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分析论文

2022-04-29

【提要】古往今来,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是带有时代背景和政治目的,因此,大部分就历史人物的很多评价是不那么客观、准确。就目前学术研究来看,历史人物的研究已成为传记出版,丰富且繁荣了史学园地。本文作者就梁昭辉先生《曾国藩评传》一书进行浅析评价。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分析论文 篇1:

胡林翼的家庭教育思想探析

【摘要】 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汉族,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是晚清时期中兴名臣之一,是湘军的重要首领,也是践行宋明理学的先驱者。说到晚清时期中兴名臣,人们更容易想起的是曾国藩,但实则他是让曾国藩都敬佩不已的一个人。胡林翼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他独到的见解,最为出名的就是他的家训观,以经世致用为指导思想。文章主要从其家训观中的读书务实、齐家崇俭、为官尚廉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其家庭教育思想。胡林翼的家庭教育思想都具备着当时所处的时代特征和他个人的特色,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学习与研究胡林翼的家庭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家庭教育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胡林翼;家训;读书务实;齐家崇俭;为官尚廉

家庭教育是我国从古代到如今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一直以来人们思考的问题。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笔者就这个热门话题,以我国晚清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胡林翼為例进行探究,研究其家庭教育思想。胡林翼的家庭教育思想最多体现在他的“胡氏家规家训”,它是胡氏家族的精神引路,融合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理念,这也有他们对于祖先儒墨情怀的铭记[1]。包含了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持家治业各方面,形成了他朴实的家庭教育思想风格。

一、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首先是时代背景,一个人的思想的形成必定离不开的就是他所处的时代。胡林翼出生于1812年,那个时代是末世的封建王朝,那个时候的清王朝可谓是危机重重、风雨如晦。民族的矛盾很容易爆发,列强虎视眈眈地盯着清王朝。政治上,出现了大批大批贪污腐败、对民生漠视的官员们,制度上的八股取士,使很多真正有创造力的人才流失,上位的都是一些靠别的途径没有真正实力的庸才。社会上底层人民生活步履难行,不少迫于改变的农民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正处社会变革时期,而胡林翼就是出生在了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

其次是家庭背景,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形成离不开他的家庭背景。胡林翼所在的胡氏家族,是当时有头有脸的书香世家,门庭素有“不贪不诈不淫不巧”之风,家族内成员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务之学,很多都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经世派人物。

胡林翼的父亲曾在嘉庆年间考中进士一甲第三,后又当四品官职,品行也是十分端正,这样一位父亲对胡林翼的教育也是特别严格,在胡林翼很小的时候就教他“性理之书”,为胡林翼以后的成就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胡林翼自己的家庭教育思想。

最后,胡林翼的良师益友对其家庭教育思想起着一定的影响。曾从师于蔡用锡,老师本就是一个读万卷书的人,受他影响,胡林翼也是无书不读,在书中更加见多识广,各个领域都有所了解。然后是胡林翼的朋友,他的朋友不仅涉及各个领域,更是当时声名显赫的重大人物,比如说左宗棠、汪维城、王柏心等等,这些人物的思想对胡林翼的思想是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使得胡林翼为人处事上一直都是正直不阿,尤其是在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上的体现,更是淋漓尽致。

二、胡林翼的家训的主要内容

胡林翼的思想涉及的方面很广阔,他的实干精神更是贯彻到了各个方面,包括处世、持家、读书、仕宦等方面。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其个人特色的就是胡林翼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中的读书务实

在读书方面,胡林翼所倡导的读书态度及目的,都把他鲜明的理学特点体现了出来,他所认为的读书必须是务实的基础上。

从社会角度来说,他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社会风气匡正。当时社会局势动荡,很需要的就是社会风气的端正。他认为纠正社会风气,至关重要的就是士人的榜样、教导力量。所谓“将欲弥天下之乱,终必自正学术,培养人才”,而士人的教导力量,要从读书中获得。学者的文章就是人民群众学习的标杆,诗人笔下的习气就是民风的体现。民众只有从读书中务实,才能改善人民之间的风气,从而改变社会风尚,走向更好[2]。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就是胡林翼乃至胡适家族一直遵从的经世致用,他认为,学问之道,首先要先去学,这个学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胡林翼本身是一个特别务实的人,他所指的“根本之文学”就是史学,他推崇史学,因为他认为有益于实事离不开个人能力和见识的增长,通过史学可以更快地了解古往今来的军事、政治、财政、民生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而通过仔细研究历史事实分析其所反映出的道理。所以他认为实用的学问是最值得人们去读的,为有用而学习,这就是他的家训思想中的读书务实。

