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治实施方案-社区

2024-05-10

居民自治实施方案-社区(精选8篇)

篇1:居民自治实施方案-社区

城市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政府和民众的沟通桥梁,社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要和谐,发展社区居民自治是必然的趋向和选择。只有实行居民自治,让居民自己来管理自己的事情,才能真正符合社区居民内心愿望、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基层民主建设,从而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使社区不和谐因素及时得到解决,最终建成和谐美好的社区家园,促成和谐社会的构建。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街道关于居民自治示范社区创建相关精神,强化社区自治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群众公共参与、公共治理和自我服务的自治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大力引导居民群众积极投身到社区发展实践中,改善发展环境,积极主动服务居民,为完成街道“转型升级、优化发展”工作任务,促进社区创新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经***社区居委会研究决定,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居民自治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努力把***社区打造成幸福宜居、和谐文明的优秀社区。

二、总体思路

以提高社区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居民自治示范社区”为抓手,以扁平化管理为载体,全力提升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努力为居民创造安定、祥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启动实施。

1、动员部署:组织党员群众召开动员大会,使社区上下充分认识“居民自治示范社区”争创活动的目标和意义。

2、座谈讨论:分别组织党员、群众、中老年、新市民等不同人群召开各类座谈交流会,围绕“何谓居民自治”、“如何居民自治”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明确本次创建的目的和意义。

3、制定目标任务:通过调查问卷、群众讨论的方式,了解居民的需求和目标,严格对照街道相关文件精神,查找不足,明确职责,根据本社区实际明确工作任务。

(二)第二阶段:开展活动,有序推进。

1、健全组织,加强管理:充分利用本次创建活动,对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现有的各类协会、自组织进行梳理。

明确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三层中心架构,将35周岁以下青年党员全部编入“党员义务突击队”、“党员应急小分队”、“治安志愿者小分队”三支队伍,并民主推荐小分队队长,鼓励三支队伍自发组织各类活动,服务社区居民,促进和谐稳定。

继续加强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建设,统筹社区建设和居民需求,助推和谐社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区各项事务的健康发展。

明确“***义工站”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总队,统一部署原有的红袖标志愿队、巾帼志愿队、夕阳红志愿队等志愿队伍,协调开展关怀弱势群体、帮困困难家庭等活动,引导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治安巡逻、邻里互助等社区管理和服务。

统筹社区秧歌队、锣鼓队、莲厢队等文艺团队,建立社区文艺团体联席制度,由社区分工人员、文艺团队骨干共同管理,鼓励文艺爱好者自发开展文艺活动,举办文体晚会。

结合学习型社区建设和一团干一项目建设,筹建“***”,为青少年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结合各类丰富青少年活动,共同创造和谐、温暖的团体氛围。

2、丰富活动,强化自己教育。

广泛开展各类政策法规宣传、科普教育、文体培训,利用各节日开展相关活动,丰富社区居民沟通交流和共同进步,提高居民基本素质,建设和谐文明的社区环境。

3、创新社区工作机制,加强自我管理

完善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居民的三方协调会议制度。通过协调会议,解决三方在日常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制订完善社区各组织的职责及联席会议、协调会议制度。利用***花苑QQ群、***新生代2个QQ群进行网上办公,听取、处理居民的呼声,传达社区工作有关信息。充分运用***办公热线,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工作。

4、扎实推进扁平化管理,分流社区事务

服务大厅结合扁平化建设,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对受理的各项事务根据实际分配给各个自组织,鼓励骨干参与到社区建设中,社区对他们的需求给予大力支持,并根据取得的成果,在居民代表大会中进行表彰。

五、创建要求:

一是社区干部深入居民楼道进行观察调研,一方面听取居民的意见,一方面挖掘骨干分子。了解居民对社区要不要自治、社区如何自治等内容进行调查。社区根据居民意见实行自治,确保社区自治获得居民的大力支持,迈出自治第一步。

二是挖掘人力资源。充分吸收能力高、责任心强的离退休人员,参与到社区的自治组织中来,发挥他们的作用。结合各条线相关创建内容和上级部门要求,成立各类自组织,为自治提供组织保证。

三是集思广益。在原有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广泛组织居民座谈、论证和考察,确定社区各类建设方案,制定相关规定,并对管理方案进行公示。涉及所有社区建设项目,均由居民代表进行监督。每年,向居民公示财务支出明细,让大家了解收取的费用使用情况。

五是科学管理,实现高度自治。积极探讨和研究居民自治建设,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本着为居民热心服务的理念,带领大家齐心协力,不负众望,做好工作。每季度召开会议,研究执行情况,听取居民的反映,不断改进工作,争创一个环境清洁、人际和谐、平安乐业的小区,真正实现小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六是彰显居民自治功力,居民百姓受益。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主体,和谐社区的建设因之于居民、依靠于居民,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政府沟通基层社会的中介和桥梁,只有在社区实行居民自治,保障居民们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让居民通过居民会议来参与讨论决定自治区域内的所有大事,才能反映大多数居民的意愿,避免居民的权利被僭越,达到民心顺畅,从而形成社区内真正的和谐,并为维系社区的长久和谐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

篇2:居民自治实施方案-社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面推进社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实现计划生育工作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和上级有关计划生育法规政策,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公约。

第二条: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鼓励晚婚晚育,实行少生优生。禁止未达到法定婚龄结婚和计划外生育。

第三条: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体居民都应该关心和支持计划生育工作。

第四条:社区必须成立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居委会主任担任,聘用一至二名专职人员具体管理。还需建立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协会成员每届任期五年。要积极发挥计划生育学会作用,落实联系户制度,发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五条:社区居委会综治、民政、共青团、关协、计协、老干、妇联等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共同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社区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增加社区育龄群众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增进育龄妇女身心健康、提高育龄妇女地位结合起来。

