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五步曲”

2022-09-11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 在特定的空间和规定的时间内, 如何根据初中生特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直是老师们努力探求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总结了一些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经验, 以期为各位同行提供参考。

一、精设导语

导语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设计导语的关键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 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 让其愿学、乐学, 并很快进入角色。良好的导语, 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 短时间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质, 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端正的态度、热情饱满的精神步入课堂, 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教学《三峡》时, 笔者用《长江之歌》伴音, 再以饱满的热情吟诵导入词, 不仅让学生心潮澎湃、心驰神往, 而三峡的优美风光似乎也呼之欲出, 从而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急切了解, 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语文的氛围, 做到宽松、愉悦。教师应该富有亲和力, 学生有疑问, 才会乐于提出。让学生只要有想法, 随时都可以表达, 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对话。同学之间做到无拘无束地交流, 全身心地投入, 争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不断地给每个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展示课内学习所得, 展示课外学习所获, 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 使每个学生特别是使“后进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悦。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这一丑陋市侩、趋炎附势的形象, 笔者让学生把他几次穿、脱大衣的情节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通过表演, 同学们深刻地理解了奥楚蔑洛夫这一沙皇走狗的形象, 再因势利导, 从而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课文不感兴趣, 那么老师再讲得天花乱坠, 其结果也只能是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笔者在讲课当中一是引入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名人轶事、历史知识、文坛掌故、典章制度等。这样, 既吸引了学生, 同时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例如, 笔者在教《孔乙己》、《范进中举》时, 把古代科举制度的有关内容在讲课当中穿插讲解, 以此诱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既明白了道理, 又懂得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二是模仿课文中的角色, 自唱自演。如此, 学生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

四、方法指导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是学生最基本的能力。教师要从多方面进行引导, 让学生真正学会自学。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对部分课堂教学内容可采用以下处理方法:教师先用黑板、投影仪等教学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引发学生学习诱因, 引导学习方向;学生在目标导引下自读教材, 教师针对目标提出系列性、程序性导读问题;学生在解读的基础上求索解难, 教师巡视、答疑、辅差。这样的自主学习兼有认知性和情感性特点, 与一般性泛读不同, 具有明确的目标性,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 要及时了解学生自学障碍, 指引优等生自主发展, 及时为学困生提供必要帮助, 并善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后续教学目标和进程。这样, 师生共同合作, 高效率地完成学习目标。

五、开发资源

作为教师, 不仅应该善于开发教学资源, 灵活运用教材, 不拘泥于书本, 还要逐步引导学生主动的开发学习资源。如在学习《香菱学诗》和《杨修之死》时, 教师可以放宽思路, 从名著的角度, 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 甚至可以从历史学的角度探讨。在学习《三峡》时, 教师精心引导学生在课外收集资料, 在拓展延伸这个平台中, 学生展示了古诗词、传说故事、三峡工程等, 这些都激发学生的极大热情, 而且这些知识为课堂教学注入了鲜活的内容,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既调动学生学习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又补充了课本知识的空白。

上一篇:基因工程开放实验网络平台的建立下一篇:涉检信访问题传统处置弊端及妥善处置应坚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