(二)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中的齐家崇俭

在齐家方面,胡林翼的家庭教育思想里面体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字“俭”。这深受他受经世致用和传统俭德的影响。胡林翼家庭条件在当时是十分优越的,虽然他年少时也曾有过轻狂岁月,但是经过他成长的种种事件,让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胡林翼教育自己的弟弟时曾说道:“吾家素尚简朴,人生衣食住行,缺一不可,然而衣追求暖即可,食物只要饱食即可,住只要追求安定即可,不必要绫罗绸缎、山珍海味和华美之室。”[3]

可见胡林翼家风素尚简朴,都是有可寻之处的,在胡氏家规中,其中的第八条就是“刻苦耐劳,节俭朴实,不容有奢侈游荡之行为”,并且胡林翼的父亲也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的规范准则。

胡林翼的齐家崇俭的家庭教育理念,在他自己的生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和他的夫人都十分节俭,虽身处高门,但是在吃穿用度上都会约制自己。他也常常叮嘱自己的夫人一定要勤俭持家,自己不可以奢侈,但是在做好事上,绝对不可以吝啬。

事实证明他也确实是那样做的,在兴办箴言书院一事上,就可以看出来。这也是胡林翼思想的一种人文主义和济世之志,这也是他齐家节俭的最高境界,所以齐家崇俭,也是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中的为官尚廉

胡林翼家训中,常常教导家族成员为官一定要高尚廉正。他自己也是一位彻彻底底的廉史,在为官期间用宣誓之姿表明自己的为官态度,是用治自己的家事的心去做当官,作为百姓有益的事,这也正是他思想中为官方面的公仆精神。胡林翼为官期间曾把天下第一烂省变成了天下第一富强之省[4]。即便这样,他从来没有因为他的权力谋取私利,贪污过一分钱,甚至会把自己的钱财捐出给更需要的人,尤其是捐给书院,这也体现了第一点他注重读书的家庭教育思想。

胡林翼不仅清廉不贪污钱财,在组织纪律上也是严于律己,十分清正,一直以来他都是以推举贤才为准则,不管亲疏关系,看重真才实学,在执法上也是绝不徇私枉法,影响司法公正。可见胡林翼以身作则,是一名遵纪守法的清廉官员,赢得了后人的尊敬。以此作为他家训中为官的准则,也影响了胡氏家族的发展。

三、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

启示及意义

现代社会,人们也处于不断的转型,只有把家风建设好,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研究胡林翼的家庭教育思想能对家庭家风建设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在面对我们的家庭中,需要学习胡林翼读书务实,不断学习,不断读书,不仅是提升自己,更是为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学习其勤俭持家,为了节约资源,更是为了社会的美好和和谐;学习其为官尚廉,如今社会上多了很多“关系户”,失去了公平公正。

学习与研究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是为了给更多百姓机会,也是为了让社会风气更加的正,更好地进行家风建设。

学习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中的各个部分,建设良好家风,一个好的家风对家庭稳定具有维持作用。一个家庭家风稳定使一个家庭受益,众多家庭家风建设的稳定就是社会和谐受益。

另外,好的家风建设能够给一代又一代带来积极影响,培养出一代代的优秀人才,对推进社会文明有重要作用。

四、总结

胡林翼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优秀的将领,很多人因为他的丰功伟绩而淡化了他的家庭教育思想。笔者认为,胡林翼的家庭教育思想,胡氏家族的家训都是值得后人仔细参读的。

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中的读书务实、齐家崇俭、为官尚廉三个观点对现代社会建设是有着很大一部分的借鉴意义。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对自己和对后人都是严格要求,所以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家风建设,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胡林翼的家庭教育思想是作为新时代的一分子都应该学习的,从而建设好自己的家庭,以“小家”带动“大家”建设,对社会起着积极进步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有猷.胡林翼家书简述[J].益阳师专学报,1984,(4).

[2]徐敏,唐元兢.胡林翼家训中的讀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社科学论,2020,2(6).

[3]胡林翼.胡林翼集(二)[M].长沙:岳麓书社,2008:947.

[4]徐敏.胡林翼家训思想对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借鉴意义[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26-4).

