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诊断标准

2024-04-10

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精选11篇)

篇1:双相障碍诊断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狂抑郁症,是一种涉及一次或多次严重的躁狂和抑郁发作的疾病,这种疾病使人的情绪摇摆于极度高涨和悲伤失望之间,在这两种状态之间会存在情绪正常的时间。在美国,有两百万以上的人受到双相情感障碍的困扰。

双相情感障碍一般从青春期或成年期的早起开始,持续一生,

由于双相情感障碍经常不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疾病,患者可能会没有必要的为之受苦多年。

双相情感障碍可能对患者及他们的配偶、家庭成员、朋友和雇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破坏性。尽管没有已知的根治办法,双相情感障碍是可以治疗的,并且康复是可能的。具有双相情感障碍可以保持成功的人际关系,和从事有意义的工作。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结合可以帮助绝大多数患者重新回到具有生产性的,充实的生活。

篇2:双相障碍诊断标准

就业挫折让他患上了躁郁症

小李今年25岁,所学专业就业竞争激烈,去年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成为了难题。虽然几经努力后找到这一份工作,但是由于个人能力原因,几个月后,小李被辞退了。

“孩子以前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可受到这次挫折后,整天闷闷不乐,少言寡语,总怀疑自己的能力,有了招聘机会也不敢去试试。同时,外出和朋友聚会也明显减少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家人新的担忧又出现了,“他的情绪突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得爱跟家人、朋友吹牛,一兴奋就逛商场,大手大脚买东西,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面对小李的变化,家人很是担心,“是不是心理上出现什么问题了”。

针对以上情况,刘小玉表示,小李已经患上了较为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以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它会导致严重的情绪、行为的变化。临床上表现为抑郁和躁狂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变化,出现从一个极端的躁狂高点,到另一个极端的抑郁低点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仅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心情好坏,转变周期可能会持续几天、几周,甚至更长,而且不像普通的情绪波动,变化剧烈程度明显超出正常范围。”

如不治疗,易反复长期发作

专家表示,患上双相情感障碍,同一患者在躁狂与抑郁之间的变化之大甚至会令家人都难以适应。在躁狂发作期间,有的患者会出现情感高涨、自负,一时冲动辞去工作,或者大手大脚消费、兴奋、精力过剩、睡眠需求减少,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有时爱发脾气,听不得一点意见,爱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对自己评价过高,夸大自我,做事盲目;注意力随境转移。而在抑郁发作期间,又会感到情绪低落、悲伤,对自己没有信心、无助,对过去感兴趣的事都不愿意做了,经常独处不愿见人;甚至出现强烈的自我厌恶、绝望,甚至有自杀的想法。

一些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所出现症状并不是十分典型,可能具备上述的一部分症状,或者表现较为轻度的悲伤或兴奋。

专家表示,双相情感障碍如不治疗,易反复发作,长期的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疾病慢性化、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患者出现酒依赖、药物依赖发生率高。抑郁时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可出现自伤自杀,自杀发生率高;躁狂时由于情绪极度高涨,冲动控制能力弱,决策轻率,有可能出现伤人、毁物,不顾后果。随意挥霍。无论抑郁发作还是躁狂发作,在发作时,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能力都可能受到损害。因此,一旦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应积极治疗,以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

专家支招预防良策

在预防方面,刘小玉表示,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该病发病和复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心理调节:

积极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心理调试方法,培养乐观、积极、健康的性格,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纠正不良的认知模式,比如:对人、对事、对社会过度从否定、悲观、消极、负面的角度看问题,自卑或自尊心过强,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能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做出客观评价。

努力改正不良行为模式,如冲动盲目、不顾后果,孤僻离群、缺乏沟通和社会交往,应积极融入社会,多参加集体活动。

避免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避免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的生活状态,适当给自己减压。

篇3:双相障碍诊断标准

资料与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重性抑郁障碍患者140例和双相障碍患者50例,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 作为研究对象。140例重性抑郁障碍中男86例, 女54例, 50例双相障碍患者中男30例, 女20例, 年龄20~77岁, 平均55.32岁。

