唱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细心观察学生在参与视唱活动的一举一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或取得的点滴进步,并且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视唱学习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视唱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感受到视唱学习带来的快乐,有利于提高学生视唱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

2 指导学生学会识谱,培养学生识谱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视谱就随即唱出来,就必须指导学生认识乐谱。对学生进行识谱教学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乐理知识,让学生能够识别各种音乐符号、标记,并且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可以让学生在看到一份乐谱时,准确地辨认出乐谱中的调与拍子、音高与时值、节奏与强弱等内容,才能让学生把无声的乐谱转化成有声的歌唱,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的特点,了解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先理性后感性”即在教学中不是“先教会学生认识乐谱然后再听音乐或演奏音乐”,也不是“先发展视觉然后发展听觉”的,而是“听觉先于视觉”。例如在教小学生唱歌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听要学习的歌曲录音,让学生给歌曲进行“整体感知和输入”,让小学生反复多听几遍,虽然还没有指导学生学习歌曲,学生却能够跟着音乐哼唱了,从而达到“似曾相识”而还不是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不能让学生机械地练习识谱,应当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聆听、演唱、演奏、击拍、跳等形式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理解音乐,在理解中自然而然地熟练掌握乐谱。

3 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学生把握节奏能力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曾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 强调从节奏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在音乐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小学视唱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常用的单纯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符及休止音符的时值等内容,并且指导学生练拍或练唱,引导学生体会各种时值及长短的搭配,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培养学生把握节奏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数拍子、打拍子的良好习惯,在学生需要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节拍器来帮助没有数拍子习惯的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引导学生用心去感觉节拍的分组、节奏的特征等内容,通过不断地节拍训练,长期的积累,让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感受和表达音乐。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视唱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视唱教学,充分认识视唱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创设宽松、和谐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学会识谱,培养学生良好的把握节奏的能力,让学生在亲身参与音乐实践中感知、鉴赏和理解音乐,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雪.论节奏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方法与意义[J].歌海,2014(01).

[2]陈健.论如何指导幼师开展视唱练耳教学[J].学周刊,2012(14).

[3]赵琳.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北方音乐,2014(13).

[4]张明慧.论儿童视唱练耳学习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2).

[5]陆建业.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审美原则[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04).

作者单位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高亭小学

谈谈视唱中的中国民族音乐教学 篇7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 创造了大量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体系。这样一个巨大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要怎么去继承和发展?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其中, 通过视唱练耳课程来了解、学习、深化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 是一个最为行之有效、也最为全面的方式。本文将从教学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学好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视唱内容, 从而更好地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听觉系统、构建我们的民族音乐思维模式。

一、视唱教学中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我国视唱练耳课程重视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和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突飞猛进, 世界各国的先进音乐教育理念先后被引入, 冲击着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 也引起了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于本民族音乐教育的深思。在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 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以及如何通过本民族音乐中的音乐元素来开展音乐教育活动, 并把音乐的教学过程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递的重要渠道。我国201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弘扬民族音乐, 明确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 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由此可见, 对本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是任何一个国家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视唱练耳课程的研究领域, 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转向了中国民族音乐, 提出了培养民族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标准的观点, 论证了把民族音乐引入视唱练耳课堂的重要性, 并从民族音乐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改革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为构建本民族视唱练耳教学体系和研究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 我国视唱教材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内容

众所周知, 教材建设对推动教学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视唱教材中合理地融入中国民族音乐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方式, 是切实推动本民族音乐学习和发展的关键, 它对教学的实施具有实践性意义。

目前, 我国视唱教材中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汲取呈现出一个可喜的势态, 从最初的以民间歌曲为主的单一性, 逐渐转向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族器乐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全面发展的多样性。如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编写的《单声部视唱教程》, 许敬行、孙虹编著的《视唱练耳》, 孙从音、俞平主编的《基本乐科教程》 (视唱卷) , 孙晓洁编著的《视唱练耳应用教程》, 孙虹、范建明编著的《视唱练耳简明教程》等, 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了民歌、器乐曲、戏曲音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等音乐素材。这些教材的出版为民族音乐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可行性。

