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叙事

2024-05-21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叙事(精选10篇)

篇1: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叙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叙事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社会人为目的。由于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使学生成了被动的接收对象,被动地学习,就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把多媒体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我通过两年来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及亲身实践与探索,我认为,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重要性,有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设了生动的课堂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常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教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还能把人们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活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教学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课的开始我请同学们看了一段《动物世界》,在这段节目中集纳了多种生命。他们一下子被牢牢吸引住了。看的过程中我允许他们叫出自己认识的动物的名字,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动物身上,给予动物更多的关注,从而兴趣盎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可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道德情感,变传统的灌输为学生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能起到传播情感强化全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作用。如教学《感悟青春》一课时,我先谈自己的青春往事,引起全班学生的情绪共鸣。接着,播放电影《青春万岁》片段,女青年激情朗诵的画面,让学生从片段中感悟拥有青春的美好。

三、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脱离实际的思想品德课没有生机。因此,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可选用当今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我教《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一课时,发现教学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与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能力,懂得自尊与自耻”,而课文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相对不足,于是我找了 “刘翔勇夺奥运冠军”这一精彩片段,虽然仅有短短的三分钟,但精彩的画面、亲切的讲解,使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了中国人的自信,丰富了教材的内容。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明白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现实生活、报纸杂志、电视节目中蕴含了丰富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教育资源,我们应随时注意收集。把它们融入到思想品德课中去,教材的说服力和时代感就能明显增强。

篇2: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叙事

新课程的思品教育是生活化的品德教育,是淡化了教育痕迹的品德教育。它要避免的是纯学科化的德育和生硬的说教。新课程基于“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的理念,要求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有一天,我来到一年级教室对同学们说到:“这节课我们进行思品考试。由于天气太冷,首先请四个组的同学陆续到操场上去跑一圈再回到教室来。”我一边说着,一边故意将一把扫帚碰倒在教室门口的地上。第一组的同学先出去,其他组的同学自由复习(便于我更清楚地作记录)。当他们跨过扫帚跳的时候,有一名学生绊倒了扫帚,只见扫帚弹跳着换了一个位置。可那孩子只回头看了一下,接着往操场跑去。正当我有些失望时,一位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走到扫帚前,稍愣了一下(觉得奇怪),弯下腰,捡起了扫帚,轻轻地放到门后面,然后高高兴兴地往操场跑去!我又一次“不经意”地将扫帚带到地上,第二组的同学向操场跑去„„我紧张并装着漫不经心地关注着这一切,偷偷地记录着:有三位同学两次捡起扫帚(进出各一次);六位同学捡一次;两位同学差点被扫帚绊倒,但没有捡起扫帚;其余同学或视而不见,或绕道而行„„。等同学们都回到了教室,我宣布:“同学们,思品考试已经结束了!”孩子们都惊叫起来:“考试?没看到试卷呀!”我笑着宣布了刚才几位有特殊举动的学生的成绩,几个机灵的小家伙马上明白了刚才考试的内容。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一个个感慨万千。有的说:“以后我一定把眼睛放亮一点,看见扫帚就捡起来。”有的说:“我以后不管看见什么东西在地上都要捡起来。”„„我说:“同学们,一个思想品德好的学生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想一想,还应该做到哪些呢?”我让他们经过讨论后再回答。孩子们回答得非常精彩。有的说,以后要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有的说,以后要遵守纪律,值日不逃跑„„。我高兴地进行了总结,并说:“今天的考试只占总成绩的一部分,老师还要访问你们的班主任、其他的任课老师及家长,并结合我平时的观察,对每一位同学进行综合考评。”孩子们很兴奋,都说不做试卷的考试真好!并表示:以后一定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

篇3: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叙事

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教学叙事的原则

(一)要结合真实性与超越性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教学叙事时应当要注意真实性的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将实践教学中一些结构不高,观念与经验都比较分散的知识重现在学生的面前。另外,教育叙事要求故事的本身要具有真实性,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一些例子,但是这些例子必须是教师身边的。在进行叙事时,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述这些例子,而是要通过这些例子向学生传达出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引导。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二)将生动性与思想方向性进行融合