第六条: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管理,不得侵犯居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组织管理与服务

第七条:社区居民会应该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工作要做好“三为主”和“三结合”即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和经常性工作为主;坚持与发展经济、帮助居民勤劳致富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结合起来。并主动接受街道办事处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社区居委会实行民政决策公开办事制度。社区内的计划生育大事、宣传教育、技术服务活动均由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和社区协商议事会研究决定。驻委单位计生共驻共建。实行计划生育各类政策、办证程序、七不准、生育证发放及生育情况、服务热线、科普知识、打击“两非”、中央《决定》、村居民自治评议结果等公开,每半年向居民代表报告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第九条:社区实行计划生育信息分类管理。将居住在社区内的育龄人员和社区管理育龄人员的情况按户录入计算机信息库,通过网络分类交流信息,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服务。

第十条:社区实行属地化管理。管理和服务的对象为:“户在人在”户口在本社区且人也居住在本社区;“户在人不在”户口在本社区,未居住在本社区且没有固定住所和工作单位或外出从业的;“人在户不在”户口不在本社区,因婚嫁或购房居住在本社区的;“人在户不在”户口不在本社区但属长沙市五区内的非农户口,居住在本社区的;流入本社区居住或从业15天以上的流动人口育龄人员。

第十一条:社区内纯居民和半边户夫妻,新婚待孕对象和怀孕三个月以内的可以享受免费优生检测和出生缺陷干预,怀孕三个月以上的应在产前登陆“天心区计生局网站”或到天心区计生局人口学校接受优生优育培训取得结业证书,到天心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保健检查,届时带好相关证件到社区居委会办理《一孩生育证》;符合《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要求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须经过街道计生办审核,报区计生局批准,领取《二孩生育证》后方可怀孕生育。领取生育证后非医学原因实行性别选择性终止妊娠,或生育遗弃、买卖残害婴幼儿,或者自报婴儿死亡又无确凿证据证明死亡的,生育证作废,并不再发给生育证.1

第十二条:社区设立“流动人口管理站”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通过“一站式”管理的模式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到位率,同时还充分发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便民及生殖保健服务。

第十三条: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凡是我社区人员到外地务工、经商,必须到居

委会登记并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已婚育龄妇女须签订《外出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合同》,并每年按规定寄回二次有效孕检证明。

第十四条:社区实行计生优质服务承诺评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接受居民评议。评议满

意率达85%以上发给计生专干浮动工资全额;满意在85%---50%之发浮动工资的半额;满意率在50%以下、在社区内有计划外出生及计外怀孕八个月不知情及在省市检查中出现严重问题的,将提交居民代表大会讨论辞退。

第十五条:社区计生专干向社区育龄群众提供办证咨询、避孕节育措施咨询、孕期及产

后随访并依法办理各种计生证件。

第十六条: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作,并提供5种以上的避

孕方法,定期随访,同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为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提供节育手术免费服务。育龄夫妻主动接受计划生育部门的技术服务指导。因避孕措施失效导致怀孕者,必须自觉实行终止妊娠手术。

社区计卫合作单位天心区人民医院,为育龄妇女建立生殖保健服务室,配备相关设施,拓展服务空间,常年为育龄妇女进行免费生殖健康检查、定期开展青少年性教育和青春期咨询、计生手术(产后、术后、妇科病治疗、早产期、哺乳期、更年期)随访服务,并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

第十七条:社区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

社区将重点宣传“放弃再生育、独生子女保健费、独生子女低保户、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农村二女户”五项奖扶政策,并及时准确地搞好申报工作。

依托社区内的幼儿园、小学对独生子女给予入托、入园、入学优先或优惠;依托社区服

务中心就业指导站优先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妇提供就业信息岗位;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育龄家庭提供免费体检和跟踪保健服务。

第三章奖励与违约责任

第十八条:社区居委会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纯居民户,从领证之月起到子

女年满十四周岁,每年按《条例》规定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生育一个孩子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又生育第二个小孩的,停止一切优待,已领取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必须全部退回。

凡实行晚婚晚育的育龄群众,所在单位都必须按有关规定给予婚假和产假,并在婚假、产假期间的工资、奖金和补助都要全额发放。

第十九条:违反《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计划外怀孕的,社区居委会将责令终止妊娠,终止妊娠费用个人负责;追逃回来的还须承担正常差旅开支。

第二十条:领取生育证后非医学原因实行性别选择性终止妊娠,或生育遗弃、买卖残害

婴幼儿,或者自报婴幼儿死亡又无确凿证据证明死亡的,生育证作废,并不再发给生育证。

第二十一条:符合收养条件收养小孩的,必须有民政部门的正规收养证明,不得违反《收

养法》收养小孩。

第二十二条:社区居民群众应大力配合、支持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为社区计划生

育工作委员会提供有效计生信息,提供的计生信息真实有效的,社区给予5---20元不等的奖励。

第二十三条:本社区居民房屋出租户或用人单位,必须查验其居住或从业的流入人口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及时向社区反馈信息,督促其到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室交验婚育证明。凡出租(借)给无《婚育证明》的外来人口居住或从业的,将责令其退租或退聘。

第二十四条:为计划外生育人员提供躲避场所或者为其逃避检查提供其他便利条件的,根据《条例》处理,并不得参与评先评优活动。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公约适用于社区内的常住居民、流动人口和驻社区单位的居民。

第二十六条:本公约将征求居民群众的意见,并召开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

篇3:居民自治实施方案-社区

1社区自治与居民参与的概念

我国居民参与主要是指在社区公共事务中,居民自身对社区公共事务有着管理、监督和决策的权利。居民作为社区自治建设的主体,对社区建设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

