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情况调查方案

2024-04-10

企业创新情况调查方案(精选6篇)

篇1:企业创新情况调查方案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情况调查报告》

——以安顺金星啤酒厂为例

调查时间:2011年8月15日

调查地点: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调查对象:安顺金星啤酒厂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法

调查人: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日益严峻,一个企业能否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就是企业为了与时俱进,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模式、新观念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有自己的一席立足之地。总之,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永葆长青的根本秘诀。本文正是立足于企业自主创新对一个企业的发展的影响,通过假期社会实践调查,走访了贵州金鑫啤酒厂,了解了目前啤酒企业面临的一些困难及企业如何通过自主创新使企业在困境中谋生,通过走访,我深深体会到了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主体

本人通过假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走访了安顺金星啤酒厂,对近年来金星啤酒厂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啤酒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企业如何通过自主创新走出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调查。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对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为何进行自主创新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就以我的调查,走访结果结合安顺金星啤酒厂浅谈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及重要性以及目前啤酒行业面临的困难及金星啤酒厂如何摆脱困境,快速发展等。

2.1 企业为何要自主创新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创新就是企业为了与时俱进,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模式、新观念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有自己的一席立足之地。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市场的占有范围,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当今社会企业发展的竞争角逐从根本上说就说创新能力的角逐。

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更应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创新的机制。

纵观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2.2企业自主创新的好处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思想创新等,简单来说,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体制创新可以使企业的日常运作更有秩序,便于管理,同时也可以摆脱一些旧的体制的弊端,如科层制带来的信息传递不畅通;思想创新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领导者思想创新能够保障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员工思想创新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动力,有了创新精神,才会有前进的希望。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有立足之地,就必须紧社会发展节奏,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企业随时调整状态,来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是不可缺少的,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异想天开,更不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瞎编胡造,而是把现有的条件、设施进一步优化升级。

2.3啤酒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酒类行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扰行业的问题。在本次召开的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三届五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着重指出,下一阶段,四个方面的问题有必要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需要积极寻找应对的方针和解决的办法,从而为企业壮大、行业发展铺平道路。

2.3.1标准化进程:要倚重企业的力量

随着标准化工作的不断强化和细化,标准对行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应引起行业关注。近几年,中酒协直接起草,或作为起草单位之一参与讨论、修改的标准就达几十个,这些标准基本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行业管理基础标准;二是原料和产品标准;三是专业装备标准;四是职业技能标准。这些标准的制订和修订,预示着今后国家对行业发展的标准化、职业化程度非常重视。各级协会和企业应立足于行业实际提出意见,使标准既具有先进性,又能顺利地执行,促进行业的发展。

标准化进程对于酒类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去其在规范企业生产、净化市场秩序等方面的重大意义,中国白酒目前在世界市场上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这一现状是与白酒悠久的历史、精良的工艺所不相符的,之所以形成这种反差,与长期以来白酒领域的标准体系不够完备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白酒要提升其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就必须加快白酒产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而制订完善独立的行业标准,就是这一进程的重要先决条件,只有从“轨道”上先与国际接通,才能保障中国白酒畅通无阻地驶向国际竞争的广阔领域。

2.3.2年份酒管理:让行业受益是最终目的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年份酒要加强管理,目前方案在制定中。目的是规范年份酒生产,为消费者负责。酿酒企业在“年份酒”问题上应慎重而行。

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的年份酒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情况,也许从初期阶段来看,某些企业可以借助不规范操作从年份酒上获益,但必须看到,酒类商品的卖点、诉求点是有限的,而年份酒来源于“酒是陈的好”这一传统认识,其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是强大而持久的,但如果不对其市场情况加以规范治理,那么随着消费者理性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这一持续性卖点将面临夭折的危险,同时也有可能对行业的社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连“酒是陈的香”这一古语尚且靠不住,好酒的卖点还能出自哪里?

