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汉语与中国汉语比较

2022-09-11

早期日本没有汉字, 日本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学习, 终于有了一套自己的汉字。由于在传入过程中的一些因素, 日本的汉字具有了自己的特色, 形成了大和汉语。明治维新以后, 日本从西方引进了大量著作, 为了便于理解, 日本思想家西周首次将“philosophy”定为“希哲学”, 并创译了“哲学”、“主观”等词汇。甲午战争后, 中国从西方引进大量书籍, 并进行翻译, 华制新汉语由此诞生。可见, 汉字一直在不断发展完善, 那么大和汉语与中国汉语这对兄弟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文将就此进行探析。

一、东瀛沿袭的中国古代汉语

(一) 日本与汉语的最初相遇

日本原本是没有汉字的, 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日本平安时代齐部广成的《古语拾遗》中就说到过, “上古的世末还没有文字, 贵贱老小, 口口相传, 前言往行, 不能忘记。”

由此可见, 中国汉字是流传过去的, 而具体的流传时间并没有记载下来, 但从挖出的文物中来看, 最有力的证据是在日本长崎县出土的弥生时代的中国铜币, 上面铸有“货泉”两字。这正是新朝开国皇帝王莽在位时铸造的, 而流传到日本大概是在公元1~2世纪[1]。汉字也在那时第一次与日本相遇。

至此之后, 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汉字, 运用假借的手法进行模仿创造, 终于诞生了大和汉语。

(二) 古书中的汉语

中国古代有很多记载各种事情的史吏, 其中记载的不少词在现代都不太流行了, 但在日本却依旧流传了下来, 例如“暗弱”这个词, 意思是懦弱而不明事理。它的出处为《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否德暗弱, 窃贪遗绪。”在宋代诗人苏轼的《代普宁王贺冬表》一文中也有提到, “臣猥以暗弱, 仰荷诲怜, 敢先百辟之朝, 以祝万年之寿[2]。”现在“暗弱”在日语中的意思没有太大变化, 是“愚かで体が弱い”, 即软弱而不明是非的意思。

又如“惑星”这个词, 在中国古代早有“萤惑”这个词, 意为火星。在《财神经》中就有提到“五星列照, 焕明五方。水星弭灾, 木德致昌。萤惑消祸, 太白辟兵。镇星四处, 国家利亨。名刊玉简, 字录帝房。乘颷散景, 飞腾太空。出入冥无, 游晏十方。五云浮盖, 招神摄风。役使万灵, 上卫仙翁。”

而流传到日本时, 就变成了“惑星”, 中文意思是行星。

因此可以推论, 日本沿袭的古语都是有据可考的, 只在一些细节上发生了变化, 但大体都与中国古代汉语相似。同样地, 中国古书中的汉语也影响着日本的作家。

夏目漱石是日本的大文豪, 他的作品在日本可以说是国民级的。但他名字的来源于中国古书却有很大的关系。1889年 (明治22年) , 夏目漱石与俳句诗人正冈子规相识。子规亲手写的汉诗和俳句的文集——《七草集》在他学生之间被传阅的时候, 夏目漱石才开始用漱石这个笔名。夏目漱石名字的来源是唐代《晋書》中的故事“漱石枕流”。“漱石”原本是子规众多笔名中的一个, 但后来子规给了漱石[3]。

虽然这只是一个例子, 但这并不是偶然, 日本很早就有各种学者学习中国的古文。在现代日本也一样, 依旧有不少学者研究中国的文言文。

(三) 守住汉字的大和汉语

语言文学家马克思·维恩莱希如是说道:“语言是拥有陆军与海军的方言。”也可以说各个语言都有方言与正规语言之分, 如同台州话与温州话一样, 虽然两地相隔不远, 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而大和汉语就如同原本隶属于中国汉语的方言, 但由于一代代日本人文化思想的叠加, 大和汉语开始吸收各地的语言, 最终导致大和汉语自成一派。但大和汉语依旧保留着汉字, 这又是为何?

