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2024-05-07

高中英语阅读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共8篇)

篇1:高中英语阅读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张军莉 毛遇婷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

摘 要: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分析了我国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改革

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正处于改革之中,作为英语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阅读理解教学当然也需要根据新的要求对教学进行改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锻炼机会少,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难以提高。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一、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的目标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既有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也注重方法和过程的传授,而且还引申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英语作为新课改下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其教学目标当然是与这一总的目标相一致的。具体来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过分注重分数

当前我国高中英语的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严重,评价机制是以分数论英雄。尤其是高中生面临着考大学的压力,学生只有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才能顺利进入理想的大学,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在这种残酷的现实逼迫下,人们无可选择地疯狂追求高分。家长、学生、学校、教师都围绕着高考转。英语作为高考的重要考查内容,所占分值很大,因此,英语教育被严重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英语阅读教学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在应试教育之下,英语阅读教育被异化了,阅读教学完全围绕着考试,考试喜欢考什么老师就重点讲什么,学生就重点学什么。

2.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那一套,课堂上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记,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由于语言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内容,它是人类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是交流的产物,与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情境密切联系在一起。

因此,在英语学习中,也需要创造相应的语境,需要与他人交际互动。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这样。但是,当前我国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落后,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缺少英语交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三、新形势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

1.改进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必要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进新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合作型教学法、微任务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英语语法教学当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进行英语阅读理论的教学时,教师应该优先考虑使用讲授法,以讲解为主。在阅读课程中还可以运用合作模式,即多个学生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模式。在英语的.阅读训练时,教师可以把一篇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发给协作小组的学生。使学生各自阅读自己的那部分文章。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把自己的阅读内容告知他人,同时获得他人的阅读信息,从而掌握整篇文章的内容,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介绍文章大意。最后教师对文章进行必要的讲解,把学生出现较多失误的地方作重点分析。

2.改进教学手段

电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英语电化教学主要表现为传统的粉笔和黑板被电脑、投影仪等现代设备所代替,从而使英语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推进电化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克服以往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英语阅读需要与语境结合起来,可以通过运用幻灯片、电影或者录像等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对需要突出的重点内容进行特写,还可以配上文字对难点问题进行解说,这样一来就使文章结构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理解。

3.改进评价方式

当前迫切需要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代替旧的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引导我国高中英语教育的健康发展。阅读教学的教学评价需要从阅读教学的初衷出发,正确把握英语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是需要摆脱以分数为中心的英语阅读教学评价方式,不断拓展评价手段,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评价。例如,在高中语法教学中,通过建立学生英语语法学习表现档案袋,专门记录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种种表现。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英语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英语人才,在促进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沟通中发挥着桥梁作用。高中英语教学是我国英语教育的重要一环,其中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当前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着力解决,从而提高我国的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郑世发。新课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J]。新课程:教研,(03):34-35.

[2]武秀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调查研究:以河北省某中学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37-38.

篇2:高中英语阅读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 教学策略

论文摘要:英语阅读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注重阅读教学,不仅能活跃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还能让他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新课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就是要在发挥学生主体阅读兴趣和激情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阅读理解,通过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注重阅读技巧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教学目标”中认为,“能够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杂志,获取主要信息;能根据情景及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上述目标描述告诉我们: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英语阅读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养。

1.拓宽阅读视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

英语阅读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素材之上,这就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对此,笔者以为,培养学生丰富的阅读知识视野,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培养他们的语感。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拓宽阅读视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主要表现在:(1)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阅读资源进行有效的阅读,特别是一些报刊杂志,能体现出西方特有的文化背景风貌;(2)利用网络或者其它的电子读物进行阅读,以此拓宽学生的英语阅读知识视野;(3)用好现有的补充资料,特别是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补充的一些读物,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视野;(4)指定学生阅读一些世界名著,特别是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意义的名著,以此来满足英语阅读36万词的词汇量需要。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withEnglish)模块四Unit3“Tomorrow’sWorld”中的“Reading”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丰富的阅读知识视野,笔者进行了如下的阅读教学方法:(1)建议学生利用身边的网络资源学习渠道,搜集有关“Tomorrow’sworld”的阅读素材,并作简要的归纳;(2)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进行阅读思考:①What’sthemainmeanofthearticle?②What’sthecharacterofthetomorrow’sworld?③Whatcanwegetfromtomorrow’sworld?(3)建议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利用自身的想象思维进行思考,并能积累有关未来世界的一些有趣知识和趣闻。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学生的主动阅读和探究式是提高他们综合英语运用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笔者以为,以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为根本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指导,不仅能够激活他们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笔者以为,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运用如下的方法:(1)自主阅读的选择性,即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学习,尊重他们的学习自由权利;(2)阅读理解探究的多元性,即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种解决问题办法进行思考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多元化思维能力;(3)阅读思考的发展性,即鼓励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能进行有效的内化生成,不断地进行发展创新;(4)丰富多彩的表达性,即鼓励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对阅读文本内容进行表达,以此培养他们的学习运用技能。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Unit3“ScienceVersusNature”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在让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的教学:(1)鼓励学生运用一切的学习资料,查阅有关“clone”,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2)鼓励学生按照文章中的思考探究题目,进行同桌讨论或者小组合作探究进行阅读思考。(3)教师布置思考题:①What’sthemeaninthearticle?②Whatarethedifferentattitudestowardsthesuccessofcloningahumanembryo?③Whatdoweshoulddoincloning?(4)鼓励学生就上述问题进行阅读思考,以此激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3.注重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的有效性

英语阅读技巧也是不可小看的重要教学内容。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注重阅读技巧,一方面,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英语语言阅读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英语阅读技巧主要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培养:(1)英语阅读直接思维技巧,鼓励学生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目标性;(2)注重细节信息技巧,即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利用文本的细节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以提高阅读的速度;(3)生词的猜测技巧,即利用文章情境,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更能进行有效的猜测,丰富文章内容;(4)合理解题技巧,即要求学生根据文章题目确定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此提高解题准确性。

总之,新课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就是要在注重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文本的阅读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身的思维想象,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朱文英.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2).

