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024-05-08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用9篇)

篇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然而为了增强学生的文本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学生学习的环境,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阅读教学的品味,资源的拓展更是必要的。《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交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以偏偏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哲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很多教师重视通过多种途径升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那么如何做到依托视频辅助教学,让拓展有效甚至高效,让我们的阅读教学品味得到提升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入环节,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引导学生参与新课学习的最佳途径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既有抽象概括的描写,又有具体形象的描绘,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海底世界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对于我们本地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见到过海,对海底更是一无所知。缺少对海底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海底的神奇,显然是有难度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海底世界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课件来再现海底。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视频点播”反复地观看海底世界奇异景色、丰富物产,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海底世界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想了解海底世界吗?我们刚刚看到的、听到的在课文里都写得很具体。现在请同学们重新走进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和海底世界再次亲密接触,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到此,本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基本实现了。在这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极大地突破了地域和感官的局限,让学生颇有身临其境之感,更有兴趣去投入学习,研读文本。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讲述的是战争年代的故事,描绘的是恢弘的历史画卷。虽然内容丰富,情感真实,但他所反映的年代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理解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如《长征》是毛泽东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优势,可在课前创设情景,再现红军长征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红军强渡大渡河,巧过金沙江,英勇无敌,气壮山河,这一切在悲壮、激昂、气势磅礴的音乐中再现,学生进入了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真切地感受到红军的不畏艰险,英勇乐观的精神。当看到十几名敢死队员在由13根铁链组成的铁索桥上一边铺木板一边同对岸的敌人战斗的情景时,同学们不禁为所有战士捏了一把汗;当看到战士们不费一兵一卒就渡过浩浩荡荡的金沙江时,同学们欢呼雀跃;当看到战士过草地陷入泥潭永远没有起来时,同学们的眼睛湿润了。……正是利用多媒体,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建造了一座桥梁,实现了时空的跨越,让学生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参与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文字拓展,使讲解更加丰富

有时教材是一篇文章的节选或改变,呈现的文本内容是单薄的,学生从中进行的解读也是单薄的;有时我们的教学会遭遇难点或重点,于是我们的解读需要超越,于是就需要利用多媒体进行一些文字资料补充,这就是文字拓展。文字拓展,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更能走进文字,与文本进行对比整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无师自通”。

当学生在学习课文《老人与海鸥》第二自然段,对“褪色”、“过时”等语句进行研读时,教师适时地出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啬买给海鸥吃,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并提出要求:“读了这两段文字,你又有什么体会?”这时老人自己节俭,对海鸥毫不吝啬的形象更加清晰地屹立于学生的脑海,此时引领学生再次对文本进行品读,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了文本的内涵,让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立体。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拓展,使语言更加形象

对于小学生来讲,写景的文章,以及文章的表达抽象的时候,需要借助形象、多彩的图片,帮助理解文本,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视野,这就需要图片拓展。

例如,教学《颐和园》一课,进行课文解读的时候出示多彩的颐和园图片,让学生体会颐和园的美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老人与海鸥》,课堂中学生讲到“谈起海鸥老人眼睛立刻生动起来,有说不完的话题”时,老师出示老人谈论时的照片,生动的眼睛以及动作,结合照片,学生的感悟更加形象。

任老师《盘古开天地》一课中,课前出示风景图片进行语言训练,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风景,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有效地弥拓展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感悟文本的时候出示了重点句和与课文有关的插图,如感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时,单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配合盘古上举天,下踩地的插图,让学生更加感受盘古的顶天立地。

四、视频拓展,使情境更加真实 为使学生充分地感受情境,渐入佳境,有时需要营造一种氛围,创设一种基调,使学生走进主人公的那个时空,体验主人公当时的心情,让情感随着情境而推进,与此共鸣,同时能丰富学生感知的信息和思维的层次,使语文更加真实,这就需要视频拓展。

例如在《观潮》一课中多次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第一次整体观潮。第二次结合有关语句观潮,让学生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第三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视频拓展,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理解词句和朗读句子。所以后来的读仿佛把人们带入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视频拓展引导学生由不愿意读到读出了味,读得意犹未尽,把对课文的理解一步一步地推向高潮。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播放当时地震视频,因为本课故事发生在地震时候,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有点距离,学生不易感受其中的情景,无法理解地震带给人们的危害与灾难。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故事背景,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个环节简短又轻松,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却不可或缺,因为让学生凭空想象是很难完成的,这些视觉资源的引入使语文课平添了生气。

