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2024-04-30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共8篇)

篇1: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漳州市吴浦小学 黄建伟

转化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任教,主要担任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随着自己教学时间的增长,对学困生的不断研究,我发现了学困生一人一个样儿,但其成因确有规律可循:学困生几乎都是语文、数学双学困;班级学困生数随着年级的递升呈现增加趋势,到六年级时,往往能达到20%~30%。虽然我们一直在进行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但实际成功率不高。究其原因,每个学困生的成因都是复杂的。既有学校、教师因素,又有家庭、社会的因素。单单靠学校、教师的努力是很苍白的。下面我就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来谈谈农村学困生的成因。

首先,我觉得农村学困生的最大成因——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及不当,这点大家都很清楚。通过对这几年我接任过的3个班级,共150多个农村学生家庭的调查。我发现: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不一定是学困生,但学困生的家庭教育一定存在或这或那的严重问题。具体有二种情况: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1、客观因素造成的缺失。在我国的社会现状下,农村家庭要想生活的富余些,青壮年都必须走出家门,早出晚归的劳作着。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几乎没有,更谈不上教育子女了。年轻的父母只管生不管养,孩子的主要监护人是爷爷、奶奶,甚至是哥哥、姐姐或者年龄大点就自我监护。而隔代抚养,农村老人自身文化水平低下,往往形成了“只养不教”,同代监护、自我监护更谈不上家庭教育。

2、主观因素造成的缺失。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整体偏低,大部分家长不懂得怎么教育孩子,不懂得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全部推给教师,自己则置身事外,不闻不问,甚至不配合学校,放任孩子的缺点和过错。

可教师的精力、时间毕竟有限,“哪管得了那么多”!仍以那150多个农村学生家庭为例。家长文化水平绝大部分在小学毕业到中学毕业之间,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占不到10%,没有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的,文盲的约占5%。家长高中文化水平的学生都是优秀生,其原因主要是家长能对孩子实施比较正确的家庭教育,能较好管理孩子的学习。

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农村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无政府”状态,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因此学校的学习教育得不到延续,学生荒了心,散了志。学困生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二、家庭教育的不当。

1、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计划生育国策带来的副作用。农村子女出现独生子女症也越发普遍了。一些家长的溺爱放任,使其孩子缺乏独立性,没有抗折挫能力;造成孩子不讲道理不服管教。而学习怎可能没有挫折,班集体生活怎可能没有管教。厌学、弃学便成了必然。

2、受当今社会发展不平衡影响,在农村出现了一些文化水平低下的“暴发户”;大学生就业困难等社会现状。使有些家长萌生了“读书无用”思想。这种情况下,其孩子学困也就必然。

3、有些家长本身品行不淑,好逸恶劳,价值观偏激,给孩子灌输错误的道德品质标准。父母的品质是家庭教育的保证。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父母在孩子面前怎样做人,取决于孩子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在这样家长的言传身教下,其孩子必定是背弃学校的一切教育,成为德智双困生。

对于学困生的家庭教育缺失及不当问题,有位前辈曾感慨道:“做老师,不仅要教学生,还常常要教家长。”但事实上,作为平凡教师的我们往往“教不动”家长们。毕竟成人价值观已定型;毕竟社会的现状摆在眼前。不过,我们并不是一无所为。对此问题,我的对策:

1、多与家长沟通,主动向家长反馈学困生的情况,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取得家长信任,旁敲侧击地向家长传输些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2、尊重学困生的人格,把自己的教育资源适当向学困生倾斜。能救多少是多少。

其次,农村的学校教育存在严重的不足。教学质量与城市差距大。学困生的数量远远大于城市。农村学困生的学校教育方面成因主要有:

一、农村师资水平严重不足,我所在地区还出现了下降现象。

农村教师青黄不接,年龄结构严重两级化。现行的教育制度下,使教学人才出现不合理流动现象。农村学校的教师总想往城里调,城里学校根据该教师文凭、学识、职业技能等考核择优录用,结果农村教师“优汰劣剩”。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思想陈旧,难以适应新环境和教学手段的更新,面对新课程改革茫茫无措;新教师又存在很大的不足,如课堂管理经验,教学能力等,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不高。有不少学困生就是经历到“问题老师”,加上其他因素,最终使其知识断层,沦为学困生。而农村小学的“问题老师”何其之多!

二、当前农村与城市开设相同的课程,采取相同的教材。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农村学校硬件、专任师资(农村完小校并没有技能课教师编制)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使得农村小学实际上除了语文、数学外,其他课程都不同程度地无法开齐。就是语文、数学,翻开我们课本看那些插图、那些事例,有哪些是农村的事物。农村学校教育实际上就是语文、数学的教学,还是城市化的语文、数学,学习多么枯燥无味。学生感受不到学校的丰富多彩,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学困也就不奇怪了。

再次,当前社会,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大都被视为封建余孽而被抛弃,而西方价值观的优秀部分,如博爱、热心公益等,没有被我们很好的吸收,而那些没落的享乐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潮却深深地影响着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造成了现在的学生的学习品质普遍较差(学习品质一般是指学习的认真、踏实、勤奋、自觉、自制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态度消极,作业敷衍应付,有时喜欢抄袭作业,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再加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电脑、网络在农村普及,在家庭教育的缺失下,网游、视频聊天、影视、流行歌曲等现代娱乐对农村孩子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负面作用。这也是农村学困生男生占多数的原因,女生受传统观念的约束,能较少接触这些现代娱乐。

