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效益教师策略

2024-04-09

课堂教学效益教师策略(共6篇)

篇1:课堂教学效益教师策略

课堂教学效益教师策略

一、拥有心理学知识,调整教学方式

学生的注意力:幼年3-10分钟,少年10-20分钟,成年最多60分钟。

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必须关注的。

如果注意力分配恰当,学生学习会事半功倍。

第一,每节课的开始,不要忙于按教案上课。可以通过故事、谜语、唱歌等形式调整情绪,进入你预设的学习“陷阱”。

第二、察言观色,注意信息反馈;调整学习气氛,吸引学生步入上课的轨道,不走“神”,集中精神。

第三、教师讲课的神色和语调要富有激情,带有一定的感情。每逢教师精气神,学生精神自然好、状态佳;如果老师“感冒”了,学生也似乎全成了“瘟鸡”。

第四、要注意讲课的“火候”。下课时,学生分散注意力,很难集中,讲课“白费精神”。

二、注意不守规矩的、好动的学生

第一、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愤怒。目光要经常瞥向哪些神不守舍、好动、好说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做点事。如读书、读单词、表演、到黑板上做练习等等这叫“以动制动”。还可以,让那些学生回顾老师的讲课,复述重点知识;如果回答不出来,这是批评他不为迟,意思是让他“心服口服”真正感觉自己“走神”了,批评的话语不宜过多,否则,影响整个课堂气氛,影响教学任务和目标。

第二、不断鼓励、表扬、提醒学生,但话要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的唠叨。

第三、最不得已的手段是惩罚。上课时最忌讳。课间休息来,否则容易闹僵,这样会尴尬。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刚柔相济”方能使教育和谐。记得我在80年代有一位学生,写作文从来不打草稿,也不写提纲,课堂上说了一通,批评了一顿,自己心里“过瘾”,可是一节课所有的学生只写了200字,他一个字也不写。后来,我采用了“就让他写”,写完作文后,把他的作文批得到处是“红字”,说得他“脸红耳赤”(当然,是单独找他谈)。从此后,他的作文,写提纲、打草稿,结果中考作文就是他是最高分。

第四、教学形式要多变,不能一成不变。如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如果只是“齐读”,乏味。不如来一下,自由读、表演读、带读、分角色读等等

第五、不要只追求片面地课堂热闹。齐桓公与齐湣公听吹竽,就是不一样,才有“滥竽充数”的成语。让南郭先生暴露出来,课堂的弱点在哪里就一清二楚了。

第六、讲到重点部分,或者关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组织教学,给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个醒儿,否则,学困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将是不可避免的。

第七、注意“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我们也不妨说一个“谎言”,“你很棒!”让学生欣赏自己;让学生自己找出不足,害怕在同学们面前丢脸,然后,自觉地走上爱你这门课程。

三、把学困生与优等生“捆绑起来”

第一、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情感效应”。努力创造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亲其师,信其道”,引发情感共鸣,在情感调控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遵循“表扬+鼓励”的原则,发挥微笑的威力,避免批评与训斥。其实,微笑的力量是最大的。在教学中,我们的微笑,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略带点头的微笑则是对学生的肯定与支持,促进学生朝前的步伐迈得更大;摇头的微笑,能激发起学生改错的信心,使学生在笑中纠正了错误,获得进步。笑中教,笑中学,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

第二、善于鼓励,唤起信心、给学困生以动力之源。谈心、多提善问、肯定和表扬、耐心热情。

第三、抓住闪光点,给学困生以表现的机会,拉傲视应善于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并给以表现的机会。

