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道德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进入青春期,心理还未发育成熟,也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此时期开展道德教育对学生人格与品性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最为紧密,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开展者,如何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是班主任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初中生道德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道德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初中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新时代下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新的诠释,而初中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的思想道德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重视加强初中学生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比知识教育更加重要,所以,开展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本文阐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初中学生;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泛指处于青春期早期阶段的学生,在该阶段开展道德教育能够贯彻“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新课程标准强调道德教育层次要贴合实际,内容要充实多样,重视思想品德教育。而现实中由于教师缺乏高层次的教学认识,导致部分学生的正向思想观念淡薄,精神意识较弱,这就为初中学生道德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教师直面。

一、明确道德教育目标

道德教育目标能够规范道德教育,教师要着眼于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设置符合其学习能力的教育目标,培养其坚强的意志,提高其自控能力、自立能力,提升道德修养,帮助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1]。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的相关知识讲授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具出示测试题,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遇到重大挫折或无法承受的挫折会不会放弃生命?失去一根手指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怎样看待年迈的长辈驾鹤西去?学生回答后,教师统计答案,引导其分析挫折的来源,分析难以意识到挫折的积极、消极影响。出示残奥会运动健儿领奖的高光时刻图片,再让学生根据教材提示感悟生命的韧性,学习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是何样的,并自行总结消极挫折认知与积极挫折认知的不同之处。在教师明确的道德教育目标指引下,学生高效的学习有关知识,明白了积极健康生活能够克服困难,增强自己生命的韧性。

二、强化学生制度意识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品德教育内容,学校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教师也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制度意识,结合实例让学生深化制度的理解,明白秩序的重要性[2]。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学序曲》的相关知识讲授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回想开学典礼的画面,探讨记忆犹新的一幕,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时刻,学生给出不同回答:教师宣讲班级规定、校长宣读校园规章制度等等。教师随后利用多媒体教具播放大雁成排飞翔的视频,探讨大雁阵型的原理,学生经过探究后得知大雁井然有序排成阵型能够减小空气阻力,节省飞翔力气,确保群体达到目的地。教师此时引入相关制度知识,结合课题让学生探讨遵守制度與不遵守制度的人,哪种会健康成长,学生共同回答:遵守制度的人。此时,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人际交往中的违反规章制度行为,再让其写下自己未来的打算,封入自己的专属成长记录袋中,增强学生的制度意识,深化对中学时代品德知识的独特理解,强化品德教育。

三、开展趣味教育活动

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需要教师探寻高效的教学方法,而教育活动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使其在教学中深化品德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3]。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其特长,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增强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教师要开展趣味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让家更美好》的相关知识讲授为例,教师开展趣味表演活动,让学生自由组成“一家人”,表演生活中令人感动的小事,并在节目表演结束后,各自讲述一件自己为家庭做出的贡献。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表演的欲望也愈加强烈,某一小组在表演完“草原一家人”的节目后,小组成员各自说出了自己为家庭做出的贡献,比如,将家里所有的玻璃擦一遍、连续承包一星期的刷碗工作、将家里的废旧纸屑制成工艺品等等。课后教师让学生以“让家更美好”为题目,写下参加趣味活动之后的感想,抒发自己对家庭的热爱之情。通过开展趣味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提高。

四、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而教师的言谈举止能够影响其道德形成,因此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做一个合格的榜样,规范自身品行、工作、言行,使之产生敬重和信服之心。

教师要为人师表,做道德典范和学习模范,讲文明、讲诚信。日常许诺之事必须要兑现,生活要勤俭节约,避免传播骄奢风气,为道德认识浅薄、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树立典范。积极表扬正确的、道德的行为,及时纠正错误的、不道德的行为,严厉批评犯错的学生以避免其下次再犯,使之将道德认识正确的转化为道德行为,在班级中形成优秀的风气,让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各科的任课教师也要对学生积极引导,定期与班主任交换管理意见,谨慎处理和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心中树立教师的威信,切实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开展良好的道德教育。

结束语

初中阶段道德教育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教师应当坚持运用明确道德教育目标、强化学生制度意识、开展趣味教育活动、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等方法,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多视角思考教育方法,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点,才能收获教育硕果。因为道德无根可树人,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视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与思想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杨再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宪法教育的价值[J].教育观察,2019,802:130-131.

