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提升思维品质

2024-05-05

数学思想提升思维品质(通用8篇)

篇1:数学思想提升思维品质

感悟算理,注重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学习时间长,分量也最重,它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品质,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学生对计算教学却比较厌烦,计算错误率普遍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算理进行灵活地计算。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在计算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

1、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来感悟“算理”掌握算法

“算理”,顾名思义是指计算的方法与原理。在教学中老师们普遍认为,让学生理解“算理”比较复杂,意义不大,所以有的教师干脆直接告诉学生“怎么算”,省去理解“算理”的教学环节。其实,“感悟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计算教学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忽略引导学生对算理的教学,这种急功近利的教法,不但违反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而且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与深层感悟的机会,长远甚至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我们必须清楚知道,“算理”是学生走向“算法”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算法”的知识基础,而“算法”是学生学习的中心任务。单是强调“算理”,能理解了新问题,但无法实现计算方法上质的飞跃;单是强调“算法”,“知其然,必须知其所以然”,犹如建立在空中的`楼阁,很难稳固。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这是计算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经历过程来感悟“算理”掌握算法

任何新事物的认识,都是由旧引新的过程,数学的特点犹为突出,算理可以说是学生已有的“旧知”,在计算教学中某些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已探究领悟、自己交流归纳算理、感悟算理、总结计算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作全面的了解,要对教材内容作细致的分析,把握教学的探究点,找准时机,巧设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走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感悟出数理,探究出计算的新方法。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在引导“14×12”的竖式计算时,教学中教师充分抓住竖式中“14”的转接理解,把学生带入探究活动中。有学生说:“因为12中的1是表示10,1×4实质是表示10×14等于140,”有学生说:“14后面还有一个隐形的零。”本课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向“两位数乘两位数”新旧知识跨越,也是小学生学习计算的重要转折点,如果教师找准了这一关键的连接点,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只有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并与抽象的竖式计算建立起联系,从而让学生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清晰理解竖式的算理,才能真正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3、通过新旧知识迁移,让课堂现场“生成”算法

“数学方法是数学的本质。(数学家哈登伯格名言)”传统计算教学,是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依照例题的方法去理解、模仿、熟练,而不是学生探究、发现、“生成”出数学方法来,这是“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教学思想上的本质区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重视处理好“教师预设”与“课堂生成”这组相对的辩证关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重视引导学生发现真理和寻找真理。如以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学生会想出“10+2=12,14×10=140,14×2=28”的方法,只要把它们竖式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悟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方法应注意问题。“生成”与“预设”是相对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思维碰撞的动态过程,在这种动态的过程中,往往会生成一些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的预设越有效,课堂的动态生成就越丰富。如果教师能善于抓住这些生成点,让学生充分地去探究和交流,就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中国大学网

篇2:数学思想提升思维品质

【“菜单”讲座活动形式】:专题研究(含对话交流、课堂展示等)

【主讲人】: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张伟

【主讲人介绍】:

张伟,男,29岁。03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科学园小学教务副主任、教育技术室主任,07-08学年度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09年4月被评为区新一届小学数学教学带头人。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近年来课堂教学能力得到很快提高,并先后数次代表学校开展各种区、市、省级的公开课及调研课。06年4月份承担了南京电教馆新课程教学课堂实录的拍摄任务,执教《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全国发行;07年参加南京市骨干班青年教师赛课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获一等奖第一名;08年12月面向全市执教公开课《可能性》获专家好评;09年4月参加区新一届教学带头人展示活动,执教《倍数和因数》,随后代表江宁区参加南京市小学数学赛课活动,荣获南京市高年段赛课活动一等奖第一名;09年5月在全国友善用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大赛执教《用画图策略解决行程问题》荣获一等奖;09年10月代表南京参加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课堂教学评比中执教《小数乘整数》获省二等奖;09年11月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大赛获全国一等奖;10年4月参加南京市赛课一等奖获得者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执教《画示意图解决有关面积的问题》,获好评……

在执着课堂教学的同时,参与撰写了两本教育教学著作:《走向数学生态课堂》——特级教师詹明道数学教育思想研究和《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品读名师课堂100个经典魅力小学数学卷。另有数十篇论文案例获省、市、区各级论文案例评选奖项!