社区自治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在不触犯国家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居民对自身团体进行组织并进行管理。在我国,社区自治的组织群体主要是居委会,居委会作为城市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法律规定居委会在人事、财产等公共事务决策中有着较大的自主权。

居民在参与社区自治时,享有民主权。而社区自治的本质是一个由政府指导的组织群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居民与社区组织在发展社区自治体系过程中,应承担相同的责任义务。在社区自治中,居民的参与不仅仅是实施权力的过程,更是公民履行义务的过程。

2社区自治中居民参与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社区居民自治体系在迅速扩展。目前除1999年提出的26个社区建设实验区以外,全国各省几乎都设立了社区建设点。湖北省曾提出“抓好城市社区自治,是省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这一观点,武汉、南京以及青岛等城市的社区自治建设已在所有城区开展。中央领导也不断提出关于社区建设的问题,指出文化、安全、体育、卫生等部门都必须结合各自的职能,大力落实居民参与城市社区自治工作。

但是在传统体制思想的影响下,居民还是被动参与其中。大多数居民还处于受社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影响而参与社区自治决策的状态,这种参与不仅不能对社区自治的公共权力进行监督,居民自身也不能对社区自治中的事务进行决策。我国居民在社区自治中享有民主权,但是居民在参与社区自治这一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待提高,居民自身的民主意识也不够强烈。可见,广大居民目前对于社区居民自治还缺乏主动性。

3强化城市社区自治中居民的权利

社区自治的发展主要依靠居民参与,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自治,必须要使更多的居民愿意参与社区自治建设中,逐渐的将社区建设的主要权利交给城市社区居民。

目前,我国的社区自治居民没有得到更大的社区建设实权,是因为居民自身的参与度不够。要更好地发展社区建设,首先需要培养和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将居民的权利最大化,注重居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社区应积极解决居民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居民得到更大的利益。

居民的参与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因此,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多组织活动,使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并使活动更加有趣,使居民的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居民参与率是社区自治的重要衡量标准,居民参与是建设好社区的根本保障。因此,在建设社区自治中, 提高居民参与意识、激发居民参与热情都是必不可少的。

4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良好发展对策

现如今,城市社区自治的发展出现了各种问题。不论是历史遗留问题还是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都是影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不利因素。

我国要大力发展城市居民社区,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为了使各个社区的居民自治制度运行,社区管理者有必要规范社区组织制度,保证社区组织的规范化以及制度化。为了更好地规范、指导居民自身的自治实践活动,需要使居民自治的权利得到进一步落实,保障居民在自治中的权利。

其次,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的权利还经常受到外部组织影响。不难看出,在实行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各级政府都在探索新的社区管理制度,要建立这种新型管理制度,必须依靠更加多元化的权利基础。各城市要建立优良的社区居民自治,需要不断的与社会和政府协调,才能促进社区组织与政府社会的关系。

最后,居民作为社区自治中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了让居民参与社区自治,需要培养居民对建设居民社区的意识,也要从另一方面让居民意识到自身作为公民的权利。社区也要鼓励居民参与到社区自治活动中,激发居民的社区自治意识,实现真正意义上城市社区自治。

5结语

城市社区自治作为我国民主发展的前提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开始的26个试验点变成现在除西藏以外各省的重点建设项目,居民自治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目前我国在城市社区自治的实践中还存在弊端,但是随着我国社会活动的深入开展,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社区自治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无可估量。随着我国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也会不断得到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也必然会推动我国更进一步发展。

摘要: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不断完善标志着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其建设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积极推广。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以及民主决策。自改革开放以来,社区居民自治也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其实践与理论都得到了重大的进步与发展。

篇4:浅谈社区居民民主自治

关键词:社区 民主自治 城市治理

社区是指居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民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共同体。社区既是人民聚集、生活的区域、同时也是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场所。一般而言,社区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人口要素、地域要素、组织结构要素、社会心理要素、规范体系要素和物质设施要素六个基本要素。①

一、社区民主及其意义

所谓社区民主,简单的说就是社区居民自己参与社区活动,使得民主参与制度化。实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自治。目前我国社区民主的主要形式是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和农村的村民自治。

社区民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主要组成部分,社区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根基,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社区民主有助于培养和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发展社区民主,对于更高层级的政治运行有强烈的辐射效应,有助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区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最直接最便利的渠道,有助于社会的和谐。

二、社区居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区自治被作为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创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最好形式在全国各地推广。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的转型时期,体制格局的构建、公民社会的培养、各种关系的理顺、配套制度的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当前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居民民主自治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不高

社区居民民主自治,说白了就是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居民共同决定和处理社区中的公共事务,它必须以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为前提,参与社区事务既是社区居民的权利同时也是社区居民的义务,没有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居民民主自治只能是纸上谈兵。

我国现阶段主要出现的居民参与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参与的主体不广泛。社区自治参与的主体大部分是退休在家的退休人员和一些弱势群体,其他的中年群体和社会主要劳动人员参与度不高。(2)居民的参与热情不高。社区的事务人民总是认为是政府的事,没有社区事就是我的事的思想,导致社区要安排什么事务,需要动员、劝说、说服。明显缺乏主动性。(3)参与大的内容有限。现在社区的基本情形是民主制度还不够完善,一些重要的事务决定,还不够民主,如制定社区规划、民主监督权等,居民参与的明显偏少。②