想要提高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教育叙述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当要做到将生动性与思想方向性进行融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故事生动形象地讲述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增强自己的个人情感,这样也可以为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创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1]。此外教师在讲述故事内容的过程中不能随意进行讲述,而是要具有方向性,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讲述故事,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中,很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在整个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都运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虽然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教学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也体现出了教师没有抓准教育叙事的重心,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三)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不仅要具备真实性,还应当要注意教学的情境以及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反思。具体来讲就是教育叙事中的情境主要是通过故事自身与发生的过程来表现出来的。 每一件故事的主题都是特定的范围下的行为组合,缺一不可,一旦缺少任何一点,都会影响故事的构成。教师在进行叙事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通过故事发展来进行阐述,而是会受到叙事情境的限制, 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进行讲述。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情境的变化将故事慢慢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情境,并让学生在这一情景中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教育叙事的过程

(一)要明确叙事的主体

教育叙事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必然会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所以对于小学教师来说,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确定故事的主体,这也成为了叙事教育的前提。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教材中,很多的内容其实是重复出现的,但是在内容中所侧重的知识点却是不同的。如在教师讲述《家乡的产物多又多》一节中,可以向学生讲述家乡中的物产,人们是如何辛勤劳动的,并鼓励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在讲述《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来让学生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保护环境的理念。

(二)要具有鲜明的叙事风格

当教师确定所讲述故事的主题与内容以后,教师就要确定以怎样的叙事风格来吸引学生[2]。在教师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要确保将故事讲的精彩与出色。其实叙事风格与教师自身的讲话风格有着直接的关联,有的教师在讲话中类似于散文,使用的词句十分优美, 且个人思路十分清晰;而有的教师讲话则类似于诗歌,不仅押韵, 而且情感真挚。所以风格不同的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话或独白等方式进行讲述。总而言之,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故事的目的来选择叙事风格。如在讲述《我的小伙伴》一节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一些《找朋友》等类型的儿歌,以此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三)在进行叙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深度挖掘并引导学生

进行教育叙事的过程主要就是要强调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并让故事的内容具有生动与场景化。但是教育叙事不仅仅是讲述故事, 还应当要对故事中的教育意义进行深入挖掘,注重故事中的个人情感与学生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经历将故事进行完整的表述出来,探索故事中的教育意义,为学生的个人情感的引导工作做好铺垫。如在讲述《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一节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的生活才算是健康文明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习惯会有损健康”等,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回答,并讲述一些名人轶事是如何来安排自己的生活的等。但是这一过程中应当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层层递进,逐渐诱导与启发学生。

三、结语

将教育叙事运用到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师也要坚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思想理念,落实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及时更新与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效性。

摘要:教育叙事主要是以讲解教育故事为主的叙事,在20世纪70年代时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教育叙事在我国的应用上起步较晚,但是已经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本文针对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原则以及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篇4: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叙事

【关键词】教育叙事 初中品德课 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开始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试验,但并不是每一种教学方法都适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使用。当发现一种适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时,还要充分考虑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否则只会造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不协调。所以,教师在使用教育叙事方法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所谓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教育叙事方法,就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内容的解释和理解。为了促进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更好地应用,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对进行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分析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重点研究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实现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科学应用。

一、进行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分析的重要性

1.增加课堂活力,促进教学创新

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的时候,教师往往会抓住课程内容特点来进行使用,这样就可以避免了传统的照本宣科地讲授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活力。当教师发现通过采用教育叙事的方法,可以改变课堂的教学气氛,这样的结果就促使教师去不断地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了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样教师就不会去担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问题,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进行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和谐课堂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使用教育叙事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和谐课堂的构建。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教育叙事的时候,当叙事内容和一些学生的经历类似或者是产生内心情感共鸣时,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带入到叙述的事件中去。这个时候,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讲解就会十分的认可,并且会将自己的看法十分清晰地表达出来,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就可以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减少隔阂,促进和谐课堂的构建与发展。这样看来,教育叙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创新型发展。