篇3:高中英语阅读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为英语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 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为了能使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更明确,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做了明确的要求。因此, 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根据要求, 采用适当的措施方法做好英语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课程标准中, 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

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 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必须达到的目标是:能够从一般性的文章中获得并处理主要的信息;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意图;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克服生词困难问题, 理解语篇的意义;能够通过文章提供的线索进行分析推理;能够根据需要, 从网络等资源当中获取信息;能够阅读相应的英语报刊、杂志;除教材之外, 课外的阅读量累计应达23万词以上。新课程标准还指出, 英语教学应强调技能, 尤其是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 高考试题应大大提高测试文章阅读能力的力度。从宏观角度来看, 这些是时代的发展对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即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会语言这一知识, 获得文章提供的信息, 体会文章的内涵, 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能, 学会学习, 变成有独立阅读能力之人。

二、新课程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讨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 应该根据要求,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采用适当的方法措施, 做好英语阅读教学。

1.根据课文体裁的不同变换教学方式方法, 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目前, 普通高中英语教材中所选的阅读文章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涉及广泛的知识面, 题材与体裁更加的多种多样。文章的话题范围涉及旅游、友谊、地震、语言、伟人、体育、音乐、主题公园、节日、动物保护、文化、戏剧、卫生、农业、科技、幽默、文物古迹等, 有助于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增加学生对自己国家文化以及其他国家, 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文化的了解。为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好好把握阅读材料, 老师应该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指导学生将课文线索以及主旨大意理清楚。

2.按照英语阅读的三个不同层次对问题进行科学设计

教师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是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考察的有效的手段。必须教会学生进行语篇体裁的分析, 把握好特定语篇的含义;帮助学生培养起对语篇结构进行分析、准确找到切入点以获得语言信息, 从关键词当中整合出语篇内容、作者态度、观点、作者意图、主旨等阅读能力。设计推理判、细节表层、断主旨大意等不同的题型进行检测时应遵循由浅入深规律。

3.帮助学生掌握基楚的阅读微技能, 以有效地进行课文阅读

英国的语言学家John Munby把阅读技能由100项微技能组成。例如, 略读、查读、猜词、排序以及揣摩寓意等。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几种阅读微技能的运用, 从而逐渐掌握阅读的策略。

(1) 查读 (scanning)

查读需要学生能快速地从语言材料中找到文字信息, 在段落中迅速扫视题目中所给关键词, 标明相应位置。在不断地练习中, 学生自然就会使用这一方法去锁定那个有效信息, 快速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2) 略读 (skimming)

略读需要学生在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或者段落大意得时后, 略读课文中提到的细节, 抓住文章中的那些关键的词句。

(3) 练习上下文, 猜测生词词意

选择文中有一定生词量的文章让学生进行练习, 不允许查字典和使用其它任何工具书, 只允许其利用课文的线索、构词法以及常识去猜测生词的词意。例如, “Some people become vegetarians because they think we should not kill animals for food”, 根据句子提供的原因, 学生便可大致猜出“vegetarian”应该是指“素食主义者”。

4.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入人文素养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入人文素养教育, 培养起学生健全的人格是现在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新编的教材中, 有许多课文饱含着思想与情感教育, 对学生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情感态度这些人文素养的培养被更多的关注。因此, 老师要努力地挖掘发现教材中包含的思想教育素材, 适时地给予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

三、结论

在新课程下, 英语教学工作者应根据其要求, 做好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工作。这就要求老师根据课文体裁与题材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科学合理地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 不断扩展英语阅读课堂, 重视指导阅读方法与阅读技能;让学生成为英语阅读实践的主体, 从而学会学习。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技能、多元智能以及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道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

[2]周红云.图式理论与阅读个体的能动作用[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0.

[3]庄志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4]朱惠芳.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调整阅读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3.

[5]袁秀珍.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究和实践[J].考试周刊, 2007.

篇4:高中英语阅读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英语 自能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23-01

所谓自能阅读本质上而言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自学能力,在阅读文章时能够对文意及文中的相关要点有更好的把握,从而对于文章的理解更准确也更深刻。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谈谈新课程下高中英语自能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自能阅读能力的培养从深化语感开始

想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自能阅读能力,这首先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感。语感虽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然而这其中却有很深的意味,学生如果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很强,那么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会对于文章要点抓的更准确,对于文意的理解也更为透彻。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多归纳总结,能够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并且背诵一些优秀的文章,当累积到一定程度后量变就会产生质变,学生的语感自然会有显著提升,自能阅读能力也会更具备。

高中英语课本中有很多文章都很有价值,文章中的语句、文章结构等都很值得借鑒,在学习《Getting?along?with?others》时,本章节内有很多很好的语句,这些语句又是和学生平时生活很贴近的,于是,我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背诵部分课文。之后,课堂上我会展开一个小的演说,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生活中Getting?along?with?others的具体体会。我发现在做演说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很好的运用背诵的语句或文章,这些文章就在他们尝试自我表达的过程中深深的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加上有机会把这些语句运用出来,这个过程对于这些内容的记忆就又加深了,这是很好的提升学生语感的途径,语言的积累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有意义,在加深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二、使用问题链展开自能阅读教学

自能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对于文章的脉络有很强的梳理能力,学生只有做到逻辑清晰,思维能力强,在文章阅读时才能更高效,进而对于文意的理解更准确。英语课堂教学中阅读是一个很大的板块,然而,如何有效的展开阅读教学则很考验教师的施教水平。高中英语课本中有些文本内容逻辑性较强,学生如果对于文章的梳理能力不够很容易读不懂,而问题链往往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把握文章的脉络,在阅读时对于文意的理解更为准确。

对于有些在理解上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链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梳理,首先帮学生搭建整篇文章的框架,有了明确的轮廓后学生才能在具体深入的对文章展开探究,在理解文意上也会更高效。例如,在学习《The fight against cybercrime》时,文章比较长也略显复杂,课堂上我就整篇文章列出一个问题链让学生首先带着问题通读全文:

1:What is cybercrime?

2:How can we classify into four categories?

