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024-04-20

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通用6篇)

篇1: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审计本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这一表述既符 合审计产生的目的,也符合我国宪法关于建立国家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的规定精神。下面我们通过论文来了解一下审计的重要性吧。

摘要:在审计理论及审计实务中,审计重要性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正确理解这个概念,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计重要性的涵义及意义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可见,审计重要性实质上强调的是错报与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重要性的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判断一项业务重要性与否,应视其在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所作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若它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则该项业务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

2、重要性的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角度来考虑。因为会计报表是为了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编制的,它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公众等,他们需要利用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作出各种判断与决策。这里,会计报表使用者是指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能够理性地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行为者。

3、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企业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相同。例如某一金额对某个企业的会计报表来说是重要的,但对另一个企业的会计报表而言可能是不重要的;同时,对某一特定企业,重要性也会因时间的不同而改变。

4、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计划对重要性进行评估,确定其与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审计重要性的意义主要包括:

1、审计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的准备阶段,审计人员要对重要性进行界定,作出初步判断,并将重要性价值分配到各个项目,以此作为各个项目允许出现差错的最高限额;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在准备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标准,评价所发现的问题是否重要,以此确定是否要作进一步的审查,并作出相应的记录;在审计终结阶段,审计人员根据重要性标准,对在实施阶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以此确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由此可见,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对做好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审计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检查范围和审计程序的直接依据之一。

3、审计重要性对于会计报表审计有着广泛的影响。正确理解、全面掌握和科学运用重要性原则,对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计划,选择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开展审计重要性对于指导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有现实意义。

二、审计重要性的应用与规范

(一)一般应用原则

对重要性的评估是审计人员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及评估审计结果时,审计人员如何应用重要性的一般原则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应用专业判断。重要性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实际上,影响重要性的因素很多,不同企业的重要性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根据该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但不同的审计人员在确定同一企业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时,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其原因是不同审计人员对影响重要性的各种因素的判断存在差异。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应用专业判断来评估重要性,一方面既需要审计人员自身积累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审计人员相互间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应用重要性原则。这样做: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复杂,详细审计已不可能,而在抽样审计下,审计人员为作出抽样决策,不得不涉及到重要性问题;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抽样审计下,审计人员对未查部分是否要承担一定的审计风险,而风险的大小直接与重要性的判断有关,因此,审计人员为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应用重要性原则。

3、审计人员应当合理应用重要性原则。如果重要性原则应用不当,不仅会导致审计成本过大,浪费人力和精力,而且加大了审计风险,易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4、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二:一是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评估,以确定拟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借以提高审计效率。此时,重要性被看作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误或漏报的限度,即审计误差范围。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进行判断,以确定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有效,借以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此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二)具体规范要求

1、审计重要性的金额与性质要求

审计人员在应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充分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即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多数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并不重要,而从其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如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在此情况下,无论金额大小都是重要的,因为舞弊与违法行为反映了管理当局或会计人员的诚实和可信性存在问题,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蓄意错报或漏报比相同金额的笔误更重要。

另外,小金额错报或漏报的累计,可能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审计人员应当予以关注。单独地看,一笔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无论在性质上,还是在数量上都不重要。但会计报表是一个整体,如果企业每个星期均出现同样的小金额错报或漏报,所有账户或交易日积月累起来,就有可能变成大金额的错报或漏报,它必然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审计人员对此应当予以关注。

2、审计重要性的两个层次要求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会计报表层次和相关账户、交易层次来考虑重要性。一是会计报表层次。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与一贯性发表重要审计意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必须考虑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出会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与一贯的整体性结论;二是账户和交易层次。由于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各账户或交易,审计人员只有通过验证各账户或交易,才能得出会计报表的信息来源是否合法、公允与一贯的整体性结论。

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越低;反之,审计风险就越高。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审计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判断的;其次,重要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人员对其将要执行的审计程序的时间、性质、范围的确定,进而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和所面临的审计风险。例如,原本是2万元的错报或漏报才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而审计人员将重要性水平评估为1万元,显然,重要性水平偏低,这样会使审计人员误认为审计风险较高,为了降低较高的审计风险,就会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追加审计程序,而实际上没有必要,只能是浪费时间和人力,降低了审计效率;相反,如果原本1万元的错报或漏报就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与决策,而审计人员却将重要性水平确定为2万元,重要性水平偏高,这样会使审计人员误认为审计风险较低,所执行的审计程序及范围要比原本应当执行的少,收集的审计证据不充分,必然导致错误的审计结论,其结果是审计风险增加。因此,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三、运用重要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审计人员必须运用谨慎原则,对审计重要性水平(即对会计报表可能或潜在的错报或漏报未发现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作出一个专业判断,从严、合理地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宁可增加一定的审计工作量,也决不能允许重大审计质量事故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企业规模;

2、错报或漏报金额大小的标准;

3、对错报或漏报项目性质的判定;