3.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个性

最后,教师在使用教育叙事的方法时,一般都会以故事性的方式来进行举例,采用生动性的讲解语调和丰富的故事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课本的知识和概念。这样通过故事性的教育叙事手段,教师就可以使思想政治课堂的内容讲解更加的生动,而学生也会被教师的教育叙事方法所感染,积极地配合教师的讲课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迅速地激发出来,就会逐步地跟随教师的讲课节奏,促进教学课堂的顺利进行。而学生在教育叙事方法的引导下,也会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方式,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学习个性的培养。因此,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个性。

二、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对教育叙事的重视

在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发现,教师并没有对教育叙事的教学方法给与足够的重视。一些初中教师认为在思想品德课进行教学任务的时候,将主要的教学精力集中在教学布置上,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这样由于教师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就使得一部分教师会忽视一些教学技巧的东西,而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书本的直接讲解上,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久而久之,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的成绩将会出现不断下降地现象。这样看来,为了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科学应用,就必须要更正教师对教育叙事的态度。

2.学生缺乏对教育叙事的兴趣

对于教育叙事方法的使用,也是根据教师的自身教学特点来进行设计的,如果教师选择了不合理的教育叙事的表现方法,不利于教育叙事效果的实现,只会让学生失去对教育叙事教学方法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都失去兴趣,那么教师的讲课进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知,教师在使用教育叙事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不能够对教学方法进行生搬硬套的使用。要知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是难以让学生接受的,并且学生会认为教师并没有认真的备课,根本就不能够讲解清楚课程的内容。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理由放弃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以教师的教学内容枯燥,没有学习兴趣为由,而不去认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程。

3.教育叙事选择和教学目标不一致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根据教育部指定的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内容地设计,这样也就说明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行必须要和教学目标相一致,否则就会造成脱离教学目标的问题。但是实际上,一些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为了提高课堂的效果,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竟然让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相协调,也就是让教学目标和教育叙事的方法相一致,这样就背离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还有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竟然放弃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完全按照教育叙事的方法来开展课程,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三、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1.提高教师对教育叙事的重视程度

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离不开教师的重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开展课程讲解的时候,要提高教育叙事方法的使用频率,例如,在讲解七上“交往礼仪ABC”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采用教育叙事的手法来进行讲解。通过讲述一些有关中华礼仪的故事,来让学生礼节礼仪的重要性,并且明白遵守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需要不断地重复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作用,让学生也可以认可这种讲课方法,这样才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2.教育叙事选择符合学生兴趣

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还要初步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培养创新精神”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创新发明的例子,让学生看大创新所带来的巨大变化。那么通过这些简单的教育叙事,学生就可以真实的体会到“创新”的实体状态,感受到创新带来的新的生产发展。因此从这里学生就会增加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就会更加认真地学习课本知识。所以在进行教育叙事的方法的使用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设计。

3.教育叙事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协调

最后,在进行教育叙事选择的时候,还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并且与教学目标相协调。只有在教育叙事中充分的融合了教学目标,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叙事方法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八上《自立自强》这一单元时,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那么教师就可以讲解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鼓励学生去培养自己的自强精神。那么这样就使得教育叙事的方法很好地与教学目标相协调,实现思想品德课的科学开展。

结语

在以上的研究中,教师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讲授时,必须要根据课堂和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教育叙事方法的使用,教师必须要考虑教学环境、学生状态以及具体的课程目标,只有这样去充分地把握各个影响因素,才会达到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科学应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文鉴.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第三版)[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23-29.

[2] 付道海. 教育叙事策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4(13):15-18.

[3] 高峰华.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行动研究[D].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6):26-30.

[4] 张礼.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D].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4):34-38.