3:How does cybercrime affect all Internet users?

4:What harm does cybercrime do to large companies?

5:Why is it almost impossible to catch cybercrime?

6: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ybercrime?

这个问题链很好的概况了文章内容,通过对每个问题的逐个思考也让学生能够迅速抓住文意,并且很好的理清文章脉络,问题链是新课程理念下很实用的高中英语自能阅读教学模式。

三、任务型教学推动学生自能阅读能力的提升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很实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也有很大成效。在学习《Science?versus?nature》这一章节时,学完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教学任务,我让学生课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尽可能全面的搜集关于这个话题的各类资料,然后我在班上展开了一个小的演讲活动,让学生以Science?versus?nature为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地。

首先,对于这个主题学生们是有话可说的,这正好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运用语言的契机。

其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借助信息化手段对于这个话题有了进一步的挖掘与思考,有了充分的准备后学生在演讲时将更有信心。在演讲活动中也能很好的提升学生对于这门语言的运用能力,正好能尝试改善学生口语能力欠佳的状况,让学生敢于说,不怕犯错,在逐渐开口说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让自己的语感也得到培养和提升。任务型教学能够深化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感能够得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这些对于自能阅读教学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自能学习能力的培养,正因为如此,自能阅读教学才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想要让自能阅读教学更好的得以展开,首先要注重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其次,可以采用问题链的形式辅助课堂阅读教学,此外,任务型教学也是很值得采纳的课堂教学方法,只有让这些方法相互融合,自能阅读教学才能够有更好的成效。

篇5:高中英语阅读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杨晓丽1高兴邦2

(1.江苏省姜堰中学 225500;2.江苏省泰州市教研室 225300)

摘要在江苏教育“五严”新政的背景下,明确指出了高中化学课程中规范教学行为的必要性,调查分析了一个地区高中化学的规范教学现状,阐述了规范教学行为的区域性的实践措施和成果,并提出了两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规范教学实践研究

1问题的提出

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就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出台了“五严”规定。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规范学科教学行为,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文章很多,但是专题研究化学规范教学的很少。研究化学课程教学着重于一些操作规范问题,如,化学术语及化学用语的表达和书写是否规范、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是否规范、一些问题解决的程序是否规范等。而在新形势下,尚缺乏从化学教学管理和化学教学行为角度研究其规范性的论文。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多的不规范现象。因此,积极应对“五严”教育新政,规范学科教学,或者在学科教学一些领域形成规范,从而提高学科教学效益显得很有必要。于是我们把 “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实践研究”作为区域研究的内容。

我们认为,“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系指高中化学教学中遵循新课程理念,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和省教学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恰当运用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对课外学习活动的合理安排。

影响高中化学教学规范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师德行为与师德规范相悖;教学理念与新课程要求相悖;学校教学管理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与“五严”要求相悖;教学内容与课标、省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相悖;低效课堂与“减负提质”要求相悖等。

基于上述研究假设,我们确定下列实践研究的思路: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违背师德规范的现状,了解学校有没有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是否存在随意增减课时或随意增减教学内容等现象,收集各校课堂教学评价表。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泰州市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及与化学教学规范的有关文本,实践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真正实现减负增效。2情况调查及现状分析

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课题组成员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不规范现象:少数教师搞有偿家教;学校间化学课时存在较大差异;教学内容随意增减,不能很好地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等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提炼;分组与演示实验不能按要求到位;教师化学用语示范教学不到位;化学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不能做到个性化和层次化。这些现象都与我们的研究假设基本一致。

3高中化学规范教学的实践措施

3.1研制有关教学文本,引导规范教学行为

由于各模块的教学难度、内容广度、考查要求都不一致,以及各学校和生源的差异性,绝对地或者教条地用36课时实施课程,效果不好。因此,根据教学实际适当地进行了调整,我们研制了“高中化学各模块36课时安排及教学建议”,并且放在泰州教育网()上供参考。

为了跟踪调研全市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市教研室每学期都要命制调研试卷。课题组参照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的形式,制定“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综合检测调研考试说明”,明确各阶段检测的内容范围和能力要求,试图用考试命题的规范引领教学行为的规范,以防止无度地挖深和拓展。

课堂教学评价表对规范教学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借鉴他人优点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泰州市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表”,通过导向清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反思并规范教学行为。

3.2建构多元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和具体学情,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知识内容(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不同课型(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试卷讲评课)力求建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建构、探究学习、合作交流。通过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学习负担。

3.3发挥实验教学功能,突出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突出化学学科特点,强化实验教学功能,依据教学实际(实验设置目的、学生实验水平、实验室条件、实验的安全性)合理选择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等,注重实验教学的安全性,提高化学实验的“性价比”。

3.4实施“因材施教”策略,研制化学分层作业

依据四星、三星级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差异,不同发展方向学生的兴趣差异,将学生练习按知识内容分梯度精选、精编基础问题(达标)、拓展问题(创优)两个层次要求的校本练习,或分A、B、C三个层次要求的校本练习,策划并完成“主体参与”模式的教学案。提供练习的选择性和针对性,满足不同发展需要,发挥练习巩固知识、训练能力、激发兴趣的多重功能。

瞄准奥林匹克竞赛,为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特长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方案,制定合适的化学竞赛校本辅导方案和教程。

3.5利用网络技术,开发网上化学辅导课程

针对“五严”背景下,学生节假日自主学习时间增多、自主学习需求增大的特点,我们组织全市名优教师和课题组骨干成员制作一系列的专题辅导讲座,通过电教馆录播室向网上(http://de.tze.cn/)发布,并长期保存,既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又使他们间接得到名师指导。

4规范教学行为研究的效果

2011年底,课题组又组织了第二次问卷调查活动。这次调查中,依据李克特五点量表设计了分别针对教师、学生的两份问卷,抽取市内13所高中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人员由所抽学校全体化学教师及各年级学生代表组成。共发放教师问卷153份,回收150份,回收率98%。发放学生问卷2001份,回收2001份,回收率100%。

