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

2023-01-02

第一篇: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

阅读障碍的诊断与测评

刘希庆/杨双

有5%的儿童有阅读障碍。这些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与常人无异,只是在阅读时才显露其不足。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其在阅读时的表现,从而初步确定他们是阅读障碍儿童。具体表现如下:

123456789

10、经常搞混音近的字;

11、学习拼音困难,经常把Q看成O;

12、经常颠倒字的偏旁部首。

4项以上,则要加以注意,最好进行专门的阅读障碍诊断测验。

式的阅读障碍诊断测验

测评。由于阅读分为朗读和默读两种,相应地阅读诊断测验也可分为朗读诊断测验和默读诊断测验两类:

1朗读测验具有直接性特点。与测试内部心智技能的默读测验相比,朗读测验的直观性强,实施便利,它是语言中典型的直接测验。其次,朗读测验在测量较低的理解水平,如字面的理解上,有其独到之处,朗读测验可从学生朗读的流畅性、速度、是否有感情等方面测量。

1234

1 567

12

31234

5"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的要求,并参照国外诊断测验对于朗读指标的选取,我们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编制中国的朗读测验来测评中国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国内的学者曾从朗读的正确性、朗读的流利性、朗读时感情的表达三个纬度考察学生的朗读水平。

2

阅读材料。与朗读测验相比,默读测验能很好的测出学生的理解水平。

理解的基础上。尽管对默读能力如何分类至今还没有定论,但人们倾向于认为,默读能力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23

学生阅读水平的总体测量,其结果一般以单一成绩表示;而后者则将测量目标做细致分解,针对各个项目分别测试,因而能起到诊断作用。

在运用非正式的测验前,教师首先要准备好测查材料。可以根据各年级程度,从课本或书籍中选出一组文章,其中每个年级程度有两篇文章,一篇用做朗读,一篇用做默读。这两篇文章难度要求一样,内容最好有直接关系,比如一本书的上下两个节章。低年级字数约为60-125,高年级约为100-200。在选材之后,教师应围绕文章内容设计5-7个理解测验题。这些题目既可以测验学生的字面理解力,也可以测验学生的解释性理解能力和评判性理解能力。读完一篇文章后让学生做有关的理解测验试题。教师通过记录学生在朗读中的错误并分析学生在理解测验上的成绩,即可判断出学生的阅读水平。

2

第二篇:简述繁殖障碍性牛病的临床鉴别诊断与防治

但堂军1何国安2 袁春兵2 王剑春3 龚桂权4

(1,重庆市云阳县普安乡畜牧兽医站404504;2,重庆市云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404500; 3,重庆市云阳县巴阳镇畜牧兽医站404508;4,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畜牧兽医站404502)

第三篇:心境障碍诊断与治疗-心理咨询

心境障碍

----诊断与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徐四清

心境障碍的概念 情感:是对人或事物的内心体验。 情绪:是一种常伴有躯体反

应的情感体验。 心境:是一种持久的情绪状态。 所谓心境障碍则是指以心境显

著而持久的改变,包括情绪高涨与低落,为主要临床相,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

为改变的一种精神疾病。 该病有反复发作倾向,间歇期精神活动正常;发作症

状较轻者并未达到精神病性程度。 疾病名称的演变 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提

出躁狂症与抑郁症二个术语; 1898年,德国精神科医生Kraepelin正式命名为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 西方国家: 随年代不同及诊断标准

不同其患病率有所差异 我国1982年流调为5.5 心境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家系调查: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先证者亲属中的患病几率为5.7%,是一般人群的10―30倍。其中一级亲属62.%, 二级亲属28.8%,三级亲属 9.2%。 双生子研究:单卵双生子的同病

率为33―86%,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16―

38%。 寄养子研究:患情感性障碍的子女,从小就寄养在正常的、没有血亲关系的家庭里,其发病率仍然高于一般人群。 神经递质代谢异常 儿茶酚胺假说:躁狂症是中枢受体部位的

NE相对或绝对增多;抑郁症是中枢受体部位的NE相对或绝对减少。 5-羟

色胺假说:躁狂症是中枢受体部位的5-HT含量增多;抑郁症则是

中枢受体部位的5-HT含量减少。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5-HT缺乏是躁狂抑郁症

共同的生化基础,构成了遗传的易感素质;当NE功能亢进时,就表现为躁狂发

作;当NE功能不足时就表现为抑郁发作。 几种有关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 心境

障碍的病因学/病理生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5-HT和NE的神经通路5-HT和NE的