“教育十年改革”,这次的重心将面向农村教育。相信农村学校教育这方面能获得较大发展。学困生的成因是综合的,虽然有些我们力所不及,但我们不能无所为。我们应当不断提高自己,尽量减少学困生的产生,尽量转化学困生,能做到多少就多少。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对数学学困生的避免与转化获得了一些心得,就此与大家探讨探讨:

1、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的学习。提高教学技巧。

2、平等对待学困生,尊重其自尊。师要经常和学困生进行交流、沟通,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才会在学习上接受所教课程。

3、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人是具有群体性的,当大家都在认真学习时,学困生也会受影响,产生学习欲望。

4、教师的教学资源适当向学困生倾斜。上课多关注他们,及时掌握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他们能把当堂所学知识当堂消化。对每节课所学内容要及时检查反馈,面批其作业。通过面批查漏补缺,帮助他们理解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主动加强家校联系。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及时对家长反馈学困生的进步,向家长表扬学生,就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学困生家长对孩子产生信心,进而关注其学习,帮助家长逐步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

篇2: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单位:横县南乡镇碑塘村委小学 姓名:周璇璇

【摘要】“学困生”问题是每个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成为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难题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含无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心理脆弱等学生内在因素,也存在学校,家庭环境,教师教学方式等外在原因。分析学困生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有助于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逐步转化学困生,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对学困生的转化可以建立起档案管理,从教学内容到方法,从课内到课外,从评价到督导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自主的空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 现状 成因 转化对策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的课程应处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但由于农村社会环境、家庭、师资及学生个人等原因,农村小学的每个班都出现了为数较多的学困生。小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学困生基础打不好,学习习惯差,将会严重影响他们往后的生活。转化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通过分析学困生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有助于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逐步转化学困生成为中等生甚至优秀生。

学困生是存在在每一个班级里的特殊的、非主流的群体。小学数学学困生是指在小学学习阶段因对数学能力、兴趣、学习态度等因素,从而导致对数学学习感到非常的困难的学生。①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一)学生的内在因素。

1、对学习缺乏兴趣,无学习目的。

农村学困生大多也许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有什么用”之类的问题,甚至认为是被家长、老师逼迫他们学习。这样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应付心理”,采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他们玩的时候很积极,但却对学习懒散、马虎,缺乏兴趣。不会去考虑自己每天学到了什么,也不在乎成绩如何。

2、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欠佳。

学困学生通常学习方法不够好,对于新学知识理解能力差,在课堂上不能完全理解教师所说的话。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思维单一,只能机械模仿式学习。②例如上二年级用除法应用题时发现,不管什么题目他们就都用除法来解决。当遇到综合性知识时,他们就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以至乱写一通。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我教过的学习尖子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学困生往往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为课前无预习、课后不复习,上课注意力常常不集中,课堂小动作太多。课堂学习不思考,不发言,不参与课堂活动,不愿把新知识理解深刻;做作业时马虎了事,只要能完成,不求对错„„不良的学习习惯必然导致学习效果低下,知识得不到巩固,成绩必然下降。

3、心理品质的偏差。学困生往往形成这样那样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导致学困的恶性循环。部分小学数学学困生容易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在学习上不愿主动开动脑筋,依赖老师和同学直接告诉答案。有些学困生虽然也希望自己像优秀生一样展示自己。④但实际的课堂观察可以发现由于学困生在知识上的断层太多,能正确答题的机会不多。所以当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往往太过简单,或者错漏百出,虽然教师给予鼓励,但是大多数学生却不这样看待,有些甚至报以嘲讽的态度说出“好笨啊”这样的言语。这在精神上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困扰,认为自己确实比别人“笨”,不如别人。在学习上也就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于是他们很快就会泄气,缺乏了努力的意志力。学困生逐渐形成了自卑、厌学、遇事不究、无所谓、破罐子破摔等心理偏差。

(二)外在因素

1、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专家

⑤认为主要原因是出在家长的身上,是由家长教育不当、不合理造成的。”农村家庭大多数家长都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管教态度的粗暴,方法欠妥或者放任自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全推给老师,自己置身事外,甚至不配合学校教育。其次,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低,无法给与适当的辅导;再者,大部分农村家长为生计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给爷爷奶奶照顾。每个班级都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这些儿童在家受到老人的溺爱,在学业上重视的不多,形成“只养不教”的状态。有的甚至是哥哥姐姐照顾,大一点的就自我监护,这样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导致学困生没有学习意识。

2、农村学校及教师因素。农村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与城市差距大。农村的教师年龄结构严重两极分化。而且农村教师工作量大,往往教两个班的主课还担任班主任,有的甚至包班,一周只有两三节课可以休息。他们无暇认真思考如何更有效的教学,如何辅导学困生。

二、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摸底调查,建立学困生档案

对学困生建立档案,分析成因,开展谈心和辅导活动。从思想、学习方法、情感意志到数学基础知识等各方面进行辅导,并将学生变化情况记入档案,不断调整完善帮困策略。开展一帮一,一对一的活动,帮助学困生鼓足勇气,迎头阔步赶上去。

