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网络

2024-05-13

企业创新网络(精选十篇)

企业创新网络 篇1

企业创新网络是企业为克服自身创新能力的有限性和创新资源的稀缺性,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形成组织间合作创新的组织形式。该组织形式在协同实现的条件下,可以在创新过程中使得创新资源使用率得到提高、创新成本逐渐下降、与合作伙伴共同分担创新风险并且提升创新进程的速度等重要的作用。由于单个企业难以实现创新所需全部资源,且合作网络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特征,因此该组织形式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创新模式,学者们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是,由于合作节点间协同与否识别的困难,在创新网络形成初期,其内部共享资源在创新节点间呈现分布不均、创新资源价值无法得到最大发挥、个别组织“搭便车”现象以及创新网络整体效率低下、发展不稳定等问题日益明显。如何形成合作的高度协同、识别影响协同的因素,建立合作组织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协同不仅可以避免创新过程中创新资源的重复投资,还可以提高创新效率,实现单个创新节点所无法实现的“1+1>2”的整体协同效应。

德国物理学家Haken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协同理论,认为“协同是包含多个子系统的复杂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行为会产生超越各子系统单独作用,进而形成复杂系统的整体联合作用”[1]。美国的战略管理学家Ansoff也在其著作《企业战略》中强调,在两个或者多个个体组成的系统,如果个体与个体之间都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协作,可以大大提高系统整体的绩效。但是,在管理领域的实际应用中,协同的理论并没有取得人们预想的成功。正如波特所说,“协同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公司没有真正理解它或者没有正确地实施它,而不是‘协同’这一概念本身存在缺陷”[2]。同样,企业创新网络的创新协同没能取得成功,主要源于管理者没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创新协同?”“影响创新协同的因素有哪些?”“企业创新网络应当如何实现创新协同?”等问题。目前对协同影响因素的探讨多侧重于定性研究和指标体系的建立,有效的模型和分析方法并没有形成,基于此,本文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建立创新协同影响因素的框架模型,来阐明影响企业创新网络协同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内涵阐释

2.1 企业创新网络

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于企业创新网络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参考,本文认为企业创新网络是:企业为了实现创新的目的而主动寻求合作伙伴,与其他创新主体(例如:企业、学校及科研机构、政府机构、中介机构等),通过契约关系连接交互而形成的共享创新资源、共担创新风险的组织间合作网络。企业创新网络的内涵还要强调以下几个要点:(1)创新是企业创新网络的主要目的,网络内节点间主要强调的是不同创新资源的互动和协同关系;(2)企业是创新行为的主要发起者和实施者;(3)企业是网络内的核心主体,也是最重要的经济个体和创新成果得以实施的个体;(4)企业创新网络内的节点只要存在关系联接即可,没有地域的限制。具有一般性的企业创新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2.2 创新协同

协同学最基本的概念是协同,协同效应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协同效应是复杂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通过行为和关系的交互协调,为整个系统带来聚增效应,也就是产生超越各子系统单独创造的效益之和的整体效应[3,4]。换句话说,协同可以使系统整体产生1+1>2的“协同剩余”。白俊红等[5]在研究企业内部创新协同时把协同效应看作为一个建制过程,即复杂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以创新为中心,在各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作用下,逐渐形成鼓励合作创新的氛围,各子系统协同响应并促进创新的发生,使得创新处于自觉的状态,也使处于其中的人们认为创新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许庆瑞等[6]在研究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协同时认为,各创新要素的参与是创新协同的基础,它们在创新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相互作用提高创新的效率,协同效应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价值增加和创造新的价值。

因此,“创新协同”的内涵不同于“协同创新”,创新协同强调的是一种状态或者一种效应,指的是多个独立个体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在协同机制的协调下更好地衔接起来,使创新自觉、有序地发生,表现为各创新个体之间关系的互动强度与各创新要素结合的紧密程度和有序程度[7]。只有正确理解什么是创新协同后,才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找到影响创新协同的阻碍因素。

3 企业创新网络创新协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创新网络的参与节点数量众多,众多节点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复杂系统,企业创新网络还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互动,因此,影响其创新协同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企业在组成创新网络之后,原来的个体并没有消失,而且会随着创新网络的发展而向着更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在创新网络中,每个个体节点组织与其他节点有着各种各样的正式与非正式关系;同时,创新网络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它本身又在不断适应环境、与环境进行互动中生存。因此,本研究从个体层、节点间关系层和创新网络的内外环境层4个层次对现有文献中影响协同的关键因素进行提炼归纳,最后得出11个会对企业创新网络创新协同产生影响的因素(见表1)。

3.1 企业创新网络个体层影响因素

很多情况下,企业创新网络协同失败并不在于技术问题,而在于节点组织本身。创新协同的形成需要创新网络内各节点的参与,协同状态下创新网络内各节点共享包括核心资源的所有创新资源,但是,企业创新网络内各节点之间的关系既存在合作又存在着竞争,节点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创新资源拿出来共享,取决于节点的协同创新意愿,因此,协同创新意愿是企业创新网络实现创新协同的前提和基础。

企业创新网络中节点的个体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资源储备能力、信息接收能力等等。企业创新网络中各节点的成长路径不同,因此各节点的能力也不会完全均衡,这种能力的不均衡也会对创新协同造成影响。企业与其他节点进行协同创新的过程也是合作伙伴之间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的过程。朱英明[9]认为,企业所具备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其形成竞争优势,能力越强所形成的创新效应越大。如果合作主体之间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悬殊过大,不仅会对彼此间的沟通造成影响,最终还会影响高能力节点的协同意愿,而不愿与低能力节点进行协同创新,以免发生低能力节点“搭便车”的现象。

3.2 企业创新网路关系层影响因素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研究了创新网络中的伙伴关系。蔡继荣等[10]指出,关系性资产会直接影响战略联盟协同,并通过联盟系统结构间接影响战略联盟协同。从现有文献中分析创新网络中节点间关系形成的原因,本文提炼出4个与创新协同相关的因素:信任、沟通、承诺与合作。

(1)信任。“信任”是众多学者在分析创新网络关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被定义为企业会相信其他合作伙伴在遇到决策时将会采取对企业有利的行为,而不是只考虑伙伴自身做出对企业不利的举动。信任虽然是节点间保持长期合作的桥梁,但是信任是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的,基于创新节点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创新节点之间的协同意愿与它们之间的信任程度呈正相关,创新资源的共享与协同意愿也呈正相关,因此,高度信任可以促进协同创新目标的实现[11]。如果企业创新网络内节点之间只存在很低程度的信任,那么,节点在投入创新资源过程中必定会有所保留,影响创新目标的实现,也难以使创新资源产生最大的协同剩余。

(2)沟通。Anderson等[12]把沟通定义为:企业之间彼此有意义的信息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来进行及时的分享就是沟通。沟通对企业创新网络节点间关系的建立和改善非常必要,有效的沟通对企业创新网络的协同非常必要。沟通不畅,不仅会扰乱创新网络的发展,还会造成节点间相互猜疑的氛围,进而阻碍创新协同的形成。

(3)承诺。承诺反映了创新节点对彼此间协作关系的认同,愿意为加强或维持彼此间的协作关系作出努力,也反映了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愿意与其他节点共同面对创新的不确定性,并进行持续性的创新资源投入的意向。企业创新网络内,作出承诺的节点组织会自愿投入创新活动所需的特殊资源,这些投入对于稳定企业创新网络的协同有帮助[11]。

(4)合作。合作即两个或者多个个体一起工作,以达到共同目的。企业创新网络中各节点在为共同目标合作的同时,作为独立个体,为争取自己的利益也会存在冲突,所以,合作的状态不表示不存在冲突。而是说节点组织在进行合作时愿意彼此包容矛盾、化解冲突,可以使企业创新网络很好地达到协同。

3.3 企业创新网络内部环境层影响因素

企业创新网络的网络内环境主要是通过影响个体节点的心理安全与公平感对创新协同产生影响的,网络内环境对创新协同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协同文化、考评与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1)协同文化。协同文化是创新网络内的创新氛围和隐性规则的形成,这些规则虽然不具备强制力,但企业创新网络的节点组织都愿意遵守,使之成为创新网络内交流沟通以及解决矛盾纠纷的非正式准则。现阶段国内理论界比较认同的协同文化结构是“三层同心圆”结构,其中,精神层是同心圆的核心层,包括节点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创新与合作精神等[13]。要想实现企业创新网络的协同,首先要统一目标和观念,目标和观念的统一可以减少创新节点间的矛盾,加强节点行为的一致性。因此,协同创新文化是影响企业创新网络协同的关键因素。