神经通路调节不同的功能1,2递减脊髓传导的调节疼痛的反应1,2 这些通

路的异常可引起抑郁的情绪和躯体症状2 心境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神经内

分泌功能失调神经内分泌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

上腺轴/甲状腺轴功能异常。 躯体、心理、环境因素:临床研究提示,50%

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前有一定的躯体和社会心理因素存在。 心境障碍的临床分类

躁狂症: 抑郁症:单次抑郁发作;反复发作性抑郁。 双

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双相情

感障碍,抑郁相双相情感障碍,混合相 躁

狂症的临床表现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

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病性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

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持久的情绪高涨或/和容易激

惹: 思维奔逸: 精神运动性兴奋: 躯体方面: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如

面红、目光有神,口干、体生下降、失眠、血压增

高、瞳孔扩大、便秘等。 躁狂症的诊断 CCMD-3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 ):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2语量增

多;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4

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

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7睡眠需要减少;8性欲亢进。躁狂症的诊断 CCMD-3[严重标准]严

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2可

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

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

周。[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躁狂症的治疗与预防 抗精神病药: 抗躁狂药:锂盐、卡马

西平、丙戊酸盐 电休克治疗: 长期使用锂盐的预防作用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抑

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

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

很显著。 情绪低落、抑郁: 思维缓慢: 精神运动性抑制: 躯体方面:多系统

的表现抑郁症: 一个系统性疾病情绪症状 情绪抑郁 愉快感缺失 绝望 自

我评价低 记忆损伤 注意力集中困难 焦虑 愤怒/情绪不稳 躯体症状 头痛 疲

劳 睡眠障碍 头晕 疼痛 胸痛 关节/淋巴结痛 背/腹痛 消化道主诉不适 性功

能障碍 月经紊乱 抑郁障碍的表现 生命功能抑制之于心境和情感:持续心境低

落生命功能抑制之于思维和认知:自我评价降低生命功能抑制之于精神和运

动:动力缺乏症状生命功能抑制之于器官和脏器:各种躯体症状 抑郁症――

临床表现 外在表现:(表情、姿势、言语、行为)典型症状:心境低落为抑郁

症特征症状,内源性抑有情伴有昼夜节律改变。 抑郁心境――

name=baidusnap0>悲伤、心里难受、有压抑感、活着没意义 丧失兴

趣――失去乐趣、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生活乏味; 精力丧失――疲乏、无力、

无精打采、力不从心 自我评价低――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无价值感; 意

志活动减退――生活被动、疏懒、回避社交、行为缓慢。抑郁症――临床表现

自杀观念和行为――危险性最高 抑郁症自杀的特点 自杀可在疾病开始好转时

期出现,而不一定在严重时出现 自杀常毫无征兆,突然发生 自杀可以采取十分

意外的形式(例如在床挡上自缢),采取需忍受极大痛苦的方式来自杀(例如用

小刀剖腹) 病情如出现不符合疾病发展规律的突然“好转”,可能提示病人准备

自杀,以这种假的好转来麻痹周围人预防他自杀的警惕性 扩大性自杀:患者先

杀掉自己的亲人, 然后再自杀,理由是“免得我死后他们受苦” 抑郁症――临

床表现 抑郁的躯体症状(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是综合医院抑郁患者的

特点) 神经系统 全身肌肉乏力、发僵、持续的疼痛,头痛 头昏、头脑不清晰,

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持续的疲劳 消化系统 食欲减退 食后上腹不适、消化

不良、恶心 无饥饿感,口干、口苦、口中异味或口臭 腹痛、便秘 抑郁症――

临床表现 抑郁的躯体症状(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是综合医院抑郁患者

的特点) 心血管系统 心慌、心动过速,胸痛、背痛或心前区痛 胸部的压迫感

或紧缩感 血压波动 呼吸系统 胸闷、憋气、气短、喜长吸气或叹气 可有气管、

喉头或胸部的压迫感 内分泌系统、皮肤和性器官 怕冷 体重减轻或肥胖 皮肤干

躁、毛发改变或脱发 性欲减退、性快感丧失、阳萎或闭经、“更年期综合征症状”

抑郁症的诊断 CCMD-3[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

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

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 。 抑郁症的诊断 CCMD-3[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

成痛苦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

续2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

少2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抑郁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EMDR MECT 抗抑郁药的发展史 * *

心境情绪认知功能 动机 性 食欲 攻击焦虑易激惹 精力兴趣 强 迫 内驱力

NE 5-HT Dopamine Stahl SM. In: Essential Psychopharmacology:

Neuroscientific Basi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2nd ed.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135-197. 大脑中神经递质浓度、受体敏感

性的改变,尤其5-HT,NE,DA。每种神经递质在抑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中有不