(二)政府干预过多

作为社区民主自治,就是要居民自己管理自己,而现实的情形是,大部分的事务是政府来管理,特别涉及重要利害关系的事务都是有政府来管理决策。虽然我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的工作要接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排出机关"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但是在现实实践中两者的关系并不是很明确,经常是政府直接指示居民委员会按照其的意思来做事。这是政府的职能的越权,导致自治的主体的错误,不是居民自己管理自己,其实质上还是政府通过居民委员会来管理社区。政府管理社区越权主要表现在,直接决定居民委员会的成员,直接把社区自治的事务自己大揽大包,直接把居民委员会当做自己排除机构。

(三)自治的内容不全面

社区居民自治的内容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四个方面。在社区居民自治的四项内容中,民主选举是自治的基础,是居民的权利的最重要体现;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是自治的关键,它要求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而不能由居民委员会少数干部擅自决定和管理;民主监督是自治的保证。③但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民主选举贯彻的比较好,其他的三个民主实行的程度不是很理想。

(四)配套的法律措施还需完善

我国的社区发展很迅猛,但是配套措施发展有点跟不上脚步,特别是法律配套措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89年颁布的,已经过去二十多年,明显不能很好的适用于现在的社区。严格的来说《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质上还不能称为一部关于居民自治的法律,它只是一部居民委员会的组织法。我国关于社区居住自治的配套法律不多,并且规定的不够全面细致,导致我国很多居民自治的事物没有自己的依据,居民自治不能很好的开展开来。

三、社区居民民主自治的制度的完善

目前,我国社区民主自治的制度好不够完善,导致社区民主自治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对以上的问题的分析总结,现阶段实行以下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政府职能加速转型

政府职能的转型必然要求政府改变以往的行政强控制领导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放弃以往所扮演的大包大揽的角色,应当自觉有序的退出社区民主自治的领域,要学会放手让社会在自治实践中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要知道社会只有靠自己管理自己的过程中才能学会自强、自信和自律,才有活力;要相信社会只有在自治的情况下才会真正激发人得参与精神,才能真正构建民间的平面互动交往网络,才能真正实现居民民主自治。

(二)加强多样化的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是通行于社区范围之内的文化现象,包括社区内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时尚、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新时代的社区文化建设由于市场经济为背景所以它必须多样并存为前提。社区文化的建设多样化可以保障社区的居民的各种文化精神需求得到最大限度地保障,可以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最主要的是多样化的文化建设可以使居民的自身素質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中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多样化的社区文化建设是可以加快早日实现社区民主自治的进程。

(三)加强法治建设

我们知道,法治的基本精神就在于防范政府的无度权力滥用,并在此基础上保障个人与社会正当权利的实现。法治对于社区民主自治自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法治是社区民主自治的基础。它约束和规范居民和社区自治组织行为,维护社区稳定与秩序更加妥当的方式。我国的法治建设还不够完备,特别是居民民主自治这一块的规定太少,所以我们应该抓紧修改完善现有法律制度,制定台符合现代潮流的法律配套措施,使社区民主自治有法可依和有法克保障。

我国社区居民民主自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只能在不断改进中前行,相信有一天我国会实现真正的社区居民民主自治!

注释:

①参加徐勇主编,胡宗山:《城乡社区建设概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

②参见王圣诵、王兆刚:《基层民主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版,第126页。

③参加戚学森主编:《城市社区建设思路与方法》,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第4-5页。

篇5:浅析社区居民自治

社区是居民展现自我的大舞台,“我的社区我做主”。在现代发展的整体推动下,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发展将成为基层群众自治发展的主导。根据近几年来的社区管理经验,我认为社区自治程度和居民素质有很大关系,社区事务居民应该积极参与、有序参与,如果没有一个和谐的自治氛围,居民 “无序参与”,社区凝聚力从何谈起!因此采取社区共治与居民自治相结合,小区才能成为大家共同的家园。

一、拓宽社区服务面

社区居民自治主要是围绕利益关系展开,自治的前提是保障公共利益,服务居民利益。社区的服务对象往往是老人、小孩、残疾人、困难户等,居委会完成政府各项惠民措施,似乎代表的就是边缘和弱势群体,这是种认识上的缺位。居委会不是服务主体,它是代办者,发挥的是桥梁作用,要提升居民社区治理的参与率,就得把社区的服务面扩展到所有人群,包括社区的工薪阶层、单位人,以及其他精英人群。社区居委会不仅是各种政府工作的代办者,它更应该提供必需的生活服务,从居民衣食住行、切身利益入手,简言之,就是要让社区服务真正体现居民需求。对某些社区无法解决的问题矛盾,则是通过社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拓展

居民诉求渠道,上下联系,反映社情民意。只要把群众身边事、切身利益关系处理好了,居民参与自治热情自然高涨。

二、加强社区建设 居民自治的前提基础,是要加强社区基础建设,如环境、绿化、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好的基础条件,才能吸引广大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引导居民自治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平时的服务过程中注意宣传引导,同时,尽可能地为居民们创造好的居住环境。永先社区是“村改居”的社区,我们进行人行道砖改造,小区游园建设、安装健身器材,线网改造,以及正在建设的楼院院门,都是为下一步居民自治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大社区小楼院,加强楼院物业管理

小区物业管理是居民生活的重心,物业管理应条块协同联合,充分调动行业、社区、社会资源。在我们社区楼院院门建成后,我们准备由社区召集房管、环保、绿化、治安、水电等政府行政部门,对小区物业矛盾面对面沟通,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将面上问题解决后,交由楼院自管小组自主管理物业内部事宜。强化自管小组作用,发动党员参与,组织议事园地,无论是社区事务还是楼院事宜,“楼门院长”齐参与。

