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教育论文

2022-04-23

家庭教育对孩子思想道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目前,家庭教育的总体成效是良好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整体水平是好的,但是,现代家庭教育中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尤其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功利性日益突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努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教育论文 篇1:

家庭教育对儿童思想道德的影响

【摘要】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是孩子一生中的基础性教育,同时也是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积极的家庭教育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消极的家庭教育则可能对儿童的一生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中,笔者立足于家庭教育,阐述在新时代家庭教育对儿童思想道德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 儿童 思想道德 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自古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作为早期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曾是教育的主要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的“孝”“君子”等文化都是古代家庭教育的真实写照。在近代社会,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国家建设和民族的和谐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的发展还需要大量有文化、有道德的人才来支撑。因此,国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本文中,笔者立足于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必要性及其影响。

一、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现状

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曾是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现代经济转型时期,很多家长的思想和价值观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家庭教育的支柱正在受到极大的摧残,传统的以道德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正在发生改变,“重智轻德”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目前家庭教育的主要模式。由于受到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影响,很多家长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对儿童的教育和关爱。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很多家长由于文化素质低下,对于伦理道德、思想道德认知不足,思想道德教育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直接是缺位的。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从表面来讲具有一定的偏见,但从深层次意义上看却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长期缺位,势必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不容易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

二、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必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生物学的角度讲,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很多行为习惯都是通过“模仿”形成的,即幼儿的很多行为习惯往往是父母的复制品。所以,中国有个成语叫作“言传身教”,家长的很多行为规范都对孩子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一直贯穿始终,家庭对于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强调对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细心的家长可以观察到孩子最细微的优点和缺点,相比较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可以更加微观。因此,家庭是实施道德教育的最重要阵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应当忽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

三、家庭教育对儿童思想道德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同时也是终身教育,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以下,笔者简要分析积极的家庭教育以及消极的家庭教育对儿童思想道德的影响。

(一)积极的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道德具有促进作用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儿童时期正是孩子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形成的关键性时期,在这个时期,家长的教育以及影响对于孩子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源于儿童时期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因此,在儿童时期,家长要尽可能地对孩子的思想道德进行一些正面的引导和教育。社会是一个复杂体,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长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善恶美丑,不断培养孩子辨别是非和真伪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身免疫力,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之形成爱国明理、诚实守信、乐学向上的社会主义优秀青年,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基础。

(二)消极的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思想道德具有抑制作用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关爱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础。凡事皆有两面性,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但稍有不慎,也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在家庭教育中,消极的教育会极大地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也削弱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消极的家庭教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父母溺爱孩子,容易让孩子无法无天,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如果父母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关爱,那孩子则容易形成孤独、自闭的心理特征,也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其他方面,如父母不睦、吵架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这些属于消极的家庭教育,这样的教育严重抑制了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总之,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应当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心理健康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实施科学的、积极的家庭教育,摒弃消极的家庭教育,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谢大会

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教育论文 篇2:

浅谈现代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思想道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目前,家庭教育的总体成效是良好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整体水平是好的,但是,现代家庭教育中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尤其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功利性日益突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努力。

一、现代家庭教育中的表现形态

1.在培养目标上,重智育,轻德育

许多家庭教育只注重智育教育,把德育撇在一边,把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简单地归结为智育教育。这是目前许多家庭教育的一个通病,是功利性教育下人们产生的误区。调查显示,许多家长平时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努力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孩子。许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考上重点中学或名牌大学,在寒暑假期里都请家庭教师,给孩子“充电”。这种现象在城市尤其明显,城市的大部分孩子的寒暑期里都是在“挑灯苦读、奋笔疾书”中度过。

2.在教育价值取向上,重自身利益,轻集体利益

有些家长从个人利益和需要出发,认为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及家人以后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把教育当作家庭获取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在教育孩子时,给孩子灌输了功利思想,特别是对孩子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培养时,更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忽视了集体的利益和国家的需要。

3.在行为方式上,背离教育规律,重结果,轻过程

现在大部分家长都对孩子持有很高的期待,特别是在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里更为明显,平时对孩子提出特别高的要求。在教育行为上严重背离教育规律,并且重结果,轻过程:有的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在教育中没有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而是盲目的、片面的对孩子提出一些高要求,甚至有些家长恨不得一下子把孩子培养成才。这样不仅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而且教育效果也是事与愿违。

4.在目标导向上,追求短期目标,忽视长期目标

许多家长为了使孩子在短期内提高学习成绩,能够考上重点中学或名牌大学,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教育,忽视了德、体、美、劳等其他方面的教育。虽然许多家长的愿望实现了,但是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些孩子的道德滑坡、缺乏理想追求、心理障碍等问题日益突出,久而久之,这些问题就自动暴露出来,甚至使孩子走上了犯罪之路,像药家鑫、马加爵等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5.在教育表象上,呈溺爱、放纵的形态,轻人文关怀

有些家长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视为掌上明珠,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过着“小皇帝”、“小皇后”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分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和欲望,导致了孩子不加节制的高消费,片面追求享受,攀比趋势明显增高。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缺少对孩子进行人文关怀。许多父母都不理解孩子,不理解孩子的举动,不体谅孩子的苦处,甚至有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部分家长以为钱可以解决一切,给孩子大沓的钱,让孩子自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虽然孩子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但是在精神上是空虚的,孩子得不到重视、理解、尊重和帮助。

二、提升现代家庭教育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

1.父母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1)要求父母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迫切要求。一方面要求父母与社会同步发展,做一个现代人,“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求父母教育孩子要有长远的目光,对孩子进行终身教育,把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当作是一生一世的事情。