同的角色 抑郁症单胺类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降低,神经元对单胺递质

的反应受损 5-HT

第四篇:国家“十一五”课题·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干预

【原创】国家“十一五”课题·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实验学校子课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干预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

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镇级中心小学,学生大都来自集镇周边农村,国家“十一五”课题·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干预。由于大量学生父母外出务工,近几年来,我校留守儿童均在20%以上,而且目前比例仍在呈上升趋势。由于外出务工父母长期与子女隔离,交往、交流较少,这些“留守儿童”因而缺乏家庭温暖和亲情教育,导致其在思想情绪,人际交往,个性人格和心理表象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偏离常态的变化。为此我们在2007年春,针对这一特殊问题,申报立项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干预研究》子课题。

在近四年的研究与再实践中,我们在市、县教科所的精心指导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潜心研究下,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于2010年底结束研究本课题的工作。现将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对象、方法与原则:

(一)研究目标

1.育人目标:通过对学生心理个案资料的收集、分类,对问题的诊断及根源的分析,探究行之有效的矫正途径与辅导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防范能力和自我矫正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能力。

2.研究目标:针对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通过认真观察与分析,及时制定相应的辅导策略与方法,并通过对个案的全程跟踪,全程监管,全程干预,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问题学生个体咨询、辅导、教育的方法和操作模式。

(二)研究内容

1.“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不同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2.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采用的不同心理辅导策略。

3.符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的个案辅导及管理评价的操作模式。

(三)研究设计

1.研究者。个案研究以第一线教师为主,要求他们有爱心、有一定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具有团结协作精神,有责任心和事业心。

2.样本选择。本研究的样本主要在雁门口镇小学“留守儿童”中进行。选取有代表性的三类留守儿童,一是随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二是随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三是托管在其他亲戚朋友家庭的“留守儿童”。个案研究要求每位教师重点跟踪1-2名学生,约15至20名学生做详细的个案跟踪记载。要求所选取的样本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家庭背景、个性特征等方面有代表性。

(四)研究的对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134名“留守儿童”中出现心理偏常倾向较为严重的18名学生。

(五)研究的方法:有:1.问卷法: 2.观察法;3.行动研究法: 4.文献研究法:5.个案研究预法。

本课题主要以个体诊断与干预研究策略统领课题的研究全局。即根据“留守儿童”出现的个体心理问题,分别采取个体干预辅导的策略,开展心理矫正活动、总结反思活动和宣判推广活。并通过研究、总结,再研究,再总结,再反思,完善个体心理障碍干预与矫正策略,直至推广应用。

为让课题研究有序进行,我们将课题研究设置为四个阶段,即: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7年4月—2007年6月);2.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9年12月);3. 课题研究深入阶段(2010年1月—2010年8月);4.课题研究总结思考、结题阶段:(2010年9月—2011年9月)。

(六)研究的原则: 原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纲领。紧紧依靠这些原则,将有利于我们进行科学、有序的心理教育研究。同时,也为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发展教育注入活力。具体有:1.发展性原则。2.理解性原则。3.自主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 5.保密性原则。6.持续性原则。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准备阶段:(2007年4月—2007年6月)

1.成立课题研究专班,提出研究问题,,草理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在课题立项之初,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张春清为组长,副校长刘勋华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专班。校长张春清亲自挂帅为课题负责人,副校长刘勋华为课题实施负责人,并在全校37名一线教师中,精选了15名有爱心、有一定教育科研水平的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刘勋华副校长草拟调查问卷与实验方案。校长张春清审阅。

2.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工,依据方案制定课题研究日程和相关计划与规章制度,对课题运行提供组织保障、经济支持和人员保障。

3.聘请县教科所领导和专家到学校组织课题论证,制定实施计划。①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难度、研究范围;②修订研究措施、方案,调整科研人员的具体分工,培训教师。

为了提高全体研究人员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实际科研能力,学校先后多次邀请县教科所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涂学昌,罗来成,刘经斌,龚怀忠等来学校作学术讲座,上心理活动示范课,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特别是游银菊、董丽、杨春霞等教师通过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后,我校的个体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与矫正水平更上一层楼,学生的心理行为偏差的诊断与干预效果更为显著。

4.问卷调查。即在全校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和留守儿童心及心理健康调查。通过对当时在校学习的67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了本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表一)

表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统计表 全校 总人 数 留守儿童 其中: 人 数 占全 校总数% 女 生 占 % 父亲外出 母亲外出 父母外父母监护 外祖父母监护 亲戚监护 单亲家庭 679 134 20% 84 63% 32 28 74 85 32 17 11 和“留守儿童”表现出的心理偏常倾向,工作报告《国家“十一五”课题·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干预》。