问卷统计分析使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主要就问卷中各题所反映的规范性情况、教学规范与成绩的相关性、教学规范与性别的相关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2011年本市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行为整体较为规范,其规范行为主要表现在:学校能按照课程标准所要求课时数开设化学课;化学课课堂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上能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环节;教师化学用语规范准确;教师能在课上进行演示实验,并在学生分组实验前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教师几乎没有占用其它课时授课的行为、基本没有有偿家教。

这说明,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实施、反馈、调整与规范,目前我市高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基本规范。

4.1规范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和课标等刚性文件精神

我们认为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既是规范执行教学内容政策依据,也是实施规范教学的理论依据。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课标、教学要求、考试说明等文本,逐年对比研究,形成文本并在教学研讨会上解读,同时发表在《泰州教育》或“泰州教育网”上。市教研室提出要求,老师平时备课,要将课标、教学要求、考纲、教材、高考试卷等5种文本备于案头,甚至还组织有关考试,督查学习和研究效果。虽然规范课程计划使课时少了,但是研究文本使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教学任务也得以更好地完成。

4.2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创新建构并推广了一些教学模式

课题组成员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模式的学习、研究与实践热情高,依托学科基地推介实验中学“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姜堰二中的“问题链导学”模式、泰州中学的 “3S”教学模式和靖江中

学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等。市教研室搭建平台,经常让他们展示教学模式,并在网上进行“互动式”观摩研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3重新构建了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形成规范评价机制

课题组重新制定了泰州市中学化学教学评价表,从教学常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过程与效果四个方面引领教学行为的规范。

我们在教学常规评价中要求,教学目标设计:全面、准确、科学、合适;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有序性、合理性、实践性、教育性;教学方法:灵活性、适用性、直观性、启发性;课堂组织:要民主、和谐、活跃、互动。

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评价中要求,教态:自然、饱满、富有感染力;教学语言:清楚准确、生动流畅、启发性强、既要专业化又要通俗易懂;板书:设计合理、体现核心概念与主干知识、展示思维路线,书写规范有条理;示范操作:教学多媒体、教具使用和实验操作要娴熟规范;教学机智:驾驭教材与课堂、调控过程和节奏、善于运用生成和处理意外。

在教学艺术的评价要求:实——实际、实在、实用、实效;巧——巧设计、巧安排、巧分析、巧处理;精——精确、精炼、精辟、精当、精彩;活——活力、活跃、活动;新——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新技术;美——设计美、过程美、生动和谐的生命智慧之美。

在过程与效果的评价中要求:具有发展性——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先进性——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的合理运用;民主性——师生关系平等、互动、和谐、民主,体现主体性;探索性——促进学生主动合作、积极探究、不仅动手更要善于动脑,促进学生创新;实践性——创设学生体验的情境,提供活动的机会,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实践;合作性——培养主动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及时性——把握生成,适时指导、检测与相互反馈,合理评价;有效性——学生在过程中问题解决的正确率高,目标达成效果好。

为了引导教学评价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向行为,我们还设计了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并多次在教研活动中使用。这为微观分析和科学评价教学行为提供了更为客观的分析工具。

4.4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逐步实现规范化

课题组将实验内容分类重整,并制定了分步实施的教学策略。我们建议有关学校实行了化学教师兼任化学实验指导教师的制度,教师轮流值岗,使得学生分组实验基本得到保障。

实验教学的规范性,除了实验项目的落实,再就是强调实验教学中师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我们在《论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中指出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热情,利用现代技术优化实验教学手段,运用身边物质开发家庭小实验;重视实验的客观性,细致观察,全面、准确、规范地描述。

4.5高中化学教师更加重视化学用语和化学术语的教学规范

为了引导广大教师们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教学,课题组委托有关高考阅卷老师关注评价标准,收集有关不规范的失分案例,在教学研讨会上剖析,用鲜活的实例警醒师生,并提出了改进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评价中也强化相关内容的检测。

5两点思考

5.1对理论的再认识

规范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应该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在追求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不违背有关规范,这是我们追求社会化与人本化的理想模式。

一个理论的成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或者时代的检验。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命题大纲等作为规范教学行为的理论或政策依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有一个发展的、逐步完善的过程,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并通过实践进行矫正。因此,我们要把握一个总的原则,一切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行为,都应该是合理的,但合理未必符合当下的“规范”。

如,由于强调教材以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部分教师出现了弱化教材现象,在教学中完全抛开教材,一部分老教师可能对教材的编写思想没有深刻领会,就依经验办事;一部分新教师喜

欢创新或者模仿,也抛开教材,用幻灯片或者教学案作为唯一的教学媒体实施教学。抛开教材的教学,必须依赖教学理论基础好,课程组织与控制能力强,学科课程理论体系完整,且具有很强的课程创造力的教师,才能进行,否则很难有效实施课程计划。所以,对大多数教师来说,还是“规范”一点稳妥。我们对化学课程教材学习理解和研究还须进一步深化,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践者也应该是课程的创造者。文本的课程资源要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课程,是通过师生共同建构的,对教材资源研究、开发利用能力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需要重视的一项修炼。

5.2对实践的反思

研究制定文本并非普适性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课题组设计36课时教学建议时还需要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制定的泰州市调研考试要求,只能是一般参照标准,不可能完全适应所有学校和所有学生;制定的泰州市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表,是一个理想化的引导。评价时一级标准的使用比较方便,二级指标的内涵丰富全面,宜作为评价参考因素,提醒评价者和上课者需要关注这些因素,提醒评价者可以从教学中发现你其中的亮点,提醒上课者依据这些因素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意味着每一节课都需要同时具备这些要素。最完美的课是不存在的!在操作中,根据需要可以打分也可分出等第;制定的课堂观察记录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微观研究。完成这种项目可以运用课堂教学实况录像,进行微格分析。若在现场同步完成这个项目,观察者则需要有一个团队进行分工合作。平时只是提供一个教学评价导向,不能仅仅依靠感觉,需要有定量的描述,用实证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规范和教学效率等等,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发展趋势。