二、以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音感训练为基础, 建立民族音乐调式、调性感

我国民族音乐的调式丰富多样, 有五声调式、七声调式, 其中, 五声调式是最具代表意义的民族调式, 七声调式是建立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进行衍变而来的。因此, 民族音乐的视唱训练应从五声调式入手。

1. 模唱五声调式音阶来进行民族调式音感训练

五声调式是指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 这五个音的名称为宫、商、角、徵、羽, 以其中的任何一个音为主音, 便构成了五声宫调式、五声商调式、五声角调式、五声徵调式、五声羽调式。在视唱教学中, 首先要熟悉这五个调的调式音阶 (见谱例一) 。

谱例一

谱例一为同宫系统的五声各调式音阶,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五声调式的音阶结构有三个明显的特点:没有半音;相邻的两个音之间的距离为大二度或小三度;调式特征音程是宫音和角音之间的大三度。在进行五声调式音阶模唱时, 要注意感受音与音之间的音高距离, 辨认音阶结构特征, 从而获得感性体验, 建立民族音乐的调式感。

2. 模唱七声调式音阶来进一步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调式

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两个调式偏音所构成的调式。五声调式的五个音为正音, 调式偏音是按照五度相生法得来的, 分别为清角、变徵、变宫、闰这四个音。将这些偏音加入五声音阶中, 便得出三种民族七声调式:清乐音阶、雅乐音阶、燕乐音阶 (见谱例二) 。

谱例二

从谱例二中, 我们看到, 在五声调式音阶中加入清角和变宫就构成了清乐音阶, 在五声调式音阶中加入变徵和变宫就构成了雅乐音阶, 在五声音阶中加入清角和闰就构成了燕乐音阶。在这三种音阶中, 宫、商、角、徵、羽这五个正音都可以作为主音, 这样就构成了十五种七声调式, 谱例二就是C宫调式的三种七声调式音阶。在三种七声调式音阶中, 清乐音阶使用最为广泛, 雅乐音阶在戏曲音乐中比较常见, 民歌中也有涉及, 燕乐音阶只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歌和器乐曲中较为常见。

三、在中国民族音乐的视唱中积累感性音乐素材, 掌握多样性的民族音乐风格

一般来说, 视唱中的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主要围绕民歌、器乐音乐和戏曲音乐来开展的。民间歌舞音乐往往呈现出与本民族民歌同样的特征, 因此, 有时候, 本民族的民歌就是歌舞音乐。而很多说唱曲调也是直接源于民歌的, 二者最大的区别是民歌的音乐形态短小、简单、自由, 而说唱的结构长大、复杂、规整。

1. 民歌的视唱教学

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视唱涉及最多的是民歌, 民歌因其音域的可唱性和种类的多样性更适合进行视唱教学。民歌大体分为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我国民族众多, 各个民族各具不同的风土人情, 因此, 不同民族地区的民歌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同时, 民歌的音乐内容和音乐题材也非常广泛, 这让我们的教学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 在准确的识谱歌唱的基础上, 通过了解不同种类民歌的起源, 节奏、音阶、调式调性、旋律手法等特点和表现内容, 再配合欣赏原曲演唱的形式, 使学生在唱好民歌的视唱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视唱教学掌握本民族民歌的音乐语汇和风格特点。

如江苏民歌《茉莉花》, 这是一首小调, 歌曲在旋律手法上用的就是民族五声调式的“三音回旋”方式, 其音乐婉转、情感细腻。在视唱这首作品时, 我们在把握其优美流畅的旋律线条的同时, 要注意节奏平稳。又如陕北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这是一首信天游 (山歌的一种) , 具有典型的山歌风格。歌曲采用的是民族燕乐徵调式, 其旋律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双四度音调结构”。在视唱这首作品时, 首先要注意把握燕乐音阶的调式偏音“闰 (降7) ”, 其次要注意自由性节奏的把握以及真挚情感的投入。