这样动态演示与声音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使陌生的生字与熟悉的环境和生活经验产生了某种联系,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实现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的有机结合,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除了综上所述的拓展形式外,在现行的阅读教学中还有许多结合的形式,例如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口头与图片拓展结合等等,总之,多媒体的运用,多通道的拓展,调动多种感官与文中语言进行比照,让学生产生强烈共鸣。现在利用多媒体为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拓展,是语文课堂里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么我们的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在这种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品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篇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程改革不仅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方面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而且从课程功能与课程实施两方面分别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改革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革课程实施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位学生能够主动去思考、探究,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每堂课,教师都要认真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几何图形,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图形,就可借助多媒体,更加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中是形势所需。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直观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体现教学的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

传统的:教师讲授—模仿练习—强化记忆—测验讲评的模式,单纯进行抽象思维训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而且教师讲授时间长。学生训练时间短,易造成两极分化现象。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新的模式,“提出问题一课件演示(实验)一讨论交流一归纳练习”即学生通过预习提出问题或老师提出明确的吸引力的问题作为导课,接着学生在计算机提供的具有动画的教学课件的支持下做教学试验,促进学习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归纳解释。这样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教师讲授的时间短,学生活动和强化练习时间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各种能力的提高。同时课件再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作用。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下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作简要说明:直线部分,对称是个重要概念,通过 Sketchboard 的动画功能,形象地表达点对称,轴对称的图像,让学生既能理解对称的特征,又能找到对称的图像或点间的关系,归纳并列出对称的运算式,还可通过对课件的观察,把光线的反射问题,最短距离问题归结为对称问题,使学生掌握这一类问题的解法。并了解对称在图形中的价值。圆锥曲线的概念很抽象,其轨迹的形成过程,离心率渐近线;平移等需要通过运动的观念理解概念,是学生比较难接受的,需在课件中直观,形象地再现其运动过程。如椭圆、双曲线、轨物线的轨迹是如何产生的,离心率的变化如何影响曲线的形状,渐近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怎样,如何通过平称化简二次方程及平移中变与不变易有哪些,平移的意义是什么,这一系列直观形象的课件,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数学不仅是思维科学,也是实验科学。数学中的推理,不仅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演绎推理方式,而且包括观察;实验、猜想、调查等合情推理方式。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多变性、创设实验环境,教会学生善钻研,会思考,具有自我成长的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积累是很好的习惯,若把用一单元零散的课件归纳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软件”,既可以让学生自习操作、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为以后教学形成素材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筹建数学兴趣小组,让学生参与数学课件的构思、制作过程,这样使他们必须先掌握数学知识,才有参与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对课件制作的好奇,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主动学习的劲头,从而产生对数学的爱好和钻研。

篇3: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

笔者认为,空间、抽象、广博是地理学科的三大特色。空间,即头脑中对点(地点)的方位、线条(等值钱、河流、铁路、界线)的走势、块(区域)的形状把握以及立体感、动态感的闪现。抽象,即理论研究下的虚拟与模拟如天球、经线、纬线;复杂事物、现象的理想化如地球运动、势力环流、理想大陆自然带;现实事物缺乏感性认识的理想设想、分析。广博,即地理学所涉及的领域广阔、知识信息庞博。地理学涉及众多大洲、地区、国家、区域、地点,以及这些地方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工业、农业、交通、政治、历史、宗教、风俗等众多的自然与人文因子。因此,地理学习对空间想象、理论抽象、综合记忆要求很高,这些也是地理教与学的难点。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往往因为对空间想象繁复的困惑、理论抽象枯燥的迷茫、广博信息记忆的畏惧对地理学科丧失了学习信心、兴趣。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多媒体技术融文字、图形、声音、动态于一体,能对事物实体进行多方位真实展现与处理,化静止为动态,变平面为立体,动感和立体感凸显,使课堂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能化虚幻为实体、拉遥想为近观,将微观过程宏观模拟,使抽象事物具体化、直观化,降低教学难度;能通过光、声、色、形、动,使学生视听结合,手脑并用,多感官全方位参与,达到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时间、空间;能灵活机动地处理文字、图片,其放大或缩小、添加或删减,对运动过程进行阶段“解剖”、快慢显示,录音材料的剪裁、重组,快速、准确、自然地进行画面的切换,图片与声音的交互,从而节省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误区

