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案例及分析

2024-05-03

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案例及分析(通用11篇)

篇1: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案例及分析

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六年级 叶美荣

教学中,总有一个名词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我们的脑际,令我们伤感;总有一个群体在默默中凝视,在学海中沉浮,令我们困惑。学困生,当他们不期而然地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对策。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学困生的转化方面,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确定补差对象

开学初,我发现我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很明显,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主性、上课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课后不注重复习、厌恶学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从而导致语文成绩落后。主要表现为识字有障碍、积累有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差,说话不连贯、词汇贫乏,写作文困难。

通过观察和学生课下沟通了解,确定补差对象:闫周杰,曹景川,曹文博,王魁,宋苏鹏,曹朴等10名学生。

二、分析问题,查找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细细观察分析了这些学困生,他们当中有的由于性格上有缺陷(过于内向)、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恰当而导致学习基础不扎实,不能按时完成所要求的学习任务,学习成绩低于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学生(如闫周杰,曹景川,曹文博,王魁,);有的因存在强烈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有好胜心但不努力常惹事端,纪律性差制约了他们学习成绩的进步(如宋苏鹏,曹朴)。通过了解我深感他们非智力因素决定成败,他们所缺乏的是让自己学习的动力以及让自己逐步提高的耐心、恒心。一个字“懒”(如李彬楠,闫周杰)他们速度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注意力分散、爱磨蹭、钻空子。

三、制订对策,进行引导。

1、一帮

一、结对子

让每位学困生找一位小老师主要负责督促落实成效。给其明确学习目标。作业分层、面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加强巩固。座位上优先照顾。小组内采用比、学、赶、帮、超活动,定期评比。

2、激发兴趣

在与“学困生”之间,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态度、举止,时时处处让他们感到我是宽容的、民主的、真诚的。我从不戴有色眼镜去看他们,总是真心实意地相信他们、期待他们、赞赏他们。

3、发挥优势,树立自信

我细细观察每一个“语文学困生”,发现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总有学习语文的优势:他们中有学生记忆力强,但被懒惰遮盖了;李彬楠,同学有讲故事才能,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但写字马虎潦草;曹文博思维独特,经常能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对于这样学生的评价我不单纯地看成绩,只要在平时上课不出现违纪,能够服从管理,我就认为他们已经有了进步,及时加以表扬,树立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及力求做合格学生的自信,使其有了不断前进的动力。

四、与家长互相配合,坚定学困生转化的信心

在坚持与努力下,这些“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得到了现在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们的书写干净了,作业也能跟得上了,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成绩不断进步。他们都在努力的改变着自己。我班的王魁同学家长为了走捷径让孩子直接跨入一年级学习,令家长至今后悔不已。由于基础不牢固,致使他不能自然跨越“拼音关”“识字关”,阅读和写作相当吃力。孩子自暴自弃,语文学习的“自主性”也被磨平了,但家长的期望值又特别高,老拿孩子的不足和同级邻家孩子长处相比。想给孩子孩子报奥数班、写作及英语辅导班,作文书作文报不断订阅。周日回家不许出去玩,补课回家抄写生词,限制时间看电视,电脑不能摸。剩余时间看书读报,孩子视力急剧下降,眼镜度数不断增加,令孩子苦不堪言,但收效甚微,家长也很苦恼。

透过孩子的日记,我看到了满是渴望自由、渴望理解的心声。了解到这一情况,我与家长及时沟通,建议先留出部分的空间给孩子,不如让孩子先把书本所学知识弄懂弄透,灵活掌握运用后在谈其他的。我的建议被其家长采纳了,愿意试试。之后周日她会带孩子上山、外出游玩,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在留心观察中学习,学会坚强面对生活。每周回家不在是机械重复的抄写,孩子应付了事,而是抽出典型易错易混的字词默写对即可。在学校课堂上我常提问他,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一旦回答正确就给予鼓励。下课抽空找他谈话,了解他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大胆发展。一段时间后。他上课发呆,回答含糊其辞、说话声音很小有了明显地改善,作文、日记也有可看的价值了。他初步领略到了成功的喜悦。

利用与家长见面的机会,对孩子在校表现优点进行鼓励

篇2: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案例及分析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导致农村小学的语文学困生有相对独特的成因:首先是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因素;其次是学困生的心理因素,他们往往有更加严重的自卑心理;第三是教师的原因,由于个别教师对他们偏差的看法,从一年级开始就给他们套上学困的帽子,长期下去,就真的变成学困生了。我们的转化应从心开始:

一、尊重、信任、爱护,唤醒积极心理

二、树立自信,调动学习热情

三、精心组织 培养兴趣。【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学困生 独特成因 转化策略

农村小学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导致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学习特征,共性中有一定的个性特征:知识面狭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字词巩固率不高,语文知识的积累很少;交流中有一定的语言障碍,课内外很少听到他们的声音;学习伙伴少,比较孤独,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不少语文学困生的家庭辅导教育几乎为空白。

一、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相对独特的成因

1、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因素。通过走访发现绝大多数学困生的家庭居住环境普遍较差,绝大多数学困生的家长是生活在社会最基层的打工者,他们没有多高的文化素养,没有多大的辅导孩子作业的能力,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教育孩子,没有更加迫切地望子成龙的心愿,没有更多的财力来做孩子的教育投资。可以说,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听之任之。

2、心理因素。不少学困生的心理都有两面性,他们对语文比较有感情,想学好语文,但是又时不时埋怨自己笨,怎么学也学不好;他们想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害怕作业又多又难,缺乏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品质;他们的内心渴望表扬,渴望得到尊重,但又不敢发问,不敢回答,不敢交流。长期的两面心理使他们产生了这样一些心理障碍:自卑心理、惰性心理、畏难心理。通过走访、调查、座谈,发现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除了学习因素外,更多的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再加上教师对他们缺少关注,于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封闭了自己的心灵,在课堂内外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