【讲座提纲】:

 研究课题解读: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所以十分有必要开展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有效提升数学思维品质的研究。本课题将以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为研究内容、以提升数学思维品质为研究目标,从理论内涵、教学原则、实施程序、操作策略、实验效果等方面作合理分析,以寻求建立一个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能确实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体系,从而改变我们问题解决教学的方式,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篇3:数学思想提升思维品质

一、引导学生自主体验,积累探究性经验

新课改理念中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体验. 因此, 小学数学课堂更倾向于让学生自主性地探究学习,而不再是教师们“填鸭式”地灌输书本上的知识. 因为这样灌输的结果只能让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数学的热情. 教师的主要职责还是引导学生有方向性的学习,多通过小组活动或者是一些班级性的数学活动来积累经验. 教师课上单独的讲述并不能让学生有一种真实性的感觉,只有让他们自我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应该设计出一些有思考意义的创设性问题,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不断的拓宽思维方式与思维空间,从而在实践中找到更有效、更快捷的解题方式. 例如: 在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老师会引导学生对于三角形的三个角进行探究,学生通过测量三个角的度数,将它们加起来会发现和为180度, 也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这个知识点在三角形其他计算运用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点. 又如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时”,学生可以探究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是相等的,而长方形的对边相等、邻边不等,但是它们两个相似的是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这些都可以由学生自己探究发现,进而积累为自己的学习经验.

二、优化操作实践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我们知道:“真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中”. 经验的积累更离不开实践活动. 有些数学知识是不能靠死记硬背的,学生要做的是记住这些知识并且能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 因此,老师只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知识点,或让学生通过做题来记知识点, 这些都是学生不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学会举一反三,让他们明白在哪些方面可以运用到这些知识点, 这才是数学课堂的意义所在. 数学教师要能够经常性的开展一些数学性活动, 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在课后再将这些经验运用到题目当中去, 从而有效地消化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要实现这样的目的,我们就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的分配,让学生能够多在实践中获取经验. 例如:在学习“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圆锥体,再根据自己做的圆锥体测量出底面半径、高. 这样,就可以根据圆的知识计算底面积. 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对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理解就变得容易多了. 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圆锥体,在图上进行标注,这样直观的展示便于学生的思考.

三、对接生活积累过程,把生活经验转化为认知

小学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授课时要注意将数学知识带入生活中去. 小学生对生活中的思想现象比较熟悉,将知识代入生活中去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从而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从这样的方式中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到学习经验中去,两者可以形成互补的作用. 例如:在解答 “ 相遇问题” 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和同学为例, 他们在上体育课时,操场一周为400米,一人平均每分钟跑200米, 一人平均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在同一起点开跑,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可以相遇? 在开始时学生不明白的可以自己和学生在操场上试验,通过试验,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比较有透彻的认识了. 当然,还有数学中的利息问题,教师就又可以将生活经验代入到学习中去,学生可以回家自己用零花钱存入到银行中去,渐渐的就会记住利息的公式是本金乘以利率乘以存入的时间.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经验, 再联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这样可以方便的记忆,也可以快捷的得出答案来. 因此,教师要运用生活场景,巧妙的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并且从中积累实践活动经验.

四、经历各种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安排多种不同的数学活动. 但是, 这些不同的数学活动如何围绕着同主题展开呢? 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数学活动,可以直观的从这些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活动都是可以得出同样的一个数学知识点. 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授课,可以清晰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同时, 也让学生懂得了同一个数学知识点是不拘泥于一种形式的. 通过让学生有这样的认知,那么他们在之后的答题中就会灵活转动他们的思维,考虑多种答题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创造性的备课, 与时俱进. 通过多种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因为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这些三角形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例如从它们的高上学习,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使用一些三角形的器具,让学生能够对它们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它们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一条边的垂线.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体积”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一个粉笔盒或一个小箱子,就可以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计算方式. 学生通过在活动中累积经验, 在答题上就会反应迅速.