通过分析回收的调查问卷,我们得知:在全校679名学生中有“留守儿童”134名,占全校总人数的20%还略高一点。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其中女生为84人,占“留守儿童”的63%。在134名留守儿童中,竟有85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占留守儿童的60%以上。此外,还有一部分非“留守儿童”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其问题共分四大类11个方面:一是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主要表现为孤僻、冷淡、独处,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流交往(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但主要集中在中低年级);二是行为乖张,在校神情恍惚,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家不服爷爷奶奶管教,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三是经不住社会“小混混”的引诱,参与吸烟饮酒,小偷小摸,逃学上网玩游戏;四是极少数留守儿童行为走极端,怨恨父母长年在外不顾自己,或想私自出走,或虐待年迈的爷爷奶奶,甚至出现在爷爷奶奶饭菜里下毒的事情(好在还没毒死爷爷奶奶)。后两大类问题主要集中在五六年级学生中。

5.筛选研究对象。针对以上触目惊心的问题,我们课题小组在学校的支持下,以班级为单位,分门别类由课题组教师与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一道组成联合跟踪辅导小组,在逐人建立个人档案,逐人制定干预计划的同时,分别对比较突出或带普遍性倾向的问题选择了1至2名同学(计18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进行重点研究,并在研究之前对这18名研究对象的心理现状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获得了研究对象的第一份资料。

表二:各类心理偏常倾向在18名研究对象身上的分布情况统计表 项 目 次 数 调查人数 内向 冷淡 孤僻独居 精神恍惚 自暴自弃 不服管教 迟到逃学 上网游戏 吸烟饮酒 贪图便宜 曾想出走 任性顶撞 报复他人 第一次 18 14 10 5 12 5 7 12 7 9 5 4 2 6.聘请专家指导课题开题报告会。在各项前期准备就绪的情况下,我们聘请了县教科所领导、专家,县内同类课题的负责人和周边学校的教育科研骨干进行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

(二)研究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9年12月)

1.宣传动员,培训家长。主要以家长学校为阵地,开展以《学生心理与家长对策》为主题的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印发资料;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办《儿童心理》手抄报和板报,创办“都来关心儿童”沙龙,开通“校园之声”广播,架设“心理直通车”热线电话等一系列活动,初步形成了一种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

2.筛选对象,确立个案。15名课题组研究教师自主筛选,共确立了18名重点研究个体。他们的心理障碍问题大致包括:①.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的学生5名。其主要表现为性格孤僻、冷淡,喜独处,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流交往,② 行为乖张,在校神情恍惚,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家不服爷爷奶奶管教,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的学生5名,③经不住社会“小混混”的引诱,参与吸烟饮酒,小偷小摸,逃学上网玩游戏的5名;④行为走极端,怨恨父母长年在外不顾自己,或想私自出走,或虐待年迈的爷爷奶奶,甚至出现在爷爷奶奶饭菜里下毒的事情的3名。

3.建立档案,跟踪管理。档案内容包括①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结构、父母的爱教育程度、职业状况、;②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年级、身高、体重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和重要生长史; ③问题发展史:包括问题类别、首发时间、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当时学校与家庭的背景事件、问题的处理与效果; ④其它的影响:如饮食、睡眠、情绪、行为; ⑤家庭适应:如亲子关系、手足关系、父母(祖父母)管教的态度与技巧;⑥ 学校适应: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态度、学习成绩;⑦社会适应:如交友、休闲、社区活动等。

4.针对个案,实施研究。针对不同的个案,对症下药。我们采取的主要方法有:家庭走访,个别谈心,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环境熏陶,亲情感化——开通“亲情热线”定时让部分“留守儿童”通过学校开通的“亲情热线”与远在千里之遥打工的父母通话交流等形式进行教育与转化。

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对18名研究对象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见统计表)

表三:18名研究对象心理偏常倾向研究前后对照表 项 目 次 数 内向 冷淡 孤僻独居 精神恍惚 自暴自弃 不服管教 迟到逃学 上网游戏 吸烟饮酒 贪图便宜 曾想出走 任性顶撞 报复他人 第一次 14 10 5 12 5 7 12 7 9 5 4 2 第二次 4 3 1 2 0 0 2 0 1 0 1 0 通过两组数据对比分析,这18名研究对象的心理障碍明显得到矫正,他们不但消除了潜意识中的自卑、极端等意识,就连原先经不住社会上那些“小混混”引诱参与小偷小摸、逃学上网的“害群之马”也悬崖勒马了。我们的研究初步取得成功。