4、审计人员对会计报表细节的错报或漏报的敏感性。

5、错误性质。

其次,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其遵循程度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应密切关注审计风险中“控制风险”的变动情况。当经过验证发现某项目的控制风险可能提高,应及时降低该项目的重要性水平,以保证错误控制在重要性水平以内。在实质性测试中,若发现某个账户有重要错误时,应请被审单位按会计准则予以调整;若推断整个项目存在重要错误时,则应相应地增加审计程序,直到发现全部可能存在的错报或漏报低于重要性水平为止。

再次,审计人员在完成外勤工作后,应当注意汇总所有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差异,并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三级复核。然后参照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审计结果进行评价,如果这时所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相差较大时,则应当重新评价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适当、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必要时,审计人员可适当地重新调整重要性水平,以使其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最后,注意评价审计结果的关键是确定未更正的错报或漏报的累计金额,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已经发现的、尚未更正的错误金额;二是审计人员推断的错误金额。如果错误累计金额超过重要性水平,则考虑尚未更正的错误被调整后的情况;若调整后还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则应追加审计程序,扩大审计范围,降低审计风险。

篇2: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1、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2、会计信息披露与审计问题研究

3、上市公司舞弊审计研究

4、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5、法务会计(司法会计、法务审计)研究

6、基于现金流量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7、公司风险管理审计

8、X X 公司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9、X X 公司典型问题的财务分析

10、钢铁工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11、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

12、反倾销会计探讨

13、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14、CEO的会计专业背景研究

15、反贪污(反挪用、反贿赂、反洗钱)会计问题探讨

16、X X 公司内部控制失控案例分析

17、企业发展机遇的财务战略研究

18、××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研究

19、风险管理中的不可行性研究(投资项目失败问题研究)20、资产评估问题研究

21、某公司会计政策问题研究

一、社会责任方面

1、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性相关性研究

2、公司治理、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研究

3、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路径与披露的途径

4、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发展状况研究

5、基于平衡积分卡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设计

6、构建×××行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7、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度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8、我国企业慈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9、我国企业环保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0、×××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11、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影响因素研究

12、中外×××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比较分析

13、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审计研究

14、上市公司道德治理审计研究

二、环境审计方面

1、我国环境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我国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3、我国环境审计模式研究

3、我国环境审计内容与方法研究

4、我国环境审计报告研究

三、经济责任审计方面

1、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探讨

2、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机制研究

3、企业法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四、其他方面

1、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2、中外绩效审计比较研究

3、信息系统审计研究

1、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合谋治理对策研究

2、上市公司审计舞弊问题应对措施研究

3、公司治理中会计和审计舞弊行为分析

4、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寻租问题研究

5、关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的运用研究

6、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7、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审计风险研究

8、我国环境审计风险研究

9、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10、中外舞弊审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11、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问题研究

1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舞弊问题研究

13、我国国家审计定位与改革问题研究

14、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问题研究

15、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

16、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审计体系构建研究

17、中外绩效审计制度比较研究

18、企业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审计体系研究

19、战略管理审计若干问题研究 20、国家审计公告制度思考

21、信息系统审计发展方向研究

1、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3、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研究

4、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研究

5、政府会计研究

6、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7、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8、企业内部审计研究

9、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10、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11、银行内部审计研究

12、碳会计研究

1、全面预算管理与控制研究

2、投资项目分析与决策研究

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

4、应收款管理与信用控制

5、项目管理中的财务控制研究

6、工厂成本控制与价值分析研究

7、采购成本控制研究

8、全面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9、公司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研究

10、成本分析与控制研究

11、透视职业舞弊

12、内部审计研究

13、现金流量与营运资本管理研究

14、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研究

15、客户的信用分析与评估研究

1、审计质量控制

2、内部审计职能

3、内部审计有效性

4、内部审计外部化

5、内部审计独立性

6、内部控制假设

7、内部控制目标

8、内部控制框架

9、内部控制评价

10、内部控制审计

11、集团公司资金控制

1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13、内部控制规范实施

14、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

15、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职业道德

16、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

17、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治理框架

18、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

19、政府、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之间的和谐关系 20、非营利组织审计制度安排

21、低碳经济与内部控制

22、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1、审计模式研究

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

3、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

4、审计实务中“道德风险”的生成机制及规避策略

5、重要性及其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实例

6、分析程序及其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

7、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质量保证与改进项目的新的《实务公告》

8、美日两国审计实务框架比较

9、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非审计服务的开展调查

10、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以及未来发展的研究

11、审计合谋治理

12、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的路径选择

13、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研究

14、审计职业判断研究

15、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1、现代审计中的重要性研究

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3、风险导向审计研究

4、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

5、审计报告:变革与优化

6、网络环境下的审计证据收集与分析研究

7、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战略

8、审计风险问题研究

9、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体系之对策

10、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1、审计假设研究

12、环境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3、效益审计问题研究

14、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风险控制研究

15、人力资源审计研究

16、战略管理审计研究

17、审计独立性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研究

18、我国反避税问题探讨

19、我国税务审计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1、对我国审计公告制度的思考

2、对我国政府审计体制改革的思考

3、略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

4、对管理层在内部控制建立实施中的作用的思考

5、对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赔偿机制的思考

6、对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思考

7、对财经类高校审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

8、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9、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10、对中小企业加强内部审计的思考——基于实习单位的分析