篇4:数学思想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 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 思维品质

引言

应该关注和重视在各个环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知识发生过程、解题方法探索、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断向小学生渗透数学思维理念,让学生融会贯通,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挖掘自身潜力。通过研究和分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提高数学思想渗透的自觉性

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和重视数学思维渗透的重要性,提高渗透自觉性,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与成长的黄金时期,数学学科学习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创造性地开展数学教育、培养数学思维,变革传统教学思想理念,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教育活动的开展难以脱离先进的教育的指导,只有在科学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准确把握教育教学发展方向,探索高效数学思维培养方法,促使现代数学思维品质教育与实际教学要求相契合,通过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来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在提升学生数学思想品质的过程中,优化教学环境,促进教育发展,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优化提升[1]。

二、通过学习数学史了解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史属于包含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历史概念的部分,可以让学生通过了解各类型数学概念的由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由此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思想方法,创新是进步的灵活,创造性地开展小学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束缚,更深入地发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以此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教学良好发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无疑是难度较大的学习部分,追根溯源不难发现枯燥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难以促使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故此,创新数学教育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小学课堂教学,运用新兴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品质[3]。

三、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兴趣

想要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兴趣,教师应首先树立人文理念,从学生发展着手,并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建立师生关系之前,应建立朋友关系,并深入生活实践,将数学知识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相互结合,以此增加学生对数学思维品质及数学知识的认同感。此外,在教育中还应秉承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将数学知识以故事方式传达给学生,教师可借助课本扩展其他知识,如学习数学知识时可将数学知识与地理、历史、数学等知识相互融合。另外,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可在教育中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方式,尽量运用当地教育教学资源,与学生一同前往课堂之外进行教学活动,创新传统课堂灵活化的转变出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互结合,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数学,只有学好数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指导生活。

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兴趣。

应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但受到传统课堂的制约,很多时候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对此,为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想方法,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在数学教学中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并转换学生传统数学学习思想。例如,讲解小学乘法口诀时,完成教学任务后,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可随机抽选学生到讲台上总结一下本节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即可讲解到什么程度,该种方式可在客观上督促学生学习,怕教师叫到自己无法应答而努力听讲,通过该种方式逐渐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在总结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灵活开展课堂形式,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课堂教学不应仅局限于教室之中,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应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育,故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或者操场中实施课堂教学。如讲解小学五年级统计学章节时,可结合实验与学生共同探索瓶子里到底有多少粒豆子,利用学习的统计知识,师生之间共同探索这一活动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此外,灵活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之中,不断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促使数学知识学习生活化,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已经成为现代数学学习的关键,提升小学生思维品质,创造性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新课改的要求,又是现代数学发展的诉求,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可结合众多教学手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灵活运用于课堂。在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过程中,全面提升数学思维品质,运用全新教学理念,以此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兵.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4:54.

[2]梁健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效提升反思价值——回顾与反思问题解决过程的教学案例[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6,02:110-111+120.

篇5:数学思想提升思维品质

语言与思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思维是认识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体现。语言和思维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是统一的,但从个体发展来讲,人是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其思维能力赖以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口语规范化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从理论层面上讲,口语交际训练促进思维广阔性、深刻性的发展。思维的广阔性指善于全面地考察、分析问题。当然,要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为基础。思维的深刻性,是要使学生的正确地推测事物的发展,并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口语交际训练促进创造性思维、灵活性思维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思维又是创新能力品格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往往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是富有新的创意,创新思维又包括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等。口语是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内容,它是思维发展外壳。因此,训练学生的口语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的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改变原来计划,方案与方法,寻求新的方案与方法,具备这种思维品质相当重要。

从语文教学的操作层面上来看,正确选择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思维的品质是十分关键的。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目前民主政治的进程,商品经济的深入,全球化的发展也急切地需要未来和就业者有过硬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论是政客,还是商人、演员,抑或是小推销员等等,都离不开口语交际这种最频繁、最直接、最有用的形式。