第四、让学生体会到进步的快乐。

第五、与“优等生”齐头并进,形成和谐的合作的学习集体。

四、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

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有说、诵、辩、唱、演等。说,即让学生说出一段话,或概括故事情节,或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口头作一篇作文。诵,即朗诵,多用于感情色彩丰富的文章,或诗歌,或散文,让学生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有了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兴趣。辩,即辩论。对于课堂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教学,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寻找得力的论据,互相争辩。教师从中适当点拨,最后做出归纳,完成教学任务。唱,即唱歌,歌唱内容可以是和语文内容有关的,如讲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让学生唱有关父亲的歌曲;也可以是一些由诗词改编的流行的歌曲。让学生唱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唱中充分的感悟作者的感情至于演,则可以放手给学生,如:鲁迅的《孔乙己》,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等,都可以编成课本剧,组织一些表演才能突出的学生扮角色表演某些片断,这样把抽象的变为形象具体的,自然也会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也可以找一些影视作品放映给学生观看。总之,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既能萌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德国一位学者就情境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都难以咽下。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将15克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培养兴趣,首先必须抓住这一环节,如果能直接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够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如某师在讲授《事物的正答案不止一个》,首先让学生背诵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师: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由诗歌自然而然的导入课题。)

师:请大家看这样一个故事。(投影)

(1)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果供祖赏月,倪刚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操送来一盒精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竖着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后以及曹操的手迹,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听从杨修的吩咐。不一会儿,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 ”。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修聪明。

请你想一想,杨修是如何回答的?(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觉得倪刚、杨修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具有一种什么思维能力?

这样导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通过故事情节推测故事内容的能力,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对课文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无疑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应巧用一些格言、谚语、歌谣、谜语和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起,初中新教材更应做到这一点。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学生广泛地接触事物的现象,进而产生某种认识倾向,萌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运用各种器官将信息注入大脑取得成倍的效果。

机械化的死记硬背,其效果是事倍功半的。只有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通过学中玩,玩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氛围。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达到“眼到”、“手到”、“心到”的境界,从而较快领悟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加强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增强学以致用的实践意识。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分别剪出任意大小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让学生量一量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算出每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通过量、算,学生初步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样量、算出来的结论是否成立?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再用学具操作去证明结论: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剪、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无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改变,其内角和始终都是180度。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书本抽象的知识,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激起。

陶行知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反思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是在教课本,而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设计与展开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难以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的渠道,反而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我们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架起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让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在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现实”的理解:这些知识到底可以用来干什么?美国加州大学的G .C.皮门特尔教授、美国斯特里普斯研究所医学家R.勒纳教授,都不约而同的做出科学判断:化学是社会生活中的中心科学。如讲到乙醇时,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有关酒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为何会醉酒;酒精对人体的刺激作用;饮酒过量有那些坏处;为何混有工业酒精的假酒会造成死人”等等知识。在许多枯燥的理论教学时,也可以引入一些生产生活事例,使得理论教学更加的生动,更加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学习原子、分子的知识时,许多学生就很难理解这些微粒之间有间隔。那我们就可以举出这样一个例子:一碗大豆,一碗芝麻,在盒中混合后再盛放在两个碗中,还有两碗吗?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分子间存在间隙的结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适当的引入这些知识,并适当的讲解一些,会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浓厚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更加的喜欢化学,了解化学,并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茶陵有一句俗语“南京贩牛,北京贩马”,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解释?我们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地理这门课程的有用性,加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其他课程亦可如此:语文在交际中的有用性,数学计算的有用性,外语越来越受重视等等。我曾与一个外语成绩不好的学生讲,假如有一天你到澳大利亚去打篮球,观众中使用最多的语言是什么?他说是英语。如果你将来去欧洲旅游,你会怎样进行一次愉快的旅游?他说,最好学习好英语。你现在是八年级学生,在校已经快两年了,如果每天学习一个单词,现在应该有多少了?如果每天学习2个单词,现在可以写出一篇上千字的好文章了。

悟,是学习的最高阶段,是学生思维的升华。悟来源于对过程的深刻反思,悟的是思维规律。适量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规律,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所顿悟。几节课后,学生的收获不应是简单的会做几道题,而是能解决一类问题。只有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会学的愉快,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当新情景下的问题出现时,学生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应,不至于手忙脚乱。

总之,兴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诱发剂,是主动学习的驱动力,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充分利用课外的广阔的空间去延伸,那么语文教学是一定会开辟出新天地!