2. 器乐曲的视唱教学

我国的民族器乐种类繁多, 器乐曲在视唱教学中的运用一般多选用器乐独奏音乐, 主要有吹管音乐、拉弦音乐和弹弦音乐。由于民族乐器本身的特性和特殊的演奏手法, 造就了其能演绎出多样的音色和变化的音高, 为表现更丰富的音乐内容和思想情感提供了可能性, 这些都是我们在视唱中要考虑的问题。在民族器乐的旋律发展原则中, 变奏被运用得最多, 变奏手法也丰富多样, 大致可归纳为:旋律润饰、结构变化、放慢加花、借字等五种, 这些变奏手法的运用, 使乐曲的节奏和音调变化较多, 我们在接触这些视唱时, 尤其要注意处理好这些音乐元素之间的关系。

如二胡曲《二泉映月》, 它采用的是民族雅乐徵调式, 唱的时候, 首先就要注意调式偏音“变徵 (升4) ”的音高。全曲有六段, 视唱中一般是节选其音乐主题段, 乐曲在旋律手法上运用了结构变化的变奏手法, 即句幅的扩充和缩减, 并结合旋律音乐的上升和下降, 表现音乐的渐次发展和迂回前进。视唱这一段器乐曲, 要注意器乐曲中乐句的划分、旋律的起伏、以及对二胡音色的模仿, 尤其是在快速辨别唱名和节奏的同时, 要注意气息的运用和对旋律音高变化的把握。在此基础上, 再配合音响资料来辅助视唱教学, 获得对乐曲的感性认识, 从而对正确表达音乐的内容和情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 戏曲音乐的视唱教学

戏曲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品种之一, 其剧种多达三百多种。戏曲音乐以群体风格、地方风格、民族风格为特征, 是区分戏曲剧种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唱腔使音乐具有不同的特点, 其中抒情性唱腔的特点是字少腔多, 旋律性强, 常用来抒发内心的感情。叙事性唱腔的特点是字多腔少, 朗诵性强。戏剧性唱腔的特点是在节奏的对比、变化方面有极大的灵活性, 多用来表现激昂强烈的感情。

在训练戏曲音乐的视唱时, 首先要注意分析其调式音阶, 戏曲音乐一般以五声调式为基础, 清乐音阶使用也比较广泛, 而雅乐音阶主要是在戏曲音乐中被运用。其次要注意节奏, 戏曲音乐的节奏因其旋律“字少腔多”的特点, 而表现得较为复杂, 经常使用大量的弱起节奏和复合型切分节奏, 因此在唱之前, 一定要单独分析节奏型, 把握好节奏时值。同时, 音调的高低趋势和旋律的起伏变化也是我们在唱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要注意高低声区的音高转换要自然。

综上所述, 中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散发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们要在中国民族音乐的视唱教学中, 更多地积累民族音乐语汇, 形成独立的民族音乐调式感, 建立系统的民族音乐思维模式, 并通过分析不同的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形式来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民族音乐作品风格, 这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繁荣发展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现实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9.

[2]晏成佺, 童忠良, 钟峻程.基本乐理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0.

[3]李民雄.民族器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

[4]杨丽霞.试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思维[J].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7, 2.

[5]欧阳青梅, 方光耀.多重民族音乐感知力与审美标准的培养[J].民族音乐, 2010, 4.

