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2022-09-10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 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 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 (简称学困生) 。如何使学困生转化过来安心读书, 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 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 谈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一、学困生成因分析

1、学困生自身的原因

(1) 小学时成绩较差, 以致产生自卑心理, 失去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 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 内心深处很自卑, 对教师缺乏信任, 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 情绪非常低落, 心理上敏感, 脆弱, 易形成挫折感, 对自己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2) 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农村学生小学时住在家里, 是靠着父母和老师的约束才学习的。进入初中后, 没有了父母亲的约束, 对学习一下子放松, 放弃了理想和追求。

(3) 学困生意志不坚强。在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中, 他们也想学好数学, 但学习数学的毅力和耐力较差, 只有三分钟热情, 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老师和家长像小学时那样监管, 每天的学习任务都往明天缓, 畏难情绪重, 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4) 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 生搬硬套, 定势强, 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 学习抓不住重点, 学习效率低。认识水平低, 思维不力。思考问题表面化, 反映慢, 表达力差。遇到实际问题时, 分折综合能力差, 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 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2、教师的原因

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其师德和业务素质, 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部分教师讲课敷衍了事, 教法单调、乏味, 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 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 对学生的了解, 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倾向, 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 致使教师产生心理偏差, 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 严重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另外, 小学、初中教师之间教法存在很大差异, 都注重升学而忽略了学法的指导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3、学校家庭和社会原因

(1) 目前农村中各类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以学为尊, 学习成绩理所当然地视为评价学生的首要标准。很多学困生认为升学无望而自暴自弃。

(2) 通过调查了解, 农村家长多数文化素质偏低, 一部分人又外出打工或经商, 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父母与子女缺乏沟通, 重养轻教。当代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家长过分溺爱, 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 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 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 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持抵触情绪;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老师的事, 不主动与教师配合, 助长了这些孩子的不良行为, 挫伤了教师积极性。

(3) 由于社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活跃, 金钱的诱惑, 读中专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 就业难以及网吧, 游戏厅的吸引, 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打工潮和“读书无用论”等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学生知识的获得, 技能的掌握, 智力的开发, 兴趣、毅力、独立性格的培养, 都离不开老师的启发诱导, 离不开老师对学生活动的调控与强化。因此, 教师在学困生的转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职业使命感也使得转化学困生的重任落在教师肩上。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让学困生大批量转化。

1、建立档案, 探究原因, 争取因材施教, 是学困生转化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追踪调查学困生基本情况和家庭状况, 弄清其内在联系。建立学生档案尤为重要。通过分析, 了解学困生的兴趣、情感、能力表现、成绩状况等特征, 分析造成学生学困的实际原因, 然后因材施教, 对个体进行辅导、帮助、启发。

2、补基础防分化。

对刚进入初中的孩子, 老师要及时摸清学生的数学基础, 制订计划, 把小学的基础知识认真复习巩固一遍。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 在以后的教学中, 注意创设问题情景, 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 形成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索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 降低坡度, 起点低, 复习回顾多, 重点处放慢速度, 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 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 分类推进, 因材施教。这样会使学生采取积极进取态度, 主动学习, 积极参与, 改变对数学的厌学态度, 学习成绩提高会很快, 进一步形成良性循环。

3、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 指导学生学习, 让他们不但“学会”, 更要“会学”教给学生如何预习、听课、复习。可以让学困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4、对学困生多些耐心, 课后及时辅导。

学困生多数智力较弱, 自卑心理重, 记忆力差, 思维能力薄弱, , 观察力不敏锐。虽然学习也很努力, 但效果不理想。教师要克服急躁急进, 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起点开始, 降低坡度, 多复习回顾, 重点处放慢, 逐步让他们提高。

总之, 初中学困生的形成是多方面的, 只有分析找准其原因, 讲求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对学生付与爱心, 才能有好的效果。

摘要: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 学困生比较多, 只有老师对他们付出爱心, 分析其原因, 找准方法, 因材施教, 才会有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转化

上一篇:水电工程设计中三维GIS应用的数字模型研究下一篇: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共性问题探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