教无定法,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不能因为强调规范,而不分学校、学科、学生、教师去追求统一!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多元化。在制定多元化学习活动方案时,要注意其内容及活动形式要切合学习者兴趣、年龄、先前经验与发展需要等;要注意活动形式多样化,否则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要注意在可以利用的时间内完成,否则会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要注意可利用的资源要充足,要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不能让学生感到进行这项活动非常困难,或可想而不可及;要注意设计包含多种智能的活动,不能只考虑某一种智能;老师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智能强项,又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认识自我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实现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江苏省教育厅制订.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4]江苏省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20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制订.国家基础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

联系人:

1、高兴邦 gxbang@163.com***

江苏省泰州市鼓楼南路366号泰州市教育局邮编: 2253002、杨晓丽***

篇6:高中英语阅读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哈佛大学流行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即在学习中思索、研究;在思索、研究中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摆上重要的地位。高中化学探究教学通常表现为实验探究与问题探究两种基本模式,它一般包括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评价交流几个基本环节,实施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核心在于建立假设与实验验证。

一、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

认识的过程一般都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总规律,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特殊性的认识,其认识过程模式一般为:

科学认识论强调,真正的学习已不仅仅是指知识本身,而且还包括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知识的再生过程应当以适当的形式重演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所认识的知识,虽然相对于人类而言是已知的,但对学生而言却是未知的。因此学生要想认识知识,也必须按照认识的一般过程来进行探索。

二、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基本模式

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是实质和特征都基本相同,只是在形式上略有差异。在高中化学的探究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基础等因素的不同进行选择。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两种基本模式。

(一)实验探究模式

“实验探究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根据自己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探索进行积极主动的分析和思考,去探求未知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一般流程为:

其主要步骤包含: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②提出问题或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明确问题;③根据自身已有的认知经验提出解答问题的猜测和假设;④搜集资料或收集必要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假设;⑤作出判断,形成结论,并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与他人交流。

案例1:褪色原因的探究

实验情景:在NaOH溶液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加几滴新制氯水,变无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试管中的酚酞最终变为无色?

提出假设:①NaOH与氯水中HCl、HCIO发生中和反应,使C(OH-)减小,酚酞褪色。

②氯水中HCIO氧化酚酞使其结构破坏而褪色。

实验探究:①在含酚酞的NaOH溶液申,滴入HCl溶液至溶液褪色,返滴NaOH溶液,又呈红色。

②在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入氯水至溶液褪色,再滴NaOH溶液,溶液不变红色。

交流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

得出结论:新制氯水使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是由于HCIO的氧化漂白作用。

(二)问题探究模式

“问题探究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实践活动为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并初步尝试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此模式教学贯彻“问题解决”这一中心,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能达到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其一般流程为:

其主要步骤包含:①教师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发生认知冲突;②运用猜想与假设,与认知结构中的前概念建立联系;③在对各种假设整理归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设计出合理的探究方案;④通过实验探究或逻辑推理,验证假设,寻求认知冲突的解决;⑤引导学生以科学概念代替错误概念,达到认知重组。

案例2:苯的结构的探究

提出问题:苯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

讨论交流:学生讨论交流,对给予的大量信息做初步的分类与思维加工。

形成假设:假设一: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试根据苯的分子式写出二种可能

的结构)

假设二:若苯分子为环状的结构。(试画出可能的结构)

设计方案:①能否使溴水褪色?

②能否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这些结构又一一被推翻了。

史实情景:介绍化学史实。

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并预测结论。

结论阶段:确切地表示苯分子的结构。

三、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基本程序

1.创设问题、引发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问题对于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问题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展开教学,也是探究教学的重要特征。创设探究情境就是创设一种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

2.活动探究、探索问题。明确问题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活动探究,该过程是整个探究教学的关键环节,它一般包括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评价交流几个基本要素。探究活动中可以突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要素,各个要素的顺序也可以因探究的内容不同作适当调整。

3.评价教学、完善探究。教学评价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一般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就是学生对探究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评价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的探究活动准备情况、对探究内容的兴趣度、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探究活动中合作交流情况、对探究活动结果的正确性及满意度等。教师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探究学习进行评价,可以采用书面测试、活动表现评价等方式。

四、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的两个关键:假设与验证

探究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查询资料-建立假设-实验验证-形成结论-评价交流”等几个基本环节。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探究活动的核心应该是“建立假设”与“实验验证”两个环节。

(一)建立假设

“假设”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对需要探究的问题猜想出来的一种或多种可能的答案或结论,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假设不要做太多的评价,但是要引导他们对种种假设进行整理归纳,教师对学生因知识上的欠缺而产生离题的假设要给予必要的启发,为学生提出恰当的假设铺路搭桥。一般可以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分类法、类比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提出假设,现以归纳法为例予以说明。

案例3:盐类水解的探究

实验情景: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三种盐的水溶液分别滴加酚酞和石蕊试剂。

明确问题: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三种盐的水溶液酸碱性为什么不同?

分析讨论:醋酸根与水电离的氢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醋酸,所以溶液显碱性。

归纳假设:某盐离子能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则溶液显弱碱性;某盐离子能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则溶液显弱酸性。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明确适用范围并形成理论体系。

交流运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验证

任何假设与猜想都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假设变成可行的、具体的实验方案。学生要选择实验的用品和设计实验的步骤,对学生而言这一步难度较大,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上的铺垫,还要给学生探究方法上的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后,首先要讨论其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对有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激活学生思路的中断点,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点拨学生时,不宜多讲更不能代劳,只要把关键的问题点到即可。

案例4:苯酚与钠的实验探究

设计方案1:直接加热苯酚,使其熔化,然后再加入钠进行反应。

学生评价:苯酚有毒、易氧化,苯酚在加热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而影响实验效果。

设计方案2:用乙醇把苯酚溶解,形成苯酚溶液,然后再加入钠进行反应。

学生评价:苯酚和乙醇都与钠反应都产生气体,气泡不能证明是苯酚与钠反应。

教师评价:关键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溶剂,既能溶解苯酚,又不与钠反应。让学生

合作讨论,交流,经过实验比较。

得出结论:苯比乙醇合适。

篇7:高中英语阅读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1.课题提出背景

汉字的形美在世界各国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正由于这一点,以它为载体的书写技巧才成为一门精湛的艺术。它千变万化的笔姿和结构态势,足以涵尽一切自然物象和人类创造的博大精深的文明事物,它不是诗,却有诗的谙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意境;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祖国的文字具有严肃性:它代表着民族的尊严、民族精神,写好民族文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规范、工整、美观的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形象。学习写字还具有教育性,我们教育工作者抓写字教育,弘扬祖国书法艺术的传统,使之后继有人,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写字提高一代新人的素质。