(2)考评与激励机制。协同创新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或者制度来进行引导培育。如果没有正确的考评与激励措施,网络内节点为了协同创新而作出的改变也维持不了太久。因此,要实现真正的协同,必须建立合理的考评与激励制度,突破企业的界限,考虑对整个企业创新网络发展的影响。

(3)权责利分配机制。公平感是企业创新网络实现创新协同的重要保障。创新节点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于企业创新网络当中,彼此之间存在异质性,因此它们的创新目标也不尽相同,所以说,企业创新网络中权责利的分配问题是调动创新网络各节点积极参与协同创新的关键,也是制约企业创新网络创新协同的关键问题。

3.4 企业创新网络外部环境层影响因素

企业创新网络是一个开放系统,创新从发起到实施都在于外部环境进行着互动。外部环境的变化,不仅影响企业创新网络内节点的状态,也会对企业创新网络的结构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马娟等[14]指出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Pavlou等[15]和胡恩华等[16]都认为,良好的市场环境能够促进企业的协同创新。此外,Thorgren等[17]研究得出,政府的相关政策也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协同创新。

4 企业创新网络创新协同影响因素的ISM模型

4.1 ISM与企业创新网络创新协同影响因素研究之间的嵌入机理

企业创新网络是一个由大量节点组织所组成的复杂系统,企业创新网络的协同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之间也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且存在层次性,厘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解释结构模型(ISM)的基本思想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通过矩阵和有向图等对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处理,以比较直观的多级递阶型的结构模型和文字说明来取代结构非常不清晰的复杂系统,以提高对问题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18]。本文的研究内容与解释结构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吻合的,因此,本文认为ISM与企业创新网络创新协同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契合性。

4.2 模型构建

根据ISM的工作程序,根据如下步骤构建企业创新网络创新协同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

(1)生成邻接矩阵。在对现有文献的梳理与专家征询的基础上,从个体、关系、网络内环境与网络外环境4个层次总结提炼出11个影响因素,并判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如果两个影响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那么我们就看谁对谁的影响更大一些,而把影响比较小的忽略。根据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可以生成邻接矩阵A,其中A=(aij)的元素aij定义如下:

。根据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判断,得到邻接矩阵A:

(2)求得可达矩阵。我们将上面生成的邻接矩阵A加上一个同阶的单位矩阵I得到新的矩阵(A+I),通过Matlab2010软件编程按照布尔运算法则(即0+0=0,0+1=1,1+0=1,1+1=1,00=0,01=0,11=1)进行运算,直到M=(A+I)n+1=(A+I)n≠(A+I)n-1为止,得到可达矩阵M=(A+I)4,可达矩阵M如下所示:

(3)可达矩阵的分解。根据可达矩阵可以得到各影响因素的可达集R(Si)和前因集A(Si),计算R(Si)∩A(Si)见表2,根据公式(1)对可达矩阵进行层级分解:

其中L1中的要素位于解释结构模型层级的第一层,将L1中的要素从可达集中划去,继续执行公式(1),由此循环层层抽取直到划分完毕。根据层次划分结果以及各因素之间关系,得到企业创新网络创新协同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级关系如图2所示。

4.3 模型分析

根据解释结构模型梳理可知,企业创新网络创新协同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从图2这个4级递阶结构来进行说明。

第一层是外部环境层因素,是创新协同形成的动力因素,包括:市场环境、政策支持。市场环境的竞争越是激烈,越能给企业带来创新的紧迫感,使得企业必须努力提高个体能力,否则面对激烈的竞争只能被能力比较强的对手所淘汰;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企业个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发现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就会产生寻求合作伙伴进行协同创新的意愿,进而促进企业创新网络的形成。政策支持对于企业创新网络协同创新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激励和辅助作用,通过对企业创新网络中节点的资源配置来影响节点的个体能力和协同创新意愿;另外,企业创新网络为了响应政府的方针政策,其内部考核与激励制度也会相应受到影响。

第二层是个体层因素,是创新协同形成的根源因素,包括:个体能力、协同创新意愿。创新协同的形成需要创新网络内各节点的参与,以创新资源协同为前提,所以说,节点个体能力的高低和协同创新意愿是企业创新网络实现创新协同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本文前面所提到的,创新网络中的创新资源都是共享的,个体的协同创新意愿影响了创新资源的共享程度,进而会影响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文化的形成。而节点的个体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到节点在创新网络中的位置和权责利的分配情况。

第三层是网络内环境因素,是创新协同形成的中坚因素,包括:权责利分配机制、协同创新文化、考评和激励机制。正如本文前面已经提到,创新网络内部环境主要是通过影响个体节点的心理安全和公平感来对创新协同产生影响的。公平的权责利分配机制、良好的创新协同文化氛围、合理的考评和激励机制直接影响着网络节点的心理安全与公平感,只有网络节点感到公平与安全,才能减少节点间的矛盾和冲突,使各节点与其他节点都能很好地进行沟通和合作。

第四层是节点间关系层因素,是创新协同形成的直接因素,包括:信任、沟通、承诺、合作。创新协同是创新网络内节点间在创新过程的频繁互动中逐渐形成的,节点之间的信任、沟通、承诺与合作直接影响创新协同的形成。良好的沟通可以打破节点之间的相互猜疑和不信任;彼此的信任可以促进创新资源共享程度提高;承诺可以提高个体节点与其他节点的合作关系的认同感;合作直接影响创新工作的开展,顺利达成创新目标。

纵向来看,创新协同影响因素的影响路径为:企业创新网络外部环境———个体层因素———企业创新网络内部环境———节点间关系层因素。第一层网络外环境因素是创新协同影响因素中的不可控因素,企业创新网络所处的市场环境与政府制定的政策支持等通过影响资源配置对上面3个层次中各影响因素的属性进行影响;上面3个层次的影响因素是影响创新协同的、企业创新网络内的可控因素,第二层个体层的因素(个体能力和协同创新意愿)会对前面两层因素造成影响,最终影响整体创新协同的形成,因此,个体层因素是企业创新网络内创新协同影响因素中虽不是最直接的,却是最关键的。

5 结论与建议

企业创新网络节点构成的多主体、异质性的特点决定了创新协同效应的形成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减少影响创新协同的障碍,实现企业创新网络协同有序的发展,需要厘清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本文在创新网络理论的基础上,从个体、节点间关系、企业创新网络内环境与企业创新网络外环境4个维度梳理了创新协同的影响因素,概括出包括个体能力、协同创新意愿等11个主要影响因素;根据解释结构模型理论,将企业创新网络协同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影响协同的因素被划分为4个层级,分析了每层因素在对创新协同产生影响的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及其作用路径,得出网络外环境即市场环境与政策制度是通过影响资源配置和协同创新政策支持对创新协同起影响作用的结论。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在创新网络的创新协同效应的形成过程中,市场环境和政策制度也就是政府主导起了关键的作用,并主要是通过政策制度的制定、市场环境的调节、创新资源配置来促进企业创新网络的形成,实现其在公平的环境、协同的文化氛围、良好的节点关系中完成创新目标、获得网络整体的发展,因此,加强政府主导作用,提高政府科学制定政策制度的能力,施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与市场调节,是促进企业创新网络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摘要:创新协同不仅会提升企业创新网络的创新绩效,还会提高企业创新网络组织的稳定性,因此研究创新协同的影响因素对于企业创新网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创新网络的特点和创新过程,从个体层、节点间关系层、企业创新网络内环境、企业创新网络外环境4个维度归纳提炼创新协同的11个主要影响因素,并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将影响因素划分为4个层级,指出创新协同影响因素的影响路径为:企业创新网络外部环境——个体层因素——企业创新网络内部环境——节点间关系层因素。政府主导在所有影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对市场调节与政策制度影响资源配置和协同创新政策支持进而影响创新协同。

企业创新网络 篇2

一、网络环境下烟草企业营销现状分析

(一)营销理念的落后。我国烟草企业传统的营销理念认为,烟草的营销就是单纯地将烟草产品销售给零售者,再由零售者负责销售给终端消费者,使得烟草产品的营销模式过于单一,企业与终端消费者无法直接交流,企业也很少向终端消费者提供直接的服务[1]。烟草企业营销观念的落后,不利于当今网络环境下的市场竞争。