[2]冯应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40-41.

[3]瞿小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24:39-40+43.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太平中学 678205

作者:祝朝宪

初中生道德教育论文 篇2:

将初中生道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研究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进入青春期,心理还未发育成熟,也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此时期开展道德教育对学生人格与品性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最为紧密,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开展者,如何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是班主任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从道德教育生活化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当前初中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提高中学德育生活化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教育;日常生活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水平还未发展成熟,作为人生的重要转型期,在此阶段开展德育工作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对其一生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一、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道德教育生活化是当前教育界一种比较主流的道德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道德教育生活化即需要教师把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来影响与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提高其道德修养。

二、当前初中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从实际情况来看,受到升学考试等压力的影响,不少班主任老师更注重学生的成绩,对道德教育则不够重视。大多数班主任自身综合素养也不高,缺乏对学生心理规律的认识,平时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学生犯错时则只会简单批评,不能遵循教育學规律,学生也很难信服。

(二)道德教育的方法比较陈旧,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密切

当前初中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来开展的,但采取的方法大多数还比较陈旧,以传统的说教为主。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于老师的说教很难产生兴趣,老师也只将道德教育作为一般的知识来传授。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难以得到提高,教师德育工作的效果也比较差。

三、提高中学德育生活化实效性的对策

(一)在德育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

教室小天地,生活大舞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才符合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同时也让德育工作真正落在实处。道德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是有密切关系的,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生活化教学时,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与德育教材的内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生活琐事培养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品性,将习得的德育知识内驱化,形成自己内在的行为驱动力。例如,笔者为让学生体会社会不同职业角色所需的道德素养,组织了一些社会角色模拟活动,譬如“我是小小交警”活动,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体验交警工作,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感受到了交警工作的辛劳,同时也真正懂得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我是环卫工”活动,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帮助清洁城市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学生对不随地乱扔垃圾等规范行为有了更深的认识,纷纷表示以后再也不乱丢垃圾。这种将社会角色引入校园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到不同职业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将规范内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通过心理换位,也可以让学生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宽容理解等优良的品质。

(二)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不少班主任在开展道德教育时,很少考虑学生的想法,也不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接受水平与能力差异,一刀切地进行道德教育,很难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德育工作要有成效,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并信任学生,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与个体差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同时能够遵循教育规律,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时,班主任要不吝表扬,积极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增强自信,强化其思想与行为,不断提升其思想道德素养。当学生表现不好时,作为班主任也不能只看表面,简单地批评完事,这样只能伤害学生自尊,也无益于学生德育的提高。老师需要了解清楚事情缘由,如果真的是学生的错误,批评也要讲求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愿意改进自己的错误。同时作为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一定的心理常识与心理规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这种沟通不能是教条的灌输,而是需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获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也才能真正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用老师的人格魅力来感染与影响学生,让学生真正愿意去改进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的来说,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开展道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道德教育生活化,是一种高效的德育策略,而如何将道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道德教育的成效,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来桢.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7(27):174-175.

[2]杨佳.生活德育理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

作者:张军华

初中生道德教育论文 篇3:

家庭德育环境对初中生道德教育的影响研究

摘 要: 家庭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生活环境,也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德育环境,其影响是稳定且持续的。学生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就家庭德育环境对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 家庭德育环境 初中生 道德教育 优化策略

引言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家庭教育,学生的启蒙思想和初始价值理念都是在家庭这一教育环境当中形成的,家庭教育对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当下,社会上存在一些负面能量,学生只有在家庭教育这个第一道防线当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在成长过程中多吸收正能量,不被负面因素和不良风气所影响。可见,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对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未来道德发展都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我对此主题的思考。

一、家庭德育环境的构成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北朝文学家颜之推指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可见古人已对家庭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虽然对家庭德育环境未有专文著述,但大抵包括家庭中的人际环境、礼制环境和风俗环境等。

现代教育一般认为家庭德育环境指家庭经济状态及社会地位、家庭结构与组成、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教育观念及方法、父母的道德品质、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成员心理素质等影响和制约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家庭内外部因素的总和。因家庭经济状况及社会地位、家庭结构与组成等因素相对稳定且难以短期人为调节,故可称为客观因素。家庭教育观念及方法、家庭人际关系、文化环境等因素均可由家长主观调整控制,故可称为主观因素,本文所指家庭德育环境以主观因素为主。

