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022-09-12

情景教学能从实例加强师生思想交流, 有的放矢地解决思想理论疑难问题, 引导学生更快地融入大社会, 情景教学法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变“陈述法”为“设疑法”, 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学生循着老师的思路学习, 教师沿着学生的想法解疑释惑, 既摸清了同学的思维走向, 有的放矢地解决疑难问题, 也开拓了教师自己的思路。这种思想上的相互交融、相互启发, 共同提高, 有利于教学实效的增强和提高。

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 笔者在政治课堂中常用以下方法创设教学情景, 实施情境教学:

一、新闻进课堂

以时事新闻为载体, 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国内外重大时事和教材相关内容的结合。如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时,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发射和成功返回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学生讨论热烈, 大多能答到要点上;讲“世界和平与发展”时, 可出示如“9·11”事件和“APEC”会议的相关材料;讲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关系时, 可用当前中美关系中既有合作又有矛盾的事列加以说明。这样,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 他们会自觉地在教材中探究原因, 寻找依据, 成为时事评论员。他们在发表个人“独特见解”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将美术引入课堂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 根据教材有关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绘制或寻找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漫画或美术作品, 让学生欣赏, 使其有直观、生动、活泼、鲜明之感, 能创造出良好的境界, 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造出生动形象, 活泼愉快的学习气氛,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激起学生共识,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识别真善美与假丑恶, 渗透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如果让学生自己创作美术作品, 还能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三、将小品引入课堂

在教学活动中, 我经常根据教材的内容, 联系社会和学生的实际, 指导学生自编自演微型小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 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还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如:讲授“法律‘雷池’不可越”一节时, 我便根据教材内容, 设计一个“我来当法官”的小品:让几位同学分别扮演走私罪犯、持刀抢劫犯、贩卖毒品犯、入室盗窃犯等角色, 让两位同学担任法官, 来判决这些案子。由于事先已作安排, 大部分学生在课前都查阅了相关资料, 所以对什么行为已构成犯罪, 犯了罪该怎么处罚, 判决书如何写等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都了然在胸。小品中的每一个角色, 都由学生扮演, 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去充当角色, 而且进入角色之后, 演技逼真形象,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好地理解、掌握了书中的知识。通过表演小品, 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机会, 满足了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特别对一些中差学生, 通过表演小品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四、寓言故事进课堂

也就是根据课程需要, 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创设情景。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容易给学生以启迪, 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 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增趣、易于接受与记忆。在讲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时, 我经常用这种方法。如在将如何克服自卑, 树立自信时, 就用《两只水桶》的故事使同学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不足, 关键是如何看待它, 最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缺点克服和弥补, 甚至做到将它转化为优势, 并能将这个优势好好地运用和发挥, 这样才能克服自卑, 树立真正的自信。在将自尊的重要意义时, 请同学读文章《宝贵的自尊》, 介绍世界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 即使已经是难民, 仍拒绝不劳而获, 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 这为他赢得了宝贵的自尊, 也让他赢得了镇长和他人的赏识, 最终使他自己成为世界石油大王。学生对故事挺感兴趣, 也能分析问题也能到位, 效果较好。

五、将演讲引进课堂

为开拓学生视野, 帮助学生提高收集信息、运用政治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坚持在每堂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轮流上台演讲。内容因年级、教材而异, 七年级可用名人故事, 陶冶学生情操, 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八年级可让学生收集案例进行讲评;九年级可收集时政新闻及评述, 用学到的政治观念分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 使学生把演讲看作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同学间交流思想观点的好机会、锻炼能力的好场所。如在九年级的教学中, 就要求学生平时关注时事新闻, 每堂课前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演讲, 并进行评比。绝大多数的同学能积极参与, 效果较好。

六、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 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 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 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 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将课堂讨论引入课堂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讨论犹如砺石, 思维好比锋刃, 两相砥砺将使思维锐利。”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就一些容易发生理解偏差的内容或社会上的热门话题组织讨论和对话。讨论可以是自由发言或是随机抢答, 也可以是分组竞赛或辩论。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 这种做法起到了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从别人的思路中学生也能互相启示, 在思考中去领悟。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又训练了学生的口才, 而讨论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课堂上师生的对话有一种学术研究的氛围, 通过思想上的撞击, 取得对一些问题的共识。当意见发生分歧时, 教师再结合理论、原理去讲。这时的讲已不再是单纯的讲课, 而是对学生思路的矫正, 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一个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如初二法律常识中的一些概念如人民与公民、罚金与罚款、拘役与拘留等, 仅一字之差, 特别容易混淆, 就让学生讨论, 教师最后总结, 肯定他们正确的, 补充他们不足的。

上一篇:关于民事再审案件的诉讼调解问题探讨下一篇:油气田工程造价管理中标准化造价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