篇5: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策初探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为初中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初中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完善其人格特征,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鼓励学生成为榜样;其次,完善学校的.思想品德管理机制,学校的各级管理机构应当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划工作,通过了解学生思想品德现状,改进学校的教育工作;再者,要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建立一套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来保证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最重要的是采用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二、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造成部分学校的教育经费困难,思想品德教育基础设备的建设不足,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要加强对初中学校的教育经费支撑工作,保证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再者,要设立相应的心理咨询室,解决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烦恼,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学生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工作,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革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堂效果,教师可以选定特定的思想品德教育案例,在课堂上通过实物模拟,真人表演的方式,形象直观地说明道德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好人好事的热情,并通过表演让学生意识到真善美,从而保证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感。此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四、思想品德教育和现实相结合

篇6: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小论文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关心学生

一、看准机会,选择最佳时机,进行思想教育

班主任若真正爱护学生,那首先应该理解学生感情,尊重学生人格,在平等立场上同他们谈话、交往,在交往当中寻找教育时机,只要班主任注意观察,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脉搏,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教育工作就会更加主动、有效,尤其对后进生来说更为重要。

1.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对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拼搏向上的心理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和鼓励,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表扬与激励。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后进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是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诱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后进生转化的最佳机。

2.选准教育时机

在教育时机未出现时,班主任要耐心等待,当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要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因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

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有一份爱,与学生建立起团结、融洽的师生关系,那么他们有什么想法、要求就会主动找班主任谈心寻求帮助,同时班主任也深入到他们中间,关心、了解每一个学生。事实证明,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情,真正尽一个班主任应尽的职责。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敬重,班集体的总体成绩也才会有较大进步。

1.课堂上要多些微笑

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主动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板着脸、居高临下,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敢放松去学习、回答问题了,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以情感投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学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真挚感情,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遇事要有耐心

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较突出,那么就需要班主任有耐心,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以行动感染学生

1.用爱激励学生

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班主任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班主任应当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去感染学生,以身作则。同时,品学兼优、均差者有之,班主任的爱应是公正的,不应偏信偏爱、冷淡歧视。否则受冷淡遭歧视的学生会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教育。

2.用爱温暖学生

班主任一要关心学生成长,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体贴学生,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二要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世的原则,三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只有让学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

3.用爱鞭策学生

真心爱护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便缺乏情感的交融。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但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甚至辱骂、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批评应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学生,应进行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嘛!

总之,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大,初中时期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状况,结合家庭、社会,引导学生养成优良品德,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一分严格之水,再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酿成教育的甘露。为了生健康成长,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来引导和教育学生,为了明天,我们用心在努力!

篇7:最新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少年,他们父母不在其身边,隔代抚养过程又充满了溺爱,使这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特别需要加强。那如何在当前的初中学校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呢?作为班主任,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肩负着非常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关心学生

一、看准机会,选择最佳时机,进行思想教育

班主任若真正爱护学生,那首先应该理解学生感情,尊重学生人格,在平等立场上同他们谈话、交往,在交往当中寻找教育时机,只要班主任注意观察,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脉搏,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教育工作就会更加主动、有效,尤其对后进生来说更为重要。

1.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对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拼搏向上的心理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和鼓励,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表扬与激励。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后进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是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诱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后进生转化的最佳机。

2.选准教育时机

在教育时机未出现时,班主任要耐心等待,当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要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因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

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有一份爱,与学生建立起团结、融洽的师生关系,那么他们有什么想法、要求就会主动找班主任谈心寻求帮助,同时班主任也深入到他们中间,关心、了解每一个学生。事实证明,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情,真正尽一个班主任应尽的职责。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敬重,班集体的`总体成绩也才会有较大进步。

1.课堂上要多些微笑

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主动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板着脸、居高临下,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敢放松去学习、回答问题了,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以情感投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学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真挚感情,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遇事要有耐心

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较突出,那么就需要班主任有耐心,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以行动感染学生

1.用爱激励学生

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班主任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班主任应当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去感染学生,以身作则。同时,品学兼优、均差者有之,班主任的爱应是公正的,不应偏信偏爱、冷淡歧视。否则受冷淡遭歧视的学生会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教育。

2.用爱温暖学生

班主任一要关心学生成长,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体贴学生,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二要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世的原则,三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只有让学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

3.用爱鞭策学生

真心爱护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便缺乏情感的交融。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但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甚至辱骂、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批评应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学生,应进行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嘛!