(二)分类推进,因材施教。

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优先考虑学困生,实行分类推进,因材施教。⑥教师备课,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课堂提问要把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通俗易懂的小问题,让他们有回答的机会,给予必要的启示和鼓励性的肯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被遗忘的角落,无人问津。布置作业时,要为学困生开小灶,一方面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另一方面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问题也要老师或同学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学困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最好当面批发,要精批细改,并写上鼓励性的批语。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学困生找到原因,加以改正。课后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并及时做好补缺工作„„。这样做就能使学困生产生对老师的良好情感,使师生情感交互感染,产生共鸣,从而使学困生发挥学习上的最大潜能。

(三)科学指导,形成习惯。

教师要注重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教给学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从“授之鱼”到“授之渔”。(1)预习习惯。“学困生”往往没有认真看书的习惯,甚至不会看书。因此,教师必须指导他们学会预习方法:熟读内容,理解意思,看懂例题,列出疑点,再做练习。经历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2)听说习惯。教师必须教育“学困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述说自己的想法,做到专心听讲,积极发言。(3)作业习惯。教师要通过作业的信息反馈,了解“学困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抓住知识理解的关键,适时点拨。

(四)激励性评价,建立学困生自信。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进而使他们产生一种刻苦钻研数学的契机,都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达到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目的。

(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加强家校联系。

做到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于学困生的教育,学校作用固然重要,家庭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要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良好配合:一方面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他们的家长沟通交流;另一方面,要经常与他们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告知他们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总之,学困生转化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其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思想转变,使学困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提高文化素质,从而少犯错误。所以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运用科学的批评教育的艺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季玉娣.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征与管理对策[J].知识水坝论文

2、秦榆.好习惯 坏成绩[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

3、魏书生.好父母 好家教[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4、施孝仙.小学数学学困生心理解读及对策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

5、舒丹,朱泓.怎样对孩子说话最有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篇3: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一、农村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原因

1. 留守学生缺乏学习关注. 留守学生主要靠爷爷奶奶看管.但农村的老人大多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管理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育孩子是有力使不出,而学生年龄较低,自控自律的能力较差,当然不愿做埋头苦读的差事,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有效引导,提升留守儿童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内心里愿意自主学习就尤为重要. 进入七年级后,我们对小学数学学习的成绩,进行了一次测验,两个班100名学生中,结果60分以上的只有12% ,20分以下的有45人,许多学生连起码的数学运算都不会.

2.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的数学学习和小学数学学习不同,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而且要在课外主动的复习和巩固. 要做大量的课外数学作业. 但留守的初中学生还缺乏一定学习自控能力,在长期没有父母的监督和管理的条件下,就会慢慢的放松学习,有时候作业多了,自己就放弃了坚持. 一次作业没有完成没有受到督促去补做,时间长了,就有人放弃了课外作业. 数学课外作业不做,上课又不能认真听讲,慢慢的就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在留守学生中,不能完成数学作业的学生占60% 以上. 有的学生怕老师批评,干脆抄袭作业. 有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听不懂老师讲课,课后又不去复习,也不做课外作业,结果数学学习成绩就越来越差,发展到连数学课都不上.

二、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 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在数学学习中不能理解数学题目,找准解决办法,不能达到基本教学要求的学生. 因为他们的存在,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受到影响,所以这类学生是教师教学中最值得关注的群体,它形成的原因和转化也值得我们去研究[2].

1.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行为方式或作风,是一种自动的经常化的行为. 初中阶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起着促进作用. 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很难克服. 要转变学困生就要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原因并不是他们脑子笨,而是不良行为习惯所致. 对于他们关键在于行为习惯上的矫正,督促他们做事要细心,计算要正确,同时要养成反复检查习惯,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生性好动的学生,要加强对其纪律教育,课堂上多对其提醒,如用让其读题,重复老师的话等形式调动其注意力,同时要给予知识上和学习方法上的“补缺”,使他们迎头赶上. 对于有偷懒行为的学生,应在对其教育的同时,应不断督促和耐心辅导他们完成作业,多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相信他们能改掉不良习惯,学习效果也一定能提高. 有的学生原来从不做数学作业,老师催的紧了就找学生的作业来抄. 为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把数学作业基本上放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如果学生不会做,就单独辅导,直到学生会做为止. 时间长了学生也都能自己完成数学作业了.

2.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

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难就难在没有学习信心,总认为自己数学基础差,学了也没有用. 要帮助他们学好数学,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压力,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有一个八年级的学生,原来小学时数学学习成绩很好,他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他跟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还要忙农活,没有时间照看他学习. 后来,他慢慢的放松了学习,经常到游戏厅去玩游戏,连学校也不去了,数学作业也不做. 数学每次考试都在30 ~ 40分.自己几次想好好学习,可一直担心追不上了. 老师找他多次谈心. 为他订立了进步计划. 通过对他上课、作业、测试等表现给他积分,实行学习小组成员学习进步捆绑式管理,对表现好的学生要适当奖励,表现落后学生给以适当惩罚,从而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3. 适当放低教学要求,实施分层教学,以求逐步提高

在热闹的课堂中,过于活跃的气氛,学生的“个性”确实得到了张扬,可同时也会失去很多,这些教师仅仅是与个别学生在进行交流,那些思维稍慢的学生根本还没来得及考虑,就已经有人把答案曝光,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浮躁自负、注重外在表现的心理,没有实实在在独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缺失的是独立思维的习惯、品质和能力. 因此,教师对学生要诚心尊重,不能忽视那些没有“说”的孩子,也许他们心中的语言才是最灵动的.