其次专注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实用性,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口语交际的形式有讲话、交谈、辩论、答记者问、报告等,这些形式应按照学生智力发展阶段的顺序安排教学。学说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为了解决现实生活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认清社会、理解生活,而生活中的矛盾往往成为他们成长的焦点,教师如果可充分利用好这些焦点的讨论来引导学生,对学生茁壮成长将有莫大的好处。

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确定:

一、课本上有许多关于说话内容的说明和指导。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按一定的序列进行编排,从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和文明得体到讲究语言的形象性;从做小记者到当好主持人,以及能够有意识的通过表情、身姿、手势、目光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等等。这些内容涵盖了口语交际过程中的内容、方法以及技巧,为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另外还可以根据各单元内容进行训练。因为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对集中性。有的反映至爱亲情,有的记叙童年生活,有的介绍科学知识,准确之极。教师可以结合书上的有关内容,要求学生说说相似的内容,可以模仿书上的精彩片断,用一件事反映自己的感情,畅谈自己的认识,这样即可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又增加了对范文的兴趣。

二、从现实生活中整理、开发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材料。学生所在的班也是

一个动态的群体,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每一个都有不同的特点。学校生活更是多姿多彩,有升旗仪式,有全校运动会,有演讲比赛,有文娱汇演,有法制教育活动„„这些都是口语交际训练的素材。

三、结合成语、格言、古诗或中外著名人士的巧妙对答,走生活化的学练之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中的思想、智慧令人叹赏,细细品味,你会大受启发。如马三立、侯宝林等老一辈相声艺术家的相声表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汉语的幽默有趣,从安徒生、萧伯纳的妙语应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机智幽默。

另外,关于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笔者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作了认真的探索。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听和说,这两个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水平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听”作为信息输入的一种方式,在语言交际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听不懂话就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不能理解对方的意思也就不能准确的传达出自己的思想,交际的功能就无法实现。传统的应试教育因受考试手段和教学设施的局限,严重地限制了学生“听”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听力的培养有了现实基础和广阔空间。如果说听读是信息输入,那么,说写则是信息输出,要交际过程中,说比写更直接、更快捷、更有效,因此,说比写显得更重要。然而,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说”也被无情地忽略了,而多媒体则为“说”提供了广阔的战场,使其“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多媒体的参与,有效地提高了听和读的质量。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接受信息的载体由课本中的文字变成了可感知的声音,可视的情景,解决了由于认知水平不足而无法完全接受信息的问题,使更多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听录音,看录像,录像声情并茂,为学生形成语感,提高听说能力打下基础。看图说话历来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而利用多媒体看图说话,则使其达到更高的境界,图像更加清晰,色彩更加显明。说和写是表达过程,直观的多媒体丰富了学生的说和写的内容,缩短了学生的训练周期,提高了教学质量。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读写听说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思想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他的读写听说都不可能是高水平的。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肯定地说,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重要一环。尽管对思维训练的认识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然而实际情况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思维训练。所不同的是,有的是有意识进行的,有的是无意识进行的。在课堂上把阅读对象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一一认识其本质属性,即思维过程中的分析。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总结课文,总结人物的性格,总结事件的性质等,这就是把阅读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它们分别的本质属性合成一个整体,即思维过程中的综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通过课文叙写的人物、事件等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这就是从具体事实中概括一般原理,即思维形式中的归纳。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学到语文知识去理解语言现象,这就是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的结论,即思维形式中的演绎。上述种种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极为普遍。由此看来,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领域中,几乎人人在做,天天在做,并不神秘。问题是,此类教学活动有意识去做和无意识的进行,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具有进行思维训练的意识,在课堂上进行此类活动时,有意识的针

篇6:数学思想提升思维品质

华新小学 朱轶峰 张卓

摘要: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的独有特点,即教学内容的相关性、涉及多学科的广泛性以及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直观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实际就是以实践操作为基础,通过在理解思想与方法基础上的熟练操作,获得具有广泛迁移价值和认知灵活性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当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去考量转变后的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发现事实上整个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智力或能力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普遍存在学生思维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有限,个人思维的品质不高。在信息科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有意识地采取一些独特的方法,精心组织、训练,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真正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双向发展。

