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业务讲座之教师如何转化学困生

2024-04-15

小学业务讲座之教师如何转化学困生(共10篇)

篇1:小学业务讲座之教师如何转化学困生

小学业务讲座之教师如何转化学困生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班级管理,针对每一名学生都要进行差别教育,特别是那些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利用更多的方式,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转化学困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解决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程度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核心

首先师生都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人人都上大学是不现实的,况且也不是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师生的负担就会减轻不少。同时,还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校应该认识到小学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其今后发展成为各类人才提供可能为首要任务,而非以选拔学生为已任。

教师要善待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为了出气,而是使得学生以后不要再犯这种错误。正确的批评是让学生有机会反省自己的行为,培养自我反思能力,只能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例如这学期,我班的一位同学学习习惯差,上课爱做小动作,爱和老师抬杆,作业不及时完成,还常撒谎。一次晨读课,问他为什么不做家庭作业时,他一脸无辜状:“不小心忘记带回家了。”老套的回答,但理智告诉我,这根“油条”已经榨了几年之久,他比班上的其他同学都早熟,自尊心较强,再用当众批评,揭“老底”的方法来教育他,已很难收到良好效果。相反,甚至可能助长他的错误的发展。于是,我顺水推舟:“原来是这样。那详细情况等下课后到办公室去说明吧。”等到了办公室,我全然抛开学习问题,对“作业”二字决口不提,而和他谈父母、家庭,聊兴趣、特长以及理想,尽量与他拉近师生距离,让他感受老师是真正地在关心他学习,他的成长,树立其健康的学习心理。在反复对林邦伟的个别谈心、耐心说服、热情鼓励下,他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也很少有作业不做、说谎的现象了。

我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对这类成绩、纪律都差的学生的教育,是受“罗森塔尔效应”启发。“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教师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在与他们的谈话、说服教育中,我就经常用这样的话鼓励他:“你其实很聪明的!你的聪明肯定会让学习进步的!”老师的这种期望,这种爱护,对他有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力,这能点燃他心中的自尊之火。这也就走出了进步的第一步。父母对子女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因子女的美丑而存在偏袒与私心。同样,班主任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以学生成绩、品德优劣而另眼相待,相反的,学生身体不适,我们要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有困难我们要及时帮助;学生受委屈我们要安慰;学生气馁时我们要给予鼓励;对常常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开展个别谈心活动,进行耐心说服和引导;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我们要及时地去纠正;学生产生骄傲情绪,我们要及时制止;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对有缺点即“短”处的学生,要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正是因为爱,因为期待,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与上进心得到强化、发展,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构建和谐班集体

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关爱,相互帮助。一个班级里的学困生如果全靠教师去个别谈心、去辅导,是难以有效解决的,最经济实效的方法是发动班中的优秀生去帮助他们。同学之间的接触是最频繁的,集体的环境氛围对个体来说,影响最经常,也最大。因此形成关心和帮助学困生的良好班风,十分重要。例如我班的一位同学是一个特别活泼的女孩子,思维敏捷,但就是提不起学习的劲。总的一个字就是“懒”。于是我想她需要一条鲇鱼,一条激活她内心鲜活动力的鲇鱼,找到学习的劲。于是我找到与她同样活泼的同学,与其商量好帮助她,促使她奋发向上的对策。学习上,她们两人互相竞赛,一比高低;值日上互相帮助,这一切都是那么无声无息,没有了老师的说教。现在很多同学把她当作竞争对手,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

通过引入外界的竞争者来激活内部的活力,这就是道理简单而又管用的“鲇鱼效应”。在班级的教育管理中,如果在学生群体中引进德才兼备、争强好胜的人才鲇鱼,也会产生良好的“鲇鱼效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人们之所以天生懒惰或者变得越来越懒惰,一方面是所处环境给他们带来安逸的感觉,另一方面,人的懒惰也有着一种自我强化机制,由于每个人都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贪图享受在所难免,学生也一样。在转化林巧玲这个学生过程中,我引入了外来竞争者郭少欣打破安逸的生活,那么原先懒惰的天性也会随着改变而受到节制,从而激活了她的活力。这样一来,成绩好的学生也乐意在学习上帮助学困生,因此,很自然地形成了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良好班风。

