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思想道德建设几点思考20

2024-04-20

家庭思想道德建设几点思考20(共9篇)

篇1:家庭思想道德建设几点思考20

家庭思想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家庭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重视家庭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和谐家庭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家庭思想道德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主要用来处理家庭内外间的相互关系。而家庭道德建设,主要包括家庭内部的道德建设和家庭与外部之间的道德建设两个方面,必须遵循民主、平等、孝敬、互助与监督的原则,符合“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基本要求。

一、**市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

据统计,**市常住人口中现有家庭约24.7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1.5万人。近年来,**市妇联始终将家庭文明建设、家庭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工作中的重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市妇联把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摆在重要位置,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举办妇女维权月集中宣传活动,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密切与公检法司等部门的联系,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健全妇联信访调处机制,积极探索个案维权思路,推动社会的平安和谐建设。

其次,**市妇联以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教子好父母评选等活动为载体,丰富“家”的涵义,提升“家”的品质。通过评比“好婆媳”、“好夫妻”,形成一种互敬互爱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家庭的和谐;通过开展“家庭阅读月”、“展家庭风采、享成长感悟”好家训征集等活动,将多元精神文化元素融入家庭,提升家庭文明水平。

第三,**市妇联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咨询等活动。利用“父母学堂”开展家庭教育授课及实践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努力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以上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做好家庭道德建设的感染力、渗透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营造了和谐家庭的创建氛围。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提高、城乡居民的生存状况的极大改善,在家庭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离婚率持续上升。伴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开放了很多,婚外恋、重婚等现象日趋增多,导致夫妻关系日益紧张,矛盾不断加剧。从上访案件来看,反映婚姻家庭问题的约占信访总数的80%,绝大多数是婚外情问题。而离婚率的上升,不仅给家庭、家人、子女带来了伤害,更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如社会风气的毒化、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增加等。

二是家庭暴力的增加。我们一直在宣传男女平等,但在农村,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依然深入人心。很多妇女、老人被虐待、打骂,认为都是“家丑不可外扬”,忍气吞声更加重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大多数妇女是因为家庭暴力来访,但有些为了孩子、家庭又会继续选择逃避,使家庭和睦成为一纸空谈。

三是家庭教育存在误区。“独生子女”现象使家长都过分溺爱孩子,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道德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和自己无关,自己只要能够满足经济上的要求就行了。而父母帮忙带孩子,“隔代亲”更加重了这个问题的出现。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是邻里关系淡漠。城市发展,“高楼大厦”,防盗门一关,把邻里情也关在了门外,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缺少应有的团结互助和友爱精神。

二、推进家庭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凸显了进一步加强家庭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广大妇女要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追求积极向上、文明高尚的生活”。这是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家庭道德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为我们做好妇女工作尤其是家庭道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强化组织领导,有序推进家庭道德建设工作

家庭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是妇联组织传统工作阵地,在推进家庭道德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是党和政府赋予妇联组织的重要职责。妇联组织要充分认识广大妇女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把加强妇女和家庭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担负起指导、组织和协调的职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认真抓好落实,着力构建党政领导重视,妇联组织牵头,各级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家庭道德建设领导体制。

(二)创新工作载体,深入推进家庭道德实践活动

家庭道德建设是以差异性较强的各类家庭为工作对象的,通过具有创意的活动载体凝聚各类家庭,既保证家庭道德教育深入人心,又增强活动本身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在家庭道德建设推进过程中,要精心策划活动项目,赋予活动以深刻的内涵,要根据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多元化需求,设置家庭道德建设的多元化内容,在充分尊重家庭成员合理健康的心理追求的基础上,创新活动载体设置,丰富活动形式,借助具体活动真正去解决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借助活动产生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导向,借助活动将抽象的家庭道德规范与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各级妇联应该利用其广泛联系家庭之所长、利用其在社会上已经确立起来的良好声誉,继续把家庭道德建设作为妇女工作的重要抓手,重点围绕家庭热点问题,例如感情错位问题、家庭暴力、厌老宠幼等等问题,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广大妇女和家庭在参与中得到熏陶和升华。

(三)整合社会资源,保证家庭道德建设的顺利开展

家庭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是哪个部门独立承担得了的工作,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社会资源。要强化各级党政领导的责任意识,成立组织协调机构,要联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形成家庭道德建设的网络,明确工作任务,各部门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各负其责,各尽其能。要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职能,保证个人的家庭行为与单位行为一致,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统一,形成全社会共同建设家庭道德的新局面。

(四)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家庭成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家庭道德建设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与文明程度高低成正比。因此,从根本上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是推进家庭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在现实家庭生活中,大量存在不能以法约束的道德败坏行为,这就必须通过教化达到修身养性,通过公民个人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完善道德人格,努力做到“四自”即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所以,要动员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多读书,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又要引导家庭成员自觉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学习道德知识,遵守道德规范,增强道德自律意识,使家庭成员自觉履行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