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病程、自杀行为、自杀观念、文化程度、躁狂发作次数、抑郁等情况进行调查。同时, 对患者相关资料调查之后, 利用自制的躯体疾病调查问卷对患者的躯体疾病共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所有的调查结果均采用杨氏躁狂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患者的精神疾病进行评估。

统计学分析:对试验中的所有数据都采用了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运用t检验, 计数资料主要采用χ2进行检验, 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结果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双相障碍患者与其他精神科共病概率31.3%和29.8%, 见表1。

重性抑郁患者组与双相障碍患者组的焦虑障碍发病概率分别26.4%和20.5%, 见表2。

讨论

依据调查结果可知,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与双相障碍患者存在共病机制。精神疾病患者的共病机制是精神科患者一种常见的特征[2]。本研究结果表明, 这两种精神疾病的共病几率有点偏低, 其中可能与患者长期药物配合治疗具有重要的关系。重性抑郁患者的共病几率高于双相障碍患者的主要原因在于心理社会因素、生化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免疫学因素等因素。精神疾病的种类具有多样性, 但是, 各种病症所凸显出来的病理特征却具有一定的相同性, 即所谓的共病机制。共病机制运用于精神病学研究中, 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精神病学研究的发展。关于精神疾病人格方面, 其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具有回避型和依赖性障碍。可见, 为更好地治疗精神疾病患者, 对其进行共病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本研究结果显示,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双相障碍患者与其他精神科共病概率31.3%和29.8%, 两组患共病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重性抑郁患者组与双相障碍患者组的焦虑障碍发病概率分别26.4%和2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调查结果表明,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与双相障碍患者存在较大的共病机制。

综上所述,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双相障碍患者与其他科精神病患者存在较大的共病原理, 其中焦虑障碍尤为多见。

参考文献

[1]袁勇贵, 关爱勤, 张心保, 等.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1, 11 (3) :129-131.

篇4:双相障碍:天才与疯子之间

双相障碍的两种表现

兴奋时:

文思泉涌,口若悬河,有点像喝了酒后话多一样,有无限的感染力;

容易更换居住城市,爱搬家,爱换老板,爱换男女朋友、老公老婆,他们一般拥有折腾的人生。

低落时:

觉得人生灰暗,没有前途,没有希望。

由于双相障碍不像分裂症或抑郁症的症状那样明显,所以诊治就更复杂、更棘手,对于患者和家庭、社会的影响就更大。

双相障碍离我们很近

双相障碍比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要高。分裂症在人群当中,1000个人中大概有5个人左右患病,但双相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大概是1000个人里有20个人。

如果在精神障碍中弄个排行榜的话,它一定是可以与大家耳熟能详的分裂症、抑郁症进前三位的。双相障碍离我们很近,但不大容易识别。就像我们在国外,不大容易识别日本人、中国人、韩国人一样。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向群教授介绍,2012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专门发表了一个主旨演讲,希望全世界对于抑郁发作或者抑郁症的患者给予关爱,消除歧视。其实这些患者,可能就是双相障碍的患者。因为他们在良好的状态或者很high的状态,不会求助医生。但是high的状态有可能维持不住,时间一长,神经代谢紊乱,抑郁发作。双相障碍在人群中患病率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双相障碍:是灵感也是折磨

与分裂症患者多是社会底层的人不同,双相障碍和抑郁症患者往往来自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阶层。历史上有很多双相障碍的名人,像《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第三届美国总统杰弗逊,通过南北战争废除黑奴、实现美国统一的总统林肯。在卓有建树、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尤其是艺术家、文学家、画家、政治家、企业家中,也不乏深受双相情绪障碍折磨的,像吞枪自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明威也是双相障碍患者。

其实,你只要环顾一下周围,或者是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会觉得我们的情绪也不会是一条直线,只是这种波动起伏,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持续时间达到一定的标准,造成一定的破坏力,就出现了双相障碍。所以,许多双相障碍的人非常有才能,他们有惊人的创造力,也有惊人的破坏力。他们的人生是五光十色、非常戏剧的人生,患者本人不但是戏剧的主角,也往往是戏剧的创造者。