1. 彻底对传统的否定。

现在好课评比看多媒体,多媒体课件评比看技术。传统教学已经很难在好课评比中赢得一席之地。事实上传统并不意味着落后,创新也不是与传统的对抗。创新教育的实质应是学习方法、教学方法革新,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精神境界得以升华。目前我们用多媒体取代传统教学时机还未成熟,传统教学手段已经经过长期的积累、改革,创新仍有发展空间。因此,应该注意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让传统教学重新获得生机,使多媒体技术得到迅速推广。

2. 一味高科技的堆积。

现在很多课件制作与评比过分专注技术含量,往往是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河流就配水声,降水就配雨声,指示就让目标闪烁。笔者认为应该尽量用简单技术处理复杂的问题。浅显易懂的知识,一目了然的图片,极易捕捉的目标信息,不必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行复杂的技术处理。

3. 程式化的机器操作。

人机脱离,教师只是机器的操纵者,不停地按键操作。学生只注意机器,思想追随机器,没有人机配合、师生互动。制作课件时,要让学生注意教师,配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机器是课堂“服务者”,教师是课堂“导演”,学生是课堂“主人”。

4. 刻意的艺术播放。

优秀的地理课堂能给人以艺术享受,但教学不等同于艺术,教师也不是演员,多媒体技术能利用录音、录像、图文资料达到让学生欣赏演讲、歌曲、舞蹈、电影、记录片艺术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若只为求趣,偏离教学主题,游离于重难点之外,让学生对一些非重难点,甚至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关注过多耗时过多,则舍本逐末。

四、优秀的地理课件应具备的特征

篇4: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音、形、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在讲授衣服类单词时,利用幻灯片制作一个猜单词的小游戏,猜猜看每个小动物下面隐藏着什么衣服,如果猜对了则响起欢快的音乐,如果错了则是另一种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醒目的单词,奇怪的声音,使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使本来枯燥的英语单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二、利用视频软件,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交际场景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特定的话语场景,但是我们周围没有浓厚的英语交流环境,校园英语角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我利用视频提前录好课堂中需要的特定环境,引领学生步入生活,学生很自然地就能融入,进行相关的英语学习。例如,我在教学Lets go shopping.这一课时,课前先用摄像机到超市里录制人们购物的情景和超市里的一些物品,做成课件,上课时利用此课件很轻松地引出本课重点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buy?I want to buy __?这时的课本对话很自然地转换成了学生的生活用语,自然地提高了口语能力。

三、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巩固复习

在阶段复习词汇时,我把要复习的词组wake up,go to school,work at school,play on the playground,go home,do my homework等单词利用多媒体制成教学软件。先让学生分组学习,回想有关这些词组的句型,再总编成一段话。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查漏补缺,学生加以记忆。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总结,明显地增大了课堂容量,同时也在课堂中渗透学习方法,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明显提高。

总之,多媒体走入英语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从而爱学英语,乐学英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芝麻开花,节节高”。

篇5: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辅助 物理教学

摘 要:多媒体课件的概念、优势,从多媒体课件可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可加强物理规律的应用、帮助分析物理习题,增强实验效果等方面课详细阐述了多媒体课件对物理教学的辅助作用;并对多媒体课件在教学的作用加以精确定位,同时列举了一些现实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前,我们国家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几乎无法保证从技术手段上来实现这个目的,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多感官、多种类型的刺激,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因而成为现代教育中的必然的选择。本文就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多媒体课件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的含义为:把自己的教学想法,包括教学目的、内容,实现教学活动的策略、教学的顺序、控制方法等,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描述,并存入计算机,经过调试成为可以运行的程序。

2.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较有许多的特点及优势,最突出的是它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起来,从而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直观化,因此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记忆的效果。

3.多媒体课件对物理教学的辅助作用 3.1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物理概念的理解

高中物理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当抽象的,如电场、磁场等,这些物质抓不着看不见,学生理解起来相当困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 能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过程给它展示出来,用不着多加理解,学生一看就清楚了。再如,讲解“波的叠加”这个概念,可以利用计算机把两列波相遇前,相遇过程中,及相遇后就这三个阶段所发生的现象一一模拟并展示出来,学生一看就有了“原来如此”的感觉,作为教师我们还要解释什么呢?