家庭道德建设是一项多维度、多层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多方力量的协调操作才能正常运行,因此,社会各界都要积极支持和参与。特别是各级妇联,要更加广泛地、更有创造性地开展家庭道德建设实践活动,从最基本、最基础的事情做起,引导妇女和家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尊老爱纺、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治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家庭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把家庭打造成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地,积极营造有利于家庭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篇2:家庭思想道德建设几点思考20

家庭是未成年人性格、人格培养、发展的第一场所。在家庭里,未成年人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国内外研究证明,未成年人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其一生。在家庭诸要素中,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家庭居住环境等都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其着重要作用,如果在这些家庭要素中出现问题,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极其消极的影响,这类家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家庭。2004年,我们通过对300个家庭的问卷调查,问题家庭普遍有以下一些特征:

1、家庭环境不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始于家庭,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导致子女不健全的人格,主要表现有:(1)、家庭关系对抗。问题家庭经常充斥着吵骂、指责、揭短、厮打,孩子没有欢乐,享受不到父爱、母爱和家庭的温暖,有的只有恐惧、忧虑和失望。(2)、家庭行为有失风范。主要是指有些问题家庭的父母文化素质、道德水准低下,行为不检点、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甚至有违法犯罪记录。

2、教育方式不当。心理学家认为:未成年人个性发展及特征与父母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关系很大。而不少问题家庭缺少应有的教育子女的意识和知识,缺少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从而导致未成年人误入歧途。他们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良教育方式:(1)、冷落受气型。由于家庭破裂,孩子受冷落或成了出气筒,从而易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吸引,自暴自弃或逆反攻击别人。(2)、简单粗暴型。由于问题家庭的很多父母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遇到孩子犯错时,多取用打骂、体罚。(3)、自由放任型。有些问题家庭的父母忙于工作、挣钱,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思想教育,或只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思想教育不管不问,或干脆让孩子自由放任。

3、相互衔接不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单位的紧密结合,相互衔接,互相促进。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问题家庭在与学校、社区、单位及社会教育衔接不够。(1)、与学校教育疏于沟通。许多问题家庭家长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认为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事,父母承担生活就行。(2)、与社区教育及单位教育不愿沟通。出了学校,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有问题也是家事,在面对社区或者是单位上门做工作时,不愿配合。(3)、与社会教育难以沟通。许多问题家庭在面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指导、心理咨询、维权等服务时,不能很好的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一、问题家庭未成年人表现出来的特点

1、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由于问题家庭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在社会上受到外界的歧视,从而出现了很多心理疾病,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他们主要表现在:(1)、自卑心理。很多孩子由于家庭原因(如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等)怕外界或同学说三道四,不敢或不愿意跟同学接触,造成自我封闭,性格孤僻,情绪自卑,给自己施加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2)、逆反心理。问题家庭子女由于在家里得不到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产生了对父母和老师的不信任,不愿意听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开始讨厌别人把自己当小孩看,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有时觉得父母和老师是和自己作对,产生了一种逆反心态。(3)、极端心理。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有力支持,他们产生了一种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使他们对周围的人总想反抗,唱反调,总有一种胡闹的欲望,内心出现矛盾,客观世界处处使他们感到紧张,容易出现越轨,冷漠无情,破罐子破摔,从而产生一种极端的心理。

2、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据我们初步统计,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中,绝大部分青少年都是问题家庭的子女,且他们违法犯罪呈现出三种趋势。(1)、低龄化。江汉区今年上办年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案件51起,共117人,其中14岁至16岁的未成年人就有37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32。(2)、低文化。江汉区今年批准逮捕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初中文化50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43,小学及文盲的14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12。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无人看管,不想上学,辍学后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鬼混在一起,久而久之,深受其害。(3)、团伙化。很多问题家庭的子女在犯罪过程中,借助于团伙的力量互相壮胆,以减轻自身的恐惧心理,干出了一个人不敢干的暴力犯罪,常常以此来增强自己逃避惩罚的安全感。江汉区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案件中,其中团伙犯罪就有14起,涉案未成年人62人。

篇3: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逐渐建立起了更多强调效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但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以强调个体、对自身利益的重视和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动力的市场经济必须有成熟的法制、道德体系作为保障, 这样我们在实现资源配置更优和创造的物质财富更多的同时才不至于使竞争秩序变得混乱, 使人性在利益的追求中变得贪婪以至于将一切道德、信仰抛之脑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实行市场经济之后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在思想和秩序上的混乱时期。我国市场伦理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缺失, 造成我们在短时间内培育起诚信合作的意识以及其他成熟的市场伦理来防止和规避由此带来的道德风险十分困难。尽管我们所要建立的是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们设想完全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优势来避免这些不足, 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二、选好公民道德建设的切入点