双相障碍患者中女人比男人稍多,最常见的发病年龄是15~19岁。这是一个持续终生的疾病,一旦患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完全痊愈比较困难。不过,现在有很好的一些疗法、药物,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分裂症要让他回到正常状态是有一定难度的,可是双相障碍的患者,完全能恢复到健康状态。

误诊误治后果严重

为什么我们要重视这个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如果得了双相障碍,男人健康生活的时间要减少7.3年,女人减少7.1年。不但患者本人不健康,还会带来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乃至对社会的危害。

另外,双相障碍的误诊率非常高。双相障碍的病情就像一个万花筒,什么症状都有,没有经验的医生如果只看到病人情绪低落的一面,会误诊为抑郁症。

北欧一半人群的调查显示,大概5.8%左右的双相障碍患者会有1~3天或3天以上表现为轻躁狂。由于很短暂,三两天就过去了,很容易忽略。而一旦用上抗抑郁剂,患者循环加快,变成了一个咆哮的大海,像难以驾驭的一叶小舟,会使疾病复杂化,难以控制。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一些资料显示,双相障碍误诊为抑郁症的有60%。另外,很多双相障碍的病人追求那种愉快的高峰体验,不愿意治疗。而一部车总在超速运转,肯定会坏得快甚至出事。这种有破坏力没有持续性的高效率,是反常的状态。

我国双相障碍的临床与科研都刚起步,老百姓甚至某些医师对这个疾病还不了解,亟需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西方的统计数据显示,现患的病人从他首次发病到最后获得治疗,平均大概是10年,其中有50%的患者在5年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36%的患者10年之内没有得到任何诊断和治疗。

双相障碍与单相抑郁如何区分?

在国内外专家的努力和促进下,双相障碍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的双相障碍诊治指南也会在年内发布。近期启动的中国双相障碍患者关爱计划,涵盖了专业人员给患者提供义诊等更多的服务、加大向公众的宣传、医生系列的培训项目、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媒体的合作与交流等。

尽管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的鉴别非常困难,但是也有一些线索:

首先,越早得的抑郁症,越可能是双相障碍的抑郁症。一个40岁和20岁、15岁就得抑郁症的人相比,发病年龄越小的那个就可能是双相障碍。

其次,遗传非常重要。上一辈或者是表兄弟、表姐妹、堂兄弟、堂姐妹中有过抑郁症、双相障碍的,如果得了抑郁症,可能是双相障碍。

第三,如果这个人得病之前是一种情感旺盛的气质,比如不知疲倦,精力旺盛,效率非常高,比较有冲动性,也有可能是双相障碍。

另外一种情况,抗抑郁剂一上去,几天下来转成了躁狂,可能是双相障碍。还有吸毒、药物等物质依赖的,他合并了人格障碍,也有可能是双相障碍。很遗憾现在没有一个检测,就像X光一照就能把它照出来 。

篇5: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2006年)有关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9条:(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只要同时满足心境低落和以上任意4种症状,并且抑郁症发作持续两周以上,即可能被诊断为抑郁症。

篇6:双相障碍诊断标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60例双相II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其中观察组男16例, 女14例, 年龄25~56岁, 平均 (36.8±5.37) 岁, 病程1~21年;对照组中男15例, 女15例, 年龄24~55岁, 平均 (37.6±6.25) 岁, 病程1~2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符合DSM-5双相II型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采用HAMD评分:观察组患者评分为17~25分, 对照组评分为17~24分;躁狂严重程度采用BRMS评分,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评分均<5分。两组患者DE抑郁和躁狂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心境稳定剂 (碳酸锂) 治疗, 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患者加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 2粒, bid, 对照组患者加用安慰剂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于入组时 (治疗前) 及治疗8周后 (治疗后) 对两组患者进行HAMD、BRMS评分。减分率= (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 /治疗前总分×100%。治愈:抑郁症状消失, 减分率>75%;显效:抑郁症状基本消失, 减分率为50%~74%;有效:抑郁症状减轻, 减分率为25%~49%;无效:抑郁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减分率<25%。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 观察组中治愈18例, 显效10例, 有效2例, 无效0例, 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中治愈8例, 显效7例, 有效7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73.3%,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s, 分)