五、还学生一片蓝天

第一、学生能看懂弄通的不讲,让其自学,旨在培养能力。否则老师集中精力去讲,形成依赖性。长期的依赖性,就变成了惰性。这样“启智”是不成功的。

第二、重点、关键点毫不吝惜地去点拨,犹如“拨开云雾见太阳”学生心理充满喜悦,“老师真高一筹”。

第三、实际操作(或练习)一个不能少,巩固本节课,启发下节课。精练促其成长。

第四、习惯养成是教师要特别加以注意培养的。否则,离开“导师”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头有活水”才是至关重要的。

篇2:课堂教学效益教师策略

江桥小学 童 敏

本课题《检测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研究》是学校《及时反馈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总课题下的一个子课题,于2007年11月被立项为嘉定区规划课题,于2008年3月开始实施研究。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概念界定

1.“效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效果和利益的意思。“教学效益”是指教师在珍视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调整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力和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所获得发展与提升。

2.“检测”:指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及时了解自己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并针对情况进行教学改进,提升教学效益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理论价值

学生是有差异的,尊重学生差异是“以人为本”和谐教育的需要。传统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差异性,按照整齐划一的教学设计、目标、要求授课,使学生间的差异不断加剧,两极分化现象愈发严重,个别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掉队,丧失学习的信心。二期课改确立的新的理念以及两纲教育的提出的目标,都要求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差异,设计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和发展,这是教学的根本归宿。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需要经过科学实际的检验。但反思我们目前数学教学中所操作的“检测”手段,“‘一张试卷’统一考试、集体分析反馈”的单一形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差异,造成了教学的高耗低效。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践行课改新理念,强化理论指导和教学实践,实现和谐、有效的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实践意义

在二期课改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对课程改革领会的偏差以及教师间教学行为、能力的差异,造成班与班之间差异日渐明显。反思我们目前的教学,教师忽视教学“检测”的环节或“检测”滞后;检测目标意识差,针对性不强;教学检测的方法习惯于与少数几个学生的对话来了解全班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个别的、形式主义的检测代替全体学生的检测。教师只注重教,不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益。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需要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重视“检测”环节,有针对性地设计“检测”内容,探索“检测”策略,以求教学效益提高的一次智慧的挑战,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实践平台。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广大教育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无论教育体制和课程教材怎样改革,“让学生学有所获,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永远是其不变的主题。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在不同的时代也就出现不同的观点。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能使学生考高分,就是高效益;一种认为,不能只看分数成绩,更要关注学生习得的过程。前者追求的是教学的显性效应,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后者追求的是教学的隐性效应,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它的两面性,只有以辨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将两者和谐、有效的统一,并在继承中发展,分析研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对策,以探索“检测”策略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手段,让教师通过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与学的不足,调整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机智,促使教学效益的螺旋式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目标。

(一)研究内容

1.设计有效的分层作业,检测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通过基础性作业、综合性作业、提高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2.设计有效的阶段性练习,检测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通过当堂练习、一周练习、单元练习、期中期末练习,及时反馈评价,调整改进教学设计,力求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3.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检测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通过重学习、多研究、勤实践,注重有效的课堂提问设计,减少无效性,从而减少学生的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检测课堂教学效益。

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了解课堂观察的方法,掌握课堂观察的技能技巧,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控制学生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关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2、调查研究法。

调查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3、行动研究法。

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检测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研究目标

尊重差异,精心设计,及时控制,有效检测,反馈改进,形成循环的教学改进体系。重点研究课堂提问、观察,分层作业,阶段练习,以此为检测手段,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益。

三、研究的时间安排及研究能力保障

(一)主要研究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0月(1)结合学校总课题,确定子课题研究项目。(2)研究制定课题方案。

2.中期研究阶段:2007年11月——2009年10月(1)启动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2)教学理论学习、教学方法改进(3)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3.成果总结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对三年的研究活动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提炼总结,形成研究成果。

(二)研究能力保障

1、现有工作基础:几年来,在推行素质教育中,学校开展了教育教学研究,通过对市级立项的学校主课题“城郊结合地区‘小主人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确立了素质教育的观念,教科研意识深入人心,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构筑了扎实的教科研平台。