(二)缺乏创新型营销人才。受传统营销理念的影响,烟草企业对网络环境下的营销认识不够,往往不注重营销人才的培养,而营销部门的在职人员往往对待工作比较怠慢、懒散。烟草企业若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创新型营销人才的选用是十分有必要的,其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非常有利于网络环境下烟草企业营销的创新。

(三)烟草产品过于单一化。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使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多样化发展。网络营销的激烈竞争,促使企业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以立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我国烟草企业得烟草产品过于单一,非常不利于烟草企业的立足。产品种类较少,很少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市场经济,不利于烟草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烟草企业营销创新策略

(一)创新网络营销环境下的营销理念。当今网络环境下,烟草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营销理念,创新网络环境下的营销理念,不仅要注重产品的品质,更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网络的发展为企业的产品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烟草企业可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企业网站,将企业的文化理念,产品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宣传。设置留言板,允许客户对企业进行评价,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由此以来建立起企业与客户的进一步交流,又进一步地促进了企业的宣传,改变了传统营销模式的单一。

(二)建立健全的网络营销环境下的营销管理体系。网络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兴起,许多企业入驻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创建自己的网络店铺,消费者可与商家直接进行交流,商家可为顾客提供细致的售前及售后服务,突出了消费者的主导地位。烟草企业也应当利用现有资源建立网络营销组织,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由营销经理进行统一管理,分设运营部、包装部、售后服务部等多个细化部门,促进了营销部门资源的合理化应用,建立了健全的网络营销环境下的管理体系。

(三)注重网络营销环境下营销人才的培养。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烟草企业应建立起人才培养机制,对在网络技术方面有潜在上升空间的人才要着重培养,加大在人才培养上的资金投入,从职业素养、思想道德、工作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人才的全面考察,培养出适应当今网络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全能型人才,促进烟草企业营销资源的优化。

(四)促进网络环境下烟草产品的多样化。为适应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的多样化,使烟草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远发展,烟草企业应致力于促进烟草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在产品的创新中,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向导,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对产品的外观设计进行不断更新,采取不抄袭、不模仿的创新理念,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以客户服务为核心,提供个性化的特色服务,不断扩大产品的竞争优势。

三、结语

总之,当前网络迅速发展,为烟草企业的营销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利时机,烟草企业应利用好当前的网络资源和自身的优势,改变传统的营销理念,创新出适应当前网络经济环境的烟草企业营销策略,以提高我国烟草企业在国际间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烟草企业在日益竞争的烟草市场经济中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网络经济促使我国企业制度创新 篇3

网络经济是整个经济社会系统网络化连结而形成的经济。互联网技术对经济活动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网上交易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经济活动成本,即互联网技术可以使我们少花钱,它是通过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减少企业的信息成本、企业内部的经营成本实现的;网上交易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对某一个企业来说,互联网技术可以使一个企业同时与多个买方或多个卖方谈判,形成类似于拍卖和竞标的叫价形势,从而使企业的产品获得一个合理的价格;网上交易具有风险规避功能。互联网的虚拟性质使不仅具有现实交易的功能,还具有预约交易的功能,并能把实物交易和合同交易结合起来,把交易和投资结合起来。这样能使网上交易者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

一、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至少可以简要地归纳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成长方面。进入网络时代,人们正由稳定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转变为临时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销售正在让位于大批量定制。因此,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要看谁最先发现最终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谁最先顺利地为消费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务,谁就是成功者。这就要求企业把技术研发看成是工具、手段。

2.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在因特网的支持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大小的意义在减少,因为进入虚拟市场的门槛很低,任何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与大企业同样好地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网络。

3.企业组织结构。网络经济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得以创新,从而使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事实上,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企业运行的环境呈现复杂多变、无法预测的趋势,工业经济条件下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同样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又为应对这种趋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手段,推动着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发展。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经济时代严密的企业层级制组织理所当然地受到冲击,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撑下,非层级制正呈如鱼得水之势,具体表现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分立化等基本趋势。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使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成为企业改革与调整组织结构的新时尚。

4.企业经营方式、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以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摆脱常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将会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电子化、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开发出来,使企业的内部机制和管理更为高效、协调和及时。

二、中国企业适应网络经济重在制度创新

网络经济的实质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网络经济时代,根据我国国情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近期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结合企业信息化战略和对传统运作方式的改造,促进自身结构的优化升级,适时推动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模式创新。

一是组织制度的创新。作为中介性质的专业化网上批发交易市场或平台,必须通过组织制度的创新来确立专业化的网上市场的边界,这样一方面是为了确立最佳的经营规模,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通过设置边界,建立一个市场准入制度,使进入网上交易的企业或团体在接受服务的同时,能够遵守相应的规则,从而从组织制度上保证网上交易的安全。根据目前的网上交易情况,最适用的组织制度是会员的制度。它通过资格准入、会员费、会员制管理等手段,控制市场的规模,减少市场的风险。

二是分工制度的创新。网络经济时代更要强调专业化分工。首先是网上交易市场之间的专业分工。要根据产业和行业特点建立一些专业化的网上交易平台,每一个交易平台都是一个专业化的批发交易市场。如农产品交易市场、图书交易市场、药品交易市场、化工交易市场等等,并根据市场和地区差别不断细分。其次是交易环节之间的分工。考虑到我国企业之间技术水平、经济实力、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应该允许网上交易和网下交易的结合和分工。能够在网上实现并能节约成本的交易环节,就应该在网上实现;如果不能够在网上实现,或是网上实现的成本高于网下实现的成本,就应该在网下实现。

三是流通制度的创新。网络技术再怎么发达,也只能是实现信息流和价值流的网上传递,而不能取代传统的实物流,实现所谓的“网络化生存”。目前一些网站所热衷建立的物流配送体系,是网络经济时代的“大而全”和“小而全”,有悖于互联网技术节约成本的精神,也违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要求。因此,在网络经济时代的流通领域,企业在信息交流和价值交流上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同时,在实物流通领域更要借助传统的资源,并根据网络经济所要求的快速、节约、安全的特点,对传統的流通资源和流通渠道进行重新整合,在流通领域实现制度创新。

四是交易模式的创新。鉴于我国商务活动中信用不健全和绝大部分企业缺乏资金和高素质人才的状况,我国不适合发展直接的B2B和B2C模式,而应该大力发展中介性质的交易平台,更多地建立网上批发交易市场,通过中介机构的服务和管理,减少企业的交易风险。同时只要具备上网条件的企业都能够上网交易,从而节约企业的设备投资,减少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并允许企业自由选择网上交易和网下交易,将传统交易和网上交易相结合,使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相结合。

五是金融服务制度的创新。针对我国目前商贸活动中信用缺乏的状况,银行应该介入网上交易,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实现网上支付安全,杜绝网上交易的欺骗行为。对于银行来说,通过与网上交易平台的联接,可以更稳定地占领市场,更有效地监督客户的经营状况,保障银行的资金安全。

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或选择自己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模式、商业运作模式,并通过与不断变化的网络运作环境相适应的多档次技术和经济组合,完成循序渐进地、从基础到高端地分阶段、分步骤发展过程。那么,我国企业与网络经济的结合大体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第一个步骤,部署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搭建企业网络,为构建企业电子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基础硬件、软件环境;第二个步骤,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网上协作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办公自动化,满足信息的共享和及时上传下达的要求,实现高效率的网络协同工作。二要建立企业外部网站,从而加强企业的内部运转效率,及时对内、对外发布信息;第三个步骤,建立企业的核心业务管理和应用系统,最典型的系统是企业资源规划管理(EPR);第四个步骤,建立针对企业经营三个直接增值环节来设计的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和产品研发管理(PLM)等。

总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尽量是互联网技术切合我国的国情,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网络经济模式。

基于学习网络的企业创新网络研究 篇4

一、企业创新网络学习的内涵

网络学习是一种具有动态性、互动性和社会性的特殊的组织学习形式, 传统的组织学习往往局限于单一组织内部, 阻碍了组织内外部知识的转移和流动, 而网络学习能够将各个具有合作、协作关系的组织所特有的知识有效集成, 成为具有共享性、交互性和整合性的网络知识。网络知识不仅是组织成员网络学习的主要知识来源, 而且还能通过知识学习, 促进知识节点的发展, 实现组织之间的文化学习和融合, 形成具有统一性的协同合作的知识网络。