篇8: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探研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 应该优化课堂结构, 实施教学改革, 不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下功夫。在教学实践中, 我经过不断探索, 总结出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讨论会教学法

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自主意识增强, 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也有好奇心强、爱发表不同意见, 活泼好动孩子气的一面。这样一来, 教师如果不了解其心理特点, 对他们表现一味的压制, 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为此, 教师应巧妙设置话题, 引导他们畅所欲言。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七课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 教师讲授第一个问题:“感受身边的变化”, 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 谈谈自己的家乡 (家庭) 近几年发生的变化, 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讨论, 直观形象的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同时, 使学生发挥了在思品课堂上主体地位, 赢得了主动权, 也就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利用课本自身设计的问题外,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兴趣和生活相关的话题。如: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准备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正确面对考试?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 我该怎么办?我能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上课时学生的热情往往相当高, 大家踊跃发言。针对具体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 直到下课同学们仍会感觉意犹未尽。这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 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渴望课堂教学的延续。

二、辩论赛教学法

初中学生虽然年龄小, 但是他们往往不会人云亦云, 而是对许多问题都有了粗浅的但却是自己的是非观。在很多时候, 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使得教师和家长出乎意料。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 一方面使学生更加全面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 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

这种“辩论”式的学习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辩题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

比如:针对初中生中“追星”成风的现象, 教师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我心中的理想形象”时, 就可以设计“追星有益还是有害”的辩题。

2、在辩论开始前, 教师应适当点拨, 启发引导, 鼓励学

生不拘泥于课本,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充分展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3、辩论时, 教师可充当主持人, 也可请思品课代表做主持人。

辩论切忌走过场, 一定要像正规的辩论一样, 这样同学们才会认真对待。

4、辩论结束时, 教师应当对本次辩论进行及时的总结。

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也可以说是落实教学要求, 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这一环节, 教师应该针对正反两方的同学的表现, 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客观且具有知识延伸性的评价。

“辩论式”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不仅掌握知识, 拓宽了知识面, 还增长了见识, 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三、实验教学法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一般都还不强, 一味地进行枯燥乏味的理论传授, 不仅徒劳无益, 往往时间长了以后, 学生会慢慢地失去了对思品课的兴趣, 导致上课时没精打采。那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呢?我认为如果在思品课中也能引入物理化学课的实验环节, 那么一定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形象。如:在学习“创建新集体需要共同目标——团结一致”这一知识点时, 就可以引入物理的力和反作用力的实验。通过两个学生从两个相反方向推动一张桌子, 与从同一个方向推一张桌子的对比,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从学生细心观察实验, 认真思考后得出结论: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 力往一处使, 这样方能战胜困难, 取得成功。实验虽然结束了, 可留给同学们的思索仍在, 同时还使学生发现了各个学科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四、小舞台教学法

小品因其诙谐幽默, 贴近生活, 引人思考而成为大众喜欢的文娱形式, 在思品课中偶尔插入小品, 能让同学们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如:在学习“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框题时就可以使用小品教学法。请几位学生表演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场所, 充当形态各异的社会角色。学生一方面能够将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表演出来, 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望, 另一方面又能引发思考, 使学生真正领会到在不同的社会场所, 扮演不同的角色, 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应该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这样穿插了小品的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情绪高涨, 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 又能使学生开动思维, 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 还使学生分享到学习的快乐,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创造以学定教, 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 切实改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枯燥乏味、效率低下, 使学生爱上这门课,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还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篇9: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叙事

【关键词】教育叙事;思想品德;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表达上,教育叙事以故事为载体,将教学的意义与价值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的目的与质量进行融合,并赋予故事中丰富的人文情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叙事教学方法,有助于创新思想品德课堂,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完善自身,不断发展自身。

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教学叙事的原则

(一)要结合真实性与超越性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教学叙事时应当要注意真实性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将实践教学中一些结构不高,观念与经验都比较分散的知识重现在学生的面前。另外,教育叙事要求故事的本身要具有真实性,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一些例子,但是这些例子必须是教师身边的。在进行叙事时,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述这些例子,而是要通过这些例子向学生传达出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引导。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二)将生动性与思想方向性进行融合