2、研究的外部条件:课题组的成员对进行本课题教学的实践充满热情,作为学校总课题下的一个子课题,校领导对本课题的实施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尝试参与课题研究,又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3、课题组人员结构分析:本课题组由本校教导主任童敏负责,全体数学教师参与研究。全部为年富力壮的青年教师,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位,区骨干教师2位,校骨干教师1位。两位教师承担过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4、时间保证:研究时间为两年,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注重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掌握课题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为使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努力。

篇3:课堂教学效益教师策略

一、通过阅读积累提升教师自己的人文素养

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质量,阅读是重要的途径。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阅读有关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改革书籍,有关历史教学研究方面的书籍,有关学者、特级教师的经验文章。“阅读+反思”是高中历史教师积蓄能量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精神世界,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师通过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专家的理论,把自己的历史教学实践与之进行对照,进行深入的反思,持之以恒地积累不同类型的教学案例,久而久之,自己的教学技能就会提升,就能够有效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

二、关爱学生,丰富教师自己的职业感情

今天的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很在乎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很在乎老师与自己的交流。做学生认可的历史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职业情感,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师跟学生关系和谐、得到学生认可,学生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课,教师的价值才会提升。

三、提高能力,丰富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

提高课程解读能力,这个能力包括解读教材、实施评价、开发课程。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解读教材,解读教材需要教师理解历史知识、了解学生学习能力,需要教师树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多媒体操作能力、信息内容筛选能力、课堂呈现能力等。运用这种能力增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情境性,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教师要提高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要有艺术

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依据学生学习进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比如商鞅变法,如果教师告知商鞅变法的背景是封建地主夺权,学生就会研究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如果告知学生贵族怎样演变为地主,平民怎样演变为佃农,学生就会从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探究商鞅变法。后者有助于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热情的机会随处可有,关键是要讲究时间节点。例如学生在学习历史必修一《秦朝的统一》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谈谈你对秦朝完成国家统一及其有利的历史条件的看法。也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请分析秦朝的统一是否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两个问题都是教学重难点问题,前者是考查知识,而后者是考查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引导。

五、重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如果下功夫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自学效果。比如学生围绕某个问题争论不休,耽误了学习的进程,历史教师这时不能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相关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保持探究的热情。教师需要有耐心,教学不是教师想教多少就教多少,而是要考虑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多少。教师应该学会等待,在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以后必须给予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时间,毕竟学生无论是思考还是阅读,都需要过程、需要时间。教师应当重视探究不同知识需要多少课堂学习时间。

篇4:课堂教学效益教师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提升教学效益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86

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担任什么样的角色,直接关系到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与提升,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益。从许多教育大家的哲理名言和课堂教学实践来看,高中历史教师不应该成为学生历史学习的注水者,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热情的“点火者”,点起的火种得到保护、给予充分的燃烧条件,才会越烧越旺,否则点起的火种也会熄灭。

一、通过阅读积累提升教师自己的人文素养

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质量,阅读是重要的途径。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阅读有关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改革书籍,有关历史教学研究方面的书籍,有关学者、特级教师的经验文章。“阅读+反思”是高中历史教师积蓄能量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精神世界,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师通过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专家的理论,把自己的历史教学实践与之进行对照,进行深入的反思,持之以恒地积累不同类型的教学案例,久而久之,自己的教学技能就会提升,就能够有效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

二、关爱学生,丰富教师自己的职业感情

今天的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很在乎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很在乎老師与自己的交流。做学生认可的历史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职业情感,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师跟学生关系和谐、得到学生认可,学生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课,教师的价值才会提升。

三、提高能力,丰富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

提高课程解读能力,这个能力包括解读教材、实施评价、开发课程。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解读教材,解读教材需要教师理解历史知识、了解学生学习能力,需要教师树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多媒体操作能力、信息内容筛选能力、课堂呈现能力等。运用这种能力增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情境性,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教师要提高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要有艺术