三、要让学困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由于厌学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因此帮助这些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大部分“学困生”在学习上思维有严重的惰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以非智力因素来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学困生”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老师的肯定、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如我班的一位同学,学习和纪律上表现都较差,课堂上总想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经常大声说话,读书时总喜欢抢风头,读得快又尖锐,使读书声很不齐,每次都要停下来重新读。我想如果当场批评,他只会“变本加厉”。但我发现一表扬他或者给他一点眼神的提示,他就会有点腼腆,立刻安静下来,所以以后的课堂上他一有动静,我就会随机设计较简单的问题并请他来回答,一旦他回答了,不管回答情况怎样,我都会给予肯定、表扬,这样一来,既满足了他想引起别人关注的心理,又能通过对他的肯定让他安静下来,同时也因对他的回答给予肯定,而帮助他树立了对学习的信心,这种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个做法也是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晕轮效应”就是说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学生都有一种追求成功的心理,可能在追求的过程中做错了,我们老师不能因为这样就扼杀了他们的这种追求,认为他们不可挽救。我们要时刻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教育学上有个“5+2=0”的理论,大概意思是说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学生在校5天学习所得。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更谈不上对学困生的转化,可见家访工作的重要。我们要通过家访,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使得老师能及时了解学困生的思想状况,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在家访时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家访不是去告状,而是希望家长在家里能做好监督工作,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家长交谈时宜采取闲聊的方式进行,不宜过于严肃,更不宜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去家访。

总而言之,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关心学困生生活,尊重学困生人格,与学困生真诚相待,给予学困生更多的爱,共同探讨转化学困生的规律和方法,就一定能使学困生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

篇2:小学业务讲座之教师如何转化学困生

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教师,我在教学工作中,深刻地认识到如何转化学困生,是当前每位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思考,我认为造成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下:

1、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造成知识松散零乱,加上理解不深,从而影响对知识的掌握。2、意志薄弱,不能控制自己坚持学习

有些学困生,一遇到阅读理解文章,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甚至由于贪玩厌学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

3、自卑感强,自暴自弃

由于来自老师、家长和其他同学的影响,有些差生在未接触到某些知识之前,就对它有种畏惧心理。一旦接触到这些知识,稍一不慎,就会自暴自弃,认为这些知识不是他他们能学好的,最终放弃了对学习的信心。

分析了上述产生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现提出以下几种转化方法:

1、阐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语文的动力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语文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阐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及目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实用性特点,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它学科与生产生活。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就更为重要了。在教学中,教师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充分显示语文和其他学科相关联,又突出语文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

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一种态度与心理体验。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会促使学生爱学、好学、乐学,是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应对每一位学生表现出足够的关切和尊重,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他在老师的心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让他们觉得被了解、被关注、被尊重。对于学困生而言,获得教师更多的关爱能让他们排除心理上巨大的焦虑、自卑、无助。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应该时刻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学生在教师感染下才感到不慌乱、乐观,从而自信地对待学习。还应该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从而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补差”只停留于查缺、补漏、改错是远远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中还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只有使学困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联系,协调一致了,才能真正的学好语文。由于学困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虽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但很多知识总是零乱的,孤立的贮存在头脑中,不能科学地形成知识网络。为了避免学困生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消除学困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讲解,让学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培养他们运用对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联成一个整体,在深入浅出的分析中,不仅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困生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汇贯通。

4、意志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

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果。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设计的提问或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定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学习。

5、个别辅导是对学困生进行教育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深入观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差生发生根本性的转化。

6、品尝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快乐

对于自卑感强,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正确把握。对学困生的要求要恰当,一步步地引向深入。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困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逐步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7、表扬鼓励为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取决于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后进的学生,更应在学习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此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还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寻找正确答案。在教学形式上开展比同桌,比同组,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每位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切实使新课改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质不断提高。

篇3:教师如何转化学困生

关键词:细致,自信,转变,态度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层组织,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成败。良好的班集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障,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源泉,也是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摇篮。班主任不但要掌握组建班集体的基本技能,懂得学生动态发展的规律,而且要学会“对症下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得到发展,进而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当然,在任何一个教学班里,都不可避免地相对存在着优、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我们通常称的学困生,学习态度不太端正,思想行为比较懒惰。学困生对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但不管又不行,所以,我们要面对现实,正确地面对学困生。如何面对学困生呢?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效果。因此,在教育和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并施以爱心、信心和耐心,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一、不要冷漠,要热心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让每位教师感到棘手的莫过于“学困生”的问题了。厌学是他们的“通病”,迟到、旷课、不交作业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老师说轻了,他们不听,说重了又接受不了。尤其是有很多缺点的学困生,他们由于多次受到批评和处分,精神上常常不振作。这样的学困生更需要大家的理解、关心、信任和帮助。如果对他们冷漠,爱理不理,放任自由,或诸多歧视,这就象伤口上撒了盐,使得他们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导致恶性循环,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从“学困生”里找原因,而后对症下药。当然“下药”的方法很多,唯有爱心才是灵丹妙药。教师只有付出爱心,让学困生感受到爱,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不断完善,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教师应随时观察、了解,摸清他们的性格、脾气,时刻把他们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时时处处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解他们之所惑,爱他们之所爱,让他们体会到教师实在是为自己好,从而接受教师的教诲。

