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与创新企业文化论文

2022-04-28

摘要:民航企业是服务型企业,在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民航企业也进行了变革,在民航企业变革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建设,它关系到民航企业发展建设,企业文化越好,企业变革越顺利。因此。本文将从西部机场集团企业文化基本情况入手,重点分析企业变革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企业发展与创新企业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发展与创新企业文化论文 篇1:

浅谈企业文化创新与现代企业发展

【摘 要】 综观公司内推动“人”生生不息地运作的动力,则是上下一致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企业文化。倘若缺乏企业文化的支持,纵使拥有雄厚的有形资源,组织体仍然无法完全发挥战斗力,无法成就大目标与大事业。

【关键词】 企业文化;多样性;层次性;两面性

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时,均需要人力资源的配合才能达到企业目标。波特认为成功的企业有六大关键因素,它们是行业门槛高、产品不可替代、市场占有率足够高、客户讨价还价的余地有限、供应商讨价还价的余地有限、竞争对手之间激烈竞争,但是很多最成功的企业,例如沃尔玛却从未具备这样的竞争条件,使它们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竞争优势正是其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形式建构起来的社会集合体。由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于是每一种企业也都形成了自己特定的企业文化。从企业中任务的角度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并且为企业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的层次性

企业文化也是有层次的,它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表面层的物质文化,称为企业的“硬文化”。包括厂容、厂貌、机械设备,产品造型、外观、质量等;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等;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称为“企业软文化”。包括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被称为企业精神。

迪尔和肯尼迪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

三、企业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的道理,没有两个企业的文化会是一样的,每个企业的文化都是唯一的,都是包含着个性的,因此企业文化就呈现出了多样性。

在中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正统的马列主义意识形态、长期的计划经济实践、现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对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就企业文化而言,每种因素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其中产权性质的差异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从而使我国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文化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在国有企业中,企业经理人员是被当做政府系列的一员来看待的,即使是已经实现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由政府任命并有匹配的行政级别,在这样一种“官本位”文化的影响下,给企业经理人一种“行政官员的”错觉。在国有企业“官僚文化”是其企业文化的特征。

民营企业的人事安排、组织规范、经营管理和行为方式都被打上了传统家族文化的烙印即“氏族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大量的外商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这些企业虽然低出我国境内,企业的大部分员工来自我国境内,但其企业文化受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影响普遍偏小,更多的是收到实际控制方企业文化的影响。外资企业目前已形成三种企业文化,一种是欧美型企业文化,一种是日本型企业文化,再有一种是借鉴型企业文化。欧美型企业文化,所表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即“信任、自由、尊重个人”,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努力营造平等、透明、宽松的氛围,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树立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典型的代表是摩托罗拉中国电子和天津的可口可乐公司。日本型的企业文化追求“人和”“至善”“上下同欲者胜”的群体共同意识极力提倡“约束个性,服从大局”的理念等,以日立公司,松下公司为典型的代表。借鉴型企业文化是融会吸收了东西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特点,具有将强的“亲和性”,以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企业为典型代表。

四、企业文化的两面性

企业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之中,企业文化必然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企业文化除了其自身的社会性特征和组织性特征特点之外,基于企业文化的社会性和组织性的特征,企业文化具有其积极功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能凝聚员工的归属感、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赋予员工的荣誉感、实现员工的成就感。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企业文化具有其积极的功能同时也具有其不可避免的消极功能:消弱个体的创造性、阻碍企业变革、阻碍企业合并。

五、企业文化的现状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企业过于重视或者偏爱“人治”,钟情于“忠诚、仁爱、禮让、人际关系”,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中庸”、“面子”、“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超越了制度文化。制度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它建立了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在得到员工认可的前提下,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由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弱化为人与制度的对立,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行为规范很是重要和势在必行。

前几年出现了掺入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随意更改生产日期的“染色馒头”事件,以及上市公司屡禁不止的圈钱,欺诈等现象使得诚实守信的道德标尺遭到了破坏,这些失信行为拉开了信用危机的红灯,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六、企业文化建设