3、自身基础因素。不少学困生对自己要求不严,缺乏上进心,破罐破摔,1

性格古怪。与同学缺少交流,缺少帮助,缺少关注,难以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学习的快乐,这样下来他们的心理就产生了障碍,学习自然受到影响。

二、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般说来,教师爱好学生容易,爱后进生比较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克服偏见,给后进生应有位置,给他们更多的关怀,把更多的爱洒向后进生。

(一)尊重 信任 爱护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后进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因为他们常常受到冷淡甚至歧视,所以更希望得到尊重和信任。要想教育好后进生,教师必须端正态度,摘下“有色眼镜”,将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样看待,不冷淡,不讽刺挖苦,不误解,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后进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要耐心帮助、诱导,信任和鼓励他们进步,而不能用尖刻的语言去讽刺挖苦他们。因为他们往往在倔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你一旦了解了这颗心,蹲下身子与其真正进行沟通,那么,他们会非常愿意亲近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乐意完成你交给的一切任务。我班王伟同学,平时非常贪玩,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完不成作业,回家还向爸妈撒谎说作业已在学校完成,我没有对他当头一棒,而是经常找他谈话,与他拉家常,谈理想,讲学习的重要性;哪些是好的,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对的,不该做的。充分让他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然后对照自己现在的行为加以比较,让他评判是非。最后,他流泪了,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并表示以后好好学习。从此之后,他作业完成得及时了,上课听讲认真了,而且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成绩直线上升。他对老师也特别亲热,下课后,会主动到我身边想和我聊天,见了老师,老远就说“老师好”。他已从心理上接纳了老师,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尊重和信任后进生,用语言去温暖他们的心,让后进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到自己与别人是平等的,就会使他们与老师、同学融洽无间,与集体和谐一致,就会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树立自信心

当这些后进生愿意亲近老师时,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只有具备这一良好品质才能树立积极的学习动机,才有望获得好的 2

学习效果。大多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上主动性差,课堂纪律自制力差。而这些学生本身的智力水平并不低。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够好,是由于他们缺乏毅力坚持学习。加上教师一贯以来对他们的轻易否定和责怪,使他们一天比一天自暴自弃。对他们来说,治本的方法是调动积极性,增强自信心。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注重鼓励,坚持正面教育。

1、热切地期待

教师要具有一颗热爱学生之心,对学生有很好的期待,经常在言语中表现出对他们的热爱,那么,学生必然会产生喜悦、乐观、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情绪。

学校组织的“庆五一”会演中,我们班排练了一个舞蹈,周颖也参加了,她是一个活泼的孩子,但成绩较差,在舞蹈训练时,我不放过任何一个闪光点,戴着“放大镜”寻找她的优点,不时的说“你跳的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成功”。一段时间下来不仅舞跳得不错,成绩也有了显著进步。事实证明,教师关切的话语,期待的眼神,往往会使学困生获得最初的自信,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

2、表扬性鼓励

学困生在得到肯定的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后,会树立自信心。我想,如果能随时捕捉和发现他们的成功之处,并及时通过评价,使他们的点滴进步得到肯定,使他们的成功成为有形之物,那么他们就不会丧失希望。所以我除了经常要求学生互相之间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优点外,自己也戴上“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点滴进步。一旦发现谁有了进步,马上在班级大力表扬,并将他们较好的作业在班级展示。我还在语文成绩评定中设立“进步分”;对发言积极的学生设立“进步奖”;四人小组讨论时设立“金点子奖”。一周学习情况小结时,评选“进步生”,而且还把封面上印有大红“奖”字的练习本当众奖励给他们,带领大家送给他们最热烈的掌声等等。

3、谅解性鼓励

大量事实证明,学困生的进步是个复杂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具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因此,我对那些学困生进步过程中的失败给予最大程度的宽容和谅解,允许他们在前进中出现反复,并给予再进步的机会。

比如王伟,有时发言积极了,但课堂作业却又不能按时完成了;或是作业虽然完成了,但字却写得东倒西歪七高八低的,看着挺别扭的;要么,完成家庭作业方面刚刚坚持了几天又坚持不住了„„往往是改正了一个缺点,接着又出现了一个毛病。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对他大发雷霆,而是对他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和鼓励,还为他创造条件,提供表现机会。让其体验成功,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帮助困难生的工作,不能毕其功于一般,应该有信心和耐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才行。

(三)精心组织 培养兴趣

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能引起他们巨大的内驱力。一个人只要体验几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意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利用多种渠道,尽可能多地创设“成功”机遇,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

1、优化课堂教学,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是学习的动力。它常常决定着大脑机器工作时的转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语文成绩也就越好。

(1)诱导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为了让学困生自信、快乐地成长,在教学形式上,我注重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乐中学,在乐中进步。在教学方法上,力求让每一位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机会。

根据学生理解教材程度不同,学习新课时,我尽量设计出不同的自学提纲,让全体学生都能带着(不同)问题自学课文,人人动脑、动口。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出示了不同星级的自学提纲让学生自行选择一条或几条学习:

* 把课文读正确,并划出写“山水”特点的重点词,读读想想它们的意思,理解句子;

** 利用划出的重点词,把自己学懂的知识讲给学习小组中的同学听,然后有感情地读读该自然段;

*** 比较课文第2、3自然段写法上的相同之处,交流背诵这篇课文的方法。

问题由浅入深,在阅读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困难生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容易,使他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2、创设情境 激发语文学习动机

创设情境,可以把学生的阅读动机、兴趣和情感激发起来。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入境”,促其产生“入境始于亲”的感受,启迪思维,增强教学效果。