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依据学生学习进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比如商鞅变法,如果教师告知商鞅变法的背景是封建地主夺权,学生就会研究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如果告知学生贵族怎样演变为地主,平民怎样演变为佃农,学生就会从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探究商鞅变法。后者有助于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热情的机会随处可有,关键是要讲究时间节点。例如学生在学习历史必修一《秦朝的统一》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谈谈你对秦朝完成国家统一及其有利的历史条件的看法。也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请分析秦朝的统一是否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两个问题都是教学重难点问题,前者是考查知识,而后者是考查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引导。

五、重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如果下功夫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自学效果。比如学生围绕某个问题争论不休,耽误了学习的进程,历史教师这时不能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相关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保持探究的热情。教师需要有耐心,教学不是教师想教多少就教多少,而是要考虑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多少。教师应该学会等待,在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以后必须给予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时间,毕竟学生无论是思考还是阅读,都需要过程、需要时间。教师应当重视探究不同知识需要多少课堂学习时间。

当然,高中历史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远不止文章中论述的几个方面。教师要寻觅“火种”,因为有的“火种”需要教师挖掘。还有稍纵即逝的“火苗”,需要教师及时去捕捉。只有我们高中历史教师把学生学习看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中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才会越来越高。

篇5:课堂教学效益教师策略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自身的进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提供了刻画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数量模型,提供了处理数据和观测资料、进行推断和证明的有效工具,它不仅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重要作用,而且已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也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广泛渗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数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从事工作和学习的必需工具,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强有力手段和人际交流的简明语言,对社会大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学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简明清晰地表达思考过程,并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对培育学生认识世界的积极态度和思想方法、求真求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具有深远影响。数学教育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它是综合体现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主要渠道。它担负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任务。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强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亲自探索“新“规律、发现“新”现象,从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和人格特征。二者的结合还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数学基础教育来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中数学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一些弊端:①注入式。尽管对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反对不绝于耳,但注入式仍是现实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教育方式,教师讲、学生听仍是最为普遍的课堂状态;②教条式。主要表现是重理论、轻实际,重结论、反对质疑;⑧单向纵深式。集中力量“深挖洞”,专攻教材“考纲”而不及其余,教学时间紧,考试难度大,只集中攻坚,而不会有联想、变化、列举和发散的余地;④理性泛化式。即重逻辑、轻直觉。重理性、轻感受。不管文科理科,不论什么性质的学习内容,都“标准化’’处理;⑤苛严管束式,只讲严格、不讲宽容,乐于训导却不善鼓励,乐于指正却吝惜赞赏。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国际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国有明显的优势,但也有所“失“,主要体现在:①未能激发学生深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缺乏对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关注;②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独立思考并联系现实去应用;③缺乏合作交流,学生未能通过亲 身的体验或探究去学习;④未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按统一步调进行,不利于发展个性;⑥忽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适应2l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在数字信息化的时代,数学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何使每个学生学到应有的数学知识,是影响教学效益的一个问题,也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学生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同一学科的有意注意集中的时间过长,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疲劳、紧张,学习效益不高,长期以往,使得很多学生对这门科目感到恐惧和厌烦。教学效益的低下又使学科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多次反复的单一教学和机械训练,这使许多学生更加厌烦。对数学等学科时间的倾斜又导致了对其他学科时间的挤占,使得有些学科的课时安排偏少,在课堂上老师只能忙于赶进度,课堂教学不深不透,这些学科由于前后两次上课的时间间隔较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率较高,由此又导致了受挤压学科的教学效益的低下。

(二)教师方面

“教学是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的复杂活动,确定教学效率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不仅是多样的,而且是错综复杂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查找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原因。我们发现,学校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共性问题有: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简单直接,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很少关注新课所需要的知识衔接与铺垫,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师的讲解几乎占满一堂课,教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不关注学生的感受如何,不关注学生学得如何,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结果仍然是教师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3.预设问题多,激发思维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要不就是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要么是事实性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要么是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这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深度,达不到应有的效度。4.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形式,师生互动多,但忽视活动的效益,不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更不能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底。教学环节中普遍缺乏反馈和纠正的落实与检查,满足于“我布置了““我要求了”。5.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由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了解和研究得不够深入全面,作业设计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巩固练习和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分层分类选择的作业少。