2.3.3啤酒瓶问题:行业和消费者利益并重

对啤酒行业而言,啤酒瓶问题是啤酒行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存在分歧意见大,不但玻璃瓶制造业和啤酒行业的立场和意见不同,就是在啤酒行业内,企业间的意见也有大的差异。

2.3.4化解啤酒原料危机:延伸麦芽产业链

2006到2007年间,啤酒原料价格一路飙升,国际啤酒大麦的最新报价已经超过400美元/吨,与此同时,我国甘肃、东北、江浙等几大主产区的啤酒大麦早已销售一空。受啤酒大麦短缺的直接影响,大麦麦芽的价格一路飙升,目前国产大麦麦芽已经从3000元/吨涨到5000元/吨以上,进口大麦麦芽从3400元—3600元/吨涨到6000元—6200元/吨,原料危机给国内的啤酒生产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生产压力,有的企业更因此陷入生存危机。

针对以上啤酒产业面临的共同困境,金鑫啤酒厂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积极采取措施,对产业结构进行积极地调整,实现了生产的现代化和市场的规模化,对啤酒瓶进行回收利用,针对原料紧缺问题积极探索出“企业——农户”一条线的模式,不仅为地方节约了资源,缩减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为企业谋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结尾

企业自主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战略的突破口。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啤酒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人均啤酒消费已经达到国际平均水平。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啤酒行业竞争的方式已经由过去主要依靠价格竞争转为主要在品牌、服务、渠道、战略、资本等方面的竞争。同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啤酒吨价持续攀升,行业盈利能力增强。且从行业特性来说,啤酒行业与白酒、葡萄酒和黄酒相比,具备诸多显著的优势。2009年至2012年,啤酒行业面临着较好的发展际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给行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发展战略,为啤酒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中国啤酒行业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面临很多的问题。例如:随着国内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啤酒推广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由于人力成本上升、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国内厂家的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出口的拉动效应越来越差;加上同类产品的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国内啤酒推广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然而啤酒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内在来看,决定于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企业的战略定位等各个方面,但实际上,相同规模、相同经营范围的企业,在以上几方面是非常难以拉开差距的。能够真正改变企业竞争格局的,实质上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品牌、一个是渠道,只有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打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响亮的品牌、建立起比竞争对手更完善的渠道,企业才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作为一家立足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企业,贵州金鑫啤酒产自始至终把企业的发展同地方经济命脉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寻求双方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为安顺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更是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但是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使得金鑫啤酒厂的发展一度面临巨大的挑战,在企业领

导阶层的英明领导下,企业大胆创新,摸索出一条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生存的新思路。金鑫啤酒厂立足于啤酒产业依赖市场原则的经济指向,勇于创新,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酿制出不同的产品,仅仅依赖就将消费市场,逐步向外扩张的战略思路,迅速占领了市场。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成就。

篇2:企业创新情况调查方案

一、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在市场竞争中,科技含量高低已经成为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已经受到全县企业经营者的普遍认同。调查显示,全县22家规上工业企业和10家规上服务业创新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同时逐渐呈现出了一些自身的特点。

(一)创新意识增强

在自主创新活动中,全县工业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被调查的工业企业中45.4%的企业在近三年开展了产品创新活动,40.9%的企业在近三年开展了工艺创新活动,40.9%的企业在近三年进行了组织管理创新,27.2%的 企业在近三年进行了营销创新,有68.1%的被调查企业准备在今后几年内开展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抽样调查的10家规上服务业中,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不足20%。

(二)创新投入稳步增长

随着企业创新意识的增强,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以及研发人员的数量都稳步增长。2014,32家被调查企业中,有科技研发项目的企业占37.5%,分别是(益能铁合金有限公司、山丹水泥集团、宏定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金山啤酒原料有限责任公司、瑞源啤酒原料有限责任公司、腾达西铁冶金有限责任公司、丹马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润牧饲草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丰源节水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长山子煤矿、青龙管道有限责任公司、铁骑水泥)。科技研发经费支出4292.7 万元,同比增长188.4%,其中政府资金42万元,企业资金4250.7万元,参加科技项目人员120人,其中女性10人,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人员占 50%。拥有独立的研发机构或实验室的企业占12.5%,分别是(山丹水泥集团、铁骑水泥、腾达西铁冶金有限责任公司、金山啤酒),从业人员34人,其中博士学历4人,硕士学历1人,本科学历8人。可见,企业已经重视自己拥有研发机构的优势,把注意力放到了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方面。