我们不能放任伦理失序、道德失范继续发展, 我们要加强新时期道德建设。我们首先要选好公民道德建设的切入点, 其中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就是有待于我们开发的一大笔资源。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文明大国, 儒家思想在我国公民思想灵魂深处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在我国公民中有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人的思想深处, “德”历来是被放在首位的, 对学生的要求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对干部的要求是德才兼备, 考核的指标是德、能、勤、绩。中国人历来都厌恶缺德的人, 一个人如果在德方面有缺陷, 就会被周围的人所厌恶或避之不与其交往。由此可见德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弟子规》就教育小学生:“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意思是说, 凡是说出的话, 首先要真实不虚, 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 都是不可以的。“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意思是说, 借别人的东西, 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 如果拖延不还, 人家以后就不相信你了。如果按时归还, 以后若有急用, 再借就不难了。类似的儒家思想很多, 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很好地利用。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中国人历史上是很讲规矩的,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却有好多中国人不讲规矩, 比如闯红灯、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等, 被外国人戏称“中国式”过马路。还有部分中国人办事不走正常渠道, 总习惯于找熟人、托人情, 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大声喧哗, 在这些人心目中根本没有规矩意识, 规矩对这些人毫无约束力。所以教育人们懂规矩, 守规矩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领导干部要守规矩就是抓住了当前干部教育的关键。这个规矩是什么?就是党规党法和宪法指导下的各项法律法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 让干部在法律的框架下为国家工作, 为人民工作。让那些习惯于暗箱操作, 习惯于不按规矩出牌的人无容身之地。过去这些人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不换脑子就换人”, 今后应该让他们明白:“不按规矩就换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思想, 是我们培育公民道德思想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下, 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等思想扎根很深, 这是需要我们继续挖掘的第二笔宝贵资源。当今社会雷锋、郭明义式的助人为乐的人物层出不穷。央视近年评选的道德模范不知感动和教育了多少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每当出现自然灾害时, 全国各地各阶层自发捐款捐物的感人情景着实令人感动。我们应深入挖掘这笔宝贵资源, 使之发扬光大。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伦理道德理念是我们的第三笔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从外国学来了许多文明的理念。比如新加坡、欧美等发达国家都有些文明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公德意识、守法观念, 以及行之有效的公民道德教育方法, 都值得我们好好借鉴。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历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外国先进的道德理念, 我们一定要学习, 进而逐步提高我们公民的道德素养。

三、努力推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发展

公民道德建设关乎国家政治的稳定, 关乎经济的稳步发展, 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乎全体公民是否能过上稳定有序、文明快乐、富有德行、感觉幸福的生活。因此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我们不要求所有人都成为传统儒家所追求的“圣人君子”, 也不奢望所有人都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大公无私, 但我们心里必须始终装着道德, 将希望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作为我们的积极追求。而且这种追求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在公共场所不吸烟, 不随地吐痰, 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 过马路等到变成绿灯时再行, 酒后不开车, 办事文明排队, 将没拧紧的水龙头拧紧等等, 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逐渐养成习惯, 久而久之, 我们的公民素质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我们全社会的公民道德水平就自然而然提高了。我们富强、民主、文明、稳定、和谐的社会建设就一定成功了。

参考文献

[1]赵瑾.话说中国人之三教九流[J].北京出版社, 2008 (04) .

篇4:家庭思想道德建设几点思考20

一、学校德育中应帮助家长转变自身教育观念

每位父母对孩子都是有所期待的,只是局限于自身的教育观念,很多时候家长会在家庭道德教育中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家校联系中可以跟家长更多地探讨教育理念。

在教育目标上应当注重德才兼备,以帮助孩子“成人”作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当前家庭道德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重智轻德。作为父母,家长应该转变这种观念,不能只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道德教育。21世纪是需要人才的,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学习好,更重要的是品德高尚,只有德才兼备者才是人才。为此,家长在给予孩子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关注孩子智力发展的同时,必须时刻关注孩子品德的发展,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积极引导、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会孩子如何生活、怎样做人。

父母应该转变对待孩子的态度,不能将孩子当成是自己的附属品,忽视孩子独立人格的发展,在孩子犯错时打骂孩子,不尊重孩子。也不能将孩子看成是家庭的中心,所有事都围着孩子转,溺爱孩子。更不能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自己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顾。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父母应当将孩子看成是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人,家长要以平等、民主的观念对待孩子,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道德教育,主动承担起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责任。

二、学校德育中应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原则

家长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不能简单随性而为。

1.以身作则原则

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依靠口头的说服教育而忽视言传身教。家长应当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应当怎样与他人相处,怎么处理夫妻关系、朋友关系,怎样做到尊老爱幼。父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孩子展现家庭美德,孩子会自觉以父母为榜样,向父母学习。言传身教比口头教育更具说服力,父母在孩子面前孝顺老人,帮助亲人,孩子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做到孝顺父母、乐于助人。父母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会对孩子品德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以情动人原则

