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2024-05-10

谈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共6篇)

篇1:谈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浅 谈 初 中 生 的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2010春教育管理(本)1053001205822郭世昌

摘要: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中学作为最主要的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阵地,要确定适当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开展活动,行为育人,构建思想品德教育网络,共同育人。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更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探索和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对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进行研究。我认为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

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是:“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和诱惑的能力”。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远的说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近的说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好是坏,直接关系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性,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性。无组织无纪律,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犯罪率逐年上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中学生当中不同程度的滋生;绝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少数中学生心理素质差,一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这与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相矛盾,与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相违背。

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 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 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树立法律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弘扬民族精神, 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这就决定了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贯穿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全过程。

二、强化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途径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途径有许多,有的有时效性,有的没有时效性。我认为主要要强化以下几条途径:

(一)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教学不仅是实施知识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各门学科都应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例如语文课程可促使学生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历史课程可促使学生逐步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地理课程不仅能促使学生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习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程,能通过对定理、原理、法则等知识的辩证分析,促使学生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音乐、美术课程可通过艺术教育手段启迪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从而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体育课程可促使学生培养不怕苦、不怕累,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总之,各门课程是学校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形式,它能使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因此,要通过各科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感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道德观。这就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因素,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实际找准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上课时找准思想品德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效。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各科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健体的同时,受到教育和熏陶,从而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还要主动自觉研究所任学科的思想品德教育规律,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方法,并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文道结合。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这说明校园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以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由学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沙龙及其他活动为代表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氛围,具有凝聚、调适和塑造功能。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在于它能树立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对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把学生的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文化精神上,使他们精诚团结,形成团队精神。校园文化的调适功能在于它创造了融洽的文化氛围,消除了学生的孤独感、失落感,使他们的生活更为和谐轻松,更为高雅活跃。校园文化的塑造功能在于它为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实现自我个性的潜能,把校园文化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体系,逐步完成世界观的确立和人格的发展。总之,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具有娱乐身心、陶冶性情、培养情操、塑造心灵的作用。为此,学校应创设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校的一切看作是育人的阵地。比如,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思想品德教育橱窗,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敬校爱校教育;使操场四周的围墙变成绘有各类启思益智壁画的文化墙,在醒目的位置修建庄严的升旗台,在显眼的地方写上校训、校风等,让广大师生逐渐培养起爱校、爱集体的情感。通过环境建设,让校园中的一切事物好像都在说话,让校园里的每个地方都起到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得到培养,良好习惯得以养成,情操得到陶冶。

(三)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初中学生由于年纪小,见识少,对于是非、善恶、美丑等还没有成熟的观念和切身的体会。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就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的标准。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世界观以及对学习、生活的态度, 对理想的追求, 也是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因此,学校必须特别重视思想品德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表率作用。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 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 身教是无声的教育, 是最民主的教育, 也是一种最具体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它不带任何强制性, 完全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影响学生, 带动学生, 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因此, 作为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师德修养, 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理论水平, 从而使自己在开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为此,学校应重视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师从思想到作风,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带好头,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对抽象的规范和要求有“范”可依,让学生在富于形象的榜样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这不仅增强了教师思想品德教育的可信度、吸引力和实效性,而且让学生在教师表率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师所期望的良好思想品德。

(四)开展活动,行为育人

课外教育活动由于范围广泛,形式灵活多样,内容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特点,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更能发挥特有的作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以及学生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为此,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多种主题鲜明的活动。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所受到的感染和陶冶,所受到的激发和磨炼远远超过单一的课堂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学校要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课外活动教育,做到两手同时抓,两手都要硬,让课外教育活动真正发挥其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同时,校外教育机构组织的校外活动也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补充,同时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校外教育机构主要包括少年宫、儿童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艺术馆、业余体校等,这些机构利用自己的专有场所和教育设施,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五)构建思想品德教育网络,共同育人