(三)创新成效显著

科研投入的增加带来了丰厚的研发成果,全县企业创新成效显著。2014,32家被调查企业新产品研发支出2927.9万元,新产品产值6785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6120万元。企业技术创新效果明显,被调查企业在产品方面:28.1%的企业增加了新产品,31.2%的企业提高了产品性能或质量,25% 的企业取得了开拓新市场或增加市场份额;在工艺方面:25%的企业提高了生产能力或服务能力,28%企业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消耗,31.2%的企业降低了单位产出的劳动成本。在知识产权获取方面,被调查的企业中39.3%的企业形成了国家或同行业标准,1.25%的企业申请了注册商标或申请了专利,如:铁骑水泥、丹马油脂、西部合金。

(四)市场导向及自身发展需求推动企业实施创新战略

企业创新战略的推动实施不外乎受到外部需求及自身发展压力的共同影响:(1)外因市场需求变化。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最为敏感,这就要求企业及时根据需求的变化自发地对产品性质和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有81.25%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创新对企业生存发展起了一定作用或重要作用。另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激烈的市场竞争也给了企业更大的紧迫感,有52%的被调查企业承认,市场或同业竞争也是其开展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2)内因自身的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靠一成不变的产品很难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产品档次,创好名牌产品,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调查数据显示,有42%的被调查企业因为企业内部研究与发展要求,迫使企业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实施创新战略。企业逐渐意识到,要保持其在市场经济中的永续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甚至是引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调查显示,有28.1%的被调查企业的创新产品对于本企业是新的。

(五)院企、企企科技合作已成为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全县企业技术研发基础条件有限,高层次技术人才缺乏,所以新产品研发难以靠自身去独立完成,只有通过院企、企企科技合作,引进智力、引进成果,消化吸收再创新,才能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近几年,我县的院企、企企科技合作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部分企业与省内外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正在组织实施多项科技合作项目。调查显示有34.3%的企业准备或者已经在和各大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展开合作。如:丹马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的油菜籽深加工油脂干式冷凝真空脱臭系统技术集成应用,长山子煤矿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的长山子井田砂砾岩含水层分布特征及防治水对策研究、丰源节水与科研机构合作的承插式悬辊管的研发、益能铁合金的多元铁合金新产品的开发等。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整体淡薄、开展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明显不够。在调查的企业中,大部分的企业经营者虽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有切身体会,但对本企业如何开展科技创新的思路仍然模糊,感觉无所适从,对研发设备和技术人才投资缺乏积极性;也有少数的企业经营者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对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满足目前的产品和市场,缺乏危机意识、进取意识和扩张意识,固守小农经济的思维定势,不愿进行技术研发和扩大再生产的思想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禁锢。

篇3:企业创新情况调查方案

从2008年至2013年, 微企的数量由115423户增长到155729户, 增长率为34.92%;微企的注册资金也在连年攀升, 由5008350万元增长到13067090万元, 增长率达160.9%;同时, 微企为连云港市财政贡献利税和吸纳的就业人数也在逐年增长, 税收贡献由原来的217700万元增长到500127万元, 增长率高达129.7%;微企吸纳的就业人数由2008年的431942人增长到2013年的523772人, 增长率为21.26%。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和对财政税负贡献的增加, 微企逐渐成为促进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促进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以及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 在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下, 加上本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连云港市微企所处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经营成本增高、用人难、产品和服务缺少特色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这就要求政府继续加大助推力度, 同时微企努力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 实现可持续的创新驱动发展。

二、连云港市微企创新驱动发展的障碍

1. 融资难、融资贵, 是微企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首要瓶颈。

实地调研发现, 多数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之所以缺乏动力, 主要是因为资金不足。市政府出台政策, 鼓励银行创新金融产品, 加大对微企的信贷支持力度。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微企获得的信贷数额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增长。自2008年至2013年, 仅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就显示微企的信贷规模增长了283.6%。但相对微企的注册资本而言, 通过信贷融资获得的金额还不足其20%。连云港市2013年上半年金融数字显示, 上半年微企贷款总额达到324.05亿元, 较年初增长5.73%, 小微型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达到23.61%。微企贷款、三农贷款和科技贷款虽然一直是连云港市信贷倾斜的主要方向。但是, 由于微企普遍存在抵押物不足、企业账目不正规、运行信息与外界沟通不畅等问题, 微企依旧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流动资金不足, 使得很多小微企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 企业规模难以扩张, 效益无法提高, 至于技术革新、创新驱动, 更是有心无力了。

