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的研究

2023-01-31

1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思想政治教学, 受“应试教育”影响, 其指导思想往往是强调以传授和灌输知识为主, 死记硬背, 应付考试。争取高分, 追求升学率, 就成为衡量“教”与“学”优劣的重要标准。在这个标准的驱使下, 老师与学生不得不为考分与升学率而奋斗。出于“应试”的需要, 常常重此薄彼, 把学生完全禁锢在课堂上, 教学脱离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于是, 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 主动参与意识不强。逐渐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降低, 死记硬背的学生缺少解决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中学思想政治课开展审美化教学的必要性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上开展审美化教学, 将教学内容与美的事物联系起来, 与生活联系起来, 使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化、娱乐化、使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静态美和动态美和谐统一;改变传统生硬僵化、呆板沉闷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情境, 努力创造自然生动、积极活跃的思想政治审美情境,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欣赏能力, 并且在思想政治课上获得乐趣, 由“老师、家长让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并使师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教学模式。

3 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的现状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功利性过于强烈, 学生忙于大小考试, 中学思想政治课变为填鸭式的教育,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缺乏艺术美感, 无法吸引学生也是导致学生认为政治课是空洞的理论说教, 学了没用”的片面观点固然有一定影响, 教学过程同时忽视对学生健全的人性与人格的教育中, 高分变成学生学习的老师教学的唯一追求, 将学生变成高分机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以“美”与“善”来感染学生, 使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个性与人格的健康的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美育在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既是形成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青少年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也是形成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品德, 增强青少年创造幸福生活的决心和勇气的教育活动。

4 中学思想政治审美化教学的理论构建

在许多学生的眼中思想政治课是枯燥、乏味、缺乏趣味的一门课程。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在讲课中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传授, 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通过划重点、死记硬背等等方式来使学生获得好的成绩, 高分是教师与学生的最终目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提出的理念是让——学成为欣赏美的过程, 将学转变为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 教师通过教激发学生的情感, 引起学生的共鸣, 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终对道德的认识只有与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学生自身的道德理想与信念并促进向道德行为的转化。

4.1 人文关怀的课堂教学

摒弃专职压抑的课堂, 营造民主自由的土壤。思想政治课是健康个性与人格塑造的过程, 肩负着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使命, 这需要民主自由的土壤。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和谐、自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自尊心, 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 多一些交流、争辩和碰撞, 振奋学生的精神、鼓舞学生的斗志、教师学会克制自身的冲动、消除自满和偏激, 学会对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热爱等等。教学中努力促使学生的个性变得开朗、乐观, 喜欢主动与人交流, 增进个人的亲和力, 使得学生的个性更为完善。这决不仅仅只体现在教师充满自信的神情和热情洋溢的谈吐, 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 能将由文本而衍生的激情渗透到思想政治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 努力让学生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大的发展, 使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让他们活得主动, 活得充实, 活出精彩。在这种美的教学活动中, 师生互相敞亮, 彼此关照, 教学中透出人情之美、人性之美、人格之美, 教学达到愉悦、真、善、自由、和谐、平等等充盈的境界, 进而推动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学习心态, 达到精鹜八极、神游四海的境界。其次, 教师还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改变目前思想政治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2 情感化的课堂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善于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 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中教师要倾注浓浓的情感,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美德的光环, 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等等, 在课堂上学生体会到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真情实感, 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激起共鸣,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认识、道德规范的内化, 达到动情、晓理、立志、导行的目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要使教学工作常做常新就应该始终站在审美的高度, 不断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加以审视—或丢弃, 或光大, 或改进, 或另辟蹊径。在这样的思想政治课堂中, 学生的心智得以优美地舒展和挥洒, 在创造的成功与喜悦中学习, 学生一定满怀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 教师的劳动也一定能显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就一定会魅力无穷。

4.3 和谐自由与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和谐自由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教材、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 并且体现在特定阶段人的感性与理性、个性与共性、肉体与灵魂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身上。和谐为美, 归根到底是以学生个性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为最高理想。应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生命实体。审美化教学的和谐之美就是要摆脱这种“脱离”、“支配”与“淹没”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同时必须使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积极的参与生活当中, 培养学生成为“真、善、美”的人, 并且道德问题只有联系生活才会真正得到感悟与体察。只有联系生活学生才会更加深刻的理性的思考问题, 享受生活, 感受生活, 只有联系生活才会更加生动、形象的感受生活情趣, 才会从抽象、空洞的说教中走出来, 立足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 以现实生活世界建构思想政治教学大厦, 让学生体验生活和生命的乐趣, 使思想政治教学重新散发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育人魅力。

总之, 审美化思想政治教学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美, 传达美, 善于将教材中的美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语言, 善于联系生活, 美广泛的表现于生活之中:祖国壮丽的山河是美, 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是美, 同学们乐于助人的行为更是美。对于美的认识, 要从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 再现他们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美、在生活中创造美。

摘要:审美化教学是教学中教师善于对美的发掘、美的创造, 使学生在感悟美、欣赏美、体验美的同时, 将之内化身的一种素质、修养, 外化为自己的生活实践、行为举止。这样,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关键词:审美化教学,思想政治课,中学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 吴殖婷.教学中的审美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3, 8.

[3] 袁鼎生.教育审美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浅析合唱音乐在声乐中的影响下一篇:基于继电保护装置相位控制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