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初中生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一是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旨在提高家教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接受一定的家教知识、掌握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按国家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管理子女,教育好后代。二是建立思想品德教育基地。除了强化校内教育功能外,建立校外固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基地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化的途径之一,它有利

于受教育者直接感知社会的伟大,有利于学生用实践知识验证课本知识,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三是设立校外活动站。以居民小组或村委会为单位,按地域划分,设立校外活动站,聘请共青团、妇联干部、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师和村长担任校外辅导员。这支校外辅导员队伍,平时可以帮助、指导家长管教孩子,收集社会、家长对学校的建议,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也把学校的阶段性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要求及时传递给家长,配合学校实施和检测学生在校外的道德表现。

三、充实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初中生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单独、孤立地进行,而应该贯穿于学校的全部教育工作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包含深刻的思想品德意义。”也就是说,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应该充满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人人都做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成为学校全体员工的行动。

(一)爱国主义教育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从学习历史入手,使初中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热爱祖国的版图河山、语言文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著名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驱、文化名人的教育;初步的国家观念——尊重国家标志,维护国家尊严、荣誉的教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教育;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国防和国家安全及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

(二)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是培养各种人才的“基地”。在初中学校大家庭里,应该让初中生懂得:没有国家就没有集体,没有集体就没有个人。国家、集体是个人的坚强后盾。是个人利益乃至生命强有力的“保护者”。使初中生在理论上和时间上认识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必要性,培养他们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团结合作、善解人意、具有强烈的荣誉感及培养他们在集体中的竞争意识和正确估量自我价值。

目前,初中生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社会与家庭的影响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他们往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个人主义的利益高于一切,常常是以“我”为圆心,以个人主义为半径,划来划去,离不开“我”的利益。他们目中无人,一味追求物质的最高享受,而望了别人,忘了集体。

要让初中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培养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服从集体的决定,遵守纪律,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珍惜集体的荣誉,为集体争光。在集体中团结、谦让、互助合作、关心他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做集体的主人。教育他们从小懂得班级、学校等都是集体,自己作为集体的一员,应关心、爱护、保护集体的利益,多为集体做好事,树立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会过民主生活,有事和大家商量。教育他们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局部服从整体。防止狭隘的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

要善于引导他们从关心班级小集体,逐步扩大到关心学校、社会和国家集体。教师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抓具体对青少年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蕴藏着极大的力量,它对每一个人的思想、行为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良好的集体是培养初中生成为集体主义和其他良好品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培养初中生为人民服务的直接条件,初中生在集体里受到集体主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在一起学习、生活、与人交往中,逐渐认识到自身价值和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的这一基本道理。

(三)社会主义、理想、道德、劳动等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等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之一,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社会发展规律、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职业道德、《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更好的激发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的热情;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珍惜学习机会,关心孝敬父母,体会父母的辛劳。

四、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学生的思想素质是学生的最重要素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非常重要,对思想品德教育结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认为主要突出以下四种方法:

(一)有理

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不同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因事因人而异,析事论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那些以惩罚性的方法只是暂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短时间的限制,要做到扼制不良行为必须以理服人,只有以理喻而不是以力育才能达到教育学生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目的。

(二)有情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要使学生接受,只有情通才能理达。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情理中融入智慧与警策。

(三)有度

思想教育,与学生说理论事,要掌握不同的度。表扬,实事求是;批评,恰如其分;个别谈心与大庭广众有区,点到为止与条分缕析有别。

(四)有信

教师要有号召力,班集体要有战斗力,一定要慎虑做事,言而有信,提出的目标宜积小胜为大胜,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既定目标。

总之,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除了国家和政府部门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矫正“指挥棒”的指向外,学校自身也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对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互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形成合力,才能更好促进中学生健康茁壮成长,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年东、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N】、教育信息网,(2009)

【2】余庆刚,郑志洪.浅谈思想品德教育【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01).【3】史雅琴.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J】、宁夏教育科研,2006,(02).【4】马亚玲.思想品德教育探析【J】、宁夏教育科研,2008,(04).【5】王维勇.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途径的探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