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助于父母开展道德教育,孩子与父母之间和谐,会使得孩子更加信赖父母,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因此,父母应积极开展各种家庭活动,搞好亲子关系,做到以情动人,进而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以感情为基础的道德教育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反而会使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更近,孩子在这种氛围下会自觉关爱自己的父母,培养孝顺心和爱心。

3.持续性、及时性、针对性原则

孩子的品德是在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的影响下形成的,这种品德一经形成,具备一定的稳定性,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具备终身性的特点。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孩子发展的各个阶段,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孩子发展的某一个阶段进行教育,应遵循持续的原则,随时关注孩子的发展状况和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孩子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从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偏差思想。

总的来说,父母应当遵循道德教育的科学方法和原则,以身作则,以情动人,有针对性地在孩子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教育。

三、学校德育工作中应当帮助学生正视家庭道德教育的环境

家长应该努力优化家庭内部环境,为孩子营造优良的家庭道德教育的环境,具体而言,应当给孩子营造和谐、友好的家庭环境。破裂的家庭环境必然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伤痕,使得孩子在性格上内向、孤僻或是忧郁,缺少爱的孩子更容易走上极端,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则能使孩子乐观、自信。

教师需要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家庭环境,让学生明白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需要家长和孩子双方之间共同努力。孩子要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应当多多主动和家长沟通,告诉父母成长和自己的困惑,让家长慢慢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最终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借助家长委员会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合

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委员会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展示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使得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所接受到的道德教育,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结合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开展家庭道德教育,促进家庭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的一致性,促使道德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中保持连贯性,增强道德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家长委员会活动,教给家长一些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学校也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了解孩子的大体情况,便于学校开展针对性教育。

家校之间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增强道德教育的一致性、延续性和连贯性,增强道德教育的效果。

五、借助社区平台,提供实践场所

家庭道德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对此,可以借助社区这一平台,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开展诸如社区敬老、社会环境保护、社区帮扶等活动,为孩子道德教育提供实践平台,使得孩子在参加社区的活动中,实践其学到的道德知识,逐步形成诸如爱护环境、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社会公德,促进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六、发挥社会民间慈善组织的作用

对于当前特殊家庭包括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家庭和单亲家庭存在的道德教育缺失的问题,由学校出面,发挥社会中各种民间慈善组织的作用,关注孩子道德教育,为这些家庭提供道德教育基金、道德教育知识和道德教育培训,从而促进家庭道德教育的发展。

篇5:加强道德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政研室杜仓利

“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等,一件件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温家宝总理面对这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发出了“加强文化道德建设”的呼吁,可见,事情已经严重到了何种程度。

如何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呢?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加强道德文化教育,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些年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的确出现了忽视道德文化建设的倾向,出现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这是我们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之一。投机取巧、唯利是图、坑蒙拐骗等大行其道,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服务他人等弃之敝屐,人们思想追求的物欲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直接造成了诚信缺失、道德滑坡,核心文化价值体系丧失。前些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入耻”,重在倡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今年“两会”期间,温总理向房地产企业家门发出“身上流淌道德的血液”的呼吁,也是强调道德的重建。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时时刻刻出现着这样丧失人性、道德缺失的事情,其根本原因就是在金钱的诱惑下,道德已经不复存在,良知与道德已经失去了底线。要加强文化建设,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建设体系,研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新内容,不断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另外,要培育一批道德文化精英人物,使其成为社会的主流,成为道德传承的勇士,引领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熏陶感染社会成员自觉构建自我健康完备的道德精神世界,真正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自觉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身上“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二、加强法制建设,将依法管理与道德建设相结合。市场经济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有的道德秩序,在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秩序尚未建立之前,肯定有一个鱼龙混杂、沉滓泛起的混乱期。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的道德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真正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中国崛起的新形象,没有强有力的道德文化建设,是不可能实现的。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关键的一点还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和道德文化建设的相协调、相统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法制,没有“游戏规则”,何谈人们的行为不违法乱纪,不强取豪夺?近年来,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的确出现了许多与市场经济规律不相适应的违规现相,如:失去了公平正义、出现了许多暴利、一定范围的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大量的假冒伪劣等等,这些一方面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道德已经经不起了冲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说明,我们的法制建设,特别是依法严厉打击这些违规操作的力度远远不够。没有法制,市场这个游戏就进行不下去,没有法治的约束,人的道德就成长不起来,永远是一颗见不到阳光的“孱弱的幼苗”。只有把依法治国和道德文化建设相促进,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和更深层次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和人的良知的道德文化,以更加健康的状态推动社会发展。

篇6: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郑重地向全党提出了加强共产党人道德建设问题。加强共产党人道德建设,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是拒腐防变的基础防线。领导干部处在党和国家的各级重要岗位上,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因此,加强共产党人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从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抓起。