作者简介:

张瑜,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湖南交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家庭教育研究、家庭伦理研究。

作者:张瑜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分析论文 篇2:

略评《曾国藩评传》

【提 要】古往今来,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是带有时代背景和政治目的,因此,大部分就历史人物的很多评价是不那么客观、准确。就目前学术研究来看,历史人物的研究已成为传记出版,丰富且繁荣了史学园地。本文作者就梁昭辉先生《曾国藩评传》一书进行浅析评价。

【关键词】曾国藩 历史人物 书评 学术研究

一、《曾国藩评传》的逻辑归纳

梁昭辉的《曾国藩评传》的著作中整个评传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曾国藩的生平、及其曾国藩的学术思想。其生平部分,是《曾国藩评传》一书中的重点所在也是学术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因此想在更好的了解生平之后再研读学术思想部分。

梁昭辉先生将曾国藩的生平分为举业时期,京官时期,镇压农军前期与镇压农军后期时期和高官晚期上及其高官晚期下六个部分。

举业时期,主要是从曾国藩的出生到考上进士为止。曾国藩出生于1811年,对于他的出生,最高兴的是爷爷曾玉屏和父亲曾麟书。而这两个人是曾国藩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人物。曾玉屏是曾家殷实家境的开创者,就是因为他在三十五岁时的幡然醒悟才使得曾麟书曾国藩父子两人有着优越的读书条件。而曾麟书虽然天资平常,也在曾国藩21岁时考中了秀才。曾国藩14岁开始随他父亲一起考童子试一连八年,在父亲考中的第二年,也就是22岁那年考中秀才。第二年更是考中了举人。考中举人时23岁应该也算是挺早。书中说“曾国藩也颇以此为豪,经常以自己科举早售炫耀与人。”到了考进士不那么顺利,直到1838年曾国藩27岁时才考得三甲,虽然是进士,但是最低级别的同进士。这也是曾国藩一生中的一个小遗憾。因此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曾国藩由举人到进士,而在翰林,他终于爬到了顶点在科举的台阶上。马上要做京官了。分析曾国藩这段时期成功,我觉得有两点。

第一,家庭背景。曾国藩的成功绝对不是他一个人的努力,是曾家祖孙三代共同努力的结果。最为关键的是他们祖孙三代人真正做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每个人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第二,自身的刻苦努力。从史料上看,他真不能算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但他刻苦勤奋。这是他能够获得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刚考中进士在京为官的曾国藩确实有过一段放纵的生活。但可贵的是他能够很快醒悟,并为自己定下了很多计划与要遵守的规矩。曾国藩在一段反省的最后写道:“诚能日日用功有常,则可以保身体,可以自立,可以仰事俯畜,可以惜福,不使祖宗积累自我一人享受尽,可以无愧词臣,尚能以文章报国,谨记于此。”作者在第一章的最后的这段话很好。“人生就是这样复杂多变,曾国藩在拼全力跨上了晋身的最高一级台阶之后竟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新考验,一种来自自身思想毅力的考验。

二、学术思想的文献综述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学术界研究曾国藩的人越来越多,不仅体现在军事,文化、外交、教育等等都有涉及曾国潘的义理之学思想及其学术思想。既可以把曾国藩看作政治人物也可视为学术界学术思想来考察。其主要观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渊源和严谨治学特点的研究

首先王汉新在《曾国藩哲学思想的质疑》一文中指出,把曾国藩的哲学思想渊源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姚鼐为首的桐城派,第二类体现在唐鉴与倭仁等人在理学师友的交往中。其次,《曾国藩与同代湖湘学人关系论述》欧阳斌在一文中指出,曾国藩在岳麓书院求学时,欧阳厚等人的理学思想及其教育思想影響较为明显。第三,刘一龙在《论曾国藩的治学精神》指出,曾国藩的整个治学体现在辩证思想上,主要是曾国藩能把“博”和“约”二者能很好的结合起来,由博返约,以简驭繁。

2.理学经世、“性与天道”的研究

多年来对曾国藩研究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理学与纪世之学结合起来。虽然学术界研究相当较多,但是学术界陆续出现两大相对立的观点。第一大观点体现在张昭君、胡维革对曾国藩的理学纪世思想持肯定态度,主要体现在他们合著的《曾国藩理学纪世思想探渊》一文中,他们却认为曾国藩在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把程朱理学和纪世之学机结合起来。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理学经世,这是传统儒学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是,在陶海洋看来却持反对的观点。第二大观点体现在《曾、胡经世理学与龚、魏经世实学之异同》一文中,把曾国藩的经世理学视为文化史上的一个怪胎,他们认为是反动的思想,如,“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属于阶级利益冲突的一个结果,不管是未来的发展还是其固有的内核,都是对经世思潮的一种反动。由此从文化角度来看来,他认为曾国藩没有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而是属于历史上一个反动统治阶级的“制民”的一个具体化、简明化、精细化”。