11、对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思考——基于实习单位的分析

12、高校宿舍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探讨

13、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探讨

14、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探讨

15、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探讨

16、对中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的思考

17、对中国政府绩效评价模式的思考 …………………………………………………………………………… 需要更多内容可与http://lw911.com联系,联系方式:

QQ:147729230;

电子邮箱:147729230@qq.com 联系电话:*** 更多内容请点击http://lw911.com

资产评估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1、基于技术转让的专利权评估方法研究

2、虚拟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3、资产评估收益法(市场法)若干问题研究

4、物业税税基评估方法研究

5、我国资产评估专业硕士教育问题与对策

6、我国评估行业的发展阶段及取向

7、评估准则的国际比较与趋同

8、资产评估准则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与解决途径

9、中小资产评估机构做优、做强的思考

10、财务分析与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研究

11、评估与审计行业比较研究

12、收益法相关参数口径一致分析研究

13、资产评估师职业能力框架及实施研究

14、大学生创业与二手商品市场调研

15、企业并购与重组评估研究

16、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选择

17、公司治理国际化的障碍与实现路径

18、上司公司治理状况与公司绩效分析

19、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成熟度研究 20、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现状与发展展望

21、基于IT治理的我国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思路

22、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国际趋同与国际统一

23、运用财务指标分析某行业(上市公司)成长性、竞争力

24、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25、企业社会责任与信息披露

26、我国企业CFO职业定位与能力框架

一、公司治理与内控方向

1、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

2、我国监事会制度与独立董事制度冲突性与相容性分析

3、我国基金炒股问题研究

4、国内外机构股东比较分析

5、股票价格与企业经营状况关系研究

6、股票价格与企业抗风险能力关系研究

7、全面预算柔性控制问题研究

8、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关系研究

9、企业并购成功条件实证分析研究

10、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关系研究

1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非上市公司内控制度比较研究

12、多元化公司的治理问题研究

13、基于公司治理的经理人能力、信誉体系研究

14、基于公司治理的股东大会治理问题研究——决策不理性问题

15、基于分配博弈的公司治理激励机制研究

16、基于财务报告的公司治理决策机制研究

17、基于决策管理的知识资本分配问题研究

18、完全成本法问题研究

19、房地产成本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20、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研究

21、监管机制有效性研究

二、资产评估方向

1、评估值合理性分析研究

2、使用各种评估方法产生评估结果比较研究

3、评估界理论滞后问题研究

4、基于收购的企业价值评估值与成交价关系研究

5、企业价值评估区间估计研究

6、我国资产评估立法后发展状况预测

7、我国资产评估立法必要性研究

8、资产评估结果合理性依据研究

9、我国评估实务与评估理论均衡发展研究

10、资产评估人才需求分析研究

三、会计、财务等综合方向

1、传统财务报表的局限性研究

2、资本质量保权问题研究

3、资本数量保全与质量保全关系研究

4、传统企业管理与公司治理比较研究

5、基于机制的财务核算问题研究

6、基于对内对外作用的财务报告功能研究

7、实现企业化经营最大效用的企业内部模式研究

8、基于外部资源整合的财务会计行为研究

9、以预算为基础的企业整合问题研究——整合预算问题

功能单元——价值单元——组织、流程、作业再造,作业分析(资产增值、保值)——岗位再造——组织再造

10、会计政策的经济化问题研究

11、基于外部资源整合的财务会计行为研究

并购重组(财务效应、经营效应);战略重组、资产重组(规模效应);外部资源重组(市场效应、管理效应)

12、企业经营功能价值分析研究

功能体系(作业体系),要素:人、物、产品、技术

价值体系(预算体系),要素:目标价值形成需求供应连 信息体系

13、基于折旧费提取不足的企业倒闭问题研究

14、会计报告的责任研究

财务责任(资本保全:包括名义、财务、实物资本保全);经济责任(资本增值);会计责任(会计报告);法律责任(公司章程)

15、基于资本质量保全的利润稳定性和资产变现能力、程度研究

16、基于价格领先的创新问题研究

17、基于管理决策的会计报告研究

18、基于公司治理的经理人能力体系建立

19、投融资决策管理问题研究

1、基于低碳经济视野的企业会计(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2、中国富豪成长规律研究——基于胡润榜的考察