二、企业创新网络学习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鉴于以上分析, 企业创新网络学习与传统的组织学习是有很大差异的, 分析网络学习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更好地研究企业创新网路学习的运行机制, 为企业开展知识学习, 获取网络知识提供有效的保障。

(一) 企业创新网络学习的特征。结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观点, 企业创新网络学习的特征如下:

1、网络嵌入性。

各个组织知识节点之间关系的互动性和适应性是企业创新网络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各个节点能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互相合作学习, 促进知识的传递、整合和创新, 形成开放的网络知识, 从而提升整个网络知识系统的效率。

2、学习协同性。

网络学习与传统的组织学习相比, 它是一个基于特定学习环境所开展的协同学习效应, 这种组织学习模式, 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知识资源, 在不断的互动合作过程中, 提高了组织成员知识学习、知识转化和知识整合的效率。企业在网络学习的环境下, 通过知识积累和知识应用两个过程, 在学习源、学习主体和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协同学习, 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创新网络主体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和网络结构开放性, 为各个节点成员提供了充足的互补知识和多元化的网络知识。通过各个网络节点的协同学习机制, 有利于降低了学习成本和学习的不确定性, 快速获得有战略价值的隐性知识, 减少企业创新合作的风险。

(二) 影响创新网络学习的因素。

实践证明, 加强网络主体之间的知识交流及成员间的知识存量、知识的吸收能力、知识的利用能力, 有利于网络主体在业务上的互补和创新效率的提高。在进行二元组织之间的学习机制研究时, Hakansson提出了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三类因素:学习双方特性、学习双方的关系以及学习关系发生的背景等, 结合两人观点, 笔者将影响创新网络中企业学习效率的因素归纳为知识共享的能力、学习双方的关系、知识本身的性质。

1、知识共享的能力。

在创新网络中, 知识拥有者传递的知识是知识共享的前提, 拥有者传递知识的能力影响着企业知识共享的效率。知识拥有者的角色就像教练, 需要根据知识获取者的不同特征和要求, 采用灵活的传授方式, 让知识获取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2、学习双方的关系。

学习双方关系主要包括双方发生关系的距离、内容、持续时间、知识存量和类型。学习关系背景是以企业之间商业关系背景为前提的, 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和核心知识存量, 创新网络中的企业知识的传递除受知识获取者与知识传递者的距离关系影响, 还受人际关系距离, 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和技术相关性等因素的影响。

3、知识本身的性质。

根据知识本身的性质可以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通常能够用图表、书面文字和数学知识表述出来的是显性知识, 而未被表述出来或者不能表述出来的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通过数据或编码的程序化方式进行交流, 并且容易传播。隐性知识则是高度个体化的知识, 包含个人经验和价值等无形因素在内, 具有强烈的背景关联性, 很难规范化, 也不易交流和传播。

三、企业创新网络的学习机制

为了提高企业网络学习的效果, 我们需要在企业创新网络中建立一个有效的网络学习机制, 创造一个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文化氛围, 以激励各个节点之间主动学习、交流和分享知识, 从整体上提高组织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达到培养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

(一) 学习型的网络文化。

学习型网络文化能够促进知识在各个节点之间的交流、共享和吸收, 它是一种开放和共赢的文化理念, 不但能提高企业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且能够促进新旧网络文化更好地融合, 扩大了企业文化的包容性和创造性, 并能结合网络平台所提供的知识共享功能, 学习、吸收、融合和创新知识, 促使企业向网络学习型组织转变;网络文化也会对网络成员的行为习惯产生直接影响, 有利于减少企业组织结构的不确定性, 降低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学习型网络文化也对组织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需要每一个组织成员都要有开放和信任的态度, 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交流、传递和学习能力。当然, 学习型网络文化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规则才能使其发挥作用。

(二) 系统思考的观念。

系统思考是指需要从创新网络的整体优化和系统效率等角度来构建企业的知识学习网络, 它要求企业树立系统思想, 发展共享、合作的观念, 从企业创新网络的整体结构入手, 意识到网络学习是一个动态融合和知识转移的过程, 网络学习效率的提高依赖于整个创新网络结构的优化程度和系统效率水平。丰田供应商网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强化网络学习的联系性, 实现各个成员网络节点与丰田公司创新网络的无缝连接, 使得各个成员节点认识到共享知识的意义, 从而促进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效传递。

(三) 知识的获取、转移和创造。

网络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分散于不同学习个体知识, 通过交流、共享等手段, 实现集成创新的过程, 是一个知识整合和转化的过程, 是不断从组织外部和组织内部获取、转移隐性知识并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获取、转移和创造知识的效率, 一个有效的网络学习机制不仅能在企业创新网络中传播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 并能够将创造出的新知识自动地嵌入到本企业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中。

(四) 共享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一种思维定势, 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和习惯, 不仅影响着人们如何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 而且影响人的行为方式。一个与企业网络学习机制相一致的心智模式将促进个人、团队、组织等不同层次主体之间的交流, 反之必将极大地阻碍网络学习的效果。作为企业创新网络内部的各个层次主体需要改变固有的思想观念, 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 学会表现、检验和共享他人的心智模式, 促进科学决策、行动和学习。

四、结论与展望

组织间知识转移和企业创新网络是当前创新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组织学习的视角分析了网络学习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提出了企业创新网络的网络学习机制, 主要包括打造学习型的网络文化, 树立系统思考的观念, 获取转移和创造知识, 建立共享的心理模式、互动的学习关系, 搭建集体学习的网络结构, 并针对学习能力的差异采取集体学习的策略。为了规避投机行为, 需要在创新主体之间建立扁平互动的沟通机制, 并引入第三方监督协调机制, 同时要充分发挥基于信任和道德的网络文化的约束作用, 对于网络成员实行动态选择的进退机制。

参考文献

[1]Knight, L.Network learning:Ex-ploring leaning by inter organiza-tional networks[J].HumanRelations, 2002.55.4.

[2]李焕荣, 林健.企业战略网络管理模式[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3]魏江.知识学习与企业技术能力增长[Ml.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4]Hakansson, H, Havila, V, Pedersen, A-P.Learning in Network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1999.28.

[5]李红.知识密集性服务业特征剖析[J].情报杂志, 2005.8.

[6]魏江, 王铜安.个体、群组、组织间组织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06.1.

企业创新网络 篇5

现代企业想要获得进一步的经济效益提升如果仅仅依靠过去那种一味扩大资金投入、扩充人员数量以及不断追求市场扩张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将无法有效满足企业的当前发展及未来需要。现代企业想要实现经济实力和竞争实力的再升级,想要切实提升合理化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就必须从内部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入手,而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内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企业出现之日就随之产生的,但是过去的财务管理仅仅是一些初级的实务操作,现代社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职能转变。例如将过去占绝大部分工作份额的实务操作比例降低,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通过财务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有效管理以及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有效获取来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可靠数据及信息支持,尤其是在当前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想要切实实现上述的新要求,就必须切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不仅要在意识上创新、同时也要在管理方法及管理制度方面有效创新。

1.网络经济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首先,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在非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为了确保企业经营者及资产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可以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都是有所偏向的,并不是每一个参与企业经营及管理的利益团体都能够享受到充分的利益保障,也就是说,企业也只是为这一部分利益团体服务的机器,这也是因为当时的企业财务管理意识过于局限且不具备全局观念。而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之下,财务管理工作作为推动企业发展、为企业长远发展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重要决策部门,其管理工作的目标己经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某一部分利益团体而是应该以整个企业的利益为管理出发点和目标、方向。造成这种目标转变的原因来源于企业发展的日益壮大以及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也是来源于企业壮大则各方的利益所有者都能够享受到相应的利益增长这一全局意识。