3.关于义理之学的特点和影响研究

《曾国藩理学思想探析》一文中,张昭君在曾国藩的理学思想的研究呈现出四大特点。第一以汉宋息争为基础是曾国藩的作为“一宗宋儒”,不废汉学,从而来实现宋学为主的会通。第二是以弘扬孔孟之道为宣传功能,来继承曾国藩达到发展桐城文章来实现“以文卫道”来服务程朱理学。第三是以曾国藩的经济之学从传统学术门类,单独列出来,第四是在化姚鼑和唐鉴等人提出的这三门学问中,重新定义去解释三者之间的一个内在关系,从而突出强化经世致用的一个重要地位。

然而梁昭辉先生的评传中,是对曾国藩全面研究的一个最新理论成果,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来解读曾国藩的真正的面目。全书总脉络为两大篇,共计十二个章节,即全书分为上下两篇,第一篇有关曾国藩的人生道路、第二篇是关于曾国藩的学术思想。在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中依次分类按照曾国藩氏本人所提出的学术、考据、义理之学、词章之学及其经济之学分别作了深入研究。在第七章、第八章中所论述的曾氏义理之学所涉及,易学思想,理气论、性命之说,此外还从实践层面上详细介绍了曾氏在关于八诸说,修身,齐家。

在第七章和第八章中专门介绍了曾义理学涉及到了曾国藩的易学思想,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仁义观,第二是理气论、第三是性命之说。这三个层面笔者这是曾国潘在修身齐家思想上的,因此归结为义理之学的实践层面。实践层面表现在加强义理之学在儒家道统思想上的权威性和理论性。其次,在内容上继承儒家道统思想同时也整合了宋、汉两学,因此,克服了义理之学的一个单一性;最后,发展了朱熹有关举一反三的一个思想,从而明确义理之学的正统性。

但是在最近研究曾国藩的考据之学的学者较少,梁昭辉先生也包括在内。他把曾国藩考据之学仅仅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但在实际理论运用中还是涉及较宽泛。在“曾国藩考据之学”出现在梁昭辉先生的第九章主要是从四大方面进行阐述研究主要表现在是词义考证,义理考证;史实考证。而词章理论,创作,批评出现在评书中的第十章。也与前人理解的考据之学进行对比主要区别是曾国藩所说的“文”是自己提炼的产品是一种独立的技艺并非自然所成。第评书中第十一和第十二章中主要写了曾国藩的经济之学,其主要精华是曾国藩的用人战略。这也给后人提供了很好的一个学习借鉴作用主要重要的人才选拔作用。

三、评传一书中的不足之处

此本评传的作者梁绍辉先生,是位七十多岁的老学者,也是岳麓书社的创办者。早年曾加入赤军“军大”,后因病退伍,转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由于受当局意识形态的影响,故于太平天国之千古劫运,备至歌颂,对那些神权独裁的元凶巨憝,皆取同情态度,并认为曾国藩一生事业,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使封建制度得以延续,严重阻碍中国历史发展,此种议论是红朝官方一贯的看法,当然不足取。但是,老先生既然人生经历上有一段不可避免的弯曲,持有此等看法也属正常之至,可贵的是他做了大量文献整理的工作,此书“重点在学术思想,概括较全,论述较深,把握较准,于零散中理其脉络”,读后,觉得内容简介中这段话,并非溢美之词。据说,梁先生为本书,于七十多岁时两次病倒住院,确实令人感动。

本书的缺点是充斥着今人的意识形态话语和“事后诸葛亮”式的论断,以局外之人论局中之事,不知局中人的难处,往往过于苛刻。尤其是书中那种居高临下的语气,刮垢索瘢式的挑刺态度,在在多有,不胜枚举。例如说曾国藩是“时代落伍者”,不知道开眼看世界,一味卖国投降云云;说曾氏未能开眼看世界,比魏源徐继畲落后一个世纪(实际并非如此);曾氏考上进士后借拜客筹措路费,被说成是敛财;曾氏平定洪杨后裁撤湘勇,即说他还留用若干,且未处理好善后工作;天津教案是曾氏怕死卖国;曾氏在小节上是君子、在大节上是小人……。梁昭辉先生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其治史方法和近代史观念,大概也是停留在几十年前。至于批評曾氏过于严苛嗜杀,则确是曾公白璧微瑕之处。行军作战,自然不能有宋襄之仁,但将一百多已投降之俘虏挖眼摘心,剜目凌迟;又或屠戮上万人,使城为之空,则未免过分。如王阳明虽为儒者,其杀降人,阉幼童,亦不人道已极。大概起曾文正公、王文成公于地下,其亦无可卸责。