四、社区志愿者带动居民自治管理

在社区自治管理中,如果能发动并建立一些针对社区居民的志愿机构,居民肯定会参加。建设志愿者队伍可以搭建一座居民互助的平台。在志愿者的带动下,广泛开展“我的家园我来管”活动,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自治管理,形成凝聚力,以更好地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推进居民自治,推动社区健康稳步和谐发展。

五、社区信息化管理推动居民自治

为了真正让居民自治通过社区服务得到巩固与发展,应加强社区信息平台建设,从人的层面入手,建立“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各种便民服务要形成网络,如维修、配送、看护等,要使居民们在社区信息平台上一点就清楚。同时政府各项行政事务,养老、教育、就业等各种公共服务也要在社区信息平台落地,一是更方便居家过日子,二能更有效推动居民自治管理。

篇6:社区居民自治章程

社区居民自治章程模板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法建制、以制治村,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居民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为目标,调动居民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促进本居委会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联系我居委会实际,由全体居民讨论,民主制定。

第三条 居民自治是在党的现行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由居民委员会具体组织管理本居委会的政治、经济及其它社会事务的一种制度。

第四条 本章程是全体居民的行为规范,在章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必须严格遵守。

第五条 本章程由居民委员会具体安排实施。居民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监督执行。

第二章 居民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

第六条 居民会议由户口在本居委会的18周岁以上的居民组成,是居委会最高权力机构。居民会议设立居民代表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由居民代表及居委会里的各级人大代表、居民委员会成员组成。

居民代表必须是:具有一定的觉悟和参政、议政能力,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热爱集体,关心群众,坚持原则,主持正义,有群众威信的居民,同时能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居民委员会反映,协助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居民代表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必要时也可以经居民会议罢免和补选。

第七条 居民会议每半年举行一次。有十分之一以上的居民提议或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代表提议,应召开居民会议。召开居民会议,要有本居委会18周岁以上的居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居委会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居民代表参加; 所作决定,要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居民会议也可分片召开。

居民代表会议每季召开一次,在特殊情况下或有三分之一以上代表提出可以临时决定召开。召开居民代表会议,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代表会议成员参加。

居民代表会议议事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决定问题要经居民代表会议成员的过半数通过;居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不得与居民会议的决定、决议相抵触。

第八条 居民会议行使下列职权:

(一)依法选举、罢免和补选居民委员会成员;审议决定居民委员会成员的辞职请求。

(二)决定聘用本居委会财会人员和其他居委会事务管理人员;决定本居委会享受补贴人员及补贴标准。

(三)听取、审查和批准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财务收支计划和执行情况报告;审议决定本居委会规划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以及有关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其他重大事项。

(四)审议决定本居委会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居委会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决定居委会集体经济收益的使用。

(五)审议决定办公益事业的经费的筹集办法。

(六)审议决定宅基地分配、计划生育指标安排的方案。

(七)决定对居委会财务和居委会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评议居委员会成员的工作。

(八)制定和修改本居委会居民自治章程、社区民约等规章制度,并报街道办事处备案。

(九)撤销或者改变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议、决定。

(十)审议决定居民会议认为应当由其决定的涉及居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居民会议第二至第七项职权交由居民代表会议代为行使。

第九条 为强化居民代表管理居委会事务作用,在居民代表会议下设会议召集组、监督组和发展组三个独立工作小组。三个组的人员组成原则上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从居民代表中推选产生(发展组组长由社区“两委”干部担任,并可吸收非居民代表成员),每组由3至5人组成,分别设组长1名。

会议召集组的职能:根据符合法定人数的居民(居民代表)依法提出召开的会议而居民委员会不作为时,可以召集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会议,具体负责沟通各方、协调会议召开时间及做好会务有关工作。

居委事务监督组的职能:主要负责居委事务监督和民主理财职能,负责监督居委事务、财务活动。有权否决居委会、不合理的开支。在讨论居委事务公开和经费使用议题时可以列席居民委员会会议。

发展组的职能:发展组是居委会发展经济的智囊和参谋,负责调研论证本居委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收集掌握生产发展信息,提出本居委会发展经济、兴办公益事业的计划和项目建议,协助筹措发展生产和兴办公益事业资金,并为居民发展生产提供信息指引。

以上三个组的成员统称为居委事务管理人员,任期与居民委员会成员相同,可以连选连任。居民委员会可以对不称职的居委事务管理人员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表决罢免。

第三章 居民委员会

第十条 居民委员会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由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具有法人资格,受街道办指导和社区党支部的领导。

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一条 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一)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居委会属于居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编制并实施本居委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管理本居委会财务,教育居民爱护公共财物和设施,珍惜土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巩固和壮大居委集体经济,管理本居委会居民集体所有的各类经济组织;尊重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支持和组织居民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居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及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承担本居委会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本居委会经济发展。

(三)编制并实施本居委会规划建设,按照规划修建硬底化道路,指导居民建设民房,整顿环境,发展公益事业,搞好公共卫生,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四)促进居民团结和家庭和眭,照顾五保户、困难户和军烈属,依法调解民间纠纷;代表本居委会处理与其它(村)居委会的纠纷,维护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团结;协调处理居民小组之间的关系;协助有关部门维护社会治安和生产生活秩序;协助有关部门对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居民进行教育、帮助和监督。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活动,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移风易俗,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六)宣传贯彻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和推动居民履行纳税、服兵役、计划生育等依法应尽的义务。

(七)协助街道办事处开展工作;向街道办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八)召集居民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工作;执行居民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决定。

第十二条 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制度。

(一)学习制度。每半月学习半天,主要学习党的农村现行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文件,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

(二)会议制度。居民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半年一次汇报会,年终一次总结会,根据工作需要也可随时召开。