篇4: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世界重大教育问题》指出“学困生”不是个别班级、个别学校、个别国家的问题,而是世界范围的问题。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问题,一直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心中的一大难题,它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直接关系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农村中职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造成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绝大多数学习成绩落后的中学生,原因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由于某些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

1.家庭因素

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很多农村的家长意识很低,他们对自己的子女期望不大,对孩子的学习听之任之。有些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在生产和生活中用不上数学,学了也无用,因此不支持子女学数学。另外,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他们不懂得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2.教师因素

农村中职由于地点较偏僻,条件较艰苦,数学教师严重不足,而且大多数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不高,他们缺乏数学教学理论,难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缺乏创设数学学习情境的能力。

3.学生因素,很多学生的基础极差,有的中职学生连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都不会,想学都学不懂,在加上很多学生认为我到职中读书是为了学习技术,数学在生活中无用,对学习技术又无帮助,因此不愿学。

4.社会因素

由于农村中职的教学设备落后,绝大多数学校缺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学仍然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上。由于信息较闭塞,教师和学生接受不到课堂以外的数学信息,数学教学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小空间,难以与社会实践接轨。

二、提高农村中职数学学困生成绩的对策

因为造成农村学生成为中职数学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就教学方面谈谈提高数学学困生成绩的对策。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让学困生多一点成功感

要提高农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教师首先要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消除阻碍他们学习的心理障碍。作为数学教师,要提高农村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就必须给每个学困生建立档案。只有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教师才能以记录的材料为依据,客观地分析、判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为学困生创造获取成功体验的机会,把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从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勇气和信心。

2.鼓励实践,激发兴趣

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想使学困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只有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尽力创设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运用,改变“数学太难,数学无用”的观念。

3.扫除认知障碍,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开展合作学习

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体系出现严重缺陷,前后内容衔接不上,并且缺乏坚韧不拔的、刻苦学习的意志品质,遇到困难只会退缩,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为学困生提供一个优秀的榜样有助于学困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本人在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

1)分组:在班主任的支持配合下,将全班分成几个组,每组5—6人,每组既有尖子生,又有学困生,每组实力相对平均。

2)起名:每组都自己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如“骑士”、“梦之队”、“蜗牛”等等,目的是使组内成员有归属感,更有小组荣誉感。

3)竞赛:不定期的进行一些比赛。如:口算测验,概念公式准确记忆测验,期中考试等等,计算出各组平均成绩。

4)评价:设计学习园地,每次竞赛优胜组的每名成员均可获得一朵红花。学期末进行学期总评,对红花最多的小组和个人予以奖励。

4.改进课堂教学、加强学法指导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 S. Bruner)倡导学生用自己的大脑亲自获得知识。他认为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应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传授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就数学学困生而言,教师应从加强数学语言教学,进而加强对学生公式概念、典型例题记忆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课前预习、听课和课后复习的指导。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可靠保證。

5.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篇5: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校存在着较多学困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结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就相关问题进行如下探讨.一、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

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且大多都外出打工、创业,留在家里的就是留守老人和孩子,很多初中生就是农村留守少年.他们或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或是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亲情严重缺失.这些“代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加上比较溺爱,与孩子缺乏有效地沟通,家庭教育十分乏力.因为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及引导,就会放松要求.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很容易形成学不好、不爱学的恶性循环.2.学校因素

农村初中的学困生主要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到初中后,由于基础薄弱,跟不上教师正常的教学进度.而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困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而是采用与其他层次学生一样的教学方式,教学缺乏针对性,往往存在教学进度过快或是学习难度大、任务重的问题,使其难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特别是个别教师,不能正确地看待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学困生存在歧视现象.当他们在课堂上无法回答问题,或是不会解答题目时,听到的往往是教师的批评,甚至是讽刺、责骂,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斗志,反而会让他们消极情绪加剧,甚至变为叛逆性反抗,形成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3.社会因素

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民都在外面打工,有的也积攒了一点辛苦钱,在家乡小县城买了房子.这就使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大学毕业了也不会包分配,加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另外,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吧遍地都是,很多农村初中生由于缺乏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导致其上网成瘾不能自拔.二、对策与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特殊关照学困生

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点,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是很正常的.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学生的这种差异,切不可歧视学困生,并根据学困生的特殊性,在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都给予特殊的关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转化计划,创新转化方式.在学习上,教师要充分体谅学生的难处,帮助学生摸清自己的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并制定帮扶计划.要注重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进行学习辅导.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优秀生的积极作用,开展结对子、一帮

一、手拉手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安排学习小组长,负责给学困生进行日常辅导、监督和帮助.2.实施分层教学,降低学习的难度

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与指导.针对学困生,安排最基础、最简单的学习任务,提出最容易达到的学习目标.这样,就容易让学困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是特别困难,从而逐渐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趣味性.随着学困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可以按照循序渐进地原则,逐渐提高学习目标,递进式的增加学习难度,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促使其不断进步,向更高层次发展.3.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数学趣味性

篇6: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四川省宜宾县双龙中学 罗运来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数学学困生的主要特征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2.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3.参与意识不强。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知识形成的系统性。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 “ 知识断层 ” 现象。

二、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小学数学基础差,初中数学的加深,更加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对数学没有情感,自暴自弃,并由此产生高度焦虑或其他消极情绪,逃避数学课程的学习。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解题时不善于总结、归纳、推广和延伸。大部分学生只会对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等机械的记忆,缺乏应变能力。对于所学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松散凌乱,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十分吃力,不能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3.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 “ 应试教育 ” 的困扰,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数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