3、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存在差异吗?——基于××研究

4、独立董事独立了吗?——基于××案例研究

5、企业并购的经济后果——基于××案例研究

6、企业并购定价机制——基于××案例研究

7、企业并购如何实现协同效应?——基于××案例研究

8、企业并购中控制权溢价——基于××案例研究

9、企业并购中流动性折扣——基于××案例研究

10、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

11、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12、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13、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比较研究

14、企业高管高薪问题研究

15、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相关问题研究

16、CPA胜任能力特征研究

17、CPA执业风险控制研究

18、企业IPO与市场差异成因研究

19、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20、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研究

21、资产评估学的经济学基础研究

22、资产评估学的管理学基础研究

23、资产评估准则国际比较研究

24、资产评估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25、资产评估行业管理研究

26、同工同酬与人力资本评估

27、高管高薪与人力资本评估

28、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与人力资本评估

29、会计计量与资产评估估值属性比较研究 30、资产减值问题研究

31、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相关问题研究

32、中国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

33、企业利益相关者相关问题研究

34、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影响相关问题研究

35、现行税制下税务筹划相关问题研究

36、CPA、CPV行业发展比较研究

37、企业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38、资产评估与审计准则比较研究

39、资产评估与审计方法比较研究

40、资产评估与审计工作过程比较研究

1、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影响因素敏感性研究

2、市场法评估中企业价值比率选择研究

3、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案例研究

4、并购中企业价值研究

5、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6、智力资本披露框架研究

7、智力资本披露趋势研究

8、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9、房价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某区域为例

10、房地产上市公司企业价值趋势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1、收益法与市场法评估房地产价值差异研究(案例)

12、南京不同区位房地产价值升值幅度影响因素研究

13、模拟专家运用市场法对某处房地产进行评估

1、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折现率问题研究

2、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3、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4、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相关问题研究

5、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6、家族控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7、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8、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

9、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10、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11、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12、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1、基于因特网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

2、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

3、基于XBRL的会计信息披露技术研究

4、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标准技术探讨

5、会计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的研究

6、网络财务报告的研究

7、上市公司信息保密研究

8、会计信息技术问题研究

1、试论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的关系

2、用友U8之数据库操作

3、会计职能在ERP中的演变

4、SAP基本功能之分析

5、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

6、中外ERP系统之比较

7、计算机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8、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9、会计信息系统输出信息之分析

10、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演变

11、试论容灾备份

12、成本控制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13、ERP中会计核算功能分析

14、企业财务应用计算机技术之误区

15、AICPA十大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16、ASP模式下内部控制研究

17、CMA、CFE、CISA、注册内部审计师专业认证关系比较

18、基于ERP的作业成本法应用分析

19、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策略 20、COBIT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中应用分析。

1、基于价值评估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研究

2、公司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3、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相关问题研究

4、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研究

5、信息系统风险与审计方法

6、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会计方法选择

7、会计信息系统风险控制

8、会计软件功能比较研究

1、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内部审计的转变

2、论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内部控制的研究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分析

4、无形资产的确认及披露研究

5、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流程的改造

6、ERP系统中会计工作的变革

7、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研究

8、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思考

…………………………………………………………………………… 需要更多内容可与http://lw911.com联系,联系方式:

QQ:147729230;

篇3:审计专业判断与审计风险浅析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涵义、必要性及其特征

尽管审计专业判断理论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但迄今为止, 国内外没有一个公认的审计专业判断定义。正是由于会计信息发生了变化, 导致审计的角色变化也就决定了审计专业判断存在的必然性。审计专业判断存在的充分性的重要因素在于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使得审计专业判断成为审计活动重要组成部分, 并具有自己的特征。

(一) 审计专业判断的相关定义

Giibins和Emby认为, “ (审计判断) 是导致决策和行动的过程, 判断是决策和行动的基础”;Keachel认为“ (审计专业) 判断是个体思考决策问题相关方面的过程”;秦荣生认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是指注册会计师从多种可能方案中, 运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知识和经验, 做出取舍的决策。”;张继勋认为“审计判断是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 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断定和选择”。这些定义从不同方面界定了审计专业判断, 为认识审计专业判断提供了基础, 但仍需完善。笔者认为, 审计专业判断概念中必须包含如下因素:一是判断的主观性, 这是审计专业判断的根本属性;二是判断的重要性, 审计师的专业判断不仅影响审计效率和效果, 而且还影响审计职业的发展;三是判断的全程性。由此笔者对审计专业判断定义为:审计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实现一定审计目标, 依靠其专业知识和经验, 将审计事项和审计行为与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识别的思维过程, 并最终形成各种意见的审计结论。