(三)值班制度。居民委员会实行轮流值日制度,保证在上班时间都有一位成员在居民委员会办公场所值班,处理居委事务。

(四)建立任期目标、年度目标和分工负责制度,并定期进行总结检查。

(五)居委事务公开制度。凡需要居民知道的居委事务大事都要公开,主要包括:

1、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上级的有关政策规定;

2、居委会干部的分工,居民委员会三年任期目标、本居委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

3、年度财务计划及各项收入、支出和债权债务情况;

4、集体资产及其经营管理情况,包括土地、物业等生产资料的经营情况以及承包经营方案、投标结果、承包费收缴、合同履行情况;

5、居委集体经济收益及其使用情况;

6、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以及招标投标、建设承包方案及实施情况;

7、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各项补偿费的收入和使用情况;

8、救灾救济、扶贫助残、拥军优属、社会捐赠等项款物的接收、发放、使用情况;

9、各级政府下拨的补助经费、专项经费的收支情况;

10、居委会干部工资、奖金、补贴及其他福利,公务活动方面的开支情况;

11、当年宅基地的.申报、批准和使用情况;

12、安排计划生育指标、落实计划生育节育措施和计划外生育费的收缴、管理、使用情况;

13、协助街道办开展工作情况;

14、十分之一以上居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居民代表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

公开的形式:设立公开栏,发放明白纸,居委会干部述职。

第十三条 居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各委员会工作由居民委员会成员分工负责。

第四章 居 民

第十四条 凡户口在本居委会的居民在社区内享有以下权利:

(一)享有《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利。

(二)参加居委事务活动,提出有关居委事务的批评和建议,对居委会干部和居委事务进行监督。

(三)享受本居委会举办各项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权利。

第十五条 每个居民在社区内都有以下义务:

(一)遵守居民自治章程,执行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和居民委员会的决议、决定。

(二)按时完成居民委员会分配的各项任务。

(三)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维护集体利益,同一切危害、破坏居民利益的行为作坚决斗争。

(四)自觉开展移风易俗,争当文明居民、文明户的活动。

第五章 居民委员会成员

第十六条 居民委员会成员是全居委会居民的公仆,必须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立足于本职工作,努力为居民造福。要求做到:

(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认真学习政策,学习经济管理知识和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坚持实事求是,讲究工作方法,遇事同群众商量,尊重居民意见,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不请吃、不受礼、不以权谋私、清正廉洁,敢同不良倾向作斗争。

(五)以身作则,在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六)坚持原则,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七)维护集体团结,执行会议决议,齐心协力共同开展好工作。

第六章 制度建设

篇7:社区居民自治事迹材料

长虹社区位于呼玛镇中心地段,辖区面积7.17平方公里,有居民住户3172户,9241人,我们从构建和谐社区出发,积极探索工作思路,选取工作能力强、计生工作扎实的工作人员参加协会组织,社区计生协会组织依法建章立制,让居民参与作主人,建立居民自治工作新机制,引导广大育龄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抓组织创新,促进自我管理

一是社区开展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完善基层计生协会网络。社区计生协会是街道计生协会指导下的基层协会组织,为有效促进社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协会组织网络,按照街道、社区、小组、会员之家四级网络要求进行了组建。在街道计生协的指导下,社区组建计生协会,在原来的居委会基础上建立会员小组,每栋楼组建1个会员之家。在组建过程中以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老教师为骨干担任会员小组组长,使其承担起宣传员、信息员、管理员、服务员、协调员的作用。目前,长虹社区共建立18个会员小组36个会员之家。

二是发展协会志愿者服务队。社区计生协会工作,主要依靠会员和理事的无私奉献。随着社区服务功能的增加,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帼国服务队、治安巡逻队、民事调解、人口计生宣传等志愿者服务队。长虹社区组建了一支由20余名老人组成的服务队,他们每天佩戴袖标,活跃在社区的街头楼角,随时为居民排忧解难,提供帮助和服务。特别对流入人口和违法生育情况重点关注,及时向社区反馈情况,受到广大居民的信任和爱戴。

三是确立计生协会主角地位。计生协会参与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关键是协会有活动的舞台,要处处起带头作用。我们在协会会员当中开展“双带双帮”活动,即带头参与群众自治,指导帮助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宣传普及生殖健康和法律法规知识;带头参与和谐家庭创建,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好事,努力把群众、会员,两委会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群众自治合力。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抓活动创新,促进自我教育

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活动的感染力在于创新。社区以人口计生宣传为辐射点,以创建和谐社区为辐射面,通过突出社区特色,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完成“为我教育”到“自我教育”的转变。

一是开展主题活动。几年来,社区围绕着组织建设,服务行动拓展、生育关怀行动等主题活动和“

5、29”计生协会活动日、“

7、11”世界人口日、“

9、25”公开信发表纪念日等主题活动日,积极开展了“我为协会尽责任,我为国策做贡献”、“关怀困难群众和情暖计生家庭”等主题实践活动。围绕这些活动,以人口计生宣传教育为中心,推动协会各项活动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开展以家庭关怀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争创计划生育文明户”和“争创婚育新风文明楼道”活动,对整个社区的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

二是抓好四个结合。一结合人口计生、文化、科技、法律宣传进社区活动。在社区建立人口计生宣传长廊,制做精品宣传品和流动宣传板,营造了浓郁的新型生育文化氛围。二合社区生育文化开展广场活动、秧歌队、腰鼓队宣传婚育新风、社区的文明家庭典型。三结合社区的宣教室,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如举办“生殖健康伴您行”、“珍惜生命、远离艾滋”等。四结合“关怀妇女健康行动”、“生育关怀行动”等,义务为老人、育龄妇女、流动人口提供健康讲座、知识培训、免费“三查”等服务。