4.在农村,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初中生的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无法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回到家里只看有无作业,很少和孩子交流学习情况,很少主动来校了解和沟通。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许多家长在外打工,留守学生数量增多,缺少父母管理,沟通;由于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造成孩子心理的障碍,生活上讲吃比穿,惰性心理极强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孩子读书无动力、无压力、对学习成绩的好坏不甚关注,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1.教师要乐于投入全身心的爱。每一位“学困生”都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真诚的爱,尤其学困生中的留守儿童,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可以使他们的自尊和情感得到满足,爱心得到点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困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告诉他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方法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会做人的道理,做“真人”,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热情。

2.教师要善于激励发现闪光点。数学成绩差并不见得其他方面也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心理因素并非全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方面。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到“学困生”中去,善于捕捉信息,发现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弊病,树立起自信心;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一些鼓励,让他们体会到你行,他行,我也行,增强他们进步的动力促进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

3.教师要注重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1)预习习惯。提高“学困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以保证预习的落实。教师必须指导他们学会预习方法:熟读内容,理解意思,看懂例题,列出疑点,再做练习。(2)听说习惯。教师必须教育“学困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述说自己的想法,做到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在课堂中,教师应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注在这些孩子身上,听听他们的想法。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肯定的话语会使他们在犹豫中受到鼓舞,自信得到增强。(3)作业习惯。“学困生”往往对新知识理解不透彻,马虎粗心,作业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因此,教师应对他们提出作业“三步曲”:第一,温习;第二,订正;第三,建立错题集。

4.加强个别辅导。“学困生”知识缺陷多,而数学是逻辑性、连贯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要使“学困生”在认知上不矛盾,就得使他们前后的知识有机的衔接起来。个别辅导是有效的方法,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分析错误,让其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篇7: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内容摘要:学困生的减少和教育转化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我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的自身心理障碍是形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心理的形成又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此针对学困生的自身不良心理特征,根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在数学教学中减少和转化学困生有以下对策:

1、分析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2、减少小学数学低年级学困生的形成;

3、转化学困生的数学教学对策;

4、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通过对策的实施,极大促进了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障碍;潜能;对策

学校作为社会各类人才的培养机构,必须使每个学生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曾有教育专家指出“学校是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确实产生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就从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数学学困生的减少和转化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数学学困生的出现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研究数学学困生的形成,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逐步提高数学学困生的数学水平,教会他们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十分必要的,是刻不容缓的。

二、分析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对学困生的理解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二)、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要想解决数学学困生向“中等生”、“优等生”的转化,首先我们要来分析一下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个人能力素质的差异,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明显表现出数学的思维障碍,不灵活,效率低,效果差。

(1)、理解题意的能力非常差。数学学困生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对于语句的理解能力与同龄人相比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所说的话,这可能跟现在的老师与父母、长辈或者学前教育时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有关,也可能是孩子年纪尚小,语言思维模式还不成熟,这就出现了学生与老师的沟通障碍,这种常常被忽视的沟通障碍往往是孩子成为学困生的罪魁祸首。(2)、思考的表面性。由于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缺乏深刻的理解,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也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导致思维单

一、想象力低下,其思维往往不能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

(3)、过分依赖感性认识。学生的思维活动限于某一个知识点,迁移能力低,没有形成完整、优化的数学认知结构体系,概括水平低,不会多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的应用能力低。

(4)、思维定势。轻信于解题的经验,轻信于固定的思路,形成思维定势,不能根据新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

(5)、运算推理能力差,解题步骤不清晰,不会合情推理,由条件不会发现与之相关的结论,导致解题过程错误。

(6)、学习方法不当。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数学,没有把握数学对象间的相互关系,对数学对象理解不准确,只知记题型,背公式,因而事倍功半,知识极易遗忘,且经常与其他数学概念相混淆。

2、个人在学习数学的心理上出现偏差,导致在数学学习上出现许多非智力障碍,影响数学学习,具体又有如下几种:

(1)、消极心理。学困生由于数学基础较差,经常尝试着学业上的失败,导至对自己失望,索性不努力学习,得过且过,消极应付,缺乏学习主动性。

(2)、从众心理。学困生由于平时长期受老师同学帮助和家长的包办代替,使其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满足固有的思维模式,缺乏独立动手动脑思考的意识;作业和提问中很容易接受别人暗示,缺乏自主性,最终造成对知识的一知半解。

(3)、焦虑心理。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常担心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因此人变的胆小孤僻,在学习中不能大胆的冲破阻力去设想、去探索、去克服困难。同时也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常对客观情况做过分严重的估计,使自己在学习中常感到无名的恐惧。

(4)、自卑心理。学困生由于缺乏必要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上不去,由此形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渐渐思想不能集中,影响正常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不恰当的提高教学要求,超过了学困生心理接受能力,使其对学习悲观失望。

(5)、厌学心理。学困生学习动力不足,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使之感到数学知识的枯燥,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讨厌学习。

三、减少小学数学低年级学困生的形成

学习困难学生身上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种综合症状,如:知识基础差、学习技能低、习惯不良、态度不端正,或者还有人格适不良和行为问题。每个学生的问题各有侧重,抓住主要问题,找到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主导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干扰方案和教育教学策略,从而帮助他们扫除“学习策略障碍”,但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上还没有一个定势,学困生的界定不能立刻确定,那就要求老师要做好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做好学习的诊断,做好各环节的教学工作,从而形成对策,减少学困生的形成。