二、不要挖苦、讽刺,要尊重、信任

有很多教师认为对学困生没有什么好说的,只要遇到他们违纪的现象,要么训斥一顿,要么冷言冷语到挖苦、讽刺一番,或是不耐烦地三言两语把他们打发掉。这样做必然会拉远他们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中国有句古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对待学生用表扬的方法比用批评的方法要好得多。所以,教师对学困生不要挖苦、讽刺,要尊重、信任他们。如果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当然,对学困生要一分为二,既要肯定他们的成绩与优点,又要指出他们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特别要帮助他们找出认识上的偏差,使他们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悦诚服。对学困生的缺点和错误,应耐心地说理开导,以满腔热情,真诚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从而点他们心灵的火花,向美好的方面发展。

三、不要急躁,要有耐心

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是靠三言两语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教师对待学困生情绪不要急躁,要耐心地打好这个长期的攻坚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困生可能会出现反复,今天改正了这个缺点,明天又出现了另一个毛病。所以,在教育学困生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欲速则不达,应该有耐心和信心,循序善诱,切勿急躁鲁莽行事。如果说“谈心”是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唯一方法,那么交心则是改变他们的唯一途径。和学困生交朋友是我们多年来的经验总结,要想改变他们,首先要缩短和他们的心灵距离。因此,和学困生交谈的地点不宜在办公室,而且交谈时表情要随和。可把他们带到自己家里,或去他们家,以拉家常的形式谈起学习、生活上的难题;也可以与他们在校园里散步,在劳动中谈心,这种亦师亦友的热情便会感化他们那颗被人冷落的心。只要教师在思想上、心理上完全和学困生坐到一条凳子上,做他们的有心人,平易近人,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自然会和你心连心,成为最好的朋友。这时,可能会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四、不要孤立,要一视同仁

学校教育不仅是文化教育,它承担着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素质教育。因此,学校为此也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参与者几乎是班上的佼佼者,学困生只能靠边站。我认为只要充分调动学困生的积极因素,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只要给他们参与的机会,他们会同样也能为班级争光教师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各项活动中体现自我,找回自尊、自信,对学习是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某些方面,我们对学困生和优等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把学困生放在一边,听之任之,任其自生自灭,孤立他们。

五、坚持依靠集体的力量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要把“学困生”的教育置于班集体中,受到同龄人及社会环境的良好熏陶,同辈的舆论力量和榜样的力量的教育要比老师个人的教育力量强得多。在对“学困生”的转化中还要注意主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

参考文献

[1]王立英.《关于学困生转化教育的思考及对策初探》[J].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篇4:如何转化学困生之我见

关键词:班级工作;学困生;转化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对学生的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班级工作的主要内容,在班级工作中如何转化学困生又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那么,作为一线工作教师,本人就如何在班级工作中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议几点,与大家分享共勉。

一、深入了解、耐心交流、真诚理解——树立学困生的自信

所谓学困生,主要原因是从小养成懒惰、散漫的习性,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成绩落后,很少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困生一般指的是除残疾的学生外,由于智力差异、行为问题、心理障碍、疾病侵扰、教学不适以及不良社会环境等各种原因导致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课程教学的要求和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于同年龄特征水平的学生。

在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改的今天,在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是我们目前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困惑,现在农村学校学习困难的学生依然很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的不利因素外,还由于我们乡村学校和教师对学习困难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重视不够或教育方法、方式不当。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来进行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还要适时地、不断地鼓励他们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去照亮那些偏“暗”的方面,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

二、用爱的甘露滋润,爱心倾注——走进学困生的内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老师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学困生对教师给予的爱就像茁壮成长的小树渴望雨露和阳光。例如:一些学困生是留守儿童,一些是由于家庭生活上的烦恼,生活上的困难影响了学习。这样学困生往往因学习成绩不理想,有自卑心理而愧于见老师,更不敢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长此以往,问题越来越多,学习就越来越感到困难,我们教师必须与学困生有所沟通,所以教师应把诚挚的爱给予学困生,关心他们,理解、宽容他们;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力戒嫌弃或讽刺挖苦,而应主动接近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充分信任、循循善诱,鼓励鞭策——增强学困生的自尊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育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困生的转化更是如此,学困生不过是缺乏肥料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璞玉。他们身上同样有着很多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在做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应对他们充分信任、循循善诱。给他们多一点指导,少一点指责;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训斥;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歧视;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

四、密切配合、落实措施、齐心协力——挖掘学困生的潜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校教育之外,更需要来自家庭、社会的教育。