(二) 审计专业判断的必要性

审计人员需要审计专业判断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在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是决策或控制的代理人, 而所有者作为委托人成为风险承担者,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各自所追求的目标不一致, 两者对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对经营成果责任也是不对等的, 这一系列原因形成代理问题, 导致代理成本, 使得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Jensen和Meckling, 1976) 。为了保护所有者的利益, 必须采取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措施, 审计就是其中的监督措施之一, 通过与任何一方无利害关系的审计人员对企业进行查账、公证, 监督代理人的行为。此时审计所起的作用是提供代理人履行经济责任状况的可信信息, 审计主要不是进行专业判断, 而更多的是进行验证 (谢志华, 2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出现, 使得会计信息已由反映经济责任为主转变为投资人决策服务为主 (Staubus, 1953) ,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更大的关注。由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投资人决策的成败, 审计的角色已悄然发生变化, 成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而此时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反映过去历史成本信息, 还包括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等预测信息。所以, 审计的合理保证更多是来自于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状况进行合理评价、估计。

(三) 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与特征

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审计造成以下影响:一是审计方法的变革。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现代审计考虑成本效率, 使得现代审计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抽样审计在实践中得到大量的运用。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 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 并根据测试的结果, 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李若山、刘大贤, 2000) , 主要包括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在审计实务中, 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都需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 只是非统计抽样更依赖于审计专业判断, 所以审计方法的变革需要大量运用专业判断。二是会计的影响, 它间接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由于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 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使得企业会计处理变得纷繁复杂。同时由于经济业务不确定事项的增加, 未决诉讼、销售退回等的出现, 大大增加了企业会计处理的难度, 这些不确定事项需要会计人员作出合理的判断, 而作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合理保证者, 因此也必须对这些事项进行判断, 即对会计人员所作的判断进行再判断。所以, 会计业务处理复杂化需要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专业判断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主观性。审计专业判断是建立在客观实践和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一种思维运动过程和智力活动, 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相同的事物, 由于审计人员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 作出的专业判断可能会大不相同。所以, 作为体现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以及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审计专业判断, 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审计人员一方面不但需要具备必要的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等相关的专门知识, 而且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够面对实践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二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和本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47年发布的《审计暂行标准》中指出:“独立性的涵义相当于完全诚实、公正无私、无偏见、客观认识事实、不偏袒.”审计过程实质是一个审计专业判断的过程。因此, 独立性应该是审计专业判断的本质特征。一个不具有独立性的审计人员作出的审计结论是不可信的, 一个不具有独立性的审计专业判断结果同样是不具有可信性的。独立性准意味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的行为、行动和结论不受外界影响或控制。所以, 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是否独立首先要看审计专业判断人员是否独立, 这种独立性既是实质上的, 也是形式上的。三是目标性。审计专业判断都是具有明确的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为审计专业判断确立了基本审计框架, 这有助于审计人员在最少的成本条件下收集充分有力的审计证据, 提高审计效率, 判断审计对象的本质。四是风险性。即审计专业判断有出现差错的可能, 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审计专业判断毕竟是审计人员的主观活动, 不可能保证完全的正确。审计专业判断既受到审计人员本身性格、知识、技能、经验、记忆的影响, 又受到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 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 审计环境的影响, 所以审计专业判断存在一定的风险。五是全程性。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在计划阶段, 审计人员要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确定重要性, 分析审计风险, 编制审计计划;在审计实施阶段, 要确定审计重点, 考虑审计证据;在完成阶段, 要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所以审计过程可以看作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逐步认识、不断作出专业判断的过程。

二、审计专业判断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而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从定量的角度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在审计风险的三个要素中, 重大错报风险与被控制单位有关, 审计人员无能为力, 检查风险与审计人员有关。因此, 当重大错报风险的综合性水平较高时, 审计人员必须扩大审计范围, 将检查风险尽量降低, 以便使整个审计风险降低至可以接收水平, 反之亦然。在现代审计中, 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一切审计工作的起点, 并始终贯穿于审计过程, 从被审计单位的选择、内部控制测试结果的评价、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审计抽样方法的选择以及其结果的评价到最后审计意见的类型和措辞, 都伴随着审计风险, 同样该过程也是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过程。所以审计风险最终取决于审计专业判断的正确性, 审计专业判断越高, 审计人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就越低, 反之亦然。审计专业判断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具体如下:

(一) 审计专业判断与固有风险的关系

所谓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 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无论该错报是单独考虑, 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所以, 固有风险是被审计单位产生的风险, 审计人员对此无法控制, 但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 运用专业判断评估与会计报表层次有关的固有风险和账户余额或交易层次有关的固有风险。因此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 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业务性质和容易出现差错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等因素进行评估, 并结合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审计收费等情况, 运用专业判断确定是否承接该项业务。由于固有风险是审计风险模型中首先考虑的, 审计专业判断在确定固有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判断失误,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就会转化为审计风险。所以, 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慎重接收业务委托, 运用专业判断, 谨慎的选择被审计单位, 以降低审计风险。