一、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治国必先治吏”。改革开放不久,邓小平同志就告诫全党:“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在1996年庆祝建党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要“保证我国改革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保证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新一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同志更是多次强调:要牢记“两个务必”,努力实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要求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带头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为政必以德,勿忘所以立”。对于领导干部而言,道德不仅是立人之本,为官之基,而且是治世之策。作为执政主体,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不仅关系着政策制定、制度安排、程序设计、决策取向的合理性,还关系着路线贯彻、决策执行、程序履行的公正性;不仅关系着权力运行、用人办事的正当性,更关系着执政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不仅关系着领导的执政能力的实现,还关系到党执政优越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现。同时,领导干部所处的特殊的角色地位,决定其道德状况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对社会有着更强烈的辐射作用,引导着全社会的道德风尚。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是做好各项工作、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备条件,是反腐倡廉的迫切要求,是社会主义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领导干部道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在新的形势下,一些领导干部的道德观念出现滑坡。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于存在着新与旧、传统与现实的斗争,新旧观念相互交融和激荡,人的内心出现了价值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人容易陷入困惑和迷惘之中。旧的权威和道德逐步退出,而新的权威和道德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形成一种“道德真空”。当领导干部由改革初期的改革主体、倡导者,转变为改革的客体对象时,对新旧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更为敏感。此时,在外界激烈变化的冲击和利益的双重诱惑下,一些干部的道德基础开始摇摆不定,产生了价值的偏转和信念的危机,对党纪国法制裁存在侥幸心理、对利益诱惑存在不平衡心理、对不良风气存在从众心理,对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存在逆反心理,从而引致了作风不正甚至产生腐败。

(二)一些领导干部忽视学习,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当前,受市场经济的利益动力机制激发,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了自身的严格要求,放松了对自我世界观的改造,逐步增强对现实的既得利益的渴望,学习流于形式。有的领导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只要有经验,不学理论也能应付工作,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整天陷于事务,忙于开会,穷于应酬,无暇顾及学习,或是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读书读个皮儿,看报看个题儿,文件看个大意,过后锁进抽屉”,“不读书,不看报,跟着感觉凑热闹”;有的领导干部理论与实际脱节,要么不顾实际照本宣科,把理论与实践简单对号,照抄照搬,不善于用正确的理论改造主观世界,要么喜欢在名词、概念上兜圈子,装潢虚饰,做表面文章,讲道理头头是道,一接触实际却束手无策,说功比唱功还好,要么奉行“有用即真理”,任意裁剪理论,断章取义,甚至把自己不正确的理解说成是理论的原意和上级的精神;少数领导干部学习动机不纯,把进党校学习视为个人升迁的一种途径,把主要精力用于交友、宴请、玩乐,接近上级领导等方面,形成了“认认人、养养神、串串门、办办事”的歪风。这些领导干部的学风不好,除了其自身的因素外,还跟目前对干部理论学习情况缺少必要的检查督促有关。

(三)有关道德建设的系统研究滞后,实际功能弱化。这些年来,我们在道德建设尤其是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方面作了不断的尝试,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反映社会主义道德本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政治运行规律、体现领导干部行为特点的基本道德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没有具体化为每个职业、每个岗位、每个个人的行为准则,使得大多数道德准则因缺少落地的支撑点和连接点而被束之高阁;道德践行缺乏制度、体制、机制协助,特别是同现实社会的利益原则相脱离,使道德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失去践行的动力;缺乏科学有效的道德评价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使道德行为得不到及时的褒扬和奖励,不道德现象得不到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三、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的途径

(一)要加强领导干部道德的教育培养。首先,要抓好思想教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经常深入学习探讨如何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党章规范言行,从理论上、思想上真正分清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是非界限,努力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侵蚀的能力。其次,要加强道德修养。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当其冲就是修身,对于领导干部,道德修养主要是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要做到慎微、慎独、慎权、慎欲,重品行、讲操守,自重、自省、自尊、自爱,不断提高道德水平、陶冶道德情操、养成道德习惯,使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常有新的升华。

(二)要注重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舆论引导。道德的养成,既需要个人的内心修养,也离不开社会的环境熏陶。为此,要提高干部道德水平,一定要切实发挥好舆论的引导作用。风成于上,俗化于下。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舆论阵地作用,对党政主要部门、关键岗位、重要职务进行监督,既要总结和宣扬新风正气的典型,又要发现和抵制歪风邪气;既要树立转变作风的典型,又要宣传敢抓敢管的典型;既要重视上级对下级的表率示范作用,重视从身边发现和树立正面典型,又要注重反面案例的警示教育,让不道德行为成为过街老鼠,无处藏身。只要整个社会的道德意识提高了,对不道德行为进行坚决地批评和斗争,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三)要建立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管理机构。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有必要建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来逐步推进干部素质的提高。当前,要着重解决两大问题:第一要细化和完善道德规范体系。要以领导干部所处的具体行业、部门、单位为类别,根据具体岗位的性质、职能和责任,结合社会主义道德的一般标准和领导干部的特殊道德要求,制定出切合实际、简单明了、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用制度规定下来,作为规范行为、履行职责、兑现承诺的标准。第二,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干部做什么样的人,怎样为官、做事,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选人用人导向。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如果能够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并把干部道德表现作为领导干部素质考察、政绩考核、提拔任用的主要标准和条例,实行“道德一票否决制”,领导干部就会重视自身道德修养和践行,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就会大大提高,干部作风就会迅速好转。