世界经济一体化逐步渗透到各个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纪贸易组织的成员,对中国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企业的行为规范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具有开放性特征,而不能闭门造车。环境因素在21世纪呈现出了更加复杂的联系和难以想象的变化,创新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在剧烈变动的时代,成功者往往是那些突破常规,敢于创新,不畏风险的人。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战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通过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孕育出创新的源泉。

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了解所有企业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的,一种企业文化的形成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时代背景、民族传统文化,甚至于企业所处的地区和行业的特征也会对企业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找准文化定位。第二、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示范作用。

企业文化也是需要维系的。维系的方法不仅仅包括招聘合适的人员和解聘不合适的人员,企业文化的维系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者的口号和形象设计,而应该从企业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全面推行。

很多企业也在搞企业文化,也搞了不少理念,但是总是很难真正走进员工的心中,让企业的使命真正成为员工的个人使命,让企业的文化真正渗透到骨子里去。企业常常爱说让员工感觉到回到了家,让员工感觉到家的温暖。过日子的人都知道经营家庭是需要实实在在点点滴滴,不是一两次浪漫就可以的。同样,在一个企业,员工需要的是企业实实在在的去做一些实事,从他们的角度去关心他们。

对于我国而言,如何变革企业文化,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形势,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合理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我们应该做的。企业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是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变革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构建共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企业文化并非是指高层管理人员的一己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只有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第二、核心价值观必须和民族文化相适应,否则它将无法生存。第三、诚实守信作为最基本的准则。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营造好的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综观世界500强,哪一家企业没有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如微软、惠普、IBM、GE等公司的成功都是源自其企业文化。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真正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组织行为学:中国文化视角》杨忠等编著,第3版南京大学出版社

[2]《企业文化案例精选》.刘光明.2004年版,经济管理出版社

[3]李文韬幸福+行为管理—论企业管理文化.经济生活文摘,2012年7月上

作者:张灵

企业发展与创新企业文化论文 篇2:

浅谈企业变革中企业文化建设之重要性

摘要:民航企业是服务型企业,在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民航企业也进行了变革,在民航企业变革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建设,它关系到民航企业发展建设,企业文化越好,企业变革越顺利。因此。本文将从西部机场集团企业文化基本情况入手,重点分析企业变革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变革;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

企业文化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尤其是在企业变革中,企业文化的作用更是重要。民航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现代民航企业正处于改革阶段,这就需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做引导,因此,有必要研究企业文化在企业变革中的重要意义。

一、西部机场集团企业文化

西部机场集团是西部空港发展的产物,其宗旨是为企业谋发展,为员工谋利益。注重改革创新,强化安全机制,严格管理标准,业务与国际市场标准接轨,在评价管理人员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其工作能力,更关注他们的想法,也十分重视他们的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管理中,采用集团化管理,提倡宏观控制,提倡独立运行,重视自我发展;在机场建设管理上,提倡节约能源,始终将顾客需要放在首位,确保流程合理,采用各种措施强化企业功能;在安全管理上,认为安全是机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安全永远是第一位,任何与安全有关的工作都不能懈怠,并认识到安全工作是具有规律性的,只有正确认识与把握规律才能实现安全,此外,还加强了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强化了安全性的考虑。同时西部机场集团还将做好服务工作纳入企业文化,认为只有满足旅客等服务对象实际需求的企业文化才能受到重视,才能拓展空间,促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变革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带有一定的企业精神与发展理念,是受到企业所有员工认可的价值观。对于企业文化来说,主要有两个层面,首先是物质层面,它主要包括企业规划与格局设计;其次为精神层面,涵盖了企业发展各个规章制度、服务规划与企业核心精神等。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能够影响企业变革的各个部分[1]。企业变革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促进企业成功。西部机场集团是民航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的发展,企业进行了变革,西部机场集团与其他企业一样,在变革中一些员工的思想出现了动摇,但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引导下,西部机场集团在变革中并没有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员工依然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企业变革也取得了成功。

第二,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消费者,只有消费者认可企业产品才会购买,但企业产品总体质量如何也与企业文化有一定关系。如海尔企业原本是一个即将破产的企业,但由于该企业文化良好,注重速度制胜,所有海尔人坚信快速反应,立即行动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积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不断为消费者制作优质产品,逐渐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海尔企业也迅速发展为国际大型企业[2]。在企业变革中,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加企业动力,促进企业发展,保证企业转型成功,这点是值得西部机场集团借鉴的。