(一)、认真分析教材,基于知识点的教学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年级,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基础的年级,所以教学一年级的老师往往要更细心、认真的解读教材。

1、全面理解教材

全面理解教材就是把握本教材教什么,学生要掌握什么知识;认真细读教参与课标,了解教学的重难点。

2、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与课时,整合教材 首先,每位教师都应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不一定要按教材所说的课时去开展教学,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对教材的理解来组织教学。

其次要做好单元教学设计。每个单元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老师必需要清晰、要知道,并写好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做好本单元的整体设计。

最后还要设计好课时教学目标而且目标要明确、易于操作、并体现三维。例如我设计的《百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际的情境、小研究,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在小研究中培养创新的意识,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从小组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此目标不仅切合生本教学的理念,更是因我所教学班级而定,其目标就主要还是让学生能正确计算“进位加”这一知识点。

(二)、做好学习诊断,基于错例的分析

学生在数学科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困难现象,从认知结构角度和解决,一般都不是很复杂,但是,从传统的思维品质训练观出发,往往把事情解释得非常严重、复杂和难以解决,还会导致许多不堪设想的消极后果。所以要做好学习诊断,基于错例的分析。

学习诊断是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分析,包括学生学习的情况,知识点的教学等,其过程是:找出致困知识点——分析错例——学生学习诊断——重新教学设计及练习——后测情况反馈等。其实每一个知识点都会有学生出错,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这个知识点错了,并不代表其它知识点对他是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错得特别多、而且是同一知识点出现较多不同错例的情况进行知识的诊断与分析。我在教学“左右”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出现的错误较多,如: 错例一:

此题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没分清“几个”还是“第几”,导致题目做错。错例二:

学生对“左右”不理解,既没分清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所以不懂做相关的题目,可重组知识点对他进行教学。

通过错例的分析后进行了学生学习《左右》这一知识点的诊断与分析:左右这一知识点的引入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类的生存空间,而“左右”这一知识点是出现问题最多、最难解决的,学生既没分清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经常左右不分,又没弄清清“几个”还是“第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求初步认识、掌握左右的相对性即可,具体地说:只要能够正确分辨自己的哪一只手是左手,哪一只手是右手,并能判断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就足够了。其实,从教学左右的目的看,主要是为了通过发展学生的方位知觉来帮助学生认知物体的相对位置,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针对学生出错的情况,我重新设计了有关《左右》这一知识点的练习题,让学生再一次巩固此知识点,并对后续的练习题进行“后测情况反馈”平时反复强调“左右”,如做好题目的举左手,以达到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此知识,理解此知识,不在这一知识点上导致致困。

(三)、反思教学方法,基于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做数学”、以贴近生活动实际来进行教学。所以我们要跟进时代的脚步,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学习各种不同的教学理念,而且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反思,另外再配合自己学生情况进行教学,相信这样的教学,可以减少学困生的形成。例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特征》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自己用小研究的表格写出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然后汇报,最后小结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由于我当初目标设计过高、难度过大,要让一年级的孩子用小研究的表格写出来是不可能的,只能让孩子去说。而且在设计研究目的的时候不够明确,应在教学前给学生指明方向:你可以从观察边、角,或者进行六种图形的分类来进行研究,这样学生不仅明确了研究的目的,还知道怎样去把图形分类。总之上完课后学生对这一课时的知识不理解,我马上进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整个教学设计的反思,并在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后重新进行教学设计,重上了一节课,及时的进行补救措施。最后,这一单元的评研是全册成绩最好的、学生学得最扎实的。可见,课后的及时反思与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致困因素的形成。总之,“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只要从低年级开始抓起,抓准致困的知识点,充分做好致困知识点的分析与诊断,并及时地突破致困知识点,这样学困生还会存在吗?

四、转化学困生的数学教学对策

(一)让学生享受数学的美

数学包罗万象,丰富之极,它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处处充满着美。数学知识结构的整体美、数学概括的简洁美、数学思维的哲理美、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美„„数学中一个个简洁的定理、一幅幅严谨的知识网络图、一道道绝妙的算式、一组组有趣的关系式„„这些都是数学家的心灵智慧撞击所迸发出来的一种和谐、庄严、永恒的美。但是这种数学知识潜在的美、含蓄的美,是不会自发地起作用。教学的艺术正是要千方百计地挖掘它的美,渲染它的美,体验它的美。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去感受它的美,升华它的美。用美的力量去燃烧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对于儿童来讲是抽象的、陌生的,但生活对于儿童来讲则是形象的、熟悉的。如果孩子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模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枯燥单调的数学理论就会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与孩子们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会使他们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会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现代数学绝不是纯粹的数学游戏,不是单纯的计算,不是束之高阁的性质、定理、法则,更不是虚无飘渺的推理判断,现代数学是一种直接用于生活的技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将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相沟通,创设学习数学的生活情境,孩子们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我就生活在数学之中。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想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愿望,继而会喜欢数学。孩子们拥有了这样一种积极的心态,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和进入数学乐园去探索、去创造的欲望。

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享受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价值,发现数学的神奇,体验数学的趣味。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地爱上数学,可以持久地集中精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形成“爱学——会学——学会”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创造思维的火花正是从这里燃起。