关键字:思维品质;信息科技;智力

经过多年的基础教育改革及新课程实施,教师们不断探索与积累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贯穿新课程理念完成教学活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上有声有色,师生、生生互动已成为课堂的一道风景线。纵观课堂,教学内容越发丰富、教学手段形式多样、教学活动充实多彩,对于学生的智力、能力的确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仅仅教会了教材中上网搜索信息、熟练运用各类应用软件,就能对学生其智力进行开发了吗?当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去考量转变后的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发现事实上整个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智力或能力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普遍存在学生思维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有限,个人思维的品质不高。

对于我们每位教师而言,如果不能够将各类外部活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内部思维活动,那么课堂教学的意义就未完全达成,课堂活动的关键是学生是否运用自己的大脑参与到课堂中,并进行独立的、创新的思考。那么,怎样才能从信息科技学科的特点出发,依据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学生年龄层次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及创造能力呢?

一、智力培养与思维品质

思维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智力和能力之中的核心。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先天的思维潜能素质、后天的学习训练。由于每个人先天的思维潜能素质,不会随着人的意愿而改变,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方面不同个体都具有差异性。因此,学校对于教学发展智力必须创造出优化的学习条件,让学生们的个人思维能力按适当的速度得到最佳发展。对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最佳途径,思维发展心理学家认为: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或智力的主要途径。它包括独立性和灵活性、广度和深度、顺序性和敏捷性等。我国思维发展心理学家朱智贤曾指出:思维品质的实质是人的思维能力差异的表现,即智力差异的表现。由此可见,每个个体的思维水平和智力差异由思维品质得以体现,在智力培养上需要要抓住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个突破口,取得提高个体的学习质量的教育目的,二、学科特点与小学生思维特征

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紧密联系,形成了学科教学的独有特点,即教学内容的相关性、涉及多学科的广泛性以及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直观性。此外,由于当代社会中计算机成为了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所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实际就是以实践操作为基础,通过在理解思想与方法基础上的熟练操作,获得具有广泛迁移价值和认知灵活性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知识的主要价值往往藏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只有那些善于思维的人,才能将知识真正的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小学生年龄多在8~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比较突出的思维特征是: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但实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个人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易出现表面化和片面化;个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泛性特点逐渐突出,面对新鲜事物和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探取欲望,愿意且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想象丰富,富有创造而又易于幻想;对于各类事物和学习的兴趣度,其有“广度有余、深度和持久性不足”的特点。

三、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质疑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逻辑水平以及深度。它集中表现在:善于透过现象和外部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深刻地思考问题,系统化、一般化地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应从三个维度循序渐进:

① 双基的学习:感知一理解—巩固一应用。如计算机的组成、办公自动化软件等基本知识。

② 能力的培养:参与一体验—感悟一表达、表现;以实践和探究性学习为主. ③ 学习的内化过程:接受、理解—训练、实践—内化、提升;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自定义动画等过程都应引导学生遵循系统的思想和软件工程方法,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开展活动,从细微处培养良好的技术实践习惯,即从规划开始,亲历设计和制作过程,以测试、评价结束。

1.知识的呈现方式问题化、情境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把问题设为整个课程的载体,由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学习,思考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入理解问题并尝试掌握其实质,通过这样的过程来培养和历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整个探究过程不能终止于问题的解决,而是需要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过程中不断质疑,这样便能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中迸发出新的问题。例如,教材首课中的“信息”这一概念,对于课程教学而言有着很重要的含义。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让学生划划书、读一读,学生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是老师强加给我们的概念。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能将知识融入到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实际上,这一概念至少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分析:信息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它包含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是具有独特性质、有价值的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来感受信息,列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传媒如何传递信息,比较古今信息传递方法或用“感觉剥夺实验”等典型的事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留出合适的思考、归纳、探究的时空

