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韵律理论的新探索--评介《汉语节律学》

2024-04-27

汉语韵律理论的新探索--评介《汉语节律学》(精选3篇)

篇1:汉语韵律理论的新探索--评介《汉语节律学》

汉语韵律理论的新探索--评介《汉语节律学》

<汉语节律学>一书是吴洁敏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成果的总结,共九章,包括汉语的停延、节奏、重音、节奏主旋律、声调和语调、句调群组合规律、基调的“九宫调模矩阵”以及汉语古诗律流变和新诗格律探讨.“汉语节律学”研究的`是汉语从音节到语篇的不同层次内音高、音长、音强以及音色的组合规律和层次间的音长、音空的组合规律,是专门研究怎样运用汉语语音节律手段来加强表情达意的力度和精确度的学问.

作 者:王莉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刊 名:语言文字应用  PKU CSSCI英文刊名:APPLIED LINGUISTICS 年,卷(期): “”(4) 分类号:H058 关键词: 

篇2:汉语韵律理论的新探索--评介《汉语节律学》

语义韵律 (Semanticprosody) , 又名语义协调、语义渗透, Sinclair在其《相信文本》 (TrusttheText) 中, 提出将弗斯 (Firth) 的语音学理论中的韵律概念运用到词语搭配上, 用来观察词语之间的意义分享和渗透问题。语义韵律虽然是一种微妙的, 近乎隐含的, 又似乎还处于语感之外的语义成分, 但是它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语言的运用之中的, 能够使语句产生一种气氛, 这对于表现说话人或写作者的态度、倾向大有作用, 是言语交际中重要的语义参与成分。同时语义韵律又是一种词语搭配现象, 是指某些词由于经常同具有某种语义特征的语言单位共现而产生的一种语义色彩, 这种色彩可能是积极的、令人愉快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 但是大多数是中性的, 所以, 词汇搭配在语篇中往往会形成三类语义韵:即积极语义韵 (positiveprosody) 、消极语义韵 (negativeprosody) 、中性语义韵 (neutralprosody) , 在积极语义韵里, 节点词 (nodeword) 所引的词汇几乎都带有强烈的或者鲜明的积极语义特征。在消极语义韵里, 节点词搭配的的几乎都有消极的语义特点。而在中性语义韵中, 搭配的语义特征既有积极含义的词项, 也有消极含义的词项。

语义韵律理论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1、语义韵律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可用于词汇搭配教学

语义韵律研究通过语言单位间的组合关系来探讨语言单位之间语义的相互影响, 对确定词汇的意义及用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词汇过程中, 经常使用一些合乎汉语语法却不地道的词语组合, 比如, 很多汉语学习者会说出“挨表扬”这样的短语运用语义韵律理论, 我们不难发现“挨”一般与“骂”、“打”“批评”消极词语搭配。如果教师在讲“挨”这个词的用法的时候, 运用语义韵律理论就比较容易让学习者理解。汉语学习者才可能在汉语词汇搭配运用过程中, 说出自然、地道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词汇搭配, 从而避免出现像“挨表扬”这样符合汉语语法但不地道的异常搭配。

2、语义韵律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可用于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汉语中存在数量极多的同义词, 同义词由于意义相似和重合, 极易让汉语学习者引起理解和运用的困惑, 是汉语词汇学习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中高年级的汉语学习者经常遇到同义词的辨析, 他们经常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对同义词不能够细致区分。传统的词义辨析, 是对同义词的词目意义逐条分析。在词典中遇到对词语的解释, 一般用同义词互训解释是很常见的现象, 这种解释对于母语使用者来说能够“使用”, 但是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则会产生很大的麻烦。比如“挑”和“选”这两个词, 在《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里的解释:“挑”的解释是“挑选”, “选”的解释也是“挑选”, 所以这个解释会让汉语学习者很迷惑, 他们可能认为这两个词语的意义一样, 这两个词也可以用在同样的语言环境里, 但是一般来说, “挑”除了和一些表示中性意义的词语搭配外, 比如“挑苹果”“挑衣服”, 还会和一些带有消极语义韵的词语搭配, 比如“挑毛病”“挑刺”等, 但是“选”这个词一般只和表示中性意义的词语搭配。如果使用语义韵律理论搭配则会对近义词的辨析有一定帮助, 可以避免汉语学习者在近义词辨析过程中出现偏误。