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转躁, 转躁率为3.3%;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转躁, 转躁率为3.3%,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BRMS评分见表2。

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 3例出现头昏、口干症状, 能坚持治疗, 约2周后症状消失;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厌食症状, 2例出现头昏、口干症状, 能坚持治疗, 约2周后症状消失,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双相II型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疾病, 是全球重要精神卫生问题之一, 病情复杂, 抗抑郁药的应用可能会诱发转躁, 治疗难度较大。疏肝解郁胶囊是纯中药制剂, 由贯叶金丝桃和刺五加两味中药组成, 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安神的功效。贯叶金丝桃提取物具有抗抑郁作用, 已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认可;刺五加是抑郁症的辅助治疗药物, 可增强贯叶金丝桃抗抑郁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转躁率相当。提示疏肝解郁胶囊可有效改善双相II型障碍患者抑郁状态, 且不增加转躁的风险,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双相Ⅱ型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双相Ⅱ型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心境稳定剂治疗, 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患者加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 对照组患者加用安慰剂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转躁情况。结果: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转躁率相当 (P>0.05) 。结论:疏肝解郁胶囊可有效改善双相Ⅱ型障碍患者抑郁状态, 且不易转躁,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双相Ⅱ型障碍,疏肝解郁药,心境稳定剂,安慰剂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4.

[3]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篇7:双相障碍:容易被误诊的精神疾病

双相障碍也叫双相情感障碍,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不久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一位曾被诊断为抑郁症的钱老板,春节后突然买来20多部苹果手机,公司中层领导每人一部。正当大家觉得很奇怪时,他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发手机是因为躁狂发作了。

《钱江晚报》记者从宁波市康宁医院精神科了解到,不少双相障碍患者一开始都被误诊为抑郁症。

买来20多部苹果手机给员工

钱先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今年35岁,大学毕业后白手起家,十年下来,已经成为鄞州区一家有100多位员工的塑料加工厂的老板。

2013年底,在朋友的建议下,钱先生投资100万和朋友合伙开起了宾馆,没想到,在建造宾馆时出了安全事故,投资的钱全赔了。

突来的打击使钱先生的情绪很低落,失眠、沉默,有时还会偷偷落泪,对生活中所有事都没有兴趣。

家人一开始以为他很快会好起来,但一两个月后,他却越来越严重,甚至想自尽。一看情况不对,家人带他到宁波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经诊断为伴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经过大半年的治疗,钱先生的精神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正当大家都以为钱先生的病彻底好了时,今年春节期间,他突然性情大变,话多了,情绪也高涨了,经常说要把厂开到国外去,要占领全球市场。

年后开工不久,他突然买来20多部苹果手机,给厂里的中层干部每人发了一部,大家都很奇怪:老板怎么怎么变得这么大方了?年终奖刚发过啊!

钱先生的爱人发现了更蹊跷的事,他脾气变大了,还经常去娱乐场所挥霍,一晚上就能花掉近万元,即便整夜不怎么睡觉,每天也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头十足。更离谱的是,刚买来不到半年的奥迪汽车,他突然想换成路虎揽胜。

“他原来很节约的,性格也稳重,现在的表现,太不像他的风格了。”家人商量后,再次带他到了宁波心理咨询中心。这次,他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在国外也叫“天才病”

双相障碍在国外也被叫做“天才病”,常常表现为喜怒无常。

在国内,该病患者也不乏才华横溢的身影,2013年,《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就被曝出为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患者在躁狂发作时,有时会出现极度亢奋,对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往往表现出才华出众、反应敏捷、人际交往能力很强、精力旺盛至睡不着觉等特点,正因为这些特点,容易造就出令人羡慕的“天才”。

据了解,双相障碍的自杀率在精神疾病中排在首位,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很可能造成终生遗憾。

宁波市康宁医院副院长,情感障碍科负责人史尧胜说,区分到底是轻度躁狂发作,还是性格使然,可以从这几方面区别:双相障碍患者轻度躁狂发作时,可存在持续数天的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有时表现为容易被人激怒,摔东西,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