篇7:家庭思想道德建设几点思考20

总第22卷第12期SOCIAL SCIENCES REVIEW VOL.22NO.12

对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张 霞

(兰州警察学院 甘肃兰州 730046)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内、国际治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人民警察职

业道德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据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树立一个系统观念和协调思想,从强

化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评价三个环节提高个人素养,增强职业道德责任感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人民警察

职业道德建设问题。

【关键词】职业道德 人民警察 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D631.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07)12-0036-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国际治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警察队

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少数干警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丢掉了公安机关的传统和作

风,理想信念动摇,工作中违背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为人

民服务宗旨淡化、执法犯法、以权谋私、以权代法等现象时

有发生,有的问题相当严重。如何加强人民警察队伍的思

想道德建设,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思考之一:必须强化警察的职业道德建设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是警察队伍思想建设的一项重要

内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安

队伍整体素质和社会形象。因此,在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

设中,要不断强化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警察职业

道德规范、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评价三个环节教育。

1.强化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是人民警察在职业生活中对待

和处理各种道德关系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善恶准则。在长期

公安工作实践中,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不断丰富

和完善,公安部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对人民警察的道德要求,总结我国公安机关道德建设实践,把人民警察职

业道德规范概括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秉公执法、清正

廉明、团结协作、勇于献身、严守纪律、文明执勤”八条,这

是人民警察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具体行为准则。通过

这些规范教育,使人民警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党性原

则,树立公正无私的执法品格和情操,树立廉洁、朴实、高效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和举止风貌。切实

加强警察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按照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

神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要求,坚 持把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进一步 加强广大干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他们真 正懂得“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牢固树立爱民为民的思想, 争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干警。要教育广大干警增强廉洁自律 的自觉性,消除特权思想,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经 受各种考验,从而实现人民警察敬业、勤业高效统一。

2.强化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警察职业道德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人民警察道德观念的基础和核

心。警察价值观念如何,深刻地影响着警察对人生、工作、社会、人民的综合态度和追求。康德曾讲过:“一个人的行 为要有道德价值,一定要为义务而行”。在警察价值观念 教育中,我们始终要围绕“义务、责任、宗旨”进行教育,使 人民警察牢固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提高“严格 执法、热情服务”的自觉性。

公正观念:公正观念,对人民警察而言就是在职业活动

中是否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能否做到公 正无私。我们要特别强调人民警察公正观念的教育,强化 法律责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公开促公正,以 公正保公平”,保证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严格、公正、文明 执法,维护正义。

义利观念:义利关系,是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时刻面对 的现实问题。对人民警察来讲,其思想和行为符合人民警 察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就是义,反之就是不义。人民警察 要在职业活动中增强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淡泊名利,廉洁 奉公,严格执法。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获得个人利益, 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生死观念:警察工作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复杂性,比普

通人更经常地面对生死问题。这就要求人民警察要勇敢地 面对危险,生为人民而奋斗,死为人民而献身。这是彻底的 利他主义观念,表明了人民警察鲜明的无产阶级信仰,充分 体现了人民警察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境界,是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道德情操的最突出体现。人民警察要珍惜生命,热 爱生活,加强体能、技能训练,讲究斗争策略,做到稳、准、狠、赢,敢于流血牺牲,以实际行动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 象。

3.强化职业道德评价教育

警察职业道德评价是促使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和职 业道德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警察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 化为良好行为的重要环节,是人民警察形成良好品质的动 力。在警察职业道德评价教育过程中,除了按照一般的是 非善恶评价标准外,要始终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公安工作

36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地区、各部门、各警种都要切实把争

创人民满意活动扎实开展下去,同时要结合具体部门工作, 把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八条要求作为直接的评价标准, 把自评、集体内评、社会评价结合起来,积极倡导善行、宣扬 正义、宣传典型。发挥榜样力量,激发广大民警的道德责任 感和荣誉感:制止恶行和不良思想发展,查处一些违法违纪 现象及时曝光,塑造完美的警察形象。

思考之二:必须提高警察的个人素养

加强人民警察自身道德修养,强化自律意识。这是人

民警察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的内在动力和 思想源泉,是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的必要条件。所以,人民 警察要坚持不解地学习理论,强化职业道德认识、道德情 感、道德意志和言行举止等方面的修养,对己要做到“人要 精神、物要整洁、说话和气、办事公道”,加强内省,防微杜 渐,持之以恒。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小事当大事抓,“勿以 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把过 去的事当现在的事抓,克服推卸责任思想;把别人的事当自 己的事抓,克服事不关己思想;把明天的事当今天的事抓, 克服倦怠懒惰思想。同时严格遵照《人民警察法》、《公安 机关和人民警察为政清廉“十不准”》、《人民警察廉洁自律 规定》、《公安部“五条禁令”》等有关法律、规定规范自己的 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 苦寒来”,只要人民警察艰苦磨练,一定能把自己培养成 “作风严谨、品德高尚、水平过硬”的合格警察。思考之三:必须增强警察职业道德责任感