想要提高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教育叙述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当要做到将生动性与思想方向性进行融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故事生动形象地讲述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增强自己的个人情感,这样也可以为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创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1]。此外教师在讲述故事内容的过程中不能随意进行讲述,而是要具有方向性,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讲述故事,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中,很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在整个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都运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虽然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教学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也体现出了教师没有抓准教育叙事的重心,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三)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不仅要具备真实性,还应当要注意教学的情境以及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反思。具体来讲就是教育叙事中的情境主要是通过故事自身与发生的过程来表现出来的。每一件故事的主题都是特定的范围下的行为组合,缺一不可,一旦缺少任何一点,都会影响故事的构成。教师在进行叙事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通过故事发展来进行阐述,而是会受到叙事情境的限制,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进行讲述。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情境的变化将故事慢慢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情境,并让学生在这一情景中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教育叙事的过程

(一)要明确叙事的主体

教育叙事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必然会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所以对于小学教师来说,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确定故事的主体,这也成为了叙事教育的前提。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教材中,很多的内容其实是重复出现的,但是在内容中所侧重的知识点却是不同的。如在教师讲述《家乡的产物多又多》一节中,可以向学生讲述家乡中的物产,人们是如何辛勤劳动的,并鼓励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在讲述《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来让学生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保护环境的理念。

(二)要具有鲜明的叙事风格

当教师确定所讲述故事的主题与内容以后,教师就要确定以怎样的叙事风格来吸引学生[2]。在教师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要确保将故事讲的精彩与出色。其实叙事风格与教师自身的讲话风格有着直接的关联,有的教师在讲话中类似于散文,使用的词句十分优美,且个人思路十分清晰;而有的教师讲话则类似于诗歌,不仅押韵,而且情感真挚。所以风格不同的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话或独白等方式进行讲述。总而言之,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故事的目的来选择叙事风格。如在讲述《我的小伙伴》一节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一些《找朋友》等类型的儿歌,以此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三)在进行叙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深度挖掘并引导学生

进行教育叙事的过程主要就是要强调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并让故事的内容具有生动与场景化。但是教育叙事不仅仅是讲述故事,还应当要对故事中的教育意义进行深入挖掘,注重故事中的个人情感与学生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经历将故事进行完整的表述出来,探索故事中的教育意义,为学生的个人情感的引导工作做好铺垫。如在讲述《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一节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的生活才算是健康文明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习惯会有损健康”等,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回答,并讲述一些名人轶事是如何来安排自己的生活的等。但是这一过程中应当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层层递进,逐渐诱导与启发学生。

三、结语

将教育叙事运用到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也要坚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思想理念,落实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及时更新与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任丹凤.对教育叙事和叙事教育的功能及意义的解读[J].教育探索,2009(12).

[2]石亚维.从教育叙事中彰显教师水准[J].黑龙江科技信

息,2007(11).

篇10: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叙事

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思说过:“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新课程改革着眼于生命意识的呵护、民族创新能力的提升,着力于人的发展环境的改善、精神空间的拓展、人格、人性等全面均衡的发展,明确提出艺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而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基础学科,具有明显的文化载体这一人文性质,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接受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思想品质的渗透。让德育和智育协调发展,这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始终把学生的思品教育放在自己教学过程的首要地位,而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也为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模本。

一、以情感入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人活在世上大都追求美好的人生,而美好的人生需要有崇高的理想,因为它是人生前进的精神支柱。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一个重要阶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可从情感入手,让学生在文章中激起自己内心情感的波澜,从而树立远大理想。例如《理想》这一文时我就非常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入境入情,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导入上,我从“希望能看到自由的太阳辉煌地照耀的角斗士斯巴达克思,到追求‘天下大同’的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从预见‘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徘徊’的马克思,到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毛泽东;从李大钊到董存瑞„„这些人物的事迹入手。告诉学生他们都曾为实现美好的人类的社会而炽热追求,在人生道路上一往无前,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终身。这个导入语就为学生学习这一课定下了情感基调,激起他们内心的涟漪。