抑郁14天并躁狂4天以上有可能是双相障碍

史院长说,正是因为很多患者表现出的是轻度躁狂,自己或家人并没有过度关注,导致双相障碍患者表现为抑郁状态就診时,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据统计,宁波市大约有1/3的双向障碍患者初诊被当作抑郁症患者来进行治疗。

“从患病人群来看,双相障碍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而单相抑郁症平均年龄为40岁,而且,25岁以前首发抑郁的,是双相障碍的可能性比较大。”史院长说。

“双相障碍患者中,大多数表现为抑郁症和狂躁症间隔发作,中间有一两个月至数年的间隔期,也有少部分是混合发作的,抑郁和狂躁快速转相,中间只有几个小时,常被误以为是心境障碍或精神分裂症。”康宁医院情感病房主治医师刘灵江说,至于双相障碍的发病原因,全球都还在探索,目前只能推测可能和家族遗传有关。

如何判断是否有双相障碍迹象?刘医生说,一般抑郁症状持续14天以上,并且低落情绪不会因外界环境刺激而改变,又间隔性地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4天以上,就要考虑向心理医生求助。

(摘自《钱江晚报》 )

篇8:双相障碍诊断标准

在这项试验中, 53%的伐昔洛韦受试者表现出有临床意义的认知功能改善, 而安慰剂组仅为14%。研究者认为, 伐昔洛韦对认知功能的显著改善作用支持了精神疾病病毒学假说。该假说认为, 疱疹病毒感染可导致遗传学易感人群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或阿尔茨海默病等严重神经精神疾病。压力或其他刺激偶尔再激活中枢神经系统 (CNS) 中的病毒可触发情绪、认知或精神病症状, 患者在承受某种压力时出现精神病症状,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便是其原因之一。

研究者推测, 伐昔洛韦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可能与抑郁改善相关, 但结果显示, MADRS评分未见变化。

研究者表示, 计划开展一项针对认知功能未受损伤的血清学阳性双相障碍患者的研究, 如果能够证实上述结果, 临床实践将会因此而改变, “医师将需要检测患者的HSV-1并进行相关治疗”。研究者还计划对HSV-1抗体状态、认知功能以及抗病毒治疗对重症抑郁患者潜在影响开展研究。

篇9:双相障碍诊断标准

儿女们不愿看到老刘日渐消沉,考虑到母亲过世多年,于是劝他找个老伴,有人陪就不闷了。不久,老刘认识了一位年龄相仿的吴阿姨,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确立了恋爱关系。恋爱后的老刘表现出了超出一般的热情,整天粘着吴阿姨,一天得打上十几二十个电话。可正当老刘打算向对方求婚时,吴阿姨突然提出分手,理由是她远在国外的子女要她出国带孙子。这下,老刘的心再次跌入谷底,他开始故意减少与外界的联系,总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蒙头大睡,做什么事都没兴趣。久而久之,无论谁和他说什么,他都觉得对方有阴谋。

看着一蹶不振的老刘,子女们更焦虑了,连拖带拽把父亲带到医院。医生了解了老刘的情况,并做了详细检查,最后诊断老刘患了一种叫作“双相情感障碍”的疾病。

抑郁和躁狂表现循环出现

在门诊中,像老刘这样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并不少见,他们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整个人的情绪像“坐过山车”,时而兴奋疯狂,时而低落消极,最后甚至会表现为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

双相情感障碍听着有些陌生,但其实是心理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它曾经困扰过凡·高、费雯丽、丘吉尔、海明威等许多名人。之所以被称为“双相”,是因为患者的情感在高峰和低谷这两极来回波动,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摇摆病”。虽然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很高,但由于它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并未引起患者和医生的足够重视。研究发现,首次就诊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被确诊的仅占20%,而诊断为抑郁症的占31%,未作诊断或者诊断为其他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焦虑障碍)的占49%。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容易被误诊为老年性抑郁症,并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进而加速了患者的躁狂循环发作。

对于该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一般认为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均参与其发病过程。纵向观察,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非常大,但临床表现可以是抑郁发作,可以是躁狂、轻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也可以是缓解状态。抑郁发作时,常表现为“三低症状”,即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意志行为减退;躁狂发作时,典型的有“三高”症状,即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轻躁狂发作时,患者自我感觉良好,计划多、想法多、动力足、精力旺盛、过度乐观,同时又鲁莽、冲动、没耐心、吸烟饮酒增多等。