其次,对企业财务管理管理手段提出了新要求。在非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工作在内都普遍采用的人工操作模式,各种信息、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都是人手书写在纸张上面,但是网络经济时代的来临,为我来带来了一场办公无纸化的重要革命,过去的人手、纸张的记录、管理模式己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用电脑录入所代替,数据传输变得异常快捷高效,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数以倍数的增长,而在这此种情况之下,想要切实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就必须就管理方法进行有效改革,从而适应这重大变化。而且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不仅仅体现在数据记录力-式发生变化这一表面现象上面,其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变革在于数据传输、信息交互的迅速,数据产生的高速以及数据产生源的更加广泛。所以过去那种部门间各行其是、财务管理仅仅作为一个独立部门进行工作运行的管理方法己经无法适应企业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无法达到现代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决策支持要求。所以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手段也必须更加网络化、高效化。 再次,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发生了新变化、企业财务管理手段也需要不断更新,因此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想要适应网络经济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要求就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能够发挥财务管理部门对企业发展进行决策支持的相关能力以及在网络化管理条件下的各项操作技能,因此也就给企业的人才培养与管理队伍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具体思考

前文提到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各个方面提出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所以我们必须针对这些具体内容来进行有的放矢的措施研究,以便时应当前市场及企业发展需要,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总体水平。

2. 1树立创新管理意识

管理意识是否具备创新性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质量至关重要。创新的财务管理意识就是要摆脱企业内部利益团体的影响,站在企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来认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制定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与积极性的管理目标。而树立创新管理意识首先就要从企业领导者自身做起,学习现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及具体内容,同时将财务管理与企业自身运作发展进行深入结合,寻找到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将这种全局意识真正渗透到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去,带领企业树立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正确管理思路。

2. 2加强制度建设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要从被动状态向主动参与转变,要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监督管理的.作用最大化。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的改革与创新。首先,赋予财务管理部门更为广泛的内部管理及监督权力,同时还要就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数字化、网络化新发展推行一系列的创新制度。其次,加强财务管理网络化制度建设,网络管理制度建设包括了财务管理部门具有获取各部门各项数据信息的权利及义务,其他部门必须有效配合,同时还要加强财务管理部门在各部门运作过程中的地位提升,切实加强企业财务的集中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财务部门的管理力度、减少各部门当中涉及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层人员,将各项数据、信息的集中速度进一步提升,加强财务管理部门在信息处理方面的质量和效率。最后,网络化经济背景下的财务管理具体工作以及其他部门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具体运作为基础,构建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及管理小组,切实加强各项数据信息在产生、交互、传递、分析、汇总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控制力度。

2. 3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首先要就根据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具体要求将不合格人员清出管理队伍,同时就企业的具体管理任务及运作特点加强岗前培训和在岗再学习,培训和学习的人员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队伍及工作人员,而是应该扩展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这样才能够让信息化管理方式更加有效的进行渗透,才能够确保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都能够有效适应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新转变。

2. 4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经济时代石油企业管理创新 篇6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创新带来动力,创新注入活力。在进入网络经济时代的今天,创新对于企业的意义更是如此。我国的石油企业要想加快发展,也要在管理创新上下功夫。深入分析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处理好制约管理创新的几个问题,才能找到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 石油企业 管理

一、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活动主要在一些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中展开。目前石油企业的创新形式主要在局部的一些领域中集中存在,但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却比较少,这是我国石油企业管理的创新呈现的特点。从石油管理的创新方法上来看,我们的独创性较少,主要借鉴了其他邻近领域的技能和知识。与欧美的大石油公司比较,我国的石油企业创新管理活动还主要是局限在少数专职的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群众性;与此同时,我国石油管理的创新领域较为狭窄,创新能力和水平较低,创新的手段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制约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几个因素

虽然外部环境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但是在笔者看来,企业的内部环境对于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起主要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石油企业自身的特点

石油企业类属为矿藏采掘业,与其他的工业企业比较,它具有高消费、高投入、高风险、高成本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油气资源埋在深地下,开发时间长、难度大、成功几率低;二是原油的生产受自然规律严重的制约,而且企业生产成本费用较高;三是油气工作的场地大多在野外,这就加重了企业的负担。石油企业所具有的这些特征增大了企业管理创新成本,使石油企业要想在管理创新上有所突破较有难度。

(二)企业创新氛围

拥有一个较好的创新氛围对于形成较高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人们的思想就较为活跃,也会产生多而快的新点子;而不好的创新氛围则会导致人们思路阻塞,思想僵化。石油企業因为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之中,缺少市场压力,对于市场反映较迟钝,很难形成良好的企业创新氛围。

(三)企业创新的激励政策导向

企业内部创新的激励政策对于企业的管理创新也有影响。因为国内的原油长期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为了提高原油的产量,企业加强了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对其投入也很大,但是对于管理创新企业却没有引起重视。这是石油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成效不大、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网络经济时代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新途径

现在,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让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发展,只能进行管理创新,以求保持不败。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的管理创新不断取得成果,在管理的很多领域中都进行了大胆成功的创新。根据我国石油企业的特点和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展开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

(一)进行管理观念的创新

观念创新是先导。石油和石化上市后,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只有进行管理观念创新才能带领管理活动中其他方面的创新。

进行管理观念的创新首先要摒弃计划经济时代的等、要、靠的思想观念,树立市场经济的竞争观念。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下,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们都缺少一种创新的意识,他们在行为上主要体现为等、要、靠,这对于管理观念的创新会起到阻碍作用,所以应当摒弃。

进行管理观念的创新还应该摒弃以物、财为中心的观念,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新观念。长期以来,石油企业的管理否都是只重财物而不重人,只重管理制度忽视人的作用,把人当作附属品。这对于企业的管理创新也是不利的,不利于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增强职工的归属感。所以应该加以摒弃。

进行管理观念的创新还要摒弃怕变求稳的观念,树立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观念。

(二)进行组织结构创新

传统的管理方式是在建立在传统的职能分工的基础之上的,缺点在于管理的环节太多,信息传递不通畅,职工缺少积极性等,结果会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增大。当今时代,信息、人员、技术的流动性增大,管理组织的外部环境在发生变化。管理组织必须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发展。

(三)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是企业发展的根源。因为石油企业的油气勘探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科技的特点,所以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石油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新方法、新工艺,推动自身发展,从而推动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创新。

企业的技术创新应该朝着这样的目标奋进:建立以企业核心业务为中心的“外连内聚”技术创新体制;建立用于技术创新发展的基金。所谓外连内聚是指:要建立一个以核心业务为主体的技术开发部门,负责收集、研究、跟踪国外相关技术的发展动向,预测市场大发展趋势、提出企业创新项目,组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以企业技术项目为单元,建立企业与企业,或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研制”或“委托研制”的联合体。

(四)进行激励机制创新

浅析广电网络企业的创新能力 篇7

1 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创新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

对现代企业而言, 创新能力是企业整合、变革内部关键性要素, 提高内在素质, 驱动企业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资源的财富创新潜力的行为能力, 最终表现为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包括战略、产品、技术、组织制度、管理、营销、文化等在内的创新能力, 其直接体现为市场竞争中客户直接感受到的、基于其核心技术创新上的核心产品的创新所呈现出的竞争力。如美国战略学家波特所言, 企业的竞争优势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能为客户创造的价值。企业通过提供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核心产品实现这一价值, 而核心产品的研发又依靠于核心技术的进步, 依赖于企业雄厚的实力。因此, 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创新是提升广电网络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将以核心技术创新和核心产品创新为研究对象, 进行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分析, 探索广电网络企业提升创新力、竞争力的途径。

2 实现核心技术的创新

核心技术创新是实现行业升级变革的战略支撑, 是当前发展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 培育技术形式的创新能力是广电网络企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2.1 技术现状

广电网络终端以电视为主, 同轴电缆是广电的核心资源。其接入网采用HFC网, 具备高带宽、传输信号无限制、易实现双向、用户覆盖面广的优势。成熟的Docsis技术标准也为视频、语音、数据等增值业务提供了良好可靠的Qo S保障。其核心网按照水平化承载规划, 广电运营商采用各种光技术如OTN来实现大容量高速率的传输, 采用IP网作为承载网, 各类增值业务均依附于成熟的IP平台。业务网络数字化, 传输协议IP化, 是广电网络必不可缺的竞争力。

2.2 技术创新实现

第一, 技术创新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技术创新必须是结合市场需求进行针对性研发, 其创新成果是与市场需求相契合的技术呈现。如在新功能拓展上, 要充分利用本地资讯信息发布系统、电视支付系统、统一业务交付系统、IP多媒体子系统, 开发包括视频类通讯业务、智能社区业务等在内的新型增值业务, 为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第二, 区分关键性技术, 完善核心技术。积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不断开拓技术新领域。如在整体建设上, 要建成满足“4A要求”的网络, 即用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接受所需要的内容, 同时做到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可管可控。