此书精华在后半部分,文献整理之功,提纲挈领之能,可称曾文正公思想的总结和初步导引。很奇特的是,前半部分的居高轻蔑、处处挑刺的语气,到了后半部分逐渐消失,文风归于平正自然。我猜测,这大概有两个原因:第一,写作时间也许有不同,前面一部分是较早写的;第二,前半部分涉及近代政治史,受到官方意识形态束缚较深;第三,曾文正公文章的蔼然长者之风,分析入微之谈,确有转移性情之力。曾文正公说:惟读书为换骨金丹。《中庸》说,惟天下至诚为能化,这本书也许是个佐证。

总之,梁昭辉在《曾国藩评传》的这部著作中是在以零散的原始材料中去寻找脉落,在史料鉴别中来寻求旨归,寻找前人未寻发,这有利于学者对曾国藩思想的全面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当今为官着之所鉴,从而将曾国藩的研究推向一个暂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欧阳斌1998《曾国藩与同代湖湘学人关系论述》,《求索》第4期。

王汉新1997《曾国藩哲学思想的质疑》,《娄底师专学报》第1期。

王澧华1996《曾国藩与他的理学师友》,《殷都学刊》第1期。

陶海洋2001《曾、胡经世理学与龚、魏经世实学之异同》,《益阳师专学报》第1期。

张昭君2004《曾国藩理学思想探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第3期。

梁昭辉2007《曾国藩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通信地址:530006

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张卷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分析论文 篇3:

曾国藩家教文化对于健全青少年人格的积极影响

【摘要】曾国藩家教文化使得曾家培养出了诸多优秀人才,一直受到后人的推崇与传唱,而学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主阵地,应该积极组织曾国藩家教文化教育与宣传活动,全面分析曾国藩家教文化的人文思想及其处世原则,由此健全青少年的人格,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知水平。本文将客观分析在学校教育内开展曾国藩家教文化教育活动对于健全青少年人格的积极影响,阐述曾国藩家教文化的现代教育意义。

【关键词】曾国藩家教文化;青少年人格;积极影响

曾国藩家教文化以重孝、崇德、求和的持家思想为主,具有励志守恒、自修明理的教育价值。客观来讲,因为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青少年接触的信息十分繁杂,而在尚未形成稳定价值观的前提下,青少年过多地接触体现着不同价值取向的信息资源会使其陷入认知矛盾,难以明辨是非善恶,并不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反而有可能会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在“立德树人”改革背景下,学校应该全面挖掘丰富的德育资源,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熏陶学生,使其积累丰富的精神财富,以便有效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此背景下,曾国藩家教文化这一意蕴深厚的德育资源便应被引入到中小学教育环境中,通过宣传、开展曾国藩家教文化教育活动去健全学生的人格。具体来说,曾国藩家教文化将对健全青少年的人格产生如下影响:

一、传承孝道,激发出青少年的感恩意识

曾国藩家教文化的一个主流思想便是重孝,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应做到世代相传。随着民风开放、各类思想涌入,我国现代家庭文化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少年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享受着家人的无私服务与付出,却在日益优越的成长环境中遗忘了孝道,丧失了感恩意识。对此,中小学开展曾国藩家教文化教育活动则应突出孝道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孝亲敬长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遵守传统孝道,谨遵与长辈的相处之道。在此过程中,青少年会重新产生感恩意识,他们能体恤父母的付出与牺牲,也能明白家长为了守护家庭所做的诸多努力,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

本校会定期组织曾国藩家教文化主题家长会,邀请家长与青少年一同学习曾国藩家教文化中的孝道理论,展现曾家两百余年一直坚守的孝道文化。在孝道文化的学习与宣讲活动中,母亲能学习如何相夫教子、持家守正,父亲则能学习如何敬爱妻子、教育儿女,学生也能学习如何尊敬长辈、照顾长辈,在家庭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这就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帮助家长重新思考与学生相处的方法。