篇2:谈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浅谈边境地区初中生思想素质教育

【摘要】思想道德教育是激励性的教育,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我国边境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限制,导致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大力发展边境地区的教育是非常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提高边境地区初中学生的思想素质,有利于边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稳。本文主要就对我国边境地区初中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边境地区 思想素质 提高探究

引言

教育自古以来都是文化传承的重

要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的时代特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此我们要以大力培育具有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为思想道德素质及教育的新目标。思想道德素质即还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边境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社会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以及文化来源的多样化,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具有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因此,边境地区也常常成为了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势力进行活动的突破口。所以,对边境地区的学生思想素质提高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培养边境地区民族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边境地区学校思想素质的现状

家庭教育的不重视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家长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并且家庭环境的教育对孩子思想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调查发现,务农家庭和工人家庭的成长的学生思想素质偏低,教师和公务员家庭成长的学生思想素质较高[1].边境地区由于经济水平有限,大部分的家庭都没有很富裕,大部分的家庭都是靠着劳动来获取生活资源,因此,这些家庭的孩子基本上都没有时间去温习功课,很多男同学都会随着家长去劳动,女同学则在家里承担家务。平时也属于放任自由、无人管理的状态。家长根本无暇顾及到孩子的道德教育。因此,很多边境地区的孩子都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社会道德的底线,成为危害社会的人,等到家长发现时,已经追悔莫及。

学校德育僵化

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

响,边境地区学校的德育一般都只流于表面,过于形式化和程序化,学校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知不足。大部分学校都是以智育为主,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只是光有口号,却没有实际行动。出现”喊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僵化局面。然后学校日常的德育活动都有按照计划去安排,但是仔细问过学生就会发现,这些德育活动也只是做做材料就行了,然后由每个班的班长或者团支书负责整理和上交。即便是开展的德育活动也时常与学生的生活脱离。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就曾经提出”教育即生活”,它要求教育必须要具有生活意义和对生活创新的现实作用,教育必须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要时刻厨现实生活的变迁[2].此外,学校德育教材内容中所宣传的思想道德和真善美,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体现出来,学校没能清楚的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活动僵化,德育内容单一,这样的德育并不具有任何的现实意义,不能充分的发挥出德育的作用,导致边境地区失去了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

2.提高边境学生思想素质的具体对策

提高学校对德育的认识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并且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网络信息技术不断的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很容易被不良思想所感染,比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让国家”以德治国”的政策方针得以实现。贯彻落实”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指导精神,扎实的将边境地区中学德育工作抓好抓紧[3].德育是思想素质教育的灵魂,是促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导向。学校只有抓好了德育,才能够抓好其他的教育,将其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要想提高边境地区学生 的思想素质,就必须要坚定不移的坚持以德育为主的教育理念。

强化学校德育的实效

要想真正的提高边境地区学生的思想素质,那么学校的德育就不能只流于表面,必须要强化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基础性、方向性,要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帮助边境地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更多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还要加强对边境地区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和社会道德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勤奋学习,为自己美好明天而努力的积极的学习观。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细微之处着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学会感恩,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思想觉悟。

学校多组织德育活动

学校组织德育活动是提高学生思

想素质的有效途径,德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为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班会必须要具有针对性,对学生在道德素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比如:可以针对学生的生活习惯中存在的问题,举行一个”好习惯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在班级上选取几位平时生活、学习、卫生、礼仪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汇报或者演讲,从而树立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动力和热情[4].也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公益活动、敬老爱老、法治宣传等活动来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整体构建。让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得以净化和提升。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并非全都是学校的职责,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想使得德育达到最佳的效果,就必须要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有机的整合,学校应当要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主要针对学生的

思想道德、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人生追求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为家长提供多种教育的途径,对家长在教育方面出现的错误做法进行纠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培养他们科学的教育思想,并且也能加强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进家长们的共同发展[5].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以及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和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及时的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实现家庭和学校一体化教育。