针对某些教学内容,教师的讲解、传授是必须的,但是教师应当做到在完全了解学生对某一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并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把握讲授的尺度,做到精讲,点拨关键处,让学生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认知感受。反之,如果一味的采用过多、过繁、过时的填压式讲授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因此,我们倡导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多种多样,灵活可变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收放适度。例如,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及工作原理”时,教师利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机的组成。继而演示拆开一台计算机的过程,介绍各种硬件的名称及其作用,引导学生从外现、工作原理进行分类,归纳计算机系统组成图。最后,引导学生类比“人的解题过程”,分析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教室需要注意在探究问题的设计中要有梯度,不能过于简单直接,也不能无从下手,要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自觉的、真正的参与到问题探索中。所探究的问题,必须是能够激发学生高水平思维或认知活动的,尽量避免通过简单的复制和粘贴即可完成的任务。探究问题成功之后的交流展示,不能仅限于小部分学生,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课堂观察,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发表意见,由此制造出浓厚的讨论氛围。结论可以不唯一,但必须要有结论。

(二)开拓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是否具有广阔性,主要表现为思路是否开阔,能否全面地分析问题,多方向、多角度地研究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特征、差异和隐含关系,因而能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问题。思维的广阔性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的知识迁移。能够进行知识迁移的条件有二:一是内容之间的共同因素;二是概括能力及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1.揭示教学内容的纵横联系

教师加强对新课程理念和指导意见的学习,钻研教材,总体把握学科,突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教学次序要合理,尽可能由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启发、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识之间最敏感、最接近的联系,寻求最生活化、最靠近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内容,不断加深学生的积累,使相关知识纵横贯通成为可能。

例如:对于“利用Word制作电子小报”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对作品的评价鉴赏形成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围绕具体实例,分析优秀电子小报应该具备哪些要素,通过展示学生所熟悉或认同的电子小报(如前几届学生的作业、学生参赛作品等),分析其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素材选择有何特点,与主题是否吻合,表现形式、排版布局有何特点和技术实现方式有何特点„„从而归纳出好的电子小报应该具有思想性、技术性、艺术性的知识要点。

2.注意问题解决中的一题多问、一题多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从不同角度提问学生,并运用条件的增设变化、结论的延伸及条件与结论的互换等方法衍生出新的问题。

例如,对于“画图”程序中添加文字一课,提出如下问题:字体太大无法再文字框中显示怎么办?文字的颜色怎么变化?„„ 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对文字工具栏、字体的认识更为深刻,帮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联通起来,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还能启发学生遇到问题的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去考虑,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全方位地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3.既要重视课本,也要适当拓展

现在的小学生对于电脑和网络的基本操作驾轻就熟的不在少数。假如教师只让这部分学生按部就班地跟着书本程度操作,必定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必定会出现学完以后不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对于教材的深广度和难易度准确把握,由此再依据所了解的学生特点,设计出合适的技术深度,适当的补充教学内容,扩展知识面。例如,可以选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交通安全”作为PPT自定义动画环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创设过马路的情景,做一会小编剧、笑小导演,完成一部“交通安全宣传片”,充分激发学生们对于自定义动画的兴趣,并将这份兴趣衍生到生活中,学以致用!

(三)辨析求真,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问题,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主要表现为: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迷信、不盲从,敢于怀疑,勇于纠错,有较强的辨识能力,能够客观地考虑正反两个方面的意见,虚心地进行自我检查。缺乏思维批判性的人,往往走两个极端:或者自以为是,或者人云亦云。前者主观自恃,骄傲自大;后者则轻信轻疑,没有主见,易上当受骗。

1.鼓励学生质疑,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将某个问题进一步展开并深人讨论。如在“表格的格式”教学中,学生开始时会把表格处理得花里胡哨,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质疑格式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与众不同,为了漂亮,还是为了„„学生逐渐达到共识:我们处理表格格式的目的是简单、清晰、直观、明了地表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更充分、更有创意地呈现意图和表达观点。