“玻尔模型”以及“氢原子的跃迁”一直是困绕许多学生的一个难点,好多学生在学到这部内容时,感到晕头转向,教师如果能利用三维动画,把电子在核外不同轨道上绕氢原子的运动情况给它展示出来,并模拟电子与光子的碰撞,把氢原子的跃迁过程及条件用计算机展示出来,相信好多学生豁然开朗,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3.2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与运用

高中阶段也有很多的物理过程及其规律,因在生活中不易观察或者根本就见不着,而显得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对这个规律理解不了,何谈运用这些规律去处理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适时适量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我们在讲到“平抛运动”这个规律时,可以利用三维动画先制作一个小球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动画过程,再制作一个相同的小球沿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动画过程,然后把这两个动画过程合成并展示出来,学生一看就清楚了,原来平抛运动就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再如,“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特点”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问题,不过互联网上有一个关于“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的完整课件,通过该课件可把机械波在形成过程中沿波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振动情况,前后沿点的带动情况,以及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一一展示出来。笔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就把该课件真接拿过来运用,教学效果相当好。

3.3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物理实验的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能力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因此在历年高考中实验均为必考内容,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分值。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因为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或是时间、空间等一些因素的影响,总有一些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我们可以接助多媒体的优势来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课件集文、图、声、像于一体,可以把静态的变成动态的,将无声的变为有声的,将微观的变为客观的。

例如,“α粒子散射”实验,一般的学校都没有条件来演示这个实验。就可以利用相关的动画软件先画出原子核,让电子绕原子核旋转,α粒子喷射到画面中,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飞出,只有少数α粒子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返回。把这一过程用计算机直观地模拟出来,学生看后一目了然。

在讲解“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少数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与大量光子同时通过狭缝所产生的不同现象,而得出“大量光子波动性显著,少量光子粒子性显著”的结论。

3.4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解题

物理题型复杂多变,市面上的各种复习资料琳琅满目,说成“书山题海”一点都不夸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适时有效地把物理习题进行梳理、归类。讲透了一种题型,学生对这一类题就有了思路。典型的题型象“传送带问题”、“子弹打木块问题”、“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等等,在教学中若能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某种题型运动场景一一展示,那么学生对该题型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一定能够达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比如,“子弹打木块问题”,可以利用动画计术模拟子弹打木块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子弹的对地的位移、木块对地的位移,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移等,利用动画反复演示,并可改变设置,让子弹打穿木块,子弹打不穿木块的情景都让学生看个一清二楚,最后再把该题型加以拓展,如小木块滑上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长木板是不是也属该类问题等,学生用眼观察到的运动过程在其脑海中所留下的直观印象,是纯语言解释所达无法到的。4.多媒体课件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因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运用中,有些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首先,对课件的定位要准。你制作这个课件的目的是什么,用它来解决什么问题等,只有明确这点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课件毕竟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一个实验,一个原理,一个知识难点的讲解如果可以用其他手段很方便地解决,而且效果一样好,就没有必要耗费精力去制作相关的课件。

再次,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现在互联网上有许多制作好的课件,我们在运用这些课件之前要深入分析一下这些课件的讲解思路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若不适合应该加以修改或整理,使其更好地发挥出作用。

综上所述,多媒体课以其独特优势在现在的教学中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熟练地掌握并灵活地加以运用,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其桂,多媒体CAI课件制作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2、赵家良,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几个误区,2007年第5期

篇6: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语文教学;论文:利用多媒体激活童趣

★ 利用课外活动进行思想教育培养有用之才

★ 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

★ 多媒体教学毕业论文

★ 多媒体教学课件

★ 美术多媒体教学

★ 幼儿园现代化教学论文

★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7: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单位: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 作者:王雪峰

高效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摘 要: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境界。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把握好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关键,防止走入误区,这对于促进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应用,对于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教学的角度讨论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正文:

多媒体课件简单来说就是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师根据自己的创意,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然后把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从而制作出各种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产品。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涉及到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如何综合运用相关理论设计出实用性、精致美观和交互方便的多媒体课件,成为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设计课件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一、课件要求实用,不可华而不实 从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角度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因课程和内容而异,应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在课件中将各种表现与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媒体形式加以介入。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必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许多一目了然的内容,就没必要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所以,设计课件要充分考虑课件教学的实际需要,选题必须精心、准确、体现实用性。提高课件的实用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课件应该以服务教学为前提。

