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思考

2022-09-12

1 转变观念, 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

首先, 高起点、高要求地抓好高中各年级的政治课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 制订教学双向细目表, 以知识为目、能力为纲,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训练, 注重学科内部的综合, 初步达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其次, 开设“新闻联播”、专题讲座、选修课、阅览课等,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点、交叉点、结合点;再次, 与学校政教处、团委配合, 以学校德育基地为主阵地,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及专题性研究等活动, 撰写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等, 以此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 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 提高其实践能力。

另外,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 教师提出的问题, 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地去思考, 去探索。

2 因材施教, 根据课型选择教法

教师在讲授新课过程中, 可以运用“一节三评”的教学方法, 即每节课由起始的近期时事评述、课中对教材所举事例的评述和课尾的典型例题和热点问题评述组成。每次评述, 都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基本观点、联系实际材料进行评述, 这就培养了,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带倾向性热点问题的评述, 同学的不同观点可展开讨论或辩论。例如。对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劣, 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议会制、三权分立制的优劣, 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劣等问题的评述中, 同学们可各抒己见、敞开思想进行讨论。教师要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点拨,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 认识事物的本质。这种做法, 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判断政治是非、理论是非的能力,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觉悟,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3 温故知新, 强化分析概括能力

在复习课中, 通常可以采用“纵横交错法”、“分析比较法”和“知识系列法”, 着重使学生把知识点连成知识线, 形成知识面, 结成知识网.从而融会贯通。

所谓“纵横交错法”.是指在每课书或全书讲完后, 让学生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综合、归纳知识之问的联系。例如以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为主线, 使学生理解“政治常识”各课之的纵向联系;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为主线.使学生理解“哲学常识”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谓“分析比较法”就是“比较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事物的异同”。例如,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阶级关系、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管理形式、民主的比较。

所谓“知识系列法”是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解。对“一周两制”这一重要的基本国策, 要从其提出、实施、依据、含义、基本内容、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以及港、澳和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区别等诸方面加深理解。

4 巧妙设疑, 情境导入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 去发展知识, 去观察, 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 精心准备。

4.1 创设氛围, 情境导人

新课程标准, 强调情境认知。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引起共鸣, 启发学生思考, 感悟知识, 升华情感。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 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小问题或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导人, 如运用学生周围的典型事例, 给学生以真实的感觉, 给学生一种实在的问题情境。

4.2 细化问题, 引导质疑

政治教材理论性强, 知识抽象、难懂, 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难点分解为彼此联系、逐层深人的小问题, 引领学生一层一层的抽丝剥茧, 积极思维, 以问促问, 激励学生质疑, 提问。

4.3 探究问题, 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 去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问题探究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 鼓励学生之间开展持之有据, 言之有理的争论, 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 及时鼓励, 及时引导, 并使学生将这种良好的学风延伸到课外。

5 构建平台, 自“说”政治

为改变学生机械“背”政治的僵化模式, 真正把政治课引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我尝试着把“说”引进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嘴上”功夫,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5.1 解释概念, 加深理解。

概念所揭示的是事物本质属性, 内涵抽象、深刻, 而表述方式精确, 简短。讲好概念是政治课教学的起码要求, 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 以“说”促“记”, 让学生先谈自己对概念的理解, 而后我再分层剖析概念的丰富内涵, 最后再让学生复述。这样, 学生识记概念就显得轻松, 而且记得牢。

5.2 分析事例, 学会应用。

新课标强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学中, 可以引用社会热点或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进行评析, 以巩固知识, 提高学生准确捕捉信息、知识迁移和语言表达能力。

5.3 讲析新闻, 关注社会。

“今日的学生, 就是将来的公民。”思想政治作为一门时代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需要关注社会, 走进社会。我利用每周一政治课前的二分钟预备时间, 让同学上讲台讲析上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通过这一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之养成听、看新闻节目和报纸的习惯;并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动口能力。

5.4 抒发感受, 情感升华。

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 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或典型材料让学生来谈感受, 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沟通思想, 交流情感的过程中相互了解,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而且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络, 因势利导, 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

6 结语

总之, 新课程不但要使学生明白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 更要将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信念, 完成感人、化人、育人的任务。在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 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这要求我们在具体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去体会, 与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等方面相结合, 多与同行交流、学习, 从中去发现乐趣, 从而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

摘要:新课程要使学生明白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 更要将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信念, 完成感人、化人、育人的任务。在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 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

上一篇:浅谈矿山测量的常见问题下一篇:量刑建议工作中的问题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