谈视唱练耳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8

1 视唱练耳教学的横向比较

音乐各门类中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视唱练耳, 在开发声乐人才的综合素质等方面, 它的作用不可低估。如果作横向比较, 视唱练耳就如同音乐语文课, 它需要学唱读、表情达意、识谱、写谱、体验审美、分析理解最终用音乐语言去支配操作。音乐创造力来源灵魂同化的视唱, 内心音乐才是情感的源头, 所以老师要善于用流动于音乐中的精神活动, 将其提炼传授给学生。因此, 视唱练耳不单纯是一门工具课, 将音乐基础全都封闭在应用之外而自成体系, 这种追求程序化、单一化、模式化的教学是不符合视唱练耳基础课教学发展规律的。视唱练耳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修养, 如乐理、钢琴、和声、曲式, 如不能达到精通, 至少能在教学中应用自如这些知识, 在教学中, 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优势特点并悉心钻研, 教出自己的风格来。如何调整教学思路和求实探新, 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与教学改革,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深入挖掘视唱练耳教学潜力, 全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这一系统工程的完善, 需要艺术界特别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共同携手奋进, 集思广益, 努力建设。

2 视唱练耳在教学中的作用

2.1 音准方面。

声乐教学中视唱练耳, 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发展学生听觉, 使他们能辨别音的高低、音色、长短、节拍和调性、调式, 以增强学生们的音乐记忆力, 并训练他们的读谱能力, 在接触到繁复的音乐语汇时, 能够培养其节奏感、音高感和音乐感知力。视唱练耳教学中, 学习一首新的作品时, 应让标准音响的信息先入为主, 使学生们掌握音高的关系, 建立起音准的概念, 积累大量的音响信息, 从而为为学生创造无意识记忆之环境。我认为, 加强音准的记忆, 不断地接触、储存信息才能建立对音的准确概念。另外, 旋律模唱也是训练听觉记忆的重要方式之一。模唱能力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人对对音乐旋律的灵敏度与记忆能力, 所以说旋律模唱就是对记忆力的一种考验, 这种训练方式可调动起记忆积极性, 促使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2.2 节奏方面。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 是声乐演唱的最基本要求, 也是学好音乐的首要条件, 所谓节奏, 就是音乐的骨架、音乐的灵魂, 音乐的脉搏。节奏与音乐表现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每种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 所以节奏训练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音乐教育中具有基础意义的视唱练耳课, 是以大量的音响为其依据, 并通过对听、唱、记这些教学形式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领悟力。音乐依赖于声音和听觉, 声音的发生虽然是物理现象, 但是感知声音却是生理和心理反应的活动。所以说音乐感知就是音乐的声音通过人体的听觉器官在人脑中直接反映;感知音乐的能力是指对音的强度、长度、高度、音色的感觉及辨别能力, 以及对音乐的节拍、调性、曲调和结构的辨别能力和复合感觉。敏捷的音乐感知力是以一个人的先天条件也就是音乐的天赋为前提基础, 唯有通过后天习得、训练等诸多方面进行培养才能逐步获得。

2.3 创造性与表现性方面。

声乐表演被称为二度创造, 声乐作品是通过表演这个中间环节, 声乐作品才能传达给听众, 因为声乐作品是以乐谱形式记录下来, 声音符号自身并不能使人获得什么审美体验, 所以将谱面上的音变转化为富有生命力的实际音响, 就是一个发挥创造性与表现性参与作用的过程。音乐表现性就是善于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它是且以出众的表演才能为基础, 并以演唱技巧为前提, 以优异的音准和敏锐的音乐听觉为保证的。音乐表现之依据是对音乐的解释, 也就是所谓的识谱的问题, 主要涉及到对音乐作品之创作方法、艺术风格、表现特色以及力度、速度、结构、演奏法等方面的认知程度。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在视唱练耳训练中渐渐习得得。视唱练耳的训练能够使得学生扩大音乐视野, 并积累丰富的音乐词汇, 同时在音乐载体和形式、风格和审美等诸多方面, 也能够获得许多的感受和的理解, 音乐的鉴赏力就自然随之提高。一个音乐主题的相关不同艺术作品都能激发起人们内在的音乐表现力, 唤起人的一种内在的音乐感受能力, 从而可以使人的思维活跃起来, 激发出创作欲望。培养内在音乐感知力应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逐步培养。训练音乐听觉可以不单独的将音程、单音孤立起来练, 要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音乐作品来训练内心的听觉。在运用具体的音乐作品训练内心听觉时, 须先了解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背境等。