一个课件制作得是否成功,首先应看它是否渗透了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能否有效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后再来看它在多媒体技术方面运用的如何。所以教师在设计制作课件时,应清楚地认识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只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多媒体本身只是一种教学工具,课件的作用只能定位于“辅助”上。因此,在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工作重心还是应放在认真钻研传统教学当中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方面,并深入研讨如何将最科学、最先进的理念、思想和思维方式融入到多媒体课件之中,这样制作出的课件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功效。

2、课件应该以提高效率为目的。

提高教学效率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终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包括两层意思:(1)从教师的角度说,是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得更轻松省力;(2)从学生的角度说,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东西。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变静态的挂图为可操作的动态的画面,变教师的单一说教为形象的视听剌激,变抽象复杂的问题为简单具体化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势必会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也会相应地扩大。

二、课件要精致美观,做到风格统一

课件设计的关键是既体现界面美观又符合教学的教学。课件中涉及的媒体信息越多,其相互间的协调就越重要,如果处理不好两者间的关系,易造成人们感官的互相冲突,影响课件的整体使用效果。所以要想使教学内容以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符合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富有吸引力,设计就要讲究艺术。

若课件要给人一种精致美观的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统一风格,画面简洁。

所谓风格统一,指的是要注重图片与图片之间的整体性与协调性。不同的教学内容要对应不同的风格,切忌这里找一张图片,那里找一张图片,也许每一张图片都很精美,但放在一起就像一个大杂烩了。这样让人看起来课件就会显得很繁杂,很俗气。同时每一个画面也要注意简洁,突出主题,内容不易过多,不要将文字、图形、动画、按钮等布满整张画面,使课件显得非常的花哨、凌乱。(2)合理搭配字体、颜色。

课件中的字体要便于识别,颜色搭配要合理。有的课件为了做得漂亮些,用了很多不同的、也不太常见的艺术字体,虽然好看,但却难以辨认。还有过多地使用鲜艳的色彩,既容易造成眼睛的疲劳,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界面友好,易于操作。

所谓界面友好,是指使用者与课件之间,要有着良好的人机对话界面,使用者看到软件,一目了然,很清楚地知道如何使用、易于操作,在界面转换时要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这一界面自然过渡到下一界面,中间没有明显的视觉间断感和跳跃感。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做到:界面切换自然,恰当处理图形和动画画面的衔接,界面间的衔接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4)适当加入动画效果。

动画是课件制作时常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它会使课件更加活泼、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表现出其他教具无法表现的内容。因此,大多数的优秀课件都离不开动画,但使用动画必须把握好“度”。有的课件一味过度追求动画效果,使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课件要具有交互性,适时调控

所谓交互性,是指计算机和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计算机可以向学习者输出信息,也可以接收学习者的输入命令,并根据命令进行相应处理。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最基本的特点,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计划,也利于学生的自学。课件设计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

设计时就注意到了各知识点的联系,使超链接的使用能有效组织课件信息,是体现知识点内在联系的强有力手段,是课件优于书本的突出特点。1.演示型课件设计中的交互性问题

演示型课件中的交互是教师手中的控制器,可有效控制教学的内容和进度。课堂教学是活动教学,有时会出现教师预想不到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超链接便大有用武之地了。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进行适实控制,对掌握快的知识点选择链接,进入对本知识点深一步的研究,巩固扩充相关知识;对不易掌握的知识点选择链接与此知识点相关的基础知识部分,结合基础知识反复讲解直至学生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判断是否进入扩充部分的链接。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教师可利用交互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实现教学内容间的任意跳转。

2.自学型课件设计中的交互性问题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和课时的限制,许多知识需学生在课下自学,自学型课件更应注意交互的设计。当前,课件中使用的交互一般局限于以多项选择形式为学生提供自测练习并自动阅卷,实际上这是一种虚假的交互,教科书也可以提供标准答案供学生自查。真正的交互是将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隐藏在信息的背后,需要学习者主动感知、积极思维才能得以显现。屏幕上呈现的教学信息是经过精心选择设计的疑难问题,提示帮助,而不是概念原理、问题答案的直接表达。对大部分知识而言,主动感知、积极思维使学习者眼、耳、口、脑多种感官协同作用,能够获得很好的认知效果,但对一些科学发现、实验过程、现象、事物间错综复杂的结构关系,通过“做中学”、“活动教学”,让学习者亲自操作,亲身体验,会理解掌握得更全面、更深刻。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随着课件在教学中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课件设计中应主意的新问题会不断产生。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从设计和应用着手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扬长避短,制作出体现多媒体技术优势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巨大威力。