篇8:居民自治实施方案-社区

随着城市化和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创新社会治理成为我国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经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城市社区担负着创新社会治理实践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任。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化,在赋予了城市居民经济自主权的同时也激发了其房屋产权意识,为城市基层实行群众性自治打下了基础。然而社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并没有带动城市社区自治工作的发展,“单位制”的逐步解体赋予了社会治理一些传统特征,城市居民正处于“单位人”到“社区人”转变的过渡阶段,极度缺乏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导致居民社区自治观念和参与意识的缺失。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自治仅仅停留在政策文本或者名存实亡的社区基本组织的“口号”之中。

学术界对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自治进行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社区自治参与现状、原因和提升路径等方面。例如,郑军认为社区职能定位不明晰、管理系统不健全以及社区自治法律不健全,导致目前我国社区自治建设发展缓慢、居民自治参与意识较低;李建斌、李寒从体制变迁的角度出发,发现城市社区组织的“准行政化”自治以及低社会关联度是造成社区自治参与不足的主要原因,破除困境需要削弱社区自治的政府构建性,提高社区的共同行动能力,培育居民的社区自治意识。以上研究多为逻辑分析和理论总结,少有基于心理层面考察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然而,城市居民才是社区自治的主体和利益相关者,对他们的参与意愿和背后因由进行深入探究,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积极性、改善社区自治现状。因此,本文基于对武汉市百步亭社区部分居民的实地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及其影响机理,为推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提供政策启示和建议。

2 数据来源与基本统计分析

本文深入武汉市百步亭社区进行实地调研。作为全国文明社区,百步亭社区可以看作中国和谐社会的缩影,展现出良好的城市社区风貌。此外,百步亭社区积极探索公共事务治理的有效途径,在社区居民自治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上有一定经验,以百步亭社区为样本,可以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具有启示意义。本次调研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最终发放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93份,其中有效问卷186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百步亭社区居民对社区自治的参与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

3 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一般性描述

从统计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社区居民不愿意参与到社区自治中,这一比例达到了69.9%。通过调查与交谈发现,居民们对于社区自治的界定存在意见分歧,主要有以下观点:一是社区自治就是社区居民共同评选出小区负责人进行日常事务管理;二是社区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共同打造良好的小区居民环境和人文环境;三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居委会选举,并对居委会的日常运转进行监督;还有少数居民不清楚社区自治及其具体内容,大部分居民表示不知道社区自治的参与渠道。

具体到各变量方面,女性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高于男性居民,占比为68.4%;51岁及以上社区居民参与意愿整体强于其他年龄段,达到了83.5%;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居民不愿意参与社区自治的比例高于已婚居民,占比为74%;从受教育程度来看,社区居民学历越高,社区自治参与度越低。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最低,这一群体中愿意参与社区自治的仅为14.1%;从工资水平来看,月收入在4001元以上的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最低,占比为23.1%;从社区居住年限来看,居住时间越长,愿意参与社区自治的比例就越高;在参与过社区基层组织的群体中,倾向于参与社区自治的占比为72%。

4 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理论假设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发现,城市居民是否愿意参与社区自治受到了其自身有关的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首先对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然后运用相关数据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与检验。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理论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

4.1 年龄因素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

数据分析发现,居民的社区自治参与意愿随着年龄的增长趋于增强。其原因在于低年龄层的社区居民忙于学业、工作,正处于个人事业发展的上升期,无暇顾及到社区公共事务,对于社区组织的活动也尽量避免,内心对于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都较低。中年社区居民的职业类型和收入水平都趋于稳定,较之年轻居民对生活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是他们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对于社区活动的兴趣度较低,倾向于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当中。高年龄层居民多为退休人员,日常活动范围多在社区周围,社区环境、氛围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生活品质,因此他们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建设社区;此外,部分居民在退休后需要重新寻找生活寄托,有很大可能会选择参与社区基层组织充实自己。

4.2 性别差异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

调查发现,女性居民相较于男性居民更为积极地投入社区自治,究其原因,一方面男性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工作繁忙程度高于女性居民,分配时间参加社区组织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在大多数社区居民的已有认知中,社区自治需要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且常常会涉及到处理家庭纠纷,而女性居民更擅长和热衷于处理这类事务。

4.3 受教育程度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

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其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呈负相关,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就越低,反之,越倾向于参与社区自治活动。参与社区自治活动的居民往往是学历水平较低的下岗职工或者待业人员这些弱势群体,他们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量较大,也更加渴望通过参与社区工作来获取少量的生活补贴和满足一定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4.4 婚姻状况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

本次调研发现,已婚居民愿意参与社区自治的比例高于未婚群体。未婚居民大多处于低年龄层,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常用来参加社交活动来消除孤独感和焦虑感,而社区生活的存在感往往较低。已婚居民则倾注更多时间在家庭,陪伴家人参加社区集体活动的几率也较高,社区建设对已婚群体较为重要,因此他们投入精力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也更为强烈。

4.5 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

根据统计结果,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与其月收入水平成负相关,低收入群体中愿意参与社区自治的比例高于高收入群体。社区基层组织对于低收入家庭常给予物质的援助和精神上的鼓励,低收入居民有较高的共同社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对社区的关注度也远远高于高收入群体。因此,低收入居民也愿意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回馈社区。

4.6 参与经历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

参加过社区基本组织的居民对于社区自治有较为强烈的参与意愿。有过社区基层组织参加经历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发展和建设都会保持持续、强烈的关注,他们熟悉社区运作,对于社区公共事务抱有较高的热情,社区自治参与意愿极高。没有参与经历的居民往往缺乏社区关怀意识,自觉参与社区活动和公共事务的程度也较低。