3、运用语义韵理论可以提高汉语学习者运用汉语的交际能力

对于中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来说, 如果他们知道汉语本族语使用异常的词语搭配, 并非是因为汉语本族语使用者语言能力的欠缺, 而是为了创造一定的修辞效果、或者制造幽默效果。这类学习者, 在有一定的语义韵律知识作铺垫情况下, 就能够在欣赏汉语文学作品的时候, 体会文章的修辞意味, 在和中国人交流的过程中, 也能够体会到汉语本族语使用者在话语中所隐含的意思, 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汉语学习者的异常的词语搭配与他们词汇能力的欠缺和母语迁移有很大关系。所以教师应该鼓励汉语学习者进行一定量的汉语阅读, 而且在学习汉语词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汉语词典, 而不用或者尽量少用双语词典, 避免在词典使用过程中出现词语的误导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语义韵律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不足

语义韵律理论搭配需要进行大量的语料库分析, 甚至需要对中外语言的词汇进行大量对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国内, 语义韵律是一个新兴的课题, 语义知识的获得需要语言学习者从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中进行归纳。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中获得的词汇知识往往仅限于词汇意义的了解, 而且由于记忆力的限制, 汉语学习者不可能把学习过的词汇材料全部牢记在大脑里并进行归纳, 进而去掌握词汇的语义韵律。另一方面, 语义韵律的研究尚未成熟, 语义韵律的描述不能靠语言的直觉, 必须借助语料库才能使实现, 这需要对语料数据库进行观察和分析。在词汇教学的时候, 教师可以把从语料库检索到的语料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这些语料, 从而归纳出词汇的意义、用法和语义韵知识, 用语料库进行词汇教学, 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和了解语义韵知识, 并且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是, 这又会有新的问题的出现, 语料库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应投进多长时间?进行语料库教学在哪个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中适用?

小结

语义韵律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在国内关于这个理论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但是, 这一个理论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希望在以后给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以有益的启发。

摘要:自语义韵律理论被引入中国后, 受到了国内很多学者的关注。但是,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面这一研究还相对较少, 文章将从语义韵律的研究出发, 试图分析其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发及其不足之处。

关键词:语义韵律,词汇教学,近义词

参考文献

[1]蒋显菊《语义韵律与英语专业词汇教学实践》考试周刊2008 (35) .

[2]王泽鹏、张燕春《语义韵律理论》同济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05 (4) .

篇3:汉语韵律理论的新探索--评介《汉语节律学》

关键词:语义韵律,词汇教学,词语搭配,对外汉语教学

1 语义韵律的概念及分类

1.1 语义韵律的概念

语义韵律 (semantic prosody) , 又名语义韵、语义协调、语义渗透, 指的是某些词语由于经常和具有某种语义特征的语言单位共现而产生的一种语义特征。Sinclair在其《相信文本》 (Trust the Text) 中提出, 将弗斯 (Firth) 的语音学理论中的韵律概念运用到词语搭配上用来观察词语之间的意义分享和渗透问题。语义韵律虽然是一种微妙的, 近乎隐含的, 又似乎还处于语感之外的语义成分, 但是它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语言的运用之中的, 能够使语句产生一种气氛, 这对于表现说话人或写作者的态度、倾向大有作用, 是言语交际中重要的语义参与成分。同时语义韵律又是一种特殊的搭配现象, 它展示的是“词语搭配的特殊行为” (Stubbs 1996:172) , 而且这种特殊的搭配行为只有通过利用语料库, 从大量实际使用的语言中总结出来, 而远非本族语者的直觉所能体察到的 (Hunston 2002;Louw 1993;Stubbs 1996) 。语义韵律所揭示的是“超越单个词语界限的内涵意义” (Partington, 1998:68) , 以及“某一词项搭配所体现的种种前提假设” (Stubbs 1996:172) , 是现代语料库语言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1.2 语义韵律的分类