教师教学技能的相对薄弱且具有普遍性。解决教师群体性的教学技能薄弱致使教学效益难以提高的问题已显得刻不容缓。近年来,我校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在抓好理论学习的同时,重在以活动为载体,从观念到行动,在活动中培养教师的践行能力。一是开展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由观念引领行动,在行动中体现观念。二是开展全校性教学观摩活动,以模范引路,从实践到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提高。三是开展教学大反思活动,反思教学行为,反思各种教学技术与教学过程结合的效果,反思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益。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使老师们聚焦课堂,着眼于通过提高教学技能,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研究

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一)有效备课策略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备课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有效数学课堂数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领略数学文化的内涵,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做到: 1.钻研教材 教师要通读全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体系及特点;熟练掌握本学期教学内容,明确其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做到:能够掌握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研究教学重点、难点,并确立基本能力培养目标。

能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和公理的来龙去脉、意义和用法,并能对教学重点设计出问题情境。2.了解学生

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了解他们对数学的兴趣、需要、学法和习惯。要观察学生的习得过程,并据此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出预见,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学效率。3.选择教法

教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要考虑落实教学目标,贯彻教学原则,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都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发展智力,培养个性为前提。4.制订计划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制定一本书的教学计划时,要使其相对完整、系统,要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安排合理。确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时,既要考虑数学知识的传授,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也要考虑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5.设计课堂结构

课堂设计要遵循数学教学原则,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设计要以能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宗旨。要做到各教学环节完整、衔接紧凑、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坡度适当,整体上有逻辑性。新知识的呈现方式要科学、巧妙、有吸引力,要直接接触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实质。本课时教学的结束方式要有利于下一节课的教学。6.编写教案

教案中的教材分析要正确,教学设计要合理。教案内容包括: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型、重点、难点、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教与学的具体活动方式、教具、信息技术的整合、板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等项。教案要留有余地,有弹性。(二)有效上课策略 1.不同课型的要求

概念课:数学概念课的理解和掌握力求准确无误、要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学会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时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对数学概念进行辨析。

定理、法则课:定理、法则和公式的教学要侧重三个方面:地位和内在价值和在数学链条中所处的环节;推导过程与方法的来龙去脉,其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价值并能通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来体现。

综合复习课:是对一个阶段的学习的一个总结,是将该部分内容各知识点和各种思想方法的有机整合、是对数学知识从了解到理解到掌握到应用的一个层层递进的检验和升华。

试卷讲评课:是对一个阶段教学的反馈和总络、对存在问题的发现和补救、是对数学教学效果的反思,试卷讲评力求针对性、切不可就题论题,要找出其中共性的问题,深入挖掘产生问题的内在原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2.学习过程的体验

(1)再现数学思维过程教学策略的意义

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不但要包括教师的讲授过程,还要包括学生主动的参与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及思想方法的概括形成过程,暴露数学问题的提示过程,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制订选择过程以及数学结论的论证、发现过程,亲自动手参与数学知识的内化过程和获得数学结论后的情感体验过程。因此,数学过程是真正理解数学,形成数学的思想方法或利用数学解决问题必经的过程,同时能够完善和发展形式的认知结构。

再现数学思维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发展过程。

(2)实施原则

再现思维过程要求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注重向学生展现概念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问题发现和思考的过程,规律的寻找和揭示过程,结论的推导和推广过程,揭开数学的严谨性和抽象性的面纱,将发现过程中的活生生的数学“返璞归真“地交给学生。即在数学教学中要遵循:“展示背景、挖掘本质;暴露思维、推迟判断”的原则。(3)实施途径

①创设问题情境,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我们强调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模型和知识背景,并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类比,为数学知识的形成奠定必要的感性基础。

②通过数学实验,再现结论的探究过程,在操作中体验和建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制造实验的可操作的问题情境,展开各种数学活动,再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自我操作与体会的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尤其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数学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可能进行实验操作的条件和机会。“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能记住,做过的才能理解”。要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知识的变化规律,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并最终实现数学有效教学。