(1)创设美的情境

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借助图像、实物、语言、来再现美的情境,引导学生揭示语言文字的内涵,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和广泛的联想,培养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如我在教《七月的天山》一课时,增加了配乐朗读,采用了由一个学生读,其他人闭目想象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一种美的情境之中,领略七月骑马上天山独特的美,并让每一位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美好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2)创设问题情境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要对文章真正理解,必须创设一种思考的情境,改变学困生在课堂上通常那种松弛的心理,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活泼的状态,“迫使”他们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去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且把思维的触角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不仅如此,还要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特别是不同于优秀生、教师和教材上的见解,改变学困生总是跟着别人或教材转,不敢约雷池一步的局面,使他们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

如我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2)他发出什么呼声?3)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4)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环环相扣,使学困生不仅比较容易地整体感知这封信的内容,理清叙述顺序,还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3)创设竞赛情境

无数经验证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就是“竞争”。

为了使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首先引导他们科学地对待成绩,使学生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和自己的过去比,看看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学会自我竞赛。同时,还采用了降低知识台阶高度的做法,使其看得见、摸得着、攀得上,让高、5

中、低三个档次的学生进行公平竞争,使中等生和学困生同样分享胜利的喜悦。

记忆力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大家背诵同一课文内容后立即挑选几句或几段进行默写,然后互相检查、批改、评分。不比谁多谁少,主要看有没有背对或写对。由于目标明确,时间具体,连最差的同学都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不甘落后。

速读比赛。就是看谁在限定的时间内读的内容多。如限定两分钟时间翻开指定的课文速读,时间一到合上课本,在本子上写出所读文章的大意。对学习困难生的要求是,写出来的句子意思基本正确,错别字少,标点基本会用就算优秀。他们参加这样的竞赛,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书写竞赛。就是在限定的三、五分钟内,看谁书写的字正确,并且要求字迹工整。有时是限定任务量,看谁用的时间少。

智力竞赛。有时在课堂上也用比较长的时间搞智力抢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增强了思维能力。

篇3: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案例及分析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分析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困生转化工作有了很大进步, 但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学困生在学习适应上有一些问题, 父母“溺爱”是造成孩子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不认真听讲, 甘心落后, 不能有效适应班级环境的主要原因;学困生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较差, 是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学困生学习兴趣不高, 没有养成科学有效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父母由于忙于工作, 没有时间督促、辅导子女的功课, 导致孩子们的学习一天不如一天, 最后成为学困生;一些孩子由于受不了接连失败的打击, 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并对其产生恐惧与排斥的心理, 最后沦为学困生。总之, 学困生的形成有各方面的原因, 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准确分析成因, 制定科学、有效的转化方法, 持之以恒, 才能有效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和方法

1.分析学困 生的成因 , 制订转化 计划。有效分析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我认为学习动机、心理健康与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父母的教育方法及社会的影响等, 都是导致孩子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我们只有明确学困生的成因, 才能有效转化, 它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根据其语文测试成绩、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从各自实际情况出发, 帮助他们制订本学期转化计划, 使之有所提高和进步。

2.调整课堂结构, 针对语文特点和年级特点, 寻找一条高效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路子。教师要少讲、精讲, 留出更多时间给孩子们, 让他们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我们要走下讲台多和学困生交流, 并积极指导。

3.打造高效课堂, 促进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实效, 学困生转化工作要以课堂为主阵地, 这是关键一环。教师备课时要多为学困生想一想, 课堂上尽量给学困生提供一些提问和参与练习的机会, 并且在学困生练习遇到困难时, 及时给予辅导, 课上帮助他们扫除学习障碍, 其效果要比课后补课强得多。

4.对小学语文学困生坚持做耐心周到的思想工作。有些孩子不只是学习困难, 行为能力也比较差。可见, 做好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好的学风会对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尤其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作用更不能小觑。

5.合作学习, 积极帮教, 多措并举。新课改教学经验已经证明, 当学生积极展开互动, 进行热烈讨论时, 孩子们都会获益匪浅。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策略。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有效分组, 分散学困生, 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 并确定结对帮扶对象。要求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两、三名语文优秀学生, 对课堂教学中要掌握的知识和作业都由优秀生帮助学困生有效落实。这样, 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负担, 又加强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 使得学困生能学会, 优秀生在帮扶中得到有效提升, 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一帮一、小组内结对子、家庭辅导等都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6.改革评价方式, 对学困生采取鼓励性评价。衡量学困生的进步, 要让学困生自己与自己比、现在与以前比。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寻找时机, 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表扬鼓励, 使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 我们要积极采用针对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 激励后进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考试后帮助学困生积极分析试卷, 多肯定好的方面, 但不能忽视不足, 应指出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等。我们适时的积极的评价, 会给予学困生一股积极正面的无形力量, 促进他们加快转化, 摆脱学困处境。

7.加强家校交流, 随时掌握学困生的转化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要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沟通, 如家访、召开家长会、建立联系卡等形式。经常交流沟通能够促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有及时的了解, 并且针对他们实情及时调整转化方法和策略。我们要想全面了解学困生, 就要了解他们的家庭, 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以便全方位了解学困生, 这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

8.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 记录他们的转化过程, 积累转化经验。成长记录袋每一个学困生各有一份, 主要内容包括:学期初, 我们共同协商制订的本学期孩子们的成长计划;分析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自身情况, 以及主要转化方法和策略;班内“一对一”帮扶合作学习名单, 以及帮扶助学情况;孩子们本学期的语文优秀作业和活动作品, 以及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各种小测试卷, 学困生自我检测练习, 家长意见及教师激励性评语和指导性意见等。

篇4: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案例及分析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82-01