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小学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保存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弘扬写字教育,是引领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修身养性、涵泳文化、和谐进步的重要举措。

然而,日前中国教育学会关于写字和书法教育现状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愈来愈差,出现了危机,主要表现是: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字形失去控制,歪歪斜斜。调查还显示,教师对学生书写状况完全满意的人数为零,认为整体较差的占75%以上。如此现状实在令人担忧,所以小学阶段抓好写字教学已经刻不容缓。在刚修订的新课标中,对识字、写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正确、规范的写字并把字写美观,同时强调写字要着重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意识,重视良好写字习惯、写字姿势的养成。

目前,乌鲁木齐市写字教学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通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大赛和对小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有65%以上的学生坐姿和执笔姿势都不正确,大部分学生还没掌握汉字笔画、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写字也马虎、潦草,不规范,歪歪斜斜。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对写字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写字教学提到应有的位置,只把写字作为识字的途径,忽视了学生写字态度,学生写字良好习惯和技能的培养,从而导致小学生写字时的坐姿、执笔姿势不正确。教师更忽视从严谨的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要求,及目前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深入思考,决定把《小学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实践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对学生书写水平的训练,探索出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写字教育能力的原则、策略、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写字教育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字素养,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2.课题的内涵以及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1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伊默先生说:“学书亦可养性习勤劬,切莫但作心眼娱”习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的过程。要练好字,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 的,需要长期的钻研和磨练,需要 “滴水穿石”之功,习字的过程是检验毅力的手段,是磨练意志的途径,字的好坏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具有敢于战胜困难、百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同时,写字与美育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先生说过,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感目的“形美”,就是书写的文字之美,这种美既能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又能丰富和调剂我们的文化生活,使我们生活愉快,在艺术享受中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写字还与个人修养有密切的关系,“字”是写给别人看的,好比一个人的“仪态”,字写得规范端正,好比人的衣着整洁,作风严谨,面目可亲,是一种文明礼貌,是对别人的尊重,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2.2 主体性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为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在写字教育中,教师通过写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练字的动机,尊重学生对字体的选择、练习方法的选择,保护和培养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创造性,保证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乐学求美。

2.3 2002年9月中宣部、教育部制定并印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训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强调要加强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汉字书写艺术,是我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有着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凝聚着数千年中国文化的精髓。据《礼记》等典籍记载,我国西周时即设有“国学”、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谓之“六艺”,“书”列其中;春秋时,孔子说“书以道事,诗以达意”,“书”“诗”并重;汉时,学童习字之所称“书馆”,其师称“书师”;唐时,京都国子监设“六学”,“书学”列其中„„汉字在我国历代受到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汉字与其他文字相比,有艺术表现的优势,楷、草、隶、篆,形态万千,不拘一格。正因为如此,汉字书法作品经常被当作珍贵的礼品馈赠友人;也正因汉字有如此的魅力,东亚、东南亚乃至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研究汉字书法的机构、团体,还有不少留学生来我国专门学习和研究汉字书法。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为拥有如此优美的文字自豪,把写好自己民族的文字作为责无旁贷的任务。

3.课题研究的意义

3.1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习写字不仅要练手、练眼,更要练心,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和闪光灵感,以透悟艺术规律,掌握精熟技巧,提高诸多修养,净化心灵品格,进而培养学生具有汉字书写所需的多种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等),达到健身怡情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指导每一个孩子写一手好字就是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打造了一块非常结实的奠基石。

3.2 有效传承优秀文化,在习字中学做人。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不仅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而且有着启德、益智、审美、健体的功能。抓好写字教学,促进学生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热爱和传承中国书法艺术。合理的写字教育途径,恰当的写字教育手段,能让学生从传统中捕捉精神,在创新中融进自我。培养学生细致慎密的观察力、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高尚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3.3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郭沫若曾经说过:“养成书写的好习惯,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因为要写好字,既要集中注意力,还要善于对字性进行观察。在观察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写法特征,同时培养了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以养成良好的细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写字也是一个创造过程,从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汉字的一笔一画都有创造性,一副作品更有创造性。它以情入法,法中见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字如其人”之说,通过汉字的书写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学生的意志,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态度和做事习惯,在提高写字技能的同时,增进学识修养,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功效已远远超出写字本身。写字对小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意义更为深远。

3.4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不同课型有不同的评价标准。通过“教”与“学”两个学评价标准为导向,不但反思自己的写字课堂教学,在反思中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与新的识字写字课堂评价标准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观念,形成正确的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并对实施研究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变化进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必须强调中小学生写好汉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写字教育应该加强,不应削弱。《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基础。”并在低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提出具体要求:要学生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2 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

(1)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适当的教学和训练可以使人的每一种智能发到最高水平。因此,教学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2)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主动行为都有其积极的基本心理需要为依据。小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包括:爱和接纳、自主和责任、尊重和肯定、取得成功、获得多种新的体验等等需要。因此,写字教学应努力唤起学生积极的需要,并创造各种既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又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

(3)写字教学有关经验。香港著名人士安子介先生称“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认为“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而联想是一切创造发明之母。”不少国内专家也表明,学习汉字有利于人的左右脑协调发展,有利于启迪思维促进智能的发展。郭沫若也才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横,最容易误事,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5.课题研究目标

5.1通过课题的研究,逐步形成学校写字教学特色,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学校的办学特色。

5.2 通过课题的研究,要提高全体教师自身的写字水平,增强其写字教学、写字指导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5.3 通过课题的研究,要在小学阶段扎扎实实打好写字基础。培养浓厚的写字兴趣,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写字素养。