首先是发挥师生的帮教力量。教师除了自己直接引导教育之外,还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做好学困生周围同学的工作,号召大家帮助他们,关心他们。让优等生与他们结对子,让学困生体会到一种集体的温暖。教师要及时地、经常地了解情况,安排好内容,及时总结并做好表彰工作。

其次,要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潜力。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家长在每个学生的成长中都会起巨大的作用。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座谈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要用身边的最典型的事例去感染他们,需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密切配合,使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通常情况下学困生的家长怕进校门,怕见教师。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主动与家长联系,互相督促。教师要及时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使学困生的转化得到家长的进一步支持、配合以及认可,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再次,必须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应努力争取社会的支持,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密切配合的教育体系,让学生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健康成长、发展。

总之,学困生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但只要有诚心、有爱心,注意管理方式,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致地引导培养,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能力,运用教师人格魅力,弘扬学生个性。把转化学困生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们的付出定会得到回报的。学困生不是永恒的,这些迟开的花朵将会变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用爱心转化学困生,为我们钟爱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5: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摘要: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小学阶段小学数学产生学困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生源复杂,差异悬殊、兴趣不浓,积极性低、学法不当,缺乏信心、贪玩好动,自控力差、复习预习,遇难不究、师生情感不够融洽和家庭教育重视不足等方面,仅管如此,但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一是要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学困生。二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同时,我们要积极采取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一些措施,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为提高整体素质服务。关键词:数学 学困生 原因 教育 转化 措施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我从事教学工作已有十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学困生。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试分析小学阶段“学困生”的原因,探求转化“学困生”的几点教育教学措施,为提高整体素质服务。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复杂,差异悬殊。每个学期,我们学校中总要转入一些学生,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学困生。如今语、数、英三门功课压在学生身上,担子还是比较重的,而无形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2、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因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

3、学法不当,缺乏信心。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困生在这方面就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学困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再者,上课听课效率不高,重难点抓不住,别人一听就懂的事情,学困生就是弄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的信心;

4、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一般来说,学困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数学作业没有完成,就和别人一起在玩了,当天的没学明白,以后又学了新的知识。于是,没明白的越积越多,终于停滞不前,数学不像语文,数学是前后有联系的,是系统学习的,不进则退。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对学困生引导和督促。

5、复习预习,遇难不究。学困生往往表现在缺乏有效的复习和预习,甚至不复习和预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再好的记性,再好的脑子也需要勤操练。预习时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探究,不把问题列举出来,打些小问号,做些小笔记,总有一种依赖教师的想法,怕吃苦,怕动脑。长此以往,形不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往往对以后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地步。

6、师生情感,不够融洽。学困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受考试,竞争等影响,认为拖后腿,导致教师上课不再让学困生发言,有时甚至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因此学困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数学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主要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

7、家庭教育,重视不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是的,学生学习不良,不仅有智能迟滞,还有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如有可能是家庭的原因,父母迷于赌博、父母离异、家境困难、重视不够漠不关心等;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其实哪里听得进去,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作业拖拉。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对学困生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

1、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学困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学困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有一位伟人说过:人来到世界,他总有一样生存的本领,我们要看到他的“闪光点”。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我们教师应当看到:学困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学困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学困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学困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

三、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一些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困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于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

2、融洽师生情感,提升学困生信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 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困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爱学生,尤其要爱学困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3、真诚以理相待,消除学困生自卑感。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表现在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益。如果老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学困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熟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以理相处,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4、借助集体力量,潜移默化获感染。马卡连柯认为:教师在集体中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要求个人,在教育集体的同时教育个人,并对个人产生影响。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发现一个具有一定学习目的和团结一致的学习集体,能有效地约束学困生的行为,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使学困生的转变产生奇迹般的效果。例如,我的一个教学班上约有8个学困生,我从计算入手,应用题一两步教学循序渐进,科学系统地教学,使班上绝大部的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数学的轨道。班级的学数学、用数学气氛浓,数学成绩理想,这对那8位学困生也是一种很大的教育力量。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常常会不知不觉感受到集体的压力。别人的数学都能学得好,我也一定能学好。

篇6:小学业务讲座之教师如何转化学困生

青冈县劳动乡中心小学

记得曾经有位名人说过:“没有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课,不是一堂好课!”朗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的确,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的训练与培养,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与培养!