曾国藩一直认为,身教重于言传,认为家长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所以自成家之后,便一直戒骄戒躁、勤恳克俭,穿戴十分朴素,对待妻子敬重有加,对待子女恩威并施,虽不强迫子女追求功名利率,但是却严格要求子女饱读诗书、明白道理,看重家庭和睦与美满,这对于家长的启示是重大的。在宣传曾国藩家教文化的孝道美德时,本校让家长学习了曾国藩的治家之道,也让学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尊敬家长、不感恩家长的不良行为,利用曾国藩的家教文化重新激发出了学生对家长的感恩之情,并由此开展了丰富的家庭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孝道礼仪。同时,家长也要努力约束自我、警醒自身,在家中敬畏长辈、侍奉长辈,给学生做出正确的孝子榜样,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人格发展,使其自主传承孝道。

二、推崇高尚道德,规范学生行为规范

曾国藩的一生都在追求做一名明白道理的君子,努力做能屈能伸、有德有才的优秀人才,在教育子女时也说出了“我不愿儿孙为将领,也不愿儿孙做大官,只希望成为饱读诗书、明白道理的君子”这样的言论,一生都在推崇高尚道德,希望子女能成长为有德有才的君子。在曾国藩家教文化教育活动中,学校也应该效仿曾国藩的“崇德”思想,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得学生铭记并践行高尚的道德行为规范,由此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成长为有德性的新人才。这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青少年也将在优良的校园风气下逐步传承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切实健全学生的人格。

本校为了积极宣传曾国藩家教文化,且能从现实角度改善学生的精神财富与行为表现,每年在暑假期间便会组织一次修学行健之旅,旨在引导学生寻找生命的价值,感受生命的热度,让学生做到修身养性、与人为善。每一次的修学行健旅行都有不同的主题,有时候是围绕为人处世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思考处世哲理,有时候则围绕交友识人告诉学生要与君子交往,不与小人为伍。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生也能长期阅读《曾国藩家书》,从书中寻找处世之道、为人原则。渐渐地,本校学生的气质便产生了变化,他们能按照曾国藩家教文化中的君子之交原则与好友相处,与君子为伍,也能效仿曾国藩家族修身养性,敢作敢当,既能享受成长,也能忍受不足,能屈能伸,心智逐步变得成熟起来。

这就足以证明曾国藩家教文化的现代教育价值,而曾国藩家教文化的内容丰富,几乎可以引导青少年寻找各种各样的成长答案,所以本校长期组织着曾国藩家教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推广了曾国藩家教文化理念,且在乡土资源的支持下开展了修学行健活动,引导学生自主传承曾国藩家教文化,便于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三、培养终身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

曾国藩的家族经历了二百余年的荣盛时光,且每一代后辈中都有英才出现,这得益于曾国藩家教文化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曾国藩在治家方面与一般的家长不同,一直坚持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教育方针,要求后辈做到: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监督后辈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且在读书活动中汲取先贤智慧,反复告诫子女要勤俭持家、不可中断读书行为。这一思想至今都广为流传,但是不少家长都难以做到这八点。因此,在曾国藩家教文化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应该突出曾国藩的治家方针,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劳作,也要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使其能够形成坚韧、持久的意志品质,将读书变成一种习惯。

为了切实践行曾国藩家教文化中的“治家八字诀”,我便带领着全校教师整理了丰富的图书资源,购买了适合学生放松心情的小说、绘本、连环画,也整合了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的国内外名著,以及一些备受学生欢迎的经典小说作品。为了让学生长期坚持读书,尽早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我则针对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布置了明确的课外阅读任务,以一个学期为界限设定阅读考核周期,统计各学段学生的读书经验,并且不断拓展学校的图书资源库。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其能顺利形成终身学习意识,我还要求一线教师定期读书,给学生做好榜样,身体力行地宣传读书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读书风气。渐渐地,本校在曾国藩家教文化的宣传与推广下,逐步形成了自主阅读、我爱阅读的良好风气,这就有利于熏陶学生,缓解学生急功近利、焦躁的负面心理,促使学生在学习时、生活中长期坚持读好书、多读书,潜移默化地优化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总而言之,曾国藩家教文化的人文思想内涵丰富,在现代社会中备受推崇,那么中小学学校便应该积极开展曾国藩家教文化教育活动,既要组织主题讲座、理论宣讲,也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传承曾国藩家教文化的核心思想,从而切实健全青少年的人格,使其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郑涵.传承好家风,共筑中国梦[J].少男少女,2021(04):50-51.

[2]王娜.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9.

[3]瞿丽芝.国藩的孝悌思想及现代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6.

注:此论文为湖南省教育协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曾国藩家教与青少年健康人格养成研究与實践》研究成果。

作者:黄菊芳

上一篇:信息技术增强企业会计核算论文下一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假设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