[参考文献] [1] 黄秋生.谈谈课件制作中的几个问题 [J].中国电化教育

[2] 任为民.谈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设计制作的几个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

篇8:利用多媒体辅助几何初步知识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几何初步知识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必要性

几何作为一类数学知识,在逻辑方面具有严密性的特征,而且相比于其他数学知识,显得更加抽象,因此几何教学的难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几何初步知识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直觉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抽象几何知识的理解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几何知识的抽象性和推理严谨性,严重阻碍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几何初步知识教学有必要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视频等优势,调动学生多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冲破几何知识的抽象性藩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方法

1. 利用多媒体为几何教学提供感性材料

我们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水平,其中感性材料的提供,就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法。感性材料的提供,需要以多媒体为载体,例如“圆锥”的学习,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物体,譬如谷堆、建筑圆锥顶、冰淇淋甜筒等,让学生直观了解圆锥体的形状,然后以动态画面的方式,演示直角三角形通过旋转形成圆锥体的整个过程,将抽象的圆锥形状和形成过程,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这是传统概念讲解教学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2. 利用多媒体动态体现概念的形成

对几何概念的学习,需要深入抽象概念的内在面,认识概念的本质,但概念属于静止表述的文字,需要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譬如在教学“直线、射线和线段”这一部分内容时,“直线能向两端无限延长”、“射线的一端可以无限延长”这些特征对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动态的方式,将“直线能向两端无限延长”和“射线向一端无限延长”的状态直观演示出来,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像等,调动学生的感官,将几何概念由抽象变得直观,增强教学的效果。

3. 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思维质量

学生思维质量的提高,具体是指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圆形面积公式推导”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将圆形的纸片直径对折、8等分、剪切扇形、拼接,但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很多学生将圆形拼接成长方形之后,依然很难建立两种图形的面积关系。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切割、旋转、提取、拼接、组合圆形,形成近似长方形。学生通过对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观察,建立起两种图形的面积关系,即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得到圆形的面积,并得出后者面积计算的公式。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联想,一目了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质量的提高。

4. 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常都蕴含几何知识,但小学生缺乏联想类比能力,因此很难建立事物与几何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展示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具体事物,让学生观察具体事物,并结合所学的几何知识,得出新的结论,从而形成探索、创新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具体物体的形状,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与几何知识挂钩,培养其创新意识。

5. 利用多媒体辨析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

几何概念的非本质属性容易对本质属性产生干扰,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出现错误。例如,学生对“互相平行”的概念往往习惯于水平画,对“互相垂直”的概念也习惯于向水平方向画,以致学生找错三角形、梯形等的高,导致面积计算错误。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将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分别平移、旋转,使学生看到,不论平移、旋转到什么方向,两条直线的位置始终是平行或垂直的,使学生对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6. 利用多媒体共享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数学老师几乎都是各自为战,教学资源始终处于封闭和断节的状态,制约着几何知识教学的发展。新教学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互相参考借鉴其他人的教学方式,并分享自身拥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多媒体在共享教学资源中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譬如校园网的形成,网络数据库储存大量关于几何教学的信息,很多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数据库的内容直接展示在课堂上,大大缩短备课的时间,并及时将有用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共享到数据库中。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以动态的方式表达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降低几何知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张跃根.“巧”用网络资源优化小学几何教学[J].文理导航, 2010, (19) :75.