第三, 要针对性地结合竞争对手信息及商机发展方向进行目标制定, 为企业竞争力的完善和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如无线接入是行业业务接入方式的发展趋势。区别于电信企业无线接入布局以公共领域为主, 广电网络企业要运用100%家庭网络覆盖优势, 部署带无线接入功能的家庭智能网关。广电机顶盒将实现无线网络、媒体中心、信息中心、通讯中心、娱乐中心一体化, 将广电综合业务从单一的电视终端覆盖扩展到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在内的多个终端, 打造多屏互动的全新客厅文化体验, 使之成为无线城市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

3 实现核心产品的创新

核心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本质体现。核心产品区别于主营产品, 主营产品是当下企业的生存基础和主要收入来源, 而核心产品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盈利方式。同时, 考虑到广电网络企业是文化信息传媒企业, 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双重特征, 因此只有与企业发展宗旨相匹配的产品创新才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才是有效的创新。

3.1 产品现状

广电网络核心产品可分为视频业务产品、数据业务产品、应用类产品。其视频业务产品包括了数字电视、高清电视、付费频道、互动点播及其他视频服务等, 形成了以高清化、互动化视频业务产品为主导方向, 以电视为载体的视频资讯信息服务类新型产品为补充的格局。其数据业务包括了专线组网、MPLSVPN组网、宽带接入、主机托管、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社区广播等, 形成了以“智慧社区”产品为核心的数据综合业务模式。其应用类产品包括了民生信息发布和查询业务、公共事业缴费、商务订票、家居安防、游戏娱乐等多方位信息化增值类产品。目前高清类视音频类产品为广电核心优势产品。

3.2 产品创新实现

第一, 大力推动传统产品优化, 发展融合性新业务。

以视音频业务为主导的传统产品始终是广电网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 清晰精准的产品构建优化尤为重要一方面, 要加大公众增值业务组合营销力度, 发挥倍增效应, 增强产品与客户间的粘合度, 实现传统业务份额的保有和扩大。另一方面, 对以信息平台产品为主导的广电特色业务进行标准化升级使其与政府发展需求相契合, 充分运用高清互动、电视社区、广播、大屏、监控等多产品形态, 提供社会管理、政府内部管理、对外信息发布等多业务功能真正体现广电企业的政府喉舌作用, 体现广电特色。

第二, 充分利用新型技术平台, 开发新的业务形态。

在传统视频业务遭遇发展瓶颈, 新型视频业务需求有待培养的情况下, 要实现突破性发展, 就必须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充分利用新型技术平台。抓好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 提供融合视频图文的资讯业务, 成为不可或缺的本地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信息发布平台, 向上服务政府, 向下连接百姓, 起到桥梁作用;抓好电视支付平台, 在实现水电气电视充值的基础上, 继续拓展电子商务类和财经服务类产品, 推动在线支付业务的发展;抓好IMS平台, 实现视频通话、电视短信等通讯类业务。通过新形态业务的开发, 打破传统电视的定义引导家庭信息化网络生活的全新方式使电视重新成为家庭娱乐的核心, 全面打造家庭客厅文化。

第三, 逐步引导新型消费模式, 革新市场营销体系。

市场营销体系是企业与市场的接口是社会竞争的重要环节, 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由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市场营销体系, 不仅是明确“卖什么产品、卖给谁、怎么卖”的问题, 更涵括了品牌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服务策略等系统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细分客户群, 掌握客户需求, 实现精准定位, 通过差异化的营销政策和服务维护, 全面提升客户的产品感知度和品牌感知度。

三网融合已将广电网络运营商推向了不可逆转的市场化之路, 只有客户和市场能决定企业的成败。在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上求创新, 营造以核心技术为中心的产品与新型消费模式, 是广电网络运营商提高创新力、竞争力, 获得更高市场价值的可选途径之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保持企业持续性的创新能力, 扩大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合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 广电网络运营商在激烈的竞争中, 将继续保有和强化数字电视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摘要:本文以“广电网络的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 主要从核心技术创新和核心产品创新两方面进行探索, 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 分别阐述了实现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创新的可行途径设想。

关键词:广电网络,创新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

参考文献

[1]吕海周.让客户不再“大进大出”——谈公共通信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J].中国电信业, 2010, (总第113期) :58-61.

[2]刘雪艳.浅析广电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业务支撑系统的构筑[J].中国有线电视, 2008, (02) :131-134.

[3]任晓炜.互联网电视与有线数字电视竞争力比较分析[J].电视技术, 2011, (总第366期) :10-12.

[4]李文光, 何文清.电信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及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09) :47.

企业创新网络 篇8

(一) 垂直性创新网络的构建

垂直性创新网络, 其主要指在政府或相关职权部门的组织下, 通过层级组织自上而下构建一个创新网络平台。其构建的目标是提高资源的有效整合, 加强整个社会网络下创新与资本的有效融合。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构建一套企业为主体方向、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有效融合的创新平台, 从而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与资本运用。

建垂直性创新网络平台时, 由于其具有跨层次、跨级别以及多领域等特点。往往需要依靠具有绝对权威与组织资源的政府或相关部门, 通过政策性支撑、资源性投入以及方向性引导等措施, 把政府、科研单位、高等学府以及企业等自上而下进行强制联结, 构建自上而下的垂直性创新网络。另外, 本质上是国家政府通过相关制度与规范强化技术创新发展与统筹协调, 从而在一定区域或领域上构建起企业、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相关资本市场等国家性发展框架。

而作为企业来说, 面对国家垂直性创新平台需要时, 一定要积极投身其内。从而可以获取更多的研发资金、技术以及信息等, 不断壮大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二) 横向性创新网络的构建

横向性创新网络, 在创新需求下, 科研单位、高等学府以及相关企业等自发组织一个社会网络创新平台, 其每一个成员均处于自愿公平的状态下, 拥有一致的地位与权力, 并没有强制性自上而下的等级关系。

注:在整个网络中, 其边界主要表示创新网络的效率, 而本文根据内容需要定义为租金的极值。

构建横向性创新网络平台时, 其可以让参与主体基于一个合作平台进行信息、技术以及资源等层面的交换与融合, 为企业的产品创新与高等学府、科研机构等提供较为充裕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而其由于具有较高的自愿性原则, 在基于同一平台交换融合时, 可以确保最大的公平性, 提升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创新网络构建的发展路径

在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下对企业创新网络进行构建时, 其与企业发展一样,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具有一定的组建时期、成长时期、成熟时期以及更替时期, 规律如图1所示。而本文出于企业发展力量的控制范围, 主要基于企业横向性自发组织的网络架构进行探讨。 (图1)

(一) 组建时期

在网络组建时期, 主要是几个相对离散的成员出于某种需要开始联系, 其联系较为有限, 而整个网络主要需求者与发起者处于中间媒介的地位, 其在组织资源转换融合的同时, 也在为其他有意主体提供信息参考。在组建时期, 其网络规模往往较小, 还无法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网络整体规范, 因此对于是否进入持有较大的犹豫, 这是因为一项技术后期转型将需要较高的成本。而企业在选择阶段时, 对资源投入往往持有观望态度, 再加上这一时期的网络租金为负值, 企业的加入网络后取得的经营绩效有限, 因此这一时期对整个网络平台的发展考验较大。

(二) 成长时期

企业创新网络发展到达K1点后, 其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成长期。在这一时期, 随着不断有新成员的进入, 内部关系将出现新的联系, 而合作规模也将不断提升。同时, 随着各主体之间交往更加频繁, 大部分以往较为弱的联系关系将转换成强的联系关系, 而内部主体的交往活动也将由创意产生型过渡为问题解决型。而在这之中的企业, 其逐渐注重目标的规划。

(三) 成熟时期

在成员进退的影响因素可以被充分吸收, 成员进入增速持续放缓, 而创新网络即使在动态关系中也能保持平稳运行, 而创新网络效率边界达到极值K3点时, 整个企业创新网络已经进入成熟时期。在这一时期, 由于各成员主体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与紧密, 大部分弱联系将转变成强联系, 而随着结构洞被各成员主体充分开发与利用, 其优势与作用空间将逐渐变弱, 甚至消失。同时, 随着交流范围的提高, 企业网络各成员主体将逐步向某一领域的顶层发展, 各自在某一领域价值链的一个环节上发展, 最后使他们分工严密, 各自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四) 更替时期