在这一过程基础上,我也重视从“动情”到“晓理”过渡。在教导时,引导学生明白崇高的理想常常会赋予那些致力于人格完美、道德高尚、为人类奉献爱心的人。从“三过家门面不入”的大禹、“仁爱忠善”的孔圣人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雷锋、孔繁森、李素丽等。这些人无一不是实现人生最高道德理想的楷模!他们的声名与他们的奉献的爱心永存。而与之相反,滚滚红尘中,也有人追求卑下的理想,比如有的人追求享乐,玩世不恭,醉生梦死;有的人向往自由自在,随波逐流,逢场作戏„„以此对比告诫学生人活在世上,毕竟不只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希望学生能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二、磨砺学生的坚强意志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意志的锻炼和培养。而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意志品质相比于过去有所提高,但自制力不强,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缺乏毅力,有时甚至会应付了事,我们要对他们加强意志品质的教育,更何况坚强的意志对一个人的一生的成才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意志过程及其心理特点,逐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薄弱,从而更好地完成对学生一生的教育工作。

1、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课外阅读中就包含着许多显性或隐性的德育素材。《荒岛余生》中的鲁宾逊是一个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著的人,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他的一切行为,特别是他的思考过程,全是积极主张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存的机会,创造物质条件,调整生活心态。以此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从而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2、通过课外阅读来进行德育实施。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励志的读物,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这样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与生存环境的和谐共存。

科学的不断进步,带给我们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类面临的各种新问题也逐渐呈现。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与生存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谐共存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时代的中学生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当的宣泄情感。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自尊自爱。例如《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作者抓住了破土而出的瓜苗、心脏的跳动从生命的诞生和生命的律动告诉人们生命力之强大。以此唤醒学生人格尊严,引导他们必须对自己负责,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从而发挥出人格的魅力。

在唤起学生自尊心的同时,我们不妨给予他们“精神关怀”。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学生中“留守”现象极为普遍。有些同学还处在支离破碎的家庭生活中。他们的心灵有一层忧郁笼罩,在教学时,要关注他们,唤起他们对生活建立信心,对生活的热爱,以积极乐观姿态面对生活。例如《背影》(八年级下册)课文在作家的泪花中把父与子那美好之情琥珀一般展现给我们。文中的凄凉氛围和那沉郁怀恋伤感之情却会刺痛这些心灵已受伤的同学。那么对学生施以“精神关怀”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巧妙的把这种父子深情渲染、强化,去淡化化解家庭破碎带来的阴影,让学生感受、理解人间天伦的同时,教育他们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主动去发展,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避免学生憋闷,教学也得以正常进行。

在引导学生和社会环境和谐共存的同时,还需让学生处理好自己和大自然的关系。

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人不是惟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惟一具有情感的生灵,我们日常生活是和大自然紧密联系的。教师可选择一些文章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生命是相通的,在动物身上,也可以曲折反映人类的理想追求。比如人教版里的课文《华南虎》中华南虎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冷酷现实的反抗;《斑羚飞渡》中斑羚群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壮举都告诉我们生命是平等的没高低优劣之分,我们人类不应该因为我们拥有其他动物的智慧和物质手段而去主宰其他生命的生存形式。我们要学会和生存环境的和谐共存。

四、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如何使学生树立“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这个坚定的信念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经过精心挑选的课外阅读的课文,具有丰富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是进行思评教育的好教材,特别是不少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英雄、先进人物的文章,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等,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品,我们应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素质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1、利用材料中涉及到中国发展史的文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挖掘材料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感染渗透使爱国主义思想进入到学生的内化体验和外化行为。例如《黄河颂》这篇文章时在黄河大合唱的配乐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并告诉学生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2、语文教材中关于介绍名胜古迹和自然资源的作品是进行爱国主义的很好教材。如教《中国石拱桥》(八年级下册)这篇文章时告诉学生:“石拱桥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用这些我国建筑史的独树一帜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蘑菇房子教案下一篇:长城杂志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