第三,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企业变革中存在很多变数,有利变数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反之则会制约企业发展,这就需要在确定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组建一支高素质团队,共同研究企业文化设定,且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发展。西部机场集团是大型企业,拥有大量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文化构建奠定了基础。为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作用,促进企业发展,应让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意识中,让员工将企业文化熟记心间。企业也要经常组织员工学习企业文化,由于西部机场集团属于服务业,所以,应要求员工始终将服务放在首位,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在培训中多应用现实案例,提高社会对集团服务的认可度[3]。在实际培训中,可以将空姐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吃饭的视频应用进来,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增强所有员工的服务意识,通过全体员工的力量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引导下,不仅企业变革可以顺利完成,企业发展动力也将明显增强。

第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企业变革需要所有员工的参与,如果企业人心不齐,所有人都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企业变革必然失败,而良好的企业文化则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将所有人汇集在一起,真正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变革也会顺利推进,并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西部机场集团刚刚变革完成,还需要所有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这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引导,只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并取得变革成功。因此,应重视企业文化在企业变革中的作用。

三、结束语

社会在发展进步,企业也要与时俱进做出变革,但由于变革变数较多,容易出现失误,这就需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做引导,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变革成功,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度,增强企业变革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最终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许齐霞.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应有自身特色——从湖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3,01:254+256.

[2]李岩.浅谈企业管理体系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5:87-88.

[3]康勇.浅谈企业领导者与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商贸,2012,08:74-75.

作者:吕雅宁

企业发展与创新企业文化论文 篇3:

依托产学研的研究生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摘要:本文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以青岛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和实践对象,探索出了一种培养研究生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新型模式。首先,以導师为核心,以项目为依托,提高其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其次,通过开展横向和纵向课题,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进一步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实践表明,青岛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同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

教育部提出的21世纪人才素质的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人才素质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研究生是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因此,对于研究生,特别是理工科研究生来说,是否具备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培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既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教育者应尽的责任义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应有的保障支撑。然而从大多数研究生培养过程来看,“团队协作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有的,很大程度上需要逐步培养。

近年来,重大理论的创新和相关技术的突破愈来愈需要团队合作,科技创新必然要求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需要有着不同专业特长的人合作。而理工科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多是一个人独立完成实验,缺乏合作与交流,且与交叉领域学科相关人员的交流较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科研过程中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迫切需要一个载体,以实现其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双重提升,增强其社会适应力。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因此,将产学研合作作为研究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载体对增强研究生社会适应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刚刚起步,相应的模式和制度还不够完备、健全,还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根据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不同的情况,探索并实践出一种符合实际的研究生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新型培养模式十分必要。

本文以青岛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为例,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对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分析了研究生参加产学研项目对提高其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促进关系。青岛大学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活动,为广大的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提供了绝佳的提高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平台。实践证明,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依托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和教育环境。导师与其指导的研究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以及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好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以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学校通过与社会、企业之间的技术方面的广泛交流,强化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教师能自觉地将新的教育理念、科技创新技术引入研究生教育当中;另一方面,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通过校企对接,学校为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让研究生参与到导师与企业合作的相关项目中,在科研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之能拓宽学术视野,对将来的研究进行创新。通过教学与生产、科研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弥补研究生团队协作精神缺失的不足,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了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研究生的社会竞争力,对研究生个人、学校以及公司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研究生存在的问题

通过大量数据的调查分析,总结出我国研究生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图1所示。

(一)团队协作精神缺乏

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大多是一个人独立完成实验,缺乏合作与沟通,与交叉领域学科相关人员的交流较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科研过程中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来看,大多数研究生都选择一般的科技期刊进行投稿发表,而很少有勇气去尝试需要更多创新性的EI、SCI甚至IEEE等期刊。究其本源还是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不相信也不愿意去尝试需要更多创新的高难度期刊。

(三)社会适应力较差

有的研究生在校学习成绩很好,但能够有机会进入到世界五百强等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仍是凤毛麟角。其主要原因是在科研过程中,研究生没能将自己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工程应用当中,对企业的需求理解不到位,社会适应力较差。