2. 税费负担过重, 抬高了微企的经营成本, 阻碍了创新驱动发展。

2013年8月, 连云港市针对微企发放了税收“红包” (即执行国务院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相关政策) 。这些免税“红包”, 对于那些创新驱动型的微企来说, 可以让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目前, 连云港有超过2.1万家创新驱动企业, 它们的突出特点是研发周期长、创新风险大。政府免税“红包”的及时发放, 可以帮助这类企业解决初创时期的困难。此举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但步子迈得太小, 实际效果有限。依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 工业类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交通运输业200万元以下, 即为微型企业, 这些条件折算成月营业收入, 都远超过2万元标准。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 符合减税条件的很少, 许多企业都与这一政策红利无缘。

3. 原材料和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进一步抬高了微企的经营成本。

资源性原材料和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压缩了部分没有转型的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在实地走访中听到了许多来自小微企业主的抱怨, 有企业主坦言, 原材料“都跟疯了一样涨价”, 经营成本一年上一个台阶。比起数年前, 经营的产品少的涨了一次, 多的涨了四五次。上游产品涨价, 下游客户却并不买账。“刚想提涨价的事儿, 对方立刻翻脸。”对于这种“两头受气”的状况, 有企业主作了反思, 认为原因之一是企业规模太小, 缺乏向上游经销商讨价还价的资本, 原因之二是产品缺乏“个性”, 容易被替代。上述第二个原因直接道出了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 招人难, 留人更难, 使得微企创新发展缺乏动力。

由于微企规模小、管理缺乏经验、员工发展空间有限, 很多人不愿意进入微企就职。尽管在微企的晋升速度会更快, 然而大企业能给员工的专业培训、高校深造以及企业知名度赋予员工的优越感是微企无法比拟的。很多微企抱怨自己花费了金钱和精力培养出的熟练员工留不下来, “学会了就走了”。员工频繁跳槽直接导致企业在人员维护上投入更高的成本。为缓解用工困难, 纷纷采取提高工资待遇以便留住人才, 这些举措进一步加大了企业成本。更糟糕的情况是, 由于员工“跳槽”频繁, 小微企业主也不愿意投入太多资金培养人才, 更倾向于“拿来主义”, 直接招有经验的人才。企业实力弱, 不想花钱培养人才, 也留不住人才, 更不想培养人才, 导致恶性循环, 难以自拔。

5. 经营管理水平低下阻碍了微企的发展壮大。

管理创新也是微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目前, 微企整体素质不高, 业主经营管理水平偏低。部分微企业主仍采用作坊式管理方式和家庭式管理手段, 用人机制陈旧, 用人唯亲;多数企业不注重职工的专业培训, 职工整体素质较差;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统计报表制度, 没有严格的核算和管理制度, 既影响企业信用的建立, 也使得企业经营容易发生较大的波动。

6. 过度竞争使得微企效益低下。

首先, 微企面临着过度的市场竞争。微企行业结构不够合理, 传统行业比重大, 科技型企业少。目前大多数微企都集中于商业贸易、餐饮娱乐、运输修理、简单加工等几个门槛较低的领域, 而从事产品开发、高新技术、出口创汇的微企比较少, 其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往往较为落后, 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污染环境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更加突出。这些微企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型、加工贸易型, 其产品和产业调整优化升级难度较大。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 在激烈的竞争中, 往往采取非常规、甚至非法的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 同一行业中, 微企生产的产品和生产工艺相差不大, 生产成本差异也不大, 产品的价格很难拉开差距。企业间为争夺市场份额, 往往一方面相互压价,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会采取偷工减料、假冒仿冒他人产品、偷税漏税等手段, 导致市场资源利用效率下降和市场秩序的混乱, 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效益, 还影响了行业的声誉。

三、连云港市微企破解创新发展困境的相关对策

1. 拓宽融资渠道, 纾解微企资金压力。

截止到2011年, 连云港市已有32家担保公司, 注册资本22.92亿元, 截至当年10月底在保余额64.5亿元, 新增担保额48亿元, 为4336家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由于微企可作为贷款抵押的资产较少, 而且缺乏长效机制来解决贷款担保问题, 所以政府可通过设立专门的贷款担保基金作为微企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担保方, 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参与、多层次结构的担保体系。连云港市银监局为了加强银企信息沟通, 携手市中小企业局共同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并设立中小企业融资超市。该融资超市由银行、担保、创投、融资租赁等机构组成, 为微企提供融资咨询、融资对接、融资培训等服务。此举将为连云港市微企融资提供有效的助力。