低段的孩子由于才进学校不久,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最常见的要数读“望天书”和“唱读”这两种现象了。这也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朗读中的最大难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此有了一点心得体会在此与各位共享。

首先,读“望天书”主要针对一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才进学校,一切的习惯都还有待养成,不认识字,但记忆力特好。所以很容易出现合上书背得滚瓜烂熟,翻开书一字不识的情形,即人们常说的读“望天书”。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由于这些孩子不认识字,因此老师的范读和教读尤为重要。同时我要求学生要做到耳到、眼到、手到、口到,“四到”。即眼睛看到,耳朵听到,手指指到,嘴巴读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2)抽生读,让其他孩子评,说说哪里加了字或漏了字,哪里读错了字等等,接着再进一步进行小组赛读,其他组孩子评,比比谁听得最认真?对认真的孩子进行表扬和奖励小红花等,激起孩子们听的积极性。

(3)“小老师”教读。

这样有两大好处:一来老师可以有时间去巡视,督促孩子们是否做到“四到”,还可以随时纠正教读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二是选“小老师”这个举动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他们眼里,老师是那么神圣,能当上“小老师”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肯定!人人都会为之而努力。

以上措施让孩子们知道了自己读的是哪个字、词、句。既避免了读“望天书”,又帮助了学生识字,效果非常好。事实正如我所料,许多孩子回家主动读书了,主动请父母帮自己预习了,并且人人以能当上“小老师”为荣。整个班级掀起一股朗读热潮,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会上很多家长向我反映:孩子爱读书了,还天天缠着父母教呢!

其次,关于“唱读”现象,从教学中我发现出现这个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不会连词、断句、掌握不好语速,语调。二是读不出句子的语气和表达不出相应的感情。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重点是在让孩子们明白怎么连词、断句、掌握好语速,语调。由于他们组词太少,还不理解词语意思,这时,老师的范读和指导起主要作用,而且要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常抓不懈,随着孩子们词汇量的增加,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的增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次就是多读多练,然后让学生试着评: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

到了二年级,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气和读出感情则成了重点。对此,我循序渐进的采取了以下措施:

(1)单句训练。

先让学生弄清一句话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其明白)怎样读才能做到?哪些字要重读?哪些字又要轻读?这就得通过学生的自读与老师的范读相比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然后抽生试读,其他孩子评: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评了再读。不断的实践,总结。

然后再进一步进行多种形式的赛读:个人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既能让所有的孩子参与进来,又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过渡。确切的感受到该怎样读出一句话的语气和表达出相应的感情。

(2)分角色读课文。

首先要弄清每个角色的身份、年龄、和特点。然后讨论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角色的特点。接着抽人试读,读了大家评,评了又读,然后再抽生分角色读。最后可以按小组分角色读,这样能带动一些弱差生也参与进来,提高课堂效率,在这样来来往往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3)演故事。这是建立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的,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表演能力,还能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时,我先让大家去记记每个角色说的话,想想每个角色的表情、动作,然后分别选了几组孩子进行表演,请其他孩子当旁白。演了评,评了又演。孩子们一次比一次演得精彩,逼真,热烈的掌声久久在教室回荡…… 通过演,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了其中的每个角色。把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童话故事中……

篇7:浅谈教师如何转化学困生

一、老师良好的个性能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1.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教师时刻在用自己的形象有意无意地影响鼓励着学生,身教胜于言教,时刻在接受学生的严厉监督,学生在监督教师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师的热爱工作,热爱事业,促成了学生的热爱学习。

2.教师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发现学生的优势、亮点,然后采取多种措施去发挥它、强化它,并且去影响,促进其它方面的发展。 这种能力个性品质的表现,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形成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对于学生的素质影响是毋庸质疑的。

3.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教师无论在何时,都应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保持和各种性格的学生平心相处。对于师生关系的协调发展,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4.教师良好的习惯和修养。教师的审美素质对提高学生的修养形成高品位的欣赏情趣,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的良好习惯是审美素质内在个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素质结构和塑造完美形象的动力。

5.教师充沛的精力。教师充沛的精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长期的坚持,可以促进学生性格的形成,个性的养成。我们的民族素质才能提高,众多的人才才能脱颖而出。为了民族的未来,努力提高教师个性素质,并以此提高学生素质,以面对世界竞争。