增强职业道德责任感,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中的 一个重要问题,是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从权力本位转变为 责任本位的迫切需要。

一是要提高干警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职业道德责 任感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情感是建立在理性和体验的基础 上的,这里最需要的是认识到职业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把握 时代发展的脉搏。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结构、经济 体制的双重转型,向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提出了如何驾驭 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和强化防腐拒变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 题。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决 定》中强调:“要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政法干 部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运用符合 个体道德发生规律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广大民警提高职业 道德认知,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职业道德,从而在各个方 面达到时代的要求。人民警察职业是一种权力职业,每个 民警都执掌着一定的权力,他们随时都受到与权力相关的 不良诱惑,这实际上构成了职业道德责任的高要求同现实 的不良诱惑之间的巨大矛盾。离开公安机关严格的、强有 力的、系统的道德教育活动,人民警察个人不可能自发地意 识到自身的责任。对那些尚未认同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规

范,期望从履行公职中获得巨大利益回报的民警,固然需要 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职业道德认知、明 确义务观念、接受群体的行为方式,敦促他们矫正不良的道 德意识和价值取向;对那些已经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知 和情感的民警来说,仍然要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醒 他们正确认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确立权力就是责任、服务 和丰献的观念,自觉担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否则,他们在各 种不良诱因面前也会陷入认知的误区,产生情感的偏离和 信念的动摇,放弃、逃避应尽的职业道德责任。二是要自觉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尽职尽责的道德 需要。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责任感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锻 炼和自我的修养。职业道德教育对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责任 感的增强具有促进作用,但职业道德教育毕竟属于外因,外 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人 民警察个人的向善要求和主观努力具有决定意义。人民警 察职业道德是一种权力道德,其核心是职务和责任的关系 问题。马克思说:“不可收买是崇高的政治美德。”人民警 察是依法执掌国家警察权的公职人员,迫切需要通过职业 道德修养,进行道德上的自我立法,培育高尚的道德需要和 职业道德责任感,使履行和承担职业道德责任“虽未必有 利而甘心向善”。否则,“不注意修养,思想境界低下,就会 浑浑噩噩,分不清哪些东西是好的,哪些东西是不好的,哪 些是应该倡导的,哪些是应该抵制的,在自己的头脑中就没 有正确的是非界限、政治界限”,就可能把市场经济的交换 原则引入公安执法活动,违法地非道德地行使警察权,或不 行使应当行使的警察权,背叛自己的职业义务、责任和使 命。

三是要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承担道德责任的保障 机制。从伦理上讲,履行和承担职业道德责任要求没利己 的个人动机,并应鲜明地表现出“自我”的积极性、创造性 和主体性,但履行职业道德责任总是与利益问题相联系的。人民警察职业群体中道德境界特别高的人毕竟是少数,多 数人处于中间状态,实际上只是按照法律、法纪所规定的边 界和允许的空间来选择自己的职业行为,即只把承担的法 律责任、纪律责任作为自己职业行为的底线。法纪是以权 威的方式和强制力推行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对人们的 行为选择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现代伦理学的研究表明, 影响人们行为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个体对自身行为后果 的“酬赏—代价”分析,道德教化虽然可以对人们施加影 响,但它与行政奖惩和法律惩戒所产生的外部的督促力和 牵引力相比,“道德只是力量非常有限的补偿机制。”因此, 我们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以德治警与 依法治警紧密结合起来,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和责任追 究制度,综合运用道德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构建履行

篇8:家庭思想道德建设几点思考20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凝聚力,奉献精神

思想政治课教师主要责任和任务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能否高质高效地完成这一神圣使命, 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在新的形势下, 虽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因此, 客观分析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认清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尤为重要。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 教师队伍偏年轻化, 对工作认识不够深刻, 流失现象严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年龄结构来看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年轻队伍, 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工作职责认识不够, 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坚实的思想基础, 往往都是被动的接受领导安排的工作。因此, 思想负担较重, 一部分人就时刻准备有机会转岗到行政管理和教学工作岗位上, 一批本科毕业生则报考研究生, 走“曲线转行”之路, 致使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不稳定, 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2. 高职院校部分思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部分思政教师由于功利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 使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有的思政教师甚至利用学校自由支配时间较多的有利条件, 在校外从事兼职, 这不仅不利于思政教师利用更多的时间钻研课堂教学, 更没有办法顾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使各项学生工作顺利开展受到影响, 这样必然损害高校思政教师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 其工作效果可想而知。