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是指:(1)学困生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商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中有一定困难;(2)部分低年级语文学困生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如解决听、说、读、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3)上述困难的存在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盲、聋、哑、身体残疾或视力问题等所造成的;(4)这些学困生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合格水平)或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和辅导。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呢?通过平时的家访和实际调查,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大多数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克服自己的习惯,课堂学习效率很低。

(2)学习策略运用不当

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遇到探索性的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语文缺乏自信心。

2、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疏于感情投入,忽视学困生的感情需要,使其个人情感方面出现障碍,自我感觉学习常常失败,有强烈的挫折感,所以不愿学习,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惧怕、回避。

(2)强大的学习压力让低年级的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感觉语文学习的枯燥无味,学习无目的,不主动,只关心作业完成与否,而不关心学习效果如何。

(3)把对老师的好恶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一上该老师的课就从心理上抵触,讨厌语文学习,导致严重偏科。

(4)教师有形或无形的歧视。有些教师遇到学生出现问题时不善于正面引导,而是采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处理。不大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时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

3、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对学困生无原则地溺爱,或者只顾自己的生活而忽视对孩子的管教。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学生,小时受尽家长宠爱、长大不服管教,棍棒教育下会养成逆反性格。还有部分学困生出于对父母的不满而故意以学习成绩差来报复父母;有的则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以致影响他们专心致志地学习等。

(2)家庭变故因素。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双亡、隔代抚养等致使学困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困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困生的学习困难。

(3)父母管教方式不一致。如一方溺爱,一方严厉;或对待孩子的许多具体问题上父母双方意见不一致。发生这种情况有时会使学困生感到无所适从。这种矛盾的家庭、矛盾的管教,会使学困生产生矛盾的心理,以致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建立“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档案,给这部分学困生分类,针对不同成因分别与学困生交流,分析每一个学困生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2、激发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地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语文的激趣作用等。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对这样的低年级语文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语文学习方法和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凡是学困生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言必行,行必果”,从课堂常规及语文学习的基础习惯做起,根除危害学困生成长的不良习惯。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如钟启泉教授在《差生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仅仅着眼于提高学业成绩去实施强制性指导,对于性格缺陷的学生来说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学业成绩的提高可放到后一步考虑。首要课题是使教师了解儿童心理,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低年级语文学困生,不仅要关注低年级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光闪点,利用课堂,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

5、开展“结对子”活动,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为了便于辅导学困生,可安排班上的优等生与学困生进行结队子,这样也可减轻老师的负担。

6、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为提高低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共同努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是探寻低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观念以形成教育合力,采取切实、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转化策略,寻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提升的途径。

对待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只要我们用心分析,用情亲近,从解决学困的心理问题入手,相信这些学困生一定会成长为建设祖国四化的栋梁!

参考文献:

[1] 余金本.《心理学在转化学困生中的作用》.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7年第6期

篇5: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案例及分析

调查研究报告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存在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必然现象,也是制约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因素。教育转化好语文学困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强烈愿望,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职。要转化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需要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走近语文学困生,“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乐学、会学,在总结《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如下: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1、家庭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 家长思想陈旧,对孩子教育不重视。如今社会,许多学生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在农村,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小学时期的教育很不重视,特别是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许多家长根本就是空白;家长素质不高,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现在农村这批学生家长大文化素质都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根本就束手无措。他们也想更好地教育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不会运用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和培养孩子,出现问题,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生活逼迫,无力监管孩子。在农村里,有一大部分的孩子家长都是在外打工的,大部分家长,无奈的把孩子留在了家里,交给年迈的长辈带,于是出现了很多留守儿童。

(2)家庭矛盾。夫妻感情不和睦,影响孩子学习,如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等。

(3)家长示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影响显然大于他人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有些家长成天打牌赌钱,价值观不正确,或生活能力差,家庭的影响成了负面的,怎能带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校原因

(1)评价方式。虽然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一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他们很少对语文学困生进行赞扬、鼓励等正确性的评价,甚至对回答错误的学困生进行挖苦讽刺。这对学生的学习起了消极作用,有的学生就因为不喜欢这样的语文老师,从而对语文学习会产生消极情绪。

(2)教育教学方法。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方法欠妥,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语文学困生。如一些学生由于基础、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某些知识时就有困难,但由于教师片面地把少数学生懂了以为所有学生都懂了,从而掩盖了这部分学生没有学会知识的真相;有的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而这等于放弃了语文学困生。

(3)教学评价。根据多元理论,同一个人在不同方面的学习是有差异的,而有些教师却将有差异的学习者的学习结果用同一标准去衡量,并没有给予全面的评价,只是片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使一些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长期这样,学生当然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之成为学困生。

3、自身原因

(1)学习态度。态度决定成败,学习也是如此。有一部分孩子从小就对语文不感兴趣,不喜欢语文,所以不在语文学习上下功夫,不背不记,不专心,做小动作,最终成为语文学困生;也有一些学生受家长或某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学不学都一样,没有文化照样可以赚钱,从而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意志,即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多,一旦成绩不好就丧失了迎难而上、奋力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强的意志,最后导致语文学习困难。

(2)学习习惯。语文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不好,他们上课爱做小动作,回家做作业拖拉,或者跟本不写作业,也有的语文学困生经常为了玩很晚才睡觉,第二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成为语文学困生。

(3)学习方法。正确、科学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些语文学困生学习机械、呆板,总是死记硬背,不整理所学知识,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

(4)个性特征。语文学困生最显著的个性特征就是他们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将语文学习成绩不好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或缺乏努力。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剖析了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成因,我觉得要做好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转变教学方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根据不同课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2、关爱语文学困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才会对你所带的这一门课感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如果想要有效地转化语文学困生,就必须关爱他们,尊重他们,注意发现学困生的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在爱的感召下,相信他们会更好地学习语文。

3、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对语文学困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他们掌握了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去。