2. 出台符合连云港市实际的支持微企发展的税费政策。

连云港市可以根据国家的总体方向, 适当出台临界企业减免税政策, 将对微企的扶持纳入目标绩效考核, 强化督导, 确保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切实解决政策“棚架”问题, 并加大对各类不合理收费的清理, 帮助一些临界的微企减轻税负。因为微企的经营规模小, 但涉及的税种和大企业是一样的, 可以考虑采用一些合并征收的方式, 进一步减轻微企的负担。同时要针对其具体的政策实施过程加强监管, 确保免税政策落实到位, 加强对小微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登记备案管理, 同时, 要加强监督检查, 对不按规定落实免税政策的部门和单位, 要按规定给予处罚, 并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

3.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解决小微企业招人难问题。

为解决微企用工素质较差的问题, 提高微企创新能力, 连云港市明确对微企招用高校毕业生就业给予培训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其中, 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从2012年5月起到2014年新招用高校毕业生, 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对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一年的全额补贴。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微企招用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 应当继续实行。政府部门应该更进一步注重人才培养, 通过整合全社会职业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企业内设培训中心等的作用, 推动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和民营企业的对接, 帮助微企加快发展。加强就业和劳务输出培训, 为微企造就一大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促进微企可持续发展。引进的高层次管理人才要向微企适度倾斜, 提高企业的人才支撑能力。

4. 建立有序的竞争环境, 促进微企健康发展。

目前连云港已制定培育优强企业三大行动计划, 到“十三五”末, 全市将培育优强企业28家, 扶持“科技小巨人”企业90家, 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5家以上, “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超过60家。连云港市多年坚持发展以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三新产业’, 在科技平台搭建、创新团队引进和政府对科技企业的服务方面走出了自己的创新之路。加强对微企的引导扶持, 特别是加快推动其企业转型升级, 对推动连云港市经济质量的提高尤为关键。一方面通过各行业协会、行业办, 通过发布行业相关信息, 引导行业内投资和经营活动, 防止微企重复投资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引导微企向新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的环保行业发展。鼓励企业避开价格战, 通过差异化的竞争建立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

摘要:通过对连云港市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现状的研究, 在大力推进“港产城”联动发展的背景下, 分析连云港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资金不足、税费过重、人才短缺、管理水平低下及市场竞争环境差等困境, 力图为连云港市解决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提供相关对策。

关键词: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港产城”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向阳, 张长生.广州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实证调研[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18) :42~47.

[2]丁国安.创新驱动:小微企业低碳发展方式转型[J].生产力研究, 2013, (07) :167~169.

[3]钟荣丙.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基于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角度[J].改革与战略, 2013, (09) :101~105.

[4]陈甬沪.上海小微企业现状及其扶持政策创新研究[J].科学发展, 2012, (11) :71~78.

[5]本刊综合报道.从“创新券”到“四轮驱动”——杭州市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经验及成效[J].杭州科技, 2015, (01) :10~13.

[6]郑永娟.创新驱动下小微企业的发展对策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 (05) :27~29.

[7]李凯旭, 李玉红, 杨柳.黑龙江省三江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驱动模式研究[J].经济师, 2015, (11) :198~199.

篇4:企业创新情况调查方案

一、利津县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

(一)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利津县强化政策引导,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产学研结合的实施意见》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1+4”科技政策体系,为加快全县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在县财政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设立了专利申请补助专项资金、专利明星企业补助资金。全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2013年全县专利申请量达到201件,较上年增长278%,有力推动了利津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初显成效。一是建成了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截止2013年底 ,全县企业中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二是创新合作深入开展。截止2014年6月,全县24家企业与37所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建立了创新联盟3家,其中利华益集团联合天津大学等3家高校及全县17家企业组建了山东省石油化工分离及环保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省科技厅批准认定为山东省第三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建在县区的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利津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每年增速都在40%以上。截止2014年6月,全县科技型企业达到18家,列入高新统计范围的企业已达32家。二是用高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加快。利华益集团先后引进了丁辛醇、苯酚丙酮、新戊二醇等项目,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阳纺织公司建立了省级技术中心,申请了8项专利技术,正在实现从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型。