③引发认知冲突,暴露数学思维活动过程

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又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注意如何引发学生观念上的不平衡,也应当善于设定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较为清楚地看到自身己有知识的局限性,并努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水平上的平衡。思维的动力来源于学生认知结构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不平衡。学生思源于疑,疑根于错。

教学实践表明,要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在课堂上老师循循善诱地教,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理论的正确应用,学生津津有味地学等,就是教学过程的一种生动实例。正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给予学生以心灵的启迪,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学会了思考,增长了智慧,也学会了学习,从而增强了进一步汲取知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两名教师教授同样的课程,由于两者对实施教学过程的做法不一,最终教学效果将有所不同,这是非常普遍的事实。名师、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够教出更优秀的学生,全在于对教学过程的全程关注和特别重视。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也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教师应当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和整体性的观点(运用最优化理论)来研究教学过程,综合研究教学规律,考察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完整地研究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整体上的最大优势。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课堂应该是令学生愉悦的地方,是能给学生带来兴奋、舒畅、欢愉、满足的场所。愉悦产生的积极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向往参与课堂活动,热爱课堂,把课堂看成他们的快乐之源;另一方面,学生对课堂生活的这种向往和热爱,会产生感染作用,由爱课堂进而爱课堂学习,并积极投入课堂学习:再一方面,由于情绪活动能影响理智活动的效率,愉悦的课堂使学生处于放松状态,产生积极情绪,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这必然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心智,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心理潜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6:课堂教学效益教师策略

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一直是教师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正确地处理预习、学习和复习的关系,学会归纳总结、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通过实践,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各项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一、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的作用. 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所取得的进步给与表扬,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积极创造合适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去. 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让他们彻底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理念,从师道尊严的`思想中走出来,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朋友.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 教师要加快课程改革建设,打造载体平台,真正实现师生互动、融合发展,有序步入有效教学的发展快车道.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排除一切干扰因素,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做到细心、耐心、专心、静心“四心合一”,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地体现出来.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自主参与的平台,成了被动学习的对象.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来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化,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积蓄足够的能量迎战高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实施优质高效教学. 课前,让学生回归教材,提前预习. 课中,教师要精心讲解高频考点与经典题型,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在讲“直线”时,教师要向学生明确,直线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考查的形式有两种: 一是直接考查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直线方程、直线的位置关系、两直线的交点、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题目多为填空题,以中档题为主; 二是间接考查,常常与圆、圆锥曲线等内容综合起来,这类问题多为解答题,以中高档题为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能够为他们的成功奠定基础,让他们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和增强学生意志力的重要性. 意志力是成功和幸福生活的关键,是谱写人生乐章的美妙音符. 在课堂中,教师应激励学生的发奋精神,传递正能量,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太容易的路,根本就不可能带你到成功的彼端. 让学生充满想象,不时发现惊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活动的动态感,提问设计不仅要以某些知识点的落实为目的,还要善于运用巧妙的艺术提出问题,促进有效教学的有序推进. 教师要加速校本课程的开发,补充一些不超出学生认知能力的课外练习. 课外练习是学生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 根据下列条件,求圆的方程.

( 1) 经过P( - 2,4) ,Q( 3,- 1) 两点,并且在x 轴上截得的弦长等于6.

( 2) 经过A( 5,2) ,B( 3,2) 两点,圆心在直线2x - y - 3 = 0 上.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分析: 这两个问题都给出了圆所经过的两点,所以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由于问题

( 1) 的条件与圆心和半径没有明显联系,所以可以设圆的一般方程; 问题

( 2) 点明了圆心位置,可以设圆的标准方程. 又因为圆的任意一条弦的中垂线都经过圆心,所以问题( 2) 还可以使用平面几何法.

四、让合作、探究成为数学学习的主旋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合作学习能够集中学生的智慧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 同时,学生深入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记忆效果会更为深刻,课堂教学的成效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上一篇:抒情哲理散文《风的不羁》下一篇:局麻术后护理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