Stubbs (1996) 把语义韵分为积极 (positive) 、消极 (negative) 、和中性 (neutral) 三种。如果某个词的搭配词项大都呈现出积极的语义特点, 那么该词具有积极语义韵。例如:“挨”的搭配词项大都呈现出消极的语义特点, 因此具有消极的韵律特征。例如:“挨”一般与“骂”、“打”“批评”消极词语搭配, 表达出非主观意愿发生的韵律。有的词除了和一些表示中性意义的词语搭配外, 比如“挑”搭配物品名词会显现中性语义韵, 如“挑苹果”“挑衣服”, 还会和一些带有消极语义韵的词语搭配显现其消极语义韵, 比如“挑毛病”“挑刺”等。

2 语义韵研究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

2.1 指导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语义韵律研究通过语言单位间的组合关系来探讨语言单位之间语义的相互影响, 对确定词汇语义和用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语义韵律是词语对它的组合对象的一种语义约束, 对确定词汇的意义及用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汉语中的“摆脱”总是和“困难”、“束缚”、“危险”、“困扰”等具有消极感情色彩的词语搭配。又如“陷入”通常是跟表现负面情感倾向的贬义词搭配, 例如:~恶性循环、~苦闷边缘、~困境、~金融危机、~被动、~僵局、~困扰、~危险、~窘境等。如果在教授这些词的用法的时候运用语义韵律理论, 就能让学习者轻松掌握。汉语学习者才可能在汉语词汇搭配运用过程中, 说出自然、地道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词汇搭配。

2.2 指导同义词的辨析

传统的同义词辨析方法, 多依赖于直觉经验, 采用内省的定性方法, 对同义词的词目意义逐条分析, 在词典中遇到对词语的解释, 一般用同义词互训解释是很常见的现象, 这种解释对于母语使用者来说能够“使用”, 但是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则会产生很大的麻烦。如“挑”和“选”这两个词, 在《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里的解释:“挑”的解释是“挑选”, “选”的解释也是“挑选”, 所以这个解释会让汉语学习者很迷惑, 他们可能认为这两个词语的意义一样, 这两个词也可以用在同样的语言环境里, 但是一般来说, “挑”除了和一些表示中性意义的词语搭配外, 比如“挑苹果”“挑衣服”, 还会和一些带有消极语义韵的词语搭配, 比如“挑毛病”“挑刺”等, 但是“选”这个词一般只和表示中性意义的词语搭配。如果使用语义韵律理论搭配则会对近义词的辨析有一定帮助, 可以避免汉语学习者在近义词辨析过程中出现偏误。

2.3 指导汉语的交际能力

由于语义韵律是言语交际中重要的语义参与成分, 可以用来表达说话人或作者的态度或倾向, 因此对正确理解和翻译原语信息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中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来说, 如果他们知道汉语本族语使用异常的词语搭配, 并非是因为汉语本族语使用者语言能力的欠缺, 而是为了创造一定的修辞效果、或者制造幽默效果。这类学习者, 在有一定的语义韵律知识作铺垫情况下, 就能够在欣赏汉语文学作品的时候, 体会文章的修辞意味, 在和中国人交流的过程中, 也能够体会到汉语本族语使用者在话语中所隐含的意思, 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汉语学习者的异常的词语搭配与他们词汇能力的欠缺和母语迁移有很大关系。所以教师应该鼓励汉语学习者进行一定量的汉语阅读, 而且在学习汉语词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汉语词典, 而不用或者尽量少用双语词典, 避免在词典使用过程中出现词语的误导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综上, 语义韵律是一个新兴的课题, 运用到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 以此来观察词语搭配的意义以及渗透问题。语义韵律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词汇搭配教学、同义词的辨析、汉语交际等方面, 因此, 语义韵律对于外汉语词汇教学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在语义韵律理论的指导下, 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是符合对外汉语发展的实际需要, 通过分析和研究语义韵律理论在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措施, 更进一步地提升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能力, 将极大地推动着对外汉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9.

[2]常敬宇.汉语词汇的网络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10 (3) .

[3]王泽鹏.语义韵律和同义词辨析[J]//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4]苑春法, 黄昌宁.基于语素数据库的汉语语素及构词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 2010 (3) .

[5]北京语言学院.现代汉语频率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009.

[6]张凯.汉语构词基本字的统计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 (1) .

上一篇:表示强的成语下一篇:平陌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