篇9: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

一、 利用多媒体,练就慧眼——细致观察,挖掘素材

叶圣陶说:“要文章写的像样儿,不该在拿笔来的时候才问该怎么样,应该在拿笔之前多做一些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的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生活的准备。”作文离不开生活。学生尽管置身于生活中,但写作文时,不是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就是为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抄袭拼揍。作文成了沉重的负担,学生一点儿也感受不到创造的欢乐。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作为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再现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写,顺手拈来都是写作材料。借助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主动关注身边发生的平凡的人和事,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如一次习作课上,曾看到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一位老师借助多媒体,把生活中的一组常见的画面呈现在大屏幕上,一位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摊着的小脏手,他金黄的头发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看见路人给他的钱,连声说谢谢,他的面前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好心人的叔叔、阿姨:我父母双亡 ……我很饿,我想上学,……”。过往的行人有的驻足,有的谈论,有的投钱……在播放画面时,还借助定格,重播的手段,边播放,边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小男孩穿得怎么样?外貌怎样?他有什么动作?说了什么?周围的人反应如何?看到这,你有什么想法?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他是不是孤儿?是不是骗子:有的说:好可怜啊!我们帮帮他吧!有的说:说不定在他不远的地方,就有大人在关注,是压迫他乞讨的。同学们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思路也活跃了,这是他们平日所见的图面,只是平时没有认真观察而已。这样通过多媒体,学生写出的作文也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再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人物的肖像时,课前,我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终前的画面,让学生一边欣赏图片,一边观察,然后动笔写人物,在全班交流之后,播放原著中的外貌描写的片段,让学生的作品与原著进行对比,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这样,借助了多媒体进行辅助作文教学,使沉闷的枯燥的作文教学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入微刻画

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都应受到尊重。教师成功之一是利用多媒体创设美好和谐的课堂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学习空间,调试出最佳的学习心态,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学生写作文也有一个进入角色的问题。受条件限制,不是每篇作文都可以把学生拉出去,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音像图片、影视作品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如我在指导学生仿写“山中访友”的作文时,先借助多媒体播放收集的优美图片,伴随音乐,老师讲述:“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涵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生活中,很美的东西太多,只要你喜欢——然后我对学生说:你准备拜访的朋友是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学生一时都沉默,于是我带头说:‘我看到采蜜的小蜜蜂,热情地与它打招呼,‘你好,勤劳的蜜蜂,你采的蜜真香,真甜…..’”此语抛砖引玉,大家争先恐后地说:“你好,音乐家蛐蛐,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少有气势。”“你好,悬崖上的青松,你一年四季都笔直地站着,不累吗?”“你好,袅袅的炊烟!你婀娜的身影,让家乡满宁静,变得更加美丽”……可以想象学生有多少奇思妙想呀!我对学生说,以“田野访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由于有开头多媒体循环播放图片和音乐的诱导,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想活跃起来,作文也变得轻松了,可以说,作文课上借助多媒体,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作文教学充满乐趣。

三、 加强交流——展示成果,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正如演员得到导演和观众的认可,会使演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写完作文之后,渴望被肯定,被赏识的心情与演员没有两样,甚至更强烈。遗憾的是作为教师常常会忽视学生的感受,作文关注的往往是学生的短处,不是一种积极的评价。学生苦思冥想,搜肠刮肚,好不容易弄出的“东西”,得到的却是消极的评价,心中难免会产生失败感。语文教师应放低姿态,多从学生角度去思考,做出积极鼓励性的评语,特别是怕作文的学生,老师更应肯定保护其写作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进而引发写作的内驱力。如我在评讲作文时,借助多媒体,把学生的习作展示在屏幕上,用红色的波浪线标出作文中写的优美的词语,好的语段,还用一些笑脸、掌声、鼓励声来进行积极的评价。

当然老师的评语也应准确精练,富有情感,蕴涵激情。个性化与对知式应该是让评语充满生命力的最佳方式。如一位同学在写《我看大海》后,我是这样给他评价的:读了你的“海”,我如在大海边散步,大海不仅给予“我”美的享受,还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可以说是大海给了“我”畅游的空间,谢谢你。另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自己的失败,灰心丧气。我给他这样的评语:人,失败在所难免,有勇气能面对失败就更加难能可贵。我相信“彩虹总在风雨后”。希望你尽快调整心态,你将会发现天空更加湛蓝。

四、个性修改——提炼升华,体验成功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别人看,愿意与别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一起交流写作的经验和感受。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教学生如何登录网站,张贴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网络中发表。与此同时,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他内容让学生间,学生与家长间,学生与陌生人间相互修改,评议别人的作文,还可以图文并茂,边改边欣赏……这样的习作批改方式不仅让老师面对面地指导学生,而且让学生之间有相互学习的机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乐在其中,从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上一篇:勤政廉政自我剖析材料下一篇: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辅导: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