4、改变评价方式,激发自信。由于学困生缺乏自信,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如上语文课时多给学困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有时回答不正确,也尽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5、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可以组织语文学困生进行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书信大赛、寻找错别字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语文的作用,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6、家校联合。家庭教育缺失也是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可以组建“家长学校”,定期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进行一些个案分析,从实践到理论,丰富家长的见识,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能力,帮助孩子养成在家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更好地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当然,改变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面貌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只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努力,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培养他们,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率定能大大缩小,教学质量也一定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篇6: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案例及分析

此次农村中年级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调查法、讨论法等方法对三四年级二十来名语文学困生进行了调查分析。这一系列活动让我们弄清楚了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总结如下:

一、自身学习品质、学习习惯不好。

我们通过平时对这些学困生的教学观察,发现了他们基本都有这个特点。接下来我们走访了这些学生的家长和任课教师,也反映出他们有这样子的毛病。最后我们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了解,二十个同学交上来的调查表反映出,有十五以上的同学语文学习困难原因出现在自身身上,学习品质、学习习惯都不好。具体体现在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不浓,语文学习目标不明确,语文学习方法不对,不思上进,基本无竞争意识,受挫能力差,极易灰心丧气,自控能力差,懒惰思想,自我要求不严等。

二、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

调查的二十个同学中有十三个同学反映家庭经济差,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而自卑。表现为不愿与人交流和沟通,没有自信心。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怕别人瞧不起他。家庭经济条件差、学习也差,觉得自己没有一点值得炫耀的地方,一无是处,于是破罐子破摔,内向、自闭。

三、家教过严或不严。

农村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家长要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要么对他们的要求过高,学生压力很大,要么管理简单粗暴,轻则吵骂,重则棍棒上身。基本没什么亲子沟通等有效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双双出外打工,常年不回家,他们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监护。爷爷奶奶老一辈思想,又要做农活,又要照顾他们,有些力不从心,另外他们觉得管他们只要管好他们吃喝穿就算管好了。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管他们学习的思想意识。根本对他们的学习不管不问,更别说辅导之类的了。每次见到老师顶多就说一句:“老师,请你给我管紧点!”我到想说我怎么给你管,我们五天的教育加上他们回你们家的两天,那就是个零。要么就是太溺爱,舍不得碰一根手指头,生怕孙子受吃亏。只要孙子过得好,开心,没人欺负,学得好学不好关系不大。学困生的家教大多在过严或不严这两种情况中。家教过严的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太大,也没谁和他们经常沟通,帮他们减压,他们时刻背着无比沉重的思想包袱,又不懂得万丈高楼平地起地踏实学习,越想学好越学不好,越学不好越压力大,成了恶性循环,甚至导致性格变得抑郁的都有。比如四年级张涵瑞同学。家教不严的学生,基本属于放任自流性的管理。家长没有期望值,又不管不问,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家长都对他们无所谓,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更是无所谓了。他们又都是自控能力很弱的小学生,学生学习成绩必定一塌糊涂。他们调查问卷上的所谓的家庭教育管理一般,也就是家长基本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学生也就无所谓有没有上进心了。

四、语文教师人格魅力不足。

二十个问卷调查的同学中有六个同学觉得语文老师什么都一

般,可想而知,他们心中的语文老师是不足以让他们信服的。教师的教学在他们身上也就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他们根本不佩服教师,教师不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他们,熏陶他们,不能最大程度的受到他们尊敬和仰慕、佩服。这样的教学只能事倍功半,或者对他们根本起不到作用。另外管理不够严格,业务能力不够强,对学生不够公平等形象都将大大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家长教育观念有问题。

通过平时的谈话了解,有部分家长觉得小学的知识,孩子学没学到关系不大孩子没学会长大一点自然就会。只要孩子聪明,以后上初中、高中、大学在努力就行。小学的孩子就是玩,玩好就行。因此也就不太管教孩子,任由孩子玩耍,不做作业等。即使教师与他沟通孩子的一些不好的情况,他也依然坚持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听劝告,不管理孩子学习。

六、没有合适的人帮助他们学习。

这些学困生的学习,基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和督促。没有合适的人帮助他们,他们就不可能管好自己,不可能自觉学好,自觉完成各项任务。而老师教全班学生,能耐下心来帮助他们的时间毕竟很少。他们需要时时处处的帮助,并且是主动帮助才行。

七、周围环境的影响。

农村孩子真正走上学这条路出来工作的很少,大多都是小学毕业或初中勉强毕业就出门打工。他们出去只要踏实工作几年后回来也能混得不错。这些都影响着家长和学生。他们都觉得这样也不

错,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将来大不了也和周围那些人一样,出门打工照样混得有房有车,有人样。因此也就不用那么辛苦送孩子上学,孩子也就不用那么辛苦的学习了。整个地方的人们都抱着这种种思想,想提高教育质量真是难上加难啊。更不用说本来就学困的这些学困生了。他们和他们的家长更是这样想。家长不要太苦,孩子也不需要太苦,太努力,顺其自然就好。

篇7: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案例及分析

一 年 级 语 文 学 困 生 转 化 案 例

班级:一年级(1)班

任课教师:褚 璟

学困生转化案例

本学期,针对班内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我也确实下了一定的功夫。我们班的邱浩博同学,今年7岁,父母工作很忙,大人根本没空监管他的学习。他平时上课听讲随意性大,有时认真,有时根本不听,上课基本上都是在发呆。作业基本上不做,而且上课从来不作笔记。学习没有动力。学习成绩肯定是不行了。但这个学生也有优点:比较诚实,考试从来不作弊,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针对他我是在平时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帮助他。

1、在同学们面前有意适度放大该生的优点,让他在同龄人中树立信心。在教学活动中,营造一个不单以考试论成败的氛围。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分析、系统评价学生,这样学生学习信心就增强了,有信心自然就产生了兴趣。