日本汉字研究第一人白川静教授毕生研究汉字, 他点出了问题所在:“汉字的这种万古雄风, 西洋文字岂能抵挡。”所以, 如果要问日本人为何要守住汉字的话, 就在于守住汉字就守住了心魂。

二、日本国字与华制新汉语比较

(一) 日本国字发明的汉字基础

汉字有造书六则: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假借, 转注。这是唐代流传下来的说文解字里所写。而日本国字的要求更高, 必须为日本仅有的, 不但要仿照汉字的造字原理进行自造, 而且必须在中国从未出现过。只要在中国一经出现, 不论是否是日本造的, 都不能算是国字。这是江户时期的学者新井白石给出的定义。如今, 还有许多国字在日本流传, 并得到了发展。

(二) 国字引发的革命

正如上章第三节所说, 大和汉字与中国汉字原本是一体的, 而他们真正发生改变的节点是国字的出现, 虽然使用了同样的造字方法, 但确实创造出了许多实用的汉字。下面就举个例子来进行说明。

凪 (なぎ) 日文翻译的中文释义是 (1) 风平浪静, 无风无浪。 (2) 比喻事态稳定。[4]而这个字最广为中国人所知的来源便是《旋风管家》中的女主三千院凪了。凪这个字在日本也经常被用做女孩的名字。从这就可以看出:凪这个字在中国是不存在的, 这也就符合了国字的定义 (详见第二章第一节) 。国字作为日文汉字的一大主体, 给常年与大海打交道的日本人民带来了很多便利, 因为它一个字表明的意思更多, 更符合日本人的生活习惯。

(三) 华制新汉语的发展与衰败

甲午战争后, 清政府意识到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 尤以严复为代表。产生了一系列如同“天演”, “德律风”, “流品”等新译词汇。但这些词汇很难理解, 像“流品”这种词如果不读古文就完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而像“德律风”这种词就更难以明白了。与此同时, 鲁迅等一些学者前去日本留学, 日本的和制汉语 (即日本的译文) 很容易理解, 于是他们将这些译文带回了国内, 因此, 相应的日语词汇逐渐替代了华制新汉语, 融进了中国汉语。但还是有少数华制新汉语被历史保留了下来, 比如“公司”、“股票”等等。

(四) 渗透进生活的大和汉语

正如前文所说, 大和汉语在历史的变迁中悄然融进了中国社会, 比如“咖啡”这个词, 源自于日语的“珈琲”, 再比如“写真”、“萌”、“声优”、“现充”等等, 这些流行词汇在当今中国也被广泛应用。

三、总结

大和汉语与中国汉语都属于世界语言大家庭中的汉语家族, 虽然有诸多不同, 但无论是历史发展上的哪个时期, 两者始终都在不断相互学习与借鉴。因此, 比较两者的异同, 了解两者的发展历史, 有利于促进汉语的发展。

摘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创造, 日本人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语言——万叶假名, 至此汉字也正式进入了日本的文化。虽然在平安年代产生了平假名和片假名, 但直到1946年, 社会上通行的汉字仍有四五千个, 假名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本文就大和汉语与中古汉语进行分析, 从日本继承沿用的汉语、日本创造的国字、华制新汉语等方面出发, 比较两者的异与同, 观察两者不同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汉字沿袭,国字,华制新汉语,和制汉语

参考文献

[1] 姜建强.另类日本文化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56.

[2] 赤塚忠, 阿部吉雄.日语汉和辞典[M].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7.183.

[3] 正岡子規との出会い.维基百科[EB/OL].https://ja.wikip edia.org/wiki/%E5%A4%8F%E7%9B%AE%E6%BC%B1%E7%9F%B3.

[4] 苏静.和制汉语[J].知日, 2015, (28) :89.

上一篇:先秦时期重民思想评述下一篇: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改革思路与探索——基于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的视角