5.4 对写字教育涉及的各种理论问题与操作策略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尤其需要让写字教育的过程基于汉字的基本特点,基于合乎规律的书写章法,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等,使得写字教育教学的方法策略日趋合理、科学高效。

6、课题研究内容

6.1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指导课的课型研究。通过写字指导课的课型研究,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了良好的写字习惯。研究内容包括:学生写字指导内容的选择指导研究、学生写字指导形式的研究、学生写字过程的指导研究、探索、研究符合各个学段学生写字教学特点的有效指导方法、探索和创新学生写字指导方法,构建有效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策略。

6.2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策略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五个写字教学策略。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策略;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策略;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策略;丰富写字实践活动策略。做到课内把握教材特色,识字、写字并重。人教版实验教材提出“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在识字编排上,注重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成语串、对对子、三字经、拍手歌、谜语、谚语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特点,在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诵读课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写字教学。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化写字课堂指导。老师通过现代教育手段的示范,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并且亲身感受书写的全过程,化抽象为具体。所谓“具体化”的指导,就是要分析字的构造特点,教给学生生字的组合规律。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写字实践活动。同时,“提笔即是练字时”,平时的写字,语文教师还应与其他课任教师协同“作战”,“几管齐下”地抓。

6.3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体系研究。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说:“普通系统论是对整体和完整性的科学探讨。”整体观点是系统论中最基本的一个观点。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应紧紧围绕语文教学这个系统机构的整体目的要求来考虑,而不应该孤立地进行。写字教学也是识字教学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它是巩固识字教学的手段之一,要在复习音、形、义的基础上指导书写,使学生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要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展示汉字的审美价值,揭示书写的审美规律,体会书写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字形,自我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悟性,从而保证写字质量,提高写字的整体效益。因此,通过此课题我们将建构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体系。整合以各种形态存在的分散的写字课程资源,以课程的意识与视角进行写字教学 的总体架构。其中包括水平达标与兴趣提高之间,技能训练与素养养成之间的关系。改变写字教学或被边缘化或零敲碎打的局面,使其成为一项系统工程。

6.4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模式研究。写字教学模式重点做好课内指导课,练习课、评析课和书法教育欣赏和研究课的模式研究。指导课就是在教师示范、讲解过程中教给学生书写要领和书写方法。指导课重在“指”上下功夫,在“导”上做文章。要指导与练习结合,指导中练习,练习中伴随指导。指导是理论性,理论是名家多年精心探索总结出来的精华,练习是把学习的理论指导自己去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收效高。练习课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适当加以指导或小结,学生练习中教师不可放羊式。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练习课,老师也不能代替学生去练,学生就是反复去写呗。其实不然,这时老师应不停地行间巡视,对没有领会精神或要领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评析课就是在学生练习基础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讲分析或者非学生作品进行优劣点评。无论是评自己作品还是评别人作品,都要说出其所以然。即为什么说是好的,好在哪;为什么说不好,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剖析要透彻,切中要害,不可敲边鼓。书法欣赏课:书法作品具有悦耳的音美、悦目的形美、感人的意美。为欣赏到书法作品的妙处,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入手、如何欣赏。具体到一幅作品的用笔、用墨、章法布局、结构等方面,在书法的线条、结构中感受情感意蕴,获得特定的审美感受,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书法研究课:了解书法文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如:对中国文房四宝的研究,对古币文字的研究,对兰亭文化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都可以帮助我们开辟了写字教学的新天地。引导学生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书法作品、作家,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完成对作品的再认识、再提高。

6.5 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发展性评价研究。建立以人为本,以评价内容全面性和评价方式多样化、情感化为基本特征的写字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宽松活泼、催人向上的良好评价大环境中,练好字、做好人,从而让他们掌握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养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研究如何实现小学写字教育活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将写字姿势,书写习惯与写字技能三者都作为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并将其有机地纳入到写字教育活动评价的全过程中来。

7.课题研究方法

7.1 调查研究法:在相关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列表、个案研究等方式,搜集资料,对小学写字教育的现状做出综合分析,并为研究提出具体建议。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写字教育体系建构提供现实依据。

7.2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学习借鉴课程理论和写字教学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其他省市在相关课题研究方面好的经验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借鉴使用。相关文章推荐给课题实验教师。购买有关字体、书法理论、写字教学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搜集前沿理论信息,指导教师有效进行课题研究。

7.3 行动研究法:针对当前小学写字教育存在的问题,围绕课题,通过观察、计划、实施、反思等方式,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小学写字课程体系建构的实践研究,完善校本教材,探索写字教育的操作策略与方法,同时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从而转变教师的职 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7.4 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7.5 个案研究法:建立典型学生的个人档案,以学生作业、写字作品和竞赛获奖为资料,研究学生写字水平发展的轨迹,从而反映教师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效性。

7.6测评法:通过平时检测和阶段检测,专项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师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小学生的书写能力进行测评。

8.课题组研究人员及其分工: 8.1课题组研究人员

课题名誉顾问:陆志平(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核心成员)

孙景华(南京凤凰母语教科所主任)徐晓华(南京凤凰母语教科所课题部主任)孙 铭(自治区小语教研员)

课题总负责: 曹宝志(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主任)

韩 辉(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初教室主任)

谭 莹(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小语教研员)

课题实施层: 乌鲁木齐市所属五区一县教研员 8.2课题组分工

根究研究内容分工如下:

《写字教学指导方法的研究》 沙区 《提高农村小学生写字水平方法研究》 达坂城区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写字教学策略的研究》 高新区、米东区 《加强农村低年级学生写字指导的有效策略的研究》 乌县 《天山区小学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实践探索》 天山区 9.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2月)(1)完成课题申报,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重点学习已有的写字教学相关资料和成果,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3)了解各区县写字教学现状,统计分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4年8月)

(1)通过研究不断拓宽写字教学指导课和书法教育欣赏课两大类型。如,写字指导课,重在“指”上下功夫,在“导”上做文章;练习课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适当加以指导或小结,;评析课就是在学生练习基础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讲分析或者非学生作品进行优劣点评。书法欣赏课:欣赏书法作品的妙处,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入手、如何欣赏;书法研究课:了解书法文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构建乌鲁木齐小学写字教学内容体系。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 部分。写字教学也是识字教学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它是巩固识字教学的手段之一,通过此课题我们将建构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体系。