4.7 居住年限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

统计结果显示,居民在社区内居住年限越长,其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越高。居住年限较长的居民见证了社区的发展和建设,出于强烈的社区共同意识和社区归属感,愿意对社区倾注感情和精力来服务社区,使其取得更好的发展。居住年限较短的居民可能还处于对社区结构和环境的适应、熟悉阶段,对于社区事务尚不熟悉,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也较低。

5 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实证研究及基本结论

本文研究多个因素对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影响,而“参与意愿”为二元数据(binary data),因此运用SPSS软件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证实上述因素是否对城市居民社区自治的参与意愿产生影响,并进一步比较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

其中,因变量W代表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f1-f7为自变量,以此代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参与经历和居住年限7个影响因素;β0为常数项,β1-β7为7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

模型采用强迫引入法引入变量,统计结果如表1、表2所示。对模型系数进行综合检验发现,f2=23.537,=0.001<0.01。以α=0.05为标准,显然自变量f1-f7与因变量W所构建的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而模型中性别变量和受教育程度变量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与居民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无显著性关系,年龄变量、婚姻状况变量、收入水平变量、参与经历变量和居住年限变量的P值均小于0.05,可被认定为对居民的社区自治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见表2)。

回归分析结果与变量理论假设稍有差异,大部分理论预期符合实证结果。第一,表1对年龄因素、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居住年限的影响方向预估正确,年龄变量和居住年限变量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成正相关,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成负相关。第二,性别因素和受教育程度对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经过深入思考和原因探究可从以下角度解释:当前社会双职工家庭较为普遍,夫妻双方都要通过工作分担家庭负担,而且女性在工作之余还会承担更多的家庭事务,因此性别对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影响正在逐渐降低;随着基础教育普及工作和大学生扩招政策的推进,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正在普遍提高,受教育程度对于居民就业的影响已经不再占据决定性地位,因此受教育程度对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没有太大影响。第三,表2的输出结果中列出了各有效变量的回归系数B,可用于评价各影响因素对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影响程度大小,从高到低依次为:参与经历、居住年限、婚姻状况、年龄和收入水平。

总的来看,我国城市居民对社区自治的参与意愿较低,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有过基层组织参与经验、有长期固定居住场所、工作和家庭都比较稳定的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比较强烈。同时也暴露出目前我国存在社区自治功能丧失、社会居民流动性强和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对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推进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带来阻力。

6 政策建议

6.1 完善社区自治法律法规,完成政府社区治理的职能转变

修改、完善现有社区自治法律,着眼于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的法规政策,重视社会管理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健全我国自治法律体系,用有章可循的法律法规来明确界定社区多元管理主体的职能定位和权利范围,约束社区基层组织的自治行为。与此同时,理顺社区管理中政府与社区的共存关系,明确社区组织和政府的职能定位,建立新型的社区自治模式和社区基层组织架构。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的“舵手”作用,改变传统治理模式中的行政主导地位,将治理权利归还给社区,避免“全能政府”和“单位制社区”的出现,阻碍社区自治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自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财政环境,提供制度建设和指导帮助。

6.2 培育多元社区治理主体,拓宽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渠道

2016年中央城市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推广街区制住宅,增强街区活力和城市开放度,而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位,有必要在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后重新整合划定片区,扩大社区组织的管辖范围来培育多元的治理主体,容纳更多的社区治理参与人员和中介组织,构建新型的社区管理组织结构体系,拓宽社区居民的参与渠道,提高社区自治的参与度、质量和效率。例如“沈阳模式”:构建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党组织,分别行使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决策权、执行权、议事权和领导权,各层组织运行对社区居民有较大的需求量,自然会想方设法吸收居民参与到社区自治中,使更多居民拥有参与社区自治的经历,提高他们对社区的关注度,重视推动居民之间的传达效应。此外,培育专业性较强的综合社区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实用性较强的公共服务,有助于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区健康平稳的发展和社会基层的安全稳定。

6.3 积极推广社区自治理念,增强居民社区共同感和自治意识

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区自治的发展,离不开作为自治主体的社区居民理念的转化,应该积极形成“社区主人翁”意识,而非觉得自己居住时间较短或仅是租住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同时,社区组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一是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加强社区自治宣传推广,例如通过建立业主微信群、社区微信公众号或者社区网站推送社区自治理念、社区新鲜事等内容来拉近居民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为居民营造出一种强烈的社区关怀意识。

二是建立社区内部的激励机制,落实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形成,密切关注有需要的居民为他们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公共服务。此外还可以设置社区自治参与奖励机制,对于社区自治参与积极居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来激发大家的参与兴趣。

三是定期开展有特色的、能够真正吸引居民的社区集体活动,如百步亭社区的“万家宴团年饭”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居民之间的开放度和包容度,增进邻里感情,还可以提升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从而积极参与到社区自治中来服务他人,回馈社区。

参考文献

[1].郑军.我国社区自治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理论界.2008.06

[2] .李建斌李寒.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参与不足:困境与突破.江西社会科学.2005.06

[3] .李蓉蓉.城市居民社区政治效能感与社区自治.中国行政管理.2013.03

[4] .黄德林陈永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意愿及影响机理研究——基于武汉市、厦门市、沧州市的实证调查.中国软科学.2014.03

[5] .向德平申可君.社区自治与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重构.甘肃社会科学.2013.02

[6] .叶敏奚建武.发达地区城市社区自治: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上海市D区经验的探讨.地方治理研究.2017.03

[7] .陈家喜.反思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基于合作治理的理论视角.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8] .张平隋永强.一核多元:元治理视域下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结构.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05

[9] .齐芳.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的社区管理创新探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上一篇:谈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下一篇:中秋节、重阳节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