2、我常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及时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让他觉得他在老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

3、加强沟通,争取家长配合。我不定期地与邱浩博的家长取得联系。用恰当的方式把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劳动、思想等情况报告给家长。让老师和家长都来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4、宽容学困生,允许他有失误。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学困生由于长时间的积累,导致基础差,能力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只有正视他们的失误,才能利于他们的成长。对待学困生要少看缺点,多找优点;多一份宽容,多一分理解。

5、配好同桌,使他在互助中进步。同龄人在一起,关系是平等的,一个行动,一句体己话让他们更有亲切感。两个信得过的同伴在一起,学习上取长补短,劳动上、生活上互相帮助,性格、思想上互相影响。

6、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使学困生在课堂上同尖子生一样有发言权,有成就感。平时辅导也注重层次,精心编写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困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任务。

篇8: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自信心,学习兴趣

“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之中,由于家庭教育原因、学生本身因素、教师的偏见所引起的学习效率低下,在班级中容易被轻视的学生群体或学生个体。简单来说,就是智力正常、学习却屡遭遇失败的学生。农村小学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教育资源方面的不平衡,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难。再加上语文学科所覆盖知识面比较多,学生难以记忆与理解,这也造成了很多语文学困生的存在。为此,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述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观念和深入了解语文学困生是转化工作的前提。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育人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凡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讽里有爱迪生。”语文学困生他们只是和别人在学习语文方面暂时有距离,但并不代表其他方面比别人矮一截,并不代表他们一成不变,他们都是每个家庭的宝贝,将来他们都要走上社会每一个需要的岗位,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一切的学生和学生的一切,语文又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困生。

(二)深入了解语文学困生

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与家庭教育、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密切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家访、找学生了解情况、和学困生谈心等方式深入了解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只有摸清语文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根本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才有可能做到药到病除。了解语文学困生,为他们建立学习档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档案里面记录着学困生的性格特点、家庭基本情况、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形成学困的原因、教育策略等内容,这样以便于教师有计划地开展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研究工作。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有一位让我一直难忘的语文学困生,上课时他经常插嘴打断老师的话,而且要引起全同学关注他时他才肯罢休,但是,如果你让他回答问题他又说不出来,刚开始时我非常讨厌他,认为他就是和老师作对,在想向家长“告状”的家访中,令我大吃一惊,这位学困生四岁时爸爸因为患上癌症去世了,妈妈承受不了家庭的沉重负担选择了改嫁,他只能和奶奶一个人生活,这样的遭遇让他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从那以后我开始理解他了,不但没有追究他的过错,反而给了他更多的爱。

二、培养语文学困生的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说过:“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受到教师、父母、同伴的指责和嘲笑从而使得他们非常缺乏自信,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也认为自己是个笨小孩,要想将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可以从三方面下手:

(一)用同类名人成长故事鼓励他们

教师应积极关心学困生的思想状况,引导学困生学会战胜学习上的各种困难,把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学生开展自信心教育,如爱因斯坦3岁时还不会说话,7岁时才能第一次说完一个完整的句子;爱迪生小时候因为太笨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学校劝退了;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经常逃学,童话家安徒生、画家达·芬奇等名人小时候都曾遇到过学习障碍,但他们经过努力,最后都成了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名人。

(二)为语文学困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位学困生都有他们自身的长处,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一闪光点并让其得到展示和放大。我们可以在班级的学习园地里设一个特长展示栏,把学困生的特长通过文字和图片向全班展示,同时也可以鼓励学困生让他们把自己的特长在班上或家长会上展示,同时要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肯定他们,如:“你不比别人差”“你比上次进步了”“老师为你感到骄傲”“跌倒了,再爬起来”等。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大胆重用学困生,如:热爱劳动的可以任命为劳动委员,写字和绘画好的可以安排他们负责出黑板报,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可以任命为体育委员,在同学当中有号召力的让他协助老师管理纪律……总而言之就是让每一位学困生的特长得到发挥,让每一位学困生也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陶行知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面对学困生应倾注更多的爱,把回答问题机会、批作业机会、个别辅导机会、安排座位机会等优先考虑学困生,如果教师真正将自己的爱心交给学困生,学困生也会把教师当作亲人,朋友,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培养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转化工作的良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困生对学习语文有了兴趣,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识字量少、表达能力弱、抽象思维简单,注意力不集中等特征就要求教师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根据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表演、朗诵的教学环节,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调动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适当降低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目标要求。如果教师对学困生的要求与优秀生“一视同仁”,学困生就会感到目标高不可攀,只能望而却步,教师应该设计一些让学困生跳一跳也能摘得到桃子的学习目标,学困生才会有兴趣去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让优秀生会背会默写的古诗,对学困生只要求他会背。

3.查漏补缺,扶学困生一把。很多语文学困生不是不想学而是无法学,因为他们识字量少,基础差,很多情况下他们无法阅读课文,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地为学困生查漏补缺,扶学生一把,学生才会迈出独立行走的第一步。

4.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语文学困生写作提供真实、有意义的写作素材。写作是语言文字运用和表达的重要体现,多开展课外活动,如:艺术节、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拔河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能让学困生积累写作素材和提高写作兴趣。

四、掌握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转化工作的根本。

1.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学困生的存在,除了自身懒惰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掌握了方法就会提高效率,就会做到事半功倍,所以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应让学生尝试和归纳学习方法,如:快速记忆法、总结归纳法、分析推理法、生字拼读法以及工具书使用方法等。在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上,教师应该注重培育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多向度的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体现,也是素质教育对人才提出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如在学习《詹天佑》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詹天佑想到回国修建铁路的多种原因?”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多方面去思考,从不同角度去回答问题,有助于发散性思维之培养。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着性格,性格决定着命运。由此可见一个人习惯的重要性。小学语文学困生应通过各种要求、各种鼓励、各方面的监督让其形成认真书写、认真倾听、勤做笔记、课前预习、喜欢阅读、有错必纠的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养成的,他贵在坚持。