5.补充完善,深化研究。我们的具体作法是在总结对18名研究对象进行干预与矫正的经验与教训的同时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干预措施,完善矫正方法,并推广运用到所有“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诊断与干预研究中。

在延用以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经的基础上,我们又借鉴外地经验开设了学生心理咨询(阳光小屋)室,公布了教师电话号码,开通了爱心电话,让学生或到阳光小屋咨询、发泄,或通过爱心电话同心理辅导老师交流。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咨询意识和害怕同学议论自己患有心理疾患,不敢到阳光小屋咨询或发泄,爱心电话颇受欢迎(因为在电话交流中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我们又利用网络媒体组织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建立了“三人行”网络班级、班级QQ群和学生博客,让学生通过电话、网络同教师或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尤其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都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都乐于在班级网络、QQ群和博客上与老师、同学和父母交流。在网上留言交流时,他们都能敞开心扉,吐露真实感受,倾诉困惑与困难。同时他们也在网上或QQ上及时得到了我们教师的热心帮助,及时化解了他们的困惑,排除了他们的困难,使其受伤的幼小心灵得到及时的抚慰,形同扭曲的心理得到及时得到矫正。对于居住在边远山区,家庭条件较差没有安装电话和网络的孩子,我们学校对其登记造册,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在学校“爱心电话”上与远在异乡的父母单独(当然,我们教师也在分机上跟听(跟听并非监听),记录,分析,对症制定干预方案)电话交流,让父母配合学校共同做孩子的干预与矫正工作。

6.总结成果,推广应用。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成功的教育途径与方法,让其在研究中发挥更大效益。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老师结合这次课题研究个案,相继写出了不少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论文、研究案例和工作随笔,受到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的鉴定和认可,还有不少论文和案例在国家和省、市重点期刊上发表。如课题负责人刘勋华老师撰写的《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与反思》、课题组成员、心理辅导教师游银菊与王文斌老师合著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被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集结成书,面向全国公开发表(该书统一书号为ISBN978-0896-50180-9/G·10197),校长毛光荣与班主任黄元清撰写的《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的成因与矫正个案分析》荣获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奖赛壹等奖,并公开发表(该书统一刊号IS8N978-7-80196-700-8)。

为了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们一是将研究对象由留守儿童发展到全校所有学生,二是将这些获奖成果和我们的实验方案、具体作法汇编成册免费印发全镇中小学教师(计240余册),为兄弟学校的研究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可资借鉴的案例(但也文明“不可全单照搬”),三是选派课题组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到村级小学指导相关类型课题的研究,推广我们的成功经验。面对全镇下辖的五所管理区完小,我们先后累计下派指导教师130多人次,每学期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一次,培训村级小学心理骨干教师13人,挽救濒临失足青少年30多名,较好地让我们研究的成果在诊断和干预学生心理障碍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得到上级科研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三、今后的设想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他们正处在人格、理想、志向、兴趣、爱好的接触与形成初期。学校、家庭和社会如果能够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良好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学生和生活环境,及时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的在良好氛围的熏陶和优雅环境的约束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就会逐渐养成健康的人格,树立崇高的理想,立下宏伟的志向,就会兴趣广泛,喜好健康,就会常怀一颗健康的心理。即使当这些“幼苗”在某一个时期,遭到“病菌”的侵蚀,只要我们稍加修整,依然会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当然,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和事也是一样,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也许我们今天获得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在某校、某人身上行之有效,但不一定运用到另一所学校或另一同学身上仍然有效。因为世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万能的灵丹妙药。尤其是发展变化中的幼小的儿童心理。因此,我们设想:

1.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创新研究方法,继续将课题研究引向深入,继续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研究,将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

2.加强与班主任及各科任教师之间的交流,分享经验、总结提升,充分发挥科研兴教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总之,我们将在完善现有课题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的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积极做好申报的“十二五”课题,求真务实,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展翅腾飞!

第五篇:糖尿病肾病的检查诊断

糖尿病肾病的检查诊断: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疾病,也被认为是一种养性病,常伴有多器官的机构变化等。发展的过程比较漫长隐蔽。需要定期做各项检查,而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发展而来的,那么糖尿病肾病的检查诊断是怎样的呢?下面是长沙普济肾病医院的解答: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尿蛋白的测定,蛋白尿的出现成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标志特征。

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 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长沙普济肾病医院专家表示,希望患者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配合检查治疗,关于检查前是否需要做些准备工作,可听取检查医院的建议。

上一篇:教师优秀个人事迹材料下一篇:教师在岗情况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