(2)打破传统教育理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家长要改变“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等传统教育理念,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家庭教育不能停留在以前那种重知识教育层面上,而是要树立培养全面的、多样化的人才观,不仅要培养孩子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要培养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是教孩子学会做人。

2.家庭教育要与时俱进,与学校、社会教育协调发展

由于家庭教育功利性的存在,家庭与学校、社会教育不保持一致,甚至跟不上教育的步伐,三者严重相脱节,导致了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家庭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与学校、社会教育协调发展。如何更好地配合学校、社会教育,这是许多家长比较棘手的问题。家庭教育要根据学校、社会教育的要求,积极参与学校、社会教育工作,包括对学校、社会教育的理解、支持,提供帮助等。因此,家庭教育只有紧跟学校、社会发展的步伐,与学校、社会协调发展,形成三位一体,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构筑青少年成长教育阵地,才能克服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效果。

总之,只要家庭教育针对目前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家庭教育将会走向成熟化、合理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工作将迈入新的台阶、开创新的局面、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作者:王艳芳

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教育论文 篇3: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中的作用

【摘 要】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管理者,乃至领导者。而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长、朝夕相随最直接的环境,家长是他们思想行为的引领者,家庭教育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未成年人综合素养的养成质量,特别是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避免未成年人走入误区已是刻不容缓。

【关键词】未成年人 家庭教育 思想道德 作用

雪莱曾说:“恶德——不和、战争、悲惨;美德——和平、幸福、和谐。”每个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整个社会是由每一个家庭组成,因此,家庭的幸福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而家长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十分重要的一环,家教可以说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一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家庭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1)这一阶段的未成年人可塑性很强,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非常突出,家长抓住孩子此时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可以事半功倍。(2)就家庭教育特点而言,在时间、空间上生活与教育同步进行,它贯穿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之中,因而教育者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使这种教育模式常态化。(3)就家庭教育内容而言,是全方位的。它包括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家长可从不同的角度对未成年人进行指导。

古往今来的诸多案例证明,未成年人的早期家庭教育及家庭生活经历,将会对其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与社会、学校教育相比较,家庭德育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三个特点:基础性、直接性、有效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道德情感和道德理想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具有行为示范性的作用。

二 家庭教育侧重点

1.注重言传身教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长的思想理念、道德水准、行为方式会成为孩子的参照物,因此,父母的言行和孩子个性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行为方式及个人成长的健康。

一名合格的家长,要以身作则,有良好的品行和习惯,经常自省和检点自身的言谈举止,提高修养。通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教育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意志品质。父母是孩子信任的人,只有父母做好了,孩子才有可能做得好。

2.重视思想道德品行

家庭德育是指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一,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上,家长的品德素质成为孩子的品德素质形成的“影响源”。父母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家庭德育目标和取向。调查得知:30%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学习意识强,对高科技知识感兴趣;20%的工商业者家庭的子女则对做买卖、赚钱更了解;30%的农民家庭的孩子则对农事活动更熟知。

第二,在教育途径和方法上,家长的处世“哲学”成为形成子女区分善、恶、美、丑的“方法论”。家庭德育是在家庭生活的过程中进行,有些思想道德熏陶是在餐桌上完成,家长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的说和做形成对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看法和态度等,并最终形成对子女品德修养。

第三,在教育时间上,家长潜移默化的熏陶形成对子女早期性、终身性的思维定式。家庭是子女社会化的第一站,家庭德育先入为主的早期性特点,对子女尤其是12岁以下的子女发展产生思维定式,这种定式会在子女成长过程形成良好的或不良的思想品德素质,进而带入社会。调查得知:家长的文化素质越高,越能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对人才品德的要求,有较为正确的人才观,能选择合适的德育内容,且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保持和蔼与民主的方式,并关注孩子成长中微小的成功与失败。

3.培养自信心

立足于正面教育,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父母要为孩子创设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的”,“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别人的评价,以肯定和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笔者在做2009年度案例咨询统计的过程中,发现凡是家长自信心比较强的,孩子的自信心就强,反之则弱。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建立起自信心?(1)家长要清楚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途径。(2)家长要用发展的目光关注孩子的教育。(3)在做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要充分展示自信。(4)不要轻言放弃。因此,家长要摆正心态,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期盼调整得平缓一些。尤其是对孩子分数和成绩,成绩往往与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只有重视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才能让孩子在思维能力、想象力、独立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长足的进步和提高。

4.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气氛

和谐、民主、健康积极的家庭氛围有利于未成年人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健康心理个性的形成。未成年人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希望,家长应引领孩子去设计未来,鼓励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营造优化的家庭文化环境,构建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环境,外因是事物发展必不可缺少的条件,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想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建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氛围至关重要。

三 家庭教育的误区

1.认识上的偏差

很多家长只关注成绩,轻视道德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家长认为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只强调学习,而忽视对孩子在思想品德、心理状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正确引导,容易造成家庭教育的偏颇。

2.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关系不和、关系僵硬,家长父母文化水平不高,道德水准低下,有不良嗜好等容易造成孩子养成不健全的人格,如:孤僻、任性、心理脆弱、承受力低、报复心强等。

3.教育方式欠妥

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常表现为过分溺爱型、简单粗暴型、冷落受气型、自由放任型等。

总之,家庭在未成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准。

〔责任编辑:高照〕

作者:胡军

上一篇:幼儿户外游戏行为教育论文下一篇:提高学术学习时间比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