(二) 审计专业判断与控制风险的关系

所谓控制风险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 无论该错报是单独考虑, 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 而该错报没有被企业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也是被审计单位产生的风险, 审计人员只能运用判断评价控制风险, 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后, 应对重要性账户或交易类别相关的认定所涉及的控制风险作出初步评估。如果审计人员拟信赖内部控制, 应当实施符合性测试, 以评估控制风险, 进行符合性测试后, 审计人员应当根据符合性测试的结果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是否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结论相一致。审计人员在评估控制风险时, 对取得有关控制风险的有效性和报表中重要错报或漏报两方面的审计证据, 应合理运用审计专业判断, 谨慎分析。所以控制风险的评估, 也就是审计人员运用审计专业判断来确定相关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过程。

(三) 审计专业判断与检查风险的关系

所谓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 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 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不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 审计人员都应当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实质性测试。然而, 审计人员实施的实质性测试, 其性质、时间和范围的确定, 最终都取决于根据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不仅影响审计人员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而且还影响审计人员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的类型, 所以检查风险对审计风险的评估尤大。由于现代审计的复杂性, 审计也需要成本, 同时又要讲究审计效率, 抽样审计方法就大量被运用于检查风险的评估过程中, 在运用抽样审计方法时, 审计人员首先需要运用专业判断确定是采用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 如果采用统计抽样, 则需要在统计抽样过程中判断所采取的抽样方法、对抽样结果进行质量和数量上的判断。抽样审计的运用必然对审计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 即肯定存在着审计风险, 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只能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

在现代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一方面要保证高效率完成委托审计任务, 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必须追求高质量的审计结果, 审计人员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 解决这一难题关键是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审计人员可以结合其自身审计经验, 并考虑有关的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等因素判断重要性水平, 以此来提高审计效率和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张继勋:《审计判断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李若山、刘大贤:《审计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秦荣生:《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注册会计师》1999年第5期。

[4]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审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5] (美) 罗伯特.K.莫茨、侯赛因.A.夏拉夫著.冯跃等译:《审计结构理论》, 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版。

篇4:专业审计 推进公益透明化

对百胜集团而言,这是第一次以贡献企业营销渠道、与消费者互动、鼓励消费者捐款的模式与公益机构合作,没有经验可循。“捐一元”项目成功的关键有两个环节,即募款阶段和资助执行阶段。募款阶段主要是“如何拿钱”,是此项目有效执行的基础,资助阶段主要是“如何花钱”是此项目具有公信力的保障。每年“捐一元”项目公众募捐周结束后,百胜集团将帐目进行汇总,所有的财务账目都会接受内部审计部门及外部审计公司的审核,以确保各餐厅的财务准确无误。

今年的活动主题“透明公益 助力成长”

2013年,百胜“捐一元”项目已走入第六年。今年的活动主题是“透明公益,助力成长”。百胜集团负责人表示,“捐一元”项目在网上建立了官方公益频道,任何人都可以查到捐一元项目的专项审计报告,并查看历年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公众可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官网及官方微博了解项目动态;可以查询受助学校、学校人数、捐赠学生奶以及鸡蛋的数量、金额等。在中国扶贫基金网站上,“捐一元”项目更以精确到“分”的数据,把公益做的透明,这是对捐款人、受助人的负责,也是对中国公益事业的负责。

日前,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监督平台,对“捐一元”项目各个环节连续第二年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捐一元”项目汇款至基金会的银行对账单情况,项目资金在基金会、教育局、炊具供应商、蛋奶供应商之间的交付,捐款进入的各项流程和票据都进行了严格审计。报告显示,所有环节均准确无误。这意味着:百胜向社会劝募所得的每一元善款全部转移至中国扶贫基金会,捐款在进入公益项目流程后准确转换成了营养蛋奶和学校厨房饮具。

数据说明“捐一元”善款使用情况

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共计收到百胜公司及顾客、员工捐款18546302.12元。此次所筹善款拨给受援地2012年和2013年两个年度使用。

2012年度,中国扶贫基金会共使用“捐一元”善款10462508.27元。其中,蛋奶金额共计8238748.27元,炊具供应商提供的20套厨房设备,共计923760元。项目管理费130万元,相当于捐款的7.01%,由百胜公司另行配捐,包括与项目执行相关的差旅费、办公费和人力成本等费用,以及财务、监测及行政办公等支持费用。

专业审计追踪捐款流向

在本次审计中,中瑞岳华通过将百胜为“捐一元”项目汇款至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银行对账单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为百胜开具的“捐一元”项目捐款发票进行核对,确认金额和记录相符。这表示百胜向社会劝募所得的善款已全部转至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瑞岳华在对各食品供应商的出库单、食品数量品种、教育部门收到相关食品的证明进行了逐一严格追踪,审计结果为食品出库及送抵均无差错。这表明孩子们最终能吃到营养加餐。

在此次对项目的专项审计中,中瑞岳华选取了百胜旗下的25家餐厅,通过对劝捐周期间(2011年8月20日至9月4日)的POS机签购单捐赠金额与百胜内部系统记录的月捐款总额进行审核比对,发现金额相符。这表明顾客的每一元钱捐款,均转化成了“捐一元”项目善款。