(三)加强教育培养,调整心理状态

学生学习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因发挥程度,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培养和激发,千方百计地燃起学困生内在的求知欲,不但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多途激励,调整学生心态

学困生由于长期受到学习上的挫折,使他们缺乏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利用多种途径,来调整学生的不良心态。

(1)、情感激励。“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教师有着较强的情感依恋,尤其学困生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清楚了解每个学困生的内心世界,把教师的爱撒向全体学生,并始终明确的表示对学困生寄予厚望。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同学之间的一种互帮互学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内在积极性。

(2)、目标激励。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学困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引导帮助其设置合乎自身水平的学习目标,并努力为其创设这种学习目标情境,唤起学生追求实现目标的欲念和情感。

2、激发兴趣,形成心理动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与成败。我们根据心理学原理,通过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来充分调动学困生潜在的学习需要,使学生爱学,形成心理动力,提高学业成绩。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求知欲望

生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需,无处不用数学。”我在教“比较数的大小”这节数学课,借鉴一位老师用生活的数据来切入。我让学生写出一个接近6000的数并问:在生活中有什么接近6000的数?

出示:长江全长6300千米

黄河全长5464千米

学生自主比较长江黄河的长度。师:长江是我们中国最长的一条河流,它在世界上也是数得上的。

接着出示世界上最长的四大河流: 亚马逊河

6440千米 长江

6300千米 尼罗河

6695千米 密西西比河 6020千米

师:长江排第几?学生比较得出:排第三。

师: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国还有很多排在第一的。老师听到新闻,青藏公路贯通了,它具有世界上的9个第一。

师:给你们课后留个作业,找一找我国的世界之最,找一找青藏公路的9个第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来自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本节课,老师跳出教材,选择了这样一组让学生知道后油然而生自豪感与爱国情怀的数据,让学生在比较中不但获得数学知识,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惊讶与赞叹中获得一种知识的力量。这样的设计增加了这节数学课的内涵和趣味,把生活中的内容赋予了数学的灵动,又给数学教学注入了生活的情趣。课堂是知识传递的驿站,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殿堂。老师驾驭的数学课堂,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开启,更包括心灵的点拨和生命的润泽。(2)、巧妙灵活地引导“探究”

教学的艺术不仅要激发起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与需要,更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享受参与探究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动力。

以《圆锥体体积计算》为例。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实际探究的背景并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学生开始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提出猜想,动手实践,验证结论。小组里个个有分工,人人有责任,大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把每次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多次的实验中学生发现了圆锥体与圆柱体在“等高不等底”或“等底不等高”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体积关系是不确定的;当它们存在着“等底等高”关系时,总是1份与3份固定不变的关系。同学们并没有因得出结论而满足,而是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着科学的探究方法,感受着成功的喜悦与合作学习的快乐。(3)、及时反馈矫正,扫除认知障碍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应用所学知识的成败。如在教学中设置不同层次要求的练习,使学困生适应其“现有发展区”逐步向“最近发展区”过渡,并对每一位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当堂进行批改矫正,对典型的错误大家一起会诊,进行分析,使学困生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到自己学习上的弱点与不足,而且从中也看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3、培养良好意质品质,提高数学素质

小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困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素质的保证。我在实践中主要对学困生进行了三方面的培养:

(1)、自觉性的培养。教学中根据学困生心理特点,在学习新知前要把每一单元每一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向学生讲清楚,增强学生的目的性、自觉性。

(2)、自制力的培养。我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入手,增强学困生的自控力,改变学困生那种出现思维受阻就烦躁不安,一尝试失败就情绪混乱的现象。如针对学困生对四则运算计算没有耐心,经常出错的现象,让学困生按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步一步一回头的方法来自我调控计算过程。

(3)、自激力的培养。学困生由于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心理,不愿主动的去挖掘知识提供的信息,不愿深究剖析,而是期待得到问题以外的暗示。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中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以突出知识的内化环节,训练学生建立“依靠自己是获取知识最可靠的力量”的观念,使学生多成功,从而激发内在的潜力。

(四)优化教学过程,顺应心理规律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顺应学生心理,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其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体验,来增强学习的自信,从而消除学习心理上的障碍。

1、优化提问手段

课堂提问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那么课堂提问对学困生问些什么?怎么问呢?在课题实施中我的做法是:

(1)、注意提问的时效

数学课堂提问中,要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课堂环节,设计不同的问题。

(2)、注意提问的技术

对学困生的提问我力求做到:首先,问题应表述正确,通俗易懂,对一些难理解的术语,可适当的用方言解释。其次,提问中应留给学困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自我补充自我修改的时间,降低其焦虑程度。再次,提问到的学困生不能回答时,我采取适当的回问,保护其自尊心。(3)、帮助学生质疑

学困生的问题意识非常淡薄,不能或很少提问,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取问和不会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想方设法的帮助学生敢问、会问。

2、优化作业手段

(1)、改革作业布置形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

①、保质完成a类基础题。基础题是教材中应该掌握的双基要求,难度较低,学困生通过主观努力能够完成。

②、积极探索b类基础发展题。基础发展题是例题的变式和深化,或是学生在理解知识基础上的自编和自练,这类题允许学困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自主选择。

③、兴趣尝试c类发展题。发展题多为开放题,无固定解题策略或无固定答案。学困生通过直觉思维和实践操作,也会有所发现。(2)、改革作业评价方法

对学困生作业的整体评价一律使用优秀,即正确完成a类基础题的给优秀,做错订正仍给优秀。对多完成作业的加一些激励性评语。如“真棒”“这次作业和前次比,进步很大”“再努力一把,就成功了”。