3.结语

综上所述,对边境地区的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学校的德育是实现学生思想道德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必须要明确的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充分的发挥学校德育的功能和实效,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要做到务实、严管和灵活这几点,从而促进学校的德育的发展,使得边境地区学生思想德育素质更上一层楼,为边境地

篇3:浅谈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一、初中生思想品德低下的原因

面对这样的问题, 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造成这种思想品德低下的原因。

1、家庭原因

(1) 家庭环境。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过于溺爱孩子, 加之父母工作较忙, 孩子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 这样的隔代教育更加加重了对孩子的溺爱。这样的过分保护和宠爱, 使得一些孩子产生蛮不讲理, 自认为自己最大的心理, 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自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 不能吃苦, 而且心理素质也比较差, 抗挫折能力较弱。

(2) 不健全的家庭的影响。当今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 使得现在由于离婚导致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 许多父母离异的小孩受父母影响较深, 这样不健全的家庭对孩子的关心和保护也是不健全的。有些再婚后的后父或后母, 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不关心, 更有甚者, 动不动就打骂孩子, 拿孩子当出气筒, 使原来就不健全的心灵变得更加扭曲。

(3) 一些家庭错误的价值导向。家长往往是第一个侵犯孩子合法权利的人, 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忽略了孩子的思想。许多家长不能做出好的榜样作用, 比如有的家长爱贪小便宜、蛮不讲理、自私、赌博等,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和性格;有的家长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对孩子进行大量的“智力投资”, 取代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并过分的实用物质奖励的手段, 使得一部分孩子为了得到表扬或者奖励, 想方设法, 不择手段地去获得高分。

2、学校原因

不得不承认, 在教师中有那么一些素质差、职业道德低下的人。有的教师在课堂里正气凛然、道貌岸然, 但在生活中一塌糊涂。有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 带有色眼镜看待学生, 片面地以分数论英雄, 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 成绩不好的就是坏学生, 这样子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对抗心理, 激化学生的叛逆心理, 使学生对老师反感, 进而对该教师所教科目的排斥, 严重者可能将对个别教师的反感发展为对所有教师的反感, 甚至上升为对学校的反感。有的学校和教师也存在着不诚信的行为, 比如答应学生的事情不做到, 当学生对学校和教师产生不信任情绪的时候, 他们的教育便会事倍而功半。

3、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一些不该开放的东西过早地开放出来了。黄赌毒正在不同程度地侵蚀学生那尚不能分辨是非的心灵, 社会对于这些东西的管理多数情况下只是一味地禁止, 家长和社会越禁止, 学生的好奇心越大, 家长和学校对于这类的正常教育往往也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 缺乏正确的引导。这些都将使不少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 精神上受到污染, 有些学生无心念书, 有些学生过早成熟, 有些甚至犯罪。还有一些影视作品包含了许多暴力的元素, 使得一些学生也学得很野蛮, 动不动也舞刀弄棍, 有些还弄出人命。现在流行的网络游戏, 大多包含有暴力成分, 而游戏的竞争机制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好强好斗心理, 使得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在现实生活中则表现为性格暴躁, 崇尚暴力, 极易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二、改进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举措

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价值观的树立, 和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是分不开的。针对以上情况, 在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 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进。

1、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应该对学生多一些关心, 适当的放一放自己的事业, 不能单纯的认为现在赚钱是为了孩子好, 适当的了解孩子需要什么,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需要的一般不是物质的满足, 而是精神上的一种关爱和一种亲情, 并及时同学校联系, 掌握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学校应该办好“家长学校”, 加强同家长的联系, 实现家校共同教育。