3 视听练耳训练的重要性

音乐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世界语言, 视唱练耳的声乐教学则是人们认识掌握和使用音乐的一种最佳工具。人类若不能有效地使用工具, 就无法去构建和谐的世界。若不能有效地学习视唱练耳的基本技能, 也就不能很好地创造音乐艺术世界, 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愉悦。视唱练耳课程并非简简单单是一门音乐基础课程, 它也是开启音乐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 视唱练耳教学的目的通过视唱、视谱、与音乐听觉的能力训练, 结合起音乐基本的理论知识, 系统地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与记忆能力, 可以分析、提高、理解音乐语言和音乐内涵水平。音乐教育家奥斯特罗夫斯基曾说, 视唱练耳不仅仅是一门学科, 而应将其看作组织和发展听觉体系, 必须要将视唱练耳应用于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音乐语言的训练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方法, 以实践为核心改革视唱练耳教学, 以科学的思维来指导视唱练耳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使视唱练耳在专业音乐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相反, 如果忽视了这一声乐教学环节, 乐理知识、音乐欣赏、器乐、唱歌等方面就成了空中楼阁, 不利于其发展成为聪明灵敏、智力健全的人。视唱练耳是所有音乐者必备的理论技能基础, 歌唱准确性的前提基础, 也是培养音乐基本素质的最重要根基。

4 结论

声乐教学中, 声乐教师想要突出对学生音乐才能和音乐潜能的发掘与培养, 提高音乐基本素质, 就要加强视唱练耳等基本课程的训练。声乐的演唱是通过节奏、力度、旋律、速度、音色等要素来直接表现为音乐的情感与内容, 从而表现人类的精神世界。因此综上所述, 注重、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 在学生声乐学习的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视唱练耳教学中, 应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尽量避免听觉惰性的产生, 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注重对音乐情感的培养, 并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也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3]李宗堂.歌唱四要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7, 11.

[4]许敬行.视唱练耳 (一)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7.

[5]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音程听辨 篇9

在给学生做音程的听觉训练时, 要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音程, 特别是要让学生知道旋律音程、和声音程的区别。“在乐音体系中, 两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叫做音程。音程中高的音叫做‘冠音’;低的音叫做‘根音’。两个音先后发声, 叫做旋律音程;两个音同时发声叫做和声音程”[1]。音程的听觉训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两个方面。其中, 旋律音程的听觉训练是听旋律的基础, 和声音程的听觉训练是听和弦的基础。可见音程的听辨在听觉训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认为视唱练耳课的音程教学中, 要解决学生的音程听辨,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训练。

一、旋律音程的构唱练习

给学生做旋律音程的构唱练习时, 要求学生能准确把握每个音程的构唱音准。

首先, 要讲解各旋律音程的特点, 如: (1) 旋律小二度、大二度音程是常用的音程, 是构成旋律的基础, 给人一种流畅、优美的感觉, 其中大二度更优美, 小二度的下方音则具有导音的性质, 倾向性强。 (2) 旋律音程小三度、大三度既不同于二度的级进, 又不同于四度、五度以上的大跳进, 它形成独特的小跳进的效果, 是音乐中常用的素材。 (3) 旋律音程纯四度上行形成坚定、有力的效果, 含有终止解决的性质, 常用于和声终止式低声部的进行。 (4) 旋律音程纯五度的进行形成了大跳, 距离较远, 上行时, 使人感到是调的主音到属音。 (5) 旋律音程增四度、减五度富于动力, 适于表达紧张而不安的情绪, 这一音程是不稳定的, 在旋律进行中, 常伴有级进解决, 其中大、小调第Ⅳ音级下行二度解决到第Ⅲ音级, 第Ⅶ音级上行小二度解决到第Ⅰ音级。 (6) 旋律小六度、大六度音程形成大跳, 大跳后常常反向进行, 在旋律进行中, 六度上行大跳如与鲜明节奏相结合, 易于表现高昂、奋进、豪迈等情绪。 (7) 旋律音程小七度、大七度属于大跳, 旋律小七度常下行解决, 旋律大七度常上行解决。 (8) 旋律纯八度富有动力性、宽阔、大跳的特点, 适于表现思念、回忆、忧伤、赞美的情绪。构唱时, 下方音与上方音应保持平稳向前。 (9) 旋律纯一度, 音高有稳定向前的感觉, 构唱时两个音保持平稳向前, 不能有向上或向下的倾向。