(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步伐加快。利津县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大专利申报力度,企业专利申请量也不断增加。近年来,利津县申请专利700余件,有13家企业列入东营市知识产权“1121”工程企业。2013年,全县专利申请量201件, 达到历年来最高值,其中,绿洲醇公司实施发明专利5项,荣获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称号。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绿洲醇食品有限公司被省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山东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

二、利津县企业科技创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偏低。尽管近年来利津县的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研发经费( R&D) 投入总量偏低,且分布极不平衡。2012年利津县研发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约为1.99%,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研发经费投入的企业仅占23%。多数成长型企业研发投入普遍偏低,有个别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甚至为零。

(二)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利津县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整体不足,且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大型企业。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拥有研发人员的企业只占调查企业总数的17%,研发人员仅占企业员工总数的 2.6%。同时多数企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严重缺乏,博士、硕士占人才总量比列不足。目前,东营市共建设院士工作站6处,建设博士后工作站5处,利津在这方面只停留在引进洽谈阶段,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严重影响了企业自主创。

(三)产学研合作领域模式单一。全县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只有24家,仅占规模以上企业的17%。建立行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方式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全县共有3家,其中市级联盟两个,省级1家,多数未采用创新联盟的方式进行产学研合作,而是仅在某项新技术、某种新产品项目上实行单一合作。

(四)企业家队伍薄弱。在所调研的企业中,除少数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的决策者素质不高,从企业涉及领域来说,大多以占有当地资源并进行初级加工为主,资源的占有是该企业竞争的主要能力,而在不断进行技术深化、延长产业链条、分析和参与竞争、企业远景、管理过程、组织架构等方面反应漠然。

三、促进利津县企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县域核心竞争力。一是着力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优选一批战略型的科技型企业加以培育和扶植,重点扶持产品科技含量高、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研发项目,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企业,并引导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并迅速形成经济支柱。二是加强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建立对企业家创新素质和企业的创新效率的定期考核评价,有针对性地支持企业创新,有效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三是加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载体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载体就是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增强科技创新动力。一是发挥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要确保县级财政研究开发费用占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不低于1.5%。同时要保障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二是发挥企业在科技投入中的主体作用。尽快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措施。探索实行企业法定代表人对项目实施负总责、科研人员对项目技术负责的新机制。三是要发挥金融资本的杠杆作用。加强银企合作,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管理模式,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贷款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和引进有实力的企业组建技术创新风险投资机构,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技术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的转化。

(三)加快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帮助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对已经建成的技术开发中心、工程研究机构要激励其尽快做大做强。二要积极加强县级科技孵化器建设,使其尽快建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专利开发应用基地、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三是加快建设主导产业研发平台,分产业引导建设一批市级、省级企业技术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加快龙头企业技术能力的积聚和提升。四是要搭建合作平台,搞好产学研合作, 逐步规范合作形式,加快推进项目、人才、机构一体化发展。

(四)重视人才工作,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大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的体制环境。逐步完善以业绩考核为主体的人才科学评价体系,建立与贡献、成果、效益挂钩的薪酬奖励制度。二是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加快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领域需要的技术带头人和创新人才。三是创建硕博研究生实习基地,选择具备创新基础条件的代表型企业作为基地,通过实习过程中双方进一步互相了解、信任,有效解决“引得进、用得上”的问题。

篇5:企业创新情况调查方案

查报告

创新产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6月,州委、州人民政府为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手,加快创新型的建设,并结合州的经济发展特点,确立了以云南永利发林业有限公司、后谷咖啡有限公司、云南红瑞柠檬开发有限公司、云南迪思企业集团坚果有限公司、潞西遮放贡米有限责任公司、盈江星云有限公司、祥祥乳业有限公司、云南海柯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等八家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竹子、咖啡、柠檬、澳洲坚果、优质稻、奶水牛、水电铝、番麻等八个