在本次审计中,中瑞岳华对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收付款明细和银行对账单,与教育局、供应商的收付款明细分别进行核对,并查看了供应商、教育局出具的发票,通过严格审核,确认这些交付环节准确无误。这表示捐款在进入公益项目流程后准确转换成了营养加餐和学校厨房设备。

“乐捐”平台推动项目持续透明

2013年“捐一元”项目的捐赠渠道,除了在百胜集团旗下的肯德基、必胜客等品牌餐厅进行为期2周左右的劝捐外,新增了“捐一元”腾讯乐捐捐款平台,网友可以在腾讯乐捐平台上使用财付通或者网上银行的方式为“捐一元”乐捐项目捐款,同时,网友可以通过“捐一元”乐捐页面了解项目的执行进展以及在乐捐项目结束后,通过项目结项报告,了解整个乐捐项目的执行情况。使捐赠渠道常态化。

“乐捐”平台增加了项目的透明和公开,百胜负责人表示,项目组可以根据捐款人的电子邮箱等信息,通过网络邮件、QQ等渠道向捐赠人及时、快速、准确地提供项目反馈捐款收据、项目进展信息等资料,并增加与捐赠人的互动,以增强项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捐一元”项目官方微博、劝捐周期间的餐厅海报、餐盘垫纸等各类宣传物上,都印有捐一元微信公众平台的二维码,方便公众扫描关注(“捐一元”微信公众账号:juanyiyuan)。

篇5:审计专业论文

合理有效的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利,则能较好的履行对事业单位的监管职能,进而在最初就避免腐败现象的产生,从而得到根治的效果。本文同时在此基础上,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以及控制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从而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对以后的实际工作进行指导。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当社会经济发展到某一时期,委托者对被委托者的生产经营管理整体状况进行掌握了解,其后委托第三方对其进行检查。因此得出结论,经济责任的审计是一项独立的专业化机构及工作人员的法律规范依据,从而能够根据程序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相应审查和分析的作用。

二、其审计的风险分析

(一)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所具有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其主要是在整体的结构上存在着较多不合理的问题。首先其审计团队不够专业、且人员单一,其次是专业知识的基础较为薄弱。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不仅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等其它方面的知识。所以因其知识的结构不够合理性,进而经济责任的审计产生了风险系数。

其次就是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能力较弱,也会导致审计的风险系数增加,因其自身的业务能力不够且专业素养有限,将直接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工作,其风险系数随之增加。同时也会造成审计文书的表达方式未能达到规范的标准,从而引起对法律法规的运用不能够合理有效的运用,为经济责任的审计增加了风险。

(二)客观因素

依据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状况而言,还存在着较多的审计风险未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而能够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因素主要划分为两点,即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且从客观因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就是我国审计的相关法规还未能够优化完善,因此促使审计风险的产生。特别是关于经济责任体系的审计制度目前相对较少。而且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因其理解出现误差,因而产生了审计风险。

其次,因其审计的范围较为广泛和社会的期望值过高,从而也可以导致审计的风险得到较大的提升。然后虚假的信息即会导致此次的审计失去真实性,又会导致其审计的风险增加。而且经济责任的层面如果缺失完整的评价体系就会导致其界定困难,从而在审计时由于时间紧促造成违反相关程序,增加了风险的发生几率。因此被审计的事业单位由于其经济状况比较复杂,导致对其责任的界定没有规范性,从而隐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

(一)单位的控制措施

首先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上积极获得社会各界群体的支持和理解,让社会对经济责任审计有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并且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时必须要依照相关法规进行,从而能够在获取被审计方全力配合的同时,又能够得到上层领导的支持,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到发现问题的同时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发展。

再者,须在最快时间内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制度,打造一个较为良好的审计环境,从而对有法难依的困境做到有效处理以及克服。然后在法规制定的内容当中,对其责任的划分要详细明确化,才能够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性。与此同时,对其审计的独立性加以强化,因其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精要所在,因此既要对其独立性进行强化又要将其独立性充分表现出来,如此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管理体系才能够理清理顺畅,从而对审计的风险做到有效控制。

最后,对其内部的监督管理体制加以优化完善,进行准确性以及客观性的评价进,合理性的确定审计重点,然后对其审计的方式进行改进及完善。并且也需要建立部门之间相对完善的联系制度,从而划分责任,对审计的工作人员其风险意识加以强化提高。以此建立较为完善的审计风险管理体制,避免出现其审计内容过于随意,在审计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审计。

(二)管理者的控制措施

首先,对我国现有的管理机制进行全面的改革,对其干部的选拨以及任免等进行公开化的方式来进行,与此同时,管理者竞聘制度的范围也需要进行扩大,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各个环节的工作都确保是在社会群众的监督下进行的,从而在源头杜绝了暗箱操作等情况的发生。

其次,对当下的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推行大力改革的方式。在报请审计的过程当中,审计部门必须要选择性的通过委托方式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开展。同时还要建立分级或者分层的决策审批制度。