其次, 以调准的钢琴作为训练工具, 教师在琴上弹出一个旋律音程, 教学生用模仿的方式轻声哼唱出来。练习时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个音程的倾向性, 如: (1) 构唱小三度、小六度、小七度音程和减音程, 上行构唱时应该有向下“缩小”的感觉, 下行构唱时应该有向上“缩小”的感觉。 (2) 构唱大三度、大六度、大七度音程和增音程, 上行构唱时应该有向上“扩张”的感觉, 下行构唱时应该有向下“扩张”的感觉。 (3) 构唱纯音程要平稳, 不能向上、也不能向下“扩张”或“缩小”。做这样的练习要注意结合适当的视唱谱, 从结构简单、容易掌握的音程谱例开始, 由浅入深, 通过唱、听结合来增强学生的音高记忆。正确掌握好旋律音程的构唱练习, 为听辨和声音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音程的模唱练习

在给学生做音程模唱练习时, 可用以下的方法加以练习。

1. 旋律音程的模唱。

结合旋律音程的构唱练习中的方法, 教师在钢琴上弹出一个旋律音程, 要求学生模唱出这个音程的音高来。在教学中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开始练习, 如:C自然大调、a自然小调, 在钢琴上弹出来, 让学生边听边唱, 先用“啊”来哼唱, 要求学生把听到的音高和他们唱出来的音高对比, 不断地修正, 把音高唱准, 然后唱出唱名, 要求学生唱唱名时, 也要把音高唱准。

2. 和声音程的模唱。

(1) 找根音, 教师在钢琴上弹出一个和声音程, 要求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根音上, 找到根音, 先用“啊”唱出来, 以标准音作为参考, 唱出唱名。 (2) 找冠音, 和找根音的方法一样, 在钢琴上弹出和声音程, 要求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冠音上, 用“啊”唱出来, 以标准音作为参考, 唱出唱名。 (3) 在钢琴上弹出和声音程, 要求学生把根音和冠音用“啊”分别唱出来, 以标准音作为参考, 唱出唱名。

3. 根音、冠音的区别。

冠音的音响相对根音, 要亮一些, 冠音的延音比根音短, 根音的延音要比冠音长一些。在训练中可以先要求学生找到冠音的音高, 再随着延音找根音的音高。

学生掌握了C自然大调、a自然小调的音程后, 适当地加入变化音的训练。在课堂上, 教师要提醒学生避免不思考、不听辨、不对比、不修正的随意模唱, 否则就会起到不好的效果。

三、单个和声音程的听辨练习

和声音程的听觉训练就是用听觉来分析和判断音程,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声色彩、性质以获得系统的音乐听觉。