3. 思政专业的教师所占比重较小, 职称结构明显失衡。

在高职院校里, 有一部分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并非思政专业出身, 他们所学的专业有的和思政能靠上边, 有的则完全不是。这样, 教师的理论素养明显感觉到不足, 课堂效果必定会受到影响。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教育的真正本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而对于高职院校, 多数人会认为学生只要学习专业知识, 掌握专业技能, 就是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了, 文化课程的学习是不重要的, 了解一二就行, 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他们都忽略了素质教育所坚持的方针就是“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即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才能实现真正的育人。

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自我意识比较强, 思想敏锐、活跃, 但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 思想方法比较片面的特点, 而高职的教育过程, 概括起来主要就是都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所以高职高专的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引导学生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从以上分析来看, 高职高专的思政课教师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 与思想政治教师有着紧密的联系, 建立一支优秀、专业的高职思政教师队伍就尤为重要。

三、高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 明确职责、准确定位, 以事业凝聚队伍。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 应该将相关职能的合理分化, 制定内容清晰、范围恰当、目标较为明确的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岗位职责, 对高校思政教师进行科学定位。要根据思政教师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在选聘、管理、培养和发展等方面, 采取有力措施, 明确相关政策, 逐步完善机制, 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最大限度地调动思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事业凝聚人, 以制度促进建设,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思政教师队伍。

2. 加强自身修养, 注重学习, 提高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对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对口的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教育的特殊性在于专业性强, 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思政课教师应密切关注所教授专业群的动态, 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竞争意识, 开拓创新, 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最好能学习和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只有这样, 才能把思政知识和高职专业群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 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 加强教师管理和培训。

继续坚持严格的思政课教师准入机制, 教师的学历、从教资格都应该以较高标准和严格要求进行选拔和聘用。在对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进行培训过程中, 要使他们关心与自身工作有关的学科发展动态, 以便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 鼓励他们在教育、培训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申报、参与课题研究, 更好的从理论上把握高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规律, 更有效的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而切实建立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的质量保障机制。同时, 还应该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深造、继续教育, 在青年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进行滚动式的培养, 才能彻底改变老教师退休后出现“断层”的尴尬局面。

总之, 新的形势下, 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方方面面, 任重道远。但是我们要相信通过多方的努力,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会更加的完善, 只要我们方向明确、目标明晰、措施得当有, 就一定培养出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高的思政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魏文杰.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J].科技信息, 2011 (10) .

[2]叶天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初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3) .

篇9:家庭思想道德建设几点思考20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农村中学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当前农村中学的实际中,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和薄弱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家庭教育出现了大量的“隔代教育”和严重的“家教抛荒”现象,有些家庭在教育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学校教育面临升学的压力,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现象依然存在;社会上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着很多不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面对这些客观实际,作为农村中学如何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不仅有聪明的大脑,更有健康的大脑,把他们真正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当前我们农村基础教育中一个刻不容缓的话题。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学校政教工作的实践和思考,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首先: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真正树立起“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方针,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是一项宏伟的育人工程,要教育出高思想素质的学生,必需有思想素质高的教师。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也曾谈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所以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益终生的。所以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教师不仅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在日常教学中坚持育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上,学校要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确立班主任在德育队伍中的核心地位,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和培训,因为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德育工作者和具体实施者,也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还是沟通学校、社会、家庭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的关键。除此学校还要健全德育工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有章可循。

第二:加强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发挥学校德育主渠道作用。我们必须結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找准德育内容的切入点,在德育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把以前枯燥、单一的理论说教向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活动转变,引导未成年人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开展各种体验活动,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促使未成年人知行统一。为此,我们农村中学可挖掘校内校外各种德育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科学、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例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可开展国旗下讲话;每周的班会课班主任都要善于捕捉德育时机,及时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学校可在春节、清明节、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在“五·一”、“五·四”、“六·一”、“七·一”、“九·二0”、“十·一”等重要节日,在“七·七”事变、“一二·九”运动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全校性的演讲 、黑板报、故事会、拔河比赛、文艺汇演等不同形式的大型活动;可邀请乡关工委领导、法制副校长、卫生院长等社会人士来校开展各种专题讲座。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和了解与具体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一点一滴地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第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成材的第一责任人。针对当前农村的实际:一部分家长都双双外出打工,家庭教育出现了放任自流的家教抛荒现象;一部分家庭的隔代教育,爷爷奶奶只管吃喝、不敢打骂,对下一代百依百顺、娇生惯养、过分溺爱;还有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所有这些现象,都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其和学校教育形式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势在必行。

第四: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还需社会环境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网吧、录相厅、游戏厅一些有毒信息腐蚀了未成年人的心灵。导致了目前许多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5+2=0”的现象,这就要求社会各界都行动起来,站在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来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当前农村要加强对“三室二厅”、网吧等经营场所的管理,执法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坚决查处传播淫秽、暴力、封建迷信等出版物,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政府要肩负起重大责任,加大投入,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 ,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未成年人的活动场所,为青少年在社区创造一个积极的德育大环境。

上一篇: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夏季防暑降温防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