五、家校合作是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保障。

有些农村学生家长各方面素质不高,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家长只顾打工挣钱,让许多农村儿童成了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是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应定期通过家访、电话或微信的形成与家长常沟通,让其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也是终身老师,同时将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向家长反馈,争取得到家长的大力配合。

学困生转化工作成功与否与学校的管理密不可分,在激励教师工作机制方面应将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目标体现出来,让每一位教师不舍得放弃每一位学困生,同时,学校还应组织家长学校发挥社会教育功效,通过优秀家长代表去更新其他家长的育人理念,去学习育人方法,去共同监管学生的校外表现。

参考文献

[1]吴樱花.遭遇学困生——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白红梅.新课标下培养小学语文学困生语文能力的探索与思考[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篇9: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案例及分析

关键词:农村 语文 学困生 转化

我校现有学生591人,住校生121人;去年有学生631人,住校生184人。大部分学生来自山区,基础差,家里又无人指导,使得他们自我控制力低,且又离开父母的监督,和原来镇中心小学的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如四年级两个班把来自山区的学生分别插入;五年级三个班与四年级不同,五(1)、五(2)和四年级一样,插入了一部分,五(3)班直接由山区的孩子组成。从成绩分析看,山区来的学生与原来中心小学的学生相比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在班上无形中就增加了学困生的数量,给班上带来了困难,对教师也是挑战。面对这些学生,教师有了压力,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去迎接挑战,探索新的方法,在不断地摸索中解决问题。近两年来,我也在积极寻找答案,想办法尽快到转化这些学生,使他们也可以轻松学习。

上学期,即2010—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我对以上两个年级的学困生做了一个调查。五六年级共有学生239人,调查人数77人,占总数的32.2%,这是合并一年后的成绩,从中可以看出,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其中,住校生53人,占总数的百分之68.8%。山区学生54人,占学困生的百分之70.1%。我从心理、家庭、学生的自身原因、教师、社会因素五方面做了个调查。从心理方面看都是健康的,只有11.7%的学生觉得自己比别人笨,怎么也学不会;家庭方面影响较大,80%的家长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对学生的学习不够重视;从学生自身原因方面看,只有个别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缺乏自信心;教师方面基本上影响不大;社会方面影响也很小,因为学生还小,住校生平时几乎不出校门。

近两年来,我积极探索,从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共同探讨。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我觉得转化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思想教育

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但大部分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正是需要我们引导的时候,学困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刻不容缓。在实际工作中,我主要从课本和生活两方面进行教育。在课堂上,我利用名人故事,给学生指引方向。同时,我利用查资料的方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名人生活的背景,通过对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了解屈辱过去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学习《詹天佑》一课,认识在艰难环境下有着远大抱负的中国男儿,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学习“走进鲁迅”一单元,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是多么的受人尊敬和爱戴,以及他为中国的青年一代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生活中,我运用发生在班上和身边的具体事例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有一颗静下来学习的心,知道为什么学习,懂得父母的一片苦心,用父母事例来激励他们学习,脱贫致富,为家乡为家人的美好生活而努力,找到学习的动力,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

二、学习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让学生有学习的心比较容易,但是要有所行动却并非易事。尤其是学困生,要把学习作为他们的兴趣爱好,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这就需要教师长期培养。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再加上学困生平时较为懒惰,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更加细心,同时要有耐心。如晨读时,当教师走进教室,学生背书的表现就很积极。因此,我争取做到晨读时引导学生,给他们强调每天要背的要点,争取抓住每一天,当天的任务尽量当天完成,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别老想着自己背不会。写作业时,实行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组长的监督下,争取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完成不了的,组长随时汇报情况,在我的监督下按时完成,不给他拖延作业的空间,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由于住校生吃完晚饭后休息的时间很长,我要求学生提前半小时走进教室,自觉看书,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我还随时抽查,看看学生喜欢读什么书。没有书看时,我帮助学生在阅览室里借书,并开展了好图书一角。

三、学习方法的引导

学习没有捷径,但好的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是高年级的学生,我平时把大量的时间就花费在方法的指导上。布置作业时,我注意做到让学生有规律可循,让好学生提前完成作业,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并带动学困生,且有时间监督学困生。如预习新课,我的要求是:课文要读两到三遍,生字、词查资料自己解决,有疑问的统一解决。有关课文的作者、背景等资料,每人只写一两点即可,喜欢哪部分就写哪部分,不需要类同。这样上课时,你一点,他一点,积累在一起大家就都了解了。而且,我多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精读课文,并将重点放在朗读和感悟上,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有新的知识的时候,我力求做到“片面的深刻大于全面的肤浅”。略读课文,我将重点放在预习上,上课占得时间较少,把问题先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预习。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做精心准备,并汇报出来。每学完一课我的作业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先写语文大笔记本,再写练习册。这样在自习课上,学生就不会玩,而是自觉地写作业。我对练习册也有要求,先是自己写,会的用钢笔完成,不会的可以查找资料,自己不敢肯定的用铅笔写。阅读题有个统一的要求,就是自己的自己完成,不能互相商量,做不出来的多读几遍短文,实在不会做的用铅笔尝试着完成,题不能空。长此以往,学生自己心中有数。有时我不需要强调布置,到时候检查作业就行了。检查是有力度的,不能想做就做,不做就不做。我力争让每个人都做,不做的上课点名说,且除小组长监督外,同桌随时监督。我对同桌的安排也是有目的,基本上是好学生与学困生搭配,自觉的与不自觉的互相搭配,不给学困生任何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养成写作业的习惯。久而久之,他们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四、与家长沟通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习惯的养成更离不开家长。学困生的自觉性本来就不高,这就更加需要家长的督促与配合。学困生大部分又是寄宿生,寄宿生在学校五天,家长已是非常想念,回到家就会娇生惯养。如果做不好与家长的沟通,学生很有可能就是“5+2=0”。于是,我经常把作业利用校讯通发给家长,让他们督促完成,回到学校再有小组长检查,及时把情况汇报给我。在一步步的监督下,学困生不得不完成作业。而且,这样常抓不懈,不给学困生偷懒的机会,也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是我做教育事业的长期习惯。

