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科学课堂教学效益

2022-10-30

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合理的利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讲解引导不在多而在精,组织讨论而在实用。所以,在这两年的探索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农村小学的科学课堂教学效益。

1 功夫用在课前,精心备课

教师应在备课时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会使时间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于产生大于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果。

1.1 备课要体现学习的主体———学生

科学课教学设计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关注学生和满足学生的需求。科学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的学生的需求展开的有效服务。教学设计时只有关注了学生,课堂才是学生真正的课堂,一切活动才能满足学生需求。

例如:笔者在设计《口腔里的变化》一课教学时先梳理教学内容后理出三个问题:馒头在口腔里咀嚼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你们的牙齿有几种,有什么作用?你觉得我们在口腔中咀嚼食物时主要是哪些器官在起作用?分别在试教班进行了抽样调查和整理,然后进行分析备课。

通过分析调查的情况可以知道“学生对人体消化器官———口腔有较多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学生对食物在口腔里被咀嚼后的变化了解的不多,只是一种前概念的认识状态。这种认识是直观的感性认识,是表面的而非本质的,是较笼统的而非清晰的”。而我们这节课的主题就是研究口腔里食物的“变化”,学生对这种变化有了充分的认识后才可能全面的了解消化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口腔各器官的重要性和养成爱护口腔卫生的好习惯。

根据调查分析调整了教学内容和拟定教学思路。本课以观察口腔里被咀嚼的馒头的变化活动为切入点,通过猜想、体验、观察、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口腔的结构和功能,提高他们爱护牙齿卫生的意识。

1.2 备课中精炼语言的预设会调动学生的原有思维方式和理解,推动更新,更有力的科学思维方式形成

例如:笔者的《日食和月食》一课教学设计:

引入部分

师:每人一张纸,画上你记忆中“月相”的图案,试着描述出它出现的大概时间。

生:(操作)。

师:(把学生画的月相图展示在黑板上。)请每个学生上来观摩,记录你认为正确或不正确的月相图案,并说明理由。

生:(观察,记录,并在黑板上移动月相卡片,表示赞同和不赞同,并思考理由。)

师:请你们说说不赞同的理由。

生:这个图片上写着“正月十五”,我认为不正确,十五的月相每个月都应该是有的。

师:你的意思是月相的出现是有规律的?

生:是每个月的循环。

师:能不能用一个科学术语来描述?

生:循环。

生:重复。

生:周期。

师:同学们的意思都是指向月相出现的规律,一般科学中用周期来表示。好,还有其他的观点吗?

生:这个鹅毛月亮面的方向我有疑义。好像要反过来。

生:我觉得这样也是有的,反过来也是有的。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月相的变化。研究前,我们也要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月相、月貌、月球?

生:月球是实际存在的一个宇宙的星球。

生:月貌是指月球表面的样子,比如有环形山。

生:月相,是我们看到的月亮。

生:月球本身不能发光,要反射太阳光我们才能看到,月相是我们看到月球亮的一面。

生:为什么月相会有不一样?

生:哪一个月相是正确的呢?

生:同样一个月球,我们看到的月相不一样,是因为什么?

师:好,我们今天来模拟一下月球的运动,然后我们自己来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解答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案例分析:

本节课比较注重从学生的元认知出发建构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交流,通过交流促使学生思考,并从交流中发现学生的焦点问题:“月相到底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在学生明确了研究目的的情况下展开研究,学生会更有兴趣,会更深入思考,使科学课堂的探究成为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2 教师引导在于精,交流讨论在于实

笔者在浙江学习时有幸倾听了章鼎儿老师的关于《条形磁铁磁性的观察描述》的研究课,他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在观察磁铁时,你们只能观察到磁铁有没有磁性,不能知道磁性会有强和弱。

观察磁性哪个地方强,哪个地方弱,可以用多种方法。

记录有问题吗?

看示意图,什么是示意图?

———表示我们意思的图

哦可以,看这一张

什么意思?

———有黑、有灰,是黑的地方强

(第一张:明暗、表示慢慢变化)

这又是什么意思?

———这里表示有,这里表示没有

是的,这个突然就没有了(第二张:不同颜色的方格、表示突然变化)

这张又是什么意思呢?

———记录条形磁铁的6个面

……

章鼎儿老师在本堂课的教学引导中语言简练,通过简洁的不同颜色的方格变化描述磁铁强弱变化的过程,在这种交流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和明确记录磁铁磁性“突变”和“渐变”的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把观察到的现象表达清楚,更容易引起孩子们自主思考,使孩子们产生研究兴趣,并能进行持续地研究。这种简洁的引导不仅可以了解学生记录的能力,更是实验后为学生提供一个统一交流讨论的标准。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是这样体现的:在学生这个交流环节中,章老师大约用了17分钟时间做了三个环节的讨论:首先,章老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展示示意图,同时要求学生读懂示意图;再次,通过全班的交流的形式把每个学生的记录单分三块地方张贴展示在墙上,让学生读懂和看懂示意图的意思;最后,又通过组际交流的方式要求学生对于读不懂示意图的同学可以进行询问。通过4人小组交流、组际交流和全班的交流的方式分别对学生的记录进行了展示,并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台。这样的交流方式才能更好的让全班每个学生对条形磁铁磁性的观察结果整理好;这种有效的交流方式,使学生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肯定,满足了学生彰显自我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看到别人的研究成果,能在同学之间进行比较,为下一步的学生交流讨论埋下伏笔;也使学生对条形磁铁的磁性渐变和突变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

3 教师合理的利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笔者认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例如:《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的教学内容有两个认识,一是口腔的认识,二是认识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两个活动间是有联系,但又是不同方向的两个活动,教学设计时难于选择这两个活动。对于本节课来说怎样让学生发展的更好,获的更多,哪方面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呢?笔者认为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生成点,消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生命领域的新的成长点,所以本节课选择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这个活动才更有价值和意义。至于认识口腔里的器官的活动更接近学生年龄水准的,也是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所以笔者打算把它放在课后让学生自主探究。

所以,笔者针对本节课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能够在亲历活动和自主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到,食物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就是人体消化的一种表现;提供给学生所需材料和简单的指导方案,让学生自主完成口腔中食物食物变化的活动探究活动。所以,笔者在本节课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1)直接入题,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经历。

(2)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材料以及活动流程的安排,这些提供就是为学生多样化的活动做准备的,让学生自主探究成为可能。

(3)课堂中更注重学生自我观察的展示和信息的发布,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去总结、归纳,有助于自己知识的生产和建构的概念(食物在口腔中得到了初步的消化)。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对农村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如何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亟需探索的课题。在深化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笔者就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科学课堂教学效益展开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与方法,为广大农村学校的科学课教师提供了教学改革参考。

关键词:农村教育,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覃荣周,刘剑钊,余宗贤,等.反射疗法学,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0(2):111-114.

[2] 章鼎儿.条形磁铁磁性的观察描述[DB/OL].字道网络西京长安站,2015-12-03.

[3] 胡登胜,单大圣.经济新常态下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新思路[J].教育探索,2015(9):28-30.

上一篇:吉化经验历久弥新发扬光大再创辉煌——纪念原化工部开展“学吉化”活动25周年暨吉化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综述下一篇:数字电路课程的课改探索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