首先, 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个音程的音响特点和色彩, 如: (1) 和声小二度、大二度均为不协和音程。其中大二度稍平和, 小二度更为尖锐、刺耳。 (2) 和声音程小三度、大三度音响协和、丰满。大三度色彩明亮、刚毅, 决定了大调式的特性;小三度色彩暗淡、柔和, 决定了小调式的特性, 是多声部音乐的常用音程。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和弦的构成, 也是以三度音程的叠置为基本原则的, 因此掌握好三度音程是十分重要的。 (3) 和声音程纯四度音响协和而空洞, 多声部的民族音乐作品中常见到平行的纯四度。 (4) 和声音程纯五度比纯四度更显得空洞而柔和, 有时会出现把纯八度听成纯五度的情况。纯五度与纯四度是互为转位的关系。 (5) 和声音程纯一度与纯八度是音程中音响最融合、最协和的两个音程。纯一度与纯八度是互为转位的关系。 (6) 和声音程小六度、大六度与小三度、大三度音程具有相似的协和、丰满效果。和声大六度色彩明亮、和声小六度色彩柔和。小六度、大六度与大三度、小三度是互为转位的关系。 (7) 和声音程增四度、减五度在传统音乐中多用于歌剧、艺术歌曲和变奏曲、奏鸣曲等器乐曲中, 以表达期待、不安、悲怆等情绪, 常包含在减三和弦或七和弦之内。其音响效果不协和、不稳定、倾向性强。在调内增四度反向扩张解决至大六度或小六度, 减五度向内收缩解决至大三度或小三度。增四度与减五度是互为转位的关系。 (8) 和声音程小七度、大七度是不协和音程, 其中大七度的音响尤为尖锐、刺耳, 其紧张度和倾向性也更为强烈。小七度、大七度与大二度、小二度是互为转位的关系。

其次, 做和声音程练习时, 还可用以下三种方法练习: (1) 用前面提到的音程的模唱练习中的2、3方法来加以练习。先从近音程开始训练, 然后慢慢扩宽, 直至过渡到远音程。 (2) 根据音程的协和差异和转位关系来进行听辨, 如: (1) 纯一度与纯八度、纯四度与纯五度是互为转位的音程, 属于完全协和音程; (2) 小三度与大六度、大三度与小六度是互为转位的音程, 属于不完全协和音程; (3) 小二度与大七度、大二度与小七度、增与减、倍增与倍减音程是互为转位的音程, 属于不协和音程。 (3) 根据音程的音高距离差异来进行听辨, 如:纯一度、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纯四度音程属于近距离音程;增四度、减五度音程属于中间距离音程;纯五度、小六度、大六度、小七度、大七度、纯八度, 复音程属于远距离音程。

四、调内和声音程连接的听辨练习

调内和声音程连接的听辨练习旨在训练学生对音程的综合掌握与快速辨别能力, 为掌握调式、调性、二声部、多声部、和弦连接等打基础。学生一定要从理论上熟悉在调式中构成不协和音程的音级, 以及不协和音程到协和音程的解决规律与要求, 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如:在调内增四度反向扩张解决至大六度或小六度;减五度向内收缩解决至大三度或小三度。

教师教学中可采取以下的方法练习: (1) 培养学生听辨主音和主和弦音的能力, 确定和声音程连接的调式调性。 (2) 分步骤来听出和声音程的两个声部: (1) 为低音声部填写高音声部; (2) 为高音声部填写低音声部; (3) 分声部听出和声音程连接的两个声部来, 先听低声部, 再听高声部; (4) 同时听出和声音程连接的两个声部来。 (3) 用前面提到的单个和声音程的听辨练习中的方法来听辨和声音程的性质。

听辨调外和声音程连接时, 要以调内为基础, 用同样的方法来听辨。调外和声音程连接比较复杂, 学生要熟练掌握音程及稳定的调式调性感觉, 在多种色彩、调性干扰的情况下正确辨别音程。

除做好以上练习外,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欣赏、分析音乐作品和声的能力, 以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获得更多的和声感受。总之, 音程的训练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生不仅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而且要在课后按照教师的要求做更多的课后练习, 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和声音程的听辨能力。

摘要:音程的听觉训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两个方面。旋律音程的听觉训练是听旋律的基础, 和声音程的听觉训练是听和弦的基础。由此可见音程的听辨在听觉训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就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音程听辨作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音程教学,音程听辨

参考文献

[1]孙虹, 许敬行.视唱练耳[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银思超.音程听觉训练的进程与方法[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4) :89-91.

[3]徐艺.视唱练耳课的音准训练探析[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 :65-67.