2、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 因此教师的榜样作用就更为显著。教师想要教好学生, 首先就应该得到学生的认可, 这个认可不仅是人格上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教学技能上的认可。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 那你尽管放心, 他们会站在你这边, 决不会放弃你。相反地, 不论你是多么亲切, 你的话说得多么动听, 态度多么和蔼, 不论你在日常生活和休息的时候多么可爱, 但是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 总是失败, 处处都看出你不通业务, 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 除了蔑视之外, 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初中生在爱国主义方面有着两种极端表现, 一种是“哈韩哈日”的流行带来了崇洋媚外的不良风气, 这种风气导致此类初中生对我国了解很浅很片面甚至很偏激, 盲目崇拜外国, 流行“非主流”;另一种表现为一种狭隘爱国主义, 在对于日本地震这个问题上, 有不占少数的一部分初中生认为震的好。他们只看到日本对中国的罪行, 认为日本受到灾难对中国有好处, 而忽略了人道主义。对于前者, 我们应该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增强其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对于后者, 我们应该加强政治教育, 让四项基本原则在学生心中扎根, 让他们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行为。在进行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还应该以广义人道主义为基础, 认识到我们做事的最高目的, 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4、加强道德教育。

现在初中生, 甚至整个中华民族, 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道德缺失的问题, 集中体现在感恩意识的缺失, 个人主义的泛滥, 集体意识的淡薄。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 有意识地进行感恩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感恩教育中, 父母和教师的“感恩”榜样作用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我们在让孩子学会感恩的过程中, 对孩子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心。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 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也就是说, 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老师, 和孩子之间不仅要做到思想上的交流, 更重要的是感情上的交流。双方互相尊重, 孩子才会对家长和老师产生情感上的相通和内心深处的共鸣, 才会真正接受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做好了, 个人主义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5、加强法制教育。

许多初中生法律意识不强, 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较弱, 家庭、学校、社会上也存在着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基础的法制教育, 让学生树立权利和义务的意识, 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什么事情可以做, 什么事情应该做, 什么事情不能做。同时, 家长、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引起足够的重视,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的初中教育, 在关注学生的成绩和追求升学率的同时, 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使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摘要:初中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阶段, 青少年在这个时候身体急速发育, 思想和心理也在这个阶段定型, 学生叛逆思想最强的也是这个时期, 因此在这个时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是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 马克思主义尝试教育, 法制观念的培养。思想品德作为灵魂的指引者, 在初中这样一个人的“灵魂发育时期”, 就显得尤为重要。

篇4:浅谈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初中生 德育教育 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77-02

一、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思想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学习,让教育理论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头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现实之间的反差,教育青他们看到事物的本质、主流,激发他们投身改革,参与改革的热情,从而引导他们认真学习,识别和抵制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但是思想道德不是自发形成的,思想道德行为也只有发自个人内心的自觉才能奏效。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注重教育的科学性、灵活性,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规范道德行为,让学生真正接受,达到入脑、入心的程度,最终达到由理解变为自觉的道德行为。这样道德氛围才能形成,思想道德教育才能真正见成效。教师应注重教育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是教育能见成效的保证。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心理,因势利导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心理学强调指出: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从而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学会自觉调节情绪,形成意志坚强的良好性格。

因此,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首要的是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确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又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知识缺乏,对许多问题无法理解和认识。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内容不加选择、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方法上又实施大量的强输硬灌。这样就极易造成学生知行分离、言行不一,甚至不知错,更谈不上去主动改错。

三、尊重个性,培养情趣

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重点是要中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初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

四、加大投入,优化环境

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而中学生所处的时期在德育的形成中是关键时期。它不能单靠课堂的教育方式来解决问题,德育与整个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不可否认,过去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投入是非常大的,特别是近几年。各地各种“德育创新”层出不穷:班主任花在班级管理上的精力和时间,已经大大超出了以往几倍:班主任、科任教师“全员育人”,超负荷工作,可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好,各种各样的问题依然存在。其症结除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贪多求全、空洞外,被动教育替代了主动教育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所谓被动教育就是当学生已经违背了道德准则,教师才对学生的错误言行进行教育。这种教育虽然可以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但其效果却远远低于主动教育的效果。因为被动教育的临时和仓促性,使其往往带有较浓厚的批评和指责,对学生个体的伤害较大,特别是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多,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情感脆弱,从小接受的大多是赏识教育,自我意识较强;所以教师如果采用批评和指责的教育方式,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这样教育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负作用,效果相对也就差得多。