二、鼓励学困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学困生应多表扬,多鼓励,学困生在课堂上发言和参与讨论的机会很少,部分教师为使教学进程更加“顺利”,习惯于让所谓的好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学困生容易错误地认为课堂讨论只是优秀生们的事,与自己是无关的,因此教师在课堂讨论中要有倾向政策,给学困生们比其他学生更多的机会等,热情地邀请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使他们受到更多的锻炼,当他们回答错误时不能批评,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并赞许他们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争取下次答好;当他们圆满地回答问题后,我们也要表扬他们一番,对于学困生作业来说,尽量使他们可以做比其他学生少一点的作业。从而提高他们作业的质量,让他们慢慢养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随着他们不断地进步,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再把他们的作业量逐步恢复到与一般学生等同的水平。学困生基础差,接受能力差,当前的学不好,过去的没学会,所以教师尽量使他们在学习上最大限度地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三、赏识学困生的闪光点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积极因素,从这一点入手,可以激起学困生学习的斗志,鼓舞学困生前进的勇气,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班里有一个男学生学习很差,但爱劳动,有一次,我发现他自己把散落的拖布杆,拖布头订成了班级拖地工具,我当时在全班就诚恳地表扬了他,鼓励他多做好事,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后来,这个学生,经常在班级和学校做好事,品行越来越好, 成绩也有所提高了。可见,从学生闪光点出发去转化学困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温暖学困生的心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个学困生的形成都是长期受不良影响,接受不正确的教育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对于不同类型的学困生,我们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及手段是顺利转化的保证,培养能力,遵循教育规律,采用“感化—转化—优化”的系统强化管理程序,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强有力的教育手段。

五、转化学困生的注意技巧

1.首先树立教师的威信,制定严明规范的纪律,给学生以形式上的“高压”政策。

2.充分尊重爱护学生,切忌损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情感转化将在这里发挥巨大的威力。

3.要注意表扬和批评的艺术。

4.要为学困生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让他们多关心、指导,帮助学困生战胜自我,突破自我,重塑自我。

5.学困生的反复性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学困生的不良行为是由自身的错误观念和各种诱因引起的,在转化过程中,使其原有的错误思想和旧行为习惯反复再现,这样,形成良好的浓重的氛围,利于学生新的人格和性格的塑造。

篇8:如何转化学困生之我见

[关键词] 学困生 学习兴趣 学习动力 转化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自身素质、知识基础的不同,因此学习中表现出一定的个体差异。做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学困生,学困生是让科任老师头疼的“老大难”问题。我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就如何转化学困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追根溯源, 深入了解学困生的成因

深入细致地了解学困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纷繁复杂的情况,分析、研究他们心理和个性特点形成的原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处处当有心人,抓住学困生生活中微小的细节,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比如学生犯了过错,从眼睛上表现出游移躲闪,诚惶诚恐;从动作上表现的是惴惴不安;从语言上表现的是吞吞吐吐、断断续续;从笑容上表现出的是稀奇古怪的笑;以及情绪的反常等。教师只有细致地观察,深入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思想、兴趣、能力、性格等因素。抓住学生中间发生的一些看似很微小的事情,才能对学生提早打预防针,对学生犯错可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学生在心理上不绝望,不完全放弃自己。教师要善于挖掘激发学困生意识深处隐藏的进步的动机,除此之外,教师还得了解学困生那些方面“差”,是什么原因导致差呢,只有找到差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在了解学困生的“差“的原因后,还得详细了解学因生潜在的优点,深入了解这些是转变学困生的重要条件。

二、扬长避短,克服学困生的自卑心理

全面了解学困生之后,教师就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教师要善于用其所长克其所短,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提倡学困生的某些爱好和长处来弥补他的短处,逐渐克服他的自卑心理,树立他的自信心。学困生大多在表面上表现为生性顽劣,顽冥不化,不受制约,但他们也有苦恼、自卑。学困生受到挫折后普遍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针对这种心理,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发挥他们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用无私的关爱抚慰学困生心灵上的创伤。比如某学困生能歌善舞,那么就让他在悦耳的歌声中、优美的舞蹈中得到热烈的掌声,在他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满足时的同时告诉他音乐家、舞蹈家也需要顽强的毅力,良好的文化修养,他会和乐意的接受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不仅要循循善诱,而且要利用“动机迁移”原理,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稍有进步,则给予鼓励,一句表扬会使孩子欢欣雀跃半天,更会增加他的学习劲头。如某学困生爱劳动,教师就委以重任,让他“掌管”卫生“大权”这对他的促进作用很大,更能激发培养他可贵的自尊心,使他积极上进,在自卑心理克服的同时,教师还得适当地给学困生开“小灶”,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教师要因势利导,克服学生自卑心理,医治心灵的创伤,促进他们转化,这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所在。

三、因势利导,为学困生创设学习氛围

学困生顾名思义即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有一种畏惧逃避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尤其要关注学困生,在教学中专门为这些弱势群体设计一些问题,搭建好梯度平台,把问题设计恰到好处,要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就能解决问题,梯度平台的设搭建使学困生有信心、有欲望登高望远,也是一步步把学困生引航到知识的海洋的重要手段。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激励竞争机制,使学生争着抢着去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布置作业上,都可根据学困生的实情布置一些基础性强、难度低、题量少的作业题;在考试中,要把握好对学困生的评价尺度,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全体学生,要全面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就得用多把尺子去评价,尤其对学困生应降低评价标准,如成绩达到95分的给予奖励,而对学困生只要求提高10分甚至5分即奖励。这样,就从根本上消除学困生的畏惧逃避心理,全面有效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这个弱势群体一定会缩小,甚至消失。