二、青岛大学“控制工程”专业产学研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在青岛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中,强调重视政府、高校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顺应各方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充分整合和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构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学校、研究生处和各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工作,将研究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和生命线。同时,针对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结合青岛大学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活动,组建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对研究生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分析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参加产学研项目对提高科研能力的促进关系。

(一)机制保障

青岛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山东省“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依托的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山东自动化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同时还拥有山东省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同时,青岛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2012年已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青岛大学、研究生院和自动化工程学院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生命线,目前已经建成控制工程专业“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共六个(包括青岛海尔集团、青岛海信集团、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港、青岛双星集团),为该模式的顺利构建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模式构建

1.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1)以导师为核心,培养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团队精神。导师和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根据公司企业的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实际应用项目开发需求、科学研究项目中的关键技术等,以导师为核心并由导师和研究生组成团队,对研究课题进行联合研发,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研究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培养研究生的团队精神。(2)以项目为依托,提高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协作能力。项目的完成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共同合作,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研究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加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精神;产学研合作培养能够更好地提升研究生的协作能力,使之更容易地融入团体,为研究生融入社会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和实践平台。

2.以产学研为契机,切实提高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1)依托横向课题,提高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科技人才的使命。“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提高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依托横向课题,在学校、企业的共同支持下,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能够了解更先进的科研技术,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实践过程中去,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2)依托横向课题,培养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在产学研培养模式的引导下,研究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社会项目,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根据合作企业对实际的科研项目的技术需求以及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关过程中,指导研究生积极参与,进行技术学习与创新研究,历练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塑造研究生的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3.产学研合作促进研究生的社会适应力。(1)依托聯合培养基地,培养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社会适应力。利用青岛大学现有的各种实践实习基地资源,建立公司、企业、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基地,发挥公司、企业、学校各方的优势,互利互惠。公司可以通过联合培养基地加强其产品在企业的推广,企业可以借助公司的设备培养、锻炼控制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可以依托联合培养基地培养理论、技术、实践能力突出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从而切实提高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社会适应力。(2)借助企业课题,切实提高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社会适应力。针对绝大多数全日制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从进校门到出校门,未曾深入到与控制工程专业相关的公司、企业、科研院所中去的基本情形,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借助企业课题,让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熟悉并习惯企业工作流程,通过产品研发、技术革新以及与用户交流,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快速学习企业文化及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从而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三)合作实践

产学研合作实践开展以来,不断加强青岛大学与青岛市各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同时根据青岛大学、青岛市政府及青岛市企业的具体需求,积极开展市校企三者之间的项目合作,具体合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进行科研项目对接。科研项目,包括横向和纵向项目,是每一位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需要进行并完成的工作,对培养研究生团队协作精神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公室,进行青岛大学与青岛市企业之间的科研项目对接,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设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协助青岛大学设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让研究生进入合作企业,参与实际项目,通过与企业相关工程师共同沟通交流,一起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社会适应力,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为后续产学研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3.协助组织人才进修培训。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为满足青岛市政府与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开展满足相应需求的校内培训课程,为青岛市的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定期邀请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企业研发人员进入学校实验室,参与课题组的项目研发,共同完成课题任务,从而确保后续科研成果的顺利实施。

三、近三年所取得的实践成效

开展产学研培养模式三年以来,青岛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取得的实践成效如下:“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金奖一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AB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大赛国家三等奖三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自动化控制应用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七项,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国家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等。

四、结束语

本文以青岛大学控制工程专业为例,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探索出了一种研究生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新型培养模式,并付诸实践,进而总结出“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宝贵经验。同时针对不同特质的研究生形成不同的培养策略,探索加强“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取得实践成效表明,青岛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进一步验证了该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恩华,刘洪.基于协同创新的集群创新企业与群外环境关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6):23-26.

[2]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7):18-21.

[3]许晓革,王兴芬.着力模式改革与创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2,(15).

[4]李向军.我国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2):74-74.

作者:于金鹏 于海生

上一篇: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论文下一篇:计算机软硬件多媒体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