学校要加大教育投入,使学校成为学生生活的乐园、求知的学园、温馨的家园、美丽的花园。同时还应重视创造德育的社会环境,抓好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净化社会育人环境,坚决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大力着手“绿色网吧”的建设。

五、家校齐管,共同教育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树立教育子女“要成人,先做人”的正确思想。家长的言行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禁止家长的不良行为和思想传播给子女,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设置障碍。让黄、赌、毒远离家庭。家长应当平等对人,规范自己的行为,净化家庭环境,让孩子耳濡目染,一开始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老师与家长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不能用居高临下的方式去教育他们,要知道现代中学生心理的封闭性和时代特点。我们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之中,与学生平等交流,探讨一些热点问题。例如: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流行歌曲?为什么喜欢看武侠科幻小说?他们上网干什么?通过这些,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近了,然后再去引导他们,只有尽可能地了解他们,进而才能帮助他们。让他们真心感知我们、接受我们的教育。让同学们去懂得爱,学会感恩,使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与力量。

此外初中生思想道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

篇5:谈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摘要:现在的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十分注重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现在的教学理论认为,只有做好了情感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文主要是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来谈论初中的老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道德情感教育

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进行加强和改进,是全党乃至全社会共同的任务,而学校则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现代教育中,应当把德育工作放在学生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且要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要加强关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1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程中情感道德教育的现状

1.1情感道德教育的目标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标准中,非常注重情感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且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这说明,在新的教学观念中,教师要充分地认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要求教师要积极发掘情感因素的作用,还要能够深入探索和研究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培养的规律和途径。

1.2初中生思想情感的特点

初中生的思维是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初中生对事物的认知是肤浅的,也是笼统的,并且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开始,他们的理性情感比较弱。同时,这个年龄层次的孩子有了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探索的愿意,并且他们不再以父母或者是老师的看法作为自己评价其他人、事、物的依据,他们愿意自己独立地去评价其他的人、事、物。

初中生的这些变化,是一种进步,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感。

1.3初中生思想情感的缺失及其影响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授课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倾向,即过分注重提高孩子们的道德认识以及指导孩子们进行道德行为,却并不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情感。换句话说,对于学生的道德情感的教育只停留在表象,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层次,即便学生知道了怎样做,但是他们并不能够完全理解和认同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很多是个这些青少年都是做一套做一套。

由于道德情感教育的缺失,首先很多学生在完全明白“大道理”的同时,并不能够对自己严要求,在很多方面会“越轨”。这样一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或者说,整个思想品德的教学都是失败的。

2如何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程中情感道德教育

2.1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核心力量。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老师必须具有的素质和美德,也是从事教育工作人员职业的天然要求。

每一位学生在心里都会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这对于学生来说一种鞭策和激励,可以推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老师应该将自己的爱心平等地倾注到自己的每一位学生的身上,让学生可以感觉到老师的爱心,在老师的爱护下成长。

老师要想对学生在爱心,首先就要允许学生有缺点,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更不能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老师也不能够太过于苛责学生,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弄清楚行为的目的何在。在此基础,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行为的错误之处,了解到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伤害。

除此之外,无论在任何情况之下,老师都应该平静地处理问题,对学生要坚持正面的教育,当学生获得了进步或者做了好事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表扬。好的教师有能力让自己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信心的、都是在不断进步着的。

2.2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

教师对学生的耐心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并进行培养的重要条件。

一个人的言行,不但受着这个人的认知的影响,也是受到这个人的情感来调节的。如果教师在给学生上思想品德课的时候只是枯燥地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提出一个空洞的要求,是无法保证学生能将这些理论知识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去的,更不可能做到言行一致。