(五)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倾向,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困生学会学习。

1、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指导学困生预习,首先要从自学课本开始,指导预习课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讲的是什么内容,题目怎么做,为什么是这样做,还可以怎样想。通过预习使学困生对新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知识有困难的地方学困生可注上记号,在课堂中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使学困生听课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

(2)、课后整理:要培养学困生先复习当天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2、学习方法的指导

(1)、操作方法的指导。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学困生尤其如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从直观学具入手,加强操作方法指导,让学困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有条理地展开思维。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指导学生通过剪、拼、看、想、说等过程指导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思考方法的指导。学生肯于思考问题要靠教师的激发和调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思考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学会学习。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明确要找能被2 整除的数的特征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先写出一些能被2整除的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什么特征,最后归纳: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再通过枚举,确认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当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就放手让学困生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不但掌握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时还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效果分析

通过几年的策略实施,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矫正和预防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强了主体意识,形成了乐学氛围

策略实施后,极大的改善了师生关系,使教师乐于指导,善于指导学困生,学困生主观上也乐于接受指导。同时本研究立足学困生,面向全体,使教学更适合每一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困生在学习上较易获得成功和自信,激发了其积极性,使其学习更主动,更轻松。

2、增强自主意识,培养了良好的习惯

①、改变了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学困生走上自学的行为。

②、学困生能主动交往,提问数量显著增加。

③、自主选择作业,提高学困生的作业欲望,作业质量都的较大提高。

3、学困生学业成绩普遍提高

篇8:浅析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在农村学校这个群体中, 形成“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频繁, 学困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及矫正, 成为现代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人通过这几年的了解、调查、收集等形式, 就其学困生的形成的原因和如何做好他们的转化做一些探讨, 以供同行参考。

一、造成学困生的因素的分析

(一) 家庭因素

1.社会效应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行教育的管理体质的发展, 尤其在农村, 家长对孩子培养的意识不强, 观念淡薄, 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覆盖面比较大。落后的农村意识非常强烈, 这种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影响力很大, 致使孩子对学习知识的思想模糊。

2.留导人员的原因。在农村有许多家庭, 孩子由老人来照顾, 父母一年四季在外打工, 与孩子相处的时日太少, 父爱母爱匮乏, 这些孩子思维不定真, 忽优忽劣, 老师布置作业老人无法指导。

3.父母离异的原因。近年来常有破裂和重组的家庭现象, 这种家庭由于精神和生活上的打击, 对孩子的教育得不到加强, 孩子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打击, 孩子自然会产生痛苦、彷徨、恐惧的心理, 使其产生自卑感。

(二) 个人原因

1.先天和自为因素。在农村有部分学生由于个人和人为因素, 使学困生数量增加。其一:先天因素。其二:由于部分家长不让孩子接受幼儿教育。

2.目的、动机、习惯、方法上的因素。农村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环境上的因素, 大多数学困生学习的目的不正确, 缺乏上进心, 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认识, 没有主观能动性。加上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学习方法欠妥, 效率低, 依赖心理强, 不接受好的学习方法, 惰性心理占据着他们的心理位置。

3.学校、学生及教师的因素。 (1) 学校因素:长期以来, 学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考试进行运作, 而极少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教育学生。对学生、教师, 学校的评价基本上是按照考试成绩为标准。为了成绩, 部分学困生得不到重视, 甚至会放弃。在此情况下, 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加剧了学习上的两极分化, 使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 成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 学生方面:学生之间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观念认识的指导不够, 大多数学生对学困生有鄙视行为, 在班级得不到帮助和关爱。 (3) 教师方面: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 忽视了学困生的潜能。

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根据以上对学困生产生的分析, 我想对待学困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转化。

(一) 心理障碍的排除

学困生的心理、情感和意志都比较脆弱,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学生、教育学生。对学生施以爱心, 从情感入手。在了解学生心理世界的过程中, 应尊重学生的情感和尊严, 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理, 把学生束缚的心理解脱出来。正确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其达到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

(二) 培养自信心, 给学生的信念定位

大多数学困生面对知识感到望洋兴叹, 力不从心。长此以往, 惰性占据了他们的大脑, 对学习失去信心, 失去信念。老师应站在高度的平台, 给他们合适的空间, 让他们发挥自我, 从他们身上找到闪光点, 能及时给予表扬、给予支持, 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只要自己肯付出、肯努力, 就会有成功。小红是个学困生, 后来小红自信进步了。从此, 小红有了自信心, 给自己的信念定了位——努力。

(三) 润物细无声, 给他们关爱

学困生除心理障碍, 缺乏自信心之外, 更为缺乏的是关爱。他们需要的是社会、老师、同学的认可, 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世界, 当然比较低调。如何才能使他们的情感世界宽松、愉快呢?首先,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 交给他们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和窍门。其次, 让品学兼优的学生辅助他们, 可以通过合作学习、互帮学习、比赛活动等形式的实践活动, 使他们知道自己和其他同学是平等的。再次, 教师可以通过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课, 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顾虑和疑惑, 使他们的心理从禁锢中解脱出来, 正确地对待人生、对待生活。

上一篇:《30米快速跑》教学反思下一篇:凌乱的脚步爱情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