最后,在对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和责任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其要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干部的审计内容,其主要为领导在职时期其财政的收支情况以及工作目标的完成进度。因此,对其管理内容需要明确条例化,防止出现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和责任不能明确化。所以在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改革的同时,还需对各级干部实行问责的管理体制,从而加强对审计单位管理者的控制管理。

四、结束语

篇6:审计的专业论文

关键词:会计审计;现状;应对策略

一、引言

由于全球经济市场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现代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日益加剧,特别是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财务危机比较严重,这就要求现代企业要着重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为确保企业在应对市场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时能够游刃有余,需要对企业内部的财会工作强化监督管制,尽可能地减少财务危机的出现。于是,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应运而生。会计审计工作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企业自身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会计审计的现状

1.现代企业会计审计缺乏独立性

通常而言,会计审计工作本应由企业内部独立的审计部门负责各项工作,但是,目前在企业中绝大多数的现象是会计审计工作直接归企业相关领导负责。尽管这种方式能够帮助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的财务情况清楚地了解,然而领导者的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工作中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同时审计工作中彰显出来的不足也难以得到相应的解决。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有:第一,会计审计工作本应该由专业的会计从业者参与执行,唯有如此,才可以凭借从业人员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发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解决;第二,尽管企业内的会计从业人员参与了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审计工作,然而本质上仍然是企业的员工,所以在负责审计工作的时候很难完全做到实事求是;第三,由企业管理人员牵头的审计工作不可能真正发挥审计部门的应有的作用。

2.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形式落后

就目前来说,大多数企业所实行的会计审计仍然保持着原来的内部审计的特征,该方法在以前的企业发展中起到过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经济市场的变化,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成长需求。就现代企业而言,会计审计工作的首要作用就是对会计工作形成有效的监管,能够严格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工作。但是传统的内部审计却是在会计工作完成之后在实行审计,对会计工作的开展过程无法进行监管。所以,审计出来的结果并不理想。

3.现代企业会计审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当下,提升企业领导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会计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监管方式也开始呈现信息化的特征。尽管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进步,然而也抬高了会计审计工作的准入机制,而且也受到更多条件的制约。在推进会计审计工作时,除了要求会计从业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在会计审计的方式实现信息化后,会计从业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否则就无法适应信息化的工作环境。然而,当前现代企业中的会计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欠缺,多种会计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掌握的也不充分,信息化技术知识的匮乏。也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会计审计工作的健康运行。

三、现代企业会计审计问题的应对策略

1.强化现代企业会计审计的独立性

会计审计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对企业的财会工作实行有效的监管,所以,要保证企业审计工作的健康运行,务必要保证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鉴于此,要根据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办法,对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构建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通过确立审计委员会的办法,改变会计审计工作简单的归某一个机构或某一个领导的独自管理,将审计委员会设定为一个专门的部门,只负责企业财会工作的审计,保证审计工作能够独立的行使权力,保证会计审计工作的真实有效性。

2.改进现代企业会计审计的工作方式

改进现代企业会计审计的工作方式,务必要对会计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明晰。在推行会计审计工作时,要着重对企业的财务预算、资金使用状况、利益划分、财务核算、任务决定和风险防范等进行审计监管,最重要的是要根据风险防范的内容,帮助企业尽可能的规避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在进行具体的审计工作时,要尽量的借助计算机的帮助,通过模型建立、数据统计、资产分析等有效资源加工手段,整理出详细的审计分析报表,为企业领导在企业经营方面的决策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

3.提高会计审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会计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离不开高素质的审计人员的参与,为了满足更为严峻的市场环境的需求,也为了使会计审计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企业要根据会计审计工作新型工作模式的要求,组建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人员团队。在组建审计人员团队时,需要加强对会计审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保证会计审计从业人员自身清廉、秉公办事、坚持原则的进行工作;在对会计审计从业人员团队进行内部调整时,尽可能的选用业务水平高、业务素质全面和信息技术知识丰富的人员充实到会计审计工作团队中;对团队中的会计审计人员定期培训、强化教育,邀请同行业的杰出代表进行实证讲解或者是安排会计审计人员到其他优秀企业学习,学习比较优秀的会计审计的观念、办法,并具体实施到自身的审计工作中,完善企业的审计机制。

4.有效拓宽会计审计业务覆盖面

现代企业共同的特点是运营范围覆盖面广、内部组织机构设立比较多。因此,会计审计工作应该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继续扩大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以保证对企业的全面的审计监管。第一,在审计工作的实施时间上,尽量将审计的时间前移,尽可能的实现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实行决策前、实行中以及结束后各个过程的审计,保证对企业各项业务的全方位审计。第二,在审计工作的具体推行中,着重对各项经营活动和财会工作的数据有效性实行审计监管,利用详细的审计工作步骤,提高审计信息的有效性,为企业竞争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上一篇: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试下一篇:家庭思想道德建设几点思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