在企业创新网络的更替时期, 企业互锁现象的出现阻碍了外部异质性资源的进入。当外部环境中的新技术逐渐成熟, 新的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后, 现有网络的优势逆转为劣势。例如, 波士顿128号公路创新网络的衰退。因此, Uzzi提出当一个网络是由嵌入联系和一般市场联系组合而成时, 这两者就是互补的, 其中一种联系帮助克服另一种联系的局限。因此, 网络的更替也为创新网络的升级带来了机遇。部分结构自主性较高的企业率先脱离网络并积极转型, 出现与外部群体的弱联系, 构建起外部信息的通道, 重新承担起“信息桥”的角色, 创新网络进入二次进化阶段。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对企业创新网络进行构建时, 其一般具有两个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 两个途径均具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在实际运行上并不处于矛盾的关系, 因此相关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积极参与。但是在参与的过程中, 由于其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变化性, 因此相关企业一定要充分把握, 从而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状态利用创新网络资源, 做到趋利避害。

摘要:创新作为企业推进技术进步、产品发展以及服务水平等层面的重要手段, 其具有提升企业创新实力与市场实力的绝对性作用。而在现代社会产品更新换代较为频繁快速、技术革新周期缩短的背景下, 通过社会网络的嵌入, 形成高等学府、政府、资本市场、研究机构以及中间媒介链接等平台, 推进创新与资本的开发融合, 让每一项资源得到极致利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 本文主要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下, 对企业创新网络构建的办法与必经路径进行探索习性分析。

关键词:企业创新,社会网络,构建办法,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永安, 王燕妮.美国、日本、中国大型汽车企业创新网络的比较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07) .

[2]詹正茂, 舒志彪.2006-2008年我国政府创新政策评述[J].宏观经济研究, 201 0, (03) .

中小企业网络联保融资模式创新 篇9

一、现有担保模式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

中小企业存在融资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 主要有来自企业自身、金融机构以及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主要是其财务制度不健全, 企业信用度较低以及企业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有效资产。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还有金融机构与外部环境等外部原因, 以及现有担保模式存在的缺陷。

(一) 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1. 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问题

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其经营战略定位主要是面对大城市、大企业;而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是把主要精力放到优质客户身上;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肩负服务“三农”的重任, 但事实是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支持也非常有限。从单位交易成本来看, 银行对大企业的贷款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 这使得银行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不愿意与中小企业打交道, 中小企业在融资体系中自然处于不利地位。

2. 金融机构的贷款手续与成本问题

目前银行为了实现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 对其分支机构普遍实行“扁平化”管理, 对基层银行的授权不足。因此, 中小企业的贷款手续烦琐, 为了办妥一笔权限以上的贷款经常要往返上级行数次, 在客观上造成了贷款效率的低下, 以及银行成本的提高, 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3.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问题

目前, 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二) 现有担保模式存在的缺陷

银行与中小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另外, 银行的风险控制意识以及谨慎性都要求企业提供担保以获得信贷。目前, 我国的担保主要有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 但是这些担保都以中小企业的资产作为担保抵押。这与中小企业目前缺乏土地、房屋等有效抵押物的现实相违背。同时, 因为商业性担保机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盈利, 因此, 中小企业在提出担保时, 担保机构会提高审核的标准和保费以应对中小企业的高风险情况。这势必引起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大大提高。

二、网络融资的概念与特点

要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主要就是要解决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根据目前金融机构的要求和条件而言, 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就必须创造新型的融资模式以适应银行的需求。本文所指的网络融资模式就是一种创新。“网络融资”是指建立在网络提供中介服务基础上的企业与银行或第三方机构之间的一种借贷, 其目的是为基于网络经济环境中的企业主体提供信贷服务, 它为银行、企业等各方资源的金融服务以及推动各方的参与提供了有效平台与良好的运作机制。“网络融资”这一金融服务平台, 实现了银行系统与交易、资金、物流等网络平台的对接, 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 在申请贷款时完全可以做到全流程网上操作, 非常便捷。网络融资模式的主要创新如下:

1.制度和流程的创新

其突破了传统银行业务的制度与流程模式, 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办法, 简化了现有审批流程, 开辟专门审批通道, 实行全流程网络化、集中化操作。

2.管理的创新

在管理上, 银行推出了网络联保联贷产品, 积极引进网络平台, 提高客户参与性。如果中小企业有违约情况, 银行就会在网络进行公示甚至终止对其提供金融服务, 这使得违约成本大大提高。

3.风险防范创新

由于这种模式是一种积极探索, 由政府、金融机构、网络运营企业等共同参与。因此, 在风险防范上, 以上几方约定共同出资组建“风险池”, 这可以有效弥补这种新型模式融资可能带来的信贷损失。

4.营销的创新

由于这种模式基于网络平台, 银行可以有效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营销, 这对银行开展业务以及营销创新都有巨大作用。

三、基于网络联保信贷模式的分析与应用

网络联保贷款是阿里巴巴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共同研发并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产品。这是一种网络融资模式的创新。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网络融资放款总额接近130亿元人民币。

(一) 网络联保信贷模式的运行机制与特点

1. 用联合体的整体信用取代资产抵押

中小企业存在缺乏抵押物的特点, 网络联保模式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它以中小企业在网络公司的交易记录以及信贷联合体的整体信用作为信贷依据。这种模式要求企业会努力做到几点。第一, 因为要承担连带责任, 所以企业在寻找合作伙伴时会认真评估对方的信誉与综合实力;第二, 如果某个企业出现了违约情况, 那么联合体的其他企业就会对违约企业施加压力, 共同对其追偿, 要求其偿还债务。因此, 如果企业违约或者承担连带责任都会对企业的交易与收益产生不利后果。这会促使企业相互监督, 努力做到不违约。这样, 对银行和企业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

2. 降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第一, 可以部分替代银行甄别企业信息的过程。因为网络联保信贷是由三家或三家以上的企业一起联保贷款, 企业在形成联合体之前会进行相互了解与沟通, 这样相对于替银行对企业信息进行了部分的甄别, 有利于降低逆向选择的风险。第二, 联合体能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网络联保的联合体使单个企业发生违约时, 联合体共同承担责任, 在解决还款问题时, 联合体能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能够降低企业“隐藏行为”的道德风险。第三, 降低企业的违约风险。因为企业间都是基于网络平台进行合作的, 金融机构可以随时获得贷款联合体企业的交易和诚信信息, 所以, 联合体内某个企业违约的话, 网络运营商会利用网络系统对其进行曝光, 这从另一角度能够降低企业的违约风险。

3. 降低融资成本

第一,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额度小, 单笔贷款成本高、收益低, 因此银行不愿贷款给单独的中小企业。但是通过网络联保, 银行可以节省时间成本与其他费用, 因此银行愿意贷款给联合体。第二, 这种模式不需要企业提供抵押, 给企业节省了抵押评估费用;而且, 联合体企业间的互相了解与信任过程可以降低银行的部分调查工作, 使银行的风险控制成本有效减少。第三, 网络联保在银行审批程序上进行简化, 既加快了速度又降低了成本, 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4. 各方出资建立网络银行“风险池”以弥补可能信贷损失

省、市政府、银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共同出资共建“风险池”, 在传统的以直接补贴、贴息为代表的“福利主义”基础上, 向“制度主义”跨越, 利用“风险池”的杠杆放大效应, 持续有效运作, 让更多、更好的中小企业得到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为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创建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 网络融资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1) 中国建设银行除了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的“e贷通”外, 还陆续与金银岛网络公司、敦煌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 引入网络信用概念, 创新风险补偿机制。

(2) 除了建设银行以外, 中国工商银行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推出了“易融通”, 泰隆银行与网盛生意宝网合作推出了“贷款通”等融资产品。

(3) 中国建设银行与浙江信林担保公司创新推出林企网络融资新模式。主要融资产品有林业企业‘速贷通’、林业企业联贷联保、林业企业订单融资、林权抵押贷款共四款特色融资产品。

四、发展网络联保的政策建议

网络联保这种新型信贷模式, 为中小企业间良好互助合作, 提高企业的信用意识提供了有效平台, 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一种创新。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发展这种创新信贷模式, 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 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提高市场竞争力