音乐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1、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基本是沿用的90年代的高等艺术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 (一台琴、一张嘴、一排排学生) , 也就是对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 在基本音乐能力培养方面采用填塞式训练。由此在专业教学中:怎样合理安排教学结构;如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达到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要求?等等问题凸现出来。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成效不明显, 学生对可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再者, 在以钢琴等作为主要辅助工具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中, 传统的单一钢琴音色及单纯的视听技术训练是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并由此造成了——教学进度迟缓、学生学习被动等等, 使教学效果、考试成绩、高考音乐专业技能考试等方面都无法保证。现在的学生所处的环境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一台简单的计算机就可以把弦乐音色、木管铜管音色、打击乐音色、电子乐器音色、合成音色;节奏上的迪斯科、华尔兹、伦巴、探戈、摇摆、摇滚等丰富的展现出来。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科技技术面前, 学生早已经跳到了现有教学模式之上的层次, 他们何以会对传统教学模式感兴趣。

2、在视唱练耳教学中, 视唱与听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音高、音程、和弦、节拍节奏、调式调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听觉上的训练。在训练中学生要不断模仿、反复训练给学生已基本的感知。由此我们定会遇到训练音色单一, 不断反复弹奏, 这样在模仿疲劳中教学效果就很难保证。有了计算机的辅助我们就可以运用计算机音乐技术制作好训练内容如:用不同音色播放音程、和弦、旋律、节奏。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对视唱曲目与练耳内容进行事先或即时编写并自动播放,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解放出来进行实时辅导。在视唱训练中更可以减轻我们反复伴奏和范唱的麻烦, 同时也可以避免钢琴使用中因调律不及时造成音律不准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弊端等等。制作合成的内容, 音高节奏准确, 可以任意逐小节, 逐句随意愿及熟练程度播放, 而且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都可以随时调整。数字化技术的合理利用我们会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既省时又省力, 同时又会取得很高的教学效果。

3、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主要应用:澳大利亚RISING公司的《Auralia》视唱练耳软件和Ear Master 5.0听觉训练教学软件。

(1) 《Auralia》包含对:音程和音阶, 和弦, 节奏, 音高和旋律的有效训练。a、音程与音阶中我们主要用:音程的比较、听辨、视唱;音阶的听辨、视唱、b、在和弦部分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给学生选择使用。c、在节奏部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软件, 很好利用这一部分例如:常用拍号的听辨、节奏的听写、基本节奏型的听辨、基本节奏型的听写等等。有条件的学生在个人使用时, 《Auralia》中每一课都有相关的使用方法。用它我们自己作测验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学生可以自己命名, 任意选择课题难度和级别等等。这是一款卓有成效的练耳软件, 初学者可以很好运用, 并且很多网站都有这个软件的下载链接。

(2) 《Ear Master 5.0练耳大师》我最钟爱的一款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他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分不同层次给我们设立了教学和训练内容: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多种拍子类型, 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旋律听记等十来项训练内容。《Ear Master 5.0练耳大师》也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

以上两个软件可以广泛适用于自我教学和学生自我训练, 它的训练课程设置人性化很强, 可以满足师生的专业训练需要, 在试验中学生个人也可以很轻松的学会并熟练运用, 它们绝对是老师和学生最亲密的“伙伴”。如果学习者通过计算机循序渐进地有选择的学完高等艺术院校招生所规定的内容和课程, 听觉能力将会是一个质的飞跃, 必然会在高考专业考试中占有一席之地, 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

(3) 在视唱教学中除了数字化技术的合理运用请老师们注意在一定要加强学生对模唱和速唱的训练。我在对学生的教学中通过试验感觉到:模唱是对学生音准概念的一种很好的训练和巩固方法, 它的强化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在视唱方面有一个很大的提高。速唱教学也就是让学生以尽可能的速度唱视唱的内容, 最终达到每分钟120拍左右, 这样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学生的识谱水平和旋律记忆能力。在此对这两个问题暂不做细致探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得到了一些经典模唱训练乐谱, 还在不断试验和整理中, 正在学习和试验中……。

上一篇:团队合作意识下一篇: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