产业的创新经济发展战略。近期我们对这八户龙头企业上半年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8户龙头企业都是经过国家和省州有关部门认定的龙头企业,大部分都是兼有种植及生产加工的行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5个,州级龙头企业2个。企业注册资金在亿元以上的企业1户,5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1户,10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4户,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2户。从企业控股情况看,有6户企业是私人控股企业,2户为集体控股企业。从登记注册类型看7户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户为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自身现有相关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万亩,养殖奶水牛500头,到目前带动农户近25万户,种植面积达43万亩,养殖奶水牛近8000头。

二、上半年企业经济运行特点

今年上半年,8户企业中有7户能

正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有1户企业还在试生产阶段。整个经济运行特点如下:

1、企业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但产值有所下滑。据对上述8户创新产业龙头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8户企业期末资产总计为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户均资产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企业实现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下降%,其中工业产值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农业产值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加强技术合作,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从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来看,8户企业有6户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在获取新产品、新技术等科技成果的途径上有6户企业选择了自主开发与同科研、院校等机构联合开发的方式,其余2户中有1户企业选择了自主开发,另1户选择与同科研、院校等机构联合开发的方式。到今年6月末,8户企业获得国内专利申请授权的产品16件。

3、企业重视人才引进,用工数量

保持小幅增长,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企业在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生产效益下降,经营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对人才的需求越发急迫。从统计资料显示,企业期末从业人员数为1477人,比上年同期增长%,其中大专以上人员为228人,同比增长%;管理人员为169人,同比增长%;技术人员为460人,同比增长%。

4、存货量减少,产品销售情况良好,营业收入小幅下降。在经历了严酷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一系列困难和压力后,企业的产品销售形势趋于好转,今年上半年8户企业的期末库存量比上年同期下降了%,累计销售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但由于消费市场疲软,产品价格上不去,使得企业的营业收入有所下降,据统计上半年8户企业的营业收入为1560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5、企业盈利空间大幅缩水,运行质量下降。从经济效益指标来看,由于

整个消费市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消除,产品价格低迷,原材料价格在下不去,其他各种费用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度下降。上半年8户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22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和%;资本收益率为%,同比减少个百分点;产品销售利润率为%,同比减少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同比减少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1、经济效益下滑,亏损企业比重较大。到6月末,在能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7户企业中,亏损企业达到4户,所占比重为%,亏损额达74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有2户企业亏损额减少,1户企业由盈转亏,1户企业亏损额增加。全部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

2、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调查资料显示,在回答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这个

问题上,被调查的8位企业经营者全部都认为融资困难、资金紧张是首要面临的最大困难,其次是缺乏研究人员、研发能力不强;有的企业经营者还认为新产品、新技术的认定时间较长,过程繁琐,应当简化手续;部分经营者还认为企业负债较高、原材料、燃料价格偏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企业负债明显增加,市场经营风险增大。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市场出现疲软,产成品价格下跌,企业流动资金出现短缺,迫使企业大量新增贷款。到6月末,8户企业资产负债总计为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其中流动负债为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银行贷款呈大幅度增长态势,达到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利息净支出为54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资产负债率小幅上升,达到%,比上年同期增长个百分点。

四、建议

1、企业在发展生产,扩大规模的

同时,要注重资金的平衡,负债和资产要保持合理的增长,对投资的项目要加强市场分析,强化资金预算的编制,做好经营资金和投资资金的平衡。要积极围绕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采取积极地营销策略加速资金回笼,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和周转率。

2、要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在人才引进、技术合作上取得突破,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确保企业长期、稳定而快速的发展。

篇6:有关情况调查统计方案

为做好全镇村干部有关情况调查统计工作,高质量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在区、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部署和县委组织部的具体领导下,镇党委、政府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具体负责落实。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党务的镇党委副书记担任,成员从由镇党委相关成员和镇直相关单位中抽调人员组成,各村(社区)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调查统计的主要内容

主要调查统计现任村干部和离任村干部有关情况,包括数量、职务构成、年龄状况、任职年限,以及办理养老保险和养老补贴等情况(具体内容见附表)。

三、村干部界定和任职时间确定

调查统计所指村干部,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桂组通字[2002]29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提高村干部财政补贴标准的通知》(桂政发[2002]31号)的规定进行界定。

上一篇:对绿色制造及国内外绿色制造的发展进行研究的论文下一篇:处暑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