因为申请网络联保的中小企业必须是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诚信会员, 而且电子商务平台这种载体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市场机会与竞争机会, 因此, 传统中小企业要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特点, 为企业面向网络的发展战略做好规划。

2. 努力完善网络企业的信用征信体系

网络联保信贷模式解决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核心环节在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因为电子商务平台掌握着中小企业的信用交易记录, 所以, 建立和完善网络企业信用征信体系, 对金融机构而言可以降低其甄别成本与其他成本。

3. 加强银行等贷款机构的风险管理

银行首先要建立健全流程网络化, 集中化信贷操作的业务模式。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 要对联合体企业进行定期跟踪调查。银行可以采取一些积极鼓励政策, 比如对信用好的企业联合体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另外, 要控制其进入的门槛, 避免不良企业进入联合体。

4. 政府的政策扶持与制度保障

政府在培育网络市场方面, 要积极推进及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运作等方面的环境建设, 对电子商务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 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提供制度保障, 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强制度保障。

新兴的“网络融资”将为银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中小企业带来“三方共赢”。对中小企业来说可以有效解决融资需求;对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来说能够为网站会员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提升网站竞争力;而对银行来说则可以通过整合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社会资源, 加速自身金融产品创新挖掘新的商机。

参考文献

[1]陈红玲.网络银行的外部性及对金融发展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 2006 (16)

[2]沈红波.中小企业联保贷款模式剖析—破解小企业融资难与现代金融对接的难题[J].浙江金融, 2008 (11)

[3]王慧聪, 封朝.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新思路[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20) .

企业创新网络 篇10

一、相关概念

1. 创新网络

所谓创新网络, 即各种主体参与到创新合作之中, 从而形成的一种正式或者非正式的组织, 彼此帮助创新并以最优惠的条件实现创新成果的共享, 包括契约式战略联盟、股权式战略联盟、合资公司等各种形式。

2. 企业结派行为和子群结构

所谓的企业的结派行为, 简而言之, 即企业之间建立多次合作关系, 而所谓的子群结构, 即这些企业基于结派行为而产生的组织框架, 每个企业都在框架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彼此互相影响并产生紧密联系, 促进相互之间的发展[1]。

3. 创新主体

所谓创新主体, 简而言之, 即实施创新行为, 或者应用创新成果的某个个体, 其占据到了整个创新网络的核心地位, 也是整个创新行为的发起者和最终受益者。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企业已经逐步取代了大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成为了如今我国社会的创新主体。

二、企业结派行为和子群结构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上文中, 我们阐述了企业的企业结派行为和子群结构, 可以看出, 这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实践中是极为常见的现象, 因此, 我们必须对其要有着客观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 尤其是两者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更是极为重要。

1. 企业结派紧密程度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和优势资源配置不合理是我国当今企业进行创新时遇到的两大问题, 且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 企业若想真正的进行有效的创新, 则必须拥有雄厚的经费和技术储备作为保障, 因此, 一个企业想要进行大规模和深入性的创新研究无疑是极为困难的, 这就需要企业之间进行联合, 互相协同发挥作用, 以期最大程度的取得创新成果并节省资源的投入, 亦可以分担研发的资源和风险, 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极为有利[2]。

除此以外, 采取企业结派的方式, 还可以促进企业对外部知识资源的吸收, 并且极大地方便了技术和知识在企业间的交流和转移, 但是却不可避免的会在彼此联系和交流中出现阻碍和矛盾, 导致双方关系下降, 反而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反作用, 这需要在实践中予以重视。

2. 企业派别数量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影响

通常而言, 企业间合作研发的机会随着企业间频繁的结派行为而增多, 企业自然可以获得更多的创新成果。从客观而言, 作为一个极为开放和复杂的整体过程, 创新不仅需要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 而且还必须有效的对于外部资源进行调动, 而在社会分工合理合作的前提下取得成果。因此, 形成的子群和合作关系的数量是成正比关系, 而这也决定了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如果企业之间能够形成良性的创新合作关系,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结派, 那么必然会促进创新成果的流通和共享, 从本质上保障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3. 企业派别间联系和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影响

在子群结构中, 成员由于网络和规则的限制, 对于外部资源的获取能力自然降低, 甚至只能局限在网络中向其他企业学习和获取创新成果, 因此可以说, 虽然企业派别间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对于创新成果的应用, 但是却会对于企业获取外部信息造成一定得阻碍。总而言之, 在实践中要注意对于子群规模的有效控制, 防止其过大对于企业创立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亦要避免其过小而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相关启示和对策建议

上文中, 对于企业派别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和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下面, 将根据这些情况和实践经验, 对于如何有效的利用企业结派和创新网络来有效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并避免负面影响提出自己的建议。

1. 加强创新网络中的子群集聚效应

密切观察同子群潜在竞争对手, 可以保证企业能够对于自身的经营策略进行及时的调整, 企业结派行为的频繁应当是和网络子群的数量呈正比, 这可以极大的提高创新效率和对于创新成果的获取, 对促进和完善企业创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意义[3]。

2. 建立规模小或结构简单的子群

实践中, 规模小或结构简单的子群可以加大企业从其中的收益, 提高其创新能力或者对于创新成果的吸收, 对于市场中其它企业和整个市场的信息可以实现极为迅速、全面的吸收, 从本质上保证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结果。因此, 在实践中, 企业不能固守“做大做强”和“强强联合”的思维, 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的采取各种措施, 在适当的范围内建立创新集群, 即保证了创新的成果, 又避免了由于创新网络过大和结派企业过多而产生的各种缺陷, 真正的促进自身的创新成果。

3. 应当及时进行本地化合作研发

企业越能跨越不同子群, 那么越能方便、全面的了解不同子群的异质性信息资源,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 企业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有效的避免进行大规模子群联系时所必然产生的冗余, 从根本上避免战略冲突和分配矛盾, 避免其对于创新能力和吸收创新成果产生负面影响。总之,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所处的现实客观环境, 尽可能的就地和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和结派, 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创新事业的正常进行, 而且避免了由于网络过大而造成的成本降低、负担加重等问题。

4. 建立创新中介体制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 进行科研创新无疑需 (下转第31页) 要投入极大地人力、物力等成本, 在这种客观现实背景下, 企业若想单独进行创新, 那么无疑是不现实。因此, 政府应当主动发挥职能, 借助自身掌握的资源, 为企业构建一个联合合作的平台。客观而言, 我国企业之间, 尤其是跨行业的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较小, 无法起到足够的社会影响力, 服范围和空间也极受限制, 加上小农经济的思想惯公众对中介组织的功能和对政府职能的补充作用仍存在误解。因此, 许多企业无法有效的得到外界最新的创新技术, 许多不适应本企业发展, 但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创新和科研有着极大帮助的创新成果被搁置, 这不仅无法促进我国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而且无疑是极大地浪费。

5. 建设完善的信息产权保护制度

信息产权保护制度是保证进行创新的企业能够顺利创新, 并且从创新中获取利益的法律制度。在以往的社会实践中, 我国企业法制观念较为薄弱, 且我国对于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法律制度中也存在着不同的缺陷, 这使得企业投入大量物力、人力进行创新而得来的创新成果被轻易盗取, 这无疑极大地阻碍了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力。因此, 我国必须要加强对于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 严格实施符合实际的知识产权战略, 从而使得知识生产者的权益从制度上得到保护。此外, 国家应当采取立法或者行政措施, 保证技术要素能够参与知识产权所产生的利润分配, 使知识产权的价值在股权中直接体现出来。

另外, 国家和整个社会必须树立法律的尊严和威慑力量, 改变现实中知识产权保护案件的实践中切实存在的起诉难、判决难和执行难的状况。除此之外, 我国应当引入市场机制, 制定敢为人先的人才使用和利益分配政策, 努力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

四、结论

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市场各主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 一个企业若想能够生存和发展, 除了采取各种科学、合理的经营手段外, 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对于自己的产品、模式等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其中, 实行企业接派和创新网络无疑是最为有效地措施, 可以极高的提高创新能力和获取创新成果, 也可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整体创新形式的发展, 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炎, 孟庆时.创新网络中基于结派行为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J].科研管理, 2014, (7) :22-29.

[2]谢永平, 张浩淼, 毛雁征.技术创新网络中基于成员企业吸收能力的企业竞争优势与其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0, (9) :35-39.

上一篇:古代也有妇女节下一篇:高等农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