二、家庭德育环境作用的特点

家庭德育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学生的道德内化与生成产生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其过程及作用机理较为繁复,但也有自身的特点。

1.影响结果的独特性

家庭德育环境独一无二,其培养出的孩子具有独特性。每个家庭与德育环境有关的因素各有不同,特别是家庭的文化环境、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都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其纽带是天然的血缘关系。每个人从出生就开始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并时刻接受环境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品行具有极强的家庭烙印,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2.影响方式的渗透性

家庭德育环境渗透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家庭生活融为一体。学生在与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受到教育。因此,不像学校教育那样具有固定时间、地点和教育计划,而是遇事而悔,长期、分散、灵活地渗透在家庭生活中。

3.影响过程的长期性

家庭德育环境不是静态的,会不断调整而呈现出动态变化。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年龄段,成员沟通方式、文化环境、教育方法等家庭德育环境因素必然会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个过程具有长期性。

4.影响作用的动态性

家庭教育环境中的客观因素相对稳定,而主观因素则会随着家庭变迁、学生成长等发生变化,呈现出必然的动态性。特别是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成人感加强、独立性增强而依赖性减弱、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这些都打破了原有家庭教育环境的平衡。反映到学校教育中,就是教师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以琢磨孩子的一些行为等。若要解决,则需要家长从多个方面对家庭教育环境的主观因素进行调整,以达到再次平衡的状态。

三、家庭德育环境优化的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家庭德育环境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初中生阶段,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适时优化家庭德育环境,促进其成长。

1.形成正确的家庭德育观念

正确的家庭德育观念会对初中生的品德发展及综合素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根据教育实践,仍有家长坚守着传统的教育理念,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综合素养特别是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就可以对其他方面降低要求,这也在潜移默化当中向学生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成绩就是一切的挡箭牌。或者,虽然家长认识到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却缺少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待初中生在青春期产生的诸多问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较多采取灌输式的单向德育方式,较少采用民主商议、谈话引导、共同决议的方式。实际上,错误或不科学的家庭德育观念,只会让孩子越走越偏,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家长应当学会合理利用家庭德育因素中的多个因素,采取交互式的、平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德育环境。

2.积极创设多元化的家庭德育途径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开始走向成熟并且定性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家庭德育环境的优化,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出积极、和谐的家庭环境与氛围,形成多元化的家庭德育途径。例如,家长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和孩子一起完成自家家谱的编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史,思考在家族发展链条中自己应该担当什么角色,是“高峰”还是“低谷”;是家族崛起的创业者,还是家族发展的终结者。这既是一份假期作业,又是关于人生责任的一次反思,更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家长可以多和孩子就某一社会现象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让孩子多谈谈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也可以带孩子一起观看文艺演出、参观博物馆或者美术作品展,让孩子学会欣赏美、学会发现美。

3.将家庭德育环境与学校德育环境、社区(社会)德育环境有机结合

家庭德育环境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该兼顾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互动关系。对于孩子的德育内容,既包括对自我维度的自律、勇敢、责任,又包括对他人维度的诚信、尊敬、感恩、礼貌、合作,以及对社会维度的关怀、同情、服务、公德。家庭德育环境应当与学校、社会(社区)主动紧密联系,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接触到系统的、一致的、连续的道德教育。

综上所述,优化的家庭德育环境对于初中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必须更新观念和方法,从自身做起,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靳亚梦,田夏彪.中小学生道德教育“超越性”的成因及消解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3):9-11.

[2]陈博.新形势背景下中学生德育建设中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6(65):158-158.

[3]苏冰星.探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对高校学生德育心理环境建设的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2):95-98.

[4]朱向东,顾彩平.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科學大众:科学教育,2016(7).

[5]吴丽君.初中生德育教育其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策略[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6(11):00037-00037.

[6]陈冬梅.新时期对初中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价值与对策探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6(7).

[7]向瑛,张玉霞.关于家校互动对和谐德育环境影响的调查报告[J].考试周刊,2017(14).

作者:朱卉斌

上一篇:光机所科技创新论文下一篇:新课程教学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