2.注重辩证批判性思维教育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网络的无限开放,使得许多非健康的信息也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而最易上网成瘾的年龄便是从10、11岁开始,由于孩子们对于网络的自我识别能力极其有限,如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和有效监管,他们势必成为不良信息的奴隶。辩证批判性思维教育便要求教师注意从身边的事例、国际国内大事、各类科技博览节目中,去挖掘能够令学生心驰神往的信息技术应用情景,以及含有“道德两难情景”的案例,激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多视角讨论相关的社会问题,内化相关的道德规范,从而建立起诚信、自我负责和自我约束的自我教育学习体系。

3.设置认知“陷阱”,启发学生逻辑思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是从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常出谬误的多次反复,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学生易错、易漏的知识内容以及难以掌握的基本技能处预设陷阱,使学生预先体验错误,这样可以杜绝或减少同样的错误。通过设疑、探讨、反思,使学生克服了思维的惰性,逐步培养起用批判的态度处理问题的习惯。

例如,“画图”中,背景颜色的处理、移动图画的方式,都需要运用鼠标右键才能达到效果„„对这类易错问题,“掉进陷阱的体验往往比走一段直路更容易使人记忆犹新”。让学生在“反面教育”的作用下,经历一个设谬一-排谬的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逐步养成思维的批判性、严谨性。

(四)联想变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对知识运用自如,机智地寻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能够根据所发现的新事实,及时修改自己原来的想法,使思维从成见和教条中解放出来.

1.利用生活经验,促进抽象概念的灵活掌握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虽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经验成分特别大,学习经历、生活经历是他们逻辑的依据,有待向理论型逻辑过渡。教师要处理好抽象概念与学生生活感知范围的关系,以具体形象的比喻和联想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你是动画的导演,材料库里面的文件是你的演员,你把合适的演员安排到舞台上演出”,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记忆自定义动画的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策略

一个好的问题解决策略是人们长期问题解决的经验总结,它对于解决特定问题很有效。所以,教师要经常教给学生一些好的问题解决策略,还要鼓励学生去总结自己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并相互交流。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带有规律性的技能以后,教师应多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对一些事物和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和综合.从分析到综合概括,从综合概括到分析运用,学生的思维过程全面而灵活,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更能触类旁通。

例如,学生无论学习哪种作品制作软件,作品制作都离不开素材的选择、加工与处理。教师应着力启发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解决策略:确定常见的作品素材类型,素材的选择要符合主题内容、精美而富有内涵,作品中所集成的素材要经过优化处理和压缩。在辨别、吸收、加工、借鉴的基础上,确保广泛占有素材、善于选择过滤素材、科学地加工处理素材、合理进行素材的存储。

(五)把握问题实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只有把握问题实质,才能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适应迫切的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

同样是完成任务,有的学生能够迅速完成,有的则会拖沓迟缓。从表面上看,速度是思维敏捷性的特征。但从其形成的必要前提上来分析,思维活动的概括或概括水平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根本保证。心理学研究发现,优等生能识别并能预期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关键的。他们能迅速地摆脱问题的具体内容,一下就抓住问题中具有基本意义的关系,后进生则只看到一些孤立的、无关紧要的材料,往往很难摆脱掉具体问题、具体内容的影响,看不出抽象的知识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会他们摒弃不必要的、无关的、多余的因素,抽象出一般的知识关系和结构。

(六)引导求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独立思考并创造出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成果的智力品质。信息科技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及实践性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十分有利。

1.鼓助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教师需要展示不同的案例去启迪学生的思维。作品类案例的教学价值体现在:范例是学生探究和创作的良好激发物;典型作品是启迪学生思路和思维的源泉;有缺憾的作品是探究、改进和创新的起点。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研究性学习、小调查的实例,包括典型作品和有缺憾的作品,从而启发学生利用“表格”作出只有自己独特研究价值的统计报告。

2.设置运用型问题 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这样势必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对于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非常不利。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求教师开设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灵活地去学习和探究,从而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潜能。

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是组成完整的思维品质必不可少的因素。它们之间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在信息科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有意识地采取一些独特的方法,精心组织、训练,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真正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杭州教育出版社,2003,8:第111页。