四、赏识教育,给学困生注入前进动力

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能够尊重自己的学生,赏识自己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因为学困生缺点较多,思想脆弱,易和教师形成对立。教师要多去了解学困生、多去关心学困生、多去找学困生谈心、多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要做到少批评、少发火,不体罚。这样一来自然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消除了学困生们的逆反心理。可见,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转化学困生的绿色通道。在这条通道上,教师只有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当爱流入学生心田时,便会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这种爱必然会得到美丽的回报,这种爱是转化学困生的灵丹妙药。

五、耐心细致,正确对待学困生的反复

学困生自卑心克服后,心理创伤基本愈合,但在遇到猛烈的震荡撞击后,愈结的伤疤还将重新裂开,在转变的过程中,对学困生的有害情景没有得到牢固控制,消极的东西又会反复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对待学生的反复要有耐心,面对学困生出现反复过程,教师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切忌在情况不明时武断下结论,轻率批评学生,否则不能使学困生心悦诚服,反而损害学困生的自尊心,造成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师生情绪对立,此时教师更需要沉着、冷静和加倍的耐心。少年儿童意志薄弱,经不起外界诱惑,大脑里已被灌输了一些“哥们义气”,所以教师应尽量减少他在外闲逛的时间,教会学生进行抵制社会上那些不良行为的办法,同时紧密联系家长、班干部给予监护,共同修筑一道强有力的防护林带。此外,还要开展一些有益活动,看革命电影,参与扫墓活动,对烈士说肺腑之言,在英雄光环的照耀下,再度给学生设置一座“防盗门”,以此来巩固、促进学困生的积极上进。遇到学困生的反复,教师耐心细致冷静处理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保证。

六、以身作则,利用班集体影响学困生

杰出的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教师的品行,教师的生活,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要对学生言教,更要身教,教师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严于律已,是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严于律己的最好办法。教育家马卡连奇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实践证明,建设一个有共同的目标,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有浓厚学习风气,有良好的班风的班集体,对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有着显著的作用。

篇9:小学业务讲座之教师如何转化学困生

关键词:合作学习,英语学困生,策略

在英语学习中,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 但由于不同的原因, 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或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储多因素, 或某些客观原因导致, 从而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者。我国目前正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其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那么对于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是广大教师需要研究和探索的。教师应当利用一切契机, 转化学困生, 比如辅导课、作业和预习等。但长时间采用这种学习方式, 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不利于学困生的成长。而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主要应通过课堂教学。而目前素质教育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课堂上的各种学习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 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并进行有效评价, 在合作中, 学困生可以得到学优生的帮助, 逐步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大部分活动和时间被学优生占领。小组里的学困生由于知识和能力所限, 只能默默地坐在座位上, 无奈地聆听别人的发言, 这违背了教育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让课堂上出现了死角。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困生主动、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呢?下面主要谈谈教师如何利用合作学习来转化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合理进行分组

合理分组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组长的选定以及组员的分配都应采取民主, 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决定。分组时, 教师应全面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如学习成绩、爱好特长、性格特征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等情况分组, 小组成员应该是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均衡分配。每个小组由4—6人构成, 一位组长, 一位副组长。组长由学习成绩好的学优生担任, 该同学要有威望, 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能安排组员、合理分工, 并能协调、监督组长进行小组活动, 担负起管理和组织的责任和义务;中等生可以担任副组长, 副组长协助组长完成任务, 或组长不在时担任临时组长。副组长负责查找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也可协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 有问题也可以向学优生求助;而每组的学困生要向学优生或中等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在学优生和中等生的帮助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组内能完成的学习任务由小组内解决, 完成不了的, 也就是学优生解答不了学困生或中等生的问题时, 可以向教师求助。小组活动中, 分工的原则采取能者多劳。比如在外研版教材初一下Module 8 Story time Unit1Once upon a time…这课中, 在用对话复述《金凤花姑娘和三只熊的故事》时可采用图片引导, 利用十二个图片引导学生讲故事, 学优生可以描述四五个, 学困生可根据表达能力, 只需在学优生的帮助下, 会描述两三个或一两个即可。对于学困生, 只有参与意识提高和积极性增强, 才能真正融入课堂。合理分组既能充分发挥学优生带动学困生的作用, 又能够营造浓厚的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小组成员间能取长补短, 最终实现整体的共同进步, 有利于英语学困生的转换。