在过去,大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普通的抑郁症上,很少关注双相抑郁。尽管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双相抑郁常见症状包括:(1)感觉绝望、悲伤、空虚;(2)易怒,心境不稳定;(3)开心不起来,难体会快乐;(4)整日都觉得很累,不想动;(5)动作缓慢,反应迟钝;(6)食欲下降,有时感到食不知味或体重变化;(7)睡眠问题,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注意力和记忆力问题;(9)无价值感或内疚;(10)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 。

双向情感障碍的危害性很大,如不及早治疗,常常会导致患者人际关系糟糕、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家庭生活,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情况。

治疗至少维持3~5年

由于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慢性、容易复发的疾病,想要减少复发的次数,长期规范化、个性化的综合治疗至关重要。药物治疗主要分为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对于急性期患者,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缩短病程和预防复发或恶化,治疗时间为6~8周;巩固期的患者以防止症状复发、促进社会功能恢复为目标,其中以抑郁症状为主的患者治疗时间至少为4~6个月,以躁狂症状为主的患者治疗时间至少2~3个月。在维持治疗阶段,防止病情复发、维持患者良好的社会功能,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这个阶段的主要治疗目标,治疗时间应维持3~5年,反复复发和发作者需要长期或终身维持治疗。

当然,单纯的药物治疗常常不足以完全控制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最好是以神志病专科医师为主,同时与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临床药师相互配合,以药物治疗配合心理疏导双管齐下,进行临床治疗,同时,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后的疗效情况,及时变更治疗方案。另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家庭成员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篇10:双相障碍诊断标准

关键词:喹硫平,碳酸锂,双相情感障碍,不良反应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钟摆病, 它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之一[1]。患有此病的患者情绪波动比较大, 从而给患者人际交往、日常工作与家庭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甚至引发自残与自杀等不良后果。为进一步喹硫平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64例实施临床对比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64例, 其中男34例, 女30例, 年龄范围为20~65岁, 平均年龄为 (43.5±2.5) 岁;病程范围0.5~12年, 平均病程 (4.5±2.3) 年。所有患者均确诊符合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诊断标准, 均全部排除有喹硫平、碳酸锂等相关药物禁忌证, 也排除合并有严重的躯体症状与无法耐受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本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64例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成研究组 (32例) 与对照组 (32例) , 研究组给予单用喹硫平治疗, 对照组则实施喹硫平及碳酸锂联合治疗, 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

研究组的治疗方法:口服喹硫平, 初始口服剂量为100 mg/d, 治疗前4 d每日增加100 mg/d的剂量, 在第5~7天达到600 mg/d, 在第8~28天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 逐渐把剂量适量增加至800 mg/d, 在患者的治疗期间可以按照患者实际病情适量运用苯海索、普萘洛尔等药物给予辅助性治疗。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喹硫平与碳酸锂联合治疗, 喹硫平口服方法同研究组, 碳酸锂初始使用剂量是500 mg/d, 治疗前4 d每日增加100 mg/d的剂量, 直至1000 mg/d为止, 在第5~28天按照碳酸锂血中的药物浓度, 把用药剂量逐渐调至1000~2000 mg/d。在患者的治疗期间可以按照患者实际病情适量运用苯海索、普萘洛尔等药物给予辅助性治疗。

1.3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BRMS评分在5分或以内。有效:BRMS评分的减分率≤50%。无效:BRMS评分的减分率<25%或无变化。再运用不良反应量表 (TESS) 针对临床不良反应给予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是心境障碍类型之一, 患有此病的患者会躁狂发作, 也会抑郁发作[2]。目前, 对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病因尚不清楚, 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跟发病过程息息相关[3]。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等方法。喹硫平属于临床上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 这种药物应为多巴胺D2受体阻断比较弱, 所以不会产生锥体外系反应等并发症[4], 同时它具有镇静功效, 对抗躁狂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提示, 单一使用喹硫平也可以有效控制双相情感障碍, 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低。

综上所述, 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跟喹硫平与碳酸锂联合治疗的效果较为接近, 都可以较好地控制病情, 但是喹硫平的临床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安全性更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淑新, 李雯.双相情感障碍综述[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5) :473-477.