所以,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做长期的大量的努力,让学生可以在情感上产生非常深刻的体验,这样才可以在内心产生力量,并形成一种意见,从而将自己的理念认识转为实际的行动。

尤其在教育一些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也不愿意遵守纪律的学生时,这些学生的意志品质不是很坚强,做事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耐心和信心,有些学生还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老师在教育他们的时候,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持久的耐心。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的老师,是不会歧视和抛弃这些孩子的,而是会用自己趋势的爱心去关心这些孩子,老师持久的耐心会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愿意接纳老师的教育最终取得学习及其他方面的进步。

2.3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显示出自己的诚意。

老师要向学生显示出自己的诚意,因为诚意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并进行培养的基础。教师要想自己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就不能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对立的位置上面,教师应该与学生坦诚相见,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不能够显示出:“我是老师,你什么都得听我的态度。”

同时,老师还应该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学生想法中的闪光点要加以赞扬,对于学生所提的有借鉴性的意见可以采纳并且用在实际的教学或者生活当中。

2.4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把握好原则

原则性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并进行培养的前提。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不能够毫无原则性,在与学生情愿交流的同时也要注意原则性。这个原则指的是学生的任何行为都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以学习为首要任务,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标。

由于初中生处于思想的萌芽期,所以他们的思想情感上面有许多矛盾的地方,比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较先进的思想情感和较落后的思想情感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的相互作用,会阻碍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作为教师,要能够在学生迷茫的时候给他指引正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应

当坚持原则性。唯有坚定不移地将原则坚持下来,才有可能将这些思想彻底地为学生们所接纳,并且将相关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对自己严格要求。

老师要坚持原则性与不讲人情是两回事,不讲人情,指的是做事情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只一味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当学生犯了错误也不问缘由地责备学生。

讲究原则的老师,在不能认同学生的想法,或者是在纠正学生的想法的时候,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感受,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时候会向学生做出解释,并且愿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同时,讲究原则的时候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并不会不顾情面地批文批评学生,会非常耐心地向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在知道学生的想法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结束语:在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重大的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首先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其次还要了解学生的情感,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来,从学生的情感特点出发,这样,才能够真正抓工作的要点,将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篇6:谈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爱国古诗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爱国古诗文的审美心境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教学,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将对学生学习古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爱国古诗文除了对诗人作必要的介绍外,还要注重把学生带入对爱国古诗文的审美心境中。心境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的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染上一种情绪色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吟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吟诵边表演,这样可增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使他们与作者的爱国情感产生共鸣。

二、在教授古诗文时要耐心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壮美山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祖国河山的优美古诗文。如:在讴歌祖国山河壮美的自然风光方面,成就尤为突出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在讲述隋唐文化时,可让学生找出并朗诵李白描述祖国山河的诗,如描写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长江浩淼无际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描写黄河奔腾气势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以此来让学生切深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通过对这一系列诗文的学习、欣赏,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山河、对大自然的热爱。再如《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在写法上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不仅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所有这些诗文自然美与情感美的和谐统一,包蕴着一种催人奋发的力量,激发着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讲解这些诗文,要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国土辽阔、山川壮丽、人民勤劳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坚强信念。

三、在古诗文教学中更注意运用历史、辩证的观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传统道德有其长久的渊源,许多良好的思想品格,都是在其特定时期内形成的,许多名言、古训又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立身处世的总结,并非绝对真理,加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如果一味地讲古人,不讲今人,讲一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空话、套话,对学生是没有号召力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传统道德赋予体现时代精神的内容,结合展现时代风貌的典型事例,用丰富的信息去充实学生的心灵。如讲孔子的“仁”时可结合讲学雷锋,讲希望工程,讲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传统道德的光芒仍然辉映在我们身边的人群中。再如《出师表》中表现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思想,我们可以继承,但这种爱国思想只是忠于蜀汉朝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良好的爱国思想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队形变幻的合理运用的论文下一篇:居民自治实施方案-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