总之,教无定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最有效的策略与办法。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与大家共同探讨。让我们带着赏花的心情教学,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成长,是我最终的目标。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转变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我相信只要对他们以爱心、耐心、诚心相待,用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多一份爱,少一分斥责,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篇10: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案例及分析

张晓丹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放弃一个学困生,小则害其一生,大则危害社会,故转变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同样光荣。学困生是与优秀生相比较而存在的,他们的后进并非是永远的。如果转化得法,“后来者居上”这句话一定能在他们身上实现,而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劳动者甚至是杰出的人才。

一、案例背景

在我教学的五年级(2)班有一个叫邓友鹏的同学,他父母在外地打工,只有奶奶一人照顾他,因奶奶的溺爱和缺少父母严格教育,使学生懒惰、学习习惯差,不遵守纪律,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课堂上的她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常开小差,比较沉闷,课下作业写的字迹了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严重。学习成绩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

二、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措施:

1、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给家长“赏识”及“期望”等教育方法,并请家长关注其学习情况。

2、课堂上及时关注其学习状态,多给予发言的机会,集中其注意力,经常表扬,树立其学习自信心;平时重点培养其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

3、指定他的同桌为帮助他的“小老师”。

4、老师和他进行牵手活动,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如字词听写、课文朗读及背诵、习作的基本方法。

转化效果:

通过不懈努力,他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改善,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能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成绩有大幅度提高。

三、案例体会:

篇11:学困生转化案例分析

通州区西集中学—王鹏皓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学困生学习困难有自身的问题,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好动、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较差,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抱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导致学习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另外,我们的学生家长大部分来自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低,对学生学习不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放任自流,使这部分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因而,学困生表现出学习上主动性不强,形成了消极的失败心态,丧失了学习的上进心。

二、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俗话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习上的不同程度的障碍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尊、自信的信念,逐步转变失败的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内部动力,因此帮助学困生学习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老师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学困生,要用“爱心”温暖学困生,要有信心相信学困生有成功的潜能,也有成功的愿望,要用平等的态度帮助学困生,使学困生多方面提高素质

三、具体案例分析: 小超:男,初一(3)班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时总是管不住自己,要做小动作。作业马马虎虎,字迹潦潦草草,作业速度较慢,总是拖拖拉拉,经常不完成。但是一到下课,他就生龙活虎玩耍开了,有时还特别淘气,惹来其他孩子告状。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就去玩耍,根本不会自觉地做作业。这样的学习态度,他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一)成因分析

1、自身因素

态度不够端正。小超比较好动、倔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很正常,导致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懒惰、散漫,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基础不够扎实。小超小学时候就没有认真学习,基础不扎实,很多知识没有巩固。拼读音节的能力很差,很多要求会读的字不会读,很多要求会写的字不会写,基础非常差。基础知识的不巩固,极大地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

2、家庭因素

家长不够关心。超超是单亲家庭,母亲工作、家庭两方面比较辛苦。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等到成绩出来了,要是不理想,就对孩子一顿痛打。正因为如此,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爱撒谎、爱欺负别人的不良恶习。

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由于没有没有管,所以回到家他就很少去做作业,看电视,打游戏。这样的环境,怎能让一个孩子专心作业,安心读书?何况是一个自制力极差的孩子。

3、学校因素

小超原来小学的时候,老师对其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在应该打牢基础的这个极其关键的时期,没有好好把握。好习惯没有养成,坏习惯却愈演愈烈。小超现在的老师对他的要求似乎又有点过高。对孩子过高的要求,过高的期望,又让孩子觉得遥不可及,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有点自暴自弃。

四、转化措施

(一)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公平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位孩子,对孩子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经常性地与他沟通交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捕捉孩子的优点,用所小镜去看待孩子的缺点。努力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一点点的爱、一滴滴的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用“偏爱”去激励

课堂上,对他特别关注。把简单的题目留给他,让他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布置作业时,对他要有所照顾,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在难度上适当降低。让他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作业。随着他的不断进步,教师不断调整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直至达到与别的孩子相同的要求,最终实现转化。

(三)课外辅导

认真分析孩子原有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重点进行拼音的辅导和识字的辅导,教给孩子必要的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为他的同桌,做他的榜样,让他学有榜样;当他的“小老师”,必要时,提醒、督促他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课余时间,“小老师”还可以帮助教师辅导,向他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四)重视与家长沟通交流

通过家访、电话、书信、开家长会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传达现代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改变家长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多俯首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聊聊,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生活。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教育孩子要慎批评、多鼓励。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改掉自身自身不良的习惯,做孩子的好榜样。

五、转化效果和反思

刚开始,该生还是不听讲,上课仍自己玩自己的,作业能动笔但相当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上课有时能集中注意力了,作业认真多了,基本能按时完成,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给学困生多一些爱,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我相信:爱是转化后进生的催化剂。只要教师施以爱心,有契而不舍的精神,不断的帮助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转困一定有收获。但在实施过程中,要视学生的情况变化改变策略,及时调整,一切以学生的变化提高为着眼点。

学困生转化案例分析

通州区西集中学

上一篇:关于做好二〇一〇年度会计决算工作的通知下一篇:宋鱼水的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