二、激发和培养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培养参与意识

首先教师要从情感上与学困生做好沟通交流, 调动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 应尊重学困生的人格, 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走进他们的心灵。这样才能消除学困生自卑心理, 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需要引导各小组长学会与不同的学生交流, 尤其要关心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不善于交流的同学, 更不能不尊重或是歧视他们, 尽量争取组内成员共同进步, 每个成员在整个学习过程能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日复一日, 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在组员的帮助下, 会让学困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合作的快乐。在愉悦的心情中, 收获知识, 培养兴趣, 当然学困生在课堂上也就有了参与意识了。

三、重视评价, 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及时有效的评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它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适时地多运用激励评价, 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尤其针对学困生, 这种评价对他的肯定意义就更大。因此, 教师应把“You’re fantastic!”“Excellent!”“Well done!”“Wonderful!”“Good job!”等词挂在嘴上, 以此来满足学生们被肯定和被认可的需要, 增加成就感。特别是学困生, 老师对其肯定得越及时、越具体, 就越能消除其胆怯心理, 树立自信心, 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而对于学生说得不对或是需要重做、重说时, 且更不可批评指责, 可以适时引导, 如“I can see your progress!”“Let’s try again!”“You will make it!”对于能主动发言或参与小组活动的学困生, 应优先提问, 优先评价, 激发他们的成功感, 满足表现欲, 培养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没有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的学困生, 应给予期待和鼓励,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与期待, 能尽早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最终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

结束语

篇10: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之我见

关键词:小学 英语 学困生 转换

中图分类号:G623.31

目前,我们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一种现象,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学习变得被动和缺乏学习热情。随着年级的升高,这部分学生越学越困难,成了英语学习的学困生。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死记硬背、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心等诸多学习问题。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这些现象得不到改善,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化英语学习中的学困生。

一、调动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其认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部分学困生,他们普遍都有着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所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學中要创设情景进行直观的教学。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吸引学生,寓教于乐。

课堂教学中运用动画自制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他们的精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这种实物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兴趣十足,记忆深刻。英语是一门语言,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能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又生动地为学生创设了语言环境,同时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并且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小组比赛的课堂组织形式,形成互助和竞争并存的学习氛围。

二、进行心理疏导,促进自主学习

由于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家庭教育的环境等因素,这部分学困生中,一部分是接受能力问题,另一部分是学习态度问题。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始终认为,从心理上进行疏导,比片面进行知识的恶补更“治本”。在英语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甚至“不想学”。作为教师我们运用爱心和耐心使学生燃起智慧的火花,使他们的学习心态变成“我要学”。课上是他们的严师,课下则是他们的朋友,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英语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指导方法。对于怕羞、怕讲错的学生,要耐心教育,及时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加以肯定、表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胆子小、自卑的学生我会根据他的心理特点对他进行特别教育和专门辅导。但对于不认真参与、马虎的学生要时时督促;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帮助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努力方向,激励他们大胆、刻苦学习,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也有自己的一些做法,课下多给他们加餐,做一些拔高的练习题。鼓励他们多帮助班级里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三、给予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果

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他们还不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回忆一下老师本堂课或近来主要教了哪些新词、新句,如何交际;学会听课,大胆举手发言,积极投入会话表演等;学会作业,书写要整洁,质量要高;学会提问题,及时请教同学或者问老师;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好学习时间,如每天睡觉前读10分钟,早上起床后再朗读10分钟左右等等。另外,对于部分中下生,可以组织合作小组,进行一帮一活动,让优生指导后进生。还有,让学生注意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英文单词,这也是一种吸引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的好办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布置学生平时在饭店、商店、超级市场等等看到了什么英文单词,可以记下来,回去自己查查电脑或者回学校问老师和同学;又比如,让他们注意自己穿的衣服鞋子和用的文具是不是英文牌子的等等。孩子们对这些都感到趣味嫣然。在不知不觉中,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知识,并慢慢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加强家校互动,集合多方力量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学习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如果单单依靠四十分钟的英语课堂教学远远达不到好的效果,还需要大量的课外学习和提高。但是,好多家长往往流露出这样的思想:“我不懂英语,想帮孩子都帮不了。”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从思想上改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对学好英语重要性的认识,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例如,让家长在家监督孩子每天读读书、听听录音,要求家长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和观众,抱着欣赏的态度,让孩子在没有心理负担的家长面前试着大声开口说英语,长此以往就能消除他开口难的障碍。

总之,英语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个不断出错,不断暴露问题的过程,只要多说、多练,错误就会减少。作为一位农村的小学英语教师,要了解学生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我还会继续钻研适合不同特点学生的方法。全心全意挖掘学生中存在的潜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使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合理的,应有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会军.小学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考试周刊,2009年17期.

上一篇:祖母百岁寿诞贺词下一篇:1人防工程竣工验收质量监理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