【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第9~13页。

【3】林崇德.学习与发展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25 , 1 6。【4】皮连生.智育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97。

篇7:数学思想提升思维品质

统一思想立足本职全面提升服务品质

党的十八大顺利闭幕后,我单位连日来立即行动,以分组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开幕式上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内容,深刻领会其报告精神,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落实公司“为您服务让您满意”服务理念,把学习领会报告精神转化为服务现场及广大职工居民的强大动力。

经过学习和讨论交流,各业务部门及党员职工纷纷表示,一定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上来,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为职工、居民、社区服务的理念,认真做好各网段的业务管理工作、离退休职工的医疗、生活保障工作、居民的日常维修工作和各种会议的接待服务工作。大力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积极倡导“严细慎实”的工作作风,紧密联系办事处工作实际,倡导和弘扬争一流、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和工作作风。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努力把办事处打造成基层统筹有方、协调有力的“指挥部”,参之有道、谋之有策的“参谋部”,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作战部”,不断提高服务的层次和品质,为实现一公司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努力。

篇8:数学思想提升思维品质

一、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往往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即使在遇到困难时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 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数学知识是比较枯燥的, 小学生难以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出实践活动的问题情境, 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分类”这一内容时, 就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收集平时常用的学习用具, 开一个模拟“超市”。分别把这些学习用具摆放好, 每个学生尝试着当一次营业员。学生在收集学习用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把这些用具进行归类, 初步尝试了分类思想, 切实感受了数学在日常生活的运用, 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分四步进行: (1) 收集阶段, 分成小组到超市收集自己喜欢的商品; (2) 思考阶段, 作为售货员应该如何摆放这些商品; (3) 尝试阶段, 很多学生能把自己喜欢的商品进行有序的分类, 在活动中学生发现商品可以按某种标准来分类; (4) 交流阶段, 在开展分类过程中, 很多学生都能为某种物品进行科学的分类, 并且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在实践活动中构建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过程进行了这样的阐述:“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传授,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 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心理发展水平上,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 从而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通过各种操作与实践, 探究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在体验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而自主构建了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 一改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演示教具, 然后推导出V=1/3sh, 接着运用公式学习计算体积。最后采用了分小组操作来探究计算体积的方法。要求学生给一个等底等高与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装沙子, 学生通过分析分别装沙子的情况发现了圆锥体积计算的规律, 从而得出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在带领学生到教室外的一个圆锥体沙堆上, 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其体积。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比直接告诉学生的数学计算公式效果要好得多。

三、在活动情境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说:“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 他的认识活动不是单纯地依靠逻辑思维能力的, 必须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这就说明了实践活动与人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它能把学生带入到现实生活中, 让人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需要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全过程, 这就让数学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单调。但是, 数学知识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能让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放入具体的情境中, 从而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 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激起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热情。例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时, 就设计了一个购物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 在“文具店”中配上音乐通过多媒体播放, 这样, 学生就主动读出文具盒、橡皮、小刀、直尺等学习用品的价格。在模拟购物过程中, 学生能根据物品的价格自主选择相应的人民币, 这样的实践活动似乎比真的进入商场购物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开展与生活情境相似的实践活动,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积极主动的构建了认知过程。

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必须获得一定的思想方法, 只有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灵活自如的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数学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所以, 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思维活动的氛围。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中, 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几何形体体积”时, 就开展了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的鱼缸放在讲台上, 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鱼缸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往鱼缸里倒多少水才适合鱼儿生长?然后试着让学生往鱼缸里倒水。老师继续提出问题:请你们估测现在鱼缸的中水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厘米?这样学生就开始用工具测量, 并得出了水缸中水的长、宽、高, 然后计算出体积。接着, 教师再继续出示一个圆柱体与圆锥体形状的鱼缸, 在往里面倒水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现在鱼缸中的水应该是什么样的几何形状?要计算鱼缸中水的体积, 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既让学生看到了不同形状的容器会让水发生几何形状的变化, 同时也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上一篇:中班最新舞蹈教案下一篇:人生感悟经典的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