[2]卜淑华.关于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误诊的思考[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6) :263-264.

[3]王筱兰, 侯钢, 朱荣鑫, 等.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 20 (6) :387-389.

篇11:双相障碍诊断标准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采取喹硫平治疗,对照组采取碳酸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经治疗痊愈25例,显著进步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44%;对照组经治疗痊愈22例,显著进步10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8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治疗后的1、2、4周末的BRM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結论: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耐受程度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喹硫平;双相情感障碍;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98-01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不但会有轻躁狂或躁狂发作,而且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疾病,对患者家属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危险,其发病机理复杂[1]。因此社区医院应用具有局限性,而喹硫平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抗精神病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和5-HT2受体,对组胺H1和肾上腺素受体也有阻断作用,对毒蕈碱和苯二氮类受体无亲和力;对精神分裂症、老年期精神和心境障碍均有较好疗效[2]。一般是常用的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药物,为了解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我院进行相关临床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男20例,女14例,病程6个月-13年,平均(51±29)个月,年龄在20-62岁,平均年龄(49.6±3.1)岁;对照组男14例,女20例,病程6个月-13年,平均(51±29)个月,年龄在22-60岁,平均年龄(48.6±2.1)岁。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的标准中第3版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皆排除有喹硫平和碳酸锂的药物禁忌证,合并无法耐受治疗和有严重的躯体症状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服用碳酸锂起始每天100mg,治疗前4d每天给予增加使用剂量100mg/d,在第5-7天仍使用400mg/d,在第8-28天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将剂量增加到800mg/d,在患者的治疗期间可依据具体的病情使用普萘洛尔、苯海索、苯二氮卓类等药物辅助治疗。研究组

采取口服喹硫平治疗,起始剂量每天100-200mg,治疗前4d每天给予增加使用剂量100mg/d,在第5-7天达到600mg/d,在第8-28天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将剂量增加到800 mg/d,在患者的治疗期间可依据具体的病情使用普萘洛尔、苯海索、苯二氮卓类等药物辅助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周末分别采用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进行疗效评价,具体评判标准为,无效:BRMS评分的减分率<25%或无变化;有效:BRMS评分的减分率≤50%;显效:BRMS评分在5分或以内。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针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两组BRMS评分和不良反应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经治疗痊愈25例,显著进步9例,无效2例,痊愈率69.4% ,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44%;对照组经治疗痊愈22例,显著进步10例,无效4例,痊愈率61.11% ,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治疗后的1、2、4周末的BRM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时,有可能会引起躁狂发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迄今为止,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治疗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双相抑郁发作治疗是相当棘手的问题,国内临床规范化防治路径的实施远未到位[3]。

喹硫平属于一种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能够对多种的神经递质受体起良好的相互作用,喹硫平在脑中会对5-羟色胺受体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同时比多巴胺D1、D2 的亲和力要大,也对于肾上腺素能A1受体与组织胺受体具有相同的亲和力,但会使A1受体的亲和力显著降低,从而有效地使患者的躁狂症状得以控制,并不会升高EPS和催乳素水平。

综上所述,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急性狂躁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耐受程度高,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另外由于本研究样本例数和观察期有限,喹硫平在狂躁症的远期疗效依然需要临床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敖磊,行养玲,张丽,等. 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女性双相情感障碍Ⅰ型的疗效分析[J]. 海南医学杂志,2010,21(05):24-26.

[2] 杨健,宋义波,邓荣,等. 喹硫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对照研究[J].中国药业杂志,2011,20(19):72-7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相关文章:

43例双相障碍的临床分析09-11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07-06

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01-02

语言障碍和言语障碍09-06

性功能障碍的自我检查的方法和障碍处理04-14

惊恐障碍04-29

解题障碍05-02

政策障碍05-02

文化障碍05-02

阅读障碍05-06

上一篇:风口上的医院投资论文下一篇:非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