(3)通过研究,实验区形成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策略。即: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策略;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策略;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策略;丰富写字实践活动策略。

(4)通过研究,实验区初步形成彰显区域特色的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指导课模式。(5)探索写字教学发展性评价方法研究。开展写字等级评价,较好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指导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从而有助于爱国情感、良好兴趣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养成。

(6)课题研究阶段性汇报。在肯定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

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成果展示

10.预期实验成果:课题组课型模式;个案、经验、论文集;记录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各类音像制品、VCD光盘、图片、录音、笔记、专题片等。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 《对写字教学的再认识

张庆《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设2003年11月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8:高中英语阅读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策略

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特别是当今的信息时代更需要人们广泛有效地进行阅读, 因而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仅停留在词句的分析和理解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 在现实生活中起不到真正交际的作用。语篇是体现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的显著特征之一, 因此阅读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基本技能。

一、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论, 反思我们目前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确实存在着几大问题:

1、注重对词义、句法结构等表层结构的教学方法, 易误导学生在阅读时陷入“只见树木, 不见林”的尴尬境地。

大部分学生拿到任何文章总是习惯从头至尾地读。碰到第一遍没读懂的句子总是返回, 重新对该句的字、词、句子结构加以辨认、分析。这样既影响了阅读速度, 而且他们脑中已处理过的信息会因缺乏连贯而中断。

2、过分注重单词, 词组等书面字符提供的语言信息, 忽视阅读者储存的非语言信息的作用。

在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误以为英语教学就是英语语法的讲解和操练。只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词汇就能读懂文章, 因而教师在授完新课之后, 辅以的是大量的关于语法知识的选择题和翻译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能应付各类语法考试, 但不能真正读懂难度一般的文章。

3、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忽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束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 仍然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 即使是阅读课, 也是以教师讲为主。教师虽然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但学生却读得很少, 甚至读不懂。从应试角度看, 强化语言知识短期内更能看到成果, 这一点使得教师在这方面投入的课时更多。

4、对不同文章采用千篇一律的从头读至尾的阅读方法影响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不利于阅读效果的提高。

每位读者都有体验, 如果文章是你感兴趣的, 那么你的注意力可望保持一段时间, 否则注意力就很难维持。根据“瓶颈”理论, 人们一次所能注意的信息是有限的, 而且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 记忆所有的信息是不可能。把文章从头读至尾只能导致学生对阅读材料失去兴趣, 同时为了捕捉第一遍无法记忆的信息而进行的二次阅读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 在阅读过程中起作用的, 一是语言因素, 二是非语言因素, 在实践中, 我发现,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认读能力之后, 通过对他们进行相关阅读技巧的训练, 运用较好的阅读策略, 可以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激发学生内在需求的措施

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 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 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也得到有效地提高呢?

1、精心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索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趋向。如果学生对外语学习感兴趣, 那么他就会积极地去思考所学的东西。我们可以先从课本入手, 找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课文内容的灵活导入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只要我们精心创设情境, 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由此可以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2、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提倡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感受成功, 并逐步达到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而学生只有在活动中, 才自始自终是自觉主动的语言实践者。“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 使学生把语言的学习看作为内在的需要, 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活动。1) 课前准备。2) 单人或双人活动。3) 小组讨论与复述。4) 小组辩论。5) 各小组进行交流并总结。经过前面三点准备之后, 学生就可以分组进行小型辩论, 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课堂准备及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角度, 如此学生便可以在课堂上尽情发挥和张扬自己的个性。教师可以先在课前让学生预习并查找相关资料, 以便辩论时有理有据。另外可以为学生提供讨论和辩论的话题。

3、对课文进行整体教学

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教学原则, 不应只对文中的词汇、句型及语法结构等作简单处理。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插图、标题或段首句入手, 并提出一两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 速读全篇, 从整体上了解全文后, 让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然后让学生说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General Ide a) 。文章的自然段落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用图表或摘要等方式归纳出来, 使文章脉络一目了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而且有助于学生日后写作能力的提高, 写同体裁同类别的文章时他们知道该从哪几方面入手。

4、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需要课内外结合, 我们的学生一般都缺乏英美背景知识, 这必须从抓课外阅读着手, 也可以把课外阅读作课堂阅读的一种延伸。学英语应了解英美的一些概况, 即相关的英语背景知识。通过课内外阅读的相互结合, 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5、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主要来自口、眼、手的多余动作。要提高阅读的速度, 就要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

(1) 克服心读、默读的习惯。中学生由于受朗读习惯的影响, 已经建立了文字符号和声音之间的固有联系。当他们看到字母、单词和句子时, 就会不自觉地发出相应的声音。有的学生虽然不发出声音, 实际上心里还是在朗读。在阅读速度上, 无声要比有声快, 因为有声阅读是眼、脑、口、耳四个器官一起活动, 文字符号反映到眼睛后再传到大脑, 大脑命令嘴发音, 耳在监听辨别正确与否;而无声阅读只是运用眼和脑两大器官, 省去了口的发音和耳朵的监听, 所以速度要快。要提高阅读速度就必须克服心读、默读的习惯, 多做练习以逐步达到眼脑直映。

(2) 克服指读现象。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一词一句仔细阅读的习惯, 拿到文章就逐字逐句地读, 或用手指或笔指着一个个单词阅读。注意力常集中于对个别词句、片语的理解, 忽视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逐词阅读造成视幅狭小, 无法形成意群阅读和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依靠眼睛逐行甚至多行阅读, 避免指读。阅读时应依靠眼睛灵巧地在书页上移动, 而无需借助于手指或其它东西。

(3) 克服回视的习惯。学生常因担心遗漏细节、要点内容, 或阅读材料超出自己的知识理解范围而重读阅读材料。频繁的回视重读使阅